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寺坐落在长安城的西南边,有上百年的历史,来往香客都是长安城有头有脸的人家,就连圣上都时常传召大慈寺的僧人进宫诵经。
这不,岐山长公主府的马车稳稳当当停在寺庙门前,娇俏的女郎挽着雍容华贵的妇人,说笑着踏过门槛。
她们身边围绕着十几奴仆,好不气派。
在佛寺祈福繁琐无趣,福宁郡主有些不耐烦,她扯了扯岐山长公主的衣袖,低语:“母亲,女儿想去厢房歇息。”
岐山长公主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从小如珠如宝养大,面对女儿的撒娇,她欣然应允。
“去吧,你们陪在郡主身边,莫要叫旁人冲撞了郡主。”
众奴仆连忙答应,簇拥着福宁郡主到大慈寺后院的厢房。
福宁郡主梳了个小盘髻,簪了几只金钗,身着天水碧齐胸罗裙,峨眉细长,今日的妆容更是精致。
她手执轻纱团扇,从踏进后院起就打量大慈寺的居住环境。
青瓦灰墙,四周种植着菩提树,清净简陋,福宁郡主微微一笑:“这样的地方连我都待不下去,公主要在此处清修数月,怕是要吃不少苦头。”
她的语气中带着幸灾乐祸。
进入厢房,侍女翠儿用绣帕将凳子擦拭干净,福宁郡主嫌弃瞧了一眼,撇了撇嘴,勉强坐下。
难为她今日早早起来妆点,还以为能见到永昌公主。
文德皇后逝世,太子被废是迟早的事儿,曾经高高在上的国朝嫡公主失去了倚仗,长安城的贵女们都等着看笑话呢。
要说福宁郡主与永昌公主有什么过节,那是没有的事儿。
只不过,季燕归在过去的十七年岁月中太过耀眼,人人艳羡,一朝跌落神坛,不少人想看她狼狈窘迫的模样,叫她也尝一尝不如人的滋味儿罢了。
屋外响起猫儿的叫唤声,福宁郡主来了兴致,派人去捉来玩玩。
就这样一只小狸奴被侍女抱在怀中送进厢房,番雪受到兰珠等宫婢的悉心照顾,并不怕生人,反而肆无忌惮舔了舔自己的白爪子。
“有几分可爱。”岐山长公主府上豢养了几只猫儿,福宁郡主时常去逗弄,她不过十六七岁,对猫儿狗儿尤为喜爱。
只是寺院里都是野猫儿,福宁郡主可不敢去摸,怕这小畜生抓挠她。
她看见小狸奴脖子上挂着金福牌,嗤笑:“这种品相的野猫儿,比咱们府上的踏雪差远了。”
福宁郡主口中的“踏雪”是从胡商手中花重金买来的波斯猫。
“你去瞧瞧。”
福宁郡主发话,侍女翠儿上前翻看金福牌,而后回话:“回郡主,这只狸猫名唤‘番雪’,应当是...是永昌公主的猫。”
上面镌刻的皇室标志错不了,翠儿低垂脑袋。
福宁郡主有些惊诧:“竟是她的猫?”
年轻女郎眼珠子一转,顿时有了主意,等番雪从厢房跑出来时,白围脖上挂着的金福牌不见了。
*
在大慈寺清修的日子枯燥乏味,天微微亮,季燕归就需起身换上礼衣前往佛堂听净妙师父讲经。
钟声在寺庙悠悠响起,折腾了一早上,季燕归回到霜雪斋,她坐在梳妆台前,兰窕与兰淑为公主卸下钗环。
还不等季燕归歇息片刻,兰珠就掀开帘子快步进屋,手中捧着金福牌。
“公主,番雪不见了。”
小狸花正是爱顽闹的年纪,今儿跑去树上抓鸟,明儿和隔壁院子里橘猫打架,打输了就灰溜溜回到霜雪斋舔毛。
兰珠负责照看番雪,每日都尽责尽职往小狸花的瓷碗里添粮。
今日晨起,她没寻到小狸花,也没多想,毕竟这只小猫活泼好动,要是把它整日关在笼子里,怕是没几日就焉巴了。
直到一僧人捡到小狸花的金福牌,送到霜雪斋,毕竟大慈寺内只有永昌公主乃皇族之人。
兰珠捧着金福牌,确认这就是挂在番雪脖子上那块,顿时慌了神,派几个粗使宫婢去附近搜寻。
紧接着到内屋向永昌公主禀告,公主对小狸花的喜爱众人有目共睹,若是番雪出了事,怕是要令公主伤怀。
“怎么会不见了?”季燕归蹙眉,“仔细查查。”
霜雪斋四周并无香客居住,唯有她一人,寻常人等没有拜帖是进不来的。
很快兰宛就查明,昨日福宁郡主陪同岐国长公主到大慈寺烧香祈福,期间在后院厢房坐了小半个时辰。
那厢房离霜雪斋不远。
只是没有证据,谁也不敢说是福宁郡主将番雪捉去了。
“先多派些人找一找。”
“是,奴婢已经命人四处搜寻。”
番雪是只调皮猫儿,平常嗅到鱼干的香味就会跑出来。
只是这次,十几个宫婢将霜雪斋附近都翻了个底朝天,依旧没能寻到番雪的踪迹。
“后院的厢房都找过了?”季燕归追问。
“是,”兰窕回话,“不过还有一处...是圣僧的居所。”
乾安帝信奉佛法,长安城内大小寺庙有上百座,其中以大慈寺为首,而在大慈寺内有一位唤作“妄虚法师”的高僧,深得陛下宠信。
四年前,陛下率领一众皇室子弟到常云山秋猎,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进入深山打猎,结果在山中遇到危险,恰逢妄虚居士在附近采药,将陛下平安救下。
陛下回宫后特封此人为“圣僧”,时常与这位高僧秉烛夜谈。
宫婢们对圣僧心存敬畏,不敢前去叨扰。
季燕归虽居内廷,却也听闻过这位僧人的名号,她挑眉,穿戴好衣衫,亲自带着宫婢去了圣僧的居所。
他既然是父皇身边的高僧,季燕归总得给两分薄面。
兰窕在前面带路,很快就来到莲花居。
莲花居门前有两个小沙弥,见有贵主驾临,垂头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而后进屋通传。
圣僧的名号响彻长安城,但季燕归从未见过,只听说圣僧出身兰陵萧氏,幼时受到清远主持的点化出家,后拜入德高望重的慧明大师门下,乃大慈寺内最年轻最有造诣的僧人。
说来也巧,这位圣僧与季燕归尚未成婚的驸马萧临安同出一族,按照辈分,她的驸马应当唤圣僧为“堂兄”。
她踏进莲花居的院子,院子里种了无忧树。
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掀开屋帘,僧人萧檀玉怀中抱着狸奴,出现在季燕归的视野中。
大慈寺的僧人大多穿着青灰色的长衫,圣僧亦是如此。
只是平平无奇的素净僧袍穿在萧檀玉身上,多添了几丝清冷高洁,季燕归在看清他的面容那一刻,眼中是藏不住的惊艳。
驸马萧临安是长安城有名的才子,写的了一手好字,画技更是上乘,至于相貌嘛,称得上“玉树临风”。
否则文德皇后临终前为她择选驸马,季燕归不会这么快同意下降萧家。
萧家多美男,出了一个才貌双全的萧临安,而眼前的萧氏高僧更胜一筹,堪称“举世无双”。
倘若他未曾出家,前来说亲的媒人怕是要将家中门槛踏平,引得长安城无数女郎日思夜想。
季燕归叹了一句“可惜”,而后收敛神色,随即端出公主威严。
一只大狸猫从内屋迈着步子出来,模样与季燕归收养的小狸花颇为相像,大狸花不怕生,晃了晃尾巴绕着季燕归转了一圈儿,用毛茸茸的脑瓜子蹭了蹭她的罗裙,“嗷呜”一声摊到在地上,露出白色毛发的肚皮。
萧檀玉开口解释,声音如面容一般清冷动人,叫人忍不住陶醉。
原来大狸猫是小狸猫“番雪”的母亲,数月前萧檀玉在外修行时碰见奄奄一息的大狸猫,怜它有孕无法捕猎,将它带回寺院照料,之后诞下了几只小猫。
这几日萧檀玉应邀前往睿王府邸讲经,这些小猫就四处撒欢,其中一只跑到了永昌公主的霜雪斋,幸得被公主收养。
今晨萧檀玉回到莲花居,番雪正与大狸花顽闹,眼下玩累了,钻进他的臂弯中酣睡。
“公主收养了它,免它挨饿受冻,是一桩善事。”萧檀玉将小狸奴送还。
一旁的兰窕赶紧接过狸奴,小心呵护在怀中。
季燕归谢过圣僧,带着番雪离去。
临走前,女子启唇,音色姣好:“听闻圣僧佛缘深厚,不知我能否有幸得到圣僧的指点?”
“若能为公主解惑,是贫僧之幸。”
莲花居重归安宁,直到最后一抹幽香消散,萧檀玉却久久不能平复内心,在他见到永昌公主那一刻,绞痛许久的心得到松缓。
她的面容与无数次出现在自己梦中的女郎重合,仿佛有着未断的缘分,吸引他去探寻。
但一个是国朝尊贵的公主,一个是斩断情缘的僧人,注定无缘无分。
萧檀玉按住胸口,翻涌的情绪让他感到不适。
候在身旁的小沙弥上前,担忧询问:“圣僧可是身子不适?”
“无妨。”萧檀玉摇头,转身进屋打坐。
他反复念着清心咒,压抑住内心深处的躁动,但永昌公主的面容刻在脑海中,无法抹去。
一颦一笑,都无比清晰。
不得不承认,这位深得帝心的公主生了一张摄人心魂的美人面。
入夜,莲花居只有萧檀玉一人。
身着薄纱的女郎款款而来,十指尖如笋,腕似白莲藕,轻抚他的面庞,美人儿吐气如兰,在他耳边轻语。
“圣僧,可愿为我还俗?”
萧檀玉避之不及,心如鼓擂,他抬眸,看清了女子的面容,芙蓉面牡丹裙,簪金凤钗,月色溶溶,笑语盈盈,她竟与永昌公主样貌相同。
从梦中惊醒,萧檀玉神色不改,眼眸低垂,在心中默念“罪过”。
公主乃千金之躯,岂是他能肖想的?
实在是犯了大忌讳。
月色透过纱窗倾泻,男子起身,行至檀木矮桌前,烛灯微晃,他一遍又一遍抄写清心经,试图将内心的杂乱驱除。
然而,梦中场景竟一遍遍在脑海中重现,像入魔一般,萧檀玉平静了二十余年的心掀起万丈波澜,他越是想清醒,脑中越是混沌。
清脆的茶盏破碎声打破深夜的寂静。
萧檀玉俯身捡起破碎的瓷片,指尖被锋利瓷片划破,一抹鲜红伴随着微微刺痛,终得一丝清明。
这不,岐山长公主府的马车稳稳当当停在寺庙门前,娇俏的女郎挽着雍容华贵的妇人,说笑着踏过门槛。
她们身边围绕着十几奴仆,好不气派。
在佛寺祈福繁琐无趣,福宁郡主有些不耐烦,她扯了扯岐山长公主的衣袖,低语:“母亲,女儿想去厢房歇息。”
岐山长公主只有这么一个女儿,从小如珠如宝养大,面对女儿的撒娇,她欣然应允。
“去吧,你们陪在郡主身边,莫要叫旁人冲撞了郡主。”
众奴仆连忙答应,簇拥着福宁郡主到大慈寺后院的厢房。
福宁郡主梳了个小盘髻,簪了几只金钗,身着天水碧齐胸罗裙,峨眉细长,今日的妆容更是精致。
她手执轻纱团扇,从踏进后院起就打量大慈寺的居住环境。
青瓦灰墙,四周种植着菩提树,清净简陋,福宁郡主微微一笑:“这样的地方连我都待不下去,公主要在此处清修数月,怕是要吃不少苦头。”
她的语气中带着幸灾乐祸。
进入厢房,侍女翠儿用绣帕将凳子擦拭干净,福宁郡主嫌弃瞧了一眼,撇了撇嘴,勉强坐下。
难为她今日早早起来妆点,还以为能见到永昌公主。
文德皇后逝世,太子被废是迟早的事儿,曾经高高在上的国朝嫡公主失去了倚仗,长安城的贵女们都等着看笑话呢。
要说福宁郡主与永昌公主有什么过节,那是没有的事儿。
只不过,季燕归在过去的十七年岁月中太过耀眼,人人艳羡,一朝跌落神坛,不少人想看她狼狈窘迫的模样,叫她也尝一尝不如人的滋味儿罢了。
屋外响起猫儿的叫唤声,福宁郡主来了兴致,派人去捉来玩玩。
就这样一只小狸奴被侍女抱在怀中送进厢房,番雪受到兰珠等宫婢的悉心照顾,并不怕生人,反而肆无忌惮舔了舔自己的白爪子。
“有几分可爱。”岐山长公主府上豢养了几只猫儿,福宁郡主时常去逗弄,她不过十六七岁,对猫儿狗儿尤为喜爱。
只是寺院里都是野猫儿,福宁郡主可不敢去摸,怕这小畜生抓挠她。
她看见小狸奴脖子上挂着金福牌,嗤笑:“这种品相的野猫儿,比咱们府上的踏雪差远了。”
福宁郡主口中的“踏雪”是从胡商手中花重金买来的波斯猫。
“你去瞧瞧。”
福宁郡主发话,侍女翠儿上前翻看金福牌,而后回话:“回郡主,这只狸猫名唤‘番雪’,应当是...是永昌公主的猫。”
上面镌刻的皇室标志错不了,翠儿低垂脑袋。
福宁郡主有些惊诧:“竟是她的猫?”
年轻女郎眼珠子一转,顿时有了主意,等番雪从厢房跑出来时,白围脖上挂着的金福牌不见了。
*
在大慈寺清修的日子枯燥乏味,天微微亮,季燕归就需起身换上礼衣前往佛堂听净妙师父讲经。
钟声在寺庙悠悠响起,折腾了一早上,季燕归回到霜雪斋,她坐在梳妆台前,兰窕与兰淑为公主卸下钗环。
还不等季燕归歇息片刻,兰珠就掀开帘子快步进屋,手中捧着金福牌。
“公主,番雪不见了。”
小狸花正是爱顽闹的年纪,今儿跑去树上抓鸟,明儿和隔壁院子里橘猫打架,打输了就灰溜溜回到霜雪斋舔毛。
兰珠负责照看番雪,每日都尽责尽职往小狸花的瓷碗里添粮。
今日晨起,她没寻到小狸花,也没多想,毕竟这只小猫活泼好动,要是把它整日关在笼子里,怕是没几日就焉巴了。
直到一僧人捡到小狸花的金福牌,送到霜雪斋,毕竟大慈寺内只有永昌公主乃皇族之人。
兰珠捧着金福牌,确认这就是挂在番雪脖子上那块,顿时慌了神,派几个粗使宫婢去附近搜寻。
紧接着到内屋向永昌公主禀告,公主对小狸花的喜爱众人有目共睹,若是番雪出了事,怕是要令公主伤怀。
“怎么会不见了?”季燕归蹙眉,“仔细查查。”
霜雪斋四周并无香客居住,唯有她一人,寻常人等没有拜帖是进不来的。
很快兰宛就查明,昨日福宁郡主陪同岐国长公主到大慈寺烧香祈福,期间在后院厢房坐了小半个时辰。
那厢房离霜雪斋不远。
只是没有证据,谁也不敢说是福宁郡主将番雪捉去了。
“先多派些人找一找。”
“是,奴婢已经命人四处搜寻。”
番雪是只调皮猫儿,平常嗅到鱼干的香味就会跑出来。
只是这次,十几个宫婢将霜雪斋附近都翻了个底朝天,依旧没能寻到番雪的踪迹。
“后院的厢房都找过了?”季燕归追问。
“是,”兰窕回话,“不过还有一处...是圣僧的居所。”
乾安帝信奉佛法,长安城内大小寺庙有上百座,其中以大慈寺为首,而在大慈寺内有一位唤作“妄虚法师”的高僧,深得陛下宠信。
四年前,陛下率领一众皇室子弟到常云山秋猎,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进入深山打猎,结果在山中遇到危险,恰逢妄虚居士在附近采药,将陛下平安救下。
陛下回宫后特封此人为“圣僧”,时常与这位高僧秉烛夜谈。
宫婢们对圣僧心存敬畏,不敢前去叨扰。
季燕归虽居内廷,却也听闻过这位僧人的名号,她挑眉,穿戴好衣衫,亲自带着宫婢去了圣僧的居所。
他既然是父皇身边的高僧,季燕归总得给两分薄面。
兰窕在前面带路,很快就来到莲花居。
莲花居门前有两个小沙弥,见有贵主驾临,垂头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而后进屋通传。
圣僧的名号响彻长安城,但季燕归从未见过,只听说圣僧出身兰陵萧氏,幼时受到清远主持的点化出家,后拜入德高望重的慧明大师门下,乃大慈寺内最年轻最有造诣的僧人。
说来也巧,这位圣僧与季燕归尚未成婚的驸马萧临安同出一族,按照辈分,她的驸马应当唤圣僧为“堂兄”。
她踏进莲花居的院子,院子里种了无忧树。
一只骨节分明的手掀开屋帘,僧人萧檀玉怀中抱着狸奴,出现在季燕归的视野中。
大慈寺的僧人大多穿着青灰色的长衫,圣僧亦是如此。
只是平平无奇的素净僧袍穿在萧檀玉身上,多添了几丝清冷高洁,季燕归在看清他的面容那一刻,眼中是藏不住的惊艳。
驸马萧临安是长安城有名的才子,写的了一手好字,画技更是上乘,至于相貌嘛,称得上“玉树临风”。
否则文德皇后临终前为她择选驸马,季燕归不会这么快同意下降萧家。
萧家多美男,出了一个才貌双全的萧临安,而眼前的萧氏高僧更胜一筹,堪称“举世无双”。
倘若他未曾出家,前来说亲的媒人怕是要将家中门槛踏平,引得长安城无数女郎日思夜想。
季燕归叹了一句“可惜”,而后收敛神色,随即端出公主威严。
一只大狸猫从内屋迈着步子出来,模样与季燕归收养的小狸花颇为相像,大狸花不怕生,晃了晃尾巴绕着季燕归转了一圈儿,用毛茸茸的脑瓜子蹭了蹭她的罗裙,“嗷呜”一声摊到在地上,露出白色毛发的肚皮。
萧檀玉开口解释,声音如面容一般清冷动人,叫人忍不住陶醉。
原来大狸猫是小狸猫“番雪”的母亲,数月前萧檀玉在外修行时碰见奄奄一息的大狸猫,怜它有孕无法捕猎,将它带回寺院照料,之后诞下了几只小猫。
这几日萧檀玉应邀前往睿王府邸讲经,这些小猫就四处撒欢,其中一只跑到了永昌公主的霜雪斋,幸得被公主收养。
今晨萧檀玉回到莲花居,番雪正与大狸花顽闹,眼下玩累了,钻进他的臂弯中酣睡。
“公主收养了它,免它挨饿受冻,是一桩善事。”萧檀玉将小狸奴送还。
一旁的兰窕赶紧接过狸奴,小心呵护在怀中。
季燕归谢过圣僧,带着番雪离去。
临走前,女子启唇,音色姣好:“听闻圣僧佛缘深厚,不知我能否有幸得到圣僧的指点?”
“若能为公主解惑,是贫僧之幸。”
莲花居重归安宁,直到最后一抹幽香消散,萧檀玉却久久不能平复内心,在他见到永昌公主那一刻,绞痛许久的心得到松缓。
她的面容与无数次出现在自己梦中的女郎重合,仿佛有着未断的缘分,吸引他去探寻。
但一个是国朝尊贵的公主,一个是斩断情缘的僧人,注定无缘无分。
萧檀玉按住胸口,翻涌的情绪让他感到不适。
候在身旁的小沙弥上前,担忧询问:“圣僧可是身子不适?”
“无妨。”萧檀玉摇头,转身进屋打坐。
他反复念着清心咒,压抑住内心深处的躁动,但永昌公主的面容刻在脑海中,无法抹去。
一颦一笑,都无比清晰。
不得不承认,这位深得帝心的公主生了一张摄人心魂的美人面。
入夜,莲花居只有萧檀玉一人。
身着薄纱的女郎款款而来,十指尖如笋,腕似白莲藕,轻抚他的面庞,美人儿吐气如兰,在他耳边轻语。
“圣僧,可愿为我还俗?”
萧檀玉避之不及,心如鼓擂,他抬眸,看清了女子的面容,芙蓉面牡丹裙,簪金凤钗,月色溶溶,笑语盈盈,她竟与永昌公主样貌相同。
从梦中惊醒,萧檀玉神色不改,眼眸低垂,在心中默念“罪过”。
公主乃千金之躯,岂是他能肖想的?
实在是犯了大忌讳。
月色透过纱窗倾泻,男子起身,行至檀木矮桌前,烛灯微晃,他一遍又一遍抄写清心经,试图将内心的杂乱驱除。
然而,梦中场景竟一遍遍在脑海中重现,像入魔一般,萧檀玉平静了二十余年的心掀起万丈波澜,他越是想清醒,脑中越是混沌。
清脆的茶盏破碎声打破深夜的寂静。
萧檀玉俯身捡起破碎的瓷片,指尖被锋利瓷片划破,一抹鲜红伴随着微微刺痛,终得一丝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