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日升,江面弥漫的水雾被驱散,靠岸在即,甲板上的船夫唱着号子,扬风起航。
林瑾荇便是在这一阵阵激扬的号声中睁眼。
温暖的阳光入她眼中,一切皆是雨落无痕,终究未能再见。
大姐姐对她许也是有怨言的。
她瞅着桌上的画卷和竹箫微微出神。
“姑娘,奴婢可以进来吗?”
门口传来声响。
林瑾荇压下心中百感,将两物归置好,才让人入内。
翠莲推门而入,她向坐在女子请安,又替感染了风寒的翠薇告了个假。
林瑾荇听翠莲说着,猜测翠薇许是昨晚淋了雨,
“让她先好好养病,不用吝啬药材,费用从账上走。”
“奴婢先行替她谢谢姑娘。”
林瑾荇起身到屏风后,褪去衣衫。
翠莲就在屏风外先整理着屋内,见条案上摆着香炉,里面还有燃尽的厚厚的香灰,颇为诧异。
六姑娘善制香,却不爱用香,平日里最多用些新鲜的花果。
“你待会将我换下的衣物和床褥一起拿下去让人用清水浸泡。”
听见屏风后的吩咐,翠莲知这定是觉得这些东西染上了香气,所以才要全部换掉。
的确如翠莲所想,如若不是船舱内潮热带来的水汽,林瑾荇也不会在入睡前让翠薇找出香炉来引燃沉木。
不过,她不是不喜用香,而是嗅觉比常人敏感许多。
就像现在旁人闻着觉得极淡的香味,她却依旧觉得还是十分浓厚。像现在闻得太久,已让她心中发闷。
林瑾荇重新换好了身素雅的罗裙,就跨出了屏风,坐在铜镜前。
翠莲见状上前来为她梳妆。
巧手挽起披散着的一缕发丝,她却见落在脖颈处的一道暗红,像是被什么磕到了
“姑娘,你…”
话还没问完。
夫人身边伺候的红玉就已等候在门口,说是夫人来请大姑娘早点去用膳。
“就梳一个简单的灵蛇髻。免得让母亲久等。”林瑾荇对翠莲说道。
被这些话一打岔,她原本要问的话也忘了干净,见夫人在催,自是不敢耽搁,加快了手上的动作。
半盏茶后,三人一同前往兰字号房门口。
红玉向里通报后,纱帐从里撩起。林瑾荇踏入屋内。
前方的紫砂壶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一云鬓高绾的美妇手持着茶匙而不动,视线却落在身边的信封上,一副心神不宁的模样。
林瑾荇走上前请安,美妇这才有了动作,从茶罐中舀了一勺茶叶放入紫砂壶里。
婢女端来木凳,林瑾荇坐下她的下方。
同时,刘氏放下了茶勺,她侧头端坐着柔弱娴雅的长女,目光一闪后也下定了决心,屏退婢女后,将手边的信封递了过去。
“荇儿,你先看看。”
林瑾荇狐疑的接过,信封不厚,上面写着“嫦君亲启”,嫦君是刘氏幼时的乳名。
刘氏一直观察着长女,见她打开信纸的那一刻,心也绷紧到了极点。
这信是昨晚船暂靠苏州码头休整时,由沿着他们行程追赶而来的信使交付于他们手中。
写信人是她母亲曾经的闺中密友,现在皇后宫内任文书。
也就是他们远离郦京多年,林府在郦京沉寂许久。
一心直潜心礼佛,久未露面的皇后将要在宫中举办赏菊宴的消息,想必在郦京显贵之间已算不上什么绝密。
现在正逢太子选妃,前脚才有各州府按着名册将适龄闺秀画象上报于内廷,这后面就有皇后亲下拜帖,欲请数名闺秀参加宫宴。
这请帖意欲为何,自是不言而喻。
“荇儿,你如何…想的。”刘氏见长女读完了信,却未曾有一言半语,想着她原先表明过的心意,怕女儿误会,急切的说道:
“我们并未想过你会入选!毕竟有当年的事在先,以为…皇家还是会…避讳,你父亲也无意卷入郦京的纷争里。可陛下令你父亲回京任职,信上说你已入了皇后的邀请名单。这…圣意难测,但事已至此,我想着…也只有做最好准备才是。”
“荇儿。”
等着呼唤声再次传来,林瑾荇才勉强将视线从信上移开。
刘氏面露忧愁,心中愧疚,长女回到他们身边后,只提过这一个请求,但这他们恐也做不到了。
按照原来的打算,待太子选妃落定,准予适龄闺秀婚嫁后,会依长女心意,嫁回宿州,与办私学的苏家独子成亲。
苏家人口简单,虽尊祖训不入仕途,但在宿州颇有名望。三爷与苏父一见如故引为知己,两家人互有往来,苏家小子对长女更是情有独钟,两小儿年龄相仿,也算是青梅竹马,两家是乐见其成的。
不求大富大贵,但能求得儿女婚姻顺遂,家族安稳。
后来夫君接到了调任回郦京的旨意,他们的确有过动摇,不是因升迁后觉得苏家门眉太低,而是宿州离京确实太远了。
这次举家回京,一路上算得是顺风顺水,尚且都走一月余,长女八岁才回到她身边,她又怎会舍得让她远嫁他乡。
但长女听见他们的想法后,就立马向他们表明了对苏誉的心意。
那也是第一次见长女如此情绪波动。
苏家小子后面亦上门,面对夫君立下了如他当年求娶时如出一辙的誓言。
夫君感慨不已,见两人彼此情谊深重,作为受过家族阻挠的过来人,他们众有万分不舍,也愿意尽可能的成全她。就算明知以后会相隔千里,骨肉难相聚,也不强留她在身侧。
可如今,这份将到的赏菊宴的“请帖”,是继老爷高升回京后这一喜后又一大惊。
太子妃自是不敢想,这是太子之意还是天子授意,是拉拢还是敲打,或者两者都有,现在依旧分辨不清。
但无论如何,以陛下对当年郦京之乱的忌讳,就算有人再想抬举林府三房,陛下也决不愿再得一位出身林氏儿媳日日放在他眼皮底下,戳他心窝。
这些年大房二房的哥姐皆是低娶低嫁,是避讳也是无奈。
但如若邀请一事消息属实,对林氏一族而言,是危机也是转机。
如果仅是夫君擢升,那些在郦京的姻亲故友尚且还会在犹豫观望一会。但若加上这份将至的请帖,他们会领天家的态度。估计很快就会有人登门拜访了,恢复往来。
郦京这些贵勋之间的关系本就盘根错节,虽因当年谋逆一案,牵连众多,原气大伤,但比起如今才成气候的那些寒门子弟,依旧能量不可小觑。
借助这些关系虽有一定风险,但却能助三房重新在京都站稳脚跟。
婚事已不能由府上做主,不是太子也极可能会被直接指婚给他人。能做的只能尽力周旋,尽可能让林府避免再被卷入这新任太子与六皇子纷争中。
“荇儿,你与苏誉的婚事原怕是要落空了。”
刘氏小心翼翼的说道。
林瑾荇放下信纸,比起此刻顾虑重重的刘氏,她看着倒是坦然。
经过昨日一梦后,她原先一直想逃避往事的想法了,对大姐姐的思念压过了面对她死亡的痛苦。
当她不在排斥留在郦京,那嫁或者不嫁人,嫁给何人,苏家公子也好,王孙子弟也罢,都对她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
什么赏菊宴,什么请帖,什么太子,她也不会在乎。
只是觉得这一切好似又一个轮回,现在是已成为太子的五皇子与六皇子斗得如火如荼。
而她如今成了“大姐姐”,也要为家族,割舍掉“良人”。
唯一有差别是她对苏誉并无情意。
所以也算是林氏女的宿命吗?
她甚至觉得有点好笑,将信递叠递了回去,低眉垂眼,只道:“这事女儿晓得了,正如母亲所言,事已至此,静观其变。
“我与苏誉许是缘分太浅。”
刘氏听到这略带遗憾却无哀伤的语气,惊愕得久久未接回信封,
这事就这么过了吗?
可明明那天促膝夜谈,长女如此情真意切。女儿不是对苏誉用情很深吗?
她张开嘴想再问什么,又不知能再问什么,至亲至离,是对她们的写照。
两母女就这样安静坐着,未再说过一句话。
茶桌上的水又再次沸腾起来。
刘氏才提了提精神,正让门外守着红玉去传膳,就见门帘被人撩起,一袭粉裙的小人从外面跑了进来。
她如乳燕般扑进了刘氏怀里,抱着刘氏的腰,撒娇的软糯的喊道,
“母亲”
“哎呦”
刘氏被这牛犊子身板一撞,不禁称唤了一声,但看到这张粉嫩的小脸,脸上不觉已带上了笑意,本来伤感的心瞬间柔成一片,她用帕子擦拭小女儿脸上的水珠,无奈道:“脸都没擦干呢,我的祖宗。就你如此没规矩。”
林钰环眯着眼睛嘻嘻的笑着,像一个小狐狸。
“又忘了给你姐姐请安。”
听到母亲这话,她嘟了嘟嘴。
刘氏不赞同的点了点她的额头。
“长姐。”
还是没起身,只是窝在刘氏怀里朝中冲坐在人喊了一声就作罢。
刘氏不是没有察觉到小女儿这一系列小动作后的挑衅的意味,不由板起脸,正欲教育一番,就听她可怜惜惜道:“母亲,我昨晚又吐了一回,我想喝莲子粥。”
刘氏一听,就连忙问她现在感觉可好,怎么昨晚不派人来告知她,又命人赶紧再去催早膳。
林瑾荇淡然坐着一旁,静默的听着她们一问一答,对于来自亲妹妹的挑衅,和她的失宠”,面上看着很是宽容。
膳食很快备好,刘氏拉着小女儿入座,一上桌,就将莲子粥给了她:“昨日说你想喝,特意让厨房给你备上。船上东西有限,就这一碗了。不够的话,再吃吃这清粥。”
林钰环大口喝着,刘氏见她今日胃口不错,才安心下来。
却见另一侧的长女拿筷而不动,目光游离的看着她身后,她沿着她的目光转身,落在了婢女提着的食盒中的马蹄糕上。
“荇儿,你要吃马蹄糕吗?”
她并不记得长女爱这个,也未见她吃过。
林瑾荇目光闪动着,微微颔首,似怀念道:
“嗯,好久没吃了,突然想尝尝。”
刘氏让婢女将盘子取出,夹了一个放入她碗中。
“多谢母亲。”
她拿起筷子,咬了一口。
刘氏见她反复咀嚼着,久久不见她咽下。
“味道不好。”刘氏只以为她不喜。
林瑾荇摇了摇头,目光微沉。
这味道不差,只是当年大姐姐最爱马蹄糕。李牧曾花重金不知从哪找了一个极擅长做糕点的厨娘,送到了林府,这船上的伙房自是做不出那味道的。
食之无味,她放下筷子。
一个不甚,糕点一半碎在了碗外,碎落在桌面上。
目光看着碎渣,呼吸微顿,不知为何头部传来丝浅浅的刺痛。
一个画面猝不及防的闪现。绣着松竹的雪锦巾帕落地上,泥土中混着马蹄糕的碎屑…
刘氏见她蹙眉:“不好吃就不吃。”
婢女也上前收拾桌子,又换上了新碗筷。
刘氏让婢女把剩下的马蹄糕放回食盒内同煮好的清茶一同送去到甲板上。
这也是他同三爷定好的暗号。
她这位夫君,怕见女儿伤心难过,就干脆找了个理由躲了起来,推她来当这个恶人。
“我们母女三倒是一致都不喜爱这个。你父亲倒是会…这天不亮,就说带允哥去看船夫捕鱼了,早膳都没用。”
林瑾荇听着耳侧的话语,思绪却已飘远,再刺痛又突然消失后,她也终于回忆起来,那原来是昨晚梦到过的场景。
本专心吃饭的林钰环见母亲一直与林瑾荇说话,早就按耐不住,顾不着咽下嘴里的豆沙包,就插话进来。
“父亲和林允之竟然不叫我一同,母亲,我也想去看捕鱼。”
说完就咳嗽起来。
刘氏拍着她的背,提醒着:
“你这丫头,吃慢点。你身体将好,莫要贪食。”
“嗯嗯”被训的人又咬了一口,鼓着嘴点头。
刘氏无奈,但也十分心疼她。因水土不服,小女儿一直是吃的少,吐得多。让婢女到了一杯茶水来,放在她手边后,才继续念叨着:
“回郦京府上后,你不可这样直呼你弟弟的名字,像什么样子。以后你不仅仅是只是三房的二姑娘更是林府的七小姐,要如你姐姐般稳重端庄些。”
“刚刚你是不是说要去甲板上看捕鱼,哪有大家闺秀扎在人堆里抛头露面的,也是这些年你父亲和弟弟惯的你。现在回了京都,你断不能像这样随意。”
“嗯嗯”
“真是…得让杜嬷嬷再好好拘一拘你的这性子…”
林瑾荇剩下的早膳时光,就在刘氏对小女儿的不停的唠叨里结束了。
在她请辞,跨出房门时,林钰环还趴在刘氏腿上,撒娇撒痴,说下船后,要去那有名的越氏铺子里买梨酥。
屋内的母女俩言笑晏晏,亲昵无间,越发趁得离开的人孤寂身影。
跟在自家姑娘身侧的翠莲,又一次替自家姑娘愤怒,忍不住在心底埋抬着处处相争的二小姐。
走到阑珊边的林瑾荇到不知,婢女又一次在为她抱不平。
她顺着扬起的风帆,望向远方的山脉看去。
等穿过这个金刀峡,再行使一个时辰,就能看到郦京的缌水码头了。
如若在她六岁时没遇到大姐姐,那她肯定会嫉妒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妹妹,也许真会不择手段的对付她。
因为她轻而易举的得到了自己曾梦寐以求的一切。
但她遇到了大姐姐,那人拉起她的手,带离开了如同牢笼般春居院。
在竹香菀中朝夕相处的那两年的时光里,她不用做任何事,就得到了连大姐姐嫡亲妹妹都羡慕的偏爱。
所以,她其实是很知足的。
刘氏对她又不差,争这一分两分的爱,又有什么意思呢?
说到底,世上终究只有一个林瑜甄,也只有她才会偏爱林瑾荇。
林瑾荇便是在这一阵阵激扬的号声中睁眼。
温暖的阳光入她眼中,一切皆是雨落无痕,终究未能再见。
大姐姐对她许也是有怨言的。
她瞅着桌上的画卷和竹箫微微出神。
“姑娘,奴婢可以进来吗?”
门口传来声响。
林瑾荇压下心中百感,将两物归置好,才让人入内。
翠莲推门而入,她向坐在女子请安,又替感染了风寒的翠薇告了个假。
林瑾荇听翠莲说着,猜测翠薇许是昨晚淋了雨,
“让她先好好养病,不用吝啬药材,费用从账上走。”
“奴婢先行替她谢谢姑娘。”
林瑾荇起身到屏风后,褪去衣衫。
翠莲就在屏风外先整理着屋内,见条案上摆着香炉,里面还有燃尽的厚厚的香灰,颇为诧异。
六姑娘善制香,却不爱用香,平日里最多用些新鲜的花果。
“你待会将我换下的衣物和床褥一起拿下去让人用清水浸泡。”
听见屏风后的吩咐,翠莲知这定是觉得这些东西染上了香气,所以才要全部换掉。
的确如翠莲所想,如若不是船舱内潮热带来的水汽,林瑾荇也不会在入睡前让翠薇找出香炉来引燃沉木。
不过,她不是不喜用香,而是嗅觉比常人敏感许多。
就像现在旁人闻着觉得极淡的香味,她却依旧觉得还是十分浓厚。像现在闻得太久,已让她心中发闷。
林瑾荇重新换好了身素雅的罗裙,就跨出了屏风,坐在铜镜前。
翠莲见状上前来为她梳妆。
巧手挽起披散着的一缕发丝,她却见落在脖颈处的一道暗红,像是被什么磕到了
“姑娘,你…”
话还没问完。
夫人身边伺候的红玉就已等候在门口,说是夫人来请大姑娘早点去用膳。
“就梳一个简单的灵蛇髻。免得让母亲久等。”林瑾荇对翠莲说道。
被这些话一打岔,她原本要问的话也忘了干净,见夫人在催,自是不敢耽搁,加快了手上的动作。
半盏茶后,三人一同前往兰字号房门口。
红玉向里通报后,纱帐从里撩起。林瑾荇踏入屋内。
前方的紫砂壶咕噜咕噜的冒着热气,一云鬓高绾的美妇手持着茶匙而不动,视线却落在身边的信封上,一副心神不宁的模样。
林瑾荇走上前请安,美妇这才有了动作,从茶罐中舀了一勺茶叶放入紫砂壶里。
婢女端来木凳,林瑾荇坐下她的下方。
同时,刘氏放下了茶勺,她侧头端坐着柔弱娴雅的长女,目光一闪后也下定了决心,屏退婢女后,将手边的信封递了过去。
“荇儿,你先看看。”
林瑾荇狐疑的接过,信封不厚,上面写着“嫦君亲启”,嫦君是刘氏幼时的乳名。
刘氏一直观察着长女,见她打开信纸的那一刻,心也绷紧到了极点。
这信是昨晚船暂靠苏州码头休整时,由沿着他们行程追赶而来的信使交付于他们手中。
写信人是她母亲曾经的闺中密友,现在皇后宫内任文书。
也就是他们远离郦京多年,林府在郦京沉寂许久。
一心直潜心礼佛,久未露面的皇后将要在宫中举办赏菊宴的消息,想必在郦京显贵之间已算不上什么绝密。
现在正逢太子选妃,前脚才有各州府按着名册将适龄闺秀画象上报于内廷,这后面就有皇后亲下拜帖,欲请数名闺秀参加宫宴。
这请帖意欲为何,自是不言而喻。
“荇儿,你如何…想的。”刘氏见长女读完了信,却未曾有一言半语,想着她原先表明过的心意,怕女儿误会,急切的说道:
“我们并未想过你会入选!毕竟有当年的事在先,以为…皇家还是会…避讳,你父亲也无意卷入郦京的纷争里。可陛下令你父亲回京任职,信上说你已入了皇后的邀请名单。这…圣意难测,但事已至此,我想着…也只有做最好准备才是。”
“荇儿。”
等着呼唤声再次传来,林瑾荇才勉强将视线从信上移开。
刘氏面露忧愁,心中愧疚,长女回到他们身边后,只提过这一个请求,但这他们恐也做不到了。
按照原来的打算,待太子选妃落定,准予适龄闺秀婚嫁后,会依长女心意,嫁回宿州,与办私学的苏家独子成亲。
苏家人口简单,虽尊祖训不入仕途,但在宿州颇有名望。三爷与苏父一见如故引为知己,两家人互有往来,苏家小子对长女更是情有独钟,两小儿年龄相仿,也算是青梅竹马,两家是乐见其成的。
不求大富大贵,但能求得儿女婚姻顺遂,家族安稳。
后来夫君接到了调任回郦京的旨意,他们的确有过动摇,不是因升迁后觉得苏家门眉太低,而是宿州离京确实太远了。
这次举家回京,一路上算得是顺风顺水,尚且都走一月余,长女八岁才回到她身边,她又怎会舍得让她远嫁他乡。
但长女听见他们的想法后,就立马向他们表明了对苏誉的心意。
那也是第一次见长女如此情绪波动。
苏家小子后面亦上门,面对夫君立下了如他当年求娶时如出一辙的誓言。
夫君感慨不已,见两人彼此情谊深重,作为受过家族阻挠的过来人,他们众有万分不舍,也愿意尽可能的成全她。就算明知以后会相隔千里,骨肉难相聚,也不强留她在身侧。
可如今,这份将到的赏菊宴的“请帖”,是继老爷高升回京后这一喜后又一大惊。
太子妃自是不敢想,这是太子之意还是天子授意,是拉拢还是敲打,或者两者都有,现在依旧分辨不清。
但无论如何,以陛下对当年郦京之乱的忌讳,就算有人再想抬举林府三房,陛下也决不愿再得一位出身林氏儿媳日日放在他眼皮底下,戳他心窝。
这些年大房二房的哥姐皆是低娶低嫁,是避讳也是无奈。
但如若邀请一事消息属实,对林氏一族而言,是危机也是转机。
如果仅是夫君擢升,那些在郦京的姻亲故友尚且还会在犹豫观望一会。但若加上这份将至的请帖,他们会领天家的态度。估计很快就会有人登门拜访了,恢复往来。
郦京这些贵勋之间的关系本就盘根错节,虽因当年谋逆一案,牵连众多,原气大伤,但比起如今才成气候的那些寒门子弟,依旧能量不可小觑。
借助这些关系虽有一定风险,但却能助三房重新在京都站稳脚跟。
婚事已不能由府上做主,不是太子也极可能会被直接指婚给他人。能做的只能尽力周旋,尽可能让林府避免再被卷入这新任太子与六皇子纷争中。
“荇儿,你与苏誉的婚事原怕是要落空了。”
刘氏小心翼翼的说道。
林瑾荇放下信纸,比起此刻顾虑重重的刘氏,她看着倒是坦然。
经过昨日一梦后,她原先一直想逃避往事的想法了,对大姐姐的思念压过了面对她死亡的痛苦。
当她不在排斥留在郦京,那嫁或者不嫁人,嫁给何人,苏家公子也好,王孙子弟也罢,都对她而言并没有那么重要。
什么赏菊宴,什么请帖,什么太子,她也不会在乎。
只是觉得这一切好似又一个轮回,现在是已成为太子的五皇子与六皇子斗得如火如荼。
而她如今成了“大姐姐”,也要为家族,割舍掉“良人”。
唯一有差别是她对苏誉并无情意。
所以也算是林氏女的宿命吗?
她甚至觉得有点好笑,将信递叠递了回去,低眉垂眼,只道:“这事女儿晓得了,正如母亲所言,事已至此,静观其变。
“我与苏誉许是缘分太浅。”
刘氏听到这略带遗憾却无哀伤的语气,惊愕得久久未接回信封,
这事就这么过了吗?
可明明那天促膝夜谈,长女如此情真意切。女儿不是对苏誉用情很深吗?
她张开嘴想再问什么,又不知能再问什么,至亲至离,是对她们的写照。
两母女就这样安静坐着,未再说过一句话。
茶桌上的水又再次沸腾起来。
刘氏才提了提精神,正让门外守着红玉去传膳,就见门帘被人撩起,一袭粉裙的小人从外面跑了进来。
她如乳燕般扑进了刘氏怀里,抱着刘氏的腰,撒娇的软糯的喊道,
“母亲”
“哎呦”
刘氏被这牛犊子身板一撞,不禁称唤了一声,但看到这张粉嫩的小脸,脸上不觉已带上了笑意,本来伤感的心瞬间柔成一片,她用帕子擦拭小女儿脸上的水珠,无奈道:“脸都没擦干呢,我的祖宗。就你如此没规矩。”
林钰环眯着眼睛嘻嘻的笑着,像一个小狐狸。
“又忘了给你姐姐请安。”
听到母亲这话,她嘟了嘟嘴。
刘氏不赞同的点了点她的额头。
“长姐。”
还是没起身,只是窝在刘氏怀里朝中冲坐在人喊了一声就作罢。
刘氏不是没有察觉到小女儿这一系列小动作后的挑衅的意味,不由板起脸,正欲教育一番,就听她可怜惜惜道:“母亲,我昨晚又吐了一回,我想喝莲子粥。”
刘氏一听,就连忙问她现在感觉可好,怎么昨晚不派人来告知她,又命人赶紧再去催早膳。
林瑾荇淡然坐着一旁,静默的听着她们一问一答,对于来自亲妹妹的挑衅,和她的失宠”,面上看着很是宽容。
膳食很快备好,刘氏拉着小女儿入座,一上桌,就将莲子粥给了她:“昨日说你想喝,特意让厨房给你备上。船上东西有限,就这一碗了。不够的话,再吃吃这清粥。”
林钰环大口喝着,刘氏见她今日胃口不错,才安心下来。
却见另一侧的长女拿筷而不动,目光游离的看着她身后,她沿着她的目光转身,落在了婢女提着的食盒中的马蹄糕上。
“荇儿,你要吃马蹄糕吗?”
她并不记得长女爱这个,也未见她吃过。
林瑾荇目光闪动着,微微颔首,似怀念道:
“嗯,好久没吃了,突然想尝尝。”
刘氏让婢女将盘子取出,夹了一个放入她碗中。
“多谢母亲。”
她拿起筷子,咬了一口。
刘氏见她反复咀嚼着,久久不见她咽下。
“味道不好。”刘氏只以为她不喜。
林瑾荇摇了摇头,目光微沉。
这味道不差,只是当年大姐姐最爱马蹄糕。李牧曾花重金不知从哪找了一个极擅长做糕点的厨娘,送到了林府,这船上的伙房自是做不出那味道的。
食之无味,她放下筷子。
一个不甚,糕点一半碎在了碗外,碎落在桌面上。
目光看着碎渣,呼吸微顿,不知为何头部传来丝浅浅的刺痛。
一个画面猝不及防的闪现。绣着松竹的雪锦巾帕落地上,泥土中混着马蹄糕的碎屑…
刘氏见她蹙眉:“不好吃就不吃。”
婢女也上前收拾桌子,又换上了新碗筷。
刘氏让婢女把剩下的马蹄糕放回食盒内同煮好的清茶一同送去到甲板上。
这也是他同三爷定好的暗号。
她这位夫君,怕见女儿伤心难过,就干脆找了个理由躲了起来,推她来当这个恶人。
“我们母女三倒是一致都不喜爱这个。你父亲倒是会…这天不亮,就说带允哥去看船夫捕鱼了,早膳都没用。”
林瑾荇听着耳侧的话语,思绪却已飘远,再刺痛又突然消失后,她也终于回忆起来,那原来是昨晚梦到过的场景。
本专心吃饭的林钰环见母亲一直与林瑾荇说话,早就按耐不住,顾不着咽下嘴里的豆沙包,就插话进来。
“父亲和林允之竟然不叫我一同,母亲,我也想去看捕鱼。”
说完就咳嗽起来。
刘氏拍着她的背,提醒着:
“你这丫头,吃慢点。你身体将好,莫要贪食。”
“嗯嗯”被训的人又咬了一口,鼓着嘴点头。
刘氏无奈,但也十分心疼她。因水土不服,小女儿一直是吃的少,吐得多。让婢女到了一杯茶水来,放在她手边后,才继续念叨着:
“回郦京府上后,你不可这样直呼你弟弟的名字,像什么样子。以后你不仅仅是只是三房的二姑娘更是林府的七小姐,要如你姐姐般稳重端庄些。”
“刚刚你是不是说要去甲板上看捕鱼,哪有大家闺秀扎在人堆里抛头露面的,也是这些年你父亲和弟弟惯的你。现在回了京都,你断不能像这样随意。”
“嗯嗯”
“真是…得让杜嬷嬷再好好拘一拘你的这性子…”
林瑾荇剩下的早膳时光,就在刘氏对小女儿的不停的唠叨里结束了。
在她请辞,跨出房门时,林钰环还趴在刘氏腿上,撒娇撒痴,说下船后,要去那有名的越氏铺子里买梨酥。
屋内的母女俩言笑晏晏,亲昵无间,越发趁得离开的人孤寂身影。
跟在自家姑娘身侧的翠莲,又一次替自家姑娘愤怒,忍不住在心底埋抬着处处相争的二小姐。
走到阑珊边的林瑾荇到不知,婢女又一次在为她抱不平。
她顺着扬起的风帆,望向远方的山脉看去。
等穿过这个金刀峡,再行使一个时辰,就能看到郦京的缌水码头了。
如若在她六岁时没遇到大姐姐,那她肯定会嫉妒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妹妹,也许真会不择手段的对付她。
因为她轻而易举的得到了自己曾梦寐以求的一切。
但她遇到了大姐姐,那人拉起她的手,带离开了如同牢笼般春居院。
在竹香菀中朝夕相处的那两年的时光里,她不用做任何事,就得到了连大姐姐嫡亲妹妹都羡慕的偏爱。
所以,她其实是很知足的。
刘氏对她又不差,争这一分两分的爱,又有什么意思呢?
说到底,世上终究只有一个林瑜甄,也只有她才会偏爱林瑾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