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牵挂着文秀的事,姚致远一放暑假,就赶回了疙瘩。
走在村中熟悉的小路上,他像往常一样,掬着笑脸和年长的叔伯们打着招乎:“季成伯忙着呢?” “全治叔身体可好?”
……。
可这些昔日热情的长辈们不是装着没听见就是回应他一个硬帮帮的“嗯”或“噢”。
倒是有几个相好的年轻人热情地和他打上了招乎:
“哟,大学生回来了?才半年不见,就变得像城里人一样了。”
“媳妇领回来么?听说洋气得很,让我们也见见么!”
他一听,就知道不是好话。
回到家,父亲劈头就是一句:“你还知道回来?”
他莫明其妙,反问:“这是我的家,咋能不回来?”
父亲说:“那我问你,你还是不是疙瘩的人?”
他说:“我生在疙瘩,长在疙瘩,咋就不是疙瘩的人?”
父亲说:“那好,是疙瘩人就按疙瘩的规矩办事!”
他问:“啥规矩?”
父亲说:“换了‘回答’的媳妇不能退!”
他说:“结了婚的,法律还允许离呢!”
父亲说:“法律?法律还说逼死人要偿命呢!”
他愕然:“什么逼死人?谁逼谁了?”
母亲告诉他:“文秀从你那回来后,就喝了农药,满满一瓶,要不是发现的早,三七都过了!”
姚致远一听,大惊失色,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周文秀会喝农药,人命关天,他得去看看。
父亲却大喝了一声:“不许去!”
他问:“为啥?”
母亲拉住他的手,说:“文秀兄弟说了,你要敢跨进他家大门一步,他就敢把你的两条腿卸了。哎,人在气头上,啥事都干得出来。”
姚致远打了个寒颤,一双脚钉在了地上。
父亲继续追问:“你得是说毕业以后再也不回蒲原了?”
他说:“我是说,我上的那个班毕业后是要留校当教师的。”
母亲问:“你得是把文秀一个人撂到旅馆里,自己跑去见另一个女人了?”
他说:“什么女人,那是我的一个高中同学。”
父亲问:“你们经常在一个什么‘老地方’见面?”
母亲问:“听说那女的妖里妖气,不像是个正派人?”
姚致远一听气坏了,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不着边的问题,不用说,肯定都是从周文秀嘴里出来的,说心里话,他是有些对不住她,可她也不能这样诬蔑别人呀。
他压住心头的怒火,对父母说:“这事情我一时半会给你们也说不清,我只想说一句话:我的事情我自己承担,不用你们管。”
父亲还在气头上:“你咋承担?知道么,村里人把你叫啥?叫陈世美呢,你让我和你妈的脸往哪放?”
一听父亲这样说,他不吭气了,父母一直都是村子很有威望的人,却因为他的事情让人说三道四,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可这又是多大个事么,不就退个婚么,她周文秀不也退过婚吗?也没见谁说她啥,到了他这里,怎么就成了陈世美,就引起了“公愤”?
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还是父亲给他出了主意,:“这几天先不要出去,就待屋里,看看阵势再说。”
当然,一个大小伙子不能闲呆在家里,父亲给他找了一些活:房上的瓦破了好几块,需要换了;猪圈的粪有半尺高,该出了;红薯窖太浅,还要往深的再打一打。
一天,姚致远正在圈里出粪,周文秀的兄弟周百成掂着棍来了。
先是在大门上狠狠踹了几脚,没踹开,就站在门外的台阶上骂开了:
“姚致远,你个××的,给我滚出来!”
“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欺负我姐!”
“不就上了个烂学么,有啥了不起的!”
骂声招来了看热闹的,一会儿的功夫,门口就聚集了一大堆人。
姚致远气得掂着锨就要出去和百成论理,硬是被母亲拦住了:“让他骂去,骂够了他自然就不骂了!”
突然,门外传来了姚魁的声音:
“你姐也不是个啥好东西,今天缠这个明天粘那个,还好意思到这里来闹?”
“你姐一脚把人家世乾蹬了,世乾说你姐啥了?致远不同意你姐了,你就闹得天翻地覆,鸡狗不宁?”
“你姐这是报应!活该!”
“丢人也不找个地方,跑到我一队撒野来了,立马给我滚!”
姚致远奇怪地看看母亲:“咋回事?姚魁咋替咱说上话了?”母亲说:“姚魁他妈是世乾他姨,姚魁早就想为世乾出气了,就是找不着机会,现在百成跑到咱队上来闹,姚魁能放过他?”
看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周百成被赶走了,但事情远没有结束。
这天,姚致远正在房顶上换瓦,听见有人叫门,好像是支书周炳坤的声音,他不敢怠慢,急忙从梯子上下来开了门。
在支书面前,姚致远总有一种仰视天空的感觉,不仅因为支书身为基层干部十几年,有着探不到底的城府和心机,更重要的,支书是他的恩人,在他前进的路上给予了太多的帮助。
他恭恭敬敬地将支书让进了屋,又热情地递上了一杯茶水。
支书见了他也是喜形于色,亲热地叫着他的名子:“致远呀,半年不见,又出息了。”
他笑笑:“也就是多学了几页书。”
“致远呀,上大学有一年了吧?”
“到这个暑假刚好一年。”
“大学里头咋样?好不?”
“就那样,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忙忙碌碌,紧紧张张。”
支书哈哈大笑:“真是长见识了,说出的话都是一套一套的。”
他也笑了:“就是那么回事么。”
支书又问:“听说你们吃饭顿顿都有肉?睡的还是两层楼的床?”
他说:“那可能呢,一个月也就十二块五的伙食费,能吃上一两回肉就不错了,床么,为了省地方,学生睡的都是架子床,上边的人还得踩着梯子往上爬,那比得上咱疙瘩的大土炕。”
“听说省城的马路宽得能跑十辆马车,街上人多的天天都像过会,公园大得一天都转不完,可是真的?”
“马路再宽,公园再大,咱一年也去不了几回。”
支书又笑了,“你这娃,有福也不会享,那么好的地方,叫你说的还不如咱疙瘩!”
支书谈笑风生,从学校问到城市,从学习问到生活,就是不提他和文秀的事,他的心渐渐放松了。
可就在他给支书杯子里添水的时候,支书的脸突然变了,就像六月的天,一下子阴了,眼角周围展开的皱纹全都缩了回去,挤成了一疙瘩,:“你给叔说句老实话,你和文秀到底是咋回事?文秀走的时候还喜眉笑眼的,从你那回来咋就寻死觅活的?”
他一听,头上渗出一层汗,说实话,村里人的冷嘲热讽他都不怕,就怕支书插手,可面对支书冷箭一般的目光,他不得不实话实说: “我觉得我和文秀不合适 。”
支书两眼一瞪:“你说啥?你俩不合适?”
姚致远低下头,“嗯”了一声。
支书来气了:“那我上门提亲的时候咋没听你说过不合适?你爸你妈还有你,没有一个人说个‘不’字,换‘回答’的时候,你一个个都是喜眉笑眼的,现在,你进了城,上了大学,就变成了不合适?”
姚致远想说出前因后果,可一看支书那张恼羞成怒的脸,他害怕了,什么也不敢说了。
看着他低头不语的样子,支书突然又变得伤感起来:“致远呀,不是叔说你,是你让叔失望了,知道么,自打你从学校回来,叔就认准你是个好苗子,一心扶持你栽培你,先进让你当了,积代会让你参加了,你想上学,叔想着办法让你如愿,可现在你上了大学,进了城,就看不上疙瘩了,看不起咱农民了,就要把文秀蹬了,这是啥思想?这是资产阶级思想,是忘本,你让我心寒哪!”说到动情处,支书的眼睛都红了。
姚致远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满脸愧色。
支书抹了抹眼睛,继续开导这位他曾经看好的后生,“多少年了,咱疙瘩就出了你这么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啊!你想想,要是没有党支部的推荐,你能有今天吗?人要知恩图报哩!文秀到学校找你的那些事,她都给我说了,叔不想为难你,年轻人么,谁还没有个犯浑的时候?叔只是想劝你,赶快跟文秀把结婚证领了,拣个日子把事一办,往后,你上你的学,她在屋里给你招呼老人,多好的日子。”
支书拍拍姚致远的肩膀,脸色恢复了慈祥:“该说的话我都说了,你再思量思量,想通了,去给文秀倒个谦,再说两句好话,天大的事也就算过去了。”
支书要走了,姚致远既没有点头也没有说“好”,只是客客气气地将支书送到了巷口,直到支书走远了,看不见了,他才回去。
这天晚上,他失眠了,脑子就像奔腾的江水,翻滚了一夜。
什么是资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忘本?如果说,仅仅因为他和周文秀退了婚,就说他是资产阶级思想,那么,周文秀和马世乾退婚又算什么呢?
感情就是感情,为什么总要和政治联系在一起?
不错,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他有错,拿感情作交易,可他也是无奈呀,如果上大学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实现,他是绝对不会拿自己的感情去做交易的,感情,那是人一生最宝贵的东西呵!
他想起了和刘茵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从他背刘茵上医院到刘茵给他送本子、送菜票,从相互爱恋却都不曾表露到串连时的情感升华;从刘茵含着泪水推开自己到俩人痛苦的话别,从车子棚的不期而遇到刘茵的杳无音信,从医院里的重逢到城河边的幸福漫步,……,有离别时的痛苦,也有相聚时的幸福。曾经的失去让人心碎,重新的拥有又是那么的不易,他怎么能够放弃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没有按照支书所要求的:“给文秀倒个谦,再说两句好话”,支书也没有再找他,一切都是那么的风平浪静,他的心里再次充满了对支书感激。
走在村中熟悉的小路上,他像往常一样,掬着笑脸和年长的叔伯们打着招乎:“季成伯忙着呢?” “全治叔身体可好?”
……。
可这些昔日热情的长辈们不是装着没听见就是回应他一个硬帮帮的“嗯”或“噢”。
倒是有几个相好的年轻人热情地和他打上了招乎:
“哟,大学生回来了?才半年不见,就变得像城里人一样了。”
“媳妇领回来么?听说洋气得很,让我们也见见么!”
他一听,就知道不是好话。
回到家,父亲劈头就是一句:“你还知道回来?”
他莫明其妙,反问:“这是我的家,咋能不回来?”
父亲说:“那我问你,你还是不是疙瘩的人?”
他说:“我生在疙瘩,长在疙瘩,咋就不是疙瘩的人?”
父亲说:“那好,是疙瘩人就按疙瘩的规矩办事!”
他问:“啥规矩?”
父亲说:“换了‘回答’的媳妇不能退!”
他说:“结了婚的,法律还允许离呢!”
父亲说:“法律?法律还说逼死人要偿命呢!”
他愕然:“什么逼死人?谁逼谁了?”
母亲告诉他:“文秀从你那回来后,就喝了农药,满满一瓶,要不是发现的早,三七都过了!”
姚致远一听,大惊失色,他做梦也没有想到周文秀会喝农药,人命关天,他得去看看。
父亲却大喝了一声:“不许去!”
他问:“为啥?”
母亲拉住他的手,说:“文秀兄弟说了,你要敢跨进他家大门一步,他就敢把你的两条腿卸了。哎,人在气头上,啥事都干得出来。”
姚致远打了个寒颤,一双脚钉在了地上。
父亲继续追问:“你得是说毕业以后再也不回蒲原了?”
他说:“我是说,我上的那个班毕业后是要留校当教师的。”
母亲问:“你得是把文秀一个人撂到旅馆里,自己跑去见另一个女人了?”
他说:“什么女人,那是我的一个高中同学。”
父亲问:“你们经常在一个什么‘老地方’见面?”
母亲问:“听说那女的妖里妖气,不像是个正派人?”
姚致远一听气坏了,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不着边的问题,不用说,肯定都是从周文秀嘴里出来的,说心里话,他是有些对不住她,可她也不能这样诬蔑别人呀。
他压住心头的怒火,对父母说:“这事情我一时半会给你们也说不清,我只想说一句话:我的事情我自己承担,不用你们管。”
父亲还在气头上:“你咋承担?知道么,村里人把你叫啥?叫陈世美呢,你让我和你妈的脸往哪放?”
一听父亲这样说,他不吭气了,父母一直都是村子很有威望的人,却因为他的事情让人说三道四,他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可这又是多大个事么,不就退个婚么,她周文秀不也退过婚吗?也没见谁说她啥,到了他这里,怎么就成了陈世美,就引起了“公愤”?
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还是父亲给他出了主意,:“这几天先不要出去,就待屋里,看看阵势再说。”
当然,一个大小伙子不能闲呆在家里,父亲给他找了一些活:房上的瓦破了好几块,需要换了;猪圈的粪有半尺高,该出了;红薯窖太浅,还要往深的再打一打。
一天,姚致远正在圈里出粪,周文秀的兄弟周百成掂着棍来了。
先是在大门上狠狠踹了几脚,没踹开,就站在门外的台阶上骂开了:
“姚致远,你个××的,给我滚出来!”
“你算个什么东西,也敢欺负我姐!”
“不就上了个烂学么,有啥了不起的!”
骂声招来了看热闹的,一会儿的功夫,门口就聚集了一大堆人。
姚致远气得掂着锨就要出去和百成论理,硬是被母亲拦住了:“让他骂去,骂够了他自然就不骂了!”
突然,门外传来了姚魁的声音:
“你姐也不是个啥好东西,今天缠这个明天粘那个,还好意思到这里来闹?”
“你姐一脚把人家世乾蹬了,世乾说你姐啥了?致远不同意你姐了,你就闹得天翻地覆,鸡狗不宁?”
“你姐这是报应!活该!”
“丢人也不找个地方,跑到我一队撒野来了,立马给我滚!”
姚致远奇怪地看看母亲:“咋回事?姚魁咋替咱说上话了?”母亲说:“姚魁他妈是世乾他姨,姚魁早就想为世乾出气了,就是找不着机会,现在百成跑到咱队上来闹,姚魁能放过他?”
看来,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周百成被赶走了,但事情远没有结束。
这天,姚致远正在房顶上换瓦,听见有人叫门,好像是支书周炳坤的声音,他不敢怠慢,急忙从梯子上下来开了门。
在支书面前,姚致远总有一种仰视天空的感觉,不仅因为支书身为基层干部十几年,有着探不到底的城府和心机,更重要的,支书是他的恩人,在他前进的路上给予了太多的帮助。
他恭恭敬敬地将支书让进了屋,又热情地递上了一杯茶水。
支书见了他也是喜形于色,亲热地叫着他的名子:“致远呀,半年不见,又出息了。”
他笑笑:“也就是多学了几页书。”
“致远呀,上大学有一年了吧?”
“到这个暑假刚好一年。”
“大学里头咋样?好不?”
“就那样,上课下课,吃饭睡觉,忙忙碌碌,紧紧张张。”
支书哈哈大笑:“真是长见识了,说出的话都是一套一套的。”
他也笑了:“就是那么回事么。”
支书又问:“听说你们吃饭顿顿都有肉?睡的还是两层楼的床?”
他说:“那可能呢,一个月也就十二块五的伙食费,能吃上一两回肉就不错了,床么,为了省地方,学生睡的都是架子床,上边的人还得踩着梯子往上爬,那比得上咱疙瘩的大土炕。”
“听说省城的马路宽得能跑十辆马车,街上人多的天天都像过会,公园大得一天都转不完,可是真的?”
“马路再宽,公园再大,咱一年也去不了几回。”
支书又笑了,“你这娃,有福也不会享,那么好的地方,叫你说的还不如咱疙瘩!”
支书谈笑风生,从学校问到城市,从学习问到生活,就是不提他和文秀的事,他的心渐渐放松了。
可就在他给支书杯子里添水的时候,支书的脸突然变了,就像六月的天,一下子阴了,眼角周围展开的皱纹全都缩了回去,挤成了一疙瘩,:“你给叔说句老实话,你和文秀到底是咋回事?文秀走的时候还喜眉笑眼的,从你那回来咋就寻死觅活的?”
他一听,头上渗出一层汗,说实话,村里人的冷嘲热讽他都不怕,就怕支书插手,可面对支书冷箭一般的目光,他不得不实话实说: “我觉得我和文秀不合适 。”
支书两眼一瞪:“你说啥?你俩不合适?”
姚致远低下头,“嗯”了一声。
支书来气了:“那我上门提亲的时候咋没听你说过不合适?你爸你妈还有你,没有一个人说个‘不’字,换‘回答’的时候,你一个个都是喜眉笑眼的,现在,你进了城,上了大学,就变成了不合适?”
姚致远想说出前因后果,可一看支书那张恼羞成怒的脸,他害怕了,什么也不敢说了。
看着他低头不语的样子,支书突然又变得伤感起来:“致远呀,不是叔说你,是你让叔失望了,知道么,自打你从学校回来,叔就认准你是个好苗子,一心扶持你栽培你,先进让你当了,积代会让你参加了,你想上学,叔想着办法让你如愿,可现在你上了大学,进了城,就看不上疙瘩了,看不起咱农民了,就要把文秀蹬了,这是啥思想?这是资产阶级思想,是忘本,你让我心寒哪!”说到动情处,支书的眼睛都红了。
姚致远像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满脸愧色。
支书抹了抹眼睛,继续开导这位他曾经看好的后生,“多少年了,咱疙瘩就出了你这么一个大学生,不容易啊!你想想,要是没有党支部的推荐,你能有今天吗?人要知恩图报哩!文秀到学校找你的那些事,她都给我说了,叔不想为难你,年轻人么,谁还没有个犯浑的时候?叔只是想劝你,赶快跟文秀把结婚证领了,拣个日子把事一办,往后,你上你的学,她在屋里给你招呼老人,多好的日子。”
支书拍拍姚致远的肩膀,脸色恢复了慈祥:“该说的话我都说了,你再思量思量,想通了,去给文秀倒个谦,再说两句好话,天大的事也就算过去了。”
支书要走了,姚致远既没有点头也没有说“好”,只是客客气气地将支书送到了巷口,直到支书走远了,看不见了,他才回去。
这天晚上,他失眠了,脑子就像奔腾的江水,翻滚了一夜。
什么是资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忘本?如果说,仅仅因为他和周文秀退了婚,就说他是资产阶级思想,那么,周文秀和马世乾退婚又算什么呢?
感情就是感情,为什么总要和政治联系在一起?
不错,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一步,他有错,拿感情作交易,可他也是无奈呀,如果上大学靠自己的努力就能实现,他是绝对不会拿自己的感情去做交易的,感情,那是人一生最宝贵的东西呵!
他想起了和刘茵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从他背刘茵上医院到刘茵给他送本子、送菜票,从相互爱恋却都不曾表露到串连时的情感升华;从刘茵含着泪水推开自己到俩人痛苦的话别,从车子棚的不期而遇到刘茵的杳无音信,从医院里的重逢到城河边的幸福漫步,……,有离别时的痛苦,也有相聚时的幸福。曾经的失去让人心碎,重新的拥有又是那么的不易,他怎么能够放弃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没有按照支书所要求的:“给文秀倒个谦,再说两句好话”,支书也没有再找他,一切都是那么的风平浪静,他的心里再次充满了对支书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