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人上香礼佛后,走过古碑长廊,观了普明宝塔,又登了钟楼。经过求签的偏堂时,觅樱十分兴奋道:“姑娘,你瞧,这里也有求签问姻缘的,我们过去瞧瞧吧。”
子悠害羞的瞪了她一眼,萧忆安避嫌的说道:“今日行路颇多,我去找师傅讨杯水喝。”说罢,他便朝着大雄宝殿走去。
萧忆安走近大雄宝殿时,弘一法师正在门口眉眼深邃的望着远方,见到萧忆安过来,他仍旧是慈祥一笑,“施主为何去而复返?”
萧忆安双手合十一鞠道:“弟子叨扰,向法师讨口茶吃。”
弘一法师伸出一臂迎到:“请。”
弘一法师将萧忆安公子请到旁边的偏殿,亲自沏上一壶清茶,递给萧忆安一杯:“施主请。”
萧忆安接过茶杯饮了一口,“山间清泉、明前新茶相得益彰,真是好茶。”
弘一法师笑笑,“施主说错了,不过寺中井水一壶,平常粗茶一捧。”
萧忆安又饮了一口,心中不解,且不论这水是何水,但这茶还是吃的出的,绝对是明前的新茶,可为何师傅会说他错了,他想师傅既然这样说必定有他的缘由,只是笑着对弘一法师点点头。
弘一法师又说:“佛曰:不争不辩,不闻不见是大境界的修行。施主清明豁达,超脱物外,实属难能可贵,进一步则净土,退一步则凡尘。”
萧忆安听出弘一法师言外之意,他谦恭的回道:“法师过誉了,佛说心无挂碍,方可得大自在,弟子有愧,尚做不到心中无他,弟子正有一事要请教法师。”
弘一法师点头:“施主请说。”
萧忆安放下茶杯起身行礼道:“弟子自知有一段缘并非良缘,本无心冒犯,奈何情不自已,沉溺其中,竟想常伴她左右,是为贪嗔痴,如今且不知当拿起,还是当放下?”
弘一法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缘本无善恶,善恶在人心,是良缘还是孽缘,全凭施主如何对待。是拿起还是放下?施主心中自有了决断,问和尚我,只是为了图个心安罢了。”
萧忆安深深一鞠躬:“谢过法师。”
弘一法师哈哈一笑说道:“施主,和尚我有一言相赠,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世间万物皆有定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波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萧忆安不甚明白:“还请法师祥解。”
弘一法师笑笑:“佛曰:不可说。以施主之天资,定会开悟。”
“谢过法师为弟子解惑。”萧忆安拜别了弘一法师。
昨日上朝,众大臣对近来东海岛国夷州常有水军假扮海盗滋扰沿海百姓,且扣押了南景渔民三十余人的事情议论纷纷,御史大夫王郅主张攻打夷洲;沈阔考虑到东海水师常年未战,军心涣散并不是出兵的时机,建议先操练水师再图攻打。
老臣张缭提议当务之急是遣使与夷洲国主和谈,要求放人,顺便探查一下夷洲的兵力和国情。皇后采纳了张缭的提议,决定派太保长子谢滨带使团前往夷洲和谈。
萧忆安因上次与北昭使团谈判颇有成果,也被皇后提名前往。
此去夷洲天高水远,少说三个月,多则半年,他在朝中听闻陆霄正给妹妹说亲,怕这一趟远门归来,子悠已嫁为他人妇。
他已是方寸大乱,本意是要对子悠诉说心意,让子悠等他回来。听弘一师傅之意,万物皆法自然,此去夷洲凶险万分,何必平添子悠的挂忧呢,不如等回国后,再找机会向她表明。
萧忆安回到求签的佛堂时,子悠和觅樱已经坐在堂外的青石阶上了。
萧忆安忙过去说道:“忆安与法师闲谈片刻,竟忘了时间,让两位久等了。”
子悠起身道:“我和觅樱正好坐下休息了一小会儿,萧大人,你和法师都聊了什么啊?”
萧忆安羞涩一笑:“无他,不过是请教一些佛法,陆姑娘可有求到签?”
子悠不自在的笑一笑道:“啊,那个,今日我只是给爹爹求了个平安签。”
此时,一声雄浑悠长的钟声传来,似有一种净化心灵、感怀生命的力量,顿时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钟声响过后,萧忆安对子悠说道:“日暮的钟声都响过了,我们下山去吧。”
三人下山到梁河桥已经夜色渐浓了,沿着梁河两边都是摆摊的商贩,白日里粉墙黛瓦的老房子和街边林立的店铺都点起了灯笼,亮起的红灯笼倒映在河水中,很有一派人间烟火的气息。
路上行人已经多了起来,两旁店铺里小二也开始招呼生意了,石板铺就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摆摊贩卖吃食物件的小贩,表演杂耍的摊子也开始摆起了道具。
三人不紧不慢的逛着,子悠看到卖仿真花簪子的,她俯身下来拿起一支桃花簪对觅樱说:“你瞧,竟比乞巧节见到的更精致,就像真的一样,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做的,真真是心灵手巧。”
卖簪子的小贩赶忙自夸道:“姑娘你说对了,这是宫里传过来的花式,说是专门给宫里的娘娘们制衣的丝织局传出来的,往年都不得见,姑娘买一支吧,才三十文钱一支。”
七夕那日子悠与瑶儿买的花簪子才是十文钱一支,这小贩也太心黑了,竟要三倍价钱,子悠二话不说放下了簪子。
萧忆安重又拿起来那支桃花簪,对子悠说道:“冬日里百花凋零,此花栩栩如真,应当买一支来应应景,就当是陆姑娘今日替我指导修园子的酬谢吧。”说着他把簪子交到子悠手中,随即要给小贩铜板。
子悠立马夺过了铜板,和小贩砍价道:“前几日,我刚买了一支,你休要唬我,十五文。”
小贩哭笑不得:“我说小娘子,你也太会砍价了。”
“十文,爱卖不卖。”子悠不在意的对小贩说道。
“好好,十五文,小娘子你太会过日子了,你相公有福气了。”小贩颇为无奈,还不忘了嘟嘟囔囔。
子悠抬头正望见萧忆安对着她笑,她先是羞涩的微微低头,旋即又抬头爽朗一笑:“我出身商贾,自小学的就是讨价算账,市井小利,贻笑大方了。”
“我觉得陆姑娘率性洒脱,很是可爱。”萧忆安笑笑说道。
子悠也没再说话,把簪子插在头上问觅樱:“好看吗?”
萧忆安站在一旁不禁说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两句正是出自诗经《桃夭》,是男子对妻子或情人说的话。她觉得萧忆安今日怪怪的,似乎与往日很不同,她默默拔下了桃花簪,置于袖中。
萧忆安不解的问:“陆姑娘为何又取了下来?”
子悠尴尬的笑笑:“这簪子太艳丽了,与我今日着装不合,我收起来了,改日再戴,萧大人谢谢你。”
两人四处转了转,买到了陆行要的火珊瑚佛珠,便要同萧忆安告辞。
萧忆安满眼不舍,思忖了片刻对子悠开口:“我记得陆姑娘还欠我一顿饭,不如趁今日将其一了。”
子悠想起那日吃西蜀菜时是说过这个话,没想到他还记得这么清,不知道是该夸他记性好呢,还是该夸他小气。
“也对,萧大人不说,我差点就忘记了,我是欠萧大人一顿饭来着,不知萧大人今日想吃些什么?”
“客随主便,陆姑娘来决定吧。”萧忆安洒脱的甩了甩袖子。
子悠环顾四周,正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小摊位,招牌上书“鸭血粉丝汤”,她在苏州就听说过金陵有这道小吃,来金陵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卖。
她转头对萧忆安说道:“萧大人,我们去尝尝那个吧,听说特别好吃。”
“也好。”萧忆安笑笑。
子悠拉觅樱找个位置上坐了下来,对小二喊道:“老板,来三碗鸭血粉丝汤。”
不一会儿三碗鸭血粉丝汤上来了,觅樱看着这碗里的汤问子悠:“姑娘,这个真能好吃?”
子悠笑笑说:“快尝尝吧,这可是金陵名吃。”
萧忆安有些许疑惑问到:“这便是金陵名吃吗?我从未听说过有这道菜。”
还没等子悠回答,小二拿抹布擦过手又甩到肩上说道:“公子,一看你就是外乡人吧,这就是金陵普通老百姓最爱的一道吃食了,也就在集市上您才见得着,酒楼里谁卖啊,达官贵人们瞧不上。”
子悠偷偷一笑,萧忆安尴尬的说道:“是我孤陋寡闻了。”
三人吃了起来,子悠问萧忆安:“萧大人,味道如何?”
萧忆安附和着答:“确实鲜香爽口。”
子悠得意的说道:“我说的没错吧,有时候不能只看表面,真正好吃的东西都是藏在这些小巷子里的。自幼爹爹带我去过很多地方,每每到一处,都会带我去吃街头摊子,他说这样才能最快的了解当地的民风习俗,我觉得很有道理。”
萧忆安笑笑,他似是吃不太惯,在碗里翻捡着,并未夹进嘴里。
子悠瞧出他没在吃,望了望,他一身锦衣华服,相貌堂堂,确实与这苍蝇小馆格格不入。就好似他一个堂堂王府公子,与她这一介商贾之女,那也是格格不入的。
子悠拿丝绢擦了擦嘴角,问道:“萧大人,你可吃好了?”
萧忆安点点头,随她起身离开往回走。
表演杂耍的摊子已经开始了,围满了人,子悠被挡在外面什么也看不见,萧忆安带她站在桥边的大石头上看,子悠完全被杂耍表演吸引了,偶尔看到精彩之处还会鼓鼓掌,萧忆安心事重重的看着她,附和的跟着她鼓鼓掌。
沿着河流往回走,有个戏台子,下面坐满了观众,两人远远观望了一会儿,子悠好奇问道:“也不知今天唱的是哪出戏?”
萧忆安答:“是改编自前朝的故事,叫《梁祝》。”
子悠遗憾道:“这出戏看过的,不过只看了个开头,我爹爹当时病了,并没有看完,只看到山伯英台同窗,山伯却不知英台是女儿身,不知结局怎么样了。”
萧忆安眼睛看向远方娓娓道来:“后来英台接家书催其速归,将白玉扇坠作为信物请师母转交山伯,山伯方知英台女儿身,赶去祝家时,英台已许配给了马文才,山伯气急,竟一病不起,不久便殒身,英台至死不从婚事,待马家来娶时,英台白衣素缟,为山伯殉情,梁祝双双化身蝴蝶,双宿双飞。”
子悠听的震惊:“竟是这样动人心魄的一个故事。”
萧忆安望向子悠深情一语:“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
他小心翼翼的试探着,但凡能得到一丝丝正面的回应,他都愿意彻底敞开他的心扉。
子悠害羞的瞪了她一眼,萧忆安避嫌的说道:“今日行路颇多,我去找师傅讨杯水喝。”说罢,他便朝着大雄宝殿走去。
萧忆安走近大雄宝殿时,弘一法师正在门口眉眼深邃的望着远方,见到萧忆安过来,他仍旧是慈祥一笑,“施主为何去而复返?”
萧忆安双手合十一鞠道:“弟子叨扰,向法师讨口茶吃。”
弘一法师伸出一臂迎到:“请。”
弘一法师将萧忆安公子请到旁边的偏殿,亲自沏上一壶清茶,递给萧忆安一杯:“施主请。”
萧忆安接过茶杯饮了一口,“山间清泉、明前新茶相得益彰,真是好茶。”
弘一法师笑笑,“施主说错了,不过寺中井水一壶,平常粗茶一捧。”
萧忆安又饮了一口,心中不解,且不论这水是何水,但这茶还是吃的出的,绝对是明前的新茶,可为何师傅会说他错了,他想师傅既然这样说必定有他的缘由,只是笑着对弘一法师点点头。
弘一法师又说:“佛曰:不争不辩,不闻不见是大境界的修行。施主清明豁达,超脱物外,实属难能可贵,进一步则净土,退一步则凡尘。”
萧忆安听出弘一法师言外之意,他谦恭的回道:“法师过誉了,佛说心无挂碍,方可得大自在,弟子有愧,尚做不到心中无他,弟子正有一事要请教法师。”
弘一法师点头:“施主请说。”
萧忆安放下茶杯起身行礼道:“弟子自知有一段缘并非良缘,本无心冒犯,奈何情不自已,沉溺其中,竟想常伴她左右,是为贪嗔痴,如今且不知当拿起,还是当放下?”
弘一法师双手合十:“阿弥陀佛,缘本无善恶,善恶在人心,是良缘还是孽缘,全凭施主如何对待。是拿起还是放下?施主心中自有了决断,问和尚我,只是为了图个心安罢了。”
萧忆安深深一鞠躬:“谢过法师。”
弘一法师哈哈一笑说道:“施主,和尚我有一言相赠,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世间万物皆有定数,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春来花自青,秋至叶飘零,无穷波若心自在,语默动静体自然。”
萧忆安不甚明白:“还请法师祥解。”
弘一法师笑笑:“佛曰:不可说。以施主之天资,定会开悟。”
“谢过法师为弟子解惑。”萧忆安拜别了弘一法师。
昨日上朝,众大臣对近来东海岛国夷州常有水军假扮海盗滋扰沿海百姓,且扣押了南景渔民三十余人的事情议论纷纷,御史大夫王郅主张攻打夷洲;沈阔考虑到东海水师常年未战,军心涣散并不是出兵的时机,建议先操练水师再图攻打。
老臣张缭提议当务之急是遣使与夷洲国主和谈,要求放人,顺便探查一下夷洲的兵力和国情。皇后采纳了张缭的提议,决定派太保长子谢滨带使团前往夷洲和谈。
萧忆安因上次与北昭使团谈判颇有成果,也被皇后提名前往。
此去夷洲天高水远,少说三个月,多则半年,他在朝中听闻陆霄正给妹妹说亲,怕这一趟远门归来,子悠已嫁为他人妇。
他已是方寸大乱,本意是要对子悠诉说心意,让子悠等他回来。听弘一师傅之意,万物皆法自然,此去夷洲凶险万分,何必平添子悠的挂忧呢,不如等回国后,再找机会向她表明。
萧忆安回到求签的佛堂时,子悠和觅樱已经坐在堂外的青石阶上了。
萧忆安忙过去说道:“忆安与法师闲谈片刻,竟忘了时间,让两位久等了。”
子悠起身道:“我和觅樱正好坐下休息了一小会儿,萧大人,你和法师都聊了什么啊?”
萧忆安羞涩一笑:“无他,不过是请教一些佛法,陆姑娘可有求到签?”
子悠不自在的笑一笑道:“啊,那个,今日我只是给爹爹求了个平安签。”
此时,一声雄浑悠长的钟声传来,似有一种净化心灵、感怀生命的力量,顿时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钟声响过后,萧忆安对子悠说道:“日暮的钟声都响过了,我们下山去吧。”
三人下山到梁河桥已经夜色渐浓了,沿着梁河两边都是摆摊的商贩,白日里粉墙黛瓦的老房子和街边林立的店铺都点起了灯笼,亮起的红灯笼倒映在河水中,很有一派人间烟火的气息。
路上行人已经多了起来,两旁店铺里小二也开始招呼生意了,石板铺就的街道上随处可见摆摊贩卖吃食物件的小贩,表演杂耍的摊子也开始摆起了道具。
三人不紧不慢的逛着,子悠看到卖仿真花簪子的,她俯身下来拿起一支桃花簪对觅樱说:“你瞧,竟比乞巧节见到的更精致,就像真的一样,也不知道是什么人做的,真真是心灵手巧。”
卖簪子的小贩赶忙自夸道:“姑娘你说对了,这是宫里传过来的花式,说是专门给宫里的娘娘们制衣的丝织局传出来的,往年都不得见,姑娘买一支吧,才三十文钱一支。”
七夕那日子悠与瑶儿买的花簪子才是十文钱一支,这小贩也太心黑了,竟要三倍价钱,子悠二话不说放下了簪子。
萧忆安重又拿起来那支桃花簪,对子悠说道:“冬日里百花凋零,此花栩栩如真,应当买一支来应应景,就当是陆姑娘今日替我指导修园子的酬谢吧。”说着他把簪子交到子悠手中,随即要给小贩铜板。
子悠立马夺过了铜板,和小贩砍价道:“前几日,我刚买了一支,你休要唬我,十五文。”
小贩哭笑不得:“我说小娘子,你也太会砍价了。”
“十文,爱卖不卖。”子悠不在意的对小贩说道。
“好好,十五文,小娘子你太会过日子了,你相公有福气了。”小贩颇为无奈,还不忘了嘟嘟囔囔。
子悠抬头正望见萧忆安对着她笑,她先是羞涩的微微低头,旋即又抬头爽朗一笑:“我出身商贾,自小学的就是讨价算账,市井小利,贻笑大方了。”
“我觉得陆姑娘率性洒脱,很是可爱。”萧忆安笑笑说道。
子悠也没再说话,把簪子插在头上问觅樱:“好看吗?”
萧忆安站在一旁不禁说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这两句正是出自诗经《桃夭》,是男子对妻子或情人说的话。她觉得萧忆安今日怪怪的,似乎与往日很不同,她默默拔下了桃花簪,置于袖中。
萧忆安不解的问:“陆姑娘为何又取了下来?”
子悠尴尬的笑笑:“这簪子太艳丽了,与我今日着装不合,我收起来了,改日再戴,萧大人谢谢你。”
两人四处转了转,买到了陆行要的火珊瑚佛珠,便要同萧忆安告辞。
萧忆安满眼不舍,思忖了片刻对子悠开口:“我记得陆姑娘还欠我一顿饭,不如趁今日将其一了。”
子悠想起那日吃西蜀菜时是说过这个话,没想到他还记得这么清,不知道是该夸他记性好呢,还是该夸他小气。
“也对,萧大人不说,我差点就忘记了,我是欠萧大人一顿饭来着,不知萧大人今日想吃些什么?”
“客随主便,陆姑娘来决定吧。”萧忆安洒脱的甩了甩袖子。
子悠环顾四周,正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小摊位,招牌上书“鸭血粉丝汤”,她在苏州就听说过金陵有这道小吃,来金陵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到有卖。
她转头对萧忆安说道:“萧大人,我们去尝尝那个吧,听说特别好吃。”
“也好。”萧忆安笑笑。
子悠拉觅樱找个位置上坐了下来,对小二喊道:“老板,来三碗鸭血粉丝汤。”
不一会儿三碗鸭血粉丝汤上来了,觅樱看着这碗里的汤问子悠:“姑娘,这个真能好吃?”
子悠笑笑说:“快尝尝吧,这可是金陵名吃。”
萧忆安有些许疑惑问到:“这便是金陵名吃吗?我从未听说过有这道菜。”
还没等子悠回答,小二拿抹布擦过手又甩到肩上说道:“公子,一看你就是外乡人吧,这就是金陵普通老百姓最爱的一道吃食了,也就在集市上您才见得着,酒楼里谁卖啊,达官贵人们瞧不上。”
子悠偷偷一笑,萧忆安尴尬的说道:“是我孤陋寡闻了。”
三人吃了起来,子悠问萧忆安:“萧大人,味道如何?”
萧忆安附和着答:“确实鲜香爽口。”
子悠得意的说道:“我说的没错吧,有时候不能只看表面,真正好吃的东西都是藏在这些小巷子里的。自幼爹爹带我去过很多地方,每每到一处,都会带我去吃街头摊子,他说这样才能最快的了解当地的民风习俗,我觉得很有道理。”
萧忆安笑笑,他似是吃不太惯,在碗里翻捡着,并未夹进嘴里。
子悠瞧出他没在吃,望了望,他一身锦衣华服,相貌堂堂,确实与这苍蝇小馆格格不入。就好似他一个堂堂王府公子,与她这一介商贾之女,那也是格格不入的。
子悠拿丝绢擦了擦嘴角,问道:“萧大人,你可吃好了?”
萧忆安点点头,随她起身离开往回走。
表演杂耍的摊子已经开始了,围满了人,子悠被挡在外面什么也看不见,萧忆安带她站在桥边的大石头上看,子悠完全被杂耍表演吸引了,偶尔看到精彩之处还会鼓鼓掌,萧忆安心事重重的看着她,附和的跟着她鼓鼓掌。
沿着河流往回走,有个戏台子,下面坐满了观众,两人远远观望了一会儿,子悠好奇问道:“也不知今天唱的是哪出戏?”
萧忆安答:“是改编自前朝的故事,叫《梁祝》。”
子悠遗憾道:“这出戏看过的,不过只看了个开头,我爹爹当时病了,并没有看完,只看到山伯英台同窗,山伯却不知英台是女儿身,不知结局怎么样了。”
萧忆安眼睛看向远方娓娓道来:“后来英台接家书催其速归,将白玉扇坠作为信物请师母转交山伯,山伯方知英台女儿身,赶去祝家时,英台已许配给了马文才,山伯气急,竟一病不起,不久便殒身,英台至死不从婚事,待马家来娶时,英台白衣素缟,为山伯殉情,梁祝双双化身蝴蝶,双宿双飞。”
子悠听的震惊:“竟是这样动人心魄的一个故事。”
萧忆安望向子悠深情一语:“得成比目何辞死,只羡鸳鸯不羡仙。”
他小心翼翼的试探着,但凡能得到一丝丝正面的回应,他都愿意彻底敞开他的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