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案上,黄绿釉莲花炉散着淡淡青烟,纵有鹅梨帐中香助眠,濯缨亦难以安睡。

    梦境起初是美好的,濯缨回到了自幼居住的临江郡公府,姐妹、阿兄、并家中长辈言笑晏晏,吟诗作画、赌书泼茶,好不快活。

    阿耶陆煦总是笑吟吟望着她:“我儿乐知真不愧为长安女诸生!”

    乐知是濯缨的乳名。

    濯缨想像幼时那样扑进阿耶怀中时,梦境破碎,情势急转直下——阴暗潮湿的御史台大狱中,叔母与两个堂姐妹掩面饮泣,素来持重的祖母也难掩愁云。

    濯缨抱膝蜷缩在角落,心中满是担忧,不知在男监的阿耶、阿兄、叔父境况如何,尤其是阿耶,自阿娘去后,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在家中时常年服药,如今到了狱中,若是受了刑可如何是好?

    就这样想着想着,濯缨脑中沉沉,一颗心坠入深渊。

    “娘子,娘子!快醒醒!”贴身侍女云霄在耳边急催,“圣上传您到紫宸殿伴驾!”

    听到“圣上”二字,濯缨顿时清醒,翻身而起,云霄为自家婕妤披上外杉,整理好衣袖、发髻,濯缨匆匆向妆镜一瞥,幸好午时只是小憩,妆容未乱。

    不多时,风姿绰约的娉婷美人来到外殿。

    濯缨宫中的女官、她的堂妹陆蘅正和皇帝身边的内侍高敬年寒暄,见濯缨到来,便低眉顺眼地行礼,退至一旁。

    御前的人纵然只是个内侍,也是不能得罪的对象,濯缨客客气气道:“劳高内侍久等,我这便前去紫宸殿陪伴圣上。”

    高敬年年纪不大,却深知内廷行事的准则,对濯缨这种宠妃自是不会为难,恭敬地回复道:“奴并未久等,刚到珠镜殿便见到了婕妤。请婕妤娘子随奴来。 ”

    濯缨一行人一路经过清思殿、望仙台、蓬莱殿,行至紫宸殿外,云霄与见素小心翼翼地将濯缨扶下步辇,殿外小黄门进殿通传,片刻后便出殿请濯缨进去面圣。

    紫宸殿内,白瓷蟠龙博山炉正燃着林邑国进献的沉香,皇帝对着案上奏疏,看上去龙心甚悦。

    濯缨行过礼,皇帝挥挥手笑着说:“爱妃到我身边来。”

    濯缨轻移莲步,来到皇帝身侧,伸出一双柔荑为皇帝揉捏肩膀,望着皇帝,不由得思绪万千。

    皇帝今日戴莲花冠,着青色道袍,近些年来,他越发沉迷修仙问道,大雍上至名门望族、下至贩夫走卒,几乎无人不知当今圣上快成了道君——一个即使对登仙心驰神往却乾纲独断、不肯放权的道君。

    大雍国姓为谢,皇帝名叫谢弘和。

    皇帝生父乃先帝之兄赵王,先帝英宗诸子皆幼年早夭,不得以从宗室过继嗣子。

    皇帝生性聪颖、博闻强识,被朝中大臣称赞有太祖之风,二十年前从众多堂兄弟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大雍储君,登临帝位后更是兢兢业业治国理政,早年也被称作明君,只是近几年来……

    感觉到濯缨双手逐渐放慢,皇帝搁下奏疏,抚上佳人的素手,缓缓说道:“爱妃今日这是怎么了,在我身边还要出神,可是有何烦心之事?”

    濯缨回过神来,低头将脑袋伸向皇帝颈侧,向皇帝告罪:“圣上莫怪,妾是午时睡得有些久了,一时有些头晕脑胀。”

    皇帝仍然面带悦色,扭过头亲了亲濯缨脸颊:“看来是我昨日辛苦爱妃了,那今夜爱妃便好好休息罢。”

    濯缨迅速扫了眼皇帝面前的奏疏,对皇帝这会儿为何心情大好有了个大概,心道难怪平日里喜怒无常的圣上如今这般好说话。

    皇帝平素不和后妃们谈起政事,不过这样的大好事说说也无妨,他盯着奏疏:“爱妃可知,前些日子襄王大破北狄兀林部、羽弗部联军,生擒兀林部可汗渠格、羽弗部可汗郁绰,如今正押解渠格、郁绰二獠进京!”

    北狄各部一直是大雍在北境的心腹大患,尤其是兀林部,屡屡南下侵扰河北道,幽燕之地的百姓不堪其扰。

    如今襄王驱除鞑虏,护一方水土安宁,的的确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此乃社稷之幸,妾在此恭贺圣上!”濯缨顿了顿,“有襄王这等忠臣良将,何愁北狄诸部不降,戎狄之地早晚尽归我大雍疆土。”

    是啊,灭了兀林部和羽弗部,还有素和部、乞伏云部等多部,北狄各部犹如百足之虫,势弱则北迁,势强则南侵,多年来让大雍历代帝王颇为头疼。

    而那襄王褚羲,虽是百年难遇的将才,但身为异姓王,总是免不了被长安这边的君王猜忌。

    皇帝多疑多思,想到褚家兵权在手、为北地民心所向,笑容微收,捏了捏濯缨的手心。

    伴君如伴虎,濯缨侍君三载,对如何给老虎顺毛倒有几分觉悟。

    “襄王少年出英雄,让妾想起了汉之冠军侯”,濯缨字斟句酌,“有孝武帝慧眼识珠,冠军侯方能蛟龙出海,一飞冲天。”

    皇帝乐了,随手拿起一只玉露团递给濯缨:“褚卿于我,如冠军侯之于孝武帝,我得褚卿,如伯乐得遇千里马,妙哉!”

    濯缨捧着玉露团,一边轻轻咀嚼,一边腹诽,若是襄王能像霍去病一般,立下封狼居胥的功绩,为大雍荡平外敌后便英年早逝,最好连子嗣都来不及留下,让朝廷接手褚家军,皇帝恐怕做梦都能笑醒!

    当然,这话是不能宣之于口的。

    濯缨吃完玉露团,拿绢帕轻拭唇角,从背后揽住皇帝,下巴搁在皇帝肩上,仿佛鸟儿依恋巢穴:“圣上是天下万民的君父,亦是妾的夫君,妾不能与襄王相较,但妾一颗心全然系在圣上身上,圣上若有命,妾莫敢不从。”

    皇帝岂能不知这话里有几分真几分假,不过在政事繁杂、案牍劳形之时,听美人表表倾心之言倒也有些许意趣。

    他转过身,嘴角噙着笑:“吃了玉露团,说话像抹了蜜。你且回去,我明日去珠镜殿看你。”

    *

    碧空如洗,春色盎然,濯缨起了游览太液池的兴致。

    水波粼粼,沿太液池边漫步,心绪却无法放松,陆家的境遇在这三年里的每一刻都令濯缨的心肝拧在一起,愁肠百结。

    忽而,清脆的环佩叮当声由远及近传至耳边。

    “乐知!”身着绯红罗裙的女郎微微喘气,显然是一路疾走过来,“没想到在这儿能遇见你,你......这些日子还好吗?”

    濯缨抬头一看,不远处有一宫装女子携女官、侍女,正缓缓向她走近,心道今日也是稀奇,素来缠绵病榻、轻易不出仙居殿的曹贵妃,竟然也在太液池边漫步,不怕池边冷风吹着?

    就算不待见曹家,但对贵妃这种在宫中资历深厚又位分高的老人儿总要给足颜面。

    濯缨绕过在一旁殷切盯着她的女郎,快步走到曹贵妃处,客客气气叉手行礼,诚恳笑道:“多日不见贵妃夫人,昨日圣上还与妾提起夫人,甚是忧心夫人身体。如今见夫人玉体安泰,想必圣上也能放心。”

    曹贵妃眉眼温柔,说话也柔缓:“有劳圣上和陆婕妤为我操心,我的身子一贯羸弱,我习以为常。七娘进宫看我,劝我出来透透气,可巧碰见陆婕妤。”

    濯缨仿佛才看见曹七娘:“我可许久未见到七娘了,听闻圣上有意为蜀王与七娘赐婚,若此事成真,那就要恭喜七娘了!”

    曹七娘曹殷梦见濯缨不理会自己,有些丧气地耷拉着脑袋,听到圣上想将她和蜀王凑成一对儿,猛地抬起头:“乐知你听我解释!圣上不过是随口一言,绝无可能让我嫁给蜀王!我对蜀王从无男女之情!”

    濯缨和蜀王有青梅竹马之谊,当年全长安都道陆家二娘当配谢家四郎,若无三年前陆家的事,她此时没准已是蜀王妃了,命运弄人,如今的陆婕妤想起曾经的竹马,早已没有什么少女情思。

    半月前众多贵族郎君和女郎在马球场击鞠,蜀王风姿矫健、意态风流,颇令在场的女公子们倾倒。

    将马球会推入高潮的是一场英雄救美——曹殷梦的马不知为何突然受惊,前蹄高高扬起,她差点就被抛至马蹄下,千钧一发之际,蜀王将殷梦从惊马上救下,并与门下省给事中一同制服了惊马。

    彼时皇帝正在清晖阁宴请诸位重臣,听闻此事,笑言道莫不是天赐良缘,有意命中书舍人为二人拟旨赐婚。

    曹宰相和郭尚书当然不乐意,蜀王是郭家外孙,曹殷梦是曹家女郎,曹郭两家向来不睦,都不想和对方做亲戚。

    见二位重臣连连反对这桩婚事,皇帝也不勉强,将此事揭过,未再提及。

    不过蜀王英姿救美人的逸闻不久便传遍了长安城的大街小巷,闺秀们谈起蜀王,神情、话语间的倾慕之意让少年郎君们颇为嫉妒。

    帝王爱子与当朝中书令的孙女若能玉成美事,的确是令人艳羡,但一个是濯缨昔日的闺中密友,另一个是旧日竹马,假使他俩成了夫妻,岂不是要双双称自己为庶母?

    濯缨一想到这儿,不免感到有些滑稽。

    曹殷梦欲上前揪住濯缨袖口,被濯缨轻轻拂开,她的手凝在半空中,眼眶微微发红:“乐知,我、我......”

    “七娘,还不退下,怎能对陆婕妤这般无礼!”曹贵妃微微嗔道,她转过头看向濯缨,带着歉意:“陆婕妤,七娘实在是被家里宠坏了,但她秉性纯良,对婕妤绝无恶意,还望婕妤莫要将此事放在心上。”

    曹殷梦抿了抿嘴唇,垂下手、低下脑袋,默默地缩到姑母曹贵妃身后,像只偷吃蜂蜜被发现的狸奴,隐秘而又怯怯地窥视濯缨。

    濯缨倒不觉得曹殷梦有何冒犯,向曹贵妃摆了摆手:“贵妃言重了,七娘天真可爱,妾喜欢她还来不及,又岂会怪罪于她。妾殿中还有些琐事,就不搅扰贵妃和七娘游湖了,妾先回了。”

    望着濯缨款款离去的背影,曹殷梦眼含忧愁,欲言欲止。

    待濯缨一行人走远,曹贵妃捋了捋小侄女的发髻,心疼道:“既然陆二娘已不再视你为友,你又何必巴巴地贴上去,惹人不快呢。”

    “才不会!”曹殷梦急急争辩,“乐知说过要同我做一辈子的手帕交,我和她如同金兰姐妹一般,任何人都插不进去!”

    曹贵妃轻轻叹了口气:“已逝之情,无须强求,已断之友,不必强留。你如今也该多看看长安城里的少年郎君,早日找个好人家,别整日里想着浪迹天涯了。”

    即便大大咧咧如曹殷梦,听到这样的话,也有些害羞。

    仿佛想起了什么人,她俊脸微烫,一副小女儿情态:“姑母,我还年少呢,才不想嫁人,要是成了亲,就不能常常来探望姑母了。”

    贵妃的侍女们纷纷掩面而笑,称赞曹殷梦善良又孝顺,是不可多得的好女郎。

    曹贵妃眼神柔和似水,伸出双臂将侄女搂进怀里,慈爱地拍着她的背:“你这孩子,姑母用不着你日日陪伴,若是你能早日寻得如意郎君,姑母百病皆消......”

    *

    皇帝当时是真心为蜀王和曹家女赐婚吗?

    濯缨不信。

    曹宰相大力推行变法、力挫世家权势,与郭尚书这种世家子弟一向相看两相厌。

    皇帝明面支持变法,实际上巴不得寒门、世家相争,他才好稳坐钓鱼台,怎会容许蜀王迎娶曹殷梦?郭曹两家越是疏远他越是放心。

    濯缨回到珠镜殿,见堂妹陆蘅在殿门外静立,自陆家被贬,家中男儿被流放至河北郡妫州,女眷流落掖庭,陆蘅性情大变,从原来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世家贵女变成了孤僻冷淡、整日贴在阿姐身边的宫官。

    二人相携回到内室,濯缨道:“敏娘,过些日子圣上应是要在麟德殿行宴,以庆贺襄王大破北狄,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

    陆蘅瞪大双眼:“是那个幽州的襄王吗?阿姐,幽州离妫州不远!”

    妫州冬日漫长寒冷,且常有北方异族侵扰,亲人被流放此地,一直让陆家姐妹耿耿于怀,但身处内廷,又是罪臣家眷,想照料远在河北郡的家人,即使濯缨位至四品婕妤,也难以如愿。

    但襄王不一样,身为北境藩王,他在河北郡权势极盛,若是襄王出手相助,想必陆家男儿在妫州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可是,襄王同陆家非亲非故,犯不着为了陆家得罪朝廷。

    尽管如此,濯缨仍想一试,不管用何种方法,只要能帮到妫州的家人,让她做什么她都愿意。

    有什么东西是她有而襄王没有的?金银财宝、荣华富贵,襄王不缺,而男人最渴望的权势,她给不了。

    难不成要以美色相诱?

    濯缨未曾听闻襄王喜好美人,但这样位高权重的男子,身边总是少不了美人环绕,又何必冒着风险私通帝妃?

    真是愁人啊,若是她能有几分白泽的本事,知晓如何让襄王有求于她就好了。

    还没等濯缨想出与襄王交好的法子,宫中便发生了一件大事。

    魏王之母、中书令曹勘之女、当朝贵妃曹辞云,在睡梦中驾鹤西去。

章节目录

贵妃枭雄月下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秋奈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秋奈罗并收藏贵妃枭雄月下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