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成功之母
老宅因为靠城边比较近,地广人稀,后院墙外一块空地光秃秃的,夏欢平日进出看过一眼没往心里去。
此时看着眼前一锅半成品的枣糕,想起街市上卖的小鸡小鸭,突发奇想,可以在老宅那边圈地养点鸡鸭,种些青菜。
若母亲喜欢伺弄,既可以打发时间,又可以锻炼身体,若有日常吃剩的饭菜,或者像今日这般做失败的食物,都可以用来喂鸡鸭,毫无浪费可言,甚至还可以成为第三个创业的选择。
想到此,夏欢不禁热血澎湃,第二日一大早,拉上雪棠直奔街市,不大功夫就拎了一笼鸡鸭幼崽回来,连同一板车的木材竹竿麻绳,二个工匠,一股脑搬回老宅。
夏夫人俨然被这些叽喳乱叫的阵势吓到了,不知道女儿又搞什么名堂:“欢儿,你这是搞什么名堂?”
“女儿看后墙外有块空地,想养点鸡鸭,喂点日常剩的饭菜就可以,再种点青菜,这样平日里母亲要是无聊,可以去喂喂鸡鸭,给青菜浇水捉虫,总好过每日这么枯坐在屋子里。”
夏欢边说边拉着夏夫人来到后院墙,告诉工匠:“这里,装一扇门,方便日后进出。”
再环顾了一圈四周:“鸡窝需要,狗窝也要有一个,还要买些锄头之类的,待把地翻过后,就可以种菜了。”
正值初春,街市上已经有农人挑担子卖各种育好的蔬菜苗,夏欢不禁为自己的想法暗暗叫绝。
夏夫人哑然失笑:“欢儿这是要把咱们都变成农妇吗?”若碧和雪棠听了也捂嘴偷笑。
“只要母亲身体健康,农妇或者夏夫人都不重要。”
久居闹市的人,都会向往拥有一片菜地的田园生活,夏夫人也不例外,不住地点头,很满意夏欢这个点子。
对夏欢来说,种菜养鸡都是小活,而对夏夫人来说,则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清瑄和宅子里的婢子们也都新鲜,一起跟着翻地,搭鸡窝,支篱笆。
待一切都拾掇的差不多了,夏夫人一边给鸡鸭撒着昨天失败的枣糕,一边感慨在夏家虚度许多年光阴,现在出来了才觉得,随心所欲的活着真好。
“刚到这里时,娘感觉天都要塌了,但是还要硬撑着,现在呢,娘觉得很幸福,只是苦了欢儿日日操心。”夏夫人心疼女儿,总觉得自己的幸福是女儿的辛苦换来的。
夏欢彻底释怀,一直担心自己可能会坑了母亲,现在看着眼前一身农妇打扮的母亲,虽然没有往日在夏家的光鲜艳丽,但是远离人心算计,过得自由自在。
“女儿这样每天忙忙碌碌的很开心,若让我在家里天天晒太阳,一定会无聊死的。”夏欢说的是实话,自己天生就是闲不住的。
眼下枣糕还没成功,这边放心了母亲的日常,夏欢又开始复盘枣糕失败的原因。
这里二个时辰是四个小时,糯米和豆子都没有软烂,问题不是出在水少了,就是时间短了。
这次夏欢把糯米和豆子泡了一夜,加水蒸了二个时辰后,比第一次稍有进步,豆子已经面了但是不甜,糯米虽然软烂,但是没有糯的口感。
一锅枣糕再次喂了鸡鸭。
夏欢不服,又泡了一锅米和豆子,仔细复盘自己做的过程,发现的确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豆子不够甜可以先在蜂蜜里浸泡一下,而米不糯,时间应该不是问题,米已经软烂,还是出在水上。
这次夏欢在蒸的时候,每隔一刻钟就给枣糕淋上一些水,用竹签在米上插孔,这样笼屉里的蒸汽更多,可以最大限度的与糯米融合。
“欢儿啊,别家的女儿养尊处优,娘的女儿在灶房汗流浃背,要不这个枣糕就不要做了。”夏夫人见女儿在雾气弥漫的灶房忙得满头大汗,心疼的赶紧给女儿擦汗倒水。
“眼前土豆片的生意足以应付家里日常开销,日后还有菜园和鸡鸭,娘和若碧商量过了,明日再买些玉米番茄种上,等秋天也可以拿到街市去卖。”
夏欢被母亲感动到了:“别人的娘都在大宅子里吃香喝辣,女儿的娘却在这里种菜喂鸡,女儿也心疼,想让娘和清瑄过好日子。”
夏夫人眼角湿润了,叹口气,宠溺的拍拍女儿的汗淋淋头:“真是拿你没办法。欢儿喜欢就做吧,记得注意身体,不要累坏了。”
“只是有一样,若这锅枣糕不成功,下一锅过几日再做,鸡鸭还小,吃不下这么多了,再做的话,娘和清瑄也要跟着吃了。”
夏欢被母亲突然的幽默逗的哈哈大笑,看来离开夏家是对的。
母女二人说着话,一笼枣糕也差不多蒸好了,满屋子都是甜香的味道。
夏欢吸了吸鼻子,心中默念“阿弥陀佛”,祈祷这次能成功,忐忑中尝了一口后,面无表情。
夏夫人心想又失败了,也尝了一口,糯米混杂着红枣的甘甜,配上豆子甜面的口感,入口软糯香甜。
而且这次红枣去了核,吃起来口感更好,不会像前两次被枣核扎嘴,拉低了幸福度。
这不是很成功吗,夏夫人狐疑的看着女儿,发现女儿正抿嘴冲自己笑,知道自己被捉弄了,不由得无奈摇头:“调皮!”
但是夏夫人有个疑问,枣糕如何分成一份份卖?总不能用手托着,也不能放在柳条篮子里,吃起来也不方便。
夏欢早有准备,从下层笼屉里拿出一个蒸熟的大个头土豆,切了一厚片放在一片洗净的杨树叶上,想想又涂了薄薄一层蜂蜜:“娘看这个土豆小碟,如何?”
说着,盛了满满一大勺枣糕在土豆片上,红白黄绿相间,煞是好看。
“不错不错,这个点子太棒了,既不脏手,还省了勺子。”夏夫人啧啧赞叹,围观的下人们也纷纷赞不绝口:“这个要是开始卖,孩子们肯定最喜欢,又好看又好吃。”
夏欢很是开心,又成功一个小吃,街市的店铺可以双管齐下,后院做土豆片供茶楼,临街门脸卖枣糕,一举二得,基本不用担心未来生计的问题了。
但是夏欢发现,这个枣糕太费火。
每日里下人一早会去城外树林捡柴火,然后直接用板车拉到街市的商铺,目前只做薯片没问题,但日后若每日两种食物同时供应,柴火的量就很难满足了,还需要买些炭来补充。
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当然,若枣糕的卖价稍微高一点点还是可以把烧炭钱赚出来的。
夏欢正盘算着柴火的事,隐约听见外面有女人尖锐的声音,接着雪棠进来低声说:“大小姐,夏家来人了。”
此时看着眼前一锅半成品的枣糕,想起街市上卖的小鸡小鸭,突发奇想,可以在老宅那边圈地养点鸡鸭,种些青菜。
若母亲喜欢伺弄,既可以打发时间,又可以锻炼身体,若有日常吃剩的饭菜,或者像今日这般做失败的食物,都可以用来喂鸡鸭,毫无浪费可言,甚至还可以成为第三个创业的选择。
想到此,夏欢不禁热血澎湃,第二日一大早,拉上雪棠直奔街市,不大功夫就拎了一笼鸡鸭幼崽回来,连同一板车的木材竹竿麻绳,二个工匠,一股脑搬回老宅。
夏夫人俨然被这些叽喳乱叫的阵势吓到了,不知道女儿又搞什么名堂:“欢儿,你这是搞什么名堂?”
“女儿看后墙外有块空地,想养点鸡鸭,喂点日常剩的饭菜就可以,再种点青菜,这样平日里母亲要是无聊,可以去喂喂鸡鸭,给青菜浇水捉虫,总好过每日这么枯坐在屋子里。”
夏欢边说边拉着夏夫人来到后院墙,告诉工匠:“这里,装一扇门,方便日后进出。”
再环顾了一圈四周:“鸡窝需要,狗窝也要有一个,还要买些锄头之类的,待把地翻过后,就可以种菜了。”
正值初春,街市上已经有农人挑担子卖各种育好的蔬菜苗,夏欢不禁为自己的想法暗暗叫绝。
夏夫人哑然失笑:“欢儿这是要把咱们都变成农妇吗?”若碧和雪棠听了也捂嘴偷笑。
“只要母亲身体健康,农妇或者夏夫人都不重要。”
久居闹市的人,都会向往拥有一片菜地的田园生活,夏夫人也不例外,不住地点头,很满意夏欢这个点子。
对夏欢来说,种菜养鸡都是小活,而对夏夫人来说,则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清瑄和宅子里的婢子们也都新鲜,一起跟着翻地,搭鸡窝,支篱笆。
待一切都拾掇的差不多了,夏夫人一边给鸡鸭撒着昨天失败的枣糕,一边感慨在夏家虚度许多年光阴,现在出来了才觉得,随心所欲的活着真好。
“刚到这里时,娘感觉天都要塌了,但是还要硬撑着,现在呢,娘觉得很幸福,只是苦了欢儿日日操心。”夏夫人心疼女儿,总觉得自己的幸福是女儿的辛苦换来的。
夏欢彻底释怀,一直担心自己可能会坑了母亲,现在看着眼前一身农妇打扮的母亲,虽然没有往日在夏家的光鲜艳丽,但是远离人心算计,过得自由自在。
“女儿这样每天忙忙碌碌的很开心,若让我在家里天天晒太阳,一定会无聊死的。”夏欢说的是实话,自己天生就是闲不住的。
眼下枣糕还没成功,这边放心了母亲的日常,夏欢又开始复盘枣糕失败的原因。
这里二个时辰是四个小时,糯米和豆子都没有软烂,问题不是出在水少了,就是时间短了。
这次夏欢把糯米和豆子泡了一夜,加水蒸了二个时辰后,比第一次稍有进步,豆子已经面了但是不甜,糯米虽然软烂,但是没有糯的口感。
一锅枣糕再次喂了鸡鸭。
夏欢不服,又泡了一锅米和豆子,仔细复盘自己做的过程,发现的确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豆子不够甜可以先在蜂蜜里浸泡一下,而米不糯,时间应该不是问题,米已经软烂,还是出在水上。
这次夏欢在蒸的时候,每隔一刻钟就给枣糕淋上一些水,用竹签在米上插孔,这样笼屉里的蒸汽更多,可以最大限度的与糯米融合。
“欢儿啊,别家的女儿养尊处优,娘的女儿在灶房汗流浃背,要不这个枣糕就不要做了。”夏夫人见女儿在雾气弥漫的灶房忙得满头大汗,心疼的赶紧给女儿擦汗倒水。
“眼前土豆片的生意足以应付家里日常开销,日后还有菜园和鸡鸭,娘和若碧商量过了,明日再买些玉米番茄种上,等秋天也可以拿到街市去卖。”
夏欢被母亲感动到了:“别人的娘都在大宅子里吃香喝辣,女儿的娘却在这里种菜喂鸡,女儿也心疼,想让娘和清瑄过好日子。”
夏夫人眼角湿润了,叹口气,宠溺的拍拍女儿的汗淋淋头:“真是拿你没办法。欢儿喜欢就做吧,记得注意身体,不要累坏了。”
“只是有一样,若这锅枣糕不成功,下一锅过几日再做,鸡鸭还小,吃不下这么多了,再做的话,娘和清瑄也要跟着吃了。”
夏欢被母亲突然的幽默逗的哈哈大笑,看来离开夏家是对的。
母女二人说着话,一笼枣糕也差不多蒸好了,满屋子都是甜香的味道。
夏欢吸了吸鼻子,心中默念“阿弥陀佛”,祈祷这次能成功,忐忑中尝了一口后,面无表情。
夏夫人心想又失败了,也尝了一口,糯米混杂着红枣的甘甜,配上豆子甜面的口感,入口软糯香甜。
而且这次红枣去了核,吃起来口感更好,不会像前两次被枣核扎嘴,拉低了幸福度。
这不是很成功吗,夏夫人狐疑的看着女儿,发现女儿正抿嘴冲自己笑,知道自己被捉弄了,不由得无奈摇头:“调皮!”
但是夏夫人有个疑问,枣糕如何分成一份份卖?总不能用手托着,也不能放在柳条篮子里,吃起来也不方便。
夏欢早有准备,从下层笼屉里拿出一个蒸熟的大个头土豆,切了一厚片放在一片洗净的杨树叶上,想想又涂了薄薄一层蜂蜜:“娘看这个土豆小碟,如何?”
说着,盛了满满一大勺枣糕在土豆片上,红白黄绿相间,煞是好看。
“不错不错,这个点子太棒了,既不脏手,还省了勺子。”夏夫人啧啧赞叹,围观的下人们也纷纷赞不绝口:“这个要是开始卖,孩子们肯定最喜欢,又好看又好吃。”
夏欢很是开心,又成功一个小吃,街市的店铺可以双管齐下,后院做土豆片供茶楼,临街门脸卖枣糕,一举二得,基本不用担心未来生计的问题了。
但是夏欢发现,这个枣糕太费火。
每日里下人一早会去城外树林捡柴火,然后直接用板车拉到街市的商铺,目前只做薯片没问题,但日后若每日两种食物同时供应,柴火的量就很难满足了,还需要买些炭来补充。
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当然,若枣糕的卖价稍微高一点点还是可以把烧炭钱赚出来的。
夏欢正盘算着柴火的事,隐约听见外面有女人尖锐的声音,接着雪棠进来低声说:“大小姐,夏家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