第三十章
户长的这一脚,即为踢斗。
从这里面能多踢出来多少粮,也就意味着今儿个出活的户长们能私得多少。
保长和都保自是看不上这点小头,向来默认都是给户长们的好处。
因此上,这些户长早就个个练的一脚踢斗绝活。
踢在什么位置,踢几下,每斗能踢下去几升麦,全在他们脚下那把寸劲儿里。
好在刘保长及时开了口,拦住那人朝着官斗继续要踢上的第二脚。
骂了句:“我说老六,不看看这是踢的谁的斗啊?”
虽说大家多少都听说了李立田家的事,知道他家已不同往日。
但到底同为户长,在这样的事上,要互相照应着留些余地。
那人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赔罪:“嗳,原来也是兄弟。你看我这,实在这几日踢的太多了,没控制住,对不住对不住了。”
但这斗既踢了,就没有不装满的道理。
几人看了李茅没有特殊表示,李立田只好扛起麻袋再次把斗装满。
那户长在官斗上拿手一捋,中间冒了个尖的麦子就在斗里摊平了,恰好平平整整一斗麦。
其他几个户长分别过来一人一把抓起斗里的麦粒,做做检查的样子。
“李老兄的自然是没问题,看看这麦粒打的多干净。”
说罢就合力把这斗麦倒进了红印麻袋。
李立田得了话,在自家两个兄弟的帮衬下,开始一斗一斗的称麦,旁边有人唱喝着计斗数。
李家兄弟三人虽分了院,在仍在一户,田亩加在一起足有五十多亩。仔仔细细的把粮食交完,足足花了小半个时辰。
末了,有人高喊一声:“李立田一户,纳粮十五石六斗。”
凉棚下的乡书手在核对过户贴和五等丁产簿后,在两税册子上,李家这一栏记了一笔。
李家的秋苗纳完,收好了地上空了的麻袋。
接下来就该轮到其他家户,李立田想了想,还是打算说些什么。
刘满户在旁盯梢已久,早就防着有人说什么不该说的话,抢先拦住他的话头。
他特特意的看了看自己姐夫李茅,摆着样子道:“李老兄,兄弟们知道你想说什么。这双满村属你家地最多,兄弟们来到这干了半晌活,可真真没从你这多拿到一分粮,但要是家家户户如此,大家伙这差事干还是不干了?”
李立田自然明白这些人的弯弯绕,今儿个能照旧对他家网开一面已算不易。
到底把滚在喉头的话,又咽了回去。
排在后面的双满村李大龙见状,神色不免低落了几分。
只好老实巴交的扛过自家的麻袋,走到官斗前,冲着围在官斗边的人尴尬笑了笑,也没有人接应,只用眼神示意他动作快些。
李大龙怀着忐忑的心情松开把着袋子的口,金黄的麦流注入斗中。
麦流碰撞着官斗的内壁,伴随着叮叮咣咣适时而动的踢斗之声。这如影随形的踢法,一斗踢满,生生要比不踢要多出三升。
他原本忽忽悠悠的心,也彻底跌到了地下。
唉,就这吧,没法儿呀。
渐渐十几户过去,除了踢斗,每斗最后户长伸手那一抹,多多少少总会抹出一些掉在地下,此时官斗一圈的席面上已经堆了厚厚一层。
还有两户,因为麦子打的粗,带了太多麦壳,不仅乡书手在册子上记了一笔劣麦,更是让他直把官斗装的满满冒尖,麦粒往斗外的席子上流水一样滑落,才算他满了一斗。
见此情形,这两户家的女人当即就在晾晒场外哭晕了过去。
王二水出门前就应了刘氏说的话,答应她绝不缴那多出来的粮。
可此时见这般情景,心底更是七上八下的直打飘。
谁承成想,那李茅竟还来了呢?
王景禹则排在王二水身后,冷眼看着这些场景。
一旁跟着推了辆独轮车载着麦袋的牛二。
下一户就轮到王家,王二水赶紧叫小舅子把车推到席子边上,他自己扛起一袋子走过去,鞋子深陷进麦堆里,他习惯性讨好的对着刘满户和另外几个户长笑了笑,又连连弯了身子对不远处坐着的李茅招呼。
刘满户今天等到现在,等的就是他们家。
他看了眼站在王二水身后的王景禹,打断王二水的讨好:“瞎耽误什么,交粮!”
王二水心下一颤。
完了,看来夏税时候那把火,到底是也要烧到自己家头上了。
其他已纳完粮的多半还未走,还有剩下的同一大户排着队待纳的村民,一开始就觉察出今儿个有所不同。猜测这特殊的情形,要么是为着李立田家,要么是为着王家。
而李立田家一开始就已顺顺当当的纳完了,所以,今日这阵仗是要着落在王家身上没跑了!
不信就看看。
凉棚下,一直半靠在椅背上说笑的李都保,怎么就在这时候停了说笑,一双眼看住了王家老二和王家大郎这里呢?
还有那乡书手,也没了散漫,认真的翻看着案上的两税册子。
时已近正午,晾晒场上烈日炎炎,晒得人汗珠不住滚落在黄土地面上。
就像落入了热锅锅底,转眼就蒸发了个干净。
没有人再交头接耳说话,除了微微拂动的热风,全场一片寂静。
王二水不受控制的咽了咽口水。
这……这……这已经超出了他能应付的局面。
刘满户抱了抱手臂,又一声哼气,打破了闷热寂静的局面。
他为了找回场子,到底还是舍了弯绕,去求了他姐夫李都保,要李都保给他撑回场子。
他今天就要叫王家,按着户贴上的田亩数,一斗不少的纳秋苗!
王家按户贴可是三十一亩地,这秋苗就得交九石六斗。
听说王景禹那二亩花淤地收成不错,但恁他如何也打不出四石麦来。
就在这时,仔细核对两税册上最新抄录的每户应纳秋苗数的乡书手却出声了。
他看着站在前面的王二水,问:“你是王二水还是王景禹?”
这话问的奇怪,刘满户也有些意外,回乡书手:“他们不就是一户吗?”
那乡书手摇头:“非也非也。”
“王家已于半月前分户,现在他们已经不是一户了。你只说这是王二水还是王景禹家吧?”
轰——
乡书手的话一落地,顿时满场皆惊。
王二水直愣怔半晌,才终于相信,这乡书手说的,是他和大哥家真的分户了!
这么多年,自己总算办成了这叫人瞩目的一件大事!
方才的畏缩忐忑一扫而光,他赶紧自己主动答了:“我是王二水,王二水!”
“好。”
乡书手听了,在册子上核对,道:“按分户后的户籍田产册记录,王二水原男丁一员,新入籍刘四民,现成年男丁二名,女妇一名,未成丁的长子幼子两名。户下有地共计十五亩六分,此次秋苗拢共需纳四石八斗八升。今儿个你家的新户贴也给你带来了,拿着,把原来的户贴木牌也交过来。”
这乡书手念的,和王二水家之前与大哥家私下商议分家时的所分的地完全对得上。
更让他不可思议的是,不管是没了音讯的老爹还是大哥,都没出现在他这一户的户头上。
那么,也就更没有道理出现在分出去了的大嫂一家户上。
这来来回回,奔跑了小二年都办不下来的事,一夕间咣的砸到了头上!
王二水岂能不喜!
待会回家,总算能告诉娃儿们的娘,叫她好好喜上一喜,说不定连她那病症也能一下全好了!
王二水整个人都要飘起来了,感受着乡亲们热辣的视线,头点的像拨浪鼓:“对对对啊!是这样的!没错没错!”
从这里面能多踢出来多少粮,也就意味着今儿个出活的户长们能私得多少。
保长和都保自是看不上这点小头,向来默认都是给户长们的好处。
因此上,这些户长早就个个练的一脚踢斗绝活。
踢在什么位置,踢几下,每斗能踢下去几升麦,全在他们脚下那把寸劲儿里。
好在刘保长及时开了口,拦住那人朝着官斗继续要踢上的第二脚。
骂了句:“我说老六,不看看这是踢的谁的斗啊?”
虽说大家多少都听说了李立田家的事,知道他家已不同往日。
但到底同为户长,在这样的事上,要互相照应着留些余地。
那人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赔罪:“嗳,原来也是兄弟。你看我这,实在这几日踢的太多了,没控制住,对不住对不住了。”
但这斗既踢了,就没有不装满的道理。
几人看了李茅没有特殊表示,李立田只好扛起麻袋再次把斗装满。
那户长在官斗上拿手一捋,中间冒了个尖的麦子就在斗里摊平了,恰好平平整整一斗麦。
其他几个户长分别过来一人一把抓起斗里的麦粒,做做检查的样子。
“李老兄的自然是没问题,看看这麦粒打的多干净。”
说罢就合力把这斗麦倒进了红印麻袋。
李立田得了话,在自家两个兄弟的帮衬下,开始一斗一斗的称麦,旁边有人唱喝着计斗数。
李家兄弟三人虽分了院,在仍在一户,田亩加在一起足有五十多亩。仔仔细细的把粮食交完,足足花了小半个时辰。
末了,有人高喊一声:“李立田一户,纳粮十五石六斗。”
凉棚下的乡书手在核对过户贴和五等丁产簿后,在两税册子上,李家这一栏记了一笔。
李家的秋苗纳完,收好了地上空了的麻袋。
接下来就该轮到其他家户,李立田想了想,还是打算说些什么。
刘满户在旁盯梢已久,早就防着有人说什么不该说的话,抢先拦住他的话头。
他特特意的看了看自己姐夫李茅,摆着样子道:“李老兄,兄弟们知道你想说什么。这双满村属你家地最多,兄弟们来到这干了半晌活,可真真没从你这多拿到一分粮,但要是家家户户如此,大家伙这差事干还是不干了?”
李立田自然明白这些人的弯弯绕,今儿个能照旧对他家网开一面已算不易。
到底把滚在喉头的话,又咽了回去。
排在后面的双满村李大龙见状,神色不免低落了几分。
只好老实巴交的扛过自家的麻袋,走到官斗前,冲着围在官斗边的人尴尬笑了笑,也没有人接应,只用眼神示意他动作快些。
李大龙怀着忐忑的心情松开把着袋子的口,金黄的麦流注入斗中。
麦流碰撞着官斗的内壁,伴随着叮叮咣咣适时而动的踢斗之声。这如影随形的踢法,一斗踢满,生生要比不踢要多出三升。
他原本忽忽悠悠的心,也彻底跌到了地下。
唉,就这吧,没法儿呀。
渐渐十几户过去,除了踢斗,每斗最后户长伸手那一抹,多多少少总会抹出一些掉在地下,此时官斗一圈的席面上已经堆了厚厚一层。
还有两户,因为麦子打的粗,带了太多麦壳,不仅乡书手在册子上记了一笔劣麦,更是让他直把官斗装的满满冒尖,麦粒往斗外的席子上流水一样滑落,才算他满了一斗。
见此情形,这两户家的女人当即就在晾晒场外哭晕了过去。
王二水出门前就应了刘氏说的话,答应她绝不缴那多出来的粮。
可此时见这般情景,心底更是七上八下的直打飘。
谁承成想,那李茅竟还来了呢?
王景禹则排在王二水身后,冷眼看着这些场景。
一旁跟着推了辆独轮车载着麦袋的牛二。
下一户就轮到王家,王二水赶紧叫小舅子把车推到席子边上,他自己扛起一袋子走过去,鞋子深陷进麦堆里,他习惯性讨好的对着刘满户和另外几个户长笑了笑,又连连弯了身子对不远处坐着的李茅招呼。
刘满户今天等到现在,等的就是他们家。
他看了眼站在王二水身后的王景禹,打断王二水的讨好:“瞎耽误什么,交粮!”
王二水心下一颤。
完了,看来夏税时候那把火,到底是也要烧到自己家头上了。
其他已纳完粮的多半还未走,还有剩下的同一大户排着队待纳的村民,一开始就觉察出今儿个有所不同。猜测这特殊的情形,要么是为着李立田家,要么是为着王家。
而李立田家一开始就已顺顺当当的纳完了,所以,今日这阵仗是要着落在王家身上没跑了!
不信就看看。
凉棚下,一直半靠在椅背上说笑的李都保,怎么就在这时候停了说笑,一双眼看住了王家老二和王家大郎这里呢?
还有那乡书手,也没了散漫,认真的翻看着案上的两税册子。
时已近正午,晾晒场上烈日炎炎,晒得人汗珠不住滚落在黄土地面上。
就像落入了热锅锅底,转眼就蒸发了个干净。
没有人再交头接耳说话,除了微微拂动的热风,全场一片寂静。
王二水不受控制的咽了咽口水。
这……这……这已经超出了他能应付的局面。
刘满户抱了抱手臂,又一声哼气,打破了闷热寂静的局面。
他为了找回场子,到底还是舍了弯绕,去求了他姐夫李都保,要李都保给他撑回场子。
他今天就要叫王家,按着户贴上的田亩数,一斗不少的纳秋苗!
王家按户贴可是三十一亩地,这秋苗就得交九石六斗。
听说王景禹那二亩花淤地收成不错,但恁他如何也打不出四石麦来。
就在这时,仔细核对两税册上最新抄录的每户应纳秋苗数的乡书手却出声了。
他看着站在前面的王二水,问:“你是王二水还是王景禹?”
这话问的奇怪,刘满户也有些意外,回乡书手:“他们不就是一户吗?”
那乡书手摇头:“非也非也。”
“王家已于半月前分户,现在他们已经不是一户了。你只说这是王二水还是王景禹家吧?”
轰——
乡书手的话一落地,顿时满场皆惊。
王二水直愣怔半晌,才终于相信,这乡书手说的,是他和大哥家真的分户了!
这么多年,自己总算办成了这叫人瞩目的一件大事!
方才的畏缩忐忑一扫而光,他赶紧自己主动答了:“我是王二水,王二水!”
“好。”
乡书手听了,在册子上核对,道:“按分户后的户籍田产册记录,王二水原男丁一员,新入籍刘四民,现成年男丁二名,女妇一名,未成丁的长子幼子两名。户下有地共计十五亩六分,此次秋苗拢共需纳四石八斗八升。今儿个你家的新户贴也给你带来了,拿着,把原来的户贴木牌也交过来。”
这乡书手念的,和王二水家之前与大哥家私下商议分家时的所分的地完全对得上。
更让他不可思议的是,不管是没了音讯的老爹还是大哥,都没出现在他这一户的户头上。
那么,也就更没有道理出现在分出去了的大嫂一家户上。
这来来回回,奔跑了小二年都办不下来的事,一夕间咣的砸到了头上!
王二水岂能不喜!
待会回家,总算能告诉娃儿们的娘,叫她好好喜上一喜,说不定连她那病症也能一下全好了!
王二水整个人都要飘起来了,感受着乡亲们热辣的视线,头点的像拨浪鼓:“对对对啊!是这样的!没错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