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晏游看着时谙瞬间换了“职业”表情,微笑上前同二人握手寒暄,自信又从容。
“喔,我就说问了沈大编辑好几次,他一直说你休假,原来是躲云川来度蜜月了啊?”
时谙浅笑嫣然,眸色愈发透亮:“过来散散心,卿大导演何时来的云川呀?”
“我何时来云川不重要,何识何时有时间更重要。”
季冠霖笑得莞尔:“卿导,您就别打趣小谙了。是这样,西省这次推出三个文旅示范城市,打算以传统文
化为抓手,定一个城市牵头,完成全省宣传项目,前期让大家自由竞争。这不,想请卿大导演过来压压阵。”
时谙眨眨眼俏皮道:“有季总编在,轻而易举啦!”
“我现在距离“轻而易举”恰好缺两位关键人物,一个是卿导,一个就是你。你可别只说俏皮话,要是能来帮忙,那对季某来说才是一件幸事。”
不待时谙回答,便话锋一转,道:“可惜杜社长对你宝贝的紧,一直怕我抢人。”
时谙道:“季总编抬举了,如果有机会加入,那是我的幸运。”
季晏游叫来司机送三人去机场,季冠霖看着自己的大侄子玩味一笑:“你送也是可以的,不耽搁你上班。”
“尹教授来了,早上开全院大会我得提前准备,李师傅送你们,注意安全啊。”季晏游转头又给时谙嘱咐道,“到家联系。”
于是,在季冠霖和卿里知两人一副了然的表情中,潇潇洒洒转身离开。
一路上,季冠霖开始诱惑时谙:“云川是个好地方哈,人居环境呀,工作生活节奏呀都刚刚好,真的蛮舒服。哎,小谙,报社现在正在人才引进,考虑考虑?”
副驾的卿里知笑道:“你呀,说一百句,抵不上你家好侄儿说一句。”
季冠霖当然知道,北城报社社长杜长昀是自己老同学,当初她打听时谙情况,杜社长并不想告知实情,只说他在外地开会,时桉应该是请长假了。
后来她从沈总编那里得知,时谙不想因为自己个人原因影响工作,直接辞职了。不过,杜长昀给了承诺,随时能回,随时复职。
没有任何人比季冠霖更清楚季晏游对和时谙的“诱惑力”了。她知道,抛出橄榄枝,和时谙必定有去有回。
“对了,小桉,你觉得这次文旅项目应该怎样布局?”
时谙回拢思绪道:“这要看什么目的。传统文化是西省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和提振经济用的宣传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后者,必然要在前者基础上考虑产业捆绑、基础设施建设、锚定消费人群等等。关键是,无论目的为何,都不能直接上价值。”
卿里知接道:“对,其实现在宣传的先锋队是网络,短剧、短视频、网文、游戏,由此打开市场,吸引目标人群。报社代表官方去进一步挖掘背后的文化,所反映的意识形态进而潜移默化影响他们,这就是润物细无声。”
三小时后,当时谙双脚踏上北城大地时,恍若大梦初醒。
近乎一年的逃离,没想到最后一站是如此戏剧的云川。
命运发展踪迹谁知,命运的下一刻到底是骤然离别还是久别重逢?
出了机场,时谙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北城烈士陵园,今天是和时塬的生日。
初夏正午,烈日普照,赤日苍穹。
可是,时谙还是感觉冷,冷到不可自抑地颤抖。深沉的悲伤,如同冰冷的夜雨,浸透余生。
时谙跪在父亲墓碑前,紧紧咬住下唇,仰起头,硬生生把眼泪逼回去。
和正平在裴逾静家第一次见到7岁的和时谙,就被小姑娘的坚韧聪慧触动。在知晓时桉如浮萍般飘零的身世后,和正平告诉小时谙:“越是艰难,越要坚守。”
所以,从小到大,时桉从不曾在父亲面前掉眼泪。
时谙取出干净的手帕,细细擦拭着父亲的墓碑。
时谙低低地说着话,好似在倾诉,又像自言自语:“爸爸,昨天晚上我又梦到你们了。还记得您执行最后一次任务时,您说回来就给我做最爱吃的和氏牛肉面对不对?”
“呵~”时谙苦笑着,“您知道吗?女儿现在不敢再吃牛肉面,每吃一次,我都在想要是和爸爸一起吃该有多好。爸爸,他们都说我是英雄的女儿,可是,可是我真的好想你们啊,我想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
颤抖的声音断断续续,悲伤如同黑洞,吞噬着全部光明。刹那间,乌云卷土重来,凄厉的风声在长空激荡,撕心裂肺、响彻云霄。
时谙拿出提前备好的白酒,是父亲最爱的“今世缘”。
除了出任务时身不由己,父亲平日里从不饮酒,可是床头一直放着一瓶“今世缘”。听时塬说当年父母结婚,就是用此酒在苏城宴请宾客。
和正平牺牲后,时谙看到父亲的遗嘱,只有三句话:
一句是感谢。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和大义之举,他不是一个人孤勇奋战,他的身后,有父母的长城。
一句是致歉。对于妻子公仪礼惟,他始终没能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如若有来生,任凭差遣。
一句是叮咛。和时塬一定要照顾好和时谙,不能让小谙第三次做孤儿,他相信自己的儿女,一定会健康快乐成长,有所建树,报效祖国。
和正平一早便叮嘱哥哥和明晔,万一自己回不来,务必秘密安排后事。并托和明晔向云川送一封感谢信,
这么多年,还没来得及感谢季冠霖。
在哥哥和时塬牺牲后,北城公安局才公开为父亲和哥哥举办追悼会,并永久封存了被相继启用两次的警号。
时谙把精心挑选的蓝色绣球花束逐一摆放在和时塬墓碑前,整整齐齐。
父亲牺牲时,时塬研究生毕业。原本可以有更多更安全的选择,可他还是跪在父亲的墓碑前,告诉父亲自己要继承遗志,重启警号。
时谙想起时塬递交申请后,给自己写的道歉信。
他说:“小谙,对不起。可是作为英雄的女儿,我相信你也会支持我的选择。
我知道你很担心,我知道我将要面对怎样的命运,但是我无怨无悔。保卫国家,守护家园,有些事就要有人去做,有些责任就要有人去承担,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现在,作为英雄的儿子,我也应当像父亲那样,冲到最前面去,撕破黑暗,照进光明……”
最终,和时塬还是如此坚定,去追寻那束光。
于是,彼此两人都把这份感情深藏于心。时谙当然理解,便更不想成为时塬的负担。
那天,和时塬倒下后,手里一直紧紧攥着七颗紫色蓝宝石点缀的双如意镶嵌花丝手镯,正前方紧紧依偎的两颗蓝宝石背后,刻着两个字母,组成“MY”。
7岁之前,和时谙叫明谙。
“哥哥,你生前最喜欢我叫你时塬了。可是,从此以后你只是哥哥,时塬答应过我,不会让我一个人的。我不想原谅你,可是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原谅你呢。我甚至还没来得及和你说一句生日快乐,你就永远丢下了我……”
好几次,和时谙觉得自己站在即将坍塌的悬崖上,没有出路。
那么多灵魂破碎的夜晚,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时谙有多么崩溃。
可是,时谙一直告诉自己要坚强,作为双英雄家庭的家属,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和时谙不仅仅是和时谙,还有父亲和哥哥的形象——他们付出的一切都是无比值得。
时谙的心再一次化成细碎,随着满空大风,吹成虚无。
仔细抚摸着“和时塬”三个字,时谙沉吟道:“我们家有两位大英雄呢,小谙永远爱你们。来生,我们还要做一家人。到时,我一定要更爱你们。”
岁月浩瀚无垠,却也渺小如斯。时谙起身,持白酒沿路一排排洒过,挽敬英魂。
可能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事迹,可能打入他们身体里的子弹,正是上一次他们拼着生命拯救的腐烂灵魂吐出的贪婪毒资。
可能这次牺牲的战士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们舍命相救的那滩腐肉,下一次却把枪口对准了他们的战友。
可是,哪怕仅存微渺如萤火般的希望,他们的使命也赋予他们必胜的果断与坚决。
时谙曾经问时塬,为什么非要走这条不归路。时塬说:“越是黑暗的地方,越要有人勇敢地撕开一道口子,哪怕微不足道,光也有照进去的可能。”
时谙苦涩地说:“可是没人会记得这些光,愿意活成影子,怎会期待光明?”
时塬坚定道:“光不会计较有没有人记得他,光有自己的使命。”
行至最后一步,洒尽最后一滴,时谙对着众烈士之碑深深弯腰鞠躬——谢谢你们在,我们的英雄。
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里,埋葬着他们的忠骨。无论这条路多么艰险,总有后来者。
回到家已是傍晚,时谙没有上楼。
坐在楼下花园长椅上,看着肆意追赶嬉闹的孩子们,想起自己的孩提时代,不由地笑了,却也瞬间热泪盈眶。
黄昏余晖中,时谙的背影在一片热闹张扬的笑语中愈发暗淡。
满月东升。
今夜的思念浩茫浑涵,伴着满盘银月的光辉,一齐洒落人间。
时谙站起来,微微弯了弯身子,醒了醒发麻的小腿。曾几何时,家里也是如此欢乐满盈,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孤寂冷清。
因此,无论天气如何,时谙都喜欢在楼下坐到明月高悬,再踩着月光一步一步晃回家。
时桉的电话却在此刻想起——季晏游。
“喔,我就说问了沈大编辑好几次,他一直说你休假,原来是躲云川来度蜜月了啊?”
时谙浅笑嫣然,眸色愈发透亮:“过来散散心,卿大导演何时来的云川呀?”
“我何时来云川不重要,何识何时有时间更重要。”
季冠霖笑得莞尔:“卿导,您就别打趣小谙了。是这样,西省这次推出三个文旅示范城市,打算以传统文
化为抓手,定一个城市牵头,完成全省宣传项目,前期让大家自由竞争。这不,想请卿大导演过来压压阵。”
时谙眨眨眼俏皮道:“有季总编在,轻而易举啦!”
“我现在距离“轻而易举”恰好缺两位关键人物,一个是卿导,一个就是你。你可别只说俏皮话,要是能来帮忙,那对季某来说才是一件幸事。”
不待时谙回答,便话锋一转,道:“可惜杜社长对你宝贝的紧,一直怕我抢人。”
时谙道:“季总编抬举了,如果有机会加入,那是我的幸运。”
季晏游叫来司机送三人去机场,季冠霖看着自己的大侄子玩味一笑:“你送也是可以的,不耽搁你上班。”
“尹教授来了,早上开全院大会我得提前准备,李师傅送你们,注意安全啊。”季晏游转头又给时谙嘱咐道,“到家联系。”
于是,在季冠霖和卿里知两人一副了然的表情中,潇潇洒洒转身离开。
一路上,季冠霖开始诱惑时谙:“云川是个好地方哈,人居环境呀,工作生活节奏呀都刚刚好,真的蛮舒服。哎,小谙,报社现在正在人才引进,考虑考虑?”
副驾的卿里知笑道:“你呀,说一百句,抵不上你家好侄儿说一句。”
季冠霖当然知道,北城报社社长杜长昀是自己老同学,当初她打听时谙情况,杜社长并不想告知实情,只说他在外地开会,时桉应该是请长假了。
后来她从沈总编那里得知,时谙不想因为自己个人原因影响工作,直接辞职了。不过,杜长昀给了承诺,随时能回,随时复职。
没有任何人比季冠霖更清楚季晏游对和时谙的“诱惑力”了。她知道,抛出橄榄枝,和时谙必定有去有回。
“对了,小桉,你觉得这次文旅项目应该怎样布局?”
时谙回拢思绪道:“这要看什么目的。传统文化是西省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扩大传统文化影响力和提振经济用的宣传方式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后者,必然要在前者基础上考虑产业捆绑、基础设施建设、锚定消费人群等等。关键是,无论目的为何,都不能直接上价值。”
卿里知接道:“对,其实现在宣传的先锋队是网络,短剧、短视频、网文、游戏,由此打开市场,吸引目标人群。报社代表官方去进一步挖掘背后的文化,所反映的意识形态进而潜移默化影响他们,这就是润物细无声。”
三小时后,当时谙双脚踏上北城大地时,恍若大梦初醒。
近乎一年的逃离,没想到最后一站是如此戏剧的云川。
命运发展踪迹谁知,命运的下一刻到底是骤然离别还是久别重逢?
出了机场,时谙没有直接回家,而是去了北城烈士陵园,今天是和时塬的生日。
初夏正午,烈日普照,赤日苍穹。
可是,时谙还是感觉冷,冷到不可自抑地颤抖。深沉的悲伤,如同冰冷的夜雨,浸透余生。
时谙跪在父亲墓碑前,紧紧咬住下唇,仰起头,硬生生把眼泪逼回去。
和正平在裴逾静家第一次见到7岁的和时谙,就被小姑娘的坚韧聪慧触动。在知晓时桉如浮萍般飘零的身世后,和正平告诉小时谙:“越是艰难,越要坚守。”
所以,从小到大,时桉从不曾在父亲面前掉眼泪。
时谙取出干净的手帕,细细擦拭着父亲的墓碑。
时谙低低地说着话,好似在倾诉,又像自言自语:“爸爸,昨天晚上我又梦到你们了。还记得您执行最后一次任务时,您说回来就给我做最爱吃的和氏牛肉面对不对?”
“呵~”时谙苦笑着,“您知道吗?女儿现在不敢再吃牛肉面,每吃一次,我都在想要是和爸爸一起吃该有多好。爸爸,他们都说我是英雄的女儿,可是,可是我真的好想你们啊,我想一家人整整齐齐在一起。”
颤抖的声音断断续续,悲伤如同黑洞,吞噬着全部光明。刹那间,乌云卷土重来,凄厉的风声在长空激荡,撕心裂肺、响彻云霄。
时谙拿出提前备好的白酒,是父亲最爱的“今世缘”。
除了出任务时身不由己,父亲平日里从不饮酒,可是床头一直放着一瓶“今世缘”。听时塬说当年父母结婚,就是用此酒在苏城宴请宾客。
和正平牺牲后,时谙看到父亲的遗嘱,只有三句话:
一句是感谢。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和大义之举,他不是一个人孤勇奋战,他的身后,有父母的长城。
一句是致歉。对于妻子公仪礼惟,他始终没能给她一个完整的家,如若有来生,任凭差遣。
一句是叮咛。和时塬一定要照顾好和时谙,不能让小谙第三次做孤儿,他相信自己的儿女,一定会健康快乐成长,有所建树,报效祖国。
和正平一早便叮嘱哥哥和明晔,万一自己回不来,务必秘密安排后事。并托和明晔向云川送一封感谢信,
这么多年,还没来得及感谢季冠霖。
在哥哥和时塬牺牲后,北城公安局才公开为父亲和哥哥举办追悼会,并永久封存了被相继启用两次的警号。
时谙把精心挑选的蓝色绣球花束逐一摆放在和时塬墓碑前,整整齐齐。
父亲牺牲时,时塬研究生毕业。原本可以有更多更安全的选择,可他还是跪在父亲的墓碑前,告诉父亲自己要继承遗志,重启警号。
时谙想起时塬递交申请后,给自己写的道歉信。
他说:“小谙,对不起。可是作为英雄的女儿,我相信你也会支持我的选择。
我知道你很担心,我知道我将要面对怎样的命运,但是我无怨无悔。保卫国家,守护家园,有些事就要有人去做,有些责任就要有人去承担,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现在,作为英雄的儿子,我也应当像父亲那样,冲到最前面去,撕破黑暗,照进光明……”
最终,和时塬还是如此坚定,去追寻那束光。
于是,彼此两人都把这份感情深藏于心。时谙当然理解,便更不想成为时塬的负担。
那天,和时塬倒下后,手里一直紧紧攥着七颗紫色蓝宝石点缀的双如意镶嵌花丝手镯,正前方紧紧依偎的两颗蓝宝石背后,刻着两个字母,组成“MY”。
7岁之前,和时谙叫明谙。
“哥哥,你生前最喜欢我叫你时塬了。可是,从此以后你只是哥哥,时塬答应过我,不会让我一个人的。我不想原谅你,可是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原谅你呢。我甚至还没来得及和你说一句生日快乐,你就永远丢下了我……”
好几次,和时谙觉得自己站在即将坍塌的悬崖上,没有出路。
那么多灵魂破碎的夜晚,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时谙有多么崩溃。
可是,时谙一直告诉自己要坚强,作为双英雄家庭的家属,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自己。
和时谙不仅仅是和时谙,还有父亲和哥哥的形象——他们付出的一切都是无比值得。
时谙的心再一次化成细碎,随着满空大风,吹成虚无。
仔细抚摸着“和时塬”三个字,时谙沉吟道:“我们家有两位大英雄呢,小谙永远爱你们。来生,我们还要做一家人。到时,我一定要更爱你们。”
岁月浩瀚无垠,却也渺小如斯。时谙起身,持白酒沿路一排排洒过,挽敬英魂。
可能没有人知道他们的事迹,可能打入他们身体里的子弹,正是上一次他们拼着生命拯救的腐烂灵魂吐出的贪婪毒资。
可能这次牺牲的战士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他们舍命相救的那滩腐肉,下一次却把枪口对准了他们的战友。
可是,哪怕仅存微渺如萤火般的希望,他们的使命也赋予他们必胜的果断与坚决。
时谙曾经问时塬,为什么非要走这条不归路。时塬说:“越是黑暗的地方,越要有人勇敢地撕开一道口子,哪怕微不足道,光也有照进去的可能。”
时谙苦涩地说:“可是没人会记得这些光,愿意活成影子,怎会期待光明?”
时塬坚定道:“光不会计较有没有人记得他,光有自己的使命。”
行至最后一步,洒尽最后一滴,时谙对着众烈士之碑深深弯腰鞠躬——谢谢你们在,我们的英雄。
历史滚滚向前的车轮里,埋葬着他们的忠骨。无论这条路多么艰险,总有后来者。
回到家已是傍晚,时谙没有上楼。
坐在楼下花园长椅上,看着肆意追赶嬉闹的孩子们,想起自己的孩提时代,不由地笑了,却也瞬间热泪盈眶。
黄昏余晖中,时谙的背影在一片热闹张扬的笑语中愈发暗淡。
满月东升。
今夜的思念浩茫浑涵,伴着满盘银月的光辉,一齐洒落人间。
时谙站起来,微微弯了弯身子,醒了醒发麻的小腿。曾几何时,家里也是如此欢乐满盈,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孤寂冷清。
因此,无论天气如何,时谙都喜欢在楼下坐到明月高悬,再踩着月光一步一步晃回家。
时桉的电话却在此刻想起——季晏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