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的拍摄地主要都在集中在了城中这片区域里,其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方便后续赶到市中心医院进行后续的拍摄工作。
不像已经付了租金签了合同的地方那样可供剧组随时使用,这种公共场所搭上面子还得和对方协商半天,等人家腾出空来的时候基本是一招呼剧组这边就要赶紧就位。
虽说池观月从小到大总共也没来过几次医院,但有了前几天晚上那场令她印象深刻的经历,这回她再次踏进这里闻到消毒水味的时候,内心竟生出了几分熟悉感。
医院住院部大楼的后侧有一条小胡同,尽头是一间废弃不用的平房。剧组的人提前和医院这边打过招呼,打算借着医院的闲置设施和大环境作背景,用这间平房搭个布景拍摄停尸房的戏份。
这次参与拍摄的人员兵分两路,一组在平房这边,另一组则还是在前几天晚上去过的四楼那里进行。
池观月所在的组就是前者。
由于位置偏僻,没有专门更衣和化妆的地方。所以演员们基本是在上一场的拍摄地就提前做完了下一场的妆造,其余的小配饰在各自的保姆车或者离得最近的住院部大楼卫生间里完成即可。
和古装剧不同,现代剧没有太多绫罗绸缎的衣饰,所以整套妆造做下来倒也不算复杂。
不知道是衣服尺寸还是先前伤口包扎的原因,池观月总觉得先前受伤的那只胳膊抬着有点费劲。刚才着急赶过来没太注意,现在趁着离开拍还有段时间,她琢磨着不如抓紧时间赶紧去卫生间看看调整一下。
进了隔间脱掉长袖外套细看后她才发现,之前何将醉给自己包扎的松紧程度是正合适的,而自己在这方面实在没什么研究和天赋——照葫芦画瓢缠的纱布勒得有些紧,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甚至压得渗出了点血丝。
待会儿还有大幅度的动作戏要拍,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池观月索性拆掉了自己缠的纱布,打算出去冲洗一下伤口之后简单裹两圈,剩下的等今天收工回去之后再说。
正打算出去的时候,池观月听见有呵斥的声音自走廊起由远及近,有两个人一前一后进了卫生间,其中一个人似乎在进来时趔趄了一下。
大概是在洗手池的位置,两人停住了脚步,其中一道女声稍微顿了顿,随后继续无所顾忌地漫骂:“我说你他妈就是个废物,你还好意思哭?委屈是吗?这么点小事都干不好还当什么助理,还好意思伸手领工资——我说你怎么系个带子都这么墨迹,好了没啊?手脚麻利点,待会儿开拍前我还得去找人你不知道吗!”
另一个女孩啜泣着战战兢兢道:“马上、马上就好了……”
前者声音池观月一听就知道是谁了。
这不是祝晴吗。
她一边拿纸清理着胳膊上的血渍,一边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想这姑娘还真是能作妖,每次都能带给她新“惊喜”。
本想马上出去给另外那个姑娘解围的,但奈何自己现在实在是有点“衣冠不整”,血还一直停不住似的往下淌,几件事放到一起一时半会都完成不了,这让池观月有些烦躁地一拧眉。
“医院脏死了,”祝晴嫌弃地嘟囔着,紧接着指着身旁的助理,“愣着干嘛呢,蹲下,扶着我换鞋!”
助理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即使再有万般不情愿,为了这个月的生活费能有着落也只得顺从地蹲下,但却没料到祝晴所谓的“扶”是一把扯住了她的头发。
女孩没忍住痛呼一声身形晃了晃,连带着祝晴差点也摔了一跤,两人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而隔间内的池观月并不知道外面到底发生什么了,闻声只觉得助理八成是挨打了。于是她再也顾不得其他,心想着这血流就流吧,匆忙胡乱抹了一把赶紧整理衣服打算冲出去。
“没用的废物!”祝晴还想再骂什么,看了一眼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恶狠狠地剜了助理一眼,“我看你今天哪都别去了,就呆在这儿反省吧!”
祝晴把人一推,赶时间似的先一步跑了出去。
随后“嘭”的一声,卫生间的门被狠狠撞上。
还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池观月带着负伤的胳膊猛地打开隔间门,和泪眼朦胧转头看过来的小助理面面相觑。
助理挨了半天的骂,反应显然慢了半拍,她没想到卫生间里还会有别人,狼狈地揉揉眼睛仔细一看才反应过来对方是谁:“你是……”
池观月摆了摆手示意不重要,把对方扶起来确认没什么太大问题之后,赶紧靠近水池冲掉胳膊上正流得起劲的血。
小助理道了谢之后站在旁边看着她的举动有点懵,一时间不知道该做点什么好。
池观月冲洗间隙扫了一眼镜子里手足无措的人,好心提醒:“还有工作需要忙的话就赶紧去吧,我没事。”
“啊……好。”助理犹豫着转身拉了一下门,却发现完全拉不动。
不会这么倒霉被关在这里了吧?
池观月抬眼通过镜子看到了一切,内心十分复杂。
“这门好像打不开……”小助理嗫嚅着,既不敢和池观月搭话求助,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只见池观月把纱布在胳膊上潦草地裹了两圈打了个结,不紧不慢地说了句“没事”就走了过来。
伸手使劲扳动把手推了推发现门纹丝没动,紧接着池观月又握拳侧身用了上半身的力量试了一下,发现这样也无法将门撞开。
卫生间里的俩人刚好都特别“默契”地谁也没带手机,这里也没什么其他可用来开门的工具,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池观月敲了敲卫生间的门,发现似乎不是纯实心的。
那踹开的难度应该不太大。
池观月让助理往旁边站了站,紧接着她盯着门把手下方的位置后撤了几步,左脚跟外旋,猛地回身对准位置就是一脚。
对当事人来说,其实没费多大力气这门就被打开了。
但对门口站着的两人来说,则是一脸的惊悚。
池观月也没想到门口刚好站了一大一小两个人,一个是秦泽亦,而旁边和他一起的小姑娘……
居然是冯盛的女儿。
不远处绕了一圈终于找到目标的祝晴看到这一幕也愣在了原地,几人大眼瞪小眼发愣,谁都不知道当下这情况该说点什么。
沉默的几秒里,池观月胳膊上不争气的旧伤又蜿蜒而下一道血流。
最后还是年龄最小的小姑娘最先打破沉默,她冲着池观月眨了眨眼,然后一点都不认生地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拉了拉秦泽亦的衣袖,一指不远处:“哥哥,你看我说的没错吧,这两个姐姐刚才被困住了!我都看到了,就是那个人把她们关在这里的!”
何将醉带着手套翻看着夏远鹤的那本日记,本子里面的字歪歪扭扭的,但并不太影响阅读。
夏远鹤在日记里每一页的左上角都认认真真写下了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然而虽说是日记,其实并不是每一天都有记录。何将醉认真翻看了每一页的内容后发现,所有被记录下来的点滴几乎全是负面的,似乎他无法对他人言说的困惑和低落只能在这里得到排解。
字里行间明明还带着孩子特有的稚气,但却让成年人也从中感受到了压抑。
如果说成年人之间在顺应阶级或抗衡对峙前都需要事先衡量利弊的话,那年幼的孩子对他们来说就是可以无负担完全压制的存在了。
年龄小,是许多成年人给自己随意打趣孩子的恶趣味找的借口,也成了孩子受到伤害的“合理”理由。
这个家庭采取的是常见的“严父慈母”的教育模式。
作为兄弟两人中稍长几分钟的哥哥,夏远鹤被父亲夏延裕定下了许多需要恪守的准则——大到“要有家族荣誉感,永远把夏家放在考虑的第一顺位”,小到“兄弟二人相处的时候,弟弟的一切需求优先,其次再考虑自己”、“永远不可以掉眼泪”、“定期汇报训练成果”等等。
每一条都超过了严格的范畴,到达了苛刻离谱的程度。
这些还只是夏远鹤日记里提到的部分,没有提到的内容不知还有多少,但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从日记里记录下来的状态变化可以看出,夏远鹤起初并不能完全理解消化这些准则,因此对这些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也就没有太多的情绪,书写的时候也经常缺字漏句。
但再往后看的话就可以发现,他写下的内容里开始陆续出现了诸如“为什么只有我要这样做,但弟弟不需要”、“为什么弟弟想要的都会得到,但我也想要就不可以,还会被骂”等等这类困惑,还提到了被父亲罚抄准则的内容。
也许正因如此,夏远鹤对这些荒唐的规定写起来也开始越来越得心应手。
但是从隔三差五才会更新寥寥几句,再到密密麻麻一页都快要放不下为止,左上角标注的日期逐渐均匀覆盖至每一天。
难过的事情出现的频率开始越来越高,起因则几乎都与夏远宸有关。
何将醉回想了一下先前和冯盛的交谈过的内容,发现日记往后几天的日期正是夏远宸病情加重的时候。
也几乎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夏远鹤的日记里不再称呼夏远宸为“弟弟”,而只是用“他”来进行替代。
难道这就是夏远宸悲剧的源起吗?
“不是,”冯盛倚靠着床头坐在病床上,缓缓地摇了摇头,“虽说人心隔肚皮,再加上还有那前车之鉴在先,我本不该再对任何一个人的人品做什么担保。但我敢肯定,远鹤是不会下手那样对自己的亲弟弟的。他爸对他太过严厉,这点我也见识过——规矩定了不少,每一条都要求他坚决执行,做不到就罚,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他那些所谓的‘精英教育’简直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
“夏延裕只对夏远鹤有这样的要求吗?”周澄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
“差不多是这样的,”冯盛说,“因为远宸几乎从出生起就体弱多病经常需要有人照顾,对他实在没办法太苛责什么,只有一些比较基础的要求。也就是因为这样吧,夏延裕对远鹤的要求反而更高了,要他除家庭以外,事事都必须以弟弟为中心。”
“两个成长在统一环境里的孩子被区别对待,夏远鹤很有可能会心里不平衡吧?”
“嗯,家里难得有个同龄人可以做伴,结果还成了压在自己肩上的重担,所以本来就内向的孩子变得更不爱说话了——可能是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坐下来听他讲他的日常和心理话吧。都是既把他当孩子忽略,又拿他当成年人要求。这孩子其实也挺可怜的。”冯盛叹了口气,随后目光坚定地看向周澄,“他很怕他爸爸,因为怕被他罚,所以远鹤小心翼翼地尽量达到他的所有要求。但同时他也为了弟弟主动背了很多次锅,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去领罚。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怨恨弟弟,甚至于要把他……杀了呢。”
连藏得隐蔽的日记本都被何将醉给找出来了,可偏偏就是那个杨桐给他看过的儿童监护器连个影子都没见到。
何将醉索性冲着床的方向坐在了卧室中央的地毯上,尽量用和孩子差不多高的视角思考着如果是自己的话会把东西放在哪里。
来的路上杨桐和他说过自己家的孩子刚三岁多,而手机app里显示的监护器的功能,确实也更符合这个年纪、甚至更小一些的孩子的需求——比如监控可以在检测到孩子哭声之后进行智能安抚;还可以在孩子睡觉时自动锁定画面中出现的人的面孔,当孩子的面孔无法被捕捉到的时候,这一情况会被及时以消息通知的形式告知家长。
夏家的兄弟俩年龄确实不算大,但也并不是需要这种设备进行辅助看护的年纪了。
那为什么录音里听到的这个设备是开启的状态?
由于设备里每项功能的提示音都是可以自行在曲库里挑选更换的,所以并不能确定当时录音里出现的旋律到底是触发了哪项功能才响起的。
有两个孩子的年龄参考在先,围绕着监护器重新梳理一遍的话,就会发现整个过程里存在着的矛盾点——??
如果夏家人还在使用这个设备的话,那出了这么大的事家里人应该会第一时间发现才对。
即使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也会想到调取其中的录像查明事情的起因经过。
如果夏延裕知道实情想栽赃的话,也会在事发之后想办法处理掉监护器这个隐患,不可能一直把它留到现在——至少昨天晚上它还是在的。
所以目前大致有两种情况——监护器早已被夫妻两人弃之不用、或者夏延裕已经确认并且排除了会造成威胁的隐患,但最后这个东西在大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孩子给留了下来。
何将醉环视了一圈——床铺的上上下下都已经仔细检查过一遍,就连床下几个小号纸箱里的玩具他都逐个拿出来看过,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
床边是一个床头柜,上面简单地摆放了一小盆绿植,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杨桐刚才说过,他家给孩子的监护器就放在床头柜上。
一般来说,为了方便,这个位置通常会放一些常用的小物件以及台灯等等,但这里都没有。
仰头看向天花板,正上方挂着的是一盏外观再普通不过的白色磨砂吸顶灯……
何将醉突然想到了什么,迅速拿出手机打开了网络设置。
果然。
不像已经付了租金签了合同的地方那样可供剧组随时使用,这种公共场所搭上面子还得和对方协商半天,等人家腾出空来的时候基本是一招呼剧组这边就要赶紧就位。
虽说池观月从小到大总共也没来过几次医院,但有了前几天晚上那场令她印象深刻的经历,这回她再次踏进这里闻到消毒水味的时候,内心竟生出了几分熟悉感。
医院住院部大楼的后侧有一条小胡同,尽头是一间废弃不用的平房。剧组的人提前和医院这边打过招呼,打算借着医院的闲置设施和大环境作背景,用这间平房搭个布景拍摄停尸房的戏份。
这次参与拍摄的人员兵分两路,一组在平房这边,另一组则还是在前几天晚上去过的四楼那里进行。
池观月所在的组就是前者。
由于位置偏僻,没有专门更衣和化妆的地方。所以演员们基本是在上一场的拍摄地就提前做完了下一场的妆造,其余的小配饰在各自的保姆车或者离得最近的住院部大楼卫生间里完成即可。
和古装剧不同,现代剧没有太多绫罗绸缎的衣饰,所以整套妆造做下来倒也不算复杂。
不知道是衣服尺寸还是先前伤口包扎的原因,池观月总觉得先前受伤的那只胳膊抬着有点费劲。刚才着急赶过来没太注意,现在趁着离开拍还有段时间,她琢磨着不如抓紧时间赶紧去卫生间看看调整一下。
进了隔间脱掉长袖外套细看后她才发现,之前何将醉给自己包扎的松紧程度是正合适的,而自己在这方面实在没什么研究和天赋——照葫芦画瓢缠的纱布勒得有些紧,尚未完全愈合的伤口甚至压得渗出了点血丝。
待会儿还有大幅度的动作戏要拍,这么下去也不是办法。池观月索性拆掉了自己缠的纱布,打算出去冲洗一下伤口之后简单裹两圈,剩下的等今天收工回去之后再说。
正打算出去的时候,池观月听见有呵斥的声音自走廊起由远及近,有两个人一前一后进了卫生间,其中一个人似乎在进来时趔趄了一下。
大概是在洗手池的位置,两人停住了脚步,其中一道女声稍微顿了顿,随后继续无所顾忌地漫骂:“我说你他妈就是个废物,你还好意思哭?委屈是吗?这么点小事都干不好还当什么助理,还好意思伸手领工资——我说你怎么系个带子都这么墨迹,好了没啊?手脚麻利点,待会儿开拍前我还得去找人你不知道吗!”
另一个女孩啜泣着战战兢兢道:“马上、马上就好了……”
前者声音池观月一听就知道是谁了。
这不是祝晴吗。
她一边拿纸清理着胳膊上的血渍,一边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心想这姑娘还真是能作妖,每次都能带给她新“惊喜”。
本想马上出去给另外那个姑娘解围的,但奈何自己现在实在是有点“衣冠不整”,血还一直停不住似的往下淌,几件事放到一起一时半会都完成不了,这让池观月有些烦躁地一拧眉。
“医院脏死了,”祝晴嫌弃地嘟囔着,紧接着指着身旁的助理,“愣着干嘛呢,蹲下,扶着我换鞋!”
助理后知后觉地反应过来,即使再有万般不情愿,为了这个月的生活费能有着落也只得顺从地蹲下,但却没料到祝晴所谓的“扶”是一把扯住了她的头发。
女孩没忍住痛呼一声身形晃了晃,连带着祝晴差点也摔了一跤,两人闹出了不小的动静。
而隔间内的池观月并不知道外面到底发生什么了,闻声只觉得助理八成是挨打了。于是她再也顾不得其他,心想着这血流就流吧,匆忙胡乱抹了一把赶紧整理衣服打算冲出去。
“没用的废物!”祝晴还想再骂什么,看了一眼手机上显示的时间,恶狠狠地剜了助理一眼,“我看你今天哪都别去了,就呆在这儿反省吧!”
祝晴把人一推,赶时间似的先一步跑了出去。
随后“嘭”的一声,卫生间的门被狠狠撞上。
还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池观月带着负伤的胳膊猛地打开隔间门,和泪眼朦胧转头看过来的小助理面面相觑。
助理挨了半天的骂,反应显然慢了半拍,她没想到卫生间里还会有别人,狼狈地揉揉眼睛仔细一看才反应过来对方是谁:“你是……”
池观月摆了摆手示意不重要,把对方扶起来确认没什么太大问题之后,赶紧靠近水池冲掉胳膊上正流得起劲的血。
小助理道了谢之后站在旁边看着她的举动有点懵,一时间不知道该做点什么好。
池观月冲洗间隙扫了一眼镜子里手足无措的人,好心提醒:“还有工作需要忙的话就赶紧去吧,我没事。”
“啊……好。”助理犹豫着转身拉了一下门,却发现完全拉不动。
不会这么倒霉被关在这里了吧?
池观月抬眼通过镜子看到了一切,内心十分复杂。
“这门好像打不开……”小助理嗫嚅着,既不敢和池观月搭话求助,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只见池观月把纱布在胳膊上潦草地裹了两圈打了个结,不紧不慢地说了句“没事”就走了过来。
伸手使劲扳动把手推了推发现门纹丝没动,紧接着池观月又握拳侧身用了上半身的力量试了一下,发现这样也无法将门撞开。
卫生间里的俩人刚好都特别“默契”地谁也没带手机,这里也没什么其他可用来开门的工具,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池观月敲了敲卫生间的门,发现似乎不是纯实心的。
那踹开的难度应该不太大。
池观月让助理往旁边站了站,紧接着她盯着门把手下方的位置后撤了几步,左脚跟外旋,猛地回身对准位置就是一脚。
对当事人来说,其实没费多大力气这门就被打开了。
但对门口站着的两人来说,则是一脸的惊悚。
池观月也没想到门口刚好站了一大一小两个人,一个是秦泽亦,而旁边和他一起的小姑娘……
居然是冯盛的女儿。
不远处绕了一圈终于找到目标的祝晴看到这一幕也愣在了原地,几人大眼瞪小眼发愣,谁都不知道当下这情况该说点什么。
沉默的几秒里,池观月胳膊上不争气的旧伤又蜿蜒而下一道血流。
最后还是年龄最小的小姑娘最先打破沉默,她冲着池观月眨了眨眼,然后一点都不认生地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拉了拉秦泽亦的衣袖,一指不远处:“哥哥,你看我说的没错吧,这两个姐姐刚才被困住了!我都看到了,就是那个人把她们关在这里的!”
何将醉带着手套翻看着夏远鹤的那本日记,本子里面的字歪歪扭扭的,但并不太影响阅读。
夏远鹤在日记里每一页的左上角都认认真真写下了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然而虽说是日记,其实并不是每一天都有记录。何将醉认真翻看了每一页的内容后发现,所有被记录下来的点滴几乎全是负面的,似乎他无法对他人言说的困惑和低落只能在这里得到排解。
字里行间明明还带着孩子特有的稚气,但却让成年人也从中感受到了压抑。
如果说成年人之间在顺应阶级或抗衡对峙前都需要事先衡量利弊的话,那年幼的孩子对他们来说就是可以无负担完全压制的存在了。
年龄小,是许多成年人给自己随意打趣孩子的恶趣味找的借口,也成了孩子受到伤害的“合理”理由。
这个家庭采取的是常见的“严父慈母”的教育模式。
作为兄弟两人中稍长几分钟的哥哥,夏远鹤被父亲夏延裕定下了许多需要恪守的准则——大到“要有家族荣誉感,永远把夏家放在考虑的第一顺位”,小到“兄弟二人相处的时候,弟弟的一切需求优先,其次再考虑自己”、“永远不可以掉眼泪”、“定期汇报训练成果”等等。
每一条都超过了严格的范畴,到达了苛刻离谱的程度。
这些还只是夏远鹤日记里提到的部分,没有提到的内容不知还有多少,但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
从日记里记录下来的状态变化可以看出,夏远鹤起初并不能完全理解消化这些准则,因此对这些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也就没有太多的情绪,书写的时候也经常缺字漏句。
但再往后看的话就可以发现,他写下的内容里开始陆续出现了诸如“为什么只有我要这样做,但弟弟不需要”、“为什么弟弟想要的都会得到,但我也想要就不可以,还会被骂”等等这类困惑,还提到了被父亲罚抄准则的内容。
也许正因如此,夏远鹤对这些荒唐的规定写起来也开始越来越得心应手。
但是从隔三差五才会更新寥寥几句,再到密密麻麻一页都快要放不下为止,左上角标注的日期逐渐均匀覆盖至每一天。
难过的事情出现的频率开始越来越高,起因则几乎都与夏远宸有关。
何将醉回想了一下先前和冯盛的交谈过的内容,发现日记往后几天的日期正是夏远宸病情加重的时候。
也几乎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夏远鹤的日记里不再称呼夏远宸为“弟弟”,而只是用“他”来进行替代。
难道这就是夏远宸悲剧的源起吗?
“不是,”冯盛倚靠着床头坐在病床上,缓缓地摇了摇头,“虽说人心隔肚皮,再加上还有那前车之鉴在先,我本不该再对任何一个人的人品做什么担保。但我敢肯定,远鹤是不会下手那样对自己的亲弟弟的。他爸对他太过严厉,这点我也见识过——规矩定了不少,每一条都要求他坚决执行,做不到就罚,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他那些所谓的‘精英教育’简直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
“夏延裕只对夏远鹤有这样的要求吗?”周澄敏锐地察觉到了什么。
“差不多是这样的,”冯盛说,“因为远宸几乎从出生起就体弱多病经常需要有人照顾,对他实在没办法太苛责什么,只有一些比较基础的要求。也就是因为这样吧,夏延裕对远鹤的要求反而更高了,要他除家庭以外,事事都必须以弟弟为中心。”
“两个成长在统一环境里的孩子被区别对待,夏远鹤很有可能会心里不平衡吧?”
“嗯,家里难得有个同龄人可以做伴,结果还成了压在自己肩上的重担,所以本来就内向的孩子变得更不爱说话了——可能是因为很少有人愿意坐下来听他讲他的日常和心理话吧。都是既把他当孩子忽略,又拿他当成年人要求。这孩子其实也挺可怜的。”冯盛叹了口气,随后目光坚定地看向周澄,“他很怕他爸爸,因为怕被他罚,所以远鹤小心翼翼地尽量达到他的所有要求。但同时他也为了弟弟主动背了很多次锅,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去领罚。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怨恨弟弟,甚至于要把他……杀了呢。”
连藏得隐蔽的日记本都被何将醉给找出来了,可偏偏就是那个杨桐给他看过的儿童监护器连个影子都没见到。
何将醉索性冲着床的方向坐在了卧室中央的地毯上,尽量用和孩子差不多高的视角思考着如果是自己的话会把东西放在哪里。
来的路上杨桐和他说过自己家的孩子刚三岁多,而手机app里显示的监护器的功能,确实也更符合这个年纪、甚至更小一些的孩子的需求——比如监控可以在检测到孩子哭声之后进行智能安抚;还可以在孩子睡觉时自动锁定画面中出现的人的面孔,当孩子的面孔无法被捕捉到的时候,这一情况会被及时以消息通知的形式告知家长。
夏家的兄弟俩年龄确实不算大,但也并不是需要这种设备进行辅助看护的年纪了。
那为什么录音里听到的这个设备是开启的状态?
由于设备里每项功能的提示音都是可以自行在曲库里挑选更换的,所以并不能确定当时录音里出现的旋律到底是触发了哪项功能才响起的。
有两个孩子的年龄参考在先,围绕着监护器重新梳理一遍的话,就会发现整个过程里存在着的矛盾点——??
如果夏家人还在使用这个设备的话,那出了这么大的事家里人应该会第一时间发现才对。
即使发现的时候为时已晚,也会想到调取其中的录像查明事情的起因经过。
如果夏延裕知道实情想栽赃的话,也会在事发之后想办法处理掉监护器这个隐患,不可能一直把它留到现在——至少昨天晚上它还是在的。
所以目前大致有两种情况——监护器早已被夫妻两人弃之不用、或者夏延裕已经确认并且排除了会造成威胁的隐患,但最后这个东西在大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孩子给留了下来。
何将醉环视了一圈——床铺的上上下下都已经仔细检查过一遍,就连床下几个小号纸箱里的玩具他都逐个拿出来看过,并没有发现什么特别的。
床边是一个床头柜,上面简单地摆放了一小盆绿植,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杨桐刚才说过,他家给孩子的监护器就放在床头柜上。
一般来说,为了方便,这个位置通常会放一些常用的小物件以及台灯等等,但这里都没有。
仰头看向天花板,正上方挂着的是一盏外观再普通不过的白色磨砂吸顶灯……
何将醉突然想到了什么,迅速拿出手机打开了网络设置。
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