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上玩得尽兴,午后睡思正浓。杨令箴回了石磬山房,倒头就睡。
不知过了多久,槅门轻轻一声响,脚步声转过集锦槅子,慢慢近至床前。
天青色撒花帐幔被掀开,有人轻声唤道:“令箴?箴儿?”
无人回应,他像是自言自语,轻声道:“送了我这幅字,可要守信,往后年年,都陪着我吧……”
屋里一时寂静,片刻之后,羽毛般轻柔的触感落在脸颊上,流连片刻,向绛唇试探而去。
床上的人却似在梦中被惊动,呓语着翻了个身。
他一动不动地凝视片刻,才慢慢站直,嘴角泛起微微笑意,负手走了出去。
听见槅门关上的轻微动静,杨令箴睁开眼睛,心跳如雷,身体还停留在方才的僵硬之中,良久,伸手摸了摸脸颊。
眼前微微眩晕,天旋地转。心里又无比后悔,不该送那幅字的。太暧昧了。
太子……真的喜欢她啊?他……喜欢男人?
**
一回府就直奔展阙堂。
杨希偃近日来公务缠身,有时忙到太晚,直接就在中军府里歇了。杨令箴倒是运气不错,天擦黑等到父亲回府。
父亲神色格外疲惫,好像很久都没休息了。
她一时忘了要说的话,急道:“爹,您身体不舒服吗?”
杨希偃摆摆手:“没事,今晚歇歇就好了。坐。”
杨令箴端了把太师椅挪到案前,担心道:“我看您气色不好,还是请大夫来看看。”
杨希偃摇头:“到时你祖母又要担心,一个接一个来问候,太兴师动众了。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不至于。”
她只得放弃,心里的话反复斟酌了几遍,下定决心道:“爹,我不想在东宫待下去了。”
“你不是明年年初要会试吗?”杨希偃正翻着邸报,随口道,“在东宫跟翰林院的学士们多请教请教,这几个月还不过得快?考上了当然不用在东宫待,直接去翰林院了,考不上,我也无颜面对皇上,到时候上书辞了你伴读的差事,都是一样的。”
过了一会儿,不见儿子说话,才看了过来。
杨令箴低着头。
再难以启齿,她也要和父亲说明了,太子近日来的举动令她十分不安,下午的亲吻更是让人魂飞魄散。父亲位高权重,又一向看重她。她倒想和二娘说说,但是二娘只是商人,帮不了她太多。
她咬咬牙开口:“太子……似有龙阳之好。”
杨希偃还没反应过来:“皇上不是指了东宫两个司寝婢女吗?太子何时也染上这些歪门邪道了——”
话语突兀地中断,他脸色难看下来:“你是说,太子对你……?”
杨令箴说了这一句,剩下的就说不出口了,只有乞求地望着父亲。
杨希偃哪里还明白不过来?
勋贵之流豢养男宠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男风也被视为游戏。但是被当做玩意儿的男子多是身份卑贱,无奈出卖之人。
东宫……还真敢想啊。
要是寻常的公卿之子,不管花多大功夫,暗中找人废了便罢。可这人是太子,那就要另谋他路了。
杨希偃忽然想到了其他的,沉声道:“你没动过这些歪心思吧?”
她连连摇头:“您想到哪儿去了。我躲着他都来不及……”
杨希偃心中大斥东宫荒唐,碍于修养不好说出口,克制道:“你若是一日都不愿在东宫待了,一会儿我去和刘太夫人商量,明日开始,就留你在家里给她侍疾。她一向疼你,这半年来又时常生病,你尽尽孝心也不为过。”
杨令箴就知道父亲是肯定会帮她的,但也没料到这么干脆。想起太子那阴晴不定的性格,又怕回避得太过会惹得他发火。
杨希偃道:“不过太子还没登基,尚且没胆子胡来。你在东宫,也不差这几日,都随你的心意。我来催一催太子妃的事情,东宫大婚听政,你这伴读的差事就作废了。只是不管如何,还是要用心读书。”
杨令箴犹豫着:“那我就再待几日好了,到时候回家,也不至于太明显。”
杨希偃眉心紧锁,随口应了一声,没忍住训道:“当初让你和梁家的小子一起做个侍卫不肯去,现在如何?”这样离开东宫也是顺理成章。
杨令箴心道要是做了侍卫,日夜和他们同吃同住,比在东宫还担惊受怕的。却不敢说出来,讨好地笑笑。
忽而又想起一事,问道:“戴贤戴御史的案子,近日来仿佛没听见什么风声,爹知道吗?”
杨希偃回:“戴贤的事情,可大可小。皇上近来心情好,戴贤应该快出狱了。不过事情没有定论,先别跟你朋友说。”
杨令箴自然知道轻重,应了是。
杨希偃赶儿子出去,回来细细思量。
东宫虽然才十六岁,已经颇有城府,也不像是风流之人。
他烦躁地揉着眉心。
这事还真挺麻烦的……
**
没过两天,杨令箴来了月事,在侯府里不大方便,搬去槐花胡同小住。
一夜疾风骤雨。
她捂着肚子坐起,屋前屋后一片寂静,二娘给她准备的院子是没人敢来打扰的。
橱柜里放着纪映给她准备好的红糖块和姜片,用油纸布包得严严实实,杨令箴解了绳子打开,冲了杯红糖姜汤喝下。又换了月事布,才出了院子,预备去花厅。
杨鼐抱着剑等在院子门口。
“你真不嫌麻烦啊,我放你假歇着还不好?非要这么早过来,”她夜里没睡好,声音更显低哑,“等很久了吧?”
杨鼐跟在她身后:“没有,我练完了功过来的。邓池又不在,怕少爷有事寻不见人。您是着凉了吗?”
杨令箴摇头:“小事小事,灌几杯热茶就好了。”
两人进了花厅,厨司已经上了早膳,摆得整齐。
纪映坐在桌边看着账册,见杨令箴来了,招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来:“咱们等等你林叔,原本昨儿就该到了,兴许路上耽搁了些,找了客栈住,定赶得上来吃顿早饭。”
林水生前段日子跑了趟天津。
杨令箴点头,信手取了花浇帮着洒水。
何纨纨蹦蹦跳跳地从外头跑进来,手上握着一束白色的晚香玉。
“二娘早,少爷早!杨鼐你也早!”
杨令箴温和地回了,杨鼐礼貌地颔首。
纪映皱眉道:“一大早的,你又跑出去疯了?带着人没有?”
何纨纨嘟着嘴:“带了带了,我看要出太阳了,想看龙吸水,才出去的。”
“家里这么多花不够你看的,还从外头买,”纪映把手里的账册扔给她,“行了,吃完饭看看,再随我去一趟票号。”
何纨纨撇撇嘴,接了账册,再靠近杨令箴:“少爷,卖花的货郎告诉我一件稀奇事儿,你要不要听?”
杨令箴笑道:“我不听你也捱不住要说,那我就洗耳恭听了。”
何纨纨兴致很高,纪映也没拦着她,便神秘兮兮道:“货郎说,昨儿晚上他好久没睡,竟然看见锦衣卫夜行了!”
纪映无语道:“宵禁不都是锦衣卫巡逻吗?这是哪门子稀奇事。”
何纨纨急道:“哎呀,不是!那货郎看见的锦衣卫长长的一队,都数不清有多少人,而且不是分头行动,是一起往南城去的。”
这听着还真像出事儿了。
纪映严肃道:“跟我们说了就算,一会儿去票号,不要乱打听。”
何纨纨听着有点害怕:“哦……我知道了。”
正说着,林水生果然带着几个管事并伙计进了花厅,手上拎着几个朱漆的食盒,放在桌上:“聚鑫酒楼买的,早上排队人不多,你们试试。”
纪映谢过,又请他一起坐下吃早饭。
林水生却摆了摆手。
有个管事笑道:“大掌柜不知道,林管事这回去天津,遇上个红颜知己,择定了黄道吉日,就要请咱们喝喜酒了!他这是回来与大掌柜报个平安,要急着回去见嫂夫人呢。”
纪映一怔,立刻笑道:“是吗?那真是咱们合庆元的喜事了,什么时候方便我去见见,一定准备个大红包!”
杨令箴听何纨纨说,上回二娘将林叔送的怀表退了回去,两人关在屋里聊了很久,出来时,林叔脸色灰败。
应该是再次被二娘拒绝了心意,放弃追求了。
林水生看了纪映一眼:“不用这么费事儿,一会儿我就让她来见你。”
何纨纨从小养在槐花胡同,林水生常来常往的,她也能看出两个长辈之间的怪异,忙打岔道:“哎呀,新婶婶又不会飞了,林大叔就跟着喝碗清粥又怎么样?”
林水生不好推辞,被何纨纨拽着坐下。
还没动筷,他忽然一抬头:“忘了跟你们说,昨晚我在福腾客栈歇的,附近有人家被锦衣卫抄了,不知道是哪个官员犯了事,大家出门可要警醒些。”看着纪映说的。
纪映拧眉回想:“福腾客栈?好像是在曲良胡同里……”
杨令箴心里一沉:“戴丛兰家就在曲良胡同。”
不是说皇上心意转圜,戴贤都快出狱了吗?
众人面面相觑。戴贤办坏了山西赈灾,他们都是知道的。十有八九昨晚抄的就是戴府了。
**
今日是翰林院的一个老学士来东宫授课。
杨令箴一上午都不敢看太子,紧紧盯着上面的秦仞,倒惹得老学士下课时玩笑了一句:“从前上课没见你如此用心,是明年要会试,准备头悬梁锥刺股了?”
杨令箴只能笑着低头掩饰过去:“师傅说笑。”
老学士有修撰大典的差事在身,说了两句,收拾了书,告退离去。
从第一回进东宫是太子带着杨令箴用午膳,这就成了个惯例。她往常没觉得如何,今日却觉得十分僭越。
太子见她站在原地不动,微微皱眉道:“你还不走?杵在这里等着替奴才洒扫的活吗?”
杨令箴泄气地暗自瞪了他一眼。
“哦。”慢吞吞地跟上。
午膳照例子非常丰盛,两人都没有说话。用完膳,左春坊汪大学士等在外头求见,太子听了就吩咐准进。
汪学士进屋行了礼,先说了些近日朝堂之事:“……皇上判山西布政使韩楷九族尽诛,乃罪行最重,都察院戴贤论罪较轻,皇上尚无量罚之意。”
杨令箴心中狐疑。
难不成曲良胡同被锦衣卫夜闯的不是戴家吗?
不知过了多久,槅门轻轻一声响,脚步声转过集锦槅子,慢慢近至床前。
天青色撒花帐幔被掀开,有人轻声唤道:“令箴?箴儿?”
无人回应,他像是自言自语,轻声道:“送了我这幅字,可要守信,往后年年,都陪着我吧……”
屋里一时寂静,片刻之后,羽毛般轻柔的触感落在脸颊上,流连片刻,向绛唇试探而去。
床上的人却似在梦中被惊动,呓语着翻了个身。
他一动不动地凝视片刻,才慢慢站直,嘴角泛起微微笑意,负手走了出去。
听见槅门关上的轻微动静,杨令箴睁开眼睛,心跳如雷,身体还停留在方才的僵硬之中,良久,伸手摸了摸脸颊。
眼前微微眩晕,天旋地转。心里又无比后悔,不该送那幅字的。太暧昧了。
太子……真的喜欢她啊?他……喜欢男人?
**
一回府就直奔展阙堂。
杨希偃近日来公务缠身,有时忙到太晚,直接就在中军府里歇了。杨令箴倒是运气不错,天擦黑等到父亲回府。
父亲神色格外疲惫,好像很久都没休息了。
她一时忘了要说的话,急道:“爹,您身体不舒服吗?”
杨希偃摆摆手:“没事,今晚歇歇就好了。坐。”
杨令箴端了把太师椅挪到案前,担心道:“我看您气色不好,还是请大夫来看看。”
杨希偃摇头:“到时你祖母又要担心,一个接一个来问候,太兴师动众了。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不至于。”
她只得放弃,心里的话反复斟酌了几遍,下定决心道:“爹,我不想在东宫待下去了。”
“你不是明年年初要会试吗?”杨希偃正翻着邸报,随口道,“在东宫跟翰林院的学士们多请教请教,这几个月还不过得快?考上了当然不用在东宫待,直接去翰林院了,考不上,我也无颜面对皇上,到时候上书辞了你伴读的差事,都是一样的。”
过了一会儿,不见儿子说话,才看了过来。
杨令箴低着头。
再难以启齿,她也要和父亲说明了,太子近日来的举动令她十分不安,下午的亲吻更是让人魂飞魄散。父亲位高权重,又一向看重她。她倒想和二娘说说,但是二娘只是商人,帮不了她太多。
她咬咬牙开口:“太子……似有龙阳之好。”
杨希偃还没反应过来:“皇上不是指了东宫两个司寝婢女吗?太子何时也染上这些歪门邪道了——”
话语突兀地中断,他脸色难看下来:“你是说,太子对你……?”
杨令箴说了这一句,剩下的就说不出口了,只有乞求地望着父亲。
杨希偃哪里还明白不过来?
勋贵之流豢养男宠不是什么新鲜事,甚至男风也被视为游戏。但是被当做玩意儿的男子多是身份卑贱,无奈出卖之人。
东宫……还真敢想啊。
要是寻常的公卿之子,不管花多大功夫,暗中找人废了便罢。可这人是太子,那就要另谋他路了。
杨希偃忽然想到了其他的,沉声道:“你没动过这些歪心思吧?”
她连连摇头:“您想到哪儿去了。我躲着他都来不及……”
杨希偃心中大斥东宫荒唐,碍于修养不好说出口,克制道:“你若是一日都不愿在东宫待了,一会儿我去和刘太夫人商量,明日开始,就留你在家里给她侍疾。她一向疼你,这半年来又时常生病,你尽尽孝心也不为过。”
杨令箴就知道父亲是肯定会帮她的,但也没料到这么干脆。想起太子那阴晴不定的性格,又怕回避得太过会惹得他发火。
杨希偃道:“不过太子还没登基,尚且没胆子胡来。你在东宫,也不差这几日,都随你的心意。我来催一催太子妃的事情,东宫大婚听政,你这伴读的差事就作废了。只是不管如何,还是要用心读书。”
杨令箴犹豫着:“那我就再待几日好了,到时候回家,也不至于太明显。”
杨希偃眉心紧锁,随口应了一声,没忍住训道:“当初让你和梁家的小子一起做个侍卫不肯去,现在如何?”这样离开东宫也是顺理成章。
杨令箴心道要是做了侍卫,日夜和他们同吃同住,比在东宫还担惊受怕的。却不敢说出来,讨好地笑笑。
忽而又想起一事,问道:“戴贤戴御史的案子,近日来仿佛没听见什么风声,爹知道吗?”
杨希偃回:“戴贤的事情,可大可小。皇上近来心情好,戴贤应该快出狱了。不过事情没有定论,先别跟你朋友说。”
杨令箴自然知道轻重,应了是。
杨希偃赶儿子出去,回来细细思量。
东宫虽然才十六岁,已经颇有城府,也不像是风流之人。
他烦躁地揉着眉心。
这事还真挺麻烦的……
**
没过两天,杨令箴来了月事,在侯府里不大方便,搬去槐花胡同小住。
一夜疾风骤雨。
她捂着肚子坐起,屋前屋后一片寂静,二娘给她准备的院子是没人敢来打扰的。
橱柜里放着纪映给她准备好的红糖块和姜片,用油纸布包得严严实实,杨令箴解了绳子打开,冲了杯红糖姜汤喝下。又换了月事布,才出了院子,预备去花厅。
杨鼐抱着剑等在院子门口。
“你真不嫌麻烦啊,我放你假歇着还不好?非要这么早过来,”她夜里没睡好,声音更显低哑,“等很久了吧?”
杨鼐跟在她身后:“没有,我练完了功过来的。邓池又不在,怕少爷有事寻不见人。您是着凉了吗?”
杨令箴摇头:“小事小事,灌几杯热茶就好了。”
两人进了花厅,厨司已经上了早膳,摆得整齐。
纪映坐在桌边看着账册,见杨令箴来了,招手让她坐到自己身边来:“咱们等等你林叔,原本昨儿就该到了,兴许路上耽搁了些,找了客栈住,定赶得上来吃顿早饭。”
林水生前段日子跑了趟天津。
杨令箴点头,信手取了花浇帮着洒水。
何纨纨蹦蹦跳跳地从外头跑进来,手上握着一束白色的晚香玉。
“二娘早,少爷早!杨鼐你也早!”
杨令箴温和地回了,杨鼐礼貌地颔首。
纪映皱眉道:“一大早的,你又跑出去疯了?带着人没有?”
何纨纨嘟着嘴:“带了带了,我看要出太阳了,想看龙吸水,才出去的。”
“家里这么多花不够你看的,还从外头买,”纪映把手里的账册扔给她,“行了,吃完饭看看,再随我去一趟票号。”
何纨纨撇撇嘴,接了账册,再靠近杨令箴:“少爷,卖花的货郎告诉我一件稀奇事儿,你要不要听?”
杨令箴笑道:“我不听你也捱不住要说,那我就洗耳恭听了。”
何纨纨兴致很高,纪映也没拦着她,便神秘兮兮道:“货郎说,昨儿晚上他好久没睡,竟然看见锦衣卫夜行了!”
纪映无语道:“宵禁不都是锦衣卫巡逻吗?这是哪门子稀奇事。”
何纨纨急道:“哎呀,不是!那货郎看见的锦衣卫长长的一队,都数不清有多少人,而且不是分头行动,是一起往南城去的。”
这听着还真像出事儿了。
纪映严肃道:“跟我们说了就算,一会儿去票号,不要乱打听。”
何纨纨听着有点害怕:“哦……我知道了。”
正说着,林水生果然带着几个管事并伙计进了花厅,手上拎着几个朱漆的食盒,放在桌上:“聚鑫酒楼买的,早上排队人不多,你们试试。”
纪映谢过,又请他一起坐下吃早饭。
林水生却摆了摆手。
有个管事笑道:“大掌柜不知道,林管事这回去天津,遇上个红颜知己,择定了黄道吉日,就要请咱们喝喜酒了!他这是回来与大掌柜报个平安,要急着回去见嫂夫人呢。”
纪映一怔,立刻笑道:“是吗?那真是咱们合庆元的喜事了,什么时候方便我去见见,一定准备个大红包!”
杨令箴听何纨纨说,上回二娘将林叔送的怀表退了回去,两人关在屋里聊了很久,出来时,林叔脸色灰败。
应该是再次被二娘拒绝了心意,放弃追求了。
林水生看了纪映一眼:“不用这么费事儿,一会儿我就让她来见你。”
何纨纨从小养在槐花胡同,林水生常来常往的,她也能看出两个长辈之间的怪异,忙打岔道:“哎呀,新婶婶又不会飞了,林大叔就跟着喝碗清粥又怎么样?”
林水生不好推辞,被何纨纨拽着坐下。
还没动筷,他忽然一抬头:“忘了跟你们说,昨晚我在福腾客栈歇的,附近有人家被锦衣卫抄了,不知道是哪个官员犯了事,大家出门可要警醒些。”看着纪映说的。
纪映拧眉回想:“福腾客栈?好像是在曲良胡同里……”
杨令箴心里一沉:“戴丛兰家就在曲良胡同。”
不是说皇上心意转圜,戴贤都快出狱了吗?
众人面面相觑。戴贤办坏了山西赈灾,他们都是知道的。十有八九昨晚抄的就是戴府了。
**
今日是翰林院的一个老学士来东宫授课。
杨令箴一上午都不敢看太子,紧紧盯着上面的秦仞,倒惹得老学士下课时玩笑了一句:“从前上课没见你如此用心,是明年要会试,准备头悬梁锥刺股了?”
杨令箴只能笑着低头掩饰过去:“师傅说笑。”
老学士有修撰大典的差事在身,说了两句,收拾了书,告退离去。
从第一回进东宫是太子带着杨令箴用午膳,这就成了个惯例。她往常没觉得如何,今日却觉得十分僭越。
太子见她站在原地不动,微微皱眉道:“你还不走?杵在这里等着替奴才洒扫的活吗?”
杨令箴泄气地暗自瞪了他一眼。
“哦。”慢吞吞地跟上。
午膳照例子非常丰盛,两人都没有说话。用完膳,左春坊汪大学士等在外头求见,太子听了就吩咐准进。
汪学士进屋行了礼,先说了些近日朝堂之事:“……皇上判山西布政使韩楷九族尽诛,乃罪行最重,都察院戴贤论罪较轻,皇上尚无量罚之意。”
杨令箴心中狐疑。
难不成曲良胡同被锦衣卫夜闯的不是戴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