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观四十二年,薛期奉命征讨北边疆地带毗邻高虽部落边域的起事叛军,叛军首领赵示龄与当朝宰相暗中勾结,议与高虽相商,赵示龄在杀死薛期以及斩首薛期所带军队的战俘后,高虽同意发兵,与赵示龄军队一并剑指中原,实施外敌侵略计划。
并未成功。
我生当时,薛将军已经战死沙场。其副将庞铎在与敌军拼命撕杀几个回合后,竭力等待援军的到来,因体力不支,胸口中枪倒地,不治而死。
实际上,史书记载根本不如我所述的仔细,只一句,薛受困,死疆场,庞拢军奋战,胜。
这老者兴许是精怪有了形,从当年阙地荒冢边得来的消息。
一战过后,荒冢骤增,漫山遍野的坟包,一望无际的青草,野地里嚎哭的婴儿。
那是一位女将军的幼儿。
七月之争,三年荒垦,十年擎树。
前路无光,还有人通宵赶路。这种勇士的命运大多曲折不顺,甚至到了最后,性命也是保不住的。
我帮他们,不过是成全他们忠胆报国的愿望,他们的生与死,皆是自己选择,与我又有何关呢?成人之美罢了,对,成人之美。
奇怪,成人之美这个词我一想起便会极其抗拒,似乎,是我自己不想提起,一时想不起来之前和这个词有什么别扭,就好像我不想成人之美,但又必须在怎样的一件事中怎样的成人之美。
好吧,我败了。
思及此,我由衷感叹,我当年若也从军,会当如何呢?如我姑姑那般英姿飒爽,青春如热血一般泼洒在边境的土地上,闲时操练军队里的士兵,以防敌人犯境,每日枕戈待旦,朝不保旦,担惊受怕,其实若是自己的选择也是不错的。
这样的生活,一生到了,不见绥仁。
秋千荡得越高,我看见的越远,只要我松手,风中便是我的归宿。我会重重摔下山崖,我不会哭,我不会死,我会重复一遍方才的动作。如此,又复。
我荡着秋千,百无聊赖地想,并且有些怀疑今上其实并非先帝之子。
这一家子都不对劲,很不对劲。
从魏平帝到魏昭帝,后五代皇帝,基本上都是而立之年一过便疾病驾崩,长不过五十岁。
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前二昏庸,中一中兴,后二靖明,开国元帝打下来的万里秀丽江山被平帝哀帝两个糟蹋得差不多了,兴帝时期恢复了丁点元气,明帝昭帝拼死拼活把大魏从山体倾塌拉回了根基稳固巍然矗立的状态,不过也是战战兢兢的。
昭帝这个败类儿子坑他,江山又面临将倾的危机,昭帝何曾想到啊,天章盛世,只看天玄四年的冬天会不会有什么突如其来的变故了。
世如先帝那般好的人,我只想到了千百年前,我少小,绥仁给我讲的那个故事。
武王克商三年,崩。
话本里的武王骁勇善战,自幼质外,兄长被害,父亲遭辱,他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起兵谋反,征讨台上暴虐不堪的前朝君王。
他胜了,在他胜了的第二年,他便去世了。
昭帝之先明帝,在往上兴帝也没有暴虐行径。
明昭两人平和的治理国家,他们不打侵略战争,除了昭帝天章二年为抵御外敌侵袭打了一次反侵略战,再就是休养生息,往后从未动过边境的兵,一时的国泰民安。
他们为了不打仗,牺牲了众多,独把百姓的安危置于头顶。他们的头顶悬有一把长剑,随时都能垂落,刺入头中。
他们与武王相同的地方在于,功成身死是他们的宿命。
兴帝时期,亦是时局动荡,历经三帝力挽狂澜,才使得国家终于稳妥的安定下来。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即是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火摧残。
这般好的君王,我生之年里没有的,成观帝性情不定,时晴时阴,彼时朝中大臣上朝启奏无不谨言慎行,抹着汗上下朝。
而成观年的贤德太子早逝,其余皇子无德无才,不堪为君。继为君,国不大乱已是幸。
今上不堪,又让人联想到他前面那两位为了国事日夜不歇批折子的明君,一时心酸。
我一只鬼闻此事迹,也由不得自己,潸然落泪。
自那以后,我再也不能落泪了。
我的身体空了,甚至有的时候忘记了自己在做什么,学人动作,学树叶从树上滚落,我感知不到疼痛。
千年前有一个少女对我说,没有痛感很幸运,同时也好悲哀。你察觉不到自己的感情,你也察觉不到旁人的感情,我觉得她说错了。
平静的湖面在树林的中间,被细微的春风吹起丝丝波澜,我记得她的模样。
那少女,她梳着双发髻,穿着黄色衣裙,头上两髻分别插着小小的木兰花簪,她的嘴唇下边有根不起眼的白毛,被她拔掉了。她的嘴角两边有小小的窝,她一笑,寒风似乎都温柔了。
她漂亮啊,小姑娘,就是漂亮。
我老了,我长她一千岁,我记得她,不慎把我的兄姊忘记了,这可真是悲哀。
山鬼,山神,又有何区别呢。
我更喜欢世人用山鬼称呼我,我不想成神,如绥仁那般,成了神整日念着死,成了鬼,我还可以做人,我喜欢做人。
人是世上最便宜伪装的生命了,一颦一笑都是有书看的,学至末尾,我摸着陌生的脸皮,都忘了这是人是鬼了。
至于庶人起事,也不过是一群被皇帝驱赶至边疆的谏官们对残暴无能的君王有声抗议,他们获胜的可能不大,但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我拜了山鬼庙,绥仁告诉我,我要跟去。
不是他们没了我不可以,张久籍必然出现,但是皇宫与榕州是万万不能容他的。
张久籍的死,皇帝欺瞒了天下,欺瞒史官,欺瞒了世人的眼。只有张久籍他自己是这里面的主人公,只有他自己能自证清白。否则旁人长了再多的嘴,也抵不过世人有意的偏见。
面对四方压力,皇帝不敢承认,那便让张久籍再“活”一次。
清晨的曦光照彻山间,山鬼庙上多了几颗丰硕的桃子,我拿去溪水里洗洗,张口一咬,蜜一般的甘甜,带着山间独有的清凉。下次若瞧见谁送来的,我必当好好感激他,问问他可有什么愿望需要达成。
卯时三刻,我下山去,张久籍太瘦弱了。看见余尚岳是在客栈门口,余尚岳似乎一夜没有休息好,面容憔悴,举手投足昭示着疲惫。
张久籍走过去,问道:“余兄昨夜睡得可好?”
余尚岳苦笑:“我梦见了我已经过世的老母,她批评我,苛责我。”
张久籍叹气:“余兄,我昨夜也梦到了我娘,你猜我娘同我如何说的?”
余尚岳看过来,张久籍吸气,面上牵起一个勉强的笑,余尚岳不忍,看着本想劝他不要说了。张久籍摆手,难看的脸色中袒露出明显的释然,他叙道:“我娘在梦里给我烧了一顿饭,米饭底下藏有一块饴糖,她慈祥地看着我,同我说,我要我儿平安健康。我没吃那块糖,我撂下筷子,对我娘道,娘啊,咱们家,只剩儿一人了,儿要去做,少儿一个都不能。我娘没再多说,她坐在我对面,我吃下满碗润着光泽却无青菜佐味的米饭,唯独剩下那块糖。”
听到这里,余尚岳急道:“你为何不吃啊?”
我笑道:“余兄有所不知,我幼时尤爱饴糖,我娘不买,我就哭,我一哭,我娘就喂我药。长到这么大,我吃过的饴糖屈指可数,却都不是我娘给我买的。于是,每每我娘入梦看我时,我把她手里的饴糖丢掉,这般,她下次还会来看我。余兄,你懂我孝顺吗。”
余尚岳苦笑道:“这不是折腾老娘。”
我嘿的笑出声,勾着余尚岳的肩,感觉到他身体僵硬一瞬,我说:“余兄,我要下去挨我娘的骂,但在人间,我有自己的事要做。”
我意有所指地对他说:“人间业竟后,再去地府挨老娘的骂。”
余尚岳失魂落魄,在我的循循善诱中暂将梦里的内容遗忘了。
陈过桥把路线给张久籍他们讲清了,张久籍跟随陈过桥去淮北,余尚岳等人去榕州,并写千人血书。
事不宜迟,他们即刻出发。
我望了眼天,当真变了。
我乐哉乐哉地跟着这群人西去,三队人途径善州,分道扬镳。
淮北王齐诸儿。母,先帝贵妃谭氏,诸儿乃帝之三子。
齐诸儿的母亲谭氏是大族女儿,自幼接受的教育不同于平民,父母世族联姻,身世背景之大。谭氏知书达礼,善通琴音,尤是七弦古琴,先帝甚爱之。
齐诸儿有个姐姐,香淑公主。
天章十一年,香淑险些和亲西戎,并未成,先帝命宫女李氏着喜服远嫁外邦。
路途遥远,马车赶了半日,这一批人凑了些钱租了一条大船过江。余尚岳没有对船夫说明为了什么事去江对面,但当船夫得知我们去淮北时,脸上的笑容如花儿丽。
他猜我们是难民,偷偷对我说的,许是瞧着我张久籍身虚体弱罢。
晚飧吃馒头。临行前,客栈小二给我们带上来几壶酒,他们大口大口喝着酒,感受近淮北的晚风,寒冷冻骨。不过他们都不抱怨,陈过桥又组织了几个嗓音好的爷们,唱了首塞外曲。
黄昏很快落得无影无踪。
我借着他们欢乐的间隙偷偷窥看了船夫,他神色怪异,在众人边上孤自坐着,腿边倒着一根拐杖。他不随他们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寒风的原因,他脸色很苍白,但更像是有什么不得泄密的私事搅扰着他的心绪。
陈过桥他们初上船时,船夫的状态还不是这般糟糕。
船夫往我这边看来,见我一个人老实地坐在他船的边上,他神色凝重地走过来。坐在我的身边。
“小兄弟,我知道你们做什么去。”
我惊讶于他竟然同我讲了出来,这也正说明,他并不会在我们下船后选择报官。
船夫的视线落在被水润湿了的木板上,身后晚风呼啸,那头豪迈高歌塞外曲,这边,老船夫多次欲言又止让我也陷入了一种困境。
老船夫侧过脸来,黑暗将他的眼珠衬得透亮。他压低声音,苦涩道:“我姓郭,你们去宫里的时候,别杀我女儿,我女儿在宫里当娘娘,她是被掳去的。”
他实在哀求我。
郭。郭姓贵妃。
……
三年前已经被皇帝赐死了。
罪名,毒害皇子。
我对老船夫说,“好。”
不论生死,我将他的孩子带回来就是了,她应该同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不论生死。皇宫那么大,皇陵那么大,她定不想背离家人,而去那么空旷凄凉的地方永生永世的囚着。
宫里的美丽传说,宫里的繁华盛景,多半是用女人的青春年华做装饰,绚美而残忍。如于白骨累累之上置王位一般,争斗为了生存,厮杀为了生存,在这宫里,多少人活到最后,多少人死于途中,她们既非赢家,也非败将。
小姑娘多大年纪入宫的?
我问老船夫。
张久籍问:“她多大年纪入宫的?”
不多时,老船夫面上已经老泪纵横,他强忍着悲痛,哽咽道:“方才及笄。”
十五岁。
“哪一年?”
“天玄元年。”
距今已经过去四年多了。
并未成功。
我生当时,薛将军已经战死沙场。其副将庞铎在与敌军拼命撕杀几个回合后,竭力等待援军的到来,因体力不支,胸口中枪倒地,不治而死。
实际上,史书记载根本不如我所述的仔细,只一句,薛受困,死疆场,庞拢军奋战,胜。
这老者兴许是精怪有了形,从当年阙地荒冢边得来的消息。
一战过后,荒冢骤增,漫山遍野的坟包,一望无际的青草,野地里嚎哭的婴儿。
那是一位女将军的幼儿。
七月之争,三年荒垦,十年擎树。
前路无光,还有人通宵赶路。这种勇士的命运大多曲折不顺,甚至到了最后,性命也是保不住的。
我帮他们,不过是成全他们忠胆报国的愿望,他们的生与死,皆是自己选择,与我又有何关呢?成人之美罢了,对,成人之美。
奇怪,成人之美这个词我一想起便会极其抗拒,似乎,是我自己不想提起,一时想不起来之前和这个词有什么别扭,就好像我不想成人之美,但又必须在怎样的一件事中怎样的成人之美。
好吧,我败了。
思及此,我由衷感叹,我当年若也从军,会当如何呢?如我姑姑那般英姿飒爽,青春如热血一般泼洒在边境的土地上,闲时操练军队里的士兵,以防敌人犯境,每日枕戈待旦,朝不保旦,担惊受怕,其实若是自己的选择也是不错的。
这样的生活,一生到了,不见绥仁。
秋千荡得越高,我看见的越远,只要我松手,风中便是我的归宿。我会重重摔下山崖,我不会哭,我不会死,我会重复一遍方才的动作。如此,又复。
我荡着秋千,百无聊赖地想,并且有些怀疑今上其实并非先帝之子。
这一家子都不对劲,很不对劲。
从魏平帝到魏昭帝,后五代皇帝,基本上都是而立之年一过便疾病驾崩,长不过五十岁。
这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前二昏庸,中一中兴,后二靖明,开国元帝打下来的万里秀丽江山被平帝哀帝两个糟蹋得差不多了,兴帝时期恢复了丁点元气,明帝昭帝拼死拼活把大魏从山体倾塌拉回了根基稳固巍然矗立的状态,不过也是战战兢兢的。
昭帝这个败类儿子坑他,江山又面临将倾的危机,昭帝何曾想到啊,天章盛世,只看天玄四年的冬天会不会有什么突如其来的变故了。
世如先帝那般好的人,我只想到了千百年前,我少小,绥仁给我讲的那个故事。
武王克商三年,崩。
话本里的武王骁勇善战,自幼质外,兄长被害,父亲遭辱,他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起兵谋反,征讨台上暴虐不堪的前朝君王。
他胜了,在他胜了的第二年,他便去世了。
昭帝之先明帝,在往上兴帝也没有暴虐行径。
明昭两人平和的治理国家,他们不打侵略战争,除了昭帝天章二年为抵御外敌侵袭打了一次反侵略战,再就是休养生息,往后从未动过边境的兵,一时的国泰民安。
他们为了不打仗,牺牲了众多,独把百姓的安危置于头顶。他们的头顶悬有一把长剑,随时都能垂落,刺入头中。
他们与武王相同的地方在于,功成身死是他们的宿命。
兴帝时期,亦是时局动荡,历经三帝力挽狂澜,才使得国家终于稳妥的安定下来。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即是百姓安居乐业,不受战火摧残。
这般好的君王,我生之年里没有的,成观帝性情不定,时晴时阴,彼时朝中大臣上朝启奏无不谨言慎行,抹着汗上下朝。
而成观年的贤德太子早逝,其余皇子无德无才,不堪为君。继为君,国不大乱已是幸。
今上不堪,又让人联想到他前面那两位为了国事日夜不歇批折子的明君,一时心酸。
我一只鬼闻此事迹,也由不得自己,潸然落泪。
自那以后,我再也不能落泪了。
我的身体空了,甚至有的时候忘记了自己在做什么,学人动作,学树叶从树上滚落,我感知不到疼痛。
千年前有一个少女对我说,没有痛感很幸运,同时也好悲哀。你察觉不到自己的感情,你也察觉不到旁人的感情,我觉得她说错了。
平静的湖面在树林的中间,被细微的春风吹起丝丝波澜,我记得她的模样。
那少女,她梳着双发髻,穿着黄色衣裙,头上两髻分别插着小小的木兰花簪,她的嘴唇下边有根不起眼的白毛,被她拔掉了。她的嘴角两边有小小的窝,她一笑,寒风似乎都温柔了。
她漂亮啊,小姑娘,就是漂亮。
我老了,我长她一千岁,我记得她,不慎把我的兄姊忘记了,这可真是悲哀。
山鬼,山神,又有何区别呢。
我更喜欢世人用山鬼称呼我,我不想成神,如绥仁那般,成了神整日念着死,成了鬼,我还可以做人,我喜欢做人。
人是世上最便宜伪装的生命了,一颦一笑都是有书看的,学至末尾,我摸着陌生的脸皮,都忘了这是人是鬼了。
至于庶人起事,也不过是一群被皇帝驱赶至边疆的谏官们对残暴无能的君王有声抗议,他们获胜的可能不大,但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我拜了山鬼庙,绥仁告诉我,我要跟去。
不是他们没了我不可以,张久籍必然出现,但是皇宫与榕州是万万不能容他的。
张久籍的死,皇帝欺瞒了天下,欺瞒史官,欺瞒了世人的眼。只有张久籍他自己是这里面的主人公,只有他自己能自证清白。否则旁人长了再多的嘴,也抵不过世人有意的偏见。
面对四方压力,皇帝不敢承认,那便让张久籍再“活”一次。
清晨的曦光照彻山间,山鬼庙上多了几颗丰硕的桃子,我拿去溪水里洗洗,张口一咬,蜜一般的甘甜,带着山间独有的清凉。下次若瞧见谁送来的,我必当好好感激他,问问他可有什么愿望需要达成。
卯时三刻,我下山去,张久籍太瘦弱了。看见余尚岳是在客栈门口,余尚岳似乎一夜没有休息好,面容憔悴,举手投足昭示着疲惫。
张久籍走过去,问道:“余兄昨夜睡得可好?”
余尚岳苦笑:“我梦见了我已经过世的老母,她批评我,苛责我。”
张久籍叹气:“余兄,我昨夜也梦到了我娘,你猜我娘同我如何说的?”
余尚岳看过来,张久籍吸气,面上牵起一个勉强的笑,余尚岳不忍,看着本想劝他不要说了。张久籍摆手,难看的脸色中袒露出明显的释然,他叙道:“我娘在梦里给我烧了一顿饭,米饭底下藏有一块饴糖,她慈祥地看着我,同我说,我要我儿平安健康。我没吃那块糖,我撂下筷子,对我娘道,娘啊,咱们家,只剩儿一人了,儿要去做,少儿一个都不能。我娘没再多说,她坐在我对面,我吃下满碗润着光泽却无青菜佐味的米饭,唯独剩下那块糖。”
听到这里,余尚岳急道:“你为何不吃啊?”
我笑道:“余兄有所不知,我幼时尤爱饴糖,我娘不买,我就哭,我一哭,我娘就喂我药。长到这么大,我吃过的饴糖屈指可数,却都不是我娘给我买的。于是,每每我娘入梦看我时,我把她手里的饴糖丢掉,这般,她下次还会来看我。余兄,你懂我孝顺吗。”
余尚岳苦笑道:“这不是折腾老娘。”
我嘿的笑出声,勾着余尚岳的肩,感觉到他身体僵硬一瞬,我说:“余兄,我要下去挨我娘的骂,但在人间,我有自己的事要做。”
我意有所指地对他说:“人间业竟后,再去地府挨老娘的骂。”
余尚岳失魂落魄,在我的循循善诱中暂将梦里的内容遗忘了。
陈过桥把路线给张久籍他们讲清了,张久籍跟随陈过桥去淮北,余尚岳等人去榕州,并写千人血书。
事不宜迟,他们即刻出发。
我望了眼天,当真变了。
我乐哉乐哉地跟着这群人西去,三队人途径善州,分道扬镳。
淮北王齐诸儿。母,先帝贵妃谭氏,诸儿乃帝之三子。
齐诸儿的母亲谭氏是大族女儿,自幼接受的教育不同于平民,父母世族联姻,身世背景之大。谭氏知书达礼,善通琴音,尤是七弦古琴,先帝甚爱之。
齐诸儿有个姐姐,香淑公主。
天章十一年,香淑险些和亲西戎,并未成,先帝命宫女李氏着喜服远嫁外邦。
路途遥远,马车赶了半日,这一批人凑了些钱租了一条大船过江。余尚岳没有对船夫说明为了什么事去江对面,但当船夫得知我们去淮北时,脸上的笑容如花儿丽。
他猜我们是难民,偷偷对我说的,许是瞧着我张久籍身虚体弱罢。
晚飧吃馒头。临行前,客栈小二给我们带上来几壶酒,他们大口大口喝着酒,感受近淮北的晚风,寒冷冻骨。不过他们都不抱怨,陈过桥又组织了几个嗓音好的爷们,唱了首塞外曲。
黄昏很快落得无影无踪。
我借着他们欢乐的间隙偷偷窥看了船夫,他神色怪异,在众人边上孤自坐着,腿边倒着一根拐杖。他不随他们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寒风的原因,他脸色很苍白,但更像是有什么不得泄密的私事搅扰着他的心绪。
陈过桥他们初上船时,船夫的状态还不是这般糟糕。
船夫往我这边看来,见我一个人老实地坐在他船的边上,他神色凝重地走过来。坐在我的身边。
“小兄弟,我知道你们做什么去。”
我惊讶于他竟然同我讲了出来,这也正说明,他并不会在我们下船后选择报官。
船夫的视线落在被水润湿了的木板上,身后晚风呼啸,那头豪迈高歌塞外曲,这边,老船夫多次欲言又止让我也陷入了一种困境。
老船夫侧过脸来,黑暗将他的眼珠衬得透亮。他压低声音,苦涩道:“我姓郭,你们去宫里的时候,别杀我女儿,我女儿在宫里当娘娘,她是被掳去的。”
他实在哀求我。
郭。郭姓贵妃。
……
三年前已经被皇帝赐死了。
罪名,毒害皇子。
我对老船夫说,“好。”
不论生死,我将他的孩子带回来就是了,她应该同自己的父亲,自己的家人在一起,不论生死。皇宫那么大,皇陵那么大,她定不想背离家人,而去那么空旷凄凉的地方永生永世的囚着。
宫里的美丽传说,宫里的繁华盛景,多半是用女人的青春年华做装饰,绚美而残忍。如于白骨累累之上置王位一般,争斗为了生存,厮杀为了生存,在这宫里,多少人活到最后,多少人死于途中,她们既非赢家,也非败将。
小姑娘多大年纪入宫的?
我问老船夫。
张久籍问:“她多大年纪入宫的?”
不多时,老船夫面上已经老泪纵横,他强忍着悲痛,哽咽道:“方才及笄。”
十五岁。
“哪一年?”
“天玄元年。”
距今已经过去四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