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岑二十一年七月,夜末,月隐云海。天地间苍茫有一些雾色,探不清虚实。
静。
萧子怀靠在柳树下,有一下没一下用剑鞘划拉着河滩上的石子,嘴里不知道哼着哪里的叫不上名儿的调调,看上去挺无聊的。
半里外是已经荒废了很久的老柳驿,驿站边上有一株根系盘虬卧龙的老柳树,所以就叫了这么个名字。一行车队傍着老柳驻扎,正是三日前便从京都启程,一路南下去往梁国参加文辩的使团。
按理说,三日时间虽不足以赶到下一座主城,随便抵达下一处官驿也是绰绰有余的,至少不会再这样一座破败不堪的驿馆边上安营扎寨。
至于为何如此狼狈之情形,还不是因为该使团的正使——晋王世子萧胤,字子怀的这位——是个主意大的。
托这位的福,整个使团到现在还在这荒山野岭的风餐露宿。原因无他,不知道这位世子是从何处听说,每逢初一十五之夜,这老柳树上便会飞来两只喜鹊,颉颃交颈,此时此刻求姻缘必能得偿所愿,与心爱之人白头偕老。
哎——
这人赖上了,势必要亲眼见识一番。
使团里文人居多,几个副使直呼有失常理、不合祖宗规矩、误了文辩的时间有损大雍有颜面,三五个老学究吹胡子瞪眼。然而和混子讲理是讲不清的。
萧世子问说:“本世子不过谨遵圣命,途中体察一番我朝民俗风物,如何到了几位大人嘴里就成了不合规矩常理,有损大雍颜面了?”
“况且,文辩在秋后,几位大人何至于如此心急如焚?那我不如现在就回去请了皇伯伯的旨意,将本世子这正使的位子换成几位大人算了。”
他的语气不像是商量,这也像是这个不讲理的混子能做出来的事情。
几个文人没有办法,只得去请使团中最是德高望重的那位窦有章窦先生,只是他也不曾开口说过什么,之后便无人再提此事。
且在此处等候几日罢,眼看着今夜便是七月一十五,世子殿下就是再等不来喜鹊,这么着也得上路了。
***
主账之内明亮十分,沈行昀支着胳膊,靠在案边看书,烛火照在他的面庞之上跳动,这人看上去有些苍白病弱,但精神头还是不错。
“簌——”
耳边一片风声,他微微抬手,便夹住一颗从窗缝里被当成暗器杀进来的石子。
这颗石头力道可是足得很,震得他的手指都生疼,抬眼一看,便见帐篷的帘子随即便被掀开,走进来个身姿颀长的青年,束着发,绑着护腕,腰上挂着一把流光溢彩的宝剑。
再仔细一瞧,这人耳边挂着一枚狼牙,走路的时候时不时晃一下的,一只手上捡了一把混圆的石子——
这是个闲人。
“别看这破书了,当心你那双半瞎的眼睛。”萧子怀的声音懒洋洋的,明明是关心的话语,到他嘴里说出来,就有了几分欠揍的意思。
沈行昀挺无所谓道:“倒不至于这么脆弱。”不过经由他这么一提醒,他倒是觉得眼睛确实是有些干涩了。
那把石子被萧子怀随意撒在小几上,有几颗滚落到了沈行昀摊开的书上。
“这是讲什么的?”萧子怀问。
“这是兖州的地志,过几天不就到兖州了吗,我看着挺有意思的,就找过来翻翻。”沈行昀答,他指了指案上的茶盏,“喝茶自己倒。”
萧子怀没去看书,提起茶壶倒了杯茶水,抿了一口,眉毛去皱了起来:“这是什么东西,没滋没味的。”
“不过是寻常人家喝的麦茶。”沈行昀答。
“麦茶?你的嘴巴一向挑剔,陛下赏的敬亭绿雪你都瞧不上,怎么看得上这个了?”
“你这是什么话。”沈行昀一只手支着脸,微微苦笑,“那几两敬亭绿雪啊,早被我爹用去年他自己晒的烂茶梗子换下来了,没一口到我嘴里,全便宜他了。”
“相爷还会制茶?”萧子怀表情有一些惊讶。
“算会吧。”沈行昀的表情一言难尽,“世子殿下等到人了吗?”
“别提——”萧子怀把手一摊,“密令上仔细说的是七月十五之前,蹲了这么几个晚上,愣是头发丝都没看见一根,明个就要启程了,我可再想不到什么由头拖下去了。”
“现在才亥时一刻。还有一会子,再等等罢。”沈行昀道,将那几颗小石子拂开,又去翻他的书卷。
“难不成还真有人掐着这个点来?”
“说不定呢。”沈行昀面色平常。
听他这样说,萧子怀倒还真想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就是这样的性子,遂没有反驳他,找了块锦帕去擦他的佩剑,取帕子时将一个锦囊带了出来,里面摔出来出来一枚玉佩。
“可别把这玩意摔坏了。”玉佩掉在桌角被磕了一下,在将要落地之前,被萧子怀眼疾手快地接住,对着烛火好一通看,所幸无事。
这是一枚信物。
他手上摩挲着那枚信物——成色极好的白玉,一面是五爪苍龙卷云纹,一面是阴阳交汇的太极八卦,空余处是金沙水磨、雕琢的十分精细的沧浪纹,在昏暗的灯光下,那波涛奔涌起来一般
——这不是寻常见的装饰纹路,反而更像是包罗天地的阵法图腾。
萧子怀的目光最终落在旁边包裹着玉佩的锦囊之上,只见卷云暗纹,系带编入了金丝银线,精美十分,他忽然出声道:“你看着上面的卷云纹,和那丫头刀鞘上头的倒如出一辙。”
沈行昀闻声抬头,借着烛光将锦囊拿近了看,仔细确认一番后点了点头:“确是如此。”
“难不成密令中所说的来此处接应的人是她?”
沈行昀思索了一番:“这还就真说不准了。既然是云中那边来人,那就是墨叔的意思,他行事一向没个章法的,心思尤其难猜。”
“那倒是。”萧子怀自顾自笑了,“碰见她啊……估计不大可能喽。上一次与她通信,她说她在玉京京。不过这都是上个月的事情了,说不定这时候又在什么地方鬼混呢。”
启程前夜,萧沈二人收到一封密信。
其中有言,云中将有一人与他们秘密同行,吩咐二人七月十五之前于老柳亭秘密接应,与密令一同交付的还有萧子怀手中那枚玉佩。
他二人问过了沈阒,也就是沈行昀的爹,后者只说照做,但是却千叮万嘱一定要避开陛下的耳目。
避开陛下的耳目?这就有些奇怪了。
眼下他们已经在此处等候三日了。三日之间,萧子怀无时不刻不沐浴着那帮使节学士们怨怼的目光,看萧子怀的眼色之中满满的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索性萧子怀在北疆也是个不好学问的,在京中混了好几年,面皮也算是早已磨炼到了家,只当是没看见了。
“这一趟过后,我就回北疆。”他像是自言自语。沈行昀听到他这话,手中翻书的动作顿了一下,勾着唇角摇了摇头,没有答复他的话,营帐中一时安静下来。
七月流火,帐内可以听见外面兵卒巡夜整齐的脚步,还有断断续续的蝉鸣,还可以听到,有一阵微风,吹进了营帐之内。
萧子怀好像听见一阵窸窸窣窣叮叮当当叮铃哐啷的声音。
“什么人?!”
一声低喝之后,一异族的小少年紧跟风声其后、提着双锤、掀开帘子闯了进来,“殿下,大公子,方才可有人闯进来了?”
先前鲜少走出过北疆的蛮族的少年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警惕,羌满月心中疑虑,操着一口不大熟练的汉话问道。
沈行昀被惊动,愣了一下。随即他像是感受到了什么,忽然轻笑了一声,只见他竖起食指在唇边抵了抵,示意羌满月不要出声,有又向上边指了指,示意他往上看。
后者狐疑抬头往后一看,便见一个唇红齿白的黑衣女子,翘着腿,挂在梁上笑着,衣摆一晃一晃,好似兜着风的形状。
“什么鬼混去了。”
这是一阵慵懒而松弛的女声,连着一阵细碎的银饰、珠串、玉佩、铃铛叮铃哐啷碰撞的声响,在夜色之中显得空灵、清亮,煞是动听。她松开手跳了下来,平平稳稳地落在了羌满月的面前还转了个圈。
墨为卿!
她竟真在这里。
静。
萧子怀靠在柳树下,有一下没一下用剑鞘划拉着河滩上的石子,嘴里不知道哼着哪里的叫不上名儿的调调,看上去挺无聊的。
半里外是已经荒废了很久的老柳驿,驿站边上有一株根系盘虬卧龙的老柳树,所以就叫了这么个名字。一行车队傍着老柳驻扎,正是三日前便从京都启程,一路南下去往梁国参加文辩的使团。
按理说,三日时间虽不足以赶到下一座主城,随便抵达下一处官驿也是绰绰有余的,至少不会再这样一座破败不堪的驿馆边上安营扎寨。
至于为何如此狼狈之情形,还不是因为该使团的正使——晋王世子萧胤,字子怀的这位——是个主意大的。
托这位的福,整个使团到现在还在这荒山野岭的风餐露宿。原因无他,不知道这位世子是从何处听说,每逢初一十五之夜,这老柳树上便会飞来两只喜鹊,颉颃交颈,此时此刻求姻缘必能得偿所愿,与心爱之人白头偕老。
哎——
这人赖上了,势必要亲眼见识一番。
使团里文人居多,几个副使直呼有失常理、不合祖宗规矩、误了文辩的时间有损大雍有颜面,三五个老学究吹胡子瞪眼。然而和混子讲理是讲不清的。
萧世子问说:“本世子不过谨遵圣命,途中体察一番我朝民俗风物,如何到了几位大人嘴里就成了不合规矩常理,有损大雍颜面了?”
“况且,文辩在秋后,几位大人何至于如此心急如焚?那我不如现在就回去请了皇伯伯的旨意,将本世子这正使的位子换成几位大人算了。”
他的语气不像是商量,这也像是这个不讲理的混子能做出来的事情。
几个文人没有办法,只得去请使团中最是德高望重的那位窦有章窦先生,只是他也不曾开口说过什么,之后便无人再提此事。
且在此处等候几日罢,眼看着今夜便是七月一十五,世子殿下就是再等不来喜鹊,这么着也得上路了。
***
主账之内明亮十分,沈行昀支着胳膊,靠在案边看书,烛火照在他的面庞之上跳动,这人看上去有些苍白病弱,但精神头还是不错。
“簌——”
耳边一片风声,他微微抬手,便夹住一颗从窗缝里被当成暗器杀进来的石子。
这颗石头力道可是足得很,震得他的手指都生疼,抬眼一看,便见帐篷的帘子随即便被掀开,走进来个身姿颀长的青年,束着发,绑着护腕,腰上挂着一把流光溢彩的宝剑。
再仔细一瞧,这人耳边挂着一枚狼牙,走路的时候时不时晃一下的,一只手上捡了一把混圆的石子——
这是个闲人。
“别看这破书了,当心你那双半瞎的眼睛。”萧子怀的声音懒洋洋的,明明是关心的话语,到他嘴里说出来,就有了几分欠揍的意思。
沈行昀挺无所谓道:“倒不至于这么脆弱。”不过经由他这么一提醒,他倒是觉得眼睛确实是有些干涩了。
那把石子被萧子怀随意撒在小几上,有几颗滚落到了沈行昀摊开的书上。
“这是讲什么的?”萧子怀问。
“这是兖州的地志,过几天不就到兖州了吗,我看着挺有意思的,就找过来翻翻。”沈行昀答,他指了指案上的茶盏,“喝茶自己倒。”
萧子怀没去看书,提起茶壶倒了杯茶水,抿了一口,眉毛去皱了起来:“这是什么东西,没滋没味的。”
“不过是寻常人家喝的麦茶。”沈行昀答。
“麦茶?你的嘴巴一向挑剔,陛下赏的敬亭绿雪你都瞧不上,怎么看得上这个了?”
“你这是什么话。”沈行昀一只手支着脸,微微苦笑,“那几两敬亭绿雪啊,早被我爹用去年他自己晒的烂茶梗子换下来了,没一口到我嘴里,全便宜他了。”
“相爷还会制茶?”萧子怀表情有一些惊讶。
“算会吧。”沈行昀的表情一言难尽,“世子殿下等到人了吗?”
“别提——”萧子怀把手一摊,“密令上仔细说的是七月十五之前,蹲了这么几个晚上,愣是头发丝都没看见一根,明个就要启程了,我可再想不到什么由头拖下去了。”
“现在才亥时一刻。还有一会子,再等等罢。”沈行昀道,将那几颗小石子拂开,又去翻他的书卷。
“难不成还真有人掐着这个点来?”
“说不定呢。”沈行昀面色平常。
听他这样说,萧子怀倒还真想到了一个这样的人,就是这样的性子,遂没有反驳他,找了块锦帕去擦他的佩剑,取帕子时将一个锦囊带了出来,里面摔出来出来一枚玉佩。
“可别把这玩意摔坏了。”玉佩掉在桌角被磕了一下,在将要落地之前,被萧子怀眼疾手快地接住,对着烛火好一通看,所幸无事。
这是一枚信物。
他手上摩挲着那枚信物——成色极好的白玉,一面是五爪苍龙卷云纹,一面是阴阳交汇的太极八卦,空余处是金沙水磨、雕琢的十分精细的沧浪纹,在昏暗的灯光下,那波涛奔涌起来一般
——这不是寻常见的装饰纹路,反而更像是包罗天地的阵法图腾。
萧子怀的目光最终落在旁边包裹着玉佩的锦囊之上,只见卷云暗纹,系带编入了金丝银线,精美十分,他忽然出声道:“你看着上面的卷云纹,和那丫头刀鞘上头的倒如出一辙。”
沈行昀闻声抬头,借着烛光将锦囊拿近了看,仔细确认一番后点了点头:“确是如此。”
“难不成密令中所说的来此处接应的人是她?”
沈行昀思索了一番:“这还就真说不准了。既然是云中那边来人,那就是墨叔的意思,他行事一向没个章法的,心思尤其难猜。”
“那倒是。”萧子怀自顾自笑了,“碰见她啊……估计不大可能喽。上一次与她通信,她说她在玉京京。不过这都是上个月的事情了,说不定这时候又在什么地方鬼混呢。”
启程前夜,萧沈二人收到一封密信。
其中有言,云中将有一人与他们秘密同行,吩咐二人七月十五之前于老柳亭秘密接应,与密令一同交付的还有萧子怀手中那枚玉佩。
他二人问过了沈阒,也就是沈行昀的爹,后者只说照做,但是却千叮万嘱一定要避开陛下的耳目。
避开陛下的耳目?这就有些奇怪了。
眼下他们已经在此处等候三日了。三日之间,萧子怀无时不刻不沐浴着那帮使节学士们怨怼的目光,看萧子怀的眼色之中满满的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索性萧子怀在北疆也是个不好学问的,在京中混了好几年,面皮也算是早已磨炼到了家,只当是没看见了。
“这一趟过后,我就回北疆。”他像是自言自语。沈行昀听到他这话,手中翻书的动作顿了一下,勾着唇角摇了摇头,没有答复他的话,营帐中一时安静下来。
七月流火,帐内可以听见外面兵卒巡夜整齐的脚步,还有断断续续的蝉鸣,还可以听到,有一阵微风,吹进了营帐之内。
萧子怀好像听见一阵窸窸窣窣叮叮当当叮铃哐啷的声音。
“什么人?!”
一声低喝之后,一异族的小少年紧跟风声其后、提着双锤、掀开帘子闯了进来,“殿下,大公子,方才可有人闯进来了?”
先前鲜少走出过北疆的蛮族的少年对外界的一切都充满警惕,羌满月心中疑虑,操着一口不大熟练的汉话问道。
沈行昀被惊动,愣了一下。随即他像是感受到了什么,忽然轻笑了一声,只见他竖起食指在唇边抵了抵,示意羌满月不要出声,有又向上边指了指,示意他往上看。
后者狐疑抬头往后一看,便见一个唇红齿白的黑衣女子,翘着腿,挂在梁上笑着,衣摆一晃一晃,好似兜着风的形状。
“什么鬼混去了。”
这是一阵慵懒而松弛的女声,连着一阵细碎的银饰、珠串、玉佩、铃铛叮铃哐啷碰撞的声响,在夜色之中显得空灵、清亮,煞是动听。她松开手跳了下来,平平稳稳地落在了羌满月的面前还转了个圈。
墨为卿!
她竟真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