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幻,青山常在。远水之畔,涂山伊望。
夜幕下的涂山,凉风习习,山顶处,一间茅草屋。夜色愈浓,附近山民皆已归家避寒,茅草屋内,照例洋溢着独一份的温暖。
母亲怀抱幼儿,刚结束一曲童谣,幼儿早该困倦,不知为何,这一日显得格外精神。母亲哄睡多时,幼儿仍不肯闭眼。
幼儿到了会说话的年龄,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便不像之前那么快听话。他撒娇地趴在母亲膝上,问道:“阿妈,爹爹怎么还不回来?他不想我们吗?”
母亲轻抚孩子小脑瓜,微笑应答:“他当然想我们,可是他在做更重要的事。你爹爹守护的不只有我们,还有千家万户的母子长亲。启,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你爹爹这些年忙碌在外,做的事有多么伟大。”
幼儿眨眨眼,似懂非懂,又问:“那我以后,是不是也要成为像爹爹那样的人?”
母亲欣然笑答:“如果我儿能成为那样的人,就太好了!”
听到这话,幼儿有些思索,很快他又说:“可我还没见过爹爹,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等见到了再说吧。”
母亲对孩子的想法很欣慰,她把他抱到窗前,指向深邃乌黑的天空,说:“在发大水之前,每天晚上空中都会悬挂一轮皎洁明月,但现在仍有很多地方雨势没有完全减弱,所以我们经常看不到月亮,只可见一点星光。我儿,你要记住,你爹爹就像那月光,月光会引领群星,驱散黑暗阴霾。望你长大后,也能成为那个发挥重要作用的带头之人。”
不知幼儿是否理解,但见他认真地点了点头,道:“我会努力的。”
那时的幼儿年龄虽小,却深深记住了母亲所言,尽管之后的很多年里他依旧没有见到爹爹,可不断能从很多人口中听到对他爹爹的称赞,这让他越来越确定,成为那样的人是非常受人推崇爱戴的。
母亲告诉他,爹爹经常带领众人一起疏川导河,劈山开渠,各部族常有百姓自发加入,年复一年,队伍越来越庞大。他暗暗敬佩爹爹的毅力,可又对爹爹亲力亲为的举动感到心疼。他觉得,既然带了那么多人,又何必总是自己忙个不停,既然那么多人都愿意听他指挥,完全可以让别人代替自己去做啊。
又是很多年过去了,幼儿长成了少年。一天,他看到几个人簇拥着一个人登上涂山,看样子,是来找他和母亲的。
他以为是日夜想念的爹爹终于回来了,急火似地跑回屋,叫喊母亲,谁知等到那些人来到门口,母亲一眼看去,瞬间从喜悦变为低落,然而很快掩饰住,向来者恭敬道:“首领。”
一旁的少年顿时有点懵,他偏头,发现众人当中的那个人正好也在细细打量自己,不免拘谨起来,悄悄挪向母亲身侧。
经母亲介绍,他才知眼前之人乃是他们部落的首领———有虞氏姚重华。爹爹接替治水重任,所奉正是这位的命令。
“涂山氏,这些年着实辛苦你了!与文命成婚不过四日便分离,独自把孩子拉扯到这么大,各中艰辛,唯你心知。”姚重华叹惋道。
他如此一说,便引出了来意。
治水之人唯恐私事耽误大事,离开后根本顾不上回家探望,夫妻温存更是奢望。首领前来慰问,正是体量到了夫妻生离,涂山氏在背后默默支持,独立抚养孩子的不易。毕竟后方安稳,前线才然能安心做事,更何况前线那人也会在偶尔闲暇之际,深深挂念家中妻儿。思念之情总得有人代为传递,为表重视,姚重华亲自来到涂山,看望女娇与启这对母子。
女娇欲邀客人入室,姚重华却摆摆手,言明自己亦无太多时间停留,此番前来,除了代那个到家门口三次都没进来的辛劳部下看望家属,再就是给母子俩带来些生活补给物。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间,你也要保养好自己。”姚重华说完,吩咐身边人把东西搬进屋中。
启过去搭手,他刚过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少年郎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有强烈的探索欲,况且家里头一次来这么多大人物,于是他有意表现得成熟些。
搬东西时,启听到首领与母亲谈到了自己,首领夸他懂事勤劳,以后肯定会是个杰出之人,其他话诸如此类。启从小到大没见过父亲,第一次听到除母亲以外的人夸奖自己,暗自开心,悄悄瞄了首领几眼。
没过多久东西就搬完了,姚重华向女娇辞别。临走前,他还问了启:长大了有什么志向?
启脱口而出:“我想成为像您这样的人。”
女娇轻手拍了拍孩子肩头,有些难为地笑道:“瞎说什么大话。”
姚重华却说:“少年有志,乃是好事!启,记住你的话,望你长大后亦有众人追随,心想事成。”
那一天,启非常开心。至夜,他趴在窗口,恰好望到高空之上,一轮银白天光,在黑漆漆的暮色里极为明显。但天光被厚重密布的云层包围,云一遮,它便似被轻飘飘地吹散了,难觅其踪;但须臾,又像是竭力钻出了空隙,绽放光华。如此反反复复,时隐时现。
“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有功于世,受人追随。月啊,祝福我吧!”启望向那银白天光,喃喃道。不知是不是他的愿望灵验了,不过片刻,地上便多了一片亮堂堂。原是云团乍开,光破而出,那银白天光终于露出了它完整的样子。
独立中藏清冷,皎洁未失柔和,一瞬间,月明星稀,夜晚的主宰登场,再没有什么能与它较量。
————————
不管过了多少年月,西极隅谷的碧落池永远弥漫着一股清寒。青蟾族世居于此,许多年前,还有十一只青蟾在此生活嬉戏,直到有一天,池边金石发生变化,身为“满月”的大哥咸光,受超脱世外的灵物启示,带领其余九弟妹先行离开,只留下十一弟玉玦,将它作为完成大业的关键。
而玉玦记忆被锁,只知与最后化为青蟾形态的幼弟相依相伴。年深日久,幼弟不耐碧落池环境,流浪下界,玉玦时常牵挂,每次都会通过碧落池观察它的动态。
某一年,世间灾难降临,天倾地陷,洪水肆虐,众生皆苦。玉玦也适时得到碧落池灵启导,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时候一到,毅然赴去。
它一离去,碧落池再无生机,恢复了冷冷清清,寂然无趣。大概连池灵都没想到,那只最后化形的小青蟾,还会特意回来一趟。
小青蟾从隅谷蹦蹦哒哒跳来,全然不似之前与哥哥争吵被赶走的委屈模样,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该知道它早知道了,该释然的也早就释然了。
只是,还有些怀念,忍不住回来看一看~
“池灵,你能连接到渊谷吗?”小青蟾向冷池问话。
“如果你融入我,依靠强烈情感,或许能让你哥哥感应到。等它应了,你便能看到它之处境。”池灵声音飘渺,冷淡如玉。
小青蟾觉得可以一试,毕竟它哥就曾通过这种方式解开过往记忆。它果断跳入池水,霎时寒气灌注,全身麻木,但为了联系上哥哥,它必须撑住。
“哥,回应我!我想看到你!”它强忍不适,迫使自己集中精神。
而在另一个世界,神秘莫测的幽深峡谷中,天气永远阴晴不定,风流肆意的从峡谷一头广阔又危险的沼泽地席卷到另一方未知之域。这是一片连本地灵兽灵体都谈名惶恐的范围,更是主管凤凰族明确划定的生命禁区。
渊谷———穿过秘界通明湖便可抵达的大片诡异山区,每当提起它,更多代表的是那座黑暗主峰。那主峰不知形成于何时,峰口敞开,里面便是万丈深渊,深不见底,模样像极了山中张开的能吞噬万物的大嘴,其可怕模样,即使鸟类也不敢从上面飞过。
但就是如此恐怖诡谲的地方,却是两大天选之族的集葬之地。它们必须在这个生命罕至的地域完成最终大业,融合与转化不仅是某一代的任务,更是天选之族世代绵延的使命。
率先到达峰底的大青蟾与九弟妹,身体早已化为无实体灵态,在玉玦跳入碧落池寻找答案时,咸光借助池灵,以灵态向它讲述了原委:混沌给了小金石来到碧落池的机会,但并非给予其转化之能。那金石本为质灵,却单靠自身愿望最终转化为兽灵,如此违逆天道规律,乃反常之兆。故此,它本身代表了事态转变,而金乌族尚未有此预兆。为了不引发更大混乱,青蟾族需要先贡献出力量,压制异世之间的灵力波动,等待融合的时机。
而融合的时机,便是玉玦来到。所谓融合,即化繁归元:种族里选定一个成员作为载体,其它则舍弃自身,待到时机成熟,将所有力量汇聚到这副躯体中,最终,凝聚了全族力量的躯体将变为另一种宏大形态,从此脱离常态循环,化为天道中的永恒之体。
咸光等兄姐都为玉玦做好了准备,金乌族亦已进入铺垫阶段,不久之后,世间灾劫将止,是到了玉玦来完成最后一步的时候了。
于是在渊谷主峰,可见十一青蟾玉玦趴在山口,俯视黑暗,不由自主地喊道:“哥哥姐姐们,我回你们身边来了!”
深渊之中并无活物,却似有声音回应它。深不见底的谷中不知从哪里突兀的飘荡出团团斑斓雾气,那些气体像是参杂了各种辨不清形状的杂质,又像是水面被不同颜色搅浑的样子,总之是混杂不清,却又异常绮丽。在别处,这种情况绝对算得上稀奇,但在渊谷地界,到处都很奇怪,这又算的了什么。
玉玦以一副完全自在的神态在山口喊话,仿佛所面对的根本不是深渊,而是阔别已久的怀抱。因为它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坦然、不畏惧,但对于那些不理解的生灵来说,这种怪异行为大抵是犯病了。
玉玦凝神望着下方,自然没有注意到远处的另一座山头上,一只皮毛黝黑发亮的灵兽正望着它,极为好奇道:“它怎么看上去那么高兴,难道那里面有什么好吃的?”
“吃吃吃,就知道吃,我看你准是头猪!”黑兽身后乍现一只赤兽,赤兽一口咬住它的尾巴,直把黑兽疼得原地起跳。它原本还想说“我只闻到了生命流逝的味道,呸呸呸,难闻!”听了赤兽的话,顿时又气又急,鼻子哼哧哼哧了好几下,喘完才道:“我不是猪!”
赤兽不以为然,道:“你以为我说你是猪,难道是在骂你吗?”
黑兽一听,立刻道:“不是吗?对不起,瑞首,我错怪你了,对不起。”
赤兽语重心长道:“知错就好。黎,你也不好好想想,你长得这么俊,我怎么可能骂你呢?”
“哦,那是?”
“我只是在讽刺你啊。”
“…………”
'呵呵~'风中传过一声轻笑,转瞬散去。黑兽听不到那声音,赤兽却眼睛一转,随即放松警惕,心中了然:元尊。
作为新晋小话友,赤兽对元尊行事已有所了解,自然能想通它来此的目的。
渊谷主峰那边,玉玦毫不犹豫,纵身跳入雾气之中,下落之际,接到了来自碧落池的灵讯感应。想来是平生最后一次与幼弟联系,它也很希望有个体面的告别,便快速接上了。与此同时,那些雾气也受到感召,层层将玉玦包裹,随即灵讯接通,幼弟声音传来,玉玦刚应了一声,雾气中便有声音响起,道:“是小寒月啊。”
发出声音的,是某只化为灵态的玉玦姐姐,很快,其它兄姐陆续出声,一番嘘寒问暖让玉玦倍感亲切,连灵讯那边的小青蟾“寒月”都感受了亲情所在,虽然它从未见过这些兄姐。
“就让小寒月见证我们的重要时刻吧!”雾气中的声音充满了期待,全然没有为了自己可能会永远消逝而遗憾,反将这当做无上荣耀。
当信仰足够强大,便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生灵将行之事!
“哥!我看好你哦!以后的每个夜晚,我都会看着你。”
世间大多数道别场景都是凝重的,小青蟾“寒月”却仍用开玩笑的语气去讲。它就是不想那么伤感,兄姐们本就没多少负面情绪,所以更不必平添忧伤。
玉玦早已习惯幼弟的顽皮,边下落边回应道:“我们也会永远看着你的。”
作为最终载体,玉玦不会像咸光它们那样化为无状灵态,小青蟾通过碧落池观察着一切:它哥哥在渊谷蕴藏的神秘压力下,轮廓变得越来越模糊,浑圆的月体彻底显露,清辉四溢不绝,光亮无尽黑渊,同时一缕缕吸入那些斑斓雾气,转而融合。深渊之黑暗与月体之明光形成鲜明对比,到后来已然无法看出光亮是在继续下落,还是悬在某一位置。
是否在运动都不重要了,因为光芒中心,有形状一直在分解、变形、杂糅,忽方忽圆,忽变忽止。亮光一会聚集在这片,一会又聚集在那边,似有规律地更替。
随着异变演化,到了某一刻,时间仿佛突然凝固。
————————
'月态已定,将行天道。青蟾族提早奉献,可以选择在哪条轨道上。'
“我们在这个世界留下了思念,所以就在距离最近的位置吧,这样能永远守护它。”
'可。相生相伴,潮涨潮落。月卫,去履行你们的天命吧。'
————————
有些声音不是小青蟾和碧落池灵能感知的,小青蟾看到的是光团定型那一刻,下一秒……
渊谷主峰,盛大光团破山而出,直冲云霄,秘界生灵无不被这突然一幕震撼,虽然不知发生何事,但都不觉得害怕。
万桐林中,一凤一凰,表情肃穆,向那亮光垂首膜拜,直到它消失在遥不可望的苍穹中……
在那之后的某一天,小青蟾对下界的朋友们说,梦见哥哥送给了它一个神奇梦境。梦里,有类人生物在月卫上蹦蹦跳跳,后来,又有几个奇怪的物件落在背后,其中一个物件里还弹出一块红色方面,方面上有几个黄点,不知是什么。最后,物件在那里的土地上画了一个符号,看样子比较接近人类字符里的“中”字。
“很奇怪的梦,但也很有趣,不是吗?”小青蟾饶有意思地说,“有趣的像真的一样。”
注:
涂山氏女娇:大禹之妻,夏启之母。大禹因治水到了三十岁仍未娶,至涂山时遇到女娇,二人互生情愫,很快结为夫妻,但大禹怕耽误治水,结婚第四天便离开,女娇体恤丈夫,独自生下启并照料长大。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女娇就等了十三年,思念时发出感叹:候人兮,猗(音同“一”,多音字,代表语气词“啊”)。这是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首情诗,意为:我等候的人啊。全诗只有四字,简短而深情,是为《涂山女歌》。
甲骨文的“中”为象形字,中间竖的左侧,上、下各有两条弯线,象征飘带,整个字体像旗帜飘扬的样子。战国时,四条弯线的写法变作直线,秦汉之后,四条线被完全省去,其简化体沿用至今。
夜幕下的涂山,凉风习习,山顶处,一间茅草屋。夜色愈浓,附近山民皆已归家避寒,茅草屋内,照例洋溢着独一份的温暖。
母亲怀抱幼儿,刚结束一曲童谣,幼儿早该困倦,不知为何,这一日显得格外精神。母亲哄睡多时,幼儿仍不肯闭眼。
幼儿到了会说话的年龄,能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了,便不像之前那么快听话。他撒娇地趴在母亲膝上,问道:“阿妈,爹爹怎么还不回来?他不想我们吗?”
母亲轻抚孩子小脑瓜,微笑应答:“他当然想我们,可是他在做更重要的事。你爹爹守护的不只有我们,还有千家万户的母子长亲。启,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你爹爹这些年忙碌在外,做的事有多么伟大。”
幼儿眨眨眼,似懂非懂,又问:“那我以后,是不是也要成为像爹爹那样的人?”
母亲欣然笑答:“如果我儿能成为那样的人,就太好了!”
听到这话,幼儿有些思索,很快他又说:“可我还没见过爹爹,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等见到了再说吧。”
母亲对孩子的想法很欣慰,她把他抱到窗前,指向深邃乌黑的天空,说:“在发大水之前,每天晚上空中都会悬挂一轮皎洁明月,但现在仍有很多地方雨势没有完全减弱,所以我们经常看不到月亮,只可见一点星光。我儿,你要记住,你爹爹就像那月光,月光会引领群星,驱散黑暗阴霾。望你长大后,也能成为那个发挥重要作用的带头之人。”
不知幼儿是否理解,但见他认真地点了点头,道:“我会努力的。”
那时的幼儿年龄虽小,却深深记住了母亲所言,尽管之后的很多年里他依旧没有见到爹爹,可不断能从很多人口中听到对他爹爹的称赞,这让他越来越确定,成为那样的人是非常受人推崇爱戴的。
母亲告诉他,爹爹经常带领众人一起疏川导河,劈山开渠,各部族常有百姓自发加入,年复一年,队伍越来越庞大。他暗暗敬佩爹爹的毅力,可又对爹爹亲力亲为的举动感到心疼。他觉得,既然带了那么多人,又何必总是自己忙个不停,既然那么多人都愿意听他指挥,完全可以让别人代替自己去做啊。
又是很多年过去了,幼儿长成了少年。一天,他看到几个人簇拥着一个人登上涂山,看样子,是来找他和母亲的。
他以为是日夜想念的爹爹终于回来了,急火似地跑回屋,叫喊母亲,谁知等到那些人来到门口,母亲一眼看去,瞬间从喜悦变为低落,然而很快掩饰住,向来者恭敬道:“首领。”
一旁的少年顿时有点懵,他偏头,发现众人当中的那个人正好也在细细打量自己,不免拘谨起来,悄悄挪向母亲身侧。
经母亲介绍,他才知眼前之人乃是他们部落的首领———有虞氏姚重华。爹爹接替治水重任,所奉正是这位的命令。
“涂山氏,这些年着实辛苦你了!与文命成婚不过四日便分离,独自把孩子拉扯到这么大,各中艰辛,唯你心知。”姚重华叹惋道。
他如此一说,便引出了来意。
治水之人唯恐私事耽误大事,离开后根本顾不上回家探望,夫妻温存更是奢望。首领前来慰问,正是体量到了夫妻生离,涂山氏在背后默默支持,独立抚养孩子的不易。毕竟后方安稳,前线才然能安心做事,更何况前线那人也会在偶尔闲暇之际,深深挂念家中妻儿。思念之情总得有人代为传递,为表重视,姚重华亲自来到涂山,看望女娇与启这对母子。
女娇欲邀客人入室,姚重华却摆摆手,言明自己亦无太多时间停留,此番前来,除了代那个到家门口三次都没进来的辛劳部下看望家属,再就是给母子俩带来些生活补给物。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间,你也要保养好自己。”姚重华说完,吩咐身边人把东西搬进屋中。
启过去搭手,他刚过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少年郎对什么人、什么事都有强烈的探索欲,况且家里头一次来这么多大人物,于是他有意表现得成熟些。
搬东西时,启听到首领与母亲谈到了自己,首领夸他懂事勤劳,以后肯定会是个杰出之人,其他话诸如此类。启从小到大没见过父亲,第一次听到除母亲以外的人夸奖自己,暗自开心,悄悄瞄了首领几眼。
没过多久东西就搬完了,姚重华向女娇辞别。临走前,他还问了启:长大了有什么志向?
启脱口而出:“我想成为像您这样的人。”
女娇轻手拍了拍孩子肩头,有些难为地笑道:“瞎说什么大话。”
姚重华却说:“少年有志,乃是好事!启,记住你的话,望你长大后亦有众人追随,心想事成。”
那一天,启非常开心。至夜,他趴在窗口,恰好望到高空之上,一轮银白天光,在黑漆漆的暮色里极为明显。但天光被厚重密布的云层包围,云一遮,它便似被轻飘飘地吹散了,难觅其踪;但须臾,又像是竭力钻出了空隙,绽放光华。如此反反复复,时隐时现。
“我也想成为那样的人———有功于世,受人追随。月啊,祝福我吧!”启望向那银白天光,喃喃道。不知是不是他的愿望灵验了,不过片刻,地上便多了一片亮堂堂。原是云团乍开,光破而出,那银白天光终于露出了它完整的样子。
独立中藏清冷,皎洁未失柔和,一瞬间,月明星稀,夜晚的主宰登场,再没有什么能与它较量。
————————
不管过了多少年月,西极隅谷的碧落池永远弥漫着一股清寒。青蟾族世居于此,许多年前,还有十一只青蟾在此生活嬉戏,直到有一天,池边金石发生变化,身为“满月”的大哥咸光,受超脱世外的灵物启示,带领其余九弟妹先行离开,只留下十一弟玉玦,将它作为完成大业的关键。
而玉玦记忆被锁,只知与最后化为青蟾形态的幼弟相依相伴。年深日久,幼弟不耐碧落池环境,流浪下界,玉玦时常牵挂,每次都会通过碧落池观察它的动态。
某一年,世间灾难降临,天倾地陷,洪水肆虐,众生皆苦。玉玦也适时得到碧落池灵启导,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时候一到,毅然赴去。
它一离去,碧落池再无生机,恢复了冷冷清清,寂然无趣。大概连池灵都没想到,那只最后化形的小青蟾,还会特意回来一趟。
小青蟾从隅谷蹦蹦哒哒跳来,全然不似之前与哥哥争吵被赶走的委屈模样,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该知道它早知道了,该释然的也早就释然了。
只是,还有些怀念,忍不住回来看一看~
“池灵,你能连接到渊谷吗?”小青蟾向冷池问话。
“如果你融入我,依靠强烈情感,或许能让你哥哥感应到。等它应了,你便能看到它之处境。”池灵声音飘渺,冷淡如玉。
小青蟾觉得可以一试,毕竟它哥就曾通过这种方式解开过往记忆。它果断跳入池水,霎时寒气灌注,全身麻木,但为了联系上哥哥,它必须撑住。
“哥,回应我!我想看到你!”它强忍不适,迫使自己集中精神。
而在另一个世界,神秘莫测的幽深峡谷中,天气永远阴晴不定,风流肆意的从峡谷一头广阔又危险的沼泽地席卷到另一方未知之域。这是一片连本地灵兽灵体都谈名惶恐的范围,更是主管凤凰族明确划定的生命禁区。
渊谷———穿过秘界通明湖便可抵达的大片诡异山区,每当提起它,更多代表的是那座黑暗主峰。那主峰不知形成于何时,峰口敞开,里面便是万丈深渊,深不见底,模样像极了山中张开的能吞噬万物的大嘴,其可怕模样,即使鸟类也不敢从上面飞过。
但就是如此恐怖诡谲的地方,却是两大天选之族的集葬之地。它们必须在这个生命罕至的地域完成最终大业,融合与转化不仅是某一代的任务,更是天选之族世代绵延的使命。
率先到达峰底的大青蟾与九弟妹,身体早已化为无实体灵态,在玉玦跳入碧落池寻找答案时,咸光借助池灵,以灵态向它讲述了原委:混沌给了小金石来到碧落池的机会,但并非给予其转化之能。那金石本为质灵,却单靠自身愿望最终转化为兽灵,如此违逆天道规律,乃反常之兆。故此,它本身代表了事态转变,而金乌族尚未有此预兆。为了不引发更大混乱,青蟾族需要先贡献出力量,压制异世之间的灵力波动,等待融合的时机。
而融合的时机,便是玉玦来到。所谓融合,即化繁归元:种族里选定一个成员作为载体,其它则舍弃自身,待到时机成熟,将所有力量汇聚到这副躯体中,最终,凝聚了全族力量的躯体将变为另一种宏大形态,从此脱离常态循环,化为天道中的永恒之体。
咸光等兄姐都为玉玦做好了准备,金乌族亦已进入铺垫阶段,不久之后,世间灾劫将止,是到了玉玦来完成最后一步的时候了。
于是在渊谷主峰,可见十一青蟾玉玦趴在山口,俯视黑暗,不由自主地喊道:“哥哥姐姐们,我回你们身边来了!”
深渊之中并无活物,却似有声音回应它。深不见底的谷中不知从哪里突兀的飘荡出团团斑斓雾气,那些气体像是参杂了各种辨不清形状的杂质,又像是水面被不同颜色搅浑的样子,总之是混杂不清,却又异常绮丽。在别处,这种情况绝对算得上稀奇,但在渊谷地界,到处都很奇怪,这又算的了什么。
玉玦以一副完全自在的神态在山口喊话,仿佛所面对的根本不是深渊,而是阔别已久的怀抱。因为它明白自己要做什么,所以坦然、不畏惧,但对于那些不理解的生灵来说,这种怪异行为大抵是犯病了。
玉玦凝神望着下方,自然没有注意到远处的另一座山头上,一只皮毛黝黑发亮的灵兽正望着它,极为好奇道:“它怎么看上去那么高兴,难道那里面有什么好吃的?”
“吃吃吃,就知道吃,我看你准是头猪!”黑兽身后乍现一只赤兽,赤兽一口咬住它的尾巴,直把黑兽疼得原地起跳。它原本还想说“我只闻到了生命流逝的味道,呸呸呸,难闻!”听了赤兽的话,顿时又气又急,鼻子哼哧哼哧了好几下,喘完才道:“我不是猪!”
赤兽不以为然,道:“你以为我说你是猪,难道是在骂你吗?”
黑兽一听,立刻道:“不是吗?对不起,瑞首,我错怪你了,对不起。”
赤兽语重心长道:“知错就好。黎,你也不好好想想,你长得这么俊,我怎么可能骂你呢?”
“哦,那是?”
“我只是在讽刺你啊。”
“…………”
'呵呵~'风中传过一声轻笑,转瞬散去。黑兽听不到那声音,赤兽却眼睛一转,随即放松警惕,心中了然:元尊。
作为新晋小话友,赤兽对元尊行事已有所了解,自然能想通它来此的目的。
渊谷主峰那边,玉玦毫不犹豫,纵身跳入雾气之中,下落之际,接到了来自碧落池的灵讯感应。想来是平生最后一次与幼弟联系,它也很希望有个体面的告别,便快速接上了。与此同时,那些雾气也受到感召,层层将玉玦包裹,随即灵讯接通,幼弟声音传来,玉玦刚应了一声,雾气中便有声音响起,道:“是小寒月啊。”
发出声音的,是某只化为灵态的玉玦姐姐,很快,其它兄姐陆续出声,一番嘘寒问暖让玉玦倍感亲切,连灵讯那边的小青蟾“寒月”都感受了亲情所在,虽然它从未见过这些兄姐。
“就让小寒月见证我们的重要时刻吧!”雾气中的声音充满了期待,全然没有为了自己可能会永远消逝而遗憾,反将这当做无上荣耀。
当信仰足够强大,便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阻挡生灵将行之事!
“哥!我看好你哦!以后的每个夜晚,我都会看着你。”
世间大多数道别场景都是凝重的,小青蟾“寒月”却仍用开玩笑的语气去讲。它就是不想那么伤感,兄姐们本就没多少负面情绪,所以更不必平添忧伤。
玉玦早已习惯幼弟的顽皮,边下落边回应道:“我们也会永远看着你的。”
作为最终载体,玉玦不会像咸光它们那样化为无状灵态,小青蟾通过碧落池观察着一切:它哥哥在渊谷蕴藏的神秘压力下,轮廓变得越来越模糊,浑圆的月体彻底显露,清辉四溢不绝,光亮无尽黑渊,同时一缕缕吸入那些斑斓雾气,转而融合。深渊之黑暗与月体之明光形成鲜明对比,到后来已然无法看出光亮是在继续下落,还是悬在某一位置。
是否在运动都不重要了,因为光芒中心,有形状一直在分解、变形、杂糅,忽方忽圆,忽变忽止。亮光一会聚集在这片,一会又聚集在那边,似有规律地更替。
随着异变演化,到了某一刻,时间仿佛突然凝固。
————————
'月态已定,将行天道。青蟾族提早奉献,可以选择在哪条轨道上。'
“我们在这个世界留下了思念,所以就在距离最近的位置吧,这样能永远守护它。”
'可。相生相伴,潮涨潮落。月卫,去履行你们的天命吧。'
————————
有些声音不是小青蟾和碧落池灵能感知的,小青蟾看到的是光团定型那一刻,下一秒……
渊谷主峰,盛大光团破山而出,直冲云霄,秘界生灵无不被这突然一幕震撼,虽然不知发生何事,但都不觉得害怕。
万桐林中,一凤一凰,表情肃穆,向那亮光垂首膜拜,直到它消失在遥不可望的苍穹中……
在那之后的某一天,小青蟾对下界的朋友们说,梦见哥哥送给了它一个神奇梦境。梦里,有类人生物在月卫上蹦蹦跳跳,后来,又有几个奇怪的物件落在背后,其中一个物件里还弹出一块红色方面,方面上有几个黄点,不知是什么。最后,物件在那里的土地上画了一个符号,看样子比较接近人类字符里的“中”字。
“很奇怪的梦,但也很有趣,不是吗?”小青蟾饶有意思地说,“有趣的像真的一样。”
注:
涂山氏女娇:大禹之妻,夏启之母。大禹因治水到了三十岁仍未娶,至涂山时遇到女娇,二人互生情愫,很快结为夫妻,但大禹怕耽误治水,结婚第四天便离开,女娇体恤丈夫,独自生下启并照料长大。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女娇就等了十三年,思念时发出感叹:候人兮,猗(音同“一”,多音字,代表语气词“啊”)。这是中国有史可查的第一首情诗,意为:我等候的人啊。全诗只有四字,简短而深情,是为《涂山女歌》。
甲骨文的“中”为象形字,中间竖的左侧,上、下各有两条弯线,象征飘带,整个字体像旗帜飘扬的样子。战国时,四条弯线的写法变作直线,秦汉之后,四条线被完全省去,其简化体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