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个人提着大袋子走进灯火通明的办公室。
“各位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他从袋子里拿出一盒盒水果分给众人,“招新结束,我请大家出去聚餐!”
“谢谢冠宇!”
众人收拾陆续东西离开,只剩下几人还聚在桌前讨论。周冠宇径直走过去。
“怎么了?秘书处和外联部的人选还没确定吗?”
“外联部的人选已经定好了。”为首的一位递过几份写满批注的表格。
明艳阳,李怡然。
看到这两个名字在几份名单中都被圈住,周冠宇脑中浮现出两个女孩的样子。一个落落大方、活泼开朗,一个沉着冷静、含蓄内敛。前者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中能够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还有意识地引导其他面试者发言,把控面试的节奏,在压力面试中表现得也相当不错,回答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后者发言一针见血,但指出问题又春风拂面,面试中不争不抢,任务优先。
“看来今年外联部可以省心许多了。”周冠宇笑着放下表格,“秘书处呢?除了李怡然,另外几位是谁?”
“其他的都好说,只有这位需要斟酌,你来看看。”那人划出一个名字,名字旁边的勾和叉各占一半,还有一个巨大的问号,下面写着“特立独行”四个字,还有另一个人的笔迹,写着“刺头”。
何志明。
周冠宇立即将这个名字对应起压力面试时的挺拔身影,那是一个表面温和实则张狂的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听闻他在笔试交了白卷,上面写着:“不好意思,我确实了解不够,但是沿路赶来时,注意到今晚的月色很美,邀请各位共赏。”无领导小组讨论时,他表现得兴致缺缺,只在最后被提问时才对其他发言者的观点褒贬不足,弥补过失,是一次令人惊艳的压轴。压力面试中面对众人的故意指责,他也能压住情绪以理服人,观点犀利,鞭辟入里。
“‘假如在工作中与同事发生矛盾,你会怎么想?’你们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团队存在的意义在于完成任务,矛盾的发生是否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如果有利,那为何要抗拒矛盾?如果不利,那矛盾产生的根源为何?题目主要涉及成员之间的因素,那问题更多地聚焦在团队角色的分配与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如果某个成员的存在是任务的不利因素,首先要考虑成员角色是否分配不当,如果团队切实根据个人特点分配适合的团队角色,分工明确,那么职能不同的成员之间为何还会产生矛盾?其次就要考虑该成员是否适合团队,这方面的问题无需多言,团队首先是选择的产物,然后才是磨合的产物,团队信任是在共同协作中形成的结果,一次不行,那就多几次,只要最终目标成功实现,团队信任就有了形成的基础。至于你们假设出‘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为什么不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或是找更多的人手?如果单个部门承担了超出其能力的任务,那么应该把矛头指向令工作环境置于高压的境地的规划者,以及在这种情况下,还恪守职权边界,对任务不利因素不闻不问的其他部门。当成员都在满负荷运转的时候,团队领导人还想着内部指责,这是否也是成员选择的问题呢?”
何志明的话让周冠宇对他充满兴趣,但是他在压力面试的最后一问却出人意料。
“如果一句话可以让你留在学生会,你会说什么?”
“我拒绝。”
“拒绝?拒绝什么?”
“我会说:‘我拒绝。’”
“你确定吗?”
“我确定。”
何志明。周冠宇不断摩挲这个名字,最后还是在旁边打上了叉。
“算了吧,优秀的人很多,学生会或许不缺他这一个。”
“可惜了。”一人拿回表格,“我对他的印象挺好,虽然他骂我的时候一点也没客气。”
“可惜?你来看看这个吧。”另一人扯出难看的笑容,手里攥着一张纸条,“这人或许是来砸场子的。”
纸条传过一圈后,众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周冠宇接过纸条,那是最后一次面试前填写的社团意向征询表,问题是:请问你最想要参加哪个部门?
问题下面写着:
乒乓球协会。
“各位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他从袋子里拿出一盒盒水果分给众人,“招新结束,我请大家出去聚餐!”
“谢谢冠宇!”
众人收拾陆续东西离开,只剩下几人还聚在桌前讨论。周冠宇径直走过去。
“怎么了?秘书处和外联部的人选还没确定吗?”
“外联部的人选已经定好了。”为首的一位递过几份写满批注的表格。
明艳阳,李怡然。
看到这两个名字在几份名单中都被圈住,周冠宇脑中浮现出两个女孩的样子。一个落落大方、活泼开朗,一个沉着冷静、含蓄内敛。前者在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中能够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还有意识地引导其他面试者发言,把控面试的节奏,在压力面试中表现得也相当不错,回答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后者发言一针见血,但指出问题又春风拂面,面试中不争不抢,任务优先。
“看来今年外联部可以省心许多了。”周冠宇笑着放下表格,“秘书处呢?除了李怡然,另外几位是谁?”
“其他的都好说,只有这位需要斟酌,你来看看。”那人划出一个名字,名字旁边的勾和叉各占一半,还有一个巨大的问号,下面写着“特立独行”四个字,还有另一个人的笔迹,写着“刺头”。
何志明。
周冠宇立即将这个名字对应起压力面试时的挺拔身影,那是一个表面温和实则张狂的人。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听闻他在笔试交了白卷,上面写着:“不好意思,我确实了解不够,但是沿路赶来时,注意到今晚的月色很美,邀请各位共赏。”无领导小组讨论时,他表现得兴致缺缺,只在最后被提问时才对其他发言者的观点褒贬不足,弥补过失,是一次令人惊艳的压轴。压力面试中面对众人的故意指责,他也能压住情绪以理服人,观点犀利,鞭辟入里。
“‘假如在工作中与同事发生矛盾,你会怎么想?’你们为什么会问这种问题?团队存在的意义在于完成任务,矛盾的发生是否有利于任务的完成,如果有利,那为何要抗拒矛盾?如果不利,那矛盾产生的根源为何?题目主要涉及成员之间的因素,那问题更多地聚焦在团队角色的分配与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如果某个成员的存在是任务的不利因素,首先要考虑成员角色是否分配不当,如果团队切实根据个人特点分配适合的团队角色,分工明确,那么职能不同的成员之间为何还会产生矛盾?其次就要考虑该成员是否适合团队,这方面的问题无需多言,团队首先是选择的产物,然后才是磨合的产物,团队信任是在共同协作中形成的结果,一次不行,那就多几次,只要最终目标成功实现,团队信任就有了形成的基础。至于你们假设出‘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情况,为什么不与其他部门协同合作,或是找更多的人手?如果单个部门承担了超出其能力的任务,那么应该把矛头指向令工作环境置于高压的境地的规划者,以及在这种情况下,还恪守职权边界,对任务不利因素不闻不问的其他部门。当成员都在满负荷运转的时候,团队领导人还想着内部指责,这是否也是成员选择的问题呢?”
何志明的话让周冠宇对他充满兴趣,但是他在压力面试的最后一问却出人意料。
“如果一句话可以让你留在学生会,你会说什么?”
“我拒绝。”
“拒绝?拒绝什么?”
“我会说:‘我拒绝。’”
“你确定吗?”
“我确定。”
何志明。周冠宇不断摩挲这个名字,最后还是在旁边打上了叉。
“算了吧,优秀的人很多,学生会或许不缺他这一个。”
“可惜了。”一人拿回表格,“我对他的印象挺好,虽然他骂我的时候一点也没客气。”
“可惜?你来看看这个吧。”另一人扯出难看的笑容,手里攥着一张纸条,“这人或许是来砸场子的。”
纸条传过一圈后,众人的脸色都不太好看。周冠宇接过纸条,那是最后一次面试前填写的社团意向征询表,问题是:请问你最想要参加哪个部门?
问题下面写着:
乒乓球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