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城将莫家军的旌旗悬挂在铁杆上后又深深插在城墙顶端,烈风袭过,又将其吹进每个朝都士兵的眼中、在城中黎民百姓的心田扎根。
朝锦歌坐在城墙台阶处,靓丽的铠甲已被泥泞和鲜血入侵,黯淡了色泽。她手中的红缨枪还冒着血渍,朝锦歌陡然将武器摔落在地上,颤动的不仅是她的双手,还有她的神情。
宋城默默将地上的红缨枪拿起,立在一旁,又掏出干净的素帕,轻轻递朝锦歌手中。
朝锦歌左手沾了血迹,有些抗拒宋城掌上的温热。
宋城不在乎朝锦歌手上是否染上脏渍,只是偶然触碰到她因常年习武、与铁棒打交道而生的茧意。
“擦擦吧。”宋城难得温柔。
朝锦歌一愣神,这才反应过来,轻声细语道:“谢谢。”
如果宋城记得没错,这应该是朝锦歌第一次对他真心道谢。
“今日如果不是我们快马加鞭赶到此处,师兄的父亲恐难有一线生机。两军交战,如若你畏惧生死,打得束手束脚,那么殒命的便是朝都的士兵和百姓。”宋城道出残酷事实。
风中蚁,池中鱼,任谁都无法幸免。
只道是尽力而为。
朝锦歌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之前与黑衣人交战、与魁山盗匪争端,是手留余情,她从未伤及其性命。学武十余年,小打小闹不足为奇,不曾踏足生命的高度。
朝锦歌敬畏生死,生死不是儿戏。战争亦不是。
也许是她首次迈入疆场,作为初学者不知沙场严酷,身为出战者不懂慈不掌兵。可她不能视若无睹,手上断送不仅是一个士兵的生命,甚至摧毁了一整个家庭。
宋城继续开导:“我虽不通武艺,但也学过几本兵书。我们为朝都挺身而出,他们为南岐无畏向前,二军各自为战。你怜亡灵哀悼,畏葸不前,不是对南岐王军的宽饶,却是对他们的侮辱。你不割让城池,他不退兵南下,二者相抗,唯有无所保留,才能与之堂堂正正,来战。”
宋城苦口婆心的规劝,一针见血,扯下了朝锦歌的哀思。却又何尝不是为了减轻她心中负担?
朝锦歌封闭的情绪,终于找寻到了倾泻的闸门,一发不可收拾。
宋城见她抽泣落泪、哭得如此伤心,手悬在空中,不知如何是好。宋城后知后觉,平时与朝锦歌小打小闹也就算了,这会子朝锦歌动了真格,反倒是宋城没招了。
宋城接过朝锦歌手里的素帕,一边贴心地帮她擦拭脸上残留的血迹,一边哄道:“好了好了,别哭了……”
朝锦歌听了这话,更加哽咽难言。
宋城手足无措,又俯身拍了拍她的背,以示安慰。
朝锦歌薅住宋城的衣袖,抹去脸上泪水和血迹交加的残留物,一改“邋遢”的模样。
宋城捂嘴偷笑,倒是不怒,只是依着她。
“你都把血水揉到我眼睛里了!”朝锦歌僝僽的音色还有颤意。
“是是是,都怪我不好,师妹只是被风沙迷了眼,倒是我这个做师兄的不是了。”宋城想起朝锦歌在马车上拜别朝骏的场面,她的借口他了然于胸,她的体面他好恶同之。
夜色渐晚,袅袅炊烟。
莫涛执意起身要与将士们共饮一杯。朝锦歌和宋城忙着给受伤的士兵盛上一碗肉汤,军医也在营帐内忙得不可开交。
莫殇扶着父亲,在外巡视了一番。
莫涛安心道:“粮草迟迟未到,一碗热乎的汤料都成了奢侈之物。如今粮草的困境已经有所眉目、不必再忧,那三皇子……”莫涛想起被南岐围剿的宋境,又是一声哀叹。
若不及时解救三皇子,他又有何颜面返还朝都面见君主?
“南岐人绝口不提三皇子的行径,想来三皇子已不在南岐营帐之中,恐被遣返至南岐王宫。如今这座城咱们苦心经营,力保得当,前方两座城池还得早做打算。”莫殇分析战局,他们今日虽暂时获胜,可仰观全局,他们仍落下风。
莫涛微微颔首,以示赞同。恍然督见宋城翩翩白衣,在伤兵中忙前瞻后,甚是面生。他不禁转头向莫殇问道:“这位是?”
莫殇顺着方向望去,一时语塞。“这是师父新纳的弟子,我的师弟、锦歌的师兄——宋城。”他思量之下还是向父亲隐瞒了宋城的真实身份。
前有三皇子被南岐亲王掳去,生死未卜,已经足够让莫涛劳心操神;如今父亲有伤在身,莫殇不愿让其再熬心费力,他只希冀父亲能够安心养伤。而他会担起镇南将军的职责,躬擐甲胄。
朝锦歌端起煮沸的汤药,只身前往莫涛的营帐。
莫涛正侧身指着地图和莫殇商讨局势,朝锦歌见状,放下药壶,连连阻挠道:“军医千叮咛万嘱咐,让莫伯伯不要立即下榻!”她和莫殇合力将莫涛拽到了床榻边上。
“现在小锦歌长大了,不仅能上场威武杀敌,还能在帮衬莫伯伯煎药、照顾伤兵了。”莫涛望了望桌上还冒着热气的药壶,对着朝锦歌就是一番夸赞。
若说莫涛对莫殇弱冠之年就可担当重任、承继镇南将军一职而感欣慰的话,那他对朝锦歌更得刮目相看。朝锦歌不到及笄之年,不仅师从三清、枪法出神入化,乃至不怯沙场;颇有将军风范。真当巾帼不让须眉啊。
莫涛看向朝锦歌的神色里又多了几分赞许。
“锦歌不敢忘本,莫伯伯是锦歌习武的启蒙老师,锦歌枪法若是没有莫伯伯从中指导、三清师父增进,难有如此进步。莫伯伯知遇之恩,朝锦歌没齿难忘。”
朝锦歌打躬作揖,虔心实意。
莫涛给了莫殇一个眼神,莫殇立刻心领神会,转身出了营帐。
“锦歌,第一次上战场的感觉如何?”莫涛端起药碗,不经意道。
朝锦歌席地而坐,支支吾吾说道:“南岐王军阵形变化多端,如若不能及时寻得破解之法,只怕会造成更多伤亡。”
莫涛会心一笑,“莫伯伯不是想要考你行军打仗的道理,只是想问问你,你的感受。”
莫涛怕朝锦歌顾虑太多,又换个问法。“你觉着你莫伯伯是个怎样的人?”
朝锦歌抬眸与莫涛眼神撞上,陷入沉思。
莫涛为朝都护国司司主,为朝都保驾护航二十余年。
王佐之才,社稷之臣。
“莫伯伯南征北剿,是朝都栋梁,莫家军主帅。也是锦歌一直敬仰、想要成为的人。”朝锦歌句句真言。
莫涛攘臂一挥,“你所言,不过虚名。二十载功名,等我入了黄土,终究会了却尘烟,不过尔尔。我为将,从未有过败仗。以战绩谋功名,剑上不知沾染了多少敌军的鲜血,手上不知葬送过多少将士的性命……”莫涛不觉凝视被挂立着的戎装战甲,以前征战杀敌的浴血场面在脑海里不断放映着,一幅幅,一帧帧。
朝锦歌亟亟打断,“可您也只是奉命出征,今日不是我们驰援及时,南岐王军恐破城而入。”
莫涛双手捧起自己的兜鍪带在了朝锦歌的头上。郑重其事,“你现在也如我一般,是奉命行事。”
“当初我第一次上战场时,空有一身本领,全在刀剑架上敌军脖子时,犹豫不决。我害怕滥杀无辜,我担忧敌军有人等归,可在我踌躇之时,他的剑刃早已瞄准了我,毫不留情。是旁人为我挡下致命一击,我才能侥幸于世。那时,我才真正理解什么称为“慈不掌兵”,可我习得的代价深重,是友军用鲜血,唤醒了我。”莫涛回忆往事时,泪水已在眼里打转。
“你方才说我是你一直敬仰、想要成为的人。我也知晓你有女将心,从不是胡诌之言。若你坚守本心,一心为将,切要记得,于战场,本为杀戮,再无慈心。”莫涛补充道。
两军交战,贪欲无厌。
换言之,战争本就是无端杀戮。
但他们是受命而行,不得不从。
朝锦歌扶住兜鍪,叩首道:“莫元帅由衷之言,朝锦歌铭记于心。”
朝锦歌出了营帐,见莫殇和宋城已在帐外等候多时。
“你不是信誓旦旦不外传此事吗?”朝锦歌对着宋城就是一顿输出。宋城纶巾羽扇,笑道:“你只是让我不要外传你垂泣一事,可没说别的事情也不行。”宋城钻了话术的空子,洋洋得意。
原是宋城将今日朝锦歌心情低落一事,告知了莫殇,二人商议许久这请出莫涛,只为汲引朝锦歌。成效,显而易见。
“好了好了,以后我们师兄妹齐心协力,击退南岐指日可待!”莫涛又当起了久违的和事佬。
原先休整的莫家军见朝锦歌带着主将的兜鍪,喘息之间调整仪容仪表,全体都站在营帐之前,齐身呐喊道:“吾等受莫将军、朝将军之命,征讨南岐,平治天下!”
兜鍪易人,是信任,是希冀,是权责。
原先朝锦歌悬心的问题,在这一声声的嘶喊中,不攻自破。
朝锦歌坐在城墙台阶处,靓丽的铠甲已被泥泞和鲜血入侵,黯淡了色泽。她手中的红缨枪还冒着血渍,朝锦歌陡然将武器摔落在地上,颤动的不仅是她的双手,还有她的神情。
宋城默默将地上的红缨枪拿起,立在一旁,又掏出干净的素帕,轻轻递朝锦歌手中。
朝锦歌左手沾了血迹,有些抗拒宋城掌上的温热。
宋城不在乎朝锦歌手上是否染上脏渍,只是偶然触碰到她因常年习武、与铁棒打交道而生的茧意。
“擦擦吧。”宋城难得温柔。
朝锦歌一愣神,这才反应过来,轻声细语道:“谢谢。”
如果宋城记得没错,这应该是朝锦歌第一次对他真心道谢。
“今日如果不是我们快马加鞭赶到此处,师兄的父亲恐难有一线生机。两军交战,如若你畏惧生死,打得束手束脚,那么殒命的便是朝都的士兵和百姓。”宋城道出残酷事实。
风中蚁,池中鱼,任谁都无法幸免。
只道是尽力而为。
朝锦歌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之前与黑衣人交战、与魁山盗匪争端,是手留余情,她从未伤及其性命。学武十余年,小打小闹不足为奇,不曾踏足生命的高度。
朝锦歌敬畏生死,生死不是儿戏。战争亦不是。
也许是她首次迈入疆场,作为初学者不知沙场严酷,身为出战者不懂慈不掌兵。可她不能视若无睹,手上断送不仅是一个士兵的生命,甚至摧毁了一整个家庭。
宋城继续开导:“我虽不通武艺,但也学过几本兵书。我们为朝都挺身而出,他们为南岐无畏向前,二军各自为战。你怜亡灵哀悼,畏葸不前,不是对南岐王军的宽饶,却是对他们的侮辱。你不割让城池,他不退兵南下,二者相抗,唯有无所保留,才能与之堂堂正正,来战。”
宋城苦口婆心的规劝,一针见血,扯下了朝锦歌的哀思。却又何尝不是为了减轻她心中负担?
朝锦歌封闭的情绪,终于找寻到了倾泻的闸门,一发不可收拾。
宋城见她抽泣落泪、哭得如此伤心,手悬在空中,不知如何是好。宋城后知后觉,平时与朝锦歌小打小闹也就算了,这会子朝锦歌动了真格,反倒是宋城没招了。
宋城接过朝锦歌手里的素帕,一边贴心地帮她擦拭脸上残留的血迹,一边哄道:“好了好了,别哭了……”
朝锦歌听了这话,更加哽咽难言。
宋城手足无措,又俯身拍了拍她的背,以示安慰。
朝锦歌薅住宋城的衣袖,抹去脸上泪水和血迹交加的残留物,一改“邋遢”的模样。
宋城捂嘴偷笑,倒是不怒,只是依着她。
“你都把血水揉到我眼睛里了!”朝锦歌僝僽的音色还有颤意。
“是是是,都怪我不好,师妹只是被风沙迷了眼,倒是我这个做师兄的不是了。”宋城想起朝锦歌在马车上拜别朝骏的场面,她的借口他了然于胸,她的体面他好恶同之。
夜色渐晚,袅袅炊烟。
莫涛执意起身要与将士们共饮一杯。朝锦歌和宋城忙着给受伤的士兵盛上一碗肉汤,军医也在营帐内忙得不可开交。
莫殇扶着父亲,在外巡视了一番。
莫涛安心道:“粮草迟迟未到,一碗热乎的汤料都成了奢侈之物。如今粮草的困境已经有所眉目、不必再忧,那三皇子……”莫涛想起被南岐围剿的宋境,又是一声哀叹。
若不及时解救三皇子,他又有何颜面返还朝都面见君主?
“南岐人绝口不提三皇子的行径,想来三皇子已不在南岐营帐之中,恐被遣返至南岐王宫。如今这座城咱们苦心经营,力保得当,前方两座城池还得早做打算。”莫殇分析战局,他们今日虽暂时获胜,可仰观全局,他们仍落下风。
莫涛微微颔首,以示赞同。恍然督见宋城翩翩白衣,在伤兵中忙前瞻后,甚是面生。他不禁转头向莫殇问道:“这位是?”
莫殇顺着方向望去,一时语塞。“这是师父新纳的弟子,我的师弟、锦歌的师兄——宋城。”他思量之下还是向父亲隐瞒了宋城的真实身份。
前有三皇子被南岐亲王掳去,生死未卜,已经足够让莫涛劳心操神;如今父亲有伤在身,莫殇不愿让其再熬心费力,他只希冀父亲能够安心养伤。而他会担起镇南将军的职责,躬擐甲胄。
朝锦歌端起煮沸的汤药,只身前往莫涛的营帐。
莫涛正侧身指着地图和莫殇商讨局势,朝锦歌见状,放下药壶,连连阻挠道:“军医千叮咛万嘱咐,让莫伯伯不要立即下榻!”她和莫殇合力将莫涛拽到了床榻边上。
“现在小锦歌长大了,不仅能上场威武杀敌,还能在帮衬莫伯伯煎药、照顾伤兵了。”莫涛望了望桌上还冒着热气的药壶,对着朝锦歌就是一番夸赞。
若说莫涛对莫殇弱冠之年就可担当重任、承继镇南将军一职而感欣慰的话,那他对朝锦歌更得刮目相看。朝锦歌不到及笄之年,不仅师从三清、枪法出神入化,乃至不怯沙场;颇有将军风范。真当巾帼不让须眉啊。
莫涛看向朝锦歌的神色里又多了几分赞许。
“锦歌不敢忘本,莫伯伯是锦歌习武的启蒙老师,锦歌枪法若是没有莫伯伯从中指导、三清师父增进,难有如此进步。莫伯伯知遇之恩,朝锦歌没齿难忘。”
朝锦歌打躬作揖,虔心实意。
莫涛给了莫殇一个眼神,莫殇立刻心领神会,转身出了营帐。
“锦歌,第一次上战场的感觉如何?”莫涛端起药碗,不经意道。
朝锦歌席地而坐,支支吾吾说道:“南岐王军阵形变化多端,如若不能及时寻得破解之法,只怕会造成更多伤亡。”
莫涛会心一笑,“莫伯伯不是想要考你行军打仗的道理,只是想问问你,你的感受。”
莫涛怕朝锦歌顾虑太多,又换个问法。“你觉着你莫伯伯是个怎样的人?”
朝锦歌抬眸与莫涛眼神撞上,陷入沉思。
莫涛为朝都护国司司主,为朝都保驾护航二十余年。
王佐之才,社稷之臣。
“莫伯伯南征北剿,是朝都栋梁,莫家军主帅。也是锦歌一直敬仰、想要成为的人。”朝锦歌句句真言。
莫涛攘臂一挥,“你所言,不过虚名。二十载功名,等我入了黄土,终究会了却尘烟,不过尔尔。我为将,从未有过败仗。以战绩谋功名,剑上不知沾染了多少敌军的鲜血,手上不知葬送过多少将士的性命……”莫涛不觉凝视被挂立着的戎装战甲,以前征战杀敌的浴血场面在脑海里不断放映着,一幅幅,一帧帧。
朝锦歌亟亟打断,“可您也只是奉命出征,今日不是我们驰援及时,南岐王军恐破城而入。”
莫涛双手捧起自己的兜鍪带在了朝锦歌的头上。郑重其事,“你现在也如我一般,是奉命行事。”
“当初我第一次上战场时,空有一身本领,全在刀剑架上敌军脖子时,犹豫不决。我害怕滥杀无辜,我担忧敌军有人等归,可在我踌躇之时,他的剑刃早已瞄准了我,毫不留情。是旁人为我挡下致命一击,我才能侥幸于世。那时,我才真正理解什么称为“慈不掌兵”,可我习得的代价深重,是友军用鲜血,唤醒了我。”莫涛回忆往事时,泪水已在眼里打转。
“你方才说我是你一直敬仰、想要成为的人。我也知晓你有女将心,从不是胡诌之言。若你坚守本心,一心为将,切要记得,于战场,本为杀戮,再无慈心。”莫涛补充道。
两军交战,贪欲无厌。
换言之,战争本就是无端杀戮。
但他们是受命而行,不得不从。
朝锦歌扶住兜鍪,叩首道:“莫元帅由衷之言,朝锦歌铭记于心。”
朝锦歌出了营帐,见莫殇和宋城已在帐外等候多时。
“你不是信誓旦旦不外传此事吗?”朝锦歌对着宋城就是一顿输出。宋城纶巾羽扇,笑道:“你只是让我不要外传你垂泣一事,可没说别的事情也不行。”宋城钻了话术的空子,洋洋得意。
原是宋城将今日朝锦歌心情低落一事,告知了莫殇,二人商议许久这请出莫涛,只为汲引朝锦歌。成效,显而易见。
“好了好了,以后我们师兄妹齐心协力,击退南岐指日可待!”莫涛又当起了久违的和事佬。
原先休整的莫家军见朝锦歌带着主将的兜鍪,喘息之间调整仪容仪表,全体都站在营帐之前,齐身呐喊道:“吾等受莫将军、朝将军之命,征讨南岐,平治天下!”
兜鍪易人,是信任,是希冀,是权责。
原先朝锦歌悬心的问题,在这一声声的嘶喊中,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