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府里已经熄灯许久,值夜的丫鬟小厮们也多少带着困意,那些精力足的自然还能如常地应对差事,但大多数人干了一天的活熬到现在都有些精神不济,两眼无神,哈欠连天地强撑着。
这其中又有那些个手头紧,为了多赚些银子都困得直打哈欠了还强打起精神做手帕的丫鬟和少数几个累的什么都想不起来,光坐在那就能歪着头打瞌睡的小厮。
现下正是夜深人静安睡时。
湘院里的灯都熄得差不多了,却见一名身形清瘦的高大男子从主屋里走了出来,他身着里衣,肩上只披着一件宽大的外衫,脚下的步子虽大但不惊动人。
月色洒落在石板路上,他独自走到院里的石桌旁坐了下来,眼神如古井无波。偶尔有风掠过,裹着他散落身前的长发在空中翻飞,他也无动于衷。
今年是先帝逝世的第三年了,如今的大齐在李劲松的手下更加繁荣,这位传闻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李太师,此时却独自坐在院子里满腹心事。
朱盛登基以后,朝政就由李劲松接手了。这些年,他一面力敌群臣,将朱盛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安稳度日,一面还着手推行新政,忙得脚不沾地。年复一年的苦心经营下,李劲松的新政也实施得颇有成效。万人之上的李太师看起来做什么都游刃有余,可没人知道他心里的那顶重担却快要将他压垮了。
他几乎每个月都会梦到先帝,梦到先帝离世前同他说的那番话。
“以你我多年的情谊,我只拜托你看顾好盛儿,替我守好这片江山。”
“……如果他不敬你不听你,又或者,残害忠良,迫害百姓。你一定不要心软,废了他,你当皇帝。”
“我不在了,你跑不了了。”
李劲松深叹了口气,搓了把脸,喃喃到: “阿城,你留下的摊子太大了。这三年,我每一天都在想,你会不会没死。只是骗我,其实你早就躲到哪里逍遥去了。可我又知道,你有多么在意大齐,你要是还在,怎么忍得住一次都不出现,一次都没来问问我,做得怎么样了。”
他坐在石凳上,盯着远处的明月,目光逐渐悠长。
看见了,他又看见了。
那一天,床榻上的人已是气息奄奄,眼里残存的生机就要耗尽。花白的须发杂乱地撒在枕巾上,他看起来是那样沧桑,那样得风烛残年。
李劲松从未见过朱武城这么憔悴过,他很不安。
“阿城。”
“你来了。”
“来了。”
掀起长袍,李劲松侧身坐在了朱武城身边。
这会儿寝殿内除了君臣二人,只有朱武城的一名心腹内监,连太医都被皇帝赶了出去,官员和后宫嫔妃们更是早已经接到圣旨在殿外跪着了。
“劲松,我不同你废话了。你只听我说,以你我多年的情谊,我拜托你看顾好盛儿,再守好这片江山。
交给你,我放心。
你记住,盛儿登基以后,如果他不敬你不听你,又或者,残害忠良,迫害百姓。
一定不要心软,废了他,你当皇帝。我知道你不会亏待他的。
况且这个天下本来就有你的一半,我不在了,你跑不了了。”
说完这些,皇帝已是满头大汗,他虚弱地眯着眼,仰起头大口地喘气。
他的脸色看起来更差了,暗黄中透着死气。
“阿城,你说这些做什么。”
“我快不行了,你答应了我,我也好安心地去。”
朱武城的语气有些急促,他很着急。
他在病榻上挣扎了几宿,好不容易等到李劲松从外地赶回来,无论如何,今日他都要说服自己的好友。
见李劲松不肯,朱武城绷着脸咬紧牙关,用尽全身的力气颤巍巍伸出手地攥住了李劲松的衣角,浑浊的眼里满是哀求之色。
“好吧。”
李劲松面上看着如平日一般无二,心里却不住地颤抖。
他实在太怕看到阿城这样衰败的样子了,他更怕瞧见阿城苦苦哀求的眼神,在李劲松心里,朱武城一直都是年轻时潇洒恣意,傲气逼人的样子。
如果此刻阿城撑不住了,因为自己的固执落得个含恨而终的下场。
李劲松喉咙一紧,他不敢想这该有多痛苦。
“哈哈。好啊,现在朕就放心了。等朕死了,你别整那婆婆妈妈的一套,收拾收拾就去当大官吧。以前国穷,朕也给不了你太多的赏赐。现在不同了,朕攒了一辈子的宝贝,今后都归你了,至于我那个儿子,饿不死就好。
哎,那小子命好,有你在,他什么都用不着操心。要是他蠢得不知死活,不敬你。一定不要心软,废了他。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都不会安息,届时我就日日托梦烦你。”
一向最重威仪,权倾朝野的宰相此时正佝偻着身子坐在皇帝的床边,时不时俯下身子,只为更清楚地听皇帝絮叨他们年轻时候的光景。
尽管这些他早就烂熟于心了。
大齐开国以来,民间广为流传的就是当今皇帝和宰相之间患难与共,惺惺相惜的故事。
听说多年以前,大齐还叫做大永。那时候的皇帝昏庸无道,残害忠良不说,更是大肆搜挂民脂民膏供自己享乐,可在面对外敌的侵犯却毫无还手之力。
每回一起战火,他就派人去赔些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的给那些外邦人,妄图破财消灾。三番五次的退让之下,那些外邦人的胃口越来越大,逐渐演变到需要割地赔城才能保得大永一时平安。
终于,在他接连下达了几百条荒诞的政策之后,眼见就要国破家亡。一日,他趁着夜深人静,带着自己的姨姐和几个内监逃出宫去了。
天子叛国出逃,旷古未闻,举国震惊!整个国家顿时乱成了一盘散沙。
叛军和流寇更是大肆出没,灾民越来越多,日子久了,人们已经忘记了为什么要活下去,他们麻木地逃命,然后死在下一场暴乱中。
国难之际,李劲松和朱武城二人揭竿而起,他们俩是打小一块儿长大的好兄弟,一个是世家大族的公子,生的芝兰玉树,风度翩翩,另一个则是名将之后,英俊潇洒,威武不凡。彼时二人都不过刚到弱冠之年,当真是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乱世之下,他们内平叛军,外除贼寇,历经重重磨难杀出了一条血路,此后又花费了整整五年时间才彻底平息了战乱,收复了大批失地。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他们拥兵自立,创立了新朝,取国号为大齐。
“皇上,驾崩。”
殿内,李劲松替好友整理好凌乱的衣衫和发丝,眼神动作皆一丝不苟。
做完这一切,他对着已经没有气息的好友轻声说道:“慢走,下面的路,我祝你一路平安。”
从内监手中接过遗诏,李劲松阔步向外走去,推开门,脸上只有严肃和庄重。
“皇上遗诏在此,诸位请随我前往大殿,聆听圣旨。”
出神良久,眼前的月色已变得朦胧了些,李劲松深吸了口气,披着外衣走回了屋里。
还是没有困意。
他就这样披着外衣靠坐在床沿,静静看着妻子熟睡的面容等待天亮。
第二日,李劲松在江余起来前就出门了。夜里的事情无人知晓,他又是无所不能的李太师。
这其中又有那些个手头紧,为了多赚些银子都困得直打哈欠了还强打起精神做手帕的丫鬟和少数几个累的什么都想不起来,光坐在那就能歪着头打瞌睡的小厮。
现下正是夜深人静安睡时。
湘院里的灯都熄得差不多了,却见一名身形清瘦的高大男子从主屋里走了出来,他身着里衣,肩上只披着一件宽大的外衫,脚下的步子虽大但不惊动人。
月色洒落在石板路上,他独自走到院里的石桌旁坐了下来,眼神如古井无波。偶尔有风掠过,裹着他散落身前的长发在空中翻飞,他也无动于衷。
今年是先帝逝世的第三年了,如今的大齐在李劲松的手下更加繁荣,这位传闻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李太师,此时却独自坐在院子里满腹心事。
朱盛登基以后,朝政就由李劲松接手了。这些年,他一面力敌群臣,将朱盛护在自己的羽翼下安稳度日,一面还着手推行新政,忙得脚不沾地。年复一年的苦心经营下,李劲松的新政也实施得颇有成效。万人之上的李太师看起来做什么都游刃有余,可没人知道他心里的那顶重担却快要将他压垮了。
他几乎每个月都会梦到先帝,梦到先帝离世前同他说的那番话。
“以你我多年的情谊,我只拜托你看顾好盛儿,替我守好这片江山。”
“……如果他不敬你不听你,又或者,残害忠良,迫害百姓。你一定不要心软,废了他,你当皇帝。”
“我不在了,你跑不了了。”
李劲松深叹了口气,搓了把脸,喃喃到: “阿城,你留下的摊子太大了。这三年,我每一天都在想,你会不会没死。只是骗我,其实你早就躲到哪里逍遥去了。可我又知道,你有多么在意大齐,你要是还在,怎么忍得住一次都不出现,一次都没来问问我,做得怎么样了。”
他坐在石凳上,盯着远处的明月,目光逐渐悠长。
看见了,他又看见了。
那一天,床榻上的人已是气息奄奄,眼里残存的生机就要耗尽。花白的须发杂乱地撒在枕巾上,他看起来是那样沧桑,那样得风烛残年。
李劲松从未见过朱武城这么憔悴过,他很不安。
“阿城。”
“你来了。”
“来了。”
掀起长袍,李劲松侧身坐在了朱武城身边。
这会儿寝殿内除了君臣二人,只有朱武城的一名心腹内监,连太医都被皇帝赶了出去,官员和后宫嫔妃们更是早已经接到圣旨在殿外跪着了。
“劲松,我不同你废话了。你只听我说,以你我多年的情谊,我拜托你看顾好盛儿,再守好这片江山。
交给你,我放心。
你记住,盛儿登基以后,如果他不敬你不听你,又或者,残害忠良,迫害百姓。
一定不要心软,废了他,你当皇帝。我知道你不会亏待他的。
况且这个天下本来就有你的一半,我不在了,你跑不了了。”
说完这些,皇帝已是满头大汗,他虚弱地眯着眼,仰起头大口地喘气。
他的脸色看起来更差了,暗黄中透着死气。
“阿城,你说这些做什么。”
“我快不行了,你答应了我,我也好安心地去。”
朱武城的语气有些急促,他很着急。
他在病榻上挣扎了几宿,好不容易等到李劲松从外地赶回来,无论如何,今日他都要说服自己的好友。
见李劲松不肯,朱武城绷着脸咬紧牙关,用尽全身的力气颤巍巍伸出手地攥住了李劲松的衣角,浑浊的眼里满是哀求之色。
“好吧。”
李劲松面上看着如平日一般无二,心里却不住地颤抖。
他实在太怕看到阿城这样衰败的样子了,他更怕瞧见阿城苦苦哀求的眼神,在李劲松心里,朱武城一直都是年轻时潇洒恣意,傲气逼人的样子。
如果此刻阿城撑不住了,因为自己的固执落得个含恨而终的下场。
李劲松喉咙一紧,他不敢想这该有多痛苦。
“哈哈。好啊,现在朕就放心了。等朕死了,你别整那婆婆妈妈的一套,收拾收拾就去当大官吧。以前国穷,朕也给不了你太多的赏赐。现在不同了,朕攒了一辈子的宝贝,今后都归你了,至于我那个儿子,饿不死就好。
哎,那小子命好,有你在,他什么都用不着操心。要是他蠢得不知死活,不敬你。一定不要心软,废了他。
否则,我在九泉之下都不会安息,届时我就日日托梦烦你。”
一向最重威仪,权倾朝野的宰相此时正佝偻着身子坐在皇帝的床边,时不时俯下身子,只为更清楚地听皇帝絮叨他们年轻时候的光景。
尽管这些他早就烂熟于心了。
大齐开国以来,民间广为流传的就是当今皇帝和宰相之间患难与共,惺惺相惜的故事。
听说多年以前,大齐还叫做大永。那时候的皇帝昏庸无道,残害忠良不说,更是大肆搜挂民脂民膏供自己享乐,可在面对外敌的侵犯却毫无还手之力。
每回一起战火,他就派人去赔些金银珠宝,绫罗绸缎的给那些外邦人,妄图破财消灾。三番五次的退让之下,那些外邦人的胃口越来越大,逐渐演变到需要割地赔城才能保得大永一时平安。
终于,在他接连下达了几百条荒诞的政策之后,眼见就要国破家亡。一日,他趁着夜深人静,带着自己的姨姐和几个内监逃出宫去了。
天子叛国出逃,旷古未闻,举国震惊!整个国家顿时乱成了一盘散沙。
叛军和流寇更是大肆出没,灾民越来越多,日子久了,人们已经忘记了为什么要活下去,他们麻木地逃命,然后死在下一场暴乱中。
国难之际,李劲松和朱武城二人揭竿而起,他们俩是打小一块儿长大的好兄弟,一个是世家大族的公子,生的芝兰玉树,风度翩翩,另一个则是名将之后,英俊潇洒,威武不凡。彼时二人都不过刚到弱冠之年,当真是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乱世之下,他们内平叛军,外除贼寇,历经重重磨难杀出了一条血路,此后又花费了整整五年时间才彻底平息了战乱,收复了大批失地。
等到一切尘埃落定,他们拥兵自立,创立了新朝,取国号为大齐。
“皇上,驾崩。”
殿内,李劲松替好友整理好凌乱的衣衫和发丝,眼神动作皆一丝不苟。
做完这一切,他对着已经没有气息的好友轻声说道:“慢走,下面的路,我祝你一路平安。”
从内监手中接过遗诏,李劲松阔步向外走去,推开门,脸上只有严肃和庄重。
“皇上遗诏在此,诸位请随我前往大殿,聆听圣旨。”
出神良久,眼前的月色已变得朦胧了些,李劲松深吸了口气,披着外衣走回了屋里。
还是没有困意。
他就这样披着外衣靠坐在床沿,静静看着妻子熟睡的面容等待天亮。
第二日,李劲松在江余起来前就出门了。夜里的事情无人知晓,他又是无所不能的李太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