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月的兴奋很快被接下来的理综测验浇灭了。
重来一次,她并没有迎来开挂的人生。
苦着脸把试卷做完之后,商月起身和同桌一起去吃饭。
同桌杨语芝,热衷于学习数学与物理的学霸一枚。
商月从前总会在同桌的对比下感到自卑,但是又由衷地佩服杨语芝开朗洒脱的性格以及远超她的自律。
后来大学断了联系。在前两年听说杨语芝做成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并且找到了合适的对象时,商月也为她感到高兴。
自由、洒脱的人不应该被困住,也不应该被辜负。
只是现在,在食堂,杨语芝低头认真吃饭,商月只想说:“芝芝,你吃饭怎么又变快了呀!”
又回到高中的快节奏生活,吃饭15分钟以内解决,然后到自习室写作业,在午休铃响之前的5分钟之内回到宿舍睡午觉。
商月只能在内心叫苦连天。
她上大学后怠惰了许多,从来不好好吃饭,一顿饭能拖1个多小时才能吃完。
此刻她勉强跟上杨语芝的速度,将剩饭倒了,再放好空盘。
一路小跑着到食堂门口。
拉了一下书包带子,刚准备和杨语芝说:“好啦,走吧。”
下一秒就撞上了一个人。
来人身姿挺拔,商月的额头撞到他胸口,她连忙道歉:“对不起同学,我不是故意的。”
被撞到人似乎是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看着面前一边道歉一边急急忙忙往前走的女孩,说:
“没关系。”
商月已经赶到杨语芝身边,与她一起走远了。
她后知后觉刚刚那个人的声音有些熟悉,但是也无暇顾及——她赶着要和杨语芝到自习室写作业去了,写不完晚上就得熬夜了。
“我才不要熬夜,高中生的睡眠最重要了!”
商月在心中这样想到。
而穆涩,站在原地,盯着商月的背影看了一会儿,便和朋友走进食堂去了。
一天的校园生活下来,商月已经精疲力尽。
回到宿舍她一改以往拖沓的风格,风卷残云洗漱完,便躺到了床上。
陆陆续续才回来的舍友都惊讶于此,调侃今天太阳是不是从西边出来了。
商月严肃的回答:“才不是!我要认真睡觉,明天早起去背书!”
这话又引来舍友的调笑——毕竟商月一向很咸鱼。
笑闹一会儿后,宿舍便熄灯了。
商月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发呆,酝酿睡意。
眼前并不是完全的漆黑,有室友的台灯从床帘缝隙中透出的微弱亮光。
耳边是偶尔传来的、轻轻的翻书声。
像商月失眠时会听的白噪音助眠。
在昏沉笼罩上来的睡意中,商月脑海中才浮现出穆涩的脸。
按理说,自己应该去看看他的。
像从前那样,绕路过去,路过他教室,再不经意往里瞥,在他位置上找寻他的背影。
可是她又感到有一种名为“近乡情怯”的情绪漫上来。
人常常会对记忆中的一些片段进行一些夸张化的处理。
比如她记得和穆涩擦肩而过时不经意的一秒对视,那样绵长。
她记得穆涩在座位上写题时挺拔清瘦的背影,记得他脖颈间的那一颗痣。
也记得不久前那次重逢,路灯下穆涩成熟冷淡的面部轮廓。
却记不起少年时期穆涩的具体模样,甚至无法回忆起清晰的少年声线。
过往的所有像一张褪色的老照片。
照片里那人的轮廓被流逝的时间晕染,不甚清晰。
拿着照片的人只能通过那模糊的轮廓一遍又一遍去还原当初的模样。
然后因为爱,因为执念,在心里造出一个过度美好的形象。
被当作珍宝收藏的那些瞬间,褪去回忆的滤镜,只会显露出原本平淡的模样。
有些残忍。
她要做好准备,再去见穆涩。
去见见真正的穆涩。
而不是记忆里片刻的他。
这样想着,商月陷入了梦乡。
重来一次,她并没有迎来开挂的人生。
苦着脸把试卷做完之后,商月起身和同桌一起去吃饭。
同桌杨语芝,热衷于学习数学与物理的学霸一枚。
商月从前总会在同桌的对比下感到自卑,但是又由衷地佩服杨语芝开朗洒脱的性格以及远超她的自律。
后来大学断了联系。在前两年听说杨语芝做成了自己理想的工作、并且找到了合适的对象时,商月也为她感到高兴。
自由、洒脱的人不应该被困住,也不应该被辜负。
只是现在,在食堂,杨语芝低头认真吃饭,商月只想说:“芝芝,你吃饭怎么又变快了呀!”
又回到高中的快节奏生活,吃饭15分钟以内解决,然后到自习室写作业,在午休铃响之前的5分钟之内回到宿舍睡午觉。
商月只能在内心叫苦连天。
她上大学后怠惰了许多,从来不好好吃饭,一顿饭能拖1个多小时才能吃完。
此刻她勉强跟上杨语芝的速度,将剩饭倒了,再放好空盘。
一路小跑着到食堂门口。
拉了一下书包带子,刚准备和杨语芝说:“好啦,走吧。”
下一秒就撞上了一个人。
来人身姿挺拔,商月的额头撞到他胸口,她连忙道歉:“对不起同学,我不是故意的。”
被撞到人似乎是愣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看着面前一边道歉一边急急忙忙往前走的女孩,说:
“没关系。”
商月已经赶到杨语芝身边,与她一起走远了。
她后知后觉刚刚那个人的声音有些熟悉,但是也无暇顾及——她赶着要和杨语芝到自习室写作业去了,写不完晚上就得熬夜了。
“我才不要熬夜,高中生的睡眠最重要了!”
商月在心中这样想到。
而穆涩,站在原地,盯着商月的背影看了一会儿,便和朋友走进食堂去了。
一天的校园生活下来,商月已经精疲力尽。
回到宿舍她一改以往拖沓的风格,风卷残云洗漱完,便躺到了床上。
陆陆续续才回来的舍友都惊讶于此,调侃今天太阳是不是从西边出来了。
商月严肃的回答:“才不是!我要认真睡觉,明天早起去背书!”
这话又引来舍友的调笑——毕竟商月一向很咸鱼。
笑闹一会儿后,宿舍便熄灯了。
商月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发呆,酝酿睡意。
眼前并不是完全的漆黑,有室友的台灯从床帘缝隙中透出的微弱亮光。
耳边是偶尔传来的、轻轻的翻书声。
像商月失眠时会听的白噪音助眠。
在昏沉笼罩上来的睡意中,商月脑海中才浮现出穆涩的脸。
按理说,自己应该去看看他的。
像从前那样,绕路过去,路过他教室,再不经意往里瞥,在他位置上找寻他的背影。
可是她又感到有一种名为“近乡情怯”的情绪漫上来。
人常常会对记忆中的一些片段进行一些夸张化的处理。
比如她记得和穆涩擦肩而过时不经意的一秒对视,那样绵长。
她记得穆涩在座位上写题时挺拔清瘦的背影,记得他脖颈间的那一颗痣。
也记得不久前那次重逢,路灯下穆涩成熟冷淡的面部轮廓。
却记不起少年时期穆涩的具体模样,甚至无法回忆起清晰的少年声线。
过往的所有像一张褪色的老照片。
照片里那人的轮廓被流逝的时间晕染,不甚清晰。
拿着照片的人只能通过那模糊的轮廓一遍又一遍去还原当初的模样。
然后因为爱,因为执念,在心里造出一个过度美好的形象。
被当作珍宝收藏的那些瞬间,褪去回忆的滤镜,只会显露出原本平淡的模样。
有些残忍。
她要做好准备,再去见穆涩。
去见见真正的穆涩。
而不是记忆里片刻的他。
这样想着,商月陷入了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