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出来时,后面带了个提水桶的男人,妇人走到近前,道:“姑娘擦擦脚吧。”递过来一条布巾子,又示意她男人把水放到路边上,“拿水冲冲也成。”小水桶里漂着个瓢,她坐到路边上,背过身,舀水冲洗,妇人把双近乎新的鞋子,搁在条凳边上。
听得背后那男子问道:“我和这姑娘走迷了路,不知道这是到哪里了?”
那大哥道:“建山。”
“如何去城里?”
“那可真是巧了,我们今日正好要去震川卖橘子,和我们一起去就可以了。就是还要等等,我们把橘子都装到船上去。”那大哥道。
她穿上鞋子,只略有些些松,鞋面绣了一点小小的橘子花。
那夫妻两很快就都收拾好了,想是昨日里已做了准备。船仓里装了橘子,她靠在仓边上。妇人陪她家里人在船尾摇橹。
今日是市会的最后一日了,还能赶上看看热闹呢。妇人想往的样子。
她看向坐在仓外的男子,对方也正在打量她,见她望来,便道:“姑娘哪里人士?”
“本地人。公子是哪里人士?”
“西京。”
“那公子到此处来是……”,感到话头不对,她忙一转:“公子入城后是准备要回西京吗?”
“确实。”顿了一下,“此处名建山,一路行来却没有看见有山,可是有什么来由?”
“我也不知道,”她不是建山人,其实之前都没听说过有这个地方,只好道:“一直这么叫,也没想过这个。”
船头这两个,说是主仆,女子缺乏谦卑。说是兄妹,瞧衣着外貌,亦不相合。若是有情男女,则过于疏离,说完全不相干,偏又像是有什么牵绊。橘园的夫妇也瞧不出来,究竟是如何。
两岸杂树相接,河中偶有别的小船,也像是载了时节果产往城内去的,那妇人替换夫婿摇橹,唱起了歌谣来,声音清越悠扬。
到后面船渐渐多起来,过了乌雀桥,沿岸便有船停在那里,两边岸上行人颇多。橘园夫妇把船停在个水桥头旁,两人上得岸来。
她想了想,还是同那男子告了个别:“我预备到处走走,就不打扰公子了。”便往人多处走去。
刘晏停了片刻,也沿岸踏步而去,消失在节日的人流里。这地方很寻常,就和完全正常的世上一样,或者说就是寻常世间,没有一丝异样。那女子也很寻常,完全是不会术法的普通人。然而开端很不寻常。刘晏没有感受到此处有阵法的痕迹。但也知道自己于阵法一道,不算十分精通。一无所得,他想不妨还是先回门中,到了巷角无人处,使了联蹊之术,竟然不成。
她在人群中顺着人潮走,街头巷边,莲藕、石榴、红菱各色新鲜时令,摊主向路人里招徕顾客,一派喧喧嚷嚷的热闹场景。不时有人停到一边问价买东西,想也有人半道要往别处去的,这人潮却总消散不开,似平白总有人生出来奔同一个归处去,浪潮必要打至什么岸滩上。她没有地方要去,淹没在热闹的人群里使她心生些略欢愉,像有一种归属,醺醺然。
走着走着,日渐西沉,到了行春桥边,她也并不觉过了很久。湖面开阔,铺展开来,盛了好些游船。桥头两边,摊头种类繁多,卖明眼囊的、卖灯笼的、灯盏的,演戏法、玩小游戏的,做吃食的,看得目不暇接。方看了这头,往那头去,一个矮矮瘦瘦的妇人,五十来岁,截住她,搭话道:“小姑娘,阿要算一算。”
她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以为妇人要问她什么事情,等明白过来这是算命的,道:“我不用。”继续往前走。
妇人跟着走,边走边说:“算一算吧。”她还是回绝,妇人道:“姑娘你看似潇洒,其实内里顾忌颇多。”
她还是讲不算,妇人跟她两三步,见她坚决不肯,便舍她走了。
走出一段路,她回头看,那妇人仍在原处,往过往人群里左右张望,在咂摸下一个有缘之人。
夜色起来,各家便立起节里扎的灯笼来,家家不同,鱼龙鸟兽瓜果,有的人家灯下联结许多小灯,也有串铃铛、小彩旗的,灯影婆娑。
近午上得岸来,她头次想吃东西,实则她探探腹中,并不觉得很饿,只是心里想吃那摊上的桂花糖芋头。她坐在摊对面,看摊主张罗着生意。这人来,那人走。桂花的香气甜丝丝地沁过来,那摊上,有人欢天喜地地吃着,一会儿就吃了碗光,也有人似吃得勉强,好半天也不见吃完,还硬吃,许是不舍得花了的银钱。桂花糖芋头是好吃的。她在那看好半天,整个人似都被那甜滋滋的味道熏了个透,突就心满意足,不那么想吃了。
人群渐渐散去,嘈嘈市井声落了,听得远处游船上乐声隐隐,歌唱和欢笑声如隔云端。再回到卖糖芋头的地方,已经挑担走了。街市上行人稀落,走走渐没人了,月孤气肃,寂阒无声。街市成了灯笼的街市,清清静静,有一点风,沿街的灯笼轻曳,似是送尽宾朋后,家人间方松懈下来喁喁私语。也有的灯已经熄了,放的灯油许是不多,也或许是碰的风不巧。
她立在檐下,明月清辉投她满身,这夜里也不怎么暗嘛。
不知怎的,就想起刚刚的一对年轻夫妻,携了个小孩童,夫妻两脉脉含情地说着什么。那孩童的手那么小,却握了个那么大的糖葫芦,也不知怎么握得住的,她不禁笑出声来。
好想吃橘子呀。
今日观潮之人众多,所幸并没有出什么乱子。涛声鸣雷,浪起山峦,心神尚不能完全平静,又兼饮了酒,临几条街,青年便下来步行,散散兴儿。值此良夜,月色处处皆好。正是黎明的末梢,将将有了亮色,冷不妨望见檐下立了个黄衣裳的姑娘,头发毛毛躁躁,一动不动,瞧着对过的河里,眸光定定的,都没察觉他的靠近。
“姑娘?”他小心翼翼地轻唤了一声。
她抬起头来,如梦初醒般,带着惊讶看他,他于是便只能看见她的眼睛,圆圆的瞳仁,闪着月色的波光。明明他晓得,此时月影已经很淡了的。他本能地调开视线,再看她,一副茫然的样子,明明视线上毫不示弱,一直望着他,瞳仁却像露水一般湿漉漉,怯怯的。不知怎的,他想起母亲病中怯怯不安的眸光。
是个容貌端正的青年。她从渺渺不知何处回过神来,刚要打起精神来,眼前一黑,好些金星闪起。连忙想蹲下来,已是来不及。原来“眼前一黑”、“眼冒金星”诸如此类竟是完完全全的朴素写实,以前还以为话本子里是用的夸张虚拟,怎么也想象不出来是何情景,现在算是完全明白了。
青年本是长身而立,忙上前扶住她。
现下医馆都还尚未开门,此处回署上倒是不远,只是不知佳清先生回来了没有。昨日一行人同去观潮,遇昔日同窗,邀着小聚,佳清先生不喜饮酒,便辞去分开了。
醒过来的时候,以为是在家中自己的榻上,周围一切都是熟悉的样子,等再一回神,真的睁眼一看,却又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是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屋里浮着很淡的香,使人心神安宁,案边有个人在看书,日光投在案边,一派岁月静好的样子。
“哎,你醒了呀。”一个娇俏的姑娘走进门来,与她身量相当,看起来年纪很轻,很是欣喜的样子。“公子说你没什么事,许是脱力了,晕了过去,休息休息便能好。”小姑娘伸手要来探她,又停住,往屋那头道:“公子,她醒了。”
那看书的人,从光里走过来,淡青色的衣衫,像从壁上画中走下来的画中仙人。
到得近前,道:“姑娘已无大碍了。”
她懵乎乎地致谢。
他道:“不必谢我,是左知事帮的姑娘。”一大早地就来扰人清梦。
她不知讲什么好。
那小姑娘道:“姑娘不如到我房中休息吧,你睡了一日了,过会儿便要吃晚食啦。”
她说:“好。”
院子里桂树很有些年头,她跟着走,小姑娘说:“我叫碧云。你叫什么名字?”
她顿了一下,道:“悦然,沈悦然。”
“我姓褚,褚碧云。是衣者的那个褚。”
“这个姓氏很少见呐。”
“是呀。我一说姓褚,别人都以为是‘楚地’的‘楚’。”
碧云并不是一个人独住,屋里还住了陶婶,尚余两榻空着。陶婶在准备晚食,碧云讲悦然要是不着急走,今晚可以同她一道,活泼赤诚。
悦然实则无处可去。
到了晚间,左嘉便听侍从长风道:“今日的那个姑娘已经醒了,”左嘉一回后面其实就已经知道了,长风接着道“陶婶说悦然姑娘想是遇了难处,她没有地方去,又身无分文的,能不能留下来帮忙做做活?正这些日子我们人也多了起来,陶婶前也说想多个人搭搭手。悦然姑娘也很愿意。”
“那就留下吧。”
据上一次大灾正逢一甲子,朝内有风声道,东方水文不稳。震川位路正东,郡守荐了佳清先生前来相佐。佳清先生,家中世衷山川,深谙水文地理、潮汐海涌一道。年纪比自己还小上两岁,却已颇有洒然超脱,世家名士之采。
碧云热络地安排悦然洗漱,拿出自己的衣裳来给她。悦然才意识到,自己该是很狼狈的,洗漱好照镜子,许是两三日不曾照,一下对自己的脸有些陌生,仔细看确是自己,完全平常的脸,光滑的有点瘦了的脸。
陶婶和碧云见她神情抑抑,都不愿触她伤心往事。陶婶体贴道,明日她去同知事讲,看能不能先给悦然支些月钱,好先买两身衣服换洗。
碧云同她讲前日里看的戏,讲着讲着起了怨:“一个大荒首富,说好的运筹帷幄、惊才绝艳,连时局都能暗中翻覆,动不动就让人害了,动不动就又让人害了,这算什么嘛?凭他运气好,能起死回生,又起死回生的,这运气好得也太离奇。凭谁都是死了一回,就再也活不过来了。”
“好了,好了。你这故事都讲两天了。看一回戏还撂不下了。”陶婶在旁边笑她。
听得背后那男子问道:“我和这姑娘走迷了路,不知道这是到哪里了?”
那大哥道:“建山。”
“如何去城里?”
“那可真是巧了,我们今日正好要去震川卖橘子,和我们一起去就可以了。就是还要等等,我们把橘子都装到船上去。”那大哥道。
她穿上鞋子,只略有些些松,鞋面绣了一点小小的橘子花。
那夫妻两很快就都收拾好了,想是昨日里已做了准备。船仓里装了橘子,她靠在仓边上。妇人陪她家里人在船尾摇橹。
今日是市会的最后一日了,还能赶上看看热闹呢。妇人想往的样子。
她看向坐在仓外的男子,对方也正在打量她,见她望来,便道:“姑娘哪里人士?”
“本地人。公子是哪里人士?”
“西京。”
“那公子到此处来是……”,感到话头不对,她忙一转:“公子入城后是准备要回西京吗?”
“确实。”顿了一下,“此处名建山,一路行来却没有看见有山,可是有什么来由?”
“我也不知道,”她不是建山人,其实之前都没听说过有这个地方,只好道:“一直这么叫,也没想过这个。”
船头这两个,说是主仆,女子缺乏谦卑。说是兄妹,瞧衣着外貌,亦不相合。若是有情男女,则过于疏离,说完全不相干,偏又像是有什么牵绊。橘园的夫妇也瞧不出来,究竟是如何。
两岸杂树相接,河中偶有别的小船,也像是载了时节果产往城内去的,那妇人替换夫婿摇橹,唱起了歌谣来,声音清越悠扬。
到后面船渐渐多起来,过了乌雀桥,沿岸便有船停在那里,两边岸上行人颇多。橘园夫妇把船停在个水桥头旁,两人上得岸来。
她想了想,还是同那男子告了个别:“我预备到处走走,就不打扰公子了。”便往人多处走去。
刘晏停了片刻,也沿岸踏步而去,消失在节日的人流里。这地方很寻常,就和完全正常的世上一样,或者说就是寻常世间,没有一丝异样。那女子也很寻常,完全是不会术法的普通人。然而开端很不寻常。刘晏没有感受到此处有阵法的痕迹。但也知道自己于阵法一道,不算十分精通。一无所得,他想不妨还是先回门中,到了巷角无人处,使了联蹊之术,竟然不成。
她在人群中顺着人潮走,街头巷边,莲藕、石榴、红菱各色新鲜时令,摊主向路人里招徕顾客,一派喧喧嚷嚷的热闹场景。不时有人停到一边问价买东西,想也有人半道要往别处去的,这人潮却总消散不开,似平白总有人生出来奔同一个归处去,浪潮必要打至什么岸滩上。她没有地方要去,淹没在热闹的人群里使她心生些略欢愉,像有一种归属,醺醺然。
走着走着,日渐西沉,到了行春桥边,她也并不觉过了很久。湖面开阔,铺展开来,盛了好些游船。桥头两边,摊头种类繁多,卖明眼囊的、卖灯笼的、灯盏的,演戏法、玩小游戏的,做吃食的,看得目不暇接。方看了这头,往那头去,一个矮矮瘦瘦的妇人,五十来岁,截住她,搭话道:“小姑娘,阿要算一算。”
她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以为妇人要问她什么事情,等明白过来这是算命的,道:“我不用。”继续往前走。
妇人跟着走,边走边说:“算一算吧。”她还是回绝,妇人道:“姑娘你看似潇洒,其实内里顾忌颇多。”
她还是讲不算,妇人跟她两三步,见她坚决不肯,便舍她走了。
走出一段路,她回头看,那妇人仍在原处,往过往人群里左右张望,在咂摸下一个有缘之人。
夜色起来,各家便立起节里扎的灯笼来,家家不同,鱼龙鸟兽瓜果,有的人家灯下联结许多小灯,也有串铃铛、小彩旗的,灯影婆娑。
近午上得岸来,她头次想吃东西,实则她探探腹中,并不觉得很饿,只是心里想吃那摊上的桂花糖芋头。她坐在摊对面,看摊主张罗着生意。这人来,那人走。桂花的香气甜丝丝地沁过来,那摊上,有人欢天喜地地吃着,一会儿就吃了碗光,也有人似吃得勉强,好半天也不见吃完,还硬吃,许是不舍得花了的银钱。桂花糖芋头是好吃的。她在那看好半天,整个人似都被那甜滋滋的味道熏了个透,突就心满意足,不那么想吃了。
人群渐渐散去,嘈嘈市井声落了,听得远处游船上乐声隐隐,歌唱和欢笑声如隔云端。再回到卖糖芋头的地方,已经挑担走了。街市上行人稀落,走走渐没人了,月孤气肃,寂阒无声。街市成了灯笼的街市,清清静静,有一点风,沿街的灯笼轻曳,似是送尽宾朋后,家人间方松懈下来喁喁私语。也有的灯已经熄了,放的灯油许是不多,也或许是碰的风不巧。
她立在檐下,明月清辉投她满身,这夜里也不怎么暗嘛。
不知怎的,就想起刚刚的一对年轻夫妻,携了个小孩童,夫妻两脉脉含情地说着什么。那孩童的手那么小,却握了个那么大的糖葫芦,也不知怎么握得住的,她不禁笑出声来。
好想吃橘子呀。
今日观潮之人众多,所幸并没有出什么乱子。涛声鸣雷,浪起山峦,心神尚不能完全平静,又兼饮了酒,临几条街,青年便下来步行,散散兴儿。值此良夜,月色处处皆好。正是黎明的末梢,将将有了亮色,冷不妨望见檐下立了个黄衣裳的姑娘,头发毛毛躁躁,一动不动,瞧着对过的河里,眸光定定的,都没察觉他的靠近。
“姑娘?”他小心翼翼地轻唤了一声。
她抬起头来,如梦初醒般,带着惊讶看他,他于是便只能看见她的眼睛,圆圆的瞳仁,闪着月色的波光。明明他晓得,此时月影已经很淡了的。他本能地调开视线,再看她,一副茫然的样子,明明视线上毫不示弱,一直望着他,瞳仁却像露水一般湿漉漉,怯怯的。不知怎的,他想起母亲病中怯怯不安的眸光。
是个容貌端正的青年。她从渺渺不知何处回过神来,刚要打起精神来,眼前一黑,好些金星闪起。连忙想蹲下来,已是来不及。原来“眼前一黑”、“眼冒金星”诸如此类竟是完完全全的朴素写实,以前还以为话本子里是用的夸张虚拟,怎么也想象不出来是何情景,现在算是完全明白了。
青年本是长身而立,忙上前扶住她。
现下医馆都还尚未开门,此处回署上倒是不远,只是不知佳清先生回来了没有。昨日一行人同去观潮,遇昔日同窗,邀着小聚,佳清先生不喜饮酒,便辞去分开了。
醒过来的时候,以为是在家中自己的榻上,周围一切都是熟悉的样子,等再一回神,真的睁眼一看,却又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是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屋里浮着很淡的香,使人心神安宁,案边有个人在看书,日光投在案边,一派岁月静好的样子。
“哎,你醒了呀。”一个娇俏的姑娘走进门来,与她身量相当,看起来年纪很轻,很是欣喜的样子。“公子说你没什么事,许是脱力了,晕了过去,休息休息便能好。”小姑娘伸手要来探她,又停住,往屋那头道:“公子,她醒了。”
那看书的人,从光里走过来,淡青色的衣衫,像从壁上画中走下来的画中仙人。
到得近前,道:“姑娘已无大碍了。”
她懵乎乎地致谢。
他道:“不必谢我,是左知事帮的姑娘。”一大早地就来扰人清梦。
她不知讲什么好。
那小姑娘道:“姑娘不如到我房中休息吧,你睡了一日了,过会儿便要吃晚食啦。”
她说:“好。”
院子里桂树很有些年头,她跟着走,小姑娘说:“我叫碧云。你叫什么名字?”
她顿了一下,道:“悦然,沈悦然。”
“我姓褚,褚碧云。是衣者的那个褚。”
“这个姓氏很少见呐。”
“是呀。我一说姓褚,别人都以为是‘楚地’的‘楚’。”
碧云并不是一个人独住,屋里还住了陶婶,尚余两榻空着。陶婶在准备晚食,碧云讲悦然要是不着急走,今晚可以同她一道,活泼赤诚。
悦然实则无处可去。
到了晚间,左嘉便听侍从长风道:“今日的那个姑娘已经醒了,”左嘉一回后面其实就已经知道了,长风接着道“陶婶说悦然姑娘想是遇了难处,她没有地方去,又身无分文的,能不能留下来帮忙做做活?正这些日子我们人也多了起来,陶婶前也说想多个人搭搭手。悦然姑娘也很愿意。”
“那就留下吧。”
据上一次大灾正逢一甲子,朝内有风声道,东方水文不稳。震川位路正东,郡守荐了佳清先生前来相佐。佳清先生,家中世衷山川,深谙水文地理、潮汐海涌一道。年纪比自己还小上两岁,却已颇有洒然超脱,世家名士之采。
碧云热络地安排悦然洗漱,拿出自己的衣裳来给她。悦然才意识到,自己该是很狼狈的,洗漱好照镜子,许是两三日不曾照,一下对自己的脸有些陌生,仔细看确是自己,完全平常的脸,光滑的有点瘦了的脸。
陶婶和碧云见她神情抑抑,都不愿触她伤心往事。陶婶体贴道,明日她去同知事讲,看能不能先给悦然支些月钱,好先买两身衣服换洗。
碧云同她讲前日里看的戏,讲着讲着起了怨:“一个大荒首富,说好的运筹帷幄、惊才绝艳,连时局都能暗中翻覆,动不动就让人害了,动不动就又让人害了,这算什么嘛?凭他运气好,能起死回生,又起死回生的,这运气好得也太离奇。凭谁都是死了一回,就再也活不过来了。”
“好了,好了。你这故事都讲两天了。看一回戏还撂不下了。”陶婶在旁边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