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儿子从学校回来后,王巧贞就再也没有了往日的喜笑颜开风风火火,加上病了一场,整个人变得萎靡不振,连走路都是软软的。
晚上,觉也变浅了,窗外的一丝风,老鼠沿着墙角跐溜跑过的声音都能把她惊醒,一旦醒来了,就再也睡不着了,月光下,看着儿子熟睡的脸庞,她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往下掉。
和她一样年龄的疙瘩人,谁家不是滚着一炕的娃?唯有她家的炕上,只睡着儿子一个,孤孤零零。
那年她怀儿子,正赶上渭北战役,头上是一架架嗡嗡叫的飞机,地上是哒哒响的机关枪,人们躲在地道里吓的不敢出来。姚致远就是在地道里生下的,地道里又潮又脏,她得了产后风,整整半年下不了炕,后来命是保住了,可再也生不了娃了,丈夫给她宽心,说什么“猪下一窝拱墙角,龙生一个顶乾坤”,“只要是好娃,一个就够了”。
话是这样说,到底是人多势众,在村里,谁家要是有四、五个带把的,跺跺脚,周围的人都得颤一颤,而娃少的人家是不敢轻易跟人较劲的。
希望只能寄托在儿子身上了,自从儿子从学校回来后,她给儿子已经提了好几次说媳妇的事,可每次儿子都以“才回来,不着急”为由,把她怼了回去,转眼间,儿子已经回来整整一年了,再不说媳妇,连孙子都要耽误了。
她决定不再和儿子商量了,先斩后奏,先把对像领到家再说。
面对母亲自作主张领上门的对象,姚致远哭笑不得,却又不忍冷了母亲的心,只得硬着头皮开始了他的相亲之旅,不过在相亲之前,他给母亲提了一个要求:见谁不见谁你说了算,同意不同意得我说了算!母亲很痛快就答应了:“当然了,给你说媳妇,肯定得你同意。”
第一位姑娘叫云翠,个子不高不低,人不胖不瘦,园园的脸,樱桃一样的嘴,大眼睛,花眼棱,就像媒人说的是个美人胚子。
王巧贞一眼就看上了,给姑娘又是端水又是看座,热情的不行,姚致远的心也着实动了一下。
俩人坐定以后,姚致远问:“你叫张(章)云翠?是弓长张的张还是文章的章?”
云翠一脸茫然:“你说啥?弓长张,文章?”她摇摇头,“我听不懂,我就知道人家都叫我翠翠。”
姚致远有点失望:“上过几年学?”
翠翠说:“没上过学。”
姚致远有点不相信:“你村上不是有小学么?”
翠翠说:“我家娃多,管不过来,我得帮着看娃呢。”
不用再问下去了,就凭这一点:没文化,否定的理由就有了。
第二位姑娘叫芳兰,是县中高六五级的,正儿八经的高中毕业生。
据介绍人说,芳兰姑娘不但文化程度高,人也长得漂亮,大眼睛,柳叶眉,瓜子脸,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媳妇。
王巧贞有点犯疑:这么好的条件,咋拖到了二十五?要知道,这个年龄在农村已经属于大龄青年了。
介绍人说:“还不是挑的了,一般人根本看不上,听说你家致远是莾山中学毕业的,才同意见面。”
王巧贞又问:“都兴男的比女的大,可芳兰整整比致远大了三岁,怕不合适?”
“你没听说过‘女大三,抱金砖’?芳兰刚好比你致远大了三岁,再合适不过了,只要芳兰进了门,我保你屋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介绍人说的唾沫星子四溅。
就是这位被介绍人吹得天花乱坠的芳兰姑娘,正式登门见面时,不仅让姚致远大跌眼镜,就连王巧贞也大吃一惊。
不知是因为日子过得太艰难,还是因为当年高考落榜的打击太折磨人,芳兰姑娘看上去一脸苍桑,就像三十多岁的妇女,额头上的抬头纹一条一条的,就连眼角上都有了皱纹,眼睛是大,但大而无神,黑黃的脸上没有一点表情,木纳的就像一尊泥塑。
姚致远只看了一眼,便借故离开了。
第三位姑娘叫银巧,高小毕业。
银巧的五官分开看,长得并不怎么样,但凑到一块,还是挺耐看的,人也活泛,不笑不说话。
姚致远说:“我是独子,以后父母全靠我呢。”
银巧说:“独子好,没有人争家产,今后你家这一院子就全是咱俩的了。”
姚致远翻了她一眼,继续说:“我妈腰不好,以后屋里的活你要多操心呢。”
银巧一惊,问:“腰不好?啥病?”
姚致远说:“骨结核。”
银巧的脸顿时就变了色:“结核?那不是传染病么?”
姚致远说:“医生说这病不传染,再说已经好了,就是不敢用劲。”
银巧的头摇了起来:“结核还能不传染?医生肯定是骗你呢。”
姚致远说:“你要不相信,我也没办法,反正都一年多了,我和我爸都没见传染上。”
银巧说:“大人不要紧,就怕以后有了娃。”
姚致远说:“你要不放心,那就算了。”
银巧急忙摇手:“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咱和你妈能不能分开过?”
姚致远生气了:“我妈就我一个娃,还分开过,亏你想得出来!”
银巧说:“我只是说吃饭分开,别的都在一块。”
姚致远说:“啥也不能分。”
谈话不欢而散。
王巧贞埋怨儿子:“分开过就分开过,只要你俩日子过得好就行了,千万不能为这点小事把好媳妇错过了。”
姚致远说:“别的都好说,就凭她嫌弃你这一点,我就不能同意。”儿子也是一片孝心,不同意就不同意吧。
第四位是镇子上的月秀姑娘。月秀的鼻子、眼睛虽说没有云翠长得好看,但也是顺眉顺眼,身材也好,是那种高挑型的,文化程度也可以,是县中初六六级的。
月秀大方得体,有一种城里人的气质,虽说是第一次登门相亲,却并不拘束,在屋里坐了一会后自己就跑到前后院里转开了。
她先是指着用泥坯砌成的房子问姚致远:“你家这房子咋不用砖呢?”
姚致远说:“那会没钱买砖。”
她又问:“你家就这两间厦子?平时三个人咋住呢?”
姚致远说:“有啥咋住的?那么大的炕,还睡不下三个人?”
她问:“那我过了门住哪呢?”
姚致远说:“准备再盖两间。”
她问:“盖房子的料呢?”
姚致远说:“还没备下呢。”
月秀“哦”了一声,又指着树根旁边一盆发黑的水问:“这么脏的水咋不倒了?”
姚致远说:“这水还要喂猪呢!”
月秀说:“喂猪的水也不能这么黑呀!”
姚致远说:“看着黑并不脏,全是洗了菜的泥水。”
月秀问:“听说你这缺水,能缺到啥程度?”
姚致远说:“惜水如金,洗了脸的水洗菜,洗了菜的水喂猪。”
月秀楞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句:“啥,你说啥?洗了脸的水洗菜?”
姚致远说:“对呀,洗了脸的水洗菜。”
月秀的眉头瞬间就蹙到了一起,再也没有说话。
第二天,月秀就让介绍人捎来了话,说是她对姚致远本人没有一点意见,就是过不了缺水的日子。
这一次,不用姚致远自己找理由,人家先把他拒了,这让自尊心很强又很自信的姚致远在庆幸之余也不免有点悲哀,看来,凭他现在的条件,要想找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还真不容易呢。
第五位姑娘叫竹叶,县农中初六七级的。
竹叶姑娘的眼睛虽说不是很大,但睫毛很长,一眨一眨中透着灵气,人长得也苗条,走起路来,两条辫子一甩一甩的。
姚致远看了一会,也没挑出什么毛病来,只是当竹叶在院子里走了两个来回以后,姚致远发现母亲脸上的表情由晴转阴了,话也变得冷冰冰冷的。
竹叶走后,姚致远问母亲:“人家娃还在呢,你咋就把脸变了?”
母亲的理由让姚致远哭笑不得,母亲说:“你没看,她那腰细的像个柳枝,尻子又小又扁。”
姚致远说:“这有啥关系。”
母亲说:“你不知道,这样的女人不好怀娃。”
姚致远笑着问:“你说这话有啥科学依据?”
母亲一脸认真:“要啥科学依据?你没看对门你明叔家,老大栓成的媳妇碎尻子细腰,都四十了,才生了二个,老二栓保的媳妇大尻子粗腰,才三十五六,就生了四个,咱家就你一个,妈就盼着媳妇上门能给咱多添几口人呢,生不了多的娃,要她干啥。”
姚致远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母亲给自己找媳妇的标准竟有这么一条:大尻子粗腰,那不是个碌碡么?
就这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姚致远和五位姑娘见了面,却一个也没有谈成。介绍人嫌他太挑剔太难说话,对他的事不再上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人再给他介绍对像,而这,正是他所希望的,因为他心里仍然装着刘茵。
晚上,觉也变浅了,窗外的一丝风,老鼠沿着墙角跐溜跑过的声音都能把她惊醒,一旦醒来了,就再也睡不着了,月光下,看着儿子熟睡的脸庞,她的眼泪就不由自主地往下掉。
和她一样年龄的疙瘩人,谁家不是滚着一炕的娃?唯有她家的炕上,只睡着儿子一个,孤孤零零。
那年她怀儿子,正赶上渭北战役,头上是一架架嗡嗡叫的飞机,地上是哒哒响的机关枪,人们躲在地道里吓的不敢出来。姚致远就是在地道里生下的,地道里又潮又脏,她得了产后风,整整半年下不了炕,后来命是保住了,可再也生不了娃了,丈夫给她宽心,说什么“猪下一窝拱墙角,龙生一个顶乾坤”,“只要是好娃,一个就够了”。
话是这样说,到底是人多势众,在村里,谁家要是有四、五个带把的,跺跺脚,周围的人都得颤一颤,而娃少的人家是不敢轻易跟人较劲的。
希望只能寄托在儿子身上了,自从儿子从学校回来后,她给儿子已经提了好几次说媳妇的事,可每次儿子都以“才回来,不着急”为由,把她怼了回去,转眼间,儿子已经回来整整一年了,再不说媳妇,连孙子都要耽误了。
她决定不再和儿子商量了,先斩后奏,先把对像领到家再说。
面对母亲自作主张领上门的对象,姚致远哭笑不得,却又不忍冷了母亲的心,只得硬着头皮开始了他的相亲之旅,不过在相亲之前,他给母亲提了一个要求:见谁不见谁你说了算,同意不同意得我说了算!母亲很痛快就答应了:“当然了,给你说媳妇,肯定得你同意。”
第一位姑娘叫云翠,个子不高不低,人不胖不瘦,园园的脸,樱桃一样的嘴,大眼睛,花眼棱,就像媒人说的是个美人胚子。
王巧贞一眼就看上了,给姑娘又是端水又是看座,热情的不行,姚致远的心也着实动了一下。
俩人坐定以后,姚致远问:“你叫张(章)云翠?是弓长张的张还是文章的章?”
云翠一脸茫然:“你说啥?弓长张,文章?”她摇摇头,“我听不懂,我就知道人家都叫我翠翠。”
姚致远有点失望:“上过几年学?”
翠翠说:“没上过学。”
姚致远有点不相信:“你村上不是有小学么?”
翠翠说:“我家娃多,管不过来,我得帮着看娃呢。”
不用再问下去了,就凭这一点:没文化,否定的理由就有了。
第二位姑娘叫芳兰,是县中高六五级的,正儿八经的高中毕业生。
据介绍人说,芳兰姑娘不但文化程度高,人也长得漂亮,大眼睛,柳叶眉,瓜子脸,是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媳妇。
王巧贞有点犯疑:这么好的条件,咋拖到了二十五?要知道,这个年龄在农村已经属于大龄青年了。
介绍人说:“还不是挑的了,一般人根本看不上,听说你家致远是莾山中学毕业的,才同意见面。”
王巧贞又问:“都兴男的比女的大,可芳兰整整比致远大了三岁,怕不合适?”
“你没听说过‘女大三,抱金砖’?芳兰刚好比你致远大了三岁,再合适不过了,只要芳兰进了门,我保你屋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介绍人说的唾沫星子四溅。
就是这位被介绍人吹得天花乱坠的芳兰姑娘,正式登门见面时,不仅让姚致远大跌眼镜,就连王巧贞也大吃一惊。
不知是因为日子过得太艰难,还是因为当年高考落榜的打击太折磨人,芳兰姑娘看上去一脸苍桑,就像三十多岁的妇女,额头上的抬头纹一条一条的,就连眼角上都有了皱纹,眼睛是大,但大而无神,黑黃的脸上没有一点表情,木纳的就像一尊泥塑。
姚致远只看了一眼,便借故离开了。
第三位姑娘叫银巧,高小毕业。
银巧的五官分开看,长得并不怎么样,但凑到一块,还是挺耐看的,人也活泛,不笑不说话。
姚致远说:“我是独子,以后父母全靠我呢。”
银巧说:“独子好,没有人争家产,今后你家这一院子就全是咱俩的了。”
姚致远翻了她一眼,继续说:“我妈腰不好,以后屋里的活你要多操心呢。”
银巧一惊,问:“腰不好?啥病?”
姚致远说:“骨结核。”
银巧的脸顿时就变了色:“结核?那不是传染病么?”
姚致远说:“医生说这病不传染,再说已经好了,就是不敢用劲。”
银巧的头摇了起来:“结核还能不传染?医生肯定是骗你呢。”
姚致远说:“你要不相信,我也没办法,反正都一年多了,我和我爸都没见传染上。”
银巧说:“大人不要紧,就怕以后有了娃。”
姚致远说:“你要不放心,那就算了。”
银巧急忙摇手:“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咱和你妈能不能分开过?”
姚致远生气了:“我妈就我一个娃,还分开过,亏你想得出来!”
银巧说:“我只是说吃饭分开,别的都在一块。”
姚致远说:“啥也不能分。”
谈话不欢而散。
王巧贞埋怨儿子:“分开过就分开过,只要你俩日子过得好就行了,千万不能为这点小事把好媳妇错过了。”
姚致远说:“别的都好说,就凭她嫌弃你这一点,我就不能同意。”儿子也是一片孝心,不同意就不同意吧。
第四位是镇子上的月秀姑娘。月秀的鼻子、眼睛虽说没有云翠长得好看,但也是顺眉顺眼,身材也好,是那种高挑型的,文化程度也可以,是县中初六六级的。
月秀大方得体,有一种城里人的气质,虽说是第一次登门相亲,却并不拘束,在屋里坐了一会后自己就跑到前后院里转开了。
她先是指着用泥坯砌成的房子问姚致远:“你家这房子咋不用砖呢?”
姚致远说:“那会没钱买砖。”
她又问:“你家就这两间厦子?平时三个人咋住呢?”
姚致远说:“有啥咋住的?那么大的炕,还睡不下三个人?”
她问:“那我过了门住哪呢?”
姚致远说:“准备再盖两间。”
她问:“盖房子的料呢?”
姚致远说:“还没备下呢。”
月秀“哦”了一声,又指着树根旁边一盆发黑的水问:“这么脏的水咋不倒了?”
姚致远说:“这水还要喂猪呢!”
月秀说:“喂猪的水也不能这么黑呀!”
姚致远说:“看着黑并不脏,全是洗了菜的泥水。”
月秀问:“听说你这缺水,能缺到啥程度?”
姚致远说:“惜水如金,洗了脸的水洗菜,洗了菜的水喂猪。”
月秀楞了一下,以为自己听错了,又问了一句:“啥,你说啥?洗了脸的水洗菜?”
姚致远说:“对呀,洗了脸的水洗菜。”
月秀的眉头瞬间就蹙到了一起,再也没有说话。
第二天,月秀就让介绍人捎来了话,说是她对姚致远本人没有一点意见,就是过不了缺水的日子。
这一次,不用姚致远自己找理由,人家先把他拒了,这让自尊心很强又很自信的姚致远在庆幸之余也不免有点悲哀,看来,凭他现在的条件,要想找一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还真不容易呢。
第五位姑娘叫竹叶,县农中初六七级的。
竹叶姑娘的眼睛虽说不是很大,但睫毛很长,一眨一眨中透着灵气,人长得也苗条,走起路来,两条辫子一甩一甩的。
姚致远看了一会,也没挑出什么毛病来,只是当竹叶在院子里走了两个来回以后,姚致远发现母亲脸上的表情由晴转阴了,话也变得冷冰冰冷的。
竹叶走后,姚致远问母亲:“人家娃还在呢,你咋就把脸变了?”
母亲的理由让姚致远哭笑不得,母亲说:“你没看,她那腰细的像个柳枝,尻子又小又扁。”
姚致远说:“这有啥关系。”
母亲说:“你不知道,这样的女人不好怀娃。”
姚致远笑着问:“你说这话有啥科学依据?”
母亲一脸认真:“要啥科学依据?你没看对门你明叔家,老大栓成的媳妇碎尻子细腰,都四十了,才生了二个,老二栓保的媳妇大尻子粗腰,才三十五六,就生了四个,咱家就你一个,妈就盼着媳妇上门能给咱多添几口人呢,生不了多的娃,要她干啥。”
姚致远听得目瞪口呆,没想到,母亲给自己找媳妇的标准竟有这么一条:大尻子粗腰,那不是个碌碡么?
就这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姚致远和五位姑娘见了面,却一个也没有谈成。介绍人嫌他太挑剔太难说话,对他的事不再上心,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人再给他介绍对像,而这,正是他所希望的,因为他心里仍然装着刘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