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孙喜轻手轻脚地给当值的干爹送去晚膳,随即匆匆返回礼监。冬媪透过门缝看到屋内透出的微光,便轻声叩了叩门。
“谁在门外?”孙喜警觉地问。
“东家差遣的老媪,送柴火来了。”冬媪用暗语回应,再次轻叩门扉,然后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孙喜心领神会,门响一声,正是子时的信号。他迅速换上一旁的太监服饰,像一道阴影般溜出门外。
凭借对宫中布局的了如指掌,孙喜轻而易举地翻过后墙,潜入了无极殿。在内堂,他将怀里的锦盒递给等候的冬媪:“这是从干爹那儿拿来的,新鲜得很,快给殿下熬上。”
冬媪小心翼翼地接过锦盒,转身前往厨房,而孙喜则静候一旁,准备聆听宋城的吩咐。
“殿下,有何指示?”孙喜坐在角落里,语气恭敬。
“最近顺义殿有何风吹草动?”
“干爹近日一直在顺义殿当差,我试探了几次,都被骂了回来。不过,君后这几日倒是去得勤。”
宋城沉吟片刻,停笔道:“我即将出行,归期不定。这行宫里的事情,就多劳你留心了。冬媪,她的吃穿用度,你也要多多照应。”
孙喜一愣:“殿下,您为何要离开?您才刚回来不久。”
“自是谋出路。”宋城没有点破,他将手中的宣纸递给孙喜,“这上面的文字,你可识得?”
孙喜挠了挠头:“干爹倒是教过我一些字,但殿下所书,我实在不识。不过殿下放心,我这条命是您救的,无论您身在何处,我都会照顾好您的人。”
孙喜接受了宋城的指示后,便不再逗留,匆匆告退。
不久,冬媪端着一碗香气四溢的素面来到宋城面前:“殿下,您回来后一直未用膳,尝尝这碗素面,汤底是孙喜送来的药膳鸡汤。”
宋城看着眼前的素面,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冬媪,我不在时,孙喜会照顾你。在这宫中,你一定要小心。”
他将冬媪视为唯一的亲人,当年自己命悬一线,是冬媪伸出了援手。宋城暗自发愿,若是有朝一日重返宫廷,他定不会辜负这十五年的艰辛。
宋城仔细回想着孙喜抖落的线报,这些时日君后频繁来往顺义殿,君主又贸然南下出兵;其中原委,不言自喻。普天之下能被君主和君后同时挂念和愧疚之人,少之又少。宋城当机立断,锁定了目标。
夜色深沉,三更的钟声在宫墙内回荡。冬媪轻手轻脚地穿过寂静的宫道,登上了停留在宫外小径旁的马车。马车随即缓缓启动,车轮碾过石子路,发出细微的声响。不过一刻钟,冬媪便到达了目的地。
冬媪下了马车,裹上披风,进了妙音阁。已过三更,妙音阁倒是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醉影,还有不少妙音娘子衣不蔽体的伺候着客人。
冬媪目光坚定,不为所动,她熟练地推开了顶层的阁楼门。
“来了?”屏风后女子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却又不失威严。
“雯主。”冬媪毕恭毕敬地行了礼。
“殿下打算出宫,去拜三清为师。”冬媪立刻向女子汇报了宋城的行踪。
女子嗤笑道:“哦?倒是稀奇。他想方设法回到宫中,我还指望他能在死水般的宫廷中掀起波澜,没想到他却选择了逃避。”
“奴不明白雯主的意思,但殿下的行踪,我已经如实禀报。不知奴的阿姐近来可好?”冬媪小心翼翼地试探着。
“只要你忠心办事,我自然不会亏待她。”
冬媪心中一紧,她对阿姐的安危充满了担忧:“雯主,那我何时才能见到她......”
“够了,时机成熟,我自会安排你们相见。后门马车备好了,你走吧。”
冬媪不敢多言,只得默默退出阁楼。她穿过依旧热闹的妙音阁,回到了后门等候的马车,消失在夜色中。
***
朝骏离开凉亭后,并没有立即出宫,而是前往人吏司挑选了一匹骏马。夜色中,他骑马匆匆离开了皇宫,直奔三清山而去。
深夜的三清观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只有偶尔的虫鸣和风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朝骏轻手轻脚地推开观门,只见一间房内灯火依旧明亮。
“三清师叔,深夜造访,是朝骏冒犯了。”
朝骏的声音在静谧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他轻轻掀起珠帘,只见三清师叔正围坐在炉火旁,旁边炭火上烤着一只香气四溢的野兔。
“师侄儿这鼻子倒是灵光,这兔子刚烤好,尝尝?”
三清熟练地割下一块兔肉放在小碟子里,朝着朝骏的位置推了推。
朝骏接过食碟,顺势坐在棋盘旁:“师叔,近日可有观察天象?”
“无非是月蚀而已。你大老远赶来,不会只是为了下棋吧。”
三清一边说,一边在棋盘上落下一子。
朝骏紧随其后,脑海中回荡着与宋城对弈的棋局:“若月蚀之时发兵,师叔认为如何?”
三清师叔眉头微皱:“君主发兵了?你未上报异象?”
“我也是事后才得知君主南下,事情来得突然,我也不好贸然上报。但君主说接到了三皇子的捷报,或许这场战事,确实是我误算了。”
朝骏下棋的动作依旧沉稳,但三清师叔却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荧惑环太白,偏将军死。(1)”三清师叔淡淡地说,然后又在棋盘上活跃起来。
朝骏顺着三清师叔的话补充道:“荧惑守心,大凶之兆。偏将军死,这次领兵的是三皇子宋境......此战,必败无疑。”
三清师叔沉吟片刻:“君主不是冒进之人,南方平叛已久,怎会贸然进军?启丰十七年,南岐王勒布求娶智远帝姬,君主为了稳定局势,智元帝姬被迫下嫁。三皇子与智元帝姬一母同胞,都是君后所出,想来密诏出兵、宋境领兵,都和君后有关。而放眼整个南岐,唯有智元帝姬,能够撬动君主的恻隐之心。看来,这南岐,要变天了。
“可这与四皇子何干?君主给了我三日,四皇子会以通过考核的身份,前往三清山,拜您为师。君主自是借我的手......”
“四皇子常年居住在宫寺,你以为君主是器重他、庇佑他,才借你的手送他出宫吗?三皇子自幼养在宫里,既是嫡出,又明事理,自是不可多得的继位者。君主岂会弃之不顾?”三清师叔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朝骏。
朝骏此前在凉亭被宋城的话所迷惑,未曾深思:“既是四皇子没那么重要,君主又急召我赶来三清山,分明是想支开我。捷报是虚,想来三皇子是撑不了多久了,君主自会派兵增援。莫涛?!看来只有师弟能担此重任了。”朝骏在脑海中思索着,唯有师弟莫涛—护国司司主,才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南下协助大军。
“你会劝阻莫涛,提前告知他南下此战是死局,让他别去淌这趟浑水。君主不然,他不会轻易放弃他的继位者,哪怕牺牲一个护国司司主。此局,我输了。”三清端起壶里的糙酒,一饮而尽。
“此局,我又何曾赢过?”
朝骏苦笑,他执黑子,扮演的无非是宋城的角色。
“明日午时,我会在静心阁举办收徒甄选。”
“那我现在就回去安排。”
朝骏一拜。他知道三清是在帮他破局。
“把殇儿......也带着吧,从西边小径走,还来得及见他爹一面。”
三清顿了顿,走出房间,来到尽头的偏房。
“殇儿,可曾睡下了?”
“何事,师父?”
屋里的烛光逐渐清晰,莫殇推开门,身上披着袄。
“你朝伯伯来访,我想着你许久未归家,不如简单拾掇一下,跟着你朝伯伯回家一趟,就当师父给你偷个闲。”
莫殇虽有疑惑,但自从元庆后,他已三个月未见爹娘,自然是想回家探望的。莫殇简单地收拾了行囊,又从后院里牵来了自己的玄马,准备赶路。
***
莫府内,一片庄严肃穆。
莫婧娘端坐于内堂,面前的清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她缓缓举起茶杯,“从前夫君出征,我必在内祠敬酒三杯,祈求莫家先尊的庇佑,保佑我军平安。如今,我身怀六甲,只能以茶代酒,愿先尊继续庇护,让夫君早日凯旋。”
莫涛站在一侧,手里紧握着君主的诏书,不知在思忖什么。
莫府管家倒是笑着走进内堂,“家主、夫人,少主回来了。”
随着这声通报,朝骏领着莫殇站在堂外。莫婧娘看到儿子莫殇,眼中闪过喜悦的光芒。三月未见,莫殇似乎又长高了一些,更加成熟稳重。
“阿娘,您可得小心,别颠着腹中的妹妹。”莫殇打趣地说道,试图缓解紧张的气氛。
“师兄,你怎会在深夜带着殇儿回来?”莫涛虽然为儿子的归来感到高兴,但心中更多的是担忧。
“明日三清师叔将在静心阁举办收徒甄选,我前往三清观商议此事,便顺道将莫殇带回。”朝骏解释道,同时拉着莫涛走向外堂。
“君主让你带多少兵?”朝骏低声问道。
“护国司的主力军将留在都城,我只带八千莫家军前去支援三皇子。”
朝骏蹙眉,语气沉重:“师弟,卦象显示此战凶险异常,并非君主所说的‘乘胜追击’。护国司兵力未损,君主却让你带领莫家军南下。若是南下凯旋,你莫涛就是功臣;若是败了,整个莫家军都是弃子!”
莫涛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师兄,我无路可退。君主下的,是死诏。此战,只能赢。婧娘还有两月便要临盆,到时还请师兄和云娘多费心。”
莫涛戴上兜鍪,转身回到内堂。
“莫殇听令!”莫涛的声音在内堂回荡。
“在!”莫殇立刻离开母亲身边,神色肃穆地起身听令。
“你既是我莫涛的儿子,也是我莫将军的兵。父亲外出征战,莫家平安由你守护;将军不在,余下的莫家军听你号令,护百姓安宁。”
“儿子遵命!”莫殇深深一拜。莫婧娘眼眶微红,可她不能哭,也不该哭。作为将军夫人,她的夫君是叱咤战场的护国将军;作为母亲,她欣慰莫殇的沉稳,以及,对她肚子里孩儿的希冀。
“师兄珍重!”莫涛翻身上马,朝着南边的练场奔去。莫家军已在城外集结,只待守将一声令下便可出击。
“师弟凯旋!”朝骏目送莫涛离去,然后策马向北,直奔顺义殿。
“谁在门外?”孙喜警觉地问。
“东家差遣的老媪,送柴火来了。”冬媪用暗语回应,再次轻叩门扉,然后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中。
孙喜心领神会,门响一声,正是子时的信号。他迅速换上一旁的太监服饰,像一道阴影般溜出门外。
凭借对宫中布局的了如指掌,孙喜轻而易举地翻过后墙,潜入了无极殿。在内堂,他将怀里的锦盒递给等候的冬媪:“这是从干爹那儿拿来的,新鲜得很,快给殿下熬上。”
冬媪小心翼翼地接过锦盒,转身前往厨房,而孙喜则静候一旁,准备聆听宋城的吩咐。
“殿下,有何指示?”孙喜坐在角落里,语气恭敬。
“最近顺义殿有何风吹草动?”
“干爹近日一直在顺义殿当差,我试探了几次,都被骂了回来。不过,君后这几日倒是去得勤。”
宋城沉吟片刻,停笔道:“我即将出行,归期不定。这行宫里的事情,就多劳你留心了。冬媪,她的吃穿用度,你也要多多照应。”
孙喜一愣:“殿下,您为何要离开?您才刚回来不久。”
“自是谋出路。”宋城没有点破,他将手中的宣纸递给孙喜,“这上面的文字,你可识得?”
孙喜挠了挠头:“干爹倒是教过我一些字,但殿下所书,我实在不识。不过殿下放心,我这条命是您救的,无论您身在何处,我都会照顾好您的人。”
孙喜接受了宋城的指示后,便不再逗留,匆匆告退。
不久,冬媪端着一碗香气四溢的素面来到宋城面前:“殿下,您回来后一直未用膳,尝尝这碗素面,汤底是孙喜送来的药膳鸡汤。”
宋城看着眼前的素面,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冬媪,我不在时,孙喜会照顾你。在这宫中,你一定要小心。”
他将冬媪视为唯一的亲人,当年自己命悬一线,是冬媪伸出了援手。宋城暗自发愿,若是有朝一日重返宫廷,他定不会辜负这十五年的艰辛。
宋城仔细回想着孙喜抖落的线报,这些时日君后频繁来往顺义殿,君主又贸然南下出兵;其中原委,不言自喻。普天之下能被君主和君后同时挂念和愧疚之人,少之又少。宋城当机立断,锁定了目标。
夜色深沉,三更的钟声在宫墙内回荡。冬媪轻手轻脚地穿过寂静的宫道,登上了停留在宫外小径旁的马车。马车随即缓缓启动,车轮碾过石子路,发出细微的声响。不过一刻钟,冬媪便到达了目的地。
冬媪下了马车,裹上披风,进了妙音阁。已过三更,妙音阁倒是充斥着形形色色的醉影,还有不少妙音娘子衣不蔽体的伺候着客人。
冬媪目光坚定,不为所动,她熟练地推开了顶层的阁楼门。
“来了?”屏风后女子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却又不失威严。
“雯主。”冬媪毕恭毕敬地行了礼。
“殿下打算出宫,去拜三清为师。”冬媪立刻向女子汇报了宋城的行踪。
女子嗤笑道:“哦?倒是稀奇。他想方设法回到宫中,我还指望他能在死水般的宫廷中掀起波澜,没想到他却选择了逃避。”
“奴不明白雯主的意思,但殿下的行踪,我已经如实禀报。不知奴的阿姐近来可好?”冬媪小心翼翼地试探着。
“只要你忠心办事,我自然不会亏待她。”
冬媪心中一紧,她对阿姐的安危充满了担忧:“雯主,那我何时才能见到她......”
“够了,时机成熟,我自会安排你们相见。后门马车备好了,你走吧。”
冬媪不敢多言,只得默默退出阁楼。她穿过依旧热闹的妙音阁,回到了后门等候的马车,消失在夜色中。
***
朝骏离开凉亭后,并没有立即出宫,而是前往人吏司挑选了一匹骏马。夜色中,他骑马匆匆离开了皇宫,直奔三清山而去。
深夜的三清观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只有偶尔的虫鸣和风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朝骏轻手轻脚地推开观门,只见一间房内灯火依旧明亮。
“三清师叔,深夜造访,是朝骏冒犯了。”
朝骏的声音在静谧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他轻轻掀起珠帘,只见三清师叔正围坐在炉火旁,旁边炭火上烤着一只香气四溢的野兔。
“师侄儿这鼻子倒是灵光,这兔子刚烤好,尝尝?”
三清熟练地割下一块兔肉放在小碟子里,朝着朝骏的位置推了推。
朝骏接过食碟,顺势坐在棋盘旁:“师叔,近日可有观察天象?”
“无非是月蚀而已。你大老远赶来,不会只是为了下棋吧。”
三清一边说,一边在棋盘上落下一子。
朝骏紧随其后,脑海中回荡着与宋城对弈的棋局:“若月蚀之时发兵,师叔认为如何?”
三清师叔眉头微皱:“君主发兵了?你未上报异象?”
“我也是事后才得知君主南下,事情来得突然,我也不好贸然上报。但君主说接到了三皇子的捷报,或许这场战事,确实是我误算了。”
朝骏下棋的动作依旧沉稳,但三清师叔却突然停下了手中的动作。
“荧惑环太白,偏将军死。(1)”三清师叔淡淡地说,然后又在棋盘上活跃起来。
朝骏顺着三清师叔的话补充道:“荧惑守心,大凶之兆。偏将军死,这次领兵的是三皇子宋境......此战,必败无疑。”
三清师叔沉吟片刻:“君主不是冒进之人,南方平叛已久,怎会贸然进军?启丰十七年,南岐王勒布求娶智远帝姬,君主为了稳定局势,智元帝姬被迫下嫁。三皇子与智元帝姬一母同胞,都是君后所出,想来密诏出兵、宋境领兵,都和君后有关。而放眼整个南岐,唯有智元帝姬,能够撬动君主的恻隐之心。看来,这南岐,要变天了。
“可这与四皇子何干?君主给了我三日,四皇子会以通过考核的身份,前往三清山,拜您为师。君主自是借我的手......”
“四皇子常年居住在宫寺,你以为君主是器重他、庇佑他,才借你的手送他出宫吗?三皇子自幼养在宫里,既是嫡出,又明事理,自是不可多得的继位者。君主岂会弃之不顾?”三清师叔的话语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朝骏。
朝骏此前在凉亭被宋城的话所迷惑,未曾深思:“既是四皇子没那么重要,君主又急召我赶来三清山,分明是想支开我。捷报是虚,想来三皇子是撑不了多久了,君主自会派兵增援。莫涛?!看来只有师弟能担此重任了。”朝骏在脑海中思索着,唯有师弟莫涛—护国司司主,才有名正言顺的理由,南下协助大军。
“你会劝阻莫涛,提前告知他南下此战是死局,让他别去淌这趟浑水。君主不然,他不会轻易放弃他的继位者,哪怕牺牲一个护国司司主。此局,我输了。”三清端起壶里的糙酒,一饮而尽。
“此局,我又何曾赢过?”
朝骏苦笑,他执黑子,扮演的无非是宋城的角色。
“明日午时,我会在静心阁举办收徒甄选。”
“那我现在就回去安排。”
朝骏一拜。他知道三清是在帮他破局。
“把殇儿......也带着吧,从西边小径走,还来得及见他爹一面。”
三清顿了顿,走出房间,来到尽头的偏房。
“殇儿,可曾睡下了?”
“何事,师父?”
屋里的烛光逐渐清晰,莫殇推开门,身上披着袄。
“你朝伯伯来访,我想着你许久未归家,不如简单拾掇一下,跟着你朝伯伯回家一趟,就当师父给你偷个闲。”
莫殇虽有疑惑,但自从元庆后,他已三个月未见爹娘,自然是想回家探望的。莫殇简单地收拾了行囊,又从后院里牵来了自己的玄马,准备赶路。
***
莫府内,一片庄严肃穆。
莫婧娘端坐于内堂,面前的清茶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她缓缓举起茶杯,“从前夫君出征,我必在内祠敬酒三杯,祈求莫家先尊的庇佑,保佑我军平安。如今,我身怀六甲,只能以茶代酒,愿先尊继续庇护,让夫君早日凯旋。”
莫涛站在一侧,手里紧握着君主的诏书,不知在思忖什么。
莫府管家倒是笑着走进内堂,“家主、夫人,少主回来了。”
随着这声通报,朝骏领着莫殇站在堂外。莫婧娘看到儿子莫殇,眼中闪过喜悦的光芒。三月未见,莫殇似乎又长高了一些,更加成熟稳重。
“阿娘,您可得小心,别颠着腹中的妹妹。”莫殇打趣地说道,试图缓解紧张的气氛。
“师兄,你怎会在深夜带着殇儿回来?”莫涛虽然为儿子的归来感到高兴,但心中更多的是担忧。
“明日三清师叔将在静心阁举办收徒甄选,我前往三清观商议此事,便顺道将莫殇带回。”朝骏解释道,同时拉着莫涛走向外堂。
“君主让你带多少兵?”朝骏低声问道。
“护国司的主力军将留在都城,我只带八千莫家军前去支援三皇子。”
朝骏蹙眉,语气沉重:“师弟,卦象显示此战凶险异常,并非君主所说的‘乘胜追击’。护国司兵力未损,君主却让你带领莫家军南下。若是南下凯旋,你莫涛就是功臣;若是败了,整个莫家军都是弃子!”
莫涛深吸一口气,语气坚定:“师兄,我无路可退。君主下的,是死诏。此战,只能赢。婧娘还有两月便要临盆,到时还请师兄和云娘多费心。”
莫涛戴上兜鍪,转身回到内堂。
“莫殇听令!”莫涛的声音在内堂回荡。
“在!”莫殇立刻离开母亲身边,神色肃穆地起身听令。
“你既是我莫涛的儿子,也是我莫将军的兵。父亲外出征战,莫家平安由你守护;将军不在,余下的莫家军听你号令,护百姓安宁。”
“儿子遵命!”莫殇深深一拜。莫婧娘眼眶微红,可她不能哭,也不该哭。作为将军夫人,她的夫君是叱咤战场的护国将军;作为母亲,她欣慰莫殇的沉稳,以及,对她肚子里孩儿的希冀。
“师兄珍重!”莫涛翻身上马,朝着南边的练场奔去。莫家军已在城外集结,只待守将一声令下便可出击。
“师弟凯旋!”朝骏目送莫涛离去,然后策马向北,直奔顺义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