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差阳错的爱恨纠葛
见王隆世着实动气了,石炳旸赶紧找补道;“大人,你别急,是这样的。我见郑弗妻子如此不识好歹,就装作一不小心的样子,立马把她处死了,用我随身带着的剑,击穿了她的肚子,还有郑弗的母亲,也被我一并杀了,她们俩,谁也没能继续污蔑你,全都闭上嘴了。”
“那郑峪和郑苢墨呢?”
“还没找到他们人。”
“那还不赶紧找?”
“在找,我在找了。我,我让廷尉丞黄洄亲自带人去找,找遍咸阳城方圆百里,无论如何,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找到他们。我,我一大早过来,主要是想着,先向你汇报一下,然后再看看你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指示。”
“我的指示?我的指示早就跟你说清楚了,郑家一家人,特别是郑峪和郑苢墨,他们必须死,而且是死要见尸,别想着糊弄我。”
“是,丞相大人。我,这次是我办事不力,是我的过失。我回头,和廷尉丞兵分两路,去找郑峪和郑苢墨,一定会让大人你安下心的。”
“别再让我失望了,不然我饶不了你。”
“是,大人,你放心,我找人还是靠谱的。”
“还不快去。”
石炳旸显然还有别的事情没有说完,没有一点儿要走的意思,还一下子褪去了适才点头哈腰的认错态度,变得似笑非笑起来。
“还有什么事儿?有事快说,别拖拖拉拉的。”
“丞相大人,你给我安排这个活儿的时候,跟我感慨过,人和人的关系真是错综复杂,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和事,居然也是有些许联络的,就比如,郑苢墨一个小户女子,居然还和三公主是好友。”
“你要说什么就直说,跟我卖什么关子,我可没闲工夫跟你在这儿兜圈子,我一大早的好心情都已经被你搅没了。”
石炳旸微微一笑,不急不慢地从袖子里取出一块玉佩,还故意将刻有字的那一面摊在外边,又将其递给王隆世,意味深长地说道:“丞相大人,这块玉佩,你应该很熟悉吧?我必须跟你说明一下,我命人搜索郑家院子的时候,郑家有一间屋子,看那屋子的布置,大抵是郑苢墨的闺房。有人在那间屋子里的一张床上,在床上的枕头靠里一侧,找到了这块玉佩。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太子殿下还是二公子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一直佩戴着这块玉佩,玉佩上面刻了殿下的名字,还有一匹正在奔跑的骏马。”
王隆世接过玉佩,把两只眼睛瞪得有铜铃那般大,仔仔细细地看了这块玉佩的正反面好几遍,才确定自己并没有眼花,这块玉佩就是骊儿的,还是他十九岁生辰时,他母亲送给他的其中一件生辰礼物。
可是,这块玉佩,怎么会出现在郑苢墨的床头上呢?
郑苢墨虽然出身于小门小户,可能不像大户女子那般有礼有节,但应该不至于,去偷骊儿的贴身饰物吧?况且,郑苢墨一个女子,她就是想做一个小偷,估计也没那矫健的身手吧?
难道是骊儿不小心弄丢了这块玉佩,又正好被郑苢墨捡到了?
当然,还有最后一种可能,就是骊儿和郑苢墨本是认识的,这块玉佩,是骊儿主动送给郑苢墨的。
哎呀,这人和人的关系,还真是,太复杂了,理不清啊。
还以为,郑苢墨因为父辈之间的关系,越过了身份之别,和三公主赵韵交好,就已经够意外了,没想到,她居然还和骊儿认识。
“丞相大人,若是郑苢墨和太子殿下相识的话,这事,可就不好收尾了。”石炳旸像极了在一旁看热闹的观众,怕当事人王隆世对事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怕这热闹不够有趣,还特意提醒了一嘴。
“也有可能是,骊儿不小心弄丢了这块玉佩,郑苢墨又恰巧在地上捡到了它,都说不准,八字还没一撇,不要妄下结论,避免先入为主。”
“随手在地上捡的?这么巧?不大可能吧。我石炳旸怎么就没恰巧捡到这块玉佩呢?”
“行了,有时间,我去问问骊儿。”
“丞相大人,恕我直言,眼下有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就是,从陈胜年一案开始,你为了掩人耳目,费劲心思,到最后,强行给战死沙场的郑弗扣上投降匈奴的罪名,还要追杀郑峪和郑苢墨这两个知情人,可若是太子殿下当真和郑苢墨相识,又知晓了你背着他做出的这桩桩件件,他将会怎么看待你这个舅父呢?”
“我是他亲舅父,与生俱来的亲情,血浓于水,他还能为了一个外人把我怎么样吗?”
“他是太子,他已经长大了,你若真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他,他就算明面上拿你无可奈何,但你们舅甥之间的嫌隙怕是很难消弭了,你也不想跟他有什么隔阂。对吧?”
王隆世自觉很是苦恼,一时语塞,竟接不上话来。
“我记得,三四年前,当今太子殿下还是二公子的时候,为着五公子赵骓横死的事,和你大吵了一架,他直言,他不在乎太子之位,他只恨你逼他手足相残。那段时间,他确实恨透了你,几乎跟你老死不相往来了,你跟哄小孩子似的,使出了千方百计,就是哄不回他的谅解。到最后,多亏出了个刺客,好像叫郭惊来着,你肚子上挨了一刀,差点就去地下了,他心疼你,又念起了你往日里待他的种种好,才勉强原谅了你,继续和你做一对好舅甥。”
“挖苦我做什么?这都是多久之前的事了。”
“之前的事,倒是姑且可以不提,可现在这事,你打算怎么跟太子殿下说呢?你要不,干脆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都如实告诉他吧,想来,他应该不至于大义灭亲。”
“从炮制陈胜年一案开始,那些弯弯绕绕,我都是瞒着他的,他是长大了,但心智还不成熟,他根本不懂我的一片良苦用心,所以有些事,我不能让他洞悉全部。”
“那你该如何做,才能既打听到太子和郑苢墨的关系,又不让他发觉你在背地里做过的这些事呢?”
“这还不简单?我找晟儿问问不就是了?晟儿还是像从前那样,三天两头地跟着骊儿到处跑,骊儿有什么事,事再小,他应该也是知晓其中一二的。”
“那好吧,一切就看丞相大人了。不过,如果太子殿下和郑苢墨当真有那么一层关系,大人你打算怎么做呢?我和黄洄正在追杀郑峪和郑苢墨,得先跟你通个气,灵活变通,该怎么巧妙处置他们兄妹俩。”
“这样,我尽快去晟儿那儿打听消息,你和黄洄呢,继续搜捕郑峪和郑苢墨,你吩咐你手下的人,郑峪就地处死,至于郑苢墨,我要活的人,还得是全须全尾的。”
“你是打算,把全须全尾的郑苢墨送给太子殿下?”
“骊儿记仇,他和申芷荞关系不好,他身边没有什么亲近的女人,只是偶尔来我府里玩乐一番,正好,他有个看得上眼的。我这个做舅父的,能不为他着想吗?”
“那行,就依丞相大人你的意思。”
郑苢墨突然打了一个激灵,醒了,睁开迷糊的眼,本能地伸手去触摸身边的芦苇丛,却发现,她身下遍布浅浅长着的野草野花,不远处有一条溪涧正涓涓流淌,目光所及之处,还有碧空如洗的天和四季常青的松柏,但唯独见不着昨夜她枕着入眠的芦苇丛。
“墨儿,你醒了?墨儿。”
“哥……”郑苢墨瞪大了眼睛,确定眼前人是自己的哥哥后,惊喜交加,连忙手脚并用地爬起来,一把抱住哥哥,哭了起来,向他诉说昨夜她的孤独和恐慌。
“墨儿……”郑峪伸手抱住妹妹,想说些什么,也始终不忍开口,他眼睛肿得老高,眼窝位置的黑眼圈十分凸出,很明显,昨夜,他痛哭了一整晚,一整晚都没有休息好。
“哥哥,昨天,到底发生什么事了?这是哪儿啊?我记得,我昨晚是在家旁边水泽上的芦苇丛中睡着的,可现在这地方,我以前好像都没来过。”
郑峪轻轻按住郑苢墨的后脑勺,用嘶哑的嗓音,说道:“墨儿,你听哥哥说,昨天,你看到的领头那人,就是廷尉石炳旸。石炳旸带了很多人,去了我们家,他跟母亲和祖母说,父亲在云中郡前线,投降了匈奴,依照秦律,一人降敌,全家连坐,他是当朝廷尉,手里又有廷尉署的正式文书,我们一家人都应该被缉拿归案。”
“父亲在前线投降了匈奴?缉拿归案?那,母亲和祖母是不是被抓走了?”郑苢墨错愕不已,挣脱哥哥的怀抱,直直地看向哥哥的脸庞,才注意到他红肿的眼睛和凸出的黑眼圈。
“墨儿,昨天,我从后山上的竹林下去,再爬到后屋的屋顶,看到母亲和祖母都被抓起来了。在院子里,石炳旸向母亲和祖母逼问我们的下落,她们都不肯说,母亲还痛骂王隆世,说,父亲所谓投降匈奴,肯定是被王隆世逼的,因为父亲弹劾王隆世杀夫夺妻、欺上瞒下,所以王隆世做贼心虚,要灭我们的口。”
“那母亲和祖母现在怎么样了?”
郑峪哽咽道:“我趴在屋顶上,亲眼看见,石炳旸恼羞成怒,把母亲和祖母都杀了,然后,母亲倒在地上,她看到了正躲在屋顶上的我,她不停地张嘴说着什么,好像是让我带着你快跑,让我们好好活下去。”
郑苢墨惊得目瞪口呆,片刻后,一阵头晕目眩,腿脚发软,身子实在撑不住了,竟直直地栽倒在地上。
“墨儿。”郑峪连忙蹲下身子,扶住颤巍巍的妹妹,强忍住心底的痛,继续叙述道,“昨天,天快黑了的时候,石炳旸他们,把母亲和祖母的尸体带走了,可他们还留了很多人,继续搜寻我们那院子,应该是要追捕我们。我,我滑下屋顶,从后山上的竹林出去,怕他们发现我,又绕了好大一圈子,才赶到水泽上找到你,你当时已经睡着了。那片水泽离家太近了,他们应该很快就会搜到那儿,我不敢在那儿多做停留,就背着你,不知道走了多久,才一路来到这儿,我也不知道这儿具体是什么地方,我从前也没来过这儿。”
郑苢墨瘫在哥哥的怀里,泪如雨下,痛哭道:“哥,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也要死了?”
“王隆世和石炳旸要追杀我们,我们不想死,要好好活下去,就只能赶紧逃,逃得离这咸阳城越远越好。”
“哥,我们去云中郡吧,父亲在前线降敌了,这说明,他至少人还活着,我们去找他,好不好?”
“从咸阳到云中郡,一路这么远,路上肯定贴满了我们的通缉令,过关卡和住店都要用照身的。”
“可我们没有别的法子了,我们进不了咸阳城,不能找韵姐姐问问,现在没有人能帮我们。”
“那这样,我们走山路,宿在野外,随便吃点东西充饥,一路走到云中郡去,不过应该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
“不怕,我不怕苦的,我们去找父亲。”
“那行,墨儿,我们现在就走。”
“那郑峪和郑苢墨呢?”
“还没找到他们人。”
“那还不赶紧找?”
“在找,我在找了。我,我让廷尉丞黄洄亲自带人去找,找遍咸阳城方圆百里,无论如何,就算是掘地三尺,也要找到他们。我,我一大早过来,主要是想着,先向你汇报一下,然后再看看你还有没有什么别的指示。”
“我的指示?我的指示早就跟你说清楚了,郑家一家人,特别是郑峪和郑苢墨,他们必须死,而且是死要见尸,别想着糊弄我。”
“是,丞相大人。我,这次是我办事不力,是我的过失。我回头,和廷尉丞兵分两路,去找郑峪和郑苢墨,一定会让大人你安下心的。”
“别再让我失望了,不然我饶不了你。”
“是,大人,你放心,我找人还是靠谱的。”
“还不快去。”
石炳旸显然还有别的事情没有说完,没有一点儿要走的意思,还一下子褪去了适才点头哈腰的认错态度,变得似笑非笑起来。
“还有什么事儿?有事快说,别拖拖拉拉的。”
“丞相大人,你给我安排这个活儿的时候,跟我感慨过,人和人的关系真是错综复杂,看似毫不相干的人和事,居然也是有些许联络的,就比如,郑苢墨一个小户女子,居然还和三公主是好友。”
“你要说什么就直说,跟我卖什么关子,我可没闲工夫跟你在这儿兜圈子,我一大早的好心情都已经被你搅没了。”
石炳旸微微一笑,不急不慢地从袖子里取出一块玉佩,还故意将刻有字的那一面摊在外边,又将其递给王隆世,意味深长地说道:“丞相大人,这块玉佩,你应该很熟悉吧?我必须跟你说明一下,我命人搜索郑家院子的时候,郑家有一间屋子,看那屋子的布置,大抵是郑苢墨的闺房。有人在那间屋子里的一张床上,在床上的枕头靠里一侧,找到了这块玉佩。我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太子殿下还是二公子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一直佩戴着这块玉佩,玉佩上面刻了殿下的名字,还有一匹正在奔跑的骏马。”
王隆世接过玉佩,把两只眼睛瞪得有铜铃那般大,仔仔细细地看了这块玉佩的正反面好几遍,才确定自己并没有眼花,这块玉佩就是骊儿的,还是他十九岁生辰时,他母亲送给他的其中一件生辰礼物。
可是,这块玉佩,怎么会出现在郑苢墨的床头上呢?
郑苢墨虽然出身于小门小户,可能不像大户女子那般有礼有节,但应该不至于,去偷骊儿的贴身饰物吧?况且,郑苢墨一个女子,她就是想做一个小偷,估计也没那矫健的身手吧?
难道是骊儿不小心弄丢了这块玉佩,又正好被郑苢墨捡到了?
当然,还有最后一种可能,就是骊儿和郑苢墨本是认识的,这块玉佩,是骊儿主动送给郑苢墨的。
哎呀,这人和人的关系,还真是,太复杂了,理不清啊。
还以为,郑苢墨因为父辈之间的关系,越过了身份之别,和三公主赵韵交好,就已经够意外了,没想到,她居然还和骊儿认识。
“丞相大人,若是郑苢墨和太子殿下相识的话,这事,可就不好收尾了。”石炳旸像极了在一旁看热闹的观众,怕当事人王隆世对事情的严重性认识不足,怕这热闹不够有趣,还特意提醒了一嘴。
“也有可能是,骊儿不小心弄丢了这块玉佩,郑苢墨又恰巧在地上捡到了它,都说不准,八字还没一撇,不要妄下结论,避免先入为主。”
“随手在地上捡的?这么巧?不大可能吧。我石炳旸怎么就没恰巧捡到这块玉佩呢?”
“行了,有时间,我去问问骊儿。”
“丞相大人,恕我直言,眼下有一个进退两难的问题就是,从陈胜年一案开始,你为了掩人耳目,费劲心思,到最后,强行给战死沙场的郑弗扣上投降匈奴的罪名,还要追杀郑峪和郑苢墨这两个知情人,可若是太子殿下当真和郑苢墨相识,又知晓了你背着他做出的这桩桩件件,他将会怎么看待你这个舅父呢?”
“我是他亲舅父,与生俱来的亲情,血浓于水,他还能为了一个外人把我怎么样吗?”
“他是太子,他已经长大了,你若真一而再再而三地伤害他,他就算明面上拿你无可奈何,但你们舅甥之间的嫌隙怕是很难消弭了,你也不想跟他有什么隔阂。对吧?”
王隆世自觉很是苦恼,一时语塞,竟接不上话来。
“我记得,三四年前,当今太子殿下还是二公子的时候,为着五公子赵骓横死的事,和你大吵了一架,他直言,他不在乎太子之位,他只恨你逼他手足相残。那段时间,他确实恨透了你,几乎跟你老死不相往来了,你跟哄小孩子似的,使出了千方百计,就是哄不回他的谅解。到最后,多亏出了个刺客,好像叫郭惊来着,你肚子上挨了一刀,差点就去地下了,他心疼你,又念起了你往日里待他的种种好,才勉强原谅了你,继续和你做一对好舅甥。”
“挖苦我做什么?这都是多久之前的事了。”
“之前的事,倒是姑且可以不提,可现在这事,你打算怎么跟太子殿下说呢?你要不,干脆把事情的前前后后,都如实告诉他吧,想来,他应该不至于大义灭亲。”
“从炮制陈胜年一案开始,那些弯弯绕绕,我都是瞒着他的,他是长大了,但心智还不成熟,他根本不懂我的一片良苦用心,所以有些事,我不能让他洞悉全部。”
“那你该如何做,才能既打听到太子和郑苢墨的关系,又不让他发觉你在背地里做过的这些事呢?”
“这还不简单?我找晟儿问问不就是了?晟儿还是像从前那样,三天两头地跟着骊儿到处跑,骊儿有什么事,事再小,他应该也是知晓其中一二的。”
“那好吧,一切就看丞相大人了。不过,如果太子殿下和郑苢墨当真有那么一层关系,大人你打算怎么做呢?我和黄洄正在追杀郑峪和郑苢墨,得先跟你通个气,灵活变通,该怎么巧妙处置他们兄妹俩。”
“这样,我尽快去晟儿那儿打听消息,你和黄洄呢,继续搜捕郑峪和郑苢墨,你吩咐你手下的人,郑峪就地处死,至于郑苢墨,我要活的人,还得是全须全尾的。”
“你是打算,把全须全尾的郑苢墨送给太子殿下?”
“骊儿记仇,他和申芷荞关系不好,他身边没有什么亲近的女人,只是偶尔来我府里玩乐一番,正好,他有个看得上眼的。我这个做舅父的,能不为他着想吗?”
“那行,就依丞相大人你的意思。”
郑苢墨突然打了一个激灵,醒了,睁开迷糊的眼,本能地伸手去触摸身边的芦苇丛,却发现,她身下遍布浅浅长着的野草野花,不远处有一条溪涧正涓涓流淌,目光所及之处,还有碧空如洗的天和四季常青的松柏,但唯独见不着昨夜她枕着入眠的芦苇丛。
“墨儿,你醒了?墨儿。”
“哥……”郑苢墨瞪大了眼睛,确定眼前人是自己的哥哥后,惊喜交加,连忙手脚并用地爬起来,一把抱住哥哥,哭了起来,向他诉说昨夜她的孤独和恐慌。
“墨儿……”郑峪伸手抱住妹妹,想说些什么,也始终不忍开口,他眼睛肿得老高,眼窝位置的黑眼圈十分凸出,很明显,昨夜,他痛哭了一整晚,一整晚都没有休息好。
“哥哥,昨天,到底发生什么事了?这是哪儿啊?我记得,我昨晚是在家旁边水泽上的芦苇丛中睡着的,可现在这地方,我以前好像都没来过。”
郑峪轻轻按住郑苢墨的后脑勺,用嘶哑的嗓音,说道:“墨儿,你听哥哥说,昨天,你看到的领头那人,就是廷尉石炳旸。石炳旸带了很多人,去了我们家,他跟母亲和祖母说,父亲在云中郡前线,投降了匈奴,依照秦律,一人降敌,全家连坐,他是当朝廷尉,手里又有廷尉署的正式文书,我们一家人都应该被缉拿归案。”
“父亲在前线投降了匈奴?缉拿归案?那,母亲和祖母是不是被抓走了?”郑苢墨错愕不已,挣脱哥哥的怀抱,直直地看向哥哥的脸庞,才注意到他红肿的眼睛和凸出的黑眼圈。
“墨儿,昨天,我从后山上的竹林下去,再爬到后屋的屋顶,看到母亲和祖母都被抓起来了。在院子里,石炳旸向母亲和祖母逼问我们的下落,她们都不肯说,母亲还痛骂王隆世,说,父亲所谓投降匈奴,肯定是被王隆世逼的,因为父亲弹劾王隆世杀夫夺妻、欺上瞒下,所以王隆世做贼心虚,要灭我们的口。”
“那母亲和祖母现在怎么样了?”
郑峪哽咽道:“我趴在屋顶上,亲眼看见,石炳旸恼羞成怒,把母亲和祖母都杀了,然后,母亲倒在地上,她看到了正躲在屋顶上的我,她不停地张嘴说着什么,好像是让我带着你快跑,让我们好好活下去。”
郑苢墨惊得目瞪口呆,片刻后,一阵头晕目眩,腿脚发软,身子实在撑不住了,竟直直地栽倒在地上。
“墨儿。”郑峪连忙蹲下身子,扶住颤巍巍的妹妹,强忍住心底的痛,继续叙述道,“昨天,天快黑了的时候,石炳旸他们,把母亲和祖母的尸体带走了,可他们还留了很多人,继续搜寻我们那院子,应该是要追捕我们。我,我滑下屋顶,从后山上的竹林出去,怕他们发现我,又绕了好大一圈子,才赶到水泽上找到你,你当时已经睡着了。那片水泽离家太近了,他们应该很快就会搜到那儿,我不敢在那儿多做停留,就背着你,不知道走了多久,才一路来到这儿,我也不知道这儿具体是什么地方,我从前也没来过这儿。”
郑苢墨瘫在哥哥的怀里,泪如雨下,痛哭道:“哥,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也要死了?”
“王隆世和石炳旸要追杀我们,我们不想死,要好好活下去,就只能赶紧逃,逃得离这咸阳城越远越好。”
“哥,我们去云中郡吧,父亲在前线降敌了,这说明,他至少人还活着,我们去找他,好不好?”
“从咸阳到云中郡,一路这么远,路上肯定贴满了我们的通缉令,过关卡和住店都要用照身的。”
“可我们没有别的法子了,我们进不了咸阳城,不能找韵姐姐问问,现在没有人能帮我们。”
“那这样,我们走山路,宿在野外,随便吃点东西充饥,一路走到云中郡去,不过应该要花好几个月的时间。”
“不怕,我不怕苦的,我们去找父亲。”
“那行,墨儿,我们现在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