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前面亭子仿佛有很多人。晏庄停下脚,说目送她过去。范渺渺向他微微点头,转过身走出几步,又回过头,向他说道:“愿你此行志得意满,一切顺利。”
其实晏庄没有只言片语讲起远行的事由,但从他神情、行为,一切却有迹可循:她如何看不出其中必然艰辛?
晏庄领她好意,笑道:“多谢你吉言。”
范渺渺微微一笑,准备转身离开,晏庄又叫住了她。
这一回头,范渺渺不禁面露困惑,心想,该说的话已经说尽了呀。她不由得问道:“先生还有别的吩咐吗?”
晏庄被她一问,稍微显得难为情,半晌后他摇头,只道,“本来,我有句话想问你。现在还是不说了,不到时候。”
“到底是什么话?”范渺渺很好奇,下意识笑着问,问完,看见他闪烁躲避的表情,忽然心生懊恼,怪自己一点不体察气氛。他既不肯直言,说明实在为难,她又何必勉强。
果然晏庄并不接茬,两个人就这样站在原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互不吭声。晏庄是满腹心事,从昨日开始,他忙完公事后身边清净下来,就会想到与她将要分离。三四个月,一百来个日夜,离别的愁绪很快堆满他的胸腔,所以落笔满纸,尽是酸言酸语。无奈弃纸,不过是怕她见笑,然而一夜思来想去,仍想在离别前再见她一面,也很想问她,你会不会想我?
可惜,范渺渺全没这些情绪,她的注意力居然转移到彼此呼出的一团一团的白雾上面,因为天气着实太冷,两人冻得脸红鼻青,不得已用嘴呼吸也不知道——一派傻样。
晏庄听她忽然噗嗤一笑,虽不知缘故,忍不住也笑了。
范渺渺抬起眼,看着他问道:“你刚才笑什么?”
晏庄不答,反而问她:“你又是为何而笑?”
范渺渺笑道:“我是突发奇想,旁人看见这团团的白气,肯定认为我们聊得畅怀——其实哪里有这么多话聊,不过是两个人傻站在这里相顾无言而已。”
晏庄停顿了片刻,知道她是有点觉得窘了,于是含笑催促她过去。范渺渺跟他作了别,快步走到亭后柳家停歇的位置,她趁着上马车的间隙,又往他的方向远远看了一眼。他还在。一人一骑站在萧瑟晓风中,看见她回望,含着笑同她摆摆手。
坐进马车内,热气笼在周围,很快人就暖和起来。柳令襄翻身坐直,笑眯眯地望着她,范渺渺只装不知道,也不去问她几时醒的。兴许从来就没睡着过。
柳令襄冷不丁地笑问:“他是哪里听到的消息?”心里嘀咕,人来得这样快!
范渺渺笑说不是:“只是他正好也要出远门,好几个月呢,怕我们京里没个照应,所以先来打声招呼。”
柳令襄斜眼笑觑,那意思分明是不相信:“没见是来跟我打招呼的,连声问好也没有。”
范渺渺笑道:“刚才你正睡着,难道要我摇你起来?到时怨我。”
柳令襄刚才偷看两人相会,不太占理,因此没好说自己装睡,被她堵得哑口无言,索性真闭上眼假寐。范渺渺回来后也另有心思,支起个脑袋,呆呆地望向一处。
当然她不能算后知后觉,晏庄此举,简直昭然若揭,只差没把心思写到脸上。想他做幕僚、做门客,在旁人眼中应是极老成的人才对——不老成些,焉能服众——但竟然也有这样的一面,她忍不住想笑,然而笑着笑着,又不禁怔怔的。
回想今生跟他有过的记忆,那些脸红耳赤的,那些手足无措的,好像在圆她一个过往的少女的梦境,在梦里一味只顾自己欢愉,所以眼前这个人倒还是其次,因为压根没想过跟他会有任何的可能性。如今见他竟似乎有动情的样子,反倒叫她心底惴惴不安,惊异倒多些。大约是意料之外的缘故。
他喜欢我。几乎不可思议,但她转而先想道:倘若从前那个我知道,或许会更欢喜些吧?而现在呢,喜悦自然也是有的,到底双眼已看尽百年,不再觉得他给的情或爱是件很天大的事情了。
好在他没明言。
大概他也知道,像这样表决心的话,不可以说在离别之际,不然,她会从与他分别的第一日就开始辗转反侧。如今这样,话未说尽,她倒可以装一装傻,以便熬过那些漫长又无尽的黑夜。
……
……
露溪山离得不远,车马两三日便到,事先定好,范渺渺与柳令襄会暂住在山中的自芳庵里。自芳庵是座尼姑庵,因近暖泉,游客纷至沓来,带来香火,故而门庭并不冷落。又听到说这里斋饭亦是远近闻名,都会专登吃上一碗才走。
也是很巧,正拣午时用斋的时候,马车到了。师太替她们盛上两碗,说趁热吃,范渺渺接过碗道谢,先没着急用食,而是托起碗好好地打量了一番。
柳令襄笑问怎样?还没等范渺渺回答,她就说:“今年我叫家里专烧了一种异色莲纹瓷,售给京畿附近的寺庙,倒是不愁销路。”
“难怪你肯答应住庵里。”范渺渺笑道,“还以为你是愿意迁就我。”
“怎么不是?”柳令襄打她一下,笑说,“虽然嘛,也有一种邀赏的心理。”
范渺渺问她怎样想到别开蹊径的,因为柳家从前不涉及这些。柳令襄说道:“我来京城也大半年了,大大小小的宴会都出席过,那些太太们要么腕内缠着菩提子,要么浑身都熏禅香,赶节庆日,还会结伴去西郊古刹礼佛,可见在京城这些太太们之中是很流行信佛的。”
新亭有道教名山,因此佛教不兴,当地烧造的陶瓷亦少有此特征。柳令襄说,她也是一拍脑袋的决定:“我看过一些寺庙里用的白瓷,给人圣洁、纯净的观感,但佛教之中也有‘涅槃’‘轮回’之说,我暗自琢磨,这岂不正好暗合窑变之妙?”
范渺渺说道:“难怪上次你无端讲出一句禅语,原来是有做过研究。”
柳令襄说道:“最后售卖给寺庙,还不是我的目的。莲花常见,称为‘花中君子’,卖给文人雅士,必不掉价。”
“倘若加些民间意趣,譬如‘并蒂莲’‘莲年有余’之类带些寓意的,寻常百姓也会乐得购入。”范渺渺讲着讲着,与柳令襄相视一笑。
师太独留给她们一间小院,院外流经溪水,潺潺动听。柳令襄说是来游玩的,却把账本也搬来了,每日总有大半天都在与秋水对账。大约快到年底,口口声声说要歇息,实际哪里腾得出闲。范渺渺打趣她不过是换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接着忙碌。
山上有多处露天暖泉,范渺渺带着牵云、金妈探访过几次之后,也腻了,干脆待在院中作画。
这日柳令襄竟难得有空闲,丢开账单到院子闲逛,看见她兀自画得入神,在旁观摩半晌,突然问道:“画画这件事,是你厉害些,还是庄先生他厉害些?”
先前,她将晏庄那卷工笔画带回,请柳令襄指认。柳令襄看完,先是满口的称赞,接着又说“神形具备”。这回,看见她画花鸟,称赞之余,免不了要替她争强好胜一回。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范渺渺想了想,说道,“或许在仕女、神佛等人物画上,我不如他,但若写意花鸟,我想,他恐怕要稍逊我一筹。”
柳令襄若有所思,笑道:“他擅人物,你精花鸟,这么一说,倒是天生绝配。”
范渺渺闻言,抄笔佯作打她,柳令襄却早跑远了,一面回头问道:“许久没出门,今日出去游玩一番,如何?”
难得她有兴致,范渺渺不忍拂去,点头说好,叫上牵云、秋水,并几个听差,到附近县城小逛。虽是县城,但在京畿之内,其中的繁华热闹,也远不是新亭可比的。街上道旁,不乏有京中士女出游,燕语莺啼,攘来熙往。向摊贩一打听,居然还是有原因的。
“明日端园作泉宴呢。”瓷器店前的小二替她们解惑,见两人面露茫然,不禁热心说道,“两位小姐新来的吧,端园就是那万宗正的私人园林,园中多处暖泉,是故每逢冬日,都会邀请京中名贵过来小住。”
听他一说,范渺渺倒是有些印象了,问道:“他家小姐,是不是那位七宝社的社长?”
店小二笑道:“正是!正是!”
“别说这些无关紧要的,快些领我们进去,先瞧瞧你店中的瓷器。”柳令襄忽然开口,又不等店小二应下,一脚跨进店铺。
店小二忙道:“害两位久等,请进,请进!”
这间店铺之中不少各地瓷窑所烧瓷器,没有明显特征,大约是跑南走北的瓷器贩子。柳令襄趁着挑三拣四的当口,问他哪种瓷器售卖最好?听到说了价格,连连摇头,直呼太贵。那店小二不由得倒苦水,说是冬日行路太难,总要多些人力费用云云。柳令襄借机就问,从何处销来,行经何地——三言两语,便与他热聊起来。
说好是闲逛,但范渺渺见她不由自主先逛瓷器,难免失笑,心道真是商人本色。既然柳令襄关心销量、销路,她索性也默默在旁观察起瓷器的品质、风格。
后面有客人进店,像是一对夫妇。范渺渺本来专注着鉴赏,没作理会,但听见他们小声交谈中,不乏出现些熟悉的名字,忍不住去留意。
“你想好送什么了没?”那男人的声音醇厚好听,此刻却带点无奈,“瓷器?不见得她会喜欢,又不是人人都像谈尚书一样。”
“送给师姐也好,谁说一定要送她了?”那女声嘀咕着,声线竟有些熟悉。
范渺渺悄悄回望,认出她是连翩社的陆东喜,虽然吃惊她会现身于此,但是转念一想,或许她正是受邀参加泉宴才来此的,而能公然与陆东喜出双入对的,想必就是她那位未婚夫贺衙余了。
“瓷器易碎,寓意不好,不如另择他物,作她新婚贺礼。”贺衙余思忖说道。
陆东喜先叹一口气,才道:“我怎会不知?但是她那宁碎勿枉的性子,倒是很衬这些瓷器。况且那件婚事……祝福于她而言,倒更像是累赘。”
不知几时,柳令襄与店小二停止了交谈,店内诡异般安静,任何一点动静都清晰可闻,很快,陆东喜与贺衙余也注意到了,住口不言,转过头来,与她们对上视线。
前面亭子仿佛有很多人。晏庄停下脚,说目送她过去。范渺渺向他微微点头,转过身走出几步,又回过头,向他说道:“愿你此行志得意满,一切顺利。”
其实晏庄没有只言片语讲起远行的事由,但从他神情、行为,一切却有迹可循:她如何看不出其中必然艰辛?
晏庄领她好意,笑道:“多谢你吉言。”
范渺渺微微一笑,准备转身离开,晏庄又叫住了她。
这一回头,范渺渺不禁面露困惑,心想,该说的话已经说尽了呀。她不由得问道:“先生还有别的吩咐吗?”
晏庄被她一问,稍微显得难为情,半晌后他摇头,只道,“本来,我有句话想问你。现在还是不说了,不到时候。”
“到底是什么话?”范渺渺很好奇,下意识笑着问,问完,看见他闪烁躲避的表情,忽然心生懊恼,怪自己一点不体察气氛。他既不肯直言,说明实在为难,她又何必勉强。
果然晏庄并不接茬,两个人就这样站在原地,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互不吭声。晏庄是满腹心事,从昨日开始,他忙完公事后身边清净下来,就会想到与她将要分离。三四个月,一百来个日夜,离别的愁绪很快堆满他的胸腔,所以落笔满纸,尽是酸言酸语。无奈弃纸,不过是怕她见笑,然而一夜思来想去,仍想在离别前再见她一面,也很想问她,你会不会想我?
可惜,范渺渺全没这些情绪,她的注意力居然转移到彼此呼出的一团一团的白雾上面,因为天气着实太冷,两人冻得脸红鼻青,不得已用嘴呼吸也不知道——一派傻样。
晏庄听她忽然噗嗤一笑,虽不知缘故,忍不住也笑了。
范渺渺抬起眼,看着他问道:“你刚才笑什么?”
晏庄不答,反而问她:“你又是为何而笑?”
范渺渺笑道:“我是突发奇想,旁人看见这团团的白气,肯定认为我们聊得畅怀——其实哪里有这么多话聊,不过是两个人傻站在这里相顾无言而已。”
晏庄停顿了片刻,知道她是有点觉得窘了,于是含笑催促她过去。范渺渺跟他作了别,快步走到亭后柳家停歇的位置,她趁着上马车的间隙,又往他的方向远远看了一眼。他还在。一人一骑站在萧瑟晓风中,看见她回望,含着笑同她摆摆手。
坐进马车内,热气笼在周围,很快人就暖和起来。柳令襄翻身坐直,笑眯眯地望着她,范渺渺只装不知道,也不去问她几时醒的。兴许从来就没睡着过。
柳令襄冷不丁地笑问:“他是哪里听到的消息?”心里嘀咕,人来得这样快!
范渺渺笑说不是:“只是他正好也要出远门,好几个月呢,怕我们京里没个照应,所以先来打声招呼。”
柳令襄斜眼笑觑,那意思分明是不相信:“没见是来跟我打招呼的,连声问好也没有。”
范渺渺笑道:“刚才你正睡着,难道要我摇你起来?到时怨我。”
柳令襄刚才偷看两人相会,不太占理,因此没好说自己装睡,被她堵得哑口无言,索性真闭上眼假寐。范渺渺回来后也另有心思,支起个脑袋,呆呆地望向一处。
当然她不能算后知后觉,晏庄此举,简直昭然若揭,只差没把心思写到脸上。想他做幕僚、做门客,在旁人眼中应是极老成的人才对——不老成些,焉能服众——但竟然也有这样的一面,她忍不住想笑,然而笑着笑着,又不禁怔怔的。
回想今生跟他有过的记忆,那些脸红耳赤的,那些手足无措的,好像在圆她一个过往的少女的梦境,在梦里一味只顾自己欢愉,所以眼前这个人倒还是其次,因为压根没想过跟他会有任何的可能性。如今见他竟似乎有动情的样子,反倒叫她心底惴惴不安,惊异倒多些。大约是意料之外的缘故。
他喜欢我。几乎不可思议,但她转而先想道:倘若从前那个我知道,或许会更欢喜些吧?而现在呢,喜悦自然也是有的,到底双眼已看尽百年,不再觉得他给的情或爱是件很天大的事情了。
好在他没明言。
大概他也知道,像这样表决心的话,不可以说在离别之际,不然,她会从与他分别的第一日就开始辗转反侧。如今这样,话未说尽,她倒可以装一装傻,以便熬过那些漫长又无尽的黑夜。
……
……
露溪山离得不远,车马两三日便到,事先定好,范渺渺与柳令襄会暂住在山中的自芳庵里。自芳庵是座尼姑庵,因近暖泉,游客纷至沓来,带来香火,故而门庭并不冷落。又听到说这里斋饭亦是远近闻名,都会专登吃上一碗才走。
也是很巧,正拣午时用斋的时候,马车到了。师太替她们盛上两碗,说趁热吃,范渺渺接过碗道谢,先没着急用食,而是托起碗好好地打量了一番。
柳令襄笑问怎样?还没等范渺渺回答,她就说:“今年我叫家里专烧了一种异色莲纹瓷,售给京畿附近的寺庙,倒是不愁销路。”
“难怪你肯答应住庵里。”范渺渺笑道,“还以为你是愿意迁就我。”
“怎么不是?”柳令襄打她一下,笑说,“虽然嘛,也有一种邀赏的心理。”
范渺渺问她怎样想到别开蹊径的,因为柳家从前不涉及这些。柳令襄说道:“我来京城也大半年了,大大小小的宴会都出席过,那些太太们要么腕内缠着菩提子,要么浑身都熏禅香,赶节庆日,还会结伴去西郊古刹礼佛,可见在京城这些太太们之中是很流行信佛的。”
新亭有道教名山,因此佛教不兴,当地烧造的陶瓷亦少有此特征。柳令襄说,她也是一拍脑袋的决定:“我看过一些寺庙里用的白瓷,给人圣洁、纯净的观感,但佛教之中也有‘涅槃’‘轮回’之说,我暗自琢磨,这岂不正好暗合窑变之妙?”
范渺渺说道:“难怪上次你无端讲出一句禅语,原来是有做过研究。”
柳令襄说道:“最后售卖给寺庙,还不是我的目的。莲花常见,称为‘花中君子’,卖给文人雅士,必不掉价。”
“倘若加些民间意趣,譬如‘并蒂莲’‘莲年有余’之类带些寓意的,寻常百姓也会乐得购入。”范渺渺讲着讲着,与柳令襄相视一笑。
师太独留给她们一间小院,院外流经溪水,潺潺动听。柳令襄说是来游玩的,却把账本也搬来了,每日总有大半天都在与秋水对账。大约快到年底,口口声声说要歇息,实际哪里腾得出闲。范渺渺打趣她不过是换个山清水秀的地方,接着忙碌。
山上有多处露天暖泉,范渺渺带着牵云、金妈探访过几次之后,也腻了,干脆待在院中作画。
这日柳令襄竟难得有空闲,丢开账单到院子闲逛,看见她兀自画得入神,在旁观摩半晌,突然问道:“画画这件事,是你厉害些,还是庄先生他厉害些?”
先前,她将晏庄那卷工笔画带回,请柳令襄指认。柳令襄看完,先是满口的称赞,接着又说“神形具备”。这回,看见她画花鸟,称赞之余,免不了要替她争强好胜一回。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范渺渺想了想,说道,“或许在仕女、神佛等人物画上,我不如他,但若写意花鸟,我想,他恐怕要稍逊我一筹。”
柳令襄若有所思,笑道:“他擅人物,你精花鸟,这么一说,倒是天生绝配。”
范渺渺闻言,抄笔佯作打她,柳令襄却早跑远了,一面回头问道:“许久没出门,今日出去游玩一番,如何?”
难得她有兴致,范渺渺不忍拂去,点头说好,叫上牵云、秋水,并几个听差,到附近县城小逛。虽是县城,但在京畿之内,其中的繁华热闹,也远不是新亭可比的。街上道旁,不乏有京中士女出游,燕语莺啼,攘来熙往。向摊贩一打听,居然还是有原因的。
“明日端园作泉宴呢。”瓷器店前的小二替她们解惑,见两人面露茫然,不禁热心说道,“两位小姐新来的吧,端园就是那万宗正的私人园林,园中多处暖泉,是故每逢冬日,都会邀请京中名贵过来小住。”
听他一说,范渺渺倒是有些印象了,问道:“他家小姐,是不是那位七宝社的社长?”
店小二笑道:“正是!正是!”
“别说这些无关紧要的,快些领我们进去,先瞧瞧你店中的瓷器。”柳令襄忽然开口,又不等店小二应下,一脚跨进店铺。
店小二忙道:“害两位久等,请进,请进!”
这间店铺之中不少各地瓷窑所烧瓷器,没有明显特征,大约是跑南走北的瓷器贩子。柳令襄趁着挑三拣四的当口,问他哪种瓷器售卖最好?听到说了价格,连连摇头,直呼太贵。那店小二不由得倒苦水,说是冬日行路太难,总要多些人力费用云云。柳令襄借机就问,从何处销来,行经何地——三言两语,便与他热聊起来。
说好是闲逛,但范渺渺见她不由自主先逛瓷器,难免失笑,心道真是商人本色。既然柳令襄关心销量、销路,她索性也默默在旁观察起瓷器的品质、风格。
后面有客人进店,像是一对夫妇。范渺渺本来专注着鉴赏,没作理会,但听见他们小声交谈中,不乏出现些熟悉的名字,忍不住去留意。
“你想好送什么了没?”那男人的声音醇厚好听,此刻却带点无奈,“瓷器?不见得她会喜欢,又不是人人都像谈尚书一样。”
“送给师姐也好,谁说一定要送她了?”那女声嘀咕着,声线竟有些熟悉。
范渺渺悄悄回望,认出她是连翩社的陆东喜,虽然吃惊她会现身于此,但是转念一想,或许她正是受邀参加泉宴才来此的,而能公然与陆东喜出双入对的,想必就是她那位未婚夫贺衙余了。
“瓷器易碎,寓意不好,不如另择他物,作她新婚贺礼。”贺衙余思忖说道。
陆东喜先叹一口气,才道:“我怎会不知?但是她那宁碎勿枉的性子,倒是很衬这些瓷器。况且那件婚事……祝福于她而言,倒更像是累赘。”
不知几时,柳令襄与店小二停止了交谈,店内诡异般安静,任何一点动静都清晰可闻,很快,陆东喜与贺衙余也注意到了,住口不言,转过头来,与她们对上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