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到被杀掉的五百宫人,更是心颤,看了眼太子。

    他也是神色沉凝。

    杨令箴有些敷衍地安慰道:“皇上和娘娘兴许在商量大事呢,晚一些,公主肯定能见到娘娘的,到时候让娘娘给你出头!哦,养娘为什么不给公主做糕糕啊?”

    元寿有些费劲地回想:“养娘……很忙,姐姐们也很忙,差点把我撞倒了,也没人扶我一把,坤宁宫乱七八糟的,谁也管不了谁……我肚子好饿,想吃饭。哦,养娘说曾姑姑不是个好人,活该什么……呜呜我忘了……”眼看又有大哭的迹象。

    杨令箴忙安抚:“在我们这里吃饭好不好?今天膳房送了盘新样式,加了各种各样的糖,公主想不想尝尝?”

    “想!”元寿用力点头,还拍了拍肚子,“我能吃三碗!都怪养娘不理我……本来我想找四哥的,但是他出远门了。太子哥哥离我最近,我就趁姐姐嬷嬷不注意跑出来……”

    太子摸了摸元寿的小丫髻:“不怕,你想在这里待到什么时候都行。”

    文华殿边上就有小厨房,很快点心端了过来。公主还真是饿了,一只手抓着一个,飞快往嘴里塞,用饭的礼仪倒还有。

    杨令箴给她斟了杯桂花松仁茶,担忧道:“公主一整日都没吃东西吗?”

    元寿点点头:“嗯,我饿得受不了,她们都不听我的话,等娘回来了,我要告状!”

    这时,陈斐匆匆走了进来,神色有些异样。

    太子皱眉道:“什么事慌里慌张的?”

    陈斐低头干脆地请了罪,再言简意赅道:“禀殿下,皇后娘娘午后于燕喜堂诞下五皇子。”

    太子诧道:“在燕喜堂生的?”

    燕喜堂可是乾清宫的屋子。

    陈斐称是。

    “皇后娘娘的预产期不是在十二月吗?”杨令箴问道。提前了两个月,更不对劲了。

    陈斐也不是欣喜的神色:“正是,皇后娘娘早产,听传出来的信儿,五皇子……状况不大好。”

    也就是难养活。

    这还真是……丧气事一件接着一件。

    太子道:“报信的太监呢?”

    陈斐说还在外面。

    太子起身,出去亲自问话了。

    杨令箴低头一看,元寿公主眼睛睁得大大的,有些迷惑的样子。

    “我娘生弟弟了?”

    杨令箴做出个笑模样:“是啊,公主有弟弟了。”

    元寿公主好像没有理解到陈斐话中的意思,高兴道:“那等我回坤宁宫,是不是能听到他喊我姐姐?”

    五皇子情况不妙,杨令箴怎么好说,只道:“好像要等周岁才说话。”

    元寿遗憾地咂了咂嘴:“那算了,我吃完点心再回去。”指使边上伺候的何勤撤下面前的点心另换一盘,道:“还好有杨哥哥在,不然我都不敢打扰太子哥哥。”

    杨令箴笑道:“殿下很疼公主的,公主怎么还怕他?”

    元寿眉梢扬起,做了个夸张的表情,小声道:“杨哥哥你不知道,太子三哥一被人打扰就面无表情的,可吓人了,只有你喊他,他才不生闷气。不然我怎么进了文华殿先找你呢?杨哥哥连这都不懂,唉……”

    杨令箴的笑容淡了些,替元寿擦了脸上沾着的点心屑。

    元寿边吃边叽叽咕咕地说话,无厘头得很,何勤听着都憋不住笑。

    小公主忽然道:“杨哥哥,你说曾姑姑明明姓曾,为什么养娘说她是戴家的人啊?还说把我们都害惨了,我一点也听不懂。”

    这曾姑姑其实是坤宁宫里的女医,年中的时候才进宫。

    元寿刚过来就提了她,杨令箴原本想问的,但碍于公主正在哭闹,只得搁下。

    这会儿再听到,她心中猛然一跳,小心问道:“养娘还说什么了?公主看见曾姑姑了吗?”

    元寿努力想了想:“说她害娘要给爹赔罪来着……我后来没看见曾姨,她每天都要摸我的手腕的,今天这么久都没见着她呢。哦,养娘后来也不见了,姐姐嬷嬷们也换了,爹身边的齐公公说她们犯了错,要捉去受罚……”

    杨令箴忙问道:“公主不是说姐姐嬷嬷不给吃饭吗?怎么又是换了人?”

    元寿得意道:“杨哥哥怎么这都不懂哇,肯定是原先的姐姐嬷犯错被捉了,后来的姐姐嬷嬷不疼我,才不给我吃饭的。不过都没有我聪明,我溜出来了!”

    她捧着小手道:“杨哥哥知道她们被关到哪里去了吗?虽然总是不准我干这干那,但我也不想她们被关好久,我觉得一个时辰就够了。杨哥哥带我去找她们好不好?”

    杨令箴无法回答,搪塞了过去。

    太子回来了,身后的陈斐领着几个陌生的宫人进殿。

    元寿一见就有些害怕地抓紧了杨令箴的手,小声道:“就是她们……”

    太子对杨令箴道:“这是元寿屋里新换的奴婢。”

    元寿缩在杨令箴身后,使劲摇头:“我不回去,我不回去!”

    为首的宫嬷肃道:“太子殿下事务繁忙,公主怎能打扰?无故前来已是不合规矩了。”口吻非常严厉。

    太子看了眼满脸害怕的元寿,维护道:“行了,你们管教公主怎么没个章法?她年纪还小,哪里能用不准吃饭来吓唬?让她在这里住一夜,你们才该好好反思。若是父皇有问,照实说就是。”

    宫嬷还想说话,已经被陈斐半劝半赶地轰了出去。

    元寿如愿以偿,心满意足地笑起来,也不在文华殿多待,跟着太子宫的奴婢去挑今晚要睡的屋子了。

    师傅上完了课,陈斐、何勤等人伺候着收拾笔墨。

    太子嘱咐杨令箴:“今日宫中有异,我不多留你了,快些回府。”

    她点头告退,从文华门出宫。

    杨鼐站在护城河对岸,安静地看着苍灰色的河面。邓池在辕座上聚精会神地玩一只狗尾巴草。

    直到她走近了,杨鼐才先察觉,笑道:“四少爷今日散学早了些。”

    邓池也忙跳下马车,朝四少爷弯了弯腰。

    杨令箴点点头,站定了道:“我要托你们办件事。”

    二人都不问是什么,干脆应声。

    “皇后娘娘身边的人与戴家有牵连,皇上恐怕疑心到娘娘身上去了,坤宁宫如今乱成一团……”杨令箴把皇后早产之事说了,再道,“四皇子这时候应该留在娘娘身边的,他身边亲信又都带走了,不知道有没有人给他传话。我有点不放心,你们谁肯走这一趟?”

    二人对视一眼,杨鼐先道:“邓池赶路经验不及我,我去吧。”

    邓池惭愧道:“属下没怎么出过远门……”

    “不碍事,”杨令箴摆摆手,再朝杨鼐道,“既然如此,你即刻启程,骑雾里青沿官道去追四皇子,告诉他京中之事。我也没什么凭物,信与不信,一切取舍由他。”

    她心里默念:“希望是猜错了吧……”

    **

    次日,戴贤被行刑。

    当晚五皇子夭折。

    乾清宫颁旨,应皇后请求,准其入皇觉寺修行,赐号明慈法师。

    戴氏成年男子一律处死,刑期在三日后。前一日夜,戴贤之妻谢氏领上下五十七女眷于狱中自尽。

    杨希偃陪着杨令箴去送戴家最后一程。

    当日彤云密布,又早天上淅淅沥沥下了小雨,菜市口观刑的人却很多。

    她坐在马车里,能听到周遭百姓毫不掩饰的讨论声音。

    “这回犯事的是哪家啊?多大的罪,竟然要砍这么多人,看那一排排跪的,都快看不见尽头了。”

    “还能有谁,不就是上次押解进京的戴御史戴家么,搞砸了山西赈灾,啧啧,一命抵一命都不够还的。”

    “不是说戴御史被冤枉了?布政使大人才被判了诛九族,怎么戴家反而行刑在前头?”

    “这谁知道,兴许紫禁城里那位瞧戴家不顺眼呗。”

    “两位仁兄说的都不到点子上,我倒是听说,这戴家跟宫里的皇后有点关系呢,才惹恼了皇上的,不然皇后娘娘怎么说出宫就出宫了?”

    “这话更要笑掉大牙了。咱们寻常百姓,老婆给你戴了绿帽,还要休妻、沉塘呢,皇上有这么好性儿,还放着皇后娘娘好端端出宫去?贤弟呀,还是少讲这种危险的话,省得叫锦衣卫捉起来挨板子。”

    “可不是,我家老幺生下来就没气了,老婆子心痛地也要跳河,叫我个拦下来。皇后娘娘不也是为着五皇子的事儿才出宫么?”

    “都别说了,快看快看,开始砍头了……”

    杨令箴静静地听完,杨希偃一直没有出声,这时才道:“今日送了丛兰,以后就当没认识过他了,也不要在宫里提戴家。”

    她默默点头。

    京里隐隐有皇后与大臣的传闻,甚至还有议论五皇子血脉的。

    流言刚起,还没传到街坊,立刻就有锦衣卫上门拿人,不乏江夏伯府、工部侍郎左家这样的勋贵、官宦之流,自此无人敢议论,平民百姓更无从知晓。

    她觉得这些流言都是谣传。

    若是明慈仙师与戴御史有染,皇上不可能没有迁怒。但如今的恩亲伯府却是好端端的,只是明慈仙师形同被废,恩亲伯府失去倚仗,上奏迁回原籍居住。皇上已准奏。

    至于五皇子之事,更是无稽之谈。五皇子是记入了皇室宗牒的,皇上不可能拿皇嗣开玩笑。

    丛兰是戴贤独子,按照亲疏排斩首的次序,他很快就被推上了刑场。

    杨令箴能看见丛兰眼里浓重的惧色,神情却很平静,朝底下随意扫了一眼,竟然注意到了杨家的马车。

    杨令箴睁大眼睛,丛兰直直地看着她,直到刽子手神色怜悯地说了句什么,他才慢慢匍倒在断头台上。

    刽子手高高举起鬼头刀,刀刃映射着正午的烈阳,寒光令人心神震动。

    杨令箴猛地放下了帘子,不敢再看,脑海里不断重复丛兰刚才的口型。

    他是在说……廷兰吗?

    外面一片寂静,唯有钝刀砍在骨头上的声音,三下之后没了动静,刑官高声喊道:“下一个——”

    马车缓缓驶离了法场。

    几日后,皇觉寺突生大火,明慈法师于禅房圆寂。皇帝下旨,以佛家礼仪安葬,不入景陵。

    **

    正是清早天气,阳光还不太强烈,苍空辽阔又深远。

    大朝会刚刚结束,官员们三三两两地出午门,往各自的衙署去。

    杨希偃、梁懋二人边谈边走,后边承恩侯赶了上来,主动打招呼:“杨都督、梁大人。”再朝杨希偃道:“还没恭喜令郎荣登桂榜,何时请酒啊?”

    杨希偃才注意到他,与梁懋一同拱手还了礼,笑道:“侯爷别取笑,他考得吊尾巴了,有负东宫殿下厚爱,已经是羞愧难当,哪里还有脸请酒?侯爷气色上好,这才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呢。卫国公的长女在燕京都有贤名的,等册了太子妃,想来侯爷很快要有曾外孙抱了!”

    朝会上刚刚颁布太子妃人选,乃是卫国公长女叶氏,同时以永城侯之女吕氏、衍圣公之女孔氏为太子侧妃,忠勤伯之孙何氏、东川伯之女杭氏、武定伯之孙潘氏、安远伯之女尹氏为太子才人,命钦天监择定东宫娶妃、纳侧的吉日。

    岑守庸虽然高兴,心里还是有些疑惑的。礼科、礼部前段时间忽然一窝蜂地奏请太子娶妃,闹得皇上也不得不赶紧定下,虽说是好事吧,但总感觉太着急了。

    他都没来得及把自家孙女的名字添上备选的名册。原本一个侧妃总是够格的。

    “这也是我大周之幸,他朝北边拱了拱手,“令郎年纪小,考上就是幸事,换了别人,考到白头也不一定有举人的功名。方才听梁大人问询康健,杨都督是身体有恙?房下不巧刚得了两只四百年的老参,一会儿就使人送去贵府。”

    “谢过侯爷好意。杨某老毛病犯了而已,不值当。”

    梁懋笑道:“他是有病也要装没病的性子,侯爷还是体谅下他的面子吧!”

    岑守庸哈哈一笑,也不多说,这就告辞了。

    两人慢慢朝西公生门走去。

    梁懋好笑道:“你看老岑那表情,还摸不着头脑呢。要是知道是你撺掇得礼部那群人,肯定要骂你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杨希偃瞥了他一眼:“你也没少功夫。东宫本来就到年纪了,箴哥该出来找找前程。”

    梁懋是挺不解的:“在东宫的前程不比出来强?如今皇后也没了,四皇子……更没有威胁,你到底在想什么?”

    杨希偃哼笑一声:“你以后就知道了。”

    已经到中军府了,京卫的衙署还在后头,门口值守的侍卫朝两人行礼,杨希偃点点头,先一步进去了。

    留下梁懋原地长嘘短叹,念叨了一句:“常哥儿也该娶亲了……”

章节目录

伴读今日宜掉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杨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杨回并收藏伴读今日宜掉马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