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多夜雨,一整夜淅淅沥沥后,又是一轮红日升空。
也又是新一天。
虽说新一天是新的开始,可对方决而言,也无甚稀奇,无外乎是继续昨日未完成之事。
方决住府衙的南苑,来时院子西南角有个荒废的池子,他引水、挖渠,动手改造一番,焕然一新,后又养许许多多、品类各异的鱼。逐渐,他便养成了清早起床先喂鱼的习惯。
方决砌的鱼池不大,却幽深,似质地不甚好的翡翠,混沌一片绿,看不清藏匿其中的鱼与淤泥。直到他将鱼食投入水中,一大群鱼才上浮、显露身形。
“今日如何?”有脚步声渐近,方决没回头,继续喂鱼。
“嗯……”
来人短暂地疑惑,咽下早前准备好的说辞,另开口道:“今日备下了红薯小米粥和白粥两种,配菜是咸口的,有腌萝卜、拌黄瓜、素三丝,还有几个馒头。”
听起来早餐甚丰,然方决却并无食欲,淡淡地将鱼食悉数抛入水后,缓缓起身,抬头看天,意味深长道:“风从北方起,世子妃。”
晏菀闻言抬头随方决张望北边,无风来,转而看向鱼池拼命夺食的鱼儿。
“方先生一股脑将鱼食全倒入就不怕鱼撑死吗?”
方决但笑不语,从袖中取出状令递给晏菀后便向回走。
她来此便是为这。
晏菀接过快速打开,一目十行。老翁中毒而亡案件她已深陷其中,可恨萧崇璟那草包,那日同她争吵后便将她囚于院中,外界消息也对她封得死死的,眼看七八日已过,风平浪静,混似无事发生,她才终是按捺不住,趁五更天院落外的差役换班时,翻墙溜出。
萧崇璟来越州任通判,按理说这大大小小的庶务应他一一过目,但不知怀王夫妇是怎么养孩子的,竟生生将萧崇璟养成个混吃等死的草包。来后,政务一窍不通,并不学,仍是端着在京中那番纨绔作派,整日遛鸟斗鸡,一切事扔给方决。
正因此晏菀翻墙落地后想也没想就直接杀到方决这儿来了。可现下看来方决这反应,倒像是守株待兔。
“方先生明知道这状令上写的都是假的,为何还要同意。”
“不然呢?难道明明白白地写出这蜂蜜就是世子妃亲手取出、亲自售卖,不仅如此世子妃还在官署内养了许许多多的蜜蜂,然后身为越州通判的世子走马上任第一件大案便是秉公办事让人拿了世子妃,投入大狱,量刑定罪。”
“我无罪,也并不怕入狱!蜂蜜无毒,这事背后有赵五的手笔。”
晏菀的话方决无可置噱,他摇头轻笑,只觉面前这只兔子虽能折腾了些,但到底是过于年轻天真了些。他悠闲地又拿上盒鱼食,走到鱼池边抛洒喂鱼,“有毒无毒不重要。世子妃想过吗?连晏家老仆都已带着晏五姑娘来了越州,晏家获罪之事,南海公又岂会不知。再者赵家为了让赵五姑娘顺顺利利地坐上怀王世子妃之位,将这事捅到官家跟前,已无家族庇护的世子妃——您难道就只会是入狱这般简单?”
当然不会只是入狱候审,她挡了赵五的路,连带那日赵家失了颜面的仇也会算到她头上,入狱后只会不明不白死在牢狱中。
晏菀渐松开那份被她牢牢攥紧的状令,再攥紧,再松开,如此往复几次后,再次打出,重新一个字一个字地缓慢看上一遍。
“……晏氏所售之蜂蜜是假,为饴糖加菜汁调制而成,其因病痛缠身,听信隶民倪大海、王荣妖言,于西市置摊贱卖糖蜜祈福,……,六月廿十四辰时三刻,花匠韩福口渴曾讨要蜜水饮之,酉时韩福在其子家暴毙,其嘴唇乌紫,十指亦然,七窍出血,中毒之状,仵作验之为钩吻毒发,后游徼在其养孙韩束儿房中查获钩吻,……”
“可这样罔顾事实、一派胡言就能解决问题?这份状令也是同赵家妥协的结果吧!方先生这般聪慧就不怕这白纸黑字的……已落人把柄。”
“阳谋无解!”
那就……去你的阳谋……去你的无解。
晏菀愤愤地将脚边石块踢落鱼池。然方决这鱼池砌的古怪,与地面持平,无护栏,周边一圈嵌入了各色嶙峋怪石,地面凹凸不平。她一个没站稳,险些跌倒,多亏在一旁的方决眼疾手快地扶了一把,堪堪站住,也这才发现方决的右腿微跛,只是他掩饰得很好,平日看不出分毫。
方决见晏菀盯着他的右腿出神,清咳一声,唤晏菀回神,扫眼晏菀脸上一晃而过的尴尬,无谓地将鱼食盒递往晏菀跟前。
晏菀只得学着方决的样子随意抓一撮洒入水中,很快也不知从哪里冒出的鱼儿就在鱼食处聚集,她散漫一瞥,愣住。
好家伙!这小小的鱼池竟装了那么多的“神仙”,除去锦鲤这样观赏性的鱼,还有鲫鱼、鲢鱼、鳜鱼、鲤鱼等大把能吃不能吃的鱼。
“世子妃,这水是浑的。”
浑的!晏菀收回讶然之心,重新仔细打量起方决,此人不过一袭粗布麻衣,佝偻着背,将他那份骨骼庞大的身躯刻意藏匿起来,整个人及其的萎靡圆滑、又及其的刚硬力强,两种浑不相融的气质格格不入、矛盾不融,只让人觉他同这鱼池一般深刻不测、不好琢磨。
也不知怀王夫妇安得什么心,放心这样一个人在他们那傻儿子身边。
*
出了府衙一直往东走五余里,熙攘、繁华的街景逐渐变成低矮、残破的茅屋。甚至地面也没再铺设青石板,直接是泥地,再加上平日里有数不清的板车、独轮车碾压千遍万遍,泥路犹如被千刀万剐过的肌理,处处是支离破碎的深壑,而昨夜一场夜雨,更加惨淡,大摊大摊的雨水淤积,掺合着被踩烂的软泥,十分难行走。
饶是晏菀再小心翼翼地下脚迈步,绣鞋也湿透了。
“小娘子,老韩头可是个好人啊!平日里那家有个事,一叫他便上。那日清早我还见过他哩,和他说好了晚间回来给我筋骨草治腰间的老毛病,那曾想这人说没就没了!”
“阿翁不是花匠吗?也通药理?”
“我们这些风里雨里泡着的贱骨头啊,浑身是病,全靠那些土法子、不起眼的草草药吊着命哩?老韩头平日就跟这些草啊花啊的打交道,自是有寻常药草,当然那些偏门、稀奇古怪的也有,这些束儿没告诉你吗?”
晏菀对韩家的概况全来源于卷宗笔录,那上面只记载了韩福是花匠,原本住城西,以养花、卖花为生,其子韩楞生嗜赌成性,后不合,才带着孙女韩束儿来到小福岗住的。而此次前来小福岗实地打探,晏菀托称是韩束儿卖花结识的好友,对于更多的内情是真不知,只得讪讪地笑笑,随口应付道:“这些到没说,就是说花呢!”
“说花好啊!说花好啊!花可真是个好东西,束儿这一手的养花手艺也是好得很,比老韩头还要好,要不是是隶民,恐怕早就入了显贵们的眼,哪还在这受苦!”
隶民?晏菀微微咂舌,曾在状令上见过这个称呼,一眼带过,如今再次听到,倒是听出些不一样的味道,她想好说辞试探性地准备开口问道,一旁的窦七娘拐进岔路爬上一间不起眼的小院前,打开篱笆门,冲着晏菀叫:“到了!”
晏菀随窦七娘甫进入小院,满院子的花映入眼帘,有的已然盛放,嫩绿枝叶仍挂着水珠,很明显有人精心打理过。
“这些天束儿都没回来过吗?”
“没!还是我们这些老街坊看不过,进来收拾收拾,给花浇浇水,也顺便采采自己要的药。”窦七娘回头见晏菀一脸痴相地望着朝角落里那盆花,笑着凑近晏菀,拍拍她肩,自豪问道:好看吧?这可是束儿最得意的花,叫什么雀舌兰来着。”
“确实很好看!”晏菀收回视线,急步入内。那日被差役搜查翻倒在地的器具一一复位,但已过去七八日,屋子无人居住,落下了一层灰。
晏菀心中了然,已对韩束儿的行踪有了一定的把握,拿起三柱清香拜了拜韩福的灵位,再给窦七娘一锭银子后便告辞。
窦七娘立于高处,静静看着晏菀下山离去的身影,待那影子越来越模糊直至消失不见,才掩好篱笆门下山回到自己的茅屋。
她住在地势低洼处,屋子常年潮湿,落下了风雨来时膝关节疼痛的毛病。一进屋再也忍不住,快速栽倒床上,呲牙咧嘴呻吟起。
“七娘先把药喝了,我替你敷一敷。”掀帘进来的女子扶起窦七娘递给她药碗后,又折回院外端进一盆热腾腾的药汁,绞了帕子敷在窦七娘膝盖处。
“喏!你看!”滚烫的暖意由膝盖处蔓延进整个腿骨,窦七娘方觉自己活了回来,三魂七魄归于一体,兴高采烈地捧出晏菀给的那锭银子于女子面前献宝。
“是银子!银子耶!那小娘子出手可真大方。束儿下次有这种事还叫我。”
“那你就好好收下!”韩束儿无可奈何地笑笑,起身擦干了手,蹲在墙角背对着窦七娘问道:“她进了院子后有什么反应?”
“如你所料,一直呆呆地看着那盆雀舌兰。然后问了你回去过没有,给老韩头上了香就走了。”
“就这样?一直看着雀舌兰,没说什么?”
“就这样!没说什么!”
现下窦七娘满心满眼都是那锭银子,用牙咬了后,再拾起袖子擦了又擦,确认光滑无灰,才满意地举起透着光仔细打量着,也难为她此时还能分出些注意来回复韩束儿。
突然银白透亮的银子暗了暗,那束光也被黝黑的人影挡住,一只散发着陈腐味道的木盒出现在窦七娘面前,她抬头不解地望着韩束儿。
“七娘,这是我这些年攒的,你拿着,离开越州吧!往南走,一直往南走,找个暖和的地方好好过日子。你这双腿也不能再在湿气重的地方待了。”
窦七娘惊诧地赶紧合上了木盒,往韩束儿怀里推,“束儿你不要做傻事,那小娘子是你要找的人?要走你和我一起走!”
还未待韩束儿开口回答,一直躲在屋外偷听的晏菀掀帘入内,冲到二人面前,“韩束儿你也在找我吗?你不能走!”
“小妮子,你耍我!“窦七娘见晏菀来势汹汹,咻的一声站起来,火速将韩束儿捞在自己身后护着,板起脸,对着晏菀凶神恶煞地说着。
她身后的韩束儿也闷闷地来一句:“我要见你家主人。”
主人?难道韩束儿要找的人不是自己,而是萧崇璟。可那个草包有什么好找的,找方决都比他靠谱。
“好!我带你去见他。”韩束儿是案件的关键证人,不管她想见谁,先把她带回去再说,晏菀果断应下,待韩束儿自己乖乖从窦七娘身后走出。
“怎么会是你!”
怎么不是我!晏菀也很惊诧韩束儿从窦七娘身后走出,一脸见鬼似的质问着自己,为防着韩束儿突然跑了,晏菀飞快上前抓住韩束儿的手,刚抓上,颈处突然一阵刺痛,腿脚便发软,眼皮越来越重,眼前的二人面庞也开始变幻旋转,最终变得漆黑一片。
也又是新一天。
虽说新一天是新的开始,可对方决而言,也无甚稀奇,无外乎是继续昨日未完成之事。
方决住府衙的南苑,来时院子西南角有个荒废的池子,他引水、挖渠,动手改造一番,焕然一新,后又养许许多多、品类各异的鱼。逐渐,他便养成了清早起床先喂鱼的习惯。
方决砌的鱼池不大,却幽深,似质地不甚好的翡翠,混沌一片绿,看不清藏匿其中的鱼与淤泥。直到他将鱼食投入水中,一大群鱼才上浮、显露身形。
“今日如何?”有脚步声渐近,方决没回头,继续喂鱼。
“嗯……”
来人短暂地疑惑,咽下早前准备好的说辞,另开口道:“今日备下了红薯小米粥和白粥两种,配菜是咸口的,有腌萝卜、拌黄瓜、素三丝,还有几个馒头。”
听起来早餐甚丰,然方决却并无食欲,淡淡地将鱼食悉数抛入水后,缓缓起身,抬头看天,意味深长道:“风从北方起,世子妃。”
晏菀闻言抬头随方决张望北边,无风来,转而看向鱼池拼命夺食的鱼儿。
“方先生一股脑将鱼食全倒入就不怕鱼撑死吗?”
方决但笑不语,从袖中取出状令递给晏菀后便向回走。
她来此便是为这。
晏菀接过快速打开,一目十行。老翁中毒而亡案件她已深陷其中,可恨萧崇璟那草包,那日同她争吵后便将她囚于院中,外界消息也对她封得死死的,眼看七八日已过,风平浪静,混似无事发生,她才终是按捺不住,趁五更天院落外的差役换班时,翻墙溜出。
萧崇璟来越州任通判,按理说这大大小小的庶务应他一一过目,但不知怀王夫妇是怎么养孩子的,竟生生将萧崇璟养成个混吃等死的草包。来后,政务一窍不通,并不学,仍是端着在京中那番纨绔作派,整日遛鸟斗鸡,一切事扔给方决。
正因此晏菀翻墙落地后想也没想就直接杀到方决这儿来了。可现下看来方决这反应,倒像是守株待兔。
“方先生明知道这状令上写的都是假的,为何还要同意。”
“不然呢?难道明明白白地写出这蜂蜜就是世子妃亲手取出、亲自售卖,不仅如此世子妃还在官署内养了许许多多的蜜蜂,然后身为越州通判的世子走马上任第一件大案便是秉公办事让人拿了世子妃,投入大狱,量刑定罪。”
“我无罪,也并不怕入狱!蜂蜜无毒,这事背后有赵五的手笔。”
晏菀的话方决无可置噱,他摇头轻笑,只觉面前这只兔子虽能折腾了些,但到底是过于年轻天真了些。他悠闲地又拿上盒鱼食,走到鱼池边抛洒喂鱼,“有毒无毒不重要。世子妃想过吗?连晏家老仆都已带着晏五姑娘来了越州,晏家获罪之事,南海公又岂会不知。再者赵家为了让赵五姑娘顺顺利利地坐上怀王世子妃之位,将这事捅到官家跟前,已无家族庇护的世子妃——您难道就只会是入狱这般简单?”
当然不会只是入狱候审,她挡了赵五的路,连带那日赵家失了颜面的仇也会算到她头上,入狱后只会不明不白死在牢狱中。
晏菀渐松开那份被她牢牢攥紧的状令,再攥紧,再松开,如此往复几次后,再次打出,重新一个字一个字地缓慢看上一遍。
“……晏氏所售之蜂蜜是假,为饴糖加菜汁调制而成,其因病痛缠身,听信隶民倪大海、王荣妖言,于西市置摊贱卖糖蜜祈福,……,六月廿十四辰时三刻,花匠韩福口渴曾讨要蜜水饮之,酉时韩福在其子家暴毙,其嘴唇乌紫,十指亦然,七窍出血,中毒之状,仵作验之为钩吻毒发,后游徼在其养孙韩束儿房中查获钩吻,……”
“可这样罔顾事实、一派胡言就能解决问题?这份状令也是同赵家妥协的结果吧!方先生这般聪慧就不怕这白纸黑字的……已落人把柄。”
“阳谋无解!”
那就……去你的阳谋……去你的无解。
晏菀愤愤地将脚边石块踢落鱼池。然方决这鱼池砌的古怪,与地面持平,无护栏,周边一圈嵌入了各色嶙峋怪石,地面凹凸不平。她一个没站稳,险些跌倒,多亏在一旁的方决眼疾手快地扶了一把,堪堪站住,也这才发现方决的右腿微跛,只是他掩饰得很好,平日看不出分毫。
方决见晏菀盯着他的右腿出神,清咳一声,唤晏菀回神,扫眼晏菀脸上一晃而过的尴尬,无谓地将鱼食盒递往晏菀跟前。
晏菀只得学着方决的样子随意抓一撮洒入水中,很快也不知从哪里冒出的鱼儿就在鱼食处聚集,她散漫一瞥,愣住。
好家伙!这小小的鱼池竟装了那么多的“神仙”,除去锦鲤这样观赏性的鱼,还有鲫鱼、鲢鱼、鳜鱼、鲤鱼等大把能吃不能吃的鱼。
“世子妃,这水是浑的。”
浑的!晏菀收回讶然之心,重新仔细打量起方决,此人不过一袭粗布麻衣,佝偻着背,将他那份骨骼庞大的身躯刻意藏匿起来,整个人及其的萎靡圆滑、又及其的刚硬力强,两种浑不相融的气质格格不入、矛盾不融,只让人觉他同这鱼池一般深刻不测、不好琢磨。
也不知怀王夫妇安得什么心,放心这样一个人在他们那傻儿子身边。
*
出了府衙一直往东走五余里,熙攘、繁华的街景逐渐变成低矮、残破的茅屋。甚至地面也没再铺设青石板,直接是泥地,再加上平日里有数不清的板车、独轮车碾压千遍万遍,泥路犹如被千刀万剐过的肌理,处处是支离破碎的深壑,而昨夜一场夜雨,更加惨淡,大摊大摊的雨水淤积,掺合着被踩烂的软泥,十分难行走。
饶是晏菀再小心翼翼地下脚迈步,绣鞋也湿透了。
“小娘子,老韩头可是个好人啊!平日里那家有个事,一叫他便上。那日清早我还见过他哩,和他说好了晚间回来给我筋骨草治腰间的老毛病,那曾想这人说没就没了!”
“阿翁不是花匠吗?也通药理?”
“我们这些风里雨里泡着的贱骨头啊,浑身是病,全靠那些土法子、不起眼的草草药吊着命哩?老韩头平日就跟这些草啊花啊的打交道,自是有寻常药草,当然那些偏门、稀奇古怪的也有,这些束儿没告诉你吗?”
晏菀对韩家的概况全来源于卷宗笔录,那上面只记载了韩福是花匠,原本住城西,以养花、卖花为生,其子韩楞生嗜赌成性,后不合,才带着孙女韩束儿来到小福岗住的。而此次前来小福岗实地打探,晏菀托称是韩束儿卖花结识的好友,对于更多的内情是真不知,只得讪讪地笑笑,随口应付道:“这些到没说,就是说花呢!”
“说花好啊!说花好啊!花可真是个好东西,束儿这一手的养花手艺也是好得很,比老韩头还要好,要不是是隶民,恐怕早就入了显贵们的眼,哪还在这受苦!”
隶民?晏菀微微咂舌,曾在状令上见过这个称呼,一眼带过,如今再次听到,倒是听出些不一样的味道,她想好说辞试探性地准备开口问道,一旁的窦七娘拐进岔路爬上一间不起眼的小院前,打开篱笆门,冲着晏菀叫:“到了!”
晏菀随窦七娘甫进入小院,满院子的花映入眼帘,有的已然盛放,嫩绿枝叶仍挂着水珠,很明显有人精心打理过。
“这些天束儿都没回来过吗?”
“没!还是我们这些老街坊看不过,进来收拾收拾,给花浇浇水,也顺便采采自己要的药。”窦七娘回头见晏菀一脸痴相地望着朝角落里那盆花,笑着凑近晏菀,拍拍她肩,自豪问道:好看吧?这可是束儿最得意的花,叫什么雀舌兰来着。”
“确实很好看!”晏菀收回视线,急步入内。那日被差役搜查翻倒在地的器具一一复位,但已过去七八日,屋子无人居住,落下了一层灰。
晏菀心中了然,已对韩束儿的行踪有了一定的把握,拿起三柱清香拜了拜韩福的灵位,再给窦七娘一锭银子后便告辞。
窦七娘立于高处,静静看着晏菀下山离去的身影,待那影子越来越模糊直至消失不见,才掩好篱笆门下山回到自己的茅屋。
她住在地势低洼处,屋子常年潮湿,落下了风雨来时膝关节疼痛的毛病。一进屋再也忍不住,快速栽倒床上,呲牙咧嘴呻吟起。
“七娘先把药喝了,我替你敷一敷。”掀帘进来的女子扶起窦七娘递给她药碗后,又折回院外端进一盆热腾腾的药汁,绞了帕子敷在窦七娘膝盖处。
“喏!你看!”滚烫的暖意由膝盖处蔓延进整个腿骨,窦七娘方觉自己活了回来,三魂七魄归于一体,兴高采烈地捧出晏菀给的那锭银子于女子面前献宝。
“是银子!银子耶!那小娘子出手可真大方。束儿下次有这种事还叫我。”
“那你就好好收下!”韩束儿无可奈何地笑笑,起身擦干了手,蹲在墙角背对着窦七娘问道:“她进了院子后有什么反应?”
“如你所料,一直呆呆地看着那盆雀舌兰。然后问了你回去过没有,给老韩头上了香就走了。”
“就这样?一直看着雀舌兰,没说什么?”
“就这样!没说什么!”
现下窦七娘满心满眼都是那锭银子,用牙咬了后,再拾起袖子擦了又擦,确认光滑无灰,才满意地举起透着光仔细打量着,也难为她此时还能分出些注意来回复韩束儿。
突然银白透亮的银子暗了暗,那束光也被黝黑的人影挡住,一只散发着陈腐味道的木盒出现在窦七娘面前,她抬头不解地望着韩束儿。
“七娘,这是我这些年攒的,你拿着,离开越州吧!往南走,一直往南走,找个暖和的地方好好过日子。你这双腿也不能再在湿气重的地方待了。”
窦七娘惊诧地赶紧合上了木盒,往韩束儿怀里推,“束儿你不要做傻事,那小娘子是你要找的人?要走你和我一起走!”
还未待韩束儿开口回答,一直躲在屋外偷听的晏菀掀帘入内,冲到二人面前,“韩束儿你也在找我吗?你不能走!”
“小妮子,你耍我!“窦七娘见晏菀来势汹汹,咻的一声站起来,火速将韩束儿捞在自己身后护着,板起脸,对着晏菀凶神恶煞地说着。
她身后的韩束儿也闷闷地来一句:“我要见你家主人。”
主人?难道韩束儿要找的人不是自己,而是萧崇璟。可那个草包有什么好找的,找方决都比他靠谱。
“好!我带你去见他。”韩束儿是案件的关键证人,不管她想见谁,先把她带回去再说,晏菀果断应下,待韩束儿自己乖乖从窦七娘身后走出。
“怎么会是你!”
怎么不是我!晏菀也很惊诧韩束儿从窦七娘身后走出,一脸见鬼似的质问着自己,为防着韩束儿突然跑了,晏菀飞快上前抓住韩束儿的手,刚抓上,颈处突然一阵刺痛,腿脚便发软,眼皮越来越重,眼前的二人面庞也开始变幻旋转,最终变得漆黑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