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沈家在城边的老宅。”夏夫人看来早就做好了被赶出家门的准备。
夏欢眼睛亮了,只要有住的地方,以自己在现代的生存能力,在这个世界里,即使不能大富大贵,只要勤快肯吃苦,起码温饱是没问题的。
从小跟着奶奶靠摆摊一点点长大,谋生的手段太多了。
担心夏欢刚刚晕倒,身子还不爽利,夏夫人嘱咐夏欢在自己房中休息,打发夏欢的贴身丫头雪棠回房简单收拾衣物,转身又唤来陪嫁婢女若碧请大少爷过来,同时一并收拾好他的衣物和书册放到门口的马车上。
夏欢吃惊母亲动作如此迅速,夏夫人苦笑:“你爹要赶我们出门也不是一次二次了,自从沈家开始败落,他就日渐的嫌弃娘了。”
正说着话,进来个眉清目秀的男孩,显而易见的高兴:“娘,长姐,听若碧姑姑说咱们要去老宅住一段时间,是真的吗?”
“对,青宣不是一直念念不忘老宅吗,这次可以住久一些。”夏夫人含笑摸着男孩头。
“青宣”,夏欢记下弟弟名字,待日后问清是哪两个字,免得闹出笑话。
还好,夏老爷为免遭周围邻里说闲话,派了两辆马车送大夫人一家出府,很快,马车在夜色中离开夏宅,直奔城北而去。
为免横生事端,一路上车帘遮挡,但是透过车帘的缝隙隐约可以看到街市两边热闹的小摊。
听着街上嘈杂的人声,夏欢心里又多了一些底气,这个世界很太平,只要努力应该可以过得很好。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左右,马车在一座不大的宅院前停住,众人下车后,马车便绝尘而去,彻底将大夫人一家扔在了这里。
夏欢进门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宅子,二进的四合院,可见沈家当年也曾风光一时,三口之家加上些许下人还有富裕房间。
一切收拾妥当已过戊时,夏欢想找母亲说说话,进门看到母亲正靠在床头休息,肩膀时不时微微耸动着。
“娘。”
听见女儿声音,夏夫人赶紧背过身子擦干眼泪,露出一丝笑容:“欢儿,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我想陪娘说说话。”
夏夫人鼻头一酸,眼泪又止不住涌出来:“幸好娘还有欢儿和青宣,只是离开夏家,以后可能要跟着娘吃苦了。”
“不会的,留在夏家才是吃苦。”夏欢轻轻拍拍母亲的手背,“娘今后有什么打算吗?”
“这些年,娘只攒了这一点私房钱,勉强能撑段时间。”夏夫人说着,拿出一个银匣打开:“这些是娘陪嫁的首饰,等哪天娘送到当铺去,也能解一下燃眉之急。”
夏欢拿起首饰看了看又放下:“这些是娘的陪嫁,娘先不要动。”
在银盒最下面有一张泛黄的纸,夏欢好奇的打开一看,全是古文繁体字,幸好夏欢研究生时学过古汉语这门课,连蒙带猜感觉是一张地契。
果不其然猜中了。
“这是城外一块荒地的地契,因为地远又荒僻,无人愿意要,我和你二个舅舅便抓阄,结果被我抓到,成了嫁妆。”说着过去的事,夏夫人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
夏欢心想,荒地没啥用,还在城外,连个人影都没有,估计卖都没人买。
“女儿在想,咱们既然离开夏家,就要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养活自己,也是为日后做打算。”看着母亲并不多的私房钱,夏欢心中大概有些想法:“明日女儿想和娘一起去街市上走走看看,回来再仔细商量。”
“也好,欢儿做什么娘都是欢喜的。”夏夫人对女儿是无条件的支持。
“只是,娘觉得欢儿好像一下长大了,言行举止与往日有很大不同,变得娘都有点不认识了。”
“是吗?一定是爹那一巴掌把女儿打醒了,知道自己长大,要承担做女儿和长姐的责任了。”夏欢顺水推舟,“这岂不是因祸得福吗?”
“小孩子乱讲。”夏夫人看着调皮的女儿,无奈的摇摇头笑了。
翌日一早,夏夫人叫上弟弟青宣,嘱咐下人郑泰挑上担子,几个人一路步行来到街市。
夏欢发现,真实的古代街市,与流传下来的几乎一模一样。
街上行人络绎不绝,有遛弯闲逛的,有挑担子卖货的,叫卖声、说笑声此起彼伏。
越往街市里面走,两侧的小摊越是密集,摊位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玩意儿,多是女人和小孩驻足摊前挑挑拣拣。
小摊后的楼屋高低错落,有茶舍民房,也有店铺酒肆,每经过一家,就会被热气腾腾的肉香味吸引,搞的轿内的姐弟二人垂涎不已,直咽口水。
青宣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吃喝中,还没逛几个摊位,手上已经挂满了各种小吃,回头一看夏欢空着手,不由分说塞了一包蜜饯到夏欢手中:“长姐,边吃边看,把嘴占上不容易馋。”
而夏欢是有目的逛街,一路留意着茶馆酒肆的位置,小摊上卖的东西,盘算着自己能卖点什么赚钱。
这功夫,一个蹲在酒楼门前抹眼泪的老妇人引起了夏欢的注意,妇人面前有一筐土豆,身边还有个八九岁的小姑娘。
这场景一下勾起了夏欢对奶奶的记忆,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和奶奶一起摆摊,一直到奶奶去世。
夏欢有点红了眼眶,过去和老妇攀谈了几句,大概是酒楼预定老人家的土豆每日送货,今天的土豆因为前几日天降雹灾,很多面相破损,酒楼不收。
老妇人无奈只好就地摆摊,只是这多半日也没卖出去一个,本指望今天的土豆钱吃饭,结果一直饿到现在,心酸之余忍不住落泪。
看着一筐破破烂烂的土豆,夏欢心中有了主意,低声与夏夫人说了几句。
夏夫人点点头,虽然手头拮据,但女儿一片好心不能辜负,还是示意若碧给老妇按稍微高于土豆的市价全部买下。
老妇欢天喜地谢过,走之前,夏欢嘱咐妇人,三日后带一担土豆送到老宅。
“若碧姑姑,这些小摊是随便哪里都可以摆的吗?需要先告知官府吗?”夏欢要先把情况摸清楚。
“城里摆摊必须要在官府指定的地方才可以,城外头就没人管了,至于卖的什么,只要不是私盐就可以。”
这正是夏欢想要的答案。
回去的路上,夏欢又买了辣椒花椒小葱香菜等大包小包的拎着,夏夫人不解:“欢儿买这么多土豆和小菜是要做什么?”
“回家娘便知晓了。”
夏欢眼睛亮了,只要有住的地方,以自己在现代的生存能力,在这个世界里,即使不能大富大贵,只要勤快肯吃苦,起码温饱是没问题的。
从小跟着奶奶靠摆摊一点点长大,谋生的手段太多了。
担心夏欢刚刚晕倒,身子还不爽利,夏夫人嘱咐夏欢在自己房中休息,打发夏欢的贴身丫头雪棠回房简单收拾衣物,转身又唤来陪嫁婢女若碧请大少爷过来,同时一并收拾好他的衣物和书册放到门口的马车上。
夏欢吃惊母亲动作如此迅速,夏夫人苦笑:“你爹要赶我们出门也不是一次二次了,自从沈家开始败落,他就日渐的嫌弃娘了。”
正说着话,进来个眉清目秀的男孩,显而易见的高兴:“娘,长姐,听若碧姑姑说咱们要去老宅住一段时间,是真的吗?”
“对,青宣不是一直念念不忘老宅吗,这次可以住久一些。”夏夫人含笑摸着男孩头。
“青宣”,夏欢记下弟弟名字,待日后问清是哪两个字,免得闹出笑话。
还好,夏老爷为免遭周围邻里说闲话,派了两辆马车送大夫人一家出府,很快,马车在夜色中离开夏宅,直奔城北而去。
为免横生事端,一路上车帘遮挡,但是透过车帘的缝隙隐约可以看到街市两边热闹的小摊。
听着街上嘈杂的人声,夏欢心里又多了一些底气,这个世界很太平,只要努力应该可以过得很好。
大概过了半个时辰左右,马车在一座不大的宅院前停住,众人下车后,马车便绝尘而去,彻底将大夫人一家扔在了这里。
夏欢进门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宅子,二进的四合院,可见沈家当年也曾风光一时,三口之家加上些许下人还有富裕房间。
一切收拾妥当已过戊时,夏欢想找母亲说说话,进门看到母亲正靠在床头休息,肩膀时不时微微耸动着。
“娘。”
听见女儿声音,夏夫人赶紧背过身子擦干眼泪,露出一丝笑容:“欢儿,这么晚了还不休息?”
“我想陪娘说说话。”
夏夫人鼻头一酸,眼泪又止不住涌出来:“幸好娘还有欢儿和青宣,只是离开夏家,以后可能要跟着娘吃苦了。”
“不会的,留在夏家才是吃苦。”夏欢轻轻拍拍母亲的手背,“娘今后有什么打算吗?”
“这些年,娘只攒了这一点私房钱,勉强能撑段时间。”夏夫人说着,拿出一个银匣打开:“这些是娘陪嫁的首饰,等哪天娘送到当铺去,也能解一下燃眉之急。”
夏欢拿起首饰看了看又放下:“这些是娘的陪嫁,娘先不要动。”
在银盒最下面有一张泛黄的纸,夏欢好奇的打开一看,全是古文繁体字,幸好夏欢研究生时学过古汉语这门课,连蒙带猜感觉是一张地契。
果不其然猜中了。
“这是城外一块荒地的地契,因为地远又荒僻,无人愿意要,我和你二个舅舅便抓阄,结果被我抓到,成了嫁妆。”说着过去的事,夏夫人露出了一丝难得的笑容。
夏欢心想,荒地没啥用,还在城外,连个人影都没有,估计卖都没人买。
“女儿在想,咱们既然离开夏家,就要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养活自己,也是为日后做打算。”看着母亲并不多的私房钱,夏欢心中大概有些想法:“明日女儿想和娘一起去街市上走走看看,回来再仔细商量。”
“也好,欢儿做什么娘都是欢喜的。”夏夫人对女儿是无条件的支持。
“只是,娘觉得欢儿好像一下长大了,言行举止与往日有很大不同,变得娘都有点不认识了。”
“是吗?一定是爹那一巴掌把女儿打醒了,知道自己长大,要承担做女儿和长姐的责任了。”夏欢顺水推舟,“这岂不是因祸得福吗?”
“小孩子乱讲。”夏夫人看着调皮的女儿,无奈的摇摇头笑了。
翌日一早,夏夫人叫上弟弟青宣,嘱咐下人郑泰挑上担子,几个人一路步行来到街市。
夏欢发现,真实的古代街市,与流传下来的几乎一模一样。
街上行人络绎不绝,有遛弯闲逛的,有挑担子卖货的,叫卖声、说笑声此起彼伏。
越往街市里面走,两侧的小摊越是密集,摊位上摆满了五颜六色的小玩意儿,多是女人和小孩驻足摊前挑挑拣拣。
小摊后的楼屋高低错落,有茶舍民房,也有店铺酒肆,每经过一家,就会被热气腾腾的肉香味吸引,搞的轿内的姐弟二人垂涎不已,直咽口水。
青宣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吃喝中,还没逛几个摊位,手上已经挂满了各种小吃,回头一看夏欢空着手,不由分说塞了一包蜜饯到夏欢手中:“长姐,边吃边看,把嘴占上不容易馋。”
而夏欢是有目的逛街,一路留意着茶馆酒肆的位置,小摊上卖的东西,盘算着自己能卖点什么赚钱。
这功夫,一个蹲在酒楼门前抹眼泪的老妇人引起了夏欢的注意,妇人面前有一筐土豆,身边还有个八九岁的小姑娘。
这场景一下勾起了夏欢对奶奶的记忆,自己小时候也是这样和奶奶一起摆摊,一直到奶奶去世。
夏欢有点红了眼眶,过去和老妇攀谈了几句,大概是酒楼预定老人家的土豆每日送货,今天的土豆因为前几日天降雹灾,很多面相破损,酒楼不收。
老妇人无奈只好就地摆摊,只是这多半日也没卖出去一个,本指望今天的土豆钱吃饭,结果一直饿到现在,心酸之余忍不住落泪。
看着一筐破破烂烂的土豆,夏欢心中有了主意,低声与夏夫人说了几句。
夏夫人点点头,虽然手头拮据,但女儿一片好心不能辜负,还是示意若碧给老妇按稍微高于土豆的市价全部买下。
老妇欢天喜地谢过,走之前,夏欢嘱咐妇人,三日后带一担土豆送到老宅。
“若碧姑姑,这些小摊是随便哪里都可以摆的吗?需要先告知官府吗?”夏欢要先把情况摸清楚。
“城里摆摊必须要在官府指定的地方才可以,城外头就没人管了,至于卖的什么,只要不是私盐就可以。”
这正是夏欢想要的答案。
回去的路上,夏欢又买了辣椒花椒小葱香菜等大包小包的拎着,夏夫人不解:“欢儿买这么多土豆和小菜是要做什么?”
“回家娘便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