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迈腿进了门槛,坐于首位的陶夫人陶寇氏欣喜地看向他们二人。
“父亲,母亲。”陶然朝父母行礼。
文玉在他身后,学着他的动作,跪下朝陶老爷陶寇氏行礼,“媳妇见过父亲,母亲。”
“起来吧。”陶老爷陶谦率先开口,他容貌端正,威仪出众,虽平淡亲和,却又不失庄严大方,此刻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快起来。”陶寇氏也温声开了口,她身量苗条,温柔沉默,看着十分亲切,与陶然有七分相像。
陶然跪着,文玉便没动,等到他起身,她这才缓缓起身。
陶寇氏瞥了陶然一眼,他是家中独子,从小便娇生惯养着,还好他争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家中生意也被他管理地如火如荼。最重要的是,他洁身自好,从不做拈花惹草之事,只是却在娶妻一事上犯了轴,江州名门贵女全不理睬,拖到弱冠才看中这个媳妇。
陶寇氏又仔细去瞧媳妇,心道她确实长得好,神色虽然清冷些,但看起来也是别有一番气质,无怪乎她家境贫寒,儿子也非要娶回家。
媳妇貌美,儿子俊逸超凡,两人站在一处宛如一对玉人,陶寇氏心内对媳妇的些微不满也消散不见,发自内心地高兴着。
这时一个侍女端着竹案走近文玉,竹案上放着两盏茶。
文玉端起其中一盏,走至陶谦身前,“父亲,请喝茶。”她看着陶谦饮下茶水,又端起另一盏对陶寇氏道:“母亲,请喝茶。”
陶寇氏抿了一口茶,朝文玉笑了笑,“好孩子。”说罢,将茶水搁置在桌案上,取过旁侧的锦盒,递给文玉。
文玉接过,打开盒盖,一对水翠色的玉镯位于锦盒中央,晶莹透亮,看着水汪汪的。
文玉盖上锦盒看向陶寇氏,摇头道:“母亲,这玉镯太贵重了,媳妇不敢收。”
陶寇氏笑道:“有什么不敢收的,这对玉镯虽不比聘礼中祖传的白玉绞丝纹镯珍贵,但这镯子的原石却是文元精挑细选的,也是他看着师傅一点点打磨制成的,如今你戴着倒是正好。”
陶谦也开口:“既是你母亲给你的,你就收着吧。”
文玉微微侧头看向陶然,陶然微不可察地点头。
文玉不再推辞,“谢过父亲母亲,那媳妇便收下了。”
因陆府人少,这一番敬茶没用到半盏茶的工夫,陶寇氏叫了站在门边的李申上早膳,吩咐完,慈爱地看着小夫妻道:“饿了吧?饭就上了,我们这就过去吃。”
文玉静悄悄地用膳,她夹了一块糯米藕放入口中,久违地暖意顺着食道传向四肢百骸,带着丝丝缕缕的甜和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她发出几不可闻的喟叹,以往作为护灵仙官时,她并不需要像凡人一样裹腹,自然也品不出食物的味道。
用完早膳,陶然便被陶老爷唤去书房了,偌大的厢房里只剩下陶寇氏和文玉,陶寇氏领着媳妇到了茶室,细细问着她的衣食起居,文玉一一回应。
不多久,文玉昨晚见过的嬷嬷进屋附在陶寇氏耳旁说了几句话,陶寇氏听罢招手便让李嬷嬷退下了,她看向媳妇,语重心长地说:“你和文元,还是要克制些,你也莫要一味顺从他。”
文玉懵懵懂懂地点头,只听进去了后半句,心中嘀咕着这陶寇氏对媳妇还真不错,她嘴角翘起,“母亲放心,我不会的。”
陶寇氏不妨媳妇这么认真,一时怔住不知该如何接话。
良久的寂静之后,陶寇氏平复情绪,“好,那就好。”
文玉又陪陶寇氏坐了一会,便听外面的人说少爷来了。
向陶寇氏请辞后,两人顺着来时的路并肩慢悠悠地往回走着,陶然开口,他的声音温润如玉,“母亲没有为难你吧。”
“没有,”文玉想了想,把陶寇氏的嘱托说了出来,“夫人要我们克制,”她眼睛转了一圈,意有所指地加重语气继续说:“还要我不要顺从你。”
陶然听到这话脚步一顿,目不斜视地“嗯”了一声。
文玉并未注意到陶然的异样,自顾自地向前走着。
身后,陶然看着她的背影出神,陶园是他亲自设计的,园中设计以趣为主,曲径通幽,曲而不直。若是外人刚入陶园,再加无人引领定会迷路,她怎得如此熟门熟路,仿佛在自家园子,莫不是天生机敏?想起她那幅清冷但是懵懂的模样,陶然微不可察地摇头。
陶然收回思绪,加快脚步追上文玉,故作轻松地询问:“夫人,还记得我们初见时山茶花开得也是如此热烈。”
文玉顺着陶然的视线看去,大片大片的山茶含苞欲放,她又看向陶然,目光单纯澄澈,“可是这山茶还没盛开啊。”
陶然面上毫无尴尬之色,辩解道:“我是说,我们初遇时山茶花正值花期。”
文玉茫然点头,未作多语,这她怎会知晓。
陶然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待二人行至一处岔路口时,陶然停下脚步,“夫人,我有些事情要去书房处理,暂且不能陪你了,你若有事,唤侍女通传一声即可。”
文玉朝他温和一笑,“嗯,你去吧。”
陶然未成婚前一直宿在东厢房,因为娶妻,西厢房又添置了不少新物,是以陶然的书房依旧安置在东厢房。
“云竹。”
“少爷,奴婢在。”跟在身后的云竹赶紧跟了上来。
“你带少夫人回去。”
“是。”
陶然转身,看向站着的妻子,他顿了顿,方才重申道:“你先回去,我忙完就回去。”
看着文玉背影渐远,陶然转身向书房走去。
东厢是他自十五岁设计陶园之后住到现在的旧院,虽然经历了七年的风风雨雨,但去年整体修缮过一次,青砖白瓦,看着人心里舒畅,只是他现下心里压着一块巨石无暇欣赏。
进书房前,陶然看了一眼身后跟着的莫兴,他今日魂不守舍的,方才竟还差点被门槛绊倒。
“莫兴,你也进来。”
“莫兴?”陶然加重语气又唤了一声。
“少爷,属下在。”莫兴回神,慌乱应道。
“进来。”
莫兴随陶然进了书房,见他绕到书案背后坐下,那书案上倒扣着一本书册,他却并不翻阅,也不言语,就目光沉沉地看着自己,似是在等着自己开口。
莫兴走到书案前,拱手行礼,语气迟疑,“少爷,属下近日想回家探亲。”
陶然挑眉,示意他继续说。
“前几日,嫂嫂传信说家兄的病又严重了,不瞒您说,属下收到书信之后便寝食难安,因此,属下,属下想回家探望。”
莫兴说完,看了一眼陶然,只见他起身,双手负于背后,神色郑重。
“莫兴,这等大事你怎么不早对我提起,既是如此,你等下便收拾包袱,立即回家探亲。”他顿了顿,冲门外喊了一声,“来人。”
小厮推门而入,陶然免了他的虚礼,“快去把林管家找来。”
“是。”小厮小跑着离开。
陶然又看向莫兴,“代我向兄嫂问好。”
“好,属下一定会的。”莫兴满眼感激。
两人又谈起莫兴的哥哥,不多时,林管家林致推门进了书房。
“少爷。”他声音微喘。
“你速速去账上支五十两纹银给莫兴,对了,再去库房挑一些好药材,也一并交给他。”
“少爷不可,您给属下的薪资已经足够丰厚了。”莫兴突然跪下,眼眶通红。
“莫要推辞,现下最重要的便是把你兄长的病医治好。”陶然绕到莫兴身前去扶他。
林管家眼珠一转,明白了陶然寻他的目的,他见状插话:“莫兴,少爷说的对,你也不要推辞了,快起身随我走吧,趁着时辰还早,早些归家。”
“咚”的一声,莫兴感激涕零地磕头,“属下多谢少爷挂怀。”
“莫要客气,快些归家吧。”
待那二人走后,陶然看着空荡荡的书房,轻轻叹息,莫兴虽然进陶园较晚,但他为人忠厚,机敏有余,再加上是个练家子,这些年没少带他随自己走南闯北的经营生意,可以称得上是自己的心腹,本来自己今日是有事要交给他办的,但现在也只能另寻他人。
陶然在书房枯坐片刻后,沿着园中小径漫无目的地游荡,刚行至影壁处,便听到喧闹的人声,声音像是从演武场传来的。
陶然向喧闹处走去,远远地便看见擂台上两个护卫正在比武,台下有一人眼尖,看到陶然的身影,便大喊一声,一溜烟地跑到了他的身前,其余人听见动静,纷纷请安。
“不必拘礼,我只是随便走走。”陶然想着心中之事,开口询问:“骑术最好的是哪位兄弟。”
一个面目黝黑的汉子被同僚推出人群,陶然看着眼前的男子,“你叫什么名字。”
“属下安七。”
“好,安七,你随我来。”安七在一众艳羡的目光中跟着陶然离去。
待二人行至假山小景处,陶然转身,“今日我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办,切记要保密,知道了吗?”
安七大咧咧地拍了拍胸脯,语气严肃,“放心吧,少爷,属下定会保密。”
“那好,”陶然招招手,安七会意,附耳过去。陶然交代完,顿了顿,继续说:“知道了吗?”
“少爷,您放心,属下定会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安七抱拳离去。
文玉这厢到了西厢房,便将云竹几人打发,把房门关紧后,进了卧房,她口中念诀,死死盯着脚下的菱格纹青砖。
地面迟迟没有动静,她唤不出土地了。
文玉又朝着灯架上的熄着的蜡烛施法,烛火同样毫无异样。
文玉长叹一声,不得不承认现下她只是一个毫无灵力的凡人,她不自禁埋怨起土地,这等大事他怎能,怎能只字不提。
陶然回去之时,偌大的庭院空无一人,厢房房门紧紧闭着。
陶然皱眉,快步走近,屋内并无动静传出,他推开房门,明间空荡荡的,又走了几步,方才看到榻上斜倚着的女子。
从他的视角看去,只能看到她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垂下。
陶然放轻脚步向她走去,这才看清了她的面容,阳光透过窗格打在她的脸颊,只见她肌肤雪白,双眸轻阖,睡得十分安详,眉眼间不复清醒时的冷漠淡然。
“父亲,母亲。”陶然朝父母行礼。
文玉在他身后,学着他的动作,跪下朝陶老爷陶寇氏行礼,“媳妇见过父亲,母亲。”
“起来吧。”陶老爷陶谦率先开口,他容貌端正,威仪出众,虽平淡亲和,却又不失庄严大方,此刻脸上挂着淡淡的笑意。
“快起来。”陶寇氏也温声开了口,她身量苗条,温柔沉默,看着十分亲切,与陶然有七分相像。
陶然跪着,文玉便没动,等到他起身,她这才缓缓起身。
陶寇氏瞥了陶然一眼,他是家中独子,从小便娇生惯养着,还好他争气,文韬武略,样样精通,家中生意也被他管理地如火如荼。最重要的是,他洁身自好,从不做拈花惹草之事,只是却在娶妻一事上犯了轴,江州名门贵女全不理睬,拖到弱冠才看中这个媳妇。
陶寇氏又仔细去瞧媳妇,心道她确实长得好,神色虽然清冷些,但看起来也是别有一番气质,无怪乎她家境贫寒,儿子也非要娶回家。
媳妇貌美,儿子俊逸超凡,两人站在一处宛如一对玉人,陶寇氏心内对媳妇的些微不满也消散不见,发自内心地高兴着。
这时一个侍女端着竹案走近文玉,竹案上放着两盏茶。
文玉端起其中一盏,走至陶谦身前,“父亲,请喝茶。”她看着陶谦饮下茶水,又端起另一盏对陶寇氏道:“母亲,请喝茶。”
陶寇氏抿了一口茶,朝文玉笑了笑,“好孩子。”说罢,将茶水搁置在桌案上,取过旁侧的锦盒,递给文玉。
文玉接过,打开盒盖,一对水翠色的玉镯位于锦盒中央,晶莹透亮,看着水汪汪的。
文玉盖上锦盒看向陶寇氏,摇头道:“母亲,这玉镯太贵重了,媳妇不敢收。”
陶寇氏笑道:“有什么不敢收的,这对玉镯虽不比聘礼中祖传的白玉绞丝纹镯珍贵,但这镯子的原石却是文元精挑细选的,也是他看着师傅一点点打磨制成的,如今你戴着倒是正好。”
陶谦也开口:“既是你母亲给你的,你就收着吧。”
文玉微微侧头看向陶然,陶然微不可察地点头。
文玉不再推辞,“谢过父亲母亲,那媳妇便收下了。”
因陆府人少,这一番敬茶没用到半盏茶的工夫,陶寇氏叫了站在门边的李申上早膳,吩咐完,慈爱地看着小夫妻道:“饿了吧?饭就上了,我们这就过去吃。”
文玉静悄悄地用膳,她夹了一块糯米藕放入口中,久违地暖意顺着食道传向四肢百骸,带着丝丝缕缕的甜和浓浓的人间烟火气,她发出几不可闻的喟叹,以往作为护灵仙官时,她并不需要像凡人一样裹腹,自然也品不出食物的味道。
用完早膳,陶然便被陶老爷唤去书房了,偌大的厢房里只剩下陶寇氏和文玉,陶寇氏领着媳妇到了茶室,细细问着她的衣食起居,文玉一一回应。
不多久,文玉昨晚见过的嬷嬷进屋附在陶寇氏耳旁说了几句话,陶寇氏听罢招手便让李嬷嬷退下了,她看向媳妇,语重心长地说:“你和文元,还是要克制些,你也莫要一味顺从他。”
文玉懵懵懂懂地点头,只听进去了后半句,心中嘀咕着这陶寇氏对媳妇还真不错,她嘴角翘起,“母亲放心,我不会的。”
陶寇氏不妨媳妇这么认真,一时怔住不知该如何接话。
良久的寂静之后,陶寇氏平复情绪,“好,那就好。”
文玉又陪陶寇氏坐了一会,便听外面的人说少爷来了。
向陶寇氏请辞后,两人顺着来时的路并肩慢悠悠地往回走着,陶然开口,他的声音温润如玉,“母亲没有为难你吧。”
“没有,”文玉想了想,把陶寇氏的嘱托说了出来,“夫人要我们克制,”她眼睛转了一圈,意有所指地加重语气继续说:“还要我不要顺从你。”
陶然听到这话脚步一顿,目不斜视地“嗯”了一声。
文玉并未注意到陶然的异样,自顾自地向前走着。
身后,陶然看着她的背影出神,陶园是他亲自设计的,园中设计以趣为主,曲径通幽,曲而不直。若是外人刚入陶园,再加无人引领定会迷路,她怎得如此熟门熟路,仿佛在自家园子,莫不是天生机敏?想起她那幅清冷但是懵懂的模样,陶然微不可察地摇头。
陶然收回思绪,加快脚步追上文玉,故作轻松地询问:“夫人,还记得我们初见时山茶花开得也是如此热烈。”
文玉顺着陶然的视线看去,大片大片的山茶含苞欲放,她又看向陶然,目光单纯澄澈,“可是这山茶还没盛开啊。”
陶然面上毫无尴尬之色,辩解道:“我是说,我们初遇时山茶花正值花期。”
文玉茫然点头,未作多语,这她怎会知晓。
陶然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待二人行至一处岔路口时,陶然停下脚步,“夫人,我有些事情要去书房处理,暂且不能陪你了,你若有事,唤侍女通传一声即可。”
文玉朝他温和一笑,“嗯,你去吧。”
陶然未成婚前一直宿在东厢房,因为娶妻,西厢房又添置了不少新物,是以陶然的书房依旧安置在东厢房。
“云竹。”
“少爷,奴婢在。”跟在身后的云竹赶紧跟了上来。
“你带少夫人回去。”
“是。”
陶然转身,看向站着的妻子,他顿了顿,方才重申道:“你先回去,我忙完就回去。”
看着文玉背影渐远,陶然转身向书房走去。
东厢是他自十五岁设计陶园之后住到现在的旧院,虽然经历了七年的风风雨雨,但去年整体修缮过一次,青砖白瓦,看着人心里舒畅,只是他现下心里压着一块巨石无暇欣赏。
进书房前,陶然看了一眼身后跟着的莫兴,他今日魂不守舍的,方才竟还差点被门槛绊倒。
“莫兴,你也进来。”
“莫兴?”陶然加重语气又唤了一声。
“少爷,属下在。”莫兴回神,慌乱应道。
“进来。”
莫兴随陶然进了书房,见他绕到书案背后坐下,那书案上倒扣着一本书册,他却并不翻阅,也不言语,就目光沉沉地看着自己,似是在等着自己开口。
莫兴走到书案前,拱手行礼,语气迟疑,“少爷,属下近日想回家探亲。”
陶然挑眉,示意他继续说。
“前几日,嫂嫂传信说家兄的病又严重了,不瞒您说,属下收到书信之后便寝食难安,因此,属下,属下想回家探望。”
莫兴说完,看了一眼陶然,只见他起身,双手负于背后,神色郑重。
“莫兴,这等大事你怎么不早对我提起,既是如此,你等下便收拾包袱,立即回家探亲。”他顿了顿,冲门外喊了一声,“来人。”
小厮推门而入,陶然免了他的虚礼,“快去把林管家找来。”
“是。”小厮小跑着离开。
陶然又看向莫兴,“代我向兄嫂问好。”
“好,属下一定会的。”莫兴满眼感激。
两人又谈起莫兴的哥哥,不多时,林管家林致推门进了书房。
“少爷。”他声音微喘。
“你速速去账上支五十两纹银给莫兴,对了,再去库房挑一些好药材,也一并交给他。”
“少爷不可,您给属下的薪资已经足够丰厚了。”莫兴突然跪下,眼眶通红。
“莫要推辞,现下最重要的便是把你兄长的病医治好。”陶然绕到莫兴身前去扶他。
林管家眼珠一转,明白了陶然寻他的目的,他见状插话:“莫兴,少爷说的对,你也不要推辞了,快起身随我走吧,趁着时辰还早,早些归家。”
“咚”的一声,莫兴感激涕零地磕头,“属下多谢少爷挂怀。”
“莫要客气,快些归家吧。”
待那二人走后,陶然看着空荡荡的书房,轻轻叹息,莫兴虽然进陶园较晚,但他为人忠厚,机敏有余,再加上是个练家子,这些年没少带他随自己走南闯北的经营生意,可以称得上是自己的心腹,本来自己今日是有事要交给他办的,但现在也只能另寻他人。
陶然在书房枯坐片刻后,沿着园中小径漫无目的地游荡,刚行至影壁处,便听到喧闹的人声,声音像是从演武场传来的。
陶然向喧闹处走去,远远地便看见擂台上两个护卫正在比武,台下有一人眼尖,看到陶然的身影,便大喊一声,一溜烟地跑到了他的身前,其余人听见动静,纷纷请安。
“不必拘礼,我只是随便走走。”陶然想着心中之事,开口询问:“骑术最好的是哪位兄弟。”
一个面目黝黑的汉子被同僚推出人群,陶然看着眼前的男子,“你叫什么名字。”
“属下安七。”
“好,安七,你随我来。”安七在一众艳羡的目光中跟着陶然离去。
待二人行至假山小景处,陶然转身,“今日我有一件事要交给你办,切记要保密,知道了吗?”
安七大咧咧地拍了拍胸脯,语气严肃,“放心吧,少爷,属下定会保密。”
“那好,”陶然招招手,安七会意,附耳过去。陶然交代完,顿了顿,继续说:“知道了吗?”
“少爷,您放心,属下定会把事情办的妥妥当当。”安七抱拳离去。
文玉这厢到了西厢房,便将云竹几人打发,把房门关紧后,进了卧房,她口中念诀,死死盯着脚下的菱格纹青砖。
地面迟迟没有动静,她唤不出土地了。
文玉又朝着灯架上的熄着的蜡烛施法,烛火同样毫无异样。
文玉长叹一声,不得不承认现下她只是一个毫无灵力的凡人,她不自禁埋怨起土地,这等大事他怎能,怎能只字不提。
陶然回去之时,偌大的庭院空无一人,厢房房门紧紧闭着。
陶然皱眉,快步走近,屋内并无动静传出,他推开房门,明间空荡荡的,又走了几步,方才看到榻上斜倚着的女子。
从他的视角看去,只能看到她乌黑的长发,如瀑布般垂下。
陶然放轻脚步向她走去,这才看清了她的面容,阳光透过窗格打在她的脸颊,只见她肌肤雪白,双眸轻阖,睡得十分安详,眉眼间不复清醒时的冷漠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