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京师之南的南海子围场,本是性喜骑射的蒙元贵族入主后建的下马飞放泊,永乐北迁以后,为彰显武德对其加以修扩,如今的占地堪堪抵过三个北京城一般大。
立秋过后的皇家苑囿里,草木凋枯,鸟兽肥壮,正是秋狝好时节。
密林中忽闪跃出两匹红鬃骏马,马上之人身手轻矫,驱马飞骋得如同疾风扫过。
一头麋鹿在前方逃窜,二马紧追不舍。
麋鹿被追赶良久,越跑越是迟缓,和马的距离也越拉越近,在身后羽箭的夹击下左支右绌。
这时,一根细长鈚箭射中了鹿背,麋鹿发出哀鸣,行动更缓。
紧跟着,一根华贵的金羽箭袭来,贯穿鹿颈,麋鹿应声倒地。
二人一前一后勒马,俱是开怀一笑。
只见居后那人身着亲王衣饰,形容清癯,面色皓白,眼眸间透出一种深沉但清澈的气质。
而居前那人着翼善冠,擐盘领团龙袍,继承了朱家君王方脸阔腮的面相,神采奕奕,眼神里依约可见未脱的稚气。
远处奔来的宫人将鹿抬走,朝后高声呼道:
“陛下获麈一只!”
其他宫人垂首侍立,余光偷望着马上两个玉树临风、颜如冠玉的少年郎,均不由得暗自赞叹道:先帝虽然子嗣稀薄,但仅有的两个儿郎,都真可谓是人中龙凤啊。
居后的那位亲王正是祁钰,他对少年天子拱手笑道:”陛下弦无虚发,臣弟着实佩服。”
“钰弟,你就莫要取笑朕了。你以为朕看不出来,刚才你啊,分明是故意射偏,把废掉了的猎物送到朕面前的!”朱祁镇笑望着祁钰,一副了然于胸的表情道。
他顿了顿道:“钰弟,你生下来虽然一度沦为仆役,可自打被寻回以来就勤学仪礼,自幼六艺精通,弓马娴熟,别人不知我难道不知?我敢跟你赌,你刚要不是在让我啊,我就把这个,”他挥了挥手里的雕弓,“吃进肚里!”
“陛下真是高估臣弟了。臣弟又不是养由基纪昌再世,岂会有百发百中的本事呢。”祁钰苦笑作答。
这十年来,他对皇帝虽说不是无底线地谄媚讨好,但也算得上是尽心竭力地讨他欢心。虽说
他待皇帝有七分真心,可终究掺了三分假意。
自幼受苦的人往往心思敏锐,对人有极其准确的观察力。从入宫第一天,看见孙后望他的眼神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然明白了,之前在陈府一再加害自己的那个人,是谁。可是,以他一个不能参政、不能入仕、不能科考、不能联系朝臣、甚至连走出王府都是难事的明之亲王的力量,是无法与这位把持朝政已经多年的太后娘娘相抗衡的。他只能去找靠山。不错,皇祖母谨遵了对先帝的承诺,这些年来对母亲和自己都很是照顾,他也感怀五内。可是……皇祖母早晚会先他们而去的,因此,他从小就知道,眼前的这位皇帝哥哥才是他以后的靠山。
司礼监的掌印王振此行也随同圣驾。眼见皇帝和郕王已无猎心,他忙上前接过皇帝手中的象弭鱼服,又小步凑近祁钰,低首奉手来接祁钰的弓和箭袋。
对这位御前红人,祁钰可不敢怠慢,语甚温敬地道:“劳驾王公公了。”
“不敢不敢!殿下这般言语,可真真儿折杀奴婢了。”王公公低眉垂目,脸上看不出半丝喜悲,幽幽退下,将御物交付手下后,就再度默然侍立于旁了。
二人在林中信马游缰。
祁钰开口问道:“皇祖母的病,可好些了?”
“不甚乐观。”祁镇叹道,“朕的婚事对皇祖母,估已不能起冲喜之用,只能起了憾之用了。”
祁钰闻言,心中一沉,口中却不着痕迹地道:“皇祖母高寿,纵然天违人意,也是喜丧了。”
祁镇清咳了声,想扯开话题。
“也不知朝廷里的那些破官儿是怎么想的?一天到晚不去好好治国,不去好好贪钱,净去信一些怪力乱神之说,说什么要朕尽快成婚来冲喜,还嚷嚷着你也要成婚,好一块儿冲个双喜!你说,这这这,像什么话?”说罢他手一摊,摆出一副成婚非我愿的模样。
祁钰看着他佯装生气的样子,觉得无比好笑。
“陛下,您莫要再装了!如今天下还有谁人不知道,您的皇后人选是自己敲定的、自己作主的?为了选她,您不惜在朝堂上舌辩群儒,大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架势。还有,关于您追求皇嫂的故事,京城里可已经流传出不下十个版本了啊。臣弟啊,倒是真的颇想与这位皇嫂有一谋面,见识见识她到底是怎样一般人物,是有远山芙蓉之貌呢,还是有惊世绝伦之才呢?”祁钰语极戏谑之辞。
“等到了婚典上,你自然就能谋面了。”祁镇脸一红,终于老实地道,神色里流露出对自己未过门妻子的自信。瞧着皇帝娇羞如同黄花姑娘的模样,祁钰不由得纳罕,知道的说是天子娶亲,不知道的,估计还以为是天女下嫁呢……
“你的婚事,几个好事朝臣也一直催办。
我问你,你心中,可有心仪的姑娘?”
祁钰心中一凉,他这样一个朝不保夕的人,哪还有资格将自己在意之人的名字宣之于口,尤其是在那人亲子面前。
他只道:“臣弟暂未遇到。”
不料皇帝闻言,面露喜色地道:
“若是如此,你可愿将你的婚事之期稍加推迟?”
见祁钰满脸都是疑惑,祁镇解释道:
“大婚之后,天子主政,亲王之国。如果你现在成婚,你也知,依我母后的脾性,你只怕就要即刻之国了。而如若你推迟婚事,待我亲政了,事态就不一样了。
请你,等一等我。
等权力真正被我握于手中了,我会让你,永远留在北京城。”
祁钰万没想到,这件事,他竟会主动提起。
七岁封亲王后不久,他了解了自己未来的命运。一旦成婚,也即成人,自己就须之国就藩,而母亲就要入宫,皇祖母亲自为他们选址的那座堂皇的郕王府就要易主。按例,从封太妃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应入宫居住,幸有祖母以养护自己成人为由,这些年来一直让母亲留在王府。即便如此,孙后也乘隙对自己和母亲几番构陷诬害,幸而,或有皇祖母相护,或凭己之微力,这几番皆得化险为夷。但若,自己一旦离开京师,之那远在天边的藩国,再想获准进京一趟就会难如登天,那时母亲就不是被送进宫,而是被送进坟墓!
因此,他这么多年一直在谋划的事,就是这句话:永远留在北京城。
虽然知道这违忤祖训,甚至会被人称大逆不道,但为了母亲,他冒死也要一搏。
别说什么有违祖制,他向来相信的是,事在人为。
可是祁钰只回道:“可臣弟不愿。”
他对皇帝的信任,尚不足以让他如此轻易就授人以柄、授人以命。
祁镇听此大急道:“为什么不愿?
留在京城,你可以一直骑马,想骑多久骑多久。
留在京城,你可以经常进宫看望你娘,想看去几次就去几次。
留在京城,你只要在我的手下,可以想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你可知,之国就藩的下场?
到了藩地,除了每年出城祭扫那天,连王府外的云彩你都看不到一朵!”
“臣弟自幼习读家法《皇明祖训》,不敢抛忘。身为宗室藩屏,生而有镇守一方、拱卫京师之夙命,居京不赴封邦,可视作窥图神器、谋逆不轨之大罪,臣弟万死,不敢效此逆臣贼子之行!”祁钰在成为祁钰之后,学得了一口的漂亮话。
皇帝长喟一声,抬手屏退了王振以外的其他宫人。
“都是我们的二叔公和太爷爷造的孽啊。明之亲王,开国时为一方诸侯,不过百年竟沦为锦衣囚徒。”
祁镇指的是汉庶人和太宗皇帝。都是谋逆,称谓却是天壤之别,无怪乎这谋逆有如此大的诱惑力。
“这如同开朝以来的魔咒,使得我大明对宗室子弟越缚越紧。对于汉庶人之流,是“高墙”、“闲宅”,可对于无罪的宗室,其实也是高墙闲宅加以圈禁。朕曾听闻,民间有些嘴头刻薄的人道,我朱家爱纵族人,宗室不稼不穑就得百物奉养,直将群朱圈养得如同群猪。可若是有心之人,谁会愿像猪一般被圈养一生呢?”
这位陛下啊,除了皇祖,好像地上的、天上的,包括地下的,就没有他不敢议论的……祁钰无奈地想。
“陛下所想未免太过悲观。敢问陛下,可曾一读宁献王的曲谱《太和正音谱》?还有几年前过世的周宪王,可曾一听他的杂剧《曲江池》?并非身居高墙之内,就不能有所作为。”祁钰看似在辩驳,实则故意挑了两位身世悲惨的宗亲来举例,而他们的身世,皇帝再清楚不过。祁钰如今虚伪权诈的模样,连自己都颇感恶心。
“我读过、听过,也知道那曲谱剧本上滴滴都是怨血。以你的韬略,那种日子,难道是你所愿?”
祁镇长叹,良久道:“有些推心置腹的话,我现在想与你说。
我时常在想,如果父皇能多活几年,我想,他多半是会易储的罢。这些年我们读书时,你既聪明还刻苦,我则如一堵粪土之墙,考校功课全靠你搭救。你,从来都是比我更适合当皇帝的人。”
祁钰听到这儿,再也顾不得君臣之仪了,边回头张望,边伸手去捂住祁镇的嘴。
皇帝唔唔地挣开了他的手,笑言道:“瞧把你吓得。放心罢,王大伴是我的人。宫里肯听我话的人只他一个,我母后恨不得活剐了他,怎么可能勾搭上他呢?”
祁钰从来没想过,他们之间从未言明的这层窗户纸,竟就这样,被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给戳破了,顿时感觉心里莫名空落落的。
“算了,这种话我自己听着都觉假惺惺、没着没落的。
但是,接下来的这句话,请你听着,这是我——作为一个皇帝给你的承诺。
亲政后,我会尽力让你入朝为官。至少,我绝对会让你留在这京城骑马喝酒,而不是让你进那高墙。
别说什么有违祖制,事在人为。”
祁镇轻笑了一声,道:
“其实,弟弟,我也有私心。
我们的那些皇族同辈,都被变相流放到天涯海角去了,我身边唯一的母后又是——那副德性。在这里我孤单得紧。从小到大,要是没有你,我憋屈也憋死了。就留在这儿陪着朕,好么?”
祁镇接下来的声音轻若梦呓:
“我知道,我母后不喜欢你们,这些年对你们多有苛待,但请你,不要恨屋及乌。
你没忘了父亲临终时的遗言了罢?
我从没有忘。也请你,时常念及一下。”
祁钰心中震动:抱歉了,陛下,您对我是全心的赤诚,而我却只能对您付七分真心。
祁镇本已策马回转,忽地回过头,像是能听到自己心声一般,带着他那天真的笑靥冲祁钰道:
“对了,以后私下里——”
他用手指点着祁钰,一字一顿道:
“只许叫我哥。”
祁钰在心中道:
好的,哥。
谢谢你,哥。
立秋过后的皇家苑囿里,草木凋枯,鸟兽肥壮,正是秋狝好时节。
密林中忽闪跃出两匹红鬃骏马,马上之人身手轻矫,驱马飞骋得如同疾风扫过。
一头麋鹿在前方逃窜,二马紧追不舍。
麋鹿被追赶良久,越跑越是迟缓,和马的距离也越拉越近,在身后羽箭的夹击下左支右绌。
这时,一根细长鈚箭射中了鹿背,麋鹿发出哀鸣,行动更缓。
紧跟着,一根华贵的金羽箭袭来,贯穿鹿颈,麋鹿应声倒地。
二人一前一后勒马,俱是开怀一笑。
只见居后那人身着亲王衣饰,形容清癯,面色皓白,眼眸间透出一种深沉但清澈的气质。
而居前那人着翼善冠,擐盘领团龙袍,继承了朱家君王方脸阔腮的面相,神采奕奕,眼神里依约可见未脱的稚气。
远处奔来的宫人将鹿抬走,朝后高声呼道:
“陛下获麈一只!”
其他宫人垂首侍立,余光偷望着马上两个玉树临风、颜如冠玉的少年郎,均不由得暗自赞叹道:先帝虽然子嗣稀薄,但仅有的两个儿郎,都真可谓是人中龙凤啊。
居后的那位亲王正是祁钰,他对少年天子拱手笑道:”陛下弦无虚发,臣弟着实佩服。”
“钰弟,你就莫要取笑朕了。你以为朕看不出来,刚才你啊,分明是故意射偏,把废掉了的猎物送到朕面前的!”朱祁镇笑望着祁钰,一副了然于胸的表情道。
他顿了顿道:“钰弟,你生下来虽然一度沦为仆役,可自打被寻回以来就勤学仪礼,自幼六艺精通,弓马娴熟,别人不知我难道不知?我敢跟你赌,你刚要不是在让我啊,我就把这个,”他挥了挥手里的雕弓,“吃进肚里!”
“陛下真是高估臣弟了。臣弟又不是养由基纪昌再世,岂会有百发百中的本事呢。”祁钰苦笑作答。
这十年来,他对皇帝虽说不是无底线地谄媚讨好,但也算得上是尽心竭力地讨他欢心。虽说
他待皇帝有七分真心,可终究掺了三分假意。
自幼受苦的人往往心思敏锐,对人有极其准确的观察力。从入宫第一天,看见孙后望他的眼神的那一刻起,他就已然明白了,之前在陈府一再加害自己的那个人,是谁。可是,以他一个不能参政、不能入仕、不能科考、不能联系朝臣、甚至连走出王府都是难事的明之亲王的力量,是无法与这位把持朝政已经多年的太后娘娘相抗衡的。他只能去找靠山。不错,皇祖母谨遵了对先帝的承诺,这些年来对母亲和自己都很是照顾,他也感怀五内。可是……皇祖母早晚会先他们而去的,因此,他从小就知道,眼前的这位皇帝哥哥才是他以后的靠山。
司礼监的掌印王振此行也随同圣驾。眼见皇帝和郕王已无猎心,他忙上前接过皇帝手中的象弭鱼服,又小步凑近祁钰,低首奉手来接祁钰的弓和箭袋。
对这位御前红人,祁钰可不敢怠慢,语甚温敬地道:“劳驾王公公了。”
“不敢不敢!殿下这般言语,可真真儿折杀奴婢了。”王公公低眉垂目,脸上看不出半丝喜悲,幽幽退下,将御物交付手下后,就再度默然侍立于旁了。
二人在林中信马游缰。
祁钰开口问道:“皇祖母的病,可好些了?”
“不甚乐观。”祁镇叹道,“朕的婚事对皇祖母,估已不能起冲喜之用,只能起了憾之用了。”
祁钰闻言,心中一沉,口中却不着痕迹地道:“皇祖母高寿,纵然天违人意,也是喜丧了。”
祁镇清咳了声,想扯开话题。
“也不知朝廷里的那些破官儿是怎么想的?一天到晚不去好好治国,不去好好贪钱,净去信一些怪力乱神之说,说什么要朕尽快成婚来冲喜,还嚷嚷着你也要成婚,好一块儿冲个双喜!你说,这这这,像什么话?”说罢他手一摊,摆出一副成婚非我愿的模样。
祁钰看着他佯装生气的样子,觉得无比好笑。
“陛下,您莫要再装了!如今天下还有谁人不知道,您的皇后人选是自己敲定的、自己作主的?为了选她,您不惜在朝堂上舌辩群儒,大有冒天下之大不韪之架势。还有,关于您追求皇嫂的故事,京城里可已经流传出不下十个版本了啊。臣弟啊,倒是真的颇想与这位皇嫂有一谋面,见识见识她到底是怎样一般人物,是有远山芙蓉之貌呢,还是有惊世绝伦之才呢?”祁钰语极戏谑之辞。
“等到了婚典上,你自然就能谋面了。”祁镇脸一红,终于老实地道,神色里流露出对自己未过门妻子的自信。瞧着皇帝娇羞如同黄花姑娘的模样,祁钰不由得纳罕,知道的说是天子娶亲,不知道的,估计还以为是天女下嫁呢……
“你的婚事,几个好事朝臣也一直催办。
我问你,你心中,可有心仪的姑娘?”
祁钰心中一凉,他这样一个朝不保夕的人,哪还有资格将自己在意之人的名字宣之于口,尤其是在那人亲子面前。
他只道:“臣弟暂未遇到。”
不料皇帝闻言,面露喜色地道:
“若是如此,你可愿将你的婚事之期稍加推迟?”
见祁钰满脸都是疑惑,祁镇解释道:
“大婚之后,天子主政,亲王之国。如果你现在成婚,你也知,依我母后的脾性,你只怕就要即刻之国了。而如若你推迟婚事,待我亲政了,事态就不一样了。
请你,等一等我。
等权力真正被我握于手中了,我会让你,永远留在北京城。”
祁钰万没想到,这件事,他竟会主动提起。
七岁封亲王后不久,他了解了自己未来的命运。一旦成婚,也即成人,自己就须之国就藩,而母亲就要入宫,皇祖母亲自为他们选址的那座堂皇的郕王府就要易主。按例,从封太妃的那一刻起,母亲就应入宫居住,幸有祖母以养护自己成人为由,这些年来一直让母亲留在王府。即便如此,孙后也乘隙对自己和母亲几番构陷诬害,幸而,或有皇祖母相护,或凭己之微力,这几番皆得化险为夷。但若,自己一旦离开京师,之那远在天边的藩国,再想获准进京一趟就会难如登天,那时母亲就不是被送进宫,而是被送进坟墓!
因此,他这么多年一直在谋划的事,就是这句话:永远留在北京城。
虽然知道这违忤祖训,甚至会被人称大逆不道,但为了母亲,他冒死也要一搏。
别说什么有违祖制,他向来相信的是,事在人为。
可是祁钰只回道:“可臣弟不愿。”
他对皇帝的信任,尚不足以让他如此轻易就授人以柄、授人以命。
祁镇听此大急道:“为什么不愿?
留在京城,你可以一直骑马,想骑多久骑多久。
留在京城,你可以经常进宫看望你娘,想看去几次就去几次。
留在京城,你只要在我的手下,可以想去做什么,就去做什么。
你可知,之国就藩的下场?
到了藩地,除了每年出城祭扫那天,连王府外的云彩你都看不到一朵!”
“臣弟自幼习读家法《皇明祖训》,不敢抛忘。身为宗室藩屏,生而有镇守一方、拱卫京师之夙命,居京不赴封邦,可视作窥图神器、谋逆不轨之大罪,臣弟万死,不敢效此逆臣贼子之行!”祁钰在成为祁钰之后,学得了一口的漂亮话。
皇帝长喟一声,抬手屏退了王振以外的其他宫人。
“都是我们的二叔公和太爷爷造的孽啊。明之亲王,开国时为一方诸侯,不过百年竟沦为锦衣囚徒。”
祁镇指的是汉庶人和太宗皇帝。都是谋逆,称谓却是天壤之别,无怪乎这谋逆有如此大的诱惑力。
“这如同开朝以来的魔咒,使得我大明对宗室子弟越缚越紧。对于汉庶人之流,是“高墙”、“闲宅”,可对于无罪的宗室,其实也是高墙闲宅加以圈禁。朕曾听闻,民间有些嘴头刻薄的人道,我朱家爱纵族人,宗室不稼不穑就得百物奉养,直将群朱圈养得如同群猪。可若是有心之人,谁会愿像猪一般被圈养一生呢?”
这位陛下啊,除了皇祖,好像地上的、天上的,包括地下的,就没有他不敢议论的……祁钰无奈地想。
“陛下所想未免太过悲观。敢问陛下,可曾一读宁献王的曲谱《太和正音谱》?还有几年前过世的周宪王,可曾一听他的杂剧《曲江池》?并非身居高墙之内,就不能有所作为。”祁钰看似在辩驳,实则故意挑了两位身世悲惨的宗亲来举例,而他们的身世,皇帝再清楚不过。祁钰如今虚伪权诈的模样,连自己都颇感恶心。
“我读过、听过,也知道那曲谱剧本上滴滴都是怨血。以你的韬略,那种日子,难道是你所愿?”
祁镇长叹,良久道:“有些推心置腹的话,我现在想与你说。
我时常在想,如果父皇能多活几年,我想,他多半是会易储的罢。这些年我们读书时,你既聪明还刻苦,我则如一堵粪土之墙,考校功课全靠你搭救。你,从来都是比我更适合当皇帝的人。”
祁钰听到这儿,再也顾不得君臣之仪了,边回头张望,边伸手去捂住祁镇的嘴。
皇帝唔唔地挣开了他的手,笑言道:“瞧把你吓得。放心罢,王大伴是我的人。宫里肯听我话的人只他一个,我母后恨不得活剐了他,怎么可能勾搭上他呢?”
祁钰从来没想过,他们之间从未言明的这层窗户纸,竟就这样,被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给戳破了,顿时感觉心里莫名空落落的。
“算了,这种话我自己听着都觉假惺惺、没着没落的。
但是,接下来的这句话,请你听着,这是我——作为一个皇帝给你的承诺。
亲政后,我会尽力让你入朝为官。至少,我绝对会让你留在这京城骑马喝酒,而不是让你进那高墙。
别说什么有违祖制,事在人为。”
祁镇轻笑了一声,道:
“其实,弟弟,我也有私心。
我们的那些皇族同辈,都被变相流放到天涯海角去了,我身边唯一的母后又是——那副德性。在这里我孤单得紧。从小到大,要是没有你,我憋屈也憋死了。就留在这儿陪着朕,好么?”
祁镇接下来的声音轻若梦呓:
“我知道,我母后不喜欢你们,这些年对你们多有苛待,但请你,不要恨屋及乌。
你没忘了父亲临终时的遗言了罢?
我从没有忘。也请你,时常念及一下。”
祁钰心中震动:抱歉了,陛下,您对我是全心的赤诚,而我却只能对您付七分真心。
祁镇本已策马回转,忽地回过头,像是能听到自己心声一般,带着他那天真的笑靥冲祁钰道:
“对了,以后私下里——”
他用手指点着祁钰,一字一顿道:
“只许叫我哥。”
祁钰在心中道:
好的,哥。
谢谢你,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