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皎洁,渲染得床前似落了一地银辉。

    知秋坐起身披好衣服,拉开门扇,屋外夜色苍茫,好不空旷寂静。

    转过眼,有身影无声伫立着。

    明月高悬,院里那颗槐树早已萧条,微风吹来,干枯凋零的枝叶彼此摩擦,传来阵阵“沙沙”声响,晃动的树影照在那人身上,光影斑驳,平添了些疏离寂寥之感,像是要随风而去的天外仙子。

    “小姐?”知秋轻声喊。

    “嗯?”

    那人转过头,毫无波澜的眼神望过来,即使已经看了无数遍,知秋仍为之心颤。她在私底里听过下人们议论,说二小姐有一双狭长冰冷的眼,盯着人时阴飕飕地,一看就不好相与。此刻望着这双眼,她却莫名伤感。

    “这时辰了小姐怎么还在外面?”

    站得笔直的人直接转过了身,面向她。

    “没事,只是有些睡不着罢了。”

    “你呢,怎么还不睡?”

    她的声音偏低,但语速却慢,知秋想起自己出来的目的,“芸豆还没泡,明早要用,所以便起来了。”

    话音刚落,却见对面人很浅地弯了唇角,那是她为数不多的可以称得上柔和的表情,平日里,她多是不苟言笑的。

    可知秋知道,不是这样的,她并不是冷若冰霜。

    “没泡便没泡,明日不吃就好了,这么晚。”

    知秋走上前,和人站在一起,她望向暗蓝色夜幕,“小姐刚在做什么?赏月吗?”

    陈榕顺着她的动作也抬头,月朗星稀,显得天那么高。

    “算是吧,今晚月色很美。”

    知秋悄悄转动视线,身边人又不自觉地站直了,仰着脖子,正正好是她刚出来时见到的模样。

    “可能是因为已经月中了。”

    又是一阵风,已经带了寒意,吹得二人额前发丝飞散,知秋望着她。

    人人都说永安侯府大小姐倾国倾城,名满京都,异或夸一句三小姐婀娜妩媚,却从来,没有人说过二小姐如何。

    明明,她才最值得称赞。

    “天越来越凉了。”陈榕感叹道,“你和知夏屋里都开始用炭吧,小心染上风寒。”

    知秋对上她的眼,西溪院往年得的炭一直不多,可对她们,她却从不吝啬。

    “小姐才要小心,我和知夏身子强健,小姐金枝玉叶,更得注意风寒。”

    “没有什么金枝玉叶。”陈榕听了她的话,又软了些表情,“都是一样的。”

    知秋有时猜不到她的心思,本应是俏丽灵动的碧玉年华,她却总是显得过分沉稳。

    “小姐早些睡吧,明日还要去请安。”

    平日里,老太太和夫人特意准许陈榕不用去请安,理由是西溪院太远,她来也不方便。可陈玉竹与陈映柳却从未得到过如此优待。

    既已这样说,除了重要节日,陈榕竟真也不再去了。

    可后天便是下元节,近来老太太身体抱恙,不让人打扰,那么明日按理就得去向陈夫人请安。

    “嗯,我记得的。”陈榕应了声,“你也早点休息。”

    “芸豆别泡了,厨房太黑,你也没拿灯。”她又补充了句。

    知秋很快答应,见对面人并无动作,只看着自己,便明白了她的意思。先转了身,几步回到房间,双手放在门上,远处的人仍站在那里,目送着她,微点了头。

    “小姐快回去。”知秋不愿再看,朝那人微扬声喊道,然后便阖上了门。

    周围一切重回寂静,四四方方的空间隔绝了屋外的风和风里的人,再也看不到那双眼睛。

    窗外“叽叽喳喳”声不停,日光明媚,今日是个好天气。

    知秋刚从小厨房出来,就见到正往出走的知夏。

    “醒了?”

    知夏见到来人,笑语,“你又起这么早,今日做的什么?”

    “熬了点山药羹,你知道的,小姐不喜甜食。”

    “嗯,太甜的小姐吃不惯,虽从不说,却也能看出来的。小姐醒了吗?”

    知秋摇了头,“不知道,去看看吧。”

    二人来到主屋门口,轻扣门扇,立刻就从里面传来了回声。

    “进来吧。”

    推开门进去,陈榕端坐在铜镜前,瞧着已经收拾得差不多,脸上带了妆容,虽然只是一层淡淡的口脂,却也比平日里苍白淡漠的模样强上许多。

    每次请安或是府里有了宴席,陈榕的妆容都是她自己画的,她常常不需要人伺候,对待她们也十分松散,特地叮嘱过不用早起去服侍她,她不习惯。

    可穿衣洗漱,化妆用饭,都可以自己来,却独独梳发,她不会。那些复杂精巧的样式,每次都要依靠知秋的双手。

    知秋觉得这实在无需多虑,她是小姐,这些活儿本就不该经由她手。

    上前去,拿起木梳,知秋熟练地为陈榕挽发。

    知夏站在一旁,盯着铜镜里那张面容,然后拾起桌上的盒子,“小姐打点胭脂吧,这样气色好。”

    陈榕从善入流,接过她手里的东西,动作间,望见镜中的自己,便有些出神。

    镜中人,陌生人。

    “就这样,我觉着小姐可比大小姐和三小姐好看多了。”知夏撇撇嘴,“那些人都没眼光。”

    惹得正顾自忙碌的知秋都笑了。

    “你笑什么?我说得不对吗?”

    知秋眼没离手里的长发,却点了头,“说得对,就是这样。”

    陈榕由着她们打闹,没有应声,她仍望着铜镜,这一次,却看的是镜中的她们。

    各自匆匆喝了一碗山药羹,陈榕就带着知秋和知夏赶往翠华院。老太太和夫人说的实也无错,西溪院在府里最偏僻的角落,的确去哪里都远。

    走了一刻钟左右,像是从穷乡僻壤来到了通都大邑,连翠华院的院门都是华贵的紫檀木,门口两座雄伟的石狮子,彰显着宅院主人的身份,和西溪院,天壤之别。

    跨进院门,立刻有丫鬟迎上来,见到人,目光瞧着竟有些怵。

    “奴婢见过二小姐。”那丫鬟低头行了礼。

    陈榕嗯了一声,身后知秋立刻接话,“我们小姐来给夫人请安。”

    “那二小姐先在此稍候,奴婢去向夫人禀报。”

    一听这话,知夏马上有些急,“请安还需要禀报吗?”

    “二小姐恕罪,这是夫人定的规矩,奴婢定是不敢违抗的。”

    那丫鬟此刻竟又不怕了,语气不卑不亢地,听得知夏便要继续。

    “无妨,你去禀报吧。”陈榕握了握知夏的胳膊,平淡开了口。

    “是。”

    那丫鬟临走,抬头瞥了眼陈榕,这位二小姐平日里在人前总像个哑巴,她听人说,极不讨喜,此刻看她那表情,怪不得呢,像块儿冰一样。

    “小姐拦我做什么?”知夏气呼呼地,“长安哪个府里请安还要在院门处侯着的?”

    “永安侯府。”

    陈榕一本正经的回答竟将她说得顿住了,知夏瞬间哑口无言。

    “没事,等一会儿不会怎样。这是在翠华院。”

    深一层含意便是,这并不是在西溪院。

    无声站了许久,久到知夏觉得,陈夫人都该用完一盏茶了,可依旧没有动静,她越来越躁,转眼看到一旁沉静到毫无反应的陈榕,她又像被人兜头浇了一盆凉水,瞬间冷静。

    又等了会儿,那丫鬟终于姗姗来迟,身边还跟了另一个丫鬟,她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样,缓缓开口,“二小姐不用候着了,夫人正和大小姐谈话,说是让您不用请安了,明日的祭祀您正常去就行。”

    这一次眼疾手快,直接抓住了知夏的手,陈榕无甚表情地回答,“好。”

    另一个丫鬟看到她的脸,连忙补了句,“二小姐可千万不要介意,夫人也是体谅您。”

    没再多说什么,嗯了一声,陈榕直接带着知夏和知秋转身离开。刚跨出院门,还没走远,便听到身后极小声的交谈。

    “竟真这样走了,还真是个傻的。”

    没有理会,陈榕继续往前,却迎面碰上了一堆人。

    “呦,二姐姐,这是请完安了,难得呀,能碰上你。”

    有些娇媚的声音,自带抑扬顿挫的语调,听得人心跟着上上下下,陈榕抬头,陈映柳站在自己母亲旁边,身后跟着数位丫鬟小厮,阵仗颇大。

    “二夫人。”她行了礼。

    对面冷淡的一个眼神之后再无反应,陈榕也无话,静待她们先走。

    陈映柳看着似乎想再接几句,可自己母亲起了步子,她只能跟上。

    重新前行,没走出几步,身后又远远地传来了一声热情的招呼。

    “二夫人,三小姐,您们里边请。”

    没有一点儿停顿,陈榕目不斜视地向前。

    “小姐。”

    知秋在一边小声叫她,陈榕转头,她的眼神里满是担忧。

    “没事。”

    知秋叹了口气,看到旁边仍回头观望的知夏,她刚刚还在愤世嫉俗,这会儿却不知心思跑去了哪里,魂不守舍的。

    “知夏?”

    一次竟没叫动,知秋再喊了一声,“知夏。”

    “啊?”终于回了身。

    “瞧什么呢?”

    “啊,没什么。”知夏摇摇头,这才想起刚才的情形,连忙安慰陈榕,“小姐别难过。”

    陈榕微抬手,为她们拂去了头顶的树枝,轻声答。

    “不难过。”

章节目录

忆相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布洛芬糖葫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布洛芬糖葫芦并收藏忆相知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