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浓重如墨,三清山的凉风似乎也感受到了朝锦歌心中的沉重,带着松涛的低语,轻轻拂过她的发梢。
已是半夜,三清依旧精神矍铄,亲自监督着朝锦歌的武艺练习。银白的月光如绸缎般洒落,轻柔地覆盖在三清观的石阶上,映照出朝锦歌坚定的身影。
汗水沿着朝锦歌的发梢滑落,模糊了她的视线,她的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枪尖划破空气的锐响。一个回旋踢,她稳稳落地,凉亭里摇扇自得的宋城,却勾走了她的神情。一刻失神,一个踉跄,她手里的长枪竟然脱手而去,重重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朝锦歌愣在原地,失魂落魄,仿佛心中的支柱在这一刻崩塌。她低垂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扣动,试图缓解内心的愁闷。她此刻如同一个迷失在夜色中的孩童,心中满是迷茫与不安,等待着三清的裁决,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三清却并未责备,他转身拂袖而去,徒留一道沉默的背影。
自从朝锦歌从朝都回到三清山,她变得沉默寡言,练武的状态也不如往日。
三清的目光如炬,缓缓扫过莫殇和宋城,“近日锦歌似乎心事重重,你们那日下山,究竟有何遭遇?”
莫殇眉头微皱,仔细回想当日的情形:“那日我们不过是拜访了师弟的亲人,随后我便送赵护回了家。师妹神色如常,并未有异常之处。”
三清听后,眉头微蹙,心中暗自思索莫殇所指的‘亲人’究竟是何人。
宋城的身份已经引起了莫殇的猜疑,他是否还能在三清观里隐姓埋名?
“宫寺人家,不足挂齿。许是师妹中途返还家中,得了家中人的训斥,才会如此怏怏不平。”
宋城轻描淡写地带过自己捏造的身份,心中却暗自盘算,转而将猜测之矛引到朝锦歌的身上。
“锦歌总是这么抑郁寡欢也不是办法,作为师兄,你们定要想些法子,切不可让她失了志。”
三清当了甩手掌柜,没打算掺和徒弟们的谈天说地,自顾自地回了房。
莫殇不敢怠慢师父的指令,他认为朝锦歌只是一时遇到了瓶颈,无伤大雅。
“练武之道,非一日之功,而在于持之以恒。师妹,莫因一时的挫折而动摇了你的意志。”
朝锦歌席地而坐,她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莫殇的话语在她耳边回响,但她的眼神依旧空洞,仿佛心已远走他乡。
她的心,早已超越了武艺的磨练。
她朝锦歌自诩以真心待人,可最后得到是什么?
是阿父的妥协,是阿姊的反常,是宋城的伪装。
朝锦歌不愿成为朝家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任人摆布。她宁愿隐匿于三清山的幽深之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宁静。朝锦歌不是无能之辈,自从她道破宋城假冒的身份,其中的关联不言而喻。世人皆知是她朝锦歌拜师学艺,实则背地里宋城借着她光明正大拜师的由头,名正言顺地进了三清观。
三清对宋城的学艺从不苛求,有时甚至在言辞举止间流露出几分敬意。
三清年高德劭,想来宋城的出身,定在三清之上。
身为朝家的女儿,朝锦歌自幼便与各大世家的子弟有过交集,却从未在朝都的显赫家族中听闻过宋氏之名。她的父亲朝骏,位居六司之首,权势显赫,却也曾对宋城踧踖不安。
朝锦歌猜测至此,宋城位分昭然若揭。天潢贵胄,至尊至贵。
莫殇面对朝锦歌深重的哀愁,感到无能为力。他向宋城投去求助的眼神,挤眉弄眼,希望他能出面调解。然而,朝锦歌和宋城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两人平日里拌嘴不断,互不相让,宋城不加剧矛盾已是万幸。
宋城心如明镜,立刻察觉到莫殇的暗示。自从朝锦歌从朝都归来,她的态度就一直冷淡,甚至带着些许敌意。宋城心中不安,不解自己何时又触怒了她。在三清观中,朝锦歌时常陷入沉思,偶尔投来的目光,总让宋城感到不寒而栗。
“不知师妹可曾尝过青梅酒?”
宋城试图打破沉默,他知道饮酒有时能让人放下心防。他腰间的酒葫芦轻轻摇晃,似乎在邀请朝锦歌共饮。
谩摘青梅尝煮酒,旋煎白雪试新茶。(1)
朝锦歌曾在世家宴席上品尝过青梅酒,那酸甜适中的口感,不为烈酒,倒像甜酪。
宋城莫名其妙地邀她饮酒,她岂会有惧意?朝锦歌随手端着两个茶杯,就要去寻宋城。
“师妹,有话好好说,别和你宋城师兄动气。”
莫殇在一旁劝解,担心两人一言不合又起争执。
宋城静静地坐在三清观前的石阶上,仰望夜空,似乎在寻找星辰的踪迹。
“还以为师兄会往后湖边上跑。”
朝锦歌不拘小节,盘腿而坐。
“夜深人静,本想借酒助兴,可惜这夜空连星光都吝啬。”
宋城将酒葫芦放在地上,却被朝锦歌一把夺过。
“饮酒作乐,还是借酒消愁?”
朝锦歌倒了一杯酒,自饮自酌。
“借这甜酒消愁,只怕愁更愁。”
宋城轻笑,他知道这酒的力道,不足以化解真正的忧愁。
“师兄向来从容不迫,有何忧愁?”
朝锦歌问话间,又是一杯下肚。
“师妹向来直率,又有何顾虑?”
宋城从不是被套话之人。
“师妹哀愁之切,尽是师兄藏匿之事。”
三杯温酒入喉,朝锦歌再也不想藏着掖着,还是将话搬上台面说的痛快。
“那日过后,连师兄都不再起疑,你又是何时查出端倪?”
宋城没再争辩,默认了自己身份有异。莫殇见微知著,连他都被宋城这一出戏惊得蒙混过关,朝锦歌又是怎么识破他的伪装、敢与他当面对质?
朝锦歌透露出她对宋城所布局戏码的洞悉,她曾因同情宋城家中老妪而匿名送去物资,却无意中揭露了宋城的秘密。市井的闲言碎语,如同锋利的刀剑,将王婆的真实身份暴露无遗。
戏如人生,充满了讽刺与巧合。
朝锦歌凝视着宋城,她渴望知道,自己是否只是宋城精心布置的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师妹,你究竟想知道些什么?”
宋城迁思回虑,他总是与朝锦歌不对付。
可归根结底,不是他与朝锦歌生来有多么不合,而是每每朝锦歌弄巧成拙,倒显得宋城是那个棋差一招的败者。
宋城对她始终捉摸不透,她看似粗心大意,却总在关键时刻保持着礼仪;她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女将般的坚强;她出身名门,却从不以权势压人,对那些弱势之人总是关怀备至。
宋城,当真是不了解她。
“师兄的身份,既然你有意隐藏,锦歌问了也是无解。时至今日,锦歌只想知道,我拜师三清,你是否早就得知?环环相扣,我是不是师兄棋盘里早有预谋的棋子?”
真假参半,宋城的嘴里可否有一句真言。
他本是天之骄子,却选择隐姓埋名,藏身于无人知晓的角落;他本应是温文尔雅的君子,却时常以尖锐的言辞武装自己;他看似自负,却又在某些时刻展现出谦逊的姿态。
朝锦歌,当真看不懂他。
“是,抑或不是,师妹既然开口,必是心中已有决断。”
宋城没有直接回答朝锦歌的问题。对他来说,是或不是,不足一提。
如果那日朝锦歌没有偶然进入遴选之屋,他们的人生或许永远不会有交集。
他们本是陌路,无需多言。
然而,命运却让他们在三清观中相遇,朝锦歌无意中闯入了宋城的世界,而宋城则顺势将她纳入自己的计划之中。
两人的目光在夜色中交汇,彼此试图看透对方的灵魂。
四目相视,何人是居心叵测之人、何人是出其不虞之子?
然而,二人的互相盘算并未逃过后山别有用心之人的耳目。几人快马加鞭一刻不敢耽搁,返还朝都之时,天际渐露曙光。几人手持令牌,一路畅通无阻。
“启禀君后,我等已经查清四皇子所在之处,如今四皇子躲在三清山之中,已经拜三清为师。”
为首者跪于堂下,启禀君后,将宋城的行踪和盘托出。
欧阳舜华并不感到诧异,她只觉怒不可遏,便要发作。她的儿子率兵南下,生死未卜;宋城却被君主小心庇护,在三清山偷闲享乐。
她听闻,拜师之人是朝骏次女。原来君主偷梁换柱,打的是这番主意。那朝骏也是参局不报者,这笔帐,她自然会慢慢跟他算。
贱人之子宋城,即便能保全性命,也应当对她欧阳舜华感恩戴德。既然君主已将她的儿子视为弃子,她又怎能让宋城继续侥幸偷生。
“为何不动手?”
“回君后,三清山地远山险,加之三清师傅武功盖世,亲自坐阵,我等恐有心无力。”
回话者声音越来越低,背后不禁生出一股寒意。
“罢了,既然知道了他的藏身之处,他便无处可逃。且让他再多活几日。宫里的事,查的怎么样?”
欧阳舜华压下心中的怒火,她知道不能打草惊蛇。宫中必有内应,否则宋城的消息不会如此灵通。她要找到这个内应,一击必杀。
打蛇打七寸,若是宋城孤身在外,没有内援,终还是死路一条。
“回君后,我等在无极殿潜伏,不见外人进出,只有一蒙面老妪居住在无极殿内。”
“宁可错杀,绝不姑息。杀无赦。”
欧阳舜华的命令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凛冽刺骨。
暗卫深知君后的决断,他们的动作轻盈而迅速,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们带走,不留任何痕迹。
已是半夜,三清依旧精神矍铄,亲自监督着朝锦歌的武艺练习。银白的月光如绸缎般洒落,轻柔地覆盖在三清观的石阶上,映照出朝锦歌坚定的身影。
汗水沿着朝锦歌的发梢滑落,模糊了她的视线,她的每一次呼吸都伴随着枪尖划破空气的锐响。一个回旋踢,她稳稳落地,凉亭里摇扇自得的宋城,却勾走了她的神情。一刻失神,一个踉跄,她手里的长枪竟然脱手而去,重重摔在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朝锦歌愣在原地,失魂落魄,仿佛心中的支柱在这一刻崩塌。她低垂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扣动,试图缓解内心的愁闷。她此刻如同一个迷失在夜色中的孩童,心中满是迷茫与不安,等待着三清的裁决,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三清却并未责备,他转身拂袖而去,徒留一道沉默的背影。
自从朝锦歌从朝都回到三清山,她变得沉默寡言,练武的状态也不如往日。
三清的目光如炬,缓缓扫过莫殇和宋城,“近日锦歌似乎心事重重,你们那日下山,究竟有何遭遇?”
莫殇眉头微皱,仔细回想当日的情形:“那日我们不过是拜访了师弟的亲人,随后我便送赵护回了家。师妹神色如常,并未有异常之处。”
三清听后,眉头微蹙,心中暗自思索莫殇所指的‘亲人’究竟是何人。
宋城的身份已经引起了莫殇的猜疑,他是否还能在三清观里隐姓埋名?
“宫寺人家,不足挂齿。许是师妹中途返还家中,得了家中人的训斥,才会如此怏怏不平。”
宋城轻描淡写地带过自己捏造的身份,心中却暗自盘算,转而将猜测之矛引到朝锦歌的身上。
“锦歌总是这么抑郁寡欢也不是办法,作为师兄,你们定要想些法子,切不可让她失了志。”
三清当了甩手掌柜,没打算掺和徒弟们的谈天说地,自顾自地回了房。
莫殇不敢怠慢师父的指令,他认为朝锦歌只是一时遇到了瓶颈,无伤大雅。
“练武之道,非一日之功,而在于持之以恒。师妹,莫因一时的挫折而动摇了你的意志。”
朝锦歌席地而坐,她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莫殇的话语在她耳边回响,但她的眼神依旧空洞,仿佛心已远走他乡。
她的心,早已超越了武艺的磨练。
她朝锦歌自诩以真心待人,可最后得到是什么?
是阿父的妥协,是阿姊的反常,是宋城的伪装。
朝锦歌不愿成为朝家棋盘上的一枚棋子,任人摆布。她宁愿隐匿于三清山的幽深之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自由与宁静。朝锦歌不是无能之辈,自从她道破宋城假冒的身份,其中的关联不言而喻。世人皆知是她朝锦歌拜师学艺,实则背地里宋城借着她光明正大拜师的由头,名正言顺地进了三清观。
三清对宋城的学艺从不苛求,有时甚至在言辞举止间流露出几分敬意。
三清年高德劭,想来宋城的出身,定在三清之上。
身为朝家的女儿,朝锦歌自幼便与各大世家的子弟有过交集,却从未在朝都的显赫家族中听闻过宋氏之名。她的父亲朝骏,位居六司之首,权势显赫,却也曾对宋城踧踖不安。
朝锦歌猜测至此,宋城位分昭然若揭。天潢贵胄,至尊至贵。
莫殇面对朝锦歌深重的哀愁,感到无能为力。他向宋城投去求助的眼神,挤眉弄眼,希望他能出面调解。然而,朝锦歌和宋城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两人平日里拌嘴不断,互不相让,宋城不加剧矛盾已是万幸。
宋城心如明镜,立刻察觉到莫殇的暗示。自从朝锦歌从朝都归来,她的态度就一直冷淡,甚至带着些许敌意。宋城心中不安,不解自己何时又触怒了她。在三清观中,朝锦歌时常陷入沉思,偶尔投来的目光,总让宋城感到不寒而栗。
“不知师妹可曾尝过青梅酒?”
宋城试图打破沉默,他知道饮酒有时能让人放下心防。他腰间的酒葫芦轻轻摇晃,似乎在邀请朝锦歌共饮。
谩摘青梅尝煮酒,旋煎白雪试新茶。(1)
朝锦歌曾在世家宴席上品尝过青梅酒,那酸甜适中的口感,不为烈酒,倒像甜酪。
宋城莫名其妙地邀她饮酒,她岂会有惧意?朝锦歌随手端着两个茶杯,就要去寻宋城。
“师妹,有话好好说,别和你宋城师兄动气。”
莫殇在一旁劝解,担心两人一言不合又起争执。
宋城静静地坐在三清观前的石阶上,仰望夜空,似乎在寻找星辰的踪迹。
“还以为师兄会往后湖边上跑。”
朝锦歌不拘小节,盘腿而坐。
“夜深人静,本想借酒助兴,可惜这夜空连星光都吝啬。”
宋城将酒葫芦放在地上,却被朝锦歌一把夺过。
“饮酒作乐,还是借酒消愁?”
朝锦歌倒了一杯酒,自饮自酌。
“借这甜酒消愁,只怕愁更愁。”
宋城轻笑,他知道这酒的力道,不足以化解真正的忧愁。
“师兄向来从容不迫,有何忧愁?”
朝锦歌问话间,又是一杯下肚。
“师妹向来直率,又有何顾虑?”
宋城从不是被套话之人。
“师妹哀愁之切,尽是师兄藏匿之事。”
三杯温酒入喉,朝锦歌再也不想藏着掖着,还是将话搬上台面说的痛快。
“那日过后,连师兄都不再起疑,你又是何时查出端倪?”
宋城没再争辩,默认了自己身份有异。莫殇见微知著,连他都被宋城这一出戏惊得蒙混过关,朝锦歌又是怎么识破他的伪装、敢与他当面对质?
朝锦歌透露出她对宋城所布局戏码的洞悉,她曾因同情宋城家中老妪而匿名送去物资,却无意中揭露了宋城的秘密。市井的闲言碎语,如同锋利的刀剑,将王婆的真实身份暴露无遗。
戏如人生,充满了讽刺与巧合。
朝锦歌凝视着宋城,她渴望知道,自己是否只是宋城精心布置的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师妹,你究竟想知道些什么?”
宋城迁思回虑,他总是与朝锦歌不对付。
可归根结底,不是他与朝锦歌生来有多么不合,而是每每朝锦歌弄巧成拙,倒显得宋城是那个棋差一招的败者。
宋城对她始终捉摸不透,她看似粗心大意,却总在关键时刻保持着礼仪;她柔弱的外表下,隐藏着女将般的坚强;她出身名门,却从不以权势压人,对那些弱势之人总是关怀备至。
宋城,当真是不了解她。
“师兄的身份,既然你有意隐藏,锦歌问了也是无解。时至今日,锦歌只想知道,我拜师三清,你是否早就得知?环环相扣,我是不是师兄棋盘里早有预谋的棋子?”
真假参半,宋城的嘴里可否有一句真言。
他本是天之骄子,却选择隐姓埋名,藏身于无人知晓的角落;他本应是温文尔雅的君子,却时常以尖锐的言辞武装自己;他看似自负,却又在某些时刻展现出谦逊的姿态。
朝锦歌,当真看不懂他。
“是,抑或不是,师妹既然开口,必是心中已有决断。”
宋城没有直接回答朝锦歌的问题。对他来说,是或不是,不足一提。
如果那日朝锦歌没有偶然进入遴选之屋,他们的人生或许永远不会有交集。
他们本是陌路,无需多言。
然而,命运却让他们在三清观中相遇,朝锦歌无意中闯入了宋城的世界,而宋城则顺势将她纳入自己的计划之中。
两人的目光在夜色中交汇,彼此试图看透对方的灵魂。
四目相视,何人是居心叵测之人、何人是出其不虞之子?
然而,二人的互相盘算并未逃过后山别有用心之人的耳目。几人快马加鞭一刻不敢耽搁,返还朝都之时,天际渐露曙光。几人手持令牌,一路畅通无阻。
“启禀君后,我等已经查清四皇子所在之处,如今四皇子躲在三清山之中,已经拜三清为师。”
为首者跪于堂下,启禀君后,将宋城的行踪和盘托出。
欧阳舜华并不感到诧异,她只觉怒不可遏,便要发作。她的儿子率兵南下,生死未卜;宋城却被君主小心庇护,在三清山偷闲享乐。
她听闻,拜师之人是朝骏次女。原来君主偷梁换柱,打的是这番主意。那朝骏也是参局不报者,这笔帐,她自然会慢慢跟他算。
贱人之子宋城,即便能保全性命,也应当对她欧阳舜华感恩戴德。既然君主已将她的儿子视为弃子,她又怎能让宋城继续侥幸偷生。
“为何不动手?”
“回君后,三清山地远山险,加之三清师傅武功盖世,亲自坐阵,我等恐有心无力。”
回话者声音越来越低,背后不禁生出一股寒意。
“罢了,既然知道了他的藏身之处,他便无处可逃。且让他再多活几日。宫里的事,查的怎么样?”
欧阳舜华压下心中的怒火,她知道不能打草惊蛇。宫中必有内应,否则宋城的消息不会如此灵通。她要找到这个内应,一击必杀。
打蛇打七寸,若是宋城孤身在外,没有内援,终还是死路一条。
“回君后,我等在无极殿潜伏,不见外人进出,只有一蒙面老妪居住在无极殿内。”
“宁可错杀,绝不姑息。杀无赦。”
欧阳舜华的命令如同冬日里的寒风,凛冽刺骨。
暗卫深知君后的决断,他们的动作轻盈而迅速,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们带走,不留任何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