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大抵是家里男人被抓,怕家里再出波折,所以这次选择出去的可不少。
苦涩中带着迷茫的上路,抹着眼泪回头看了老屋一次又一次……
——————————
“她爹,你说村里人能赶上咱们吗?”,林岚担忧的看向远远被抛在身后的群山。
“我看悬,本来咱就出发早,每天还起得比鸡早的赶路,他们要想赶上咱。除非不睡觉,要么就少带点家当。”
说话间书瑶打了个手势,示意他们加速。
书成业看着天色,伸出手挽着老婆:“得快点了,上坡我拽着你,你借力往上爬。”
林岚点点头。
只见不论男女老少,全都在书瑶的手势下加快了步伐。
看来谁都不想淋大雨,清一色咬牙加速。
雨点先是淅淅沥沥的滴落在头上、脸上、再是推车挑担子的手上。不一会儿就肆虐地在赶路的人们身上跳起舞来。
“快快快——削尖的那头插地上,有小叉的那头再搭一根横梁,快用构皮捆好,赶紧铺上油布让老的小的先进去躲雨。”
“粮食!粮食!”
雨中也不知是谁焦急的惊呼。
书成业抹了脸上的水,没好气的吼道:“先拿油布盖上,粮食别推进帐篷!”
闻言,众人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样,七手八脚的把粮食给盖上了油布,紧接着书成业抱了石头把车轮前后卡住。
其他人有样学样的固定起粮车来。
另一边书瑶第一时间拉着她妈进了临时帐篷,然后拽着那些小萝卜头,不让他们去帮倒忙。
看着越来越大的雨,书瑶用胳膊碰了下她妈:“娘,你看这云,黑沉沉的。”
林岚湿漉漉的几缕头发凌乱的贴在两颊,听到女儿的话,她不由的望着外面。
云是黑的,雨是白的,硕大的暴雨砸在地上都能看见小坑了。
她想,村里人怕是更追不上她们了。
“娘?你想啥呢。”
“唉——这鬼天气,怕是要耽误不少事。”
“先管好你和孩子,你家的家当有人管。”,伴随着一声气急败坏的催促,一个湿透了的女人被推了进来。
书瑶和林岚闻言定睛一看,原来是浑身湿透的石头娘被人推了进来。
林岚霎时顾不上感慨,连忙把人往里带。
书瑶也心有灵犀安慰着左右环视的石头娘:“婶子,石头和小山在另一个帐篷,你别担心。”
心里惦记孩子的石头娘连连道谢,满是感激的说:“谢谢你们,也谢谢大伙。娃他爹一走,我一个妇道人家,粮食和孩子我是哪头都丢不下,亏得大伙搭把手。”,说着说着她打了个喷嚏,但她浑不在意,而是继续说道:“就冲这份情,帮过我家的,不管石头他爹什么时候回来,我这里是领情放心上的。以后有事吱一声,我肯定当自家的办。”
她这话不光是说给书瑶和林岚听的,也是说给一道逃难的每一家听的。
角落里用手压着帐篷的宋嫂接过话:“都是乡里乡亲的,说这话见外了。你快擦下头发,我家有老姜,咱大伙把中间挪出来,生个火我熬姜汤给大伙驱寒。”
“那我去取炭,我都湿透了,不怕多淋雨。”,石头娘说着就快步出去了。
“那我刨坑,省得火星子燎人。”,眼里有活的林家老二林大有的媳妇立刻麻利的做起事来。
“亏得有炭,不然别说火星子,我看柴火的火苗子都能把这油布燎了。”,阿柳感慨的说。
这边,只见女人们手里一有活,行动力就上来了,也不哭丧着脸一边骂老天一边打孩子了。
“哎呦,你家还有明子啊!”,宋嫂惊喜的接过一小块松明,这种富含油脂的松树桩是难得的引火材料,砍成小指粗细用来和刨花引火是绝佳组合。
林大有的媳妇抿着嘴浅笑,语气里有点不好意思:“带了点,路上都没舍得用过。”
“我家有亮杆,就是压在底下了,等雨停了我翻出来和你换点松明,行不?”,宋嫂和她打着商量。
只见对方点头,宋嫂才满意的引起火来。
没人觉得宋嫂是占人便宜,谁都知道她家亮杆是好东西,随便一点再挥两下,燃起来的光能照老远。
想帮忙但是排不上号的书瑶只能在一旁蹲着围观,那快松明一看一闻她就知道是油脂含量很高的松树段,但是亮杆,她还真不知道那是什么。
“宋婶,亮杆也是引火的吗?”
瞅了瞅书瑶,宋嫂乐呵着解释:“可不是嘛!碎的引火一点就着。我每年做一些留着等抢收照明。”
看着书瑶满眼感兴趣的样子,宋嫂越发打开了话匣:“我一猜就知道你见过。等雨停婶子给你拿一根玩。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亮杆就是葵花杆,摘了葵花盘以后砍倒杆子丢在水塘里泡个把月,要不就捆好丢河里拿石头压住。天长日久的,外面的皮和里面的芯泡化了被水冲走了,就剩脱皮空心的白净杆子,再晒个十天半个月的就成了亮杆。”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的阿柳对于书瑶的好奇可太了解了,贴心的跟着补充:“烧起来可亮,一把亮杆点起来在雨天都不怕浇,插田间地头能照亮老大一片地。剩下半截也不怕,让娃举着甩一甩就亮了,赶夜路和夜里抢收可好用了。”
“你家日子好过才有心思种葵花做亮杆,我家的一亩三分地种瓜点豆都得掐着手指头计较。年年下雨抢收我都是摸黑下地,遇到下雨的时候更是愁人,生怕被雨一浇,隔天麦子就发芽了……”,又有一个女人加入了聊天。
“你这话说的,你家挨着我家那块地,抢收的时候我可是插两家中间的。”
随着你一言我一语的扒拉着家常,暴雨带来的紧张气氛暂时被隔离在了帐篷外。
木炭在火焰中披上了鲜艳的外衣,驱逐了湿润的雨水。
细碎的姜末在锅中畅泳,林岚放进去几块红糖,搅和搅和,辛辣的味道逐渐变得平和。
一碗滚烫的姜汤暖手再暖身,众人焦急的心情被些许红糖的甜意和姜的辛辣抚平。
“等雨小点埋锅做饭,我看这场雨得晾会儿再走,滑得很!”,郭勇说到。
“我看也是,不然走一步摔三步。”,齐老三接话。
“嘿嘿,照你这话说,搞不好给摔回咱青山村了。”,王屠户本想打趣。
可青山村这三个字一出,众人的笑开始变得苦涩了。
老郭头抿了抿嘴,神情坚定:“树挪死人挪活,等后头的人家追上咱就好了——只要人在,咱们青山村就还在。”
“说得对”
“是这么个道理。”
“希望我大哥他们明天就能追上咱。”
男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打起气来。
“明天怕是指望不上,我就指望他们回去的人拦着点,别把坛坛罐罐带上,又不好带又耽误事。”,书成业止不住担忧。
齐老三忍不住庆幸:“还好我们一家都跟着来了。不然我娘更不好说,别说咸菜坛子,她怕是连鸡窝里的鸡毛都要带上了“
“婶子带鸡毛干啥?不当吃不当喝的。”,王金纳闷了。
“攒着做鸡毛掸子呗!”,王铁这个促狭鬼猜到了真相。
听了这话,书成业都想竖个大拇指。见过勤俭持家的,没见过这么勤俭持家的。
终于,在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中,漏掉的天河像是终于被堵上了似的,雨可算是停了。
云消雨歇,被冲刷的焕然一新的树下。
书瑶正拿着一根亮杆来和她爹叭叭:“爹,你看,中间空的,看着是一根,实际上又泡又晒都有裂缝了。”
“可不嘛,看着是一根实际上是一小捆,干透了又中空,熄灭了只要有点火星,一甩氧气就给助燃了。”,书成业端详了半天,和闺女饶有兴趣的聊着天。
“可惜宋婶家带得不多,这东西短时间也不好做。不然晚上赶路肯定可好使了。”,书瑶略带惋惜的说,上前两天云层厚导致月光透不出来的时候,摸黑走夜路可摔惨她了。
她们自制的简易火把局限性太强,风大一点就灭了,而且照明范围非常有限了。
别说什么用火把裹布蘸油,这种犯众怒的浪费行为还是不了。
村里大多数人家都还没吃上几天油了,怎么敢拿来点火照明。
至于手电筒,露营装备齐全的书瑶自然有,她的照明设备不光是手电筒——可那有什么用,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她们轻易不敢拿出来用。
就连目前拿出来的东西,都是现有的科技水平能制造出来的。要不就是不突兀的,比如能扯出个一二三理由的防潮垫这种不显眼的东西。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一点她们一家三口早已达成共识。
“闺女,你读了那么多书,能不能就地取材整个平替版?”
挠了挠头,看着老爸期盼的目光,书瑶说:“那我试试?”
有这句话书成业心里就知道成了,没有把握的事情他闺女不会答应,能答应多少就是已经有思路了。书成业揉了揉闺女的头,大手一挥说:“需要啥给爹说,爹给你调配人手物资。”
哪用那么大费周章,书瑶摆摆手:“可别,就这么个小东西。哪里需要兴师动众,我和娘商量去,缺啥我和婶子们说。”
“也行,谁家有什么她们门儿清,比我们这些男人细心多了,要找东西和她们说准没错。”
带着任务书瑶又小跑着回了帐篷,全然不顾鞋底的泥泞。
“找你爹撒欢回来了?”,林岚看着闺女裤腿上的泥点子,没好气的说。
都逃难了想干净也干净不起来,索性忽略掉泥点,林岚支使着闺女:“给我看着点锅。”
“烙饼啊,什么馅儿的?”,书瑶耸了耸鼻子,怪香的。
“你舅婆说有辆车的油布盖晚了,布袋里的木耳怕是放不住。这不,泡发了和鸡蛋调馅儿一起烙饼,”
“鸡蛋?这么颠簸舅婆怎么保存的,我都没看见。”,储藏得也太好了。
这可是生鸡蛋!
只见过现代的保鲜技术和运输安全系数极高的物流,让书瑶完全没办法想象,鸡蛋到底是怎么完好无损的保存到现在的。
小山颇为得意的说:“我知道,是奶奶和娘先用稻草把鸡蛋编成串,再塞到喂牛的糠麸里。奶说只要不压在底下就没事,放最面上捆好袋子就是再陡的路也不怕。”
这个减震措施绝了,书瑶被劳动人民的智慧折服了。
像郭婆子这样总结出一套生活经验的人可不少,但此时她们却对于陷在泥泞中的车轮焦头烂额。
对于天气造成的突发意外她们是又急又慌,毕竟耽误的时间越多,追上老郭头他们的几率就越小。
苦涩中带着迷茫的上路,抹着眼泪回头看了老屋一次又一次……
——————————
“她爹,你说村里人能赶上咱们吗?”,林岚担忧的看向远远被抛在身后的群山。
“我看悬,本来咱就出发早,每天还起得比鸡早的赶路,他们要想赶上咱。除非不睡觉,要么就少带点家当。”
说话间书瑶打了个手势,示意他们加速。
书成业看着天色,伸出手挽着老婆:“得快点了,上坡我拽着你,你借力往上爬。”
林岚点点头。
只见不论男女老少,全都在书瑶的手势下加快了步伐。
看来谁都不想淋大雨,清一色咬牙加速。
雨点先是淅淅沥沥的滴落在头上、脸上、再是推车挑担子的手上。不一会儿就肆虐地在赶路的人们身上跳起舞来。
“快快快——削尖的那头插地上,有小叉的那头再搭一根横梁,快用构皮捆好,赶紧铺上油布让老的小的先进去躲雨。”
“粮食!粮食!”
雨中也不知是谁焦急的惊呼。
书成业抹了脸上的水,没好气的吼道:“先拿油布盖上,粮食别推进帐篷!”
闻言,众人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一样,七手八脚的把粮食给盖上了油布,紧接着书成业抱了石头把车轮前后卡住。
其他人有样学样的固定起粮车来。
另一边书瑶第一时间拉着她妈进了临时帐篷,然后拽着那些小萝卜头,不让他们去帮倒忙。
看着越来越大的雨,书瑶用胳膊碰了下她妈:“娘,你看这云,黑沉沉的。”
林岚湿漉漉的几缕头发凌乱的贴在两颊,听到女儿的话,她不由的望着外面。
云是黑的,雨是白的,硕大的暴雨砸在地上都能看见小坑了。
她想,村里人怕是更追不上她们了。
“娘?你想啥呢。”
“唉——这鬼天气,怕是要耽误不少事。”
“先管好你和孩子,你家的家当有人管。”,伴随着一声气急败坏的催促,一个湿透了的女人被推了进来。
书瑶和林岚闻言定睛一看,原来是浑身湿透的石头娘被人推了进来。
林岚霎时顾不上感慨,连忙把人往里带。
书瑶也心有灵犀安慰着左右环视的石头娘:“婶子,石头和小山在另一个帐篷,你别担心。”
心里惦记孩子的石头娘连连道谢,满是感激的说:“谢谢你们,也谢谢大伙。娃他爹一走,我一个妇道人家,粮食和孩子我是哪头都丢不下,亏得大伙搭把手。”,说着说着她打了个喷嚏,但她浑不在意,而是继续说道:“就冲这份情,帮过我家的,不管石头他爹什么时候回来,我这里是领情放心上的。以后有事吱一声,我肯定当自家的办。”
她这话不光是说给书瑶和林岚听的,也是说给一道逃难的每一家听的。
角落里用手压着帐篷的宋嫂接过话:“都是乡里乡亲的,说这话见外了。你快擦下头发,我家有老姜,咱大伙把中间挪出来,生个火我熬姜汤给大伙驱寒。”
“那我去取炭,我都湿透了,不怕多淋雨。”,石头娘说着就快步出去了。
“那我刨坑,省得火星子燎人。”,眼里有活的林家老二林大有的媳妇立刻麻利的做起事来。
“亏得有炭,不然别说火星子,我看柴火的火苗子都能把这油布燎了。”,阿柳感慨的说。
这边,只见女人们手里一有活,行动力就上来了,也不哭丧着脸一边骂老天一边打孩子了。
“哎呦,你家还有明子啊!”,宋嫂惊喜的接过一小块松明,这种富含油脂的松树桩是难得的引火材料,砍成小指粗细用来和刨花引火是绝佳组合。
林大有的媳妇抿着嘴浅笑,语气里有点不好意思:“带了点,路上都没舍得用过。”
“我家有亮杆,就是压在底下了,等雨停了我翻出来和你换点松明,行不?”,宋嫂和她打着商量。
只见对方点头,宋嫂才满意的引起火来。
没人觉得宋嫂是占人便宜,谁都知道她家亮杆是好东西,随便一点再挥两下,燃起来的光能照老远。
想帮忙但是排不上号的书瑶只能在一旁蹲着围观,那快松明一看一闻她就知道是油脂含量很高的松树段,但是亮杆,她还真不知道那是什么。
“宋婶,亮杆也是引火的吗?”
瞅了瞅书瑶,宋嫂乐呵着解释:“可不是嘛!碎的引火一点就着。我每年做一些留着等抢收照明。”
看着书瑶满眼感兴趣的样子,宋嫂越发打开了话匣:“我一猜就知道你见过。等雨停婶子给你拿一根玩。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亮杆就是葵花杆,摘了葵花盘以后砍倒杆子丢在水塘里泡个把月,要不就捆好丢河里拿石头压住。天长日久的,外面的皮和里面的芯泡化了被水冲走了,就剩脱皮空心的白净杆子,再晒个十天半个月的就成了亮杆。”
经过一段时间相处的阿柳对于书瑶的好奇可太了解了,贴心的跟着补充:“烧起来可亮,一把亮杆点起来在雨天都不怕浇,插田间地头能照亮老大一片地。剩下半截也不怕,让娃举着甩一甩就亮了,赶夜路和夜里抢收可好用了。”
“你家日子好过才有心思种葵花做亮杆,我家的一亩三分地种瓜点豆都得掐着手指头计较。年年下雨抢收我都是摸黑下地,遇到下雨的时候更是愁人,生怕被雨一浇,隔天麦子就发芽了……”,又有一个女人加入了聊天。
“你这话说的,你家挨着我家那块地,抢收的时候我可是插两家中间的。”
随着你一言我一语的扒拉着家常,暴雨带来的紧张气氛暂时被隔离在了帐篷外。
木炭在火焰中披上了鲜艳的外衣,驱逐了湿润的雨水。
细碎的姜末在锅中畅泳,林岚放进去几块红糖,搅和搅和,辛辣的味道逐渐变得平和。
一碗滚烫的姜汤暖手再暖身,众人焦急的心情被些许红糖的甜意和姜的辛辣抚平。
“等雨小点埋锅做饭,我看这场雨得晾会儿再走,滑得很!”,郭勇说到。
“我看也是,不然走一步摔三步。”,齐老三接话。
“嘿嘿,照你这话说,搞不好给摔回咱青山村了。”,王屠户本想打趣。
可青山村这三个字一出,众人的笑开始变得苦涩了。
老郭头抿了抿嘴,神情坚定:“树挪死人挪活,等后头的人家追上咱就好了——只要人在,咱们青山村就还在。”
“说得对”
“是这么个道理。”
“希望我大哥他们明天就能追上咱。”
男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打起气来。
“明天怕是指望不上,我就指望他们回去的人拦着点,别把坛坛罐罐带上,又不好带又耽误事。”,书成业止不住担忧。
齐老三忍不住庆幸:“还好我们一家都跟着来了。不然我娘更不好说,别说咸菜坛子,她怕是连鸡窝里的鸡毛都要带上了“
“婶子带鸡毛干啥?不当吃不当喝的。”,王金纳闷了。
“攒着做鸡毛掸子呗!”,王铁这个促狭鬼猜到了真相。
听了这话,书成业都想竖个大拇指。见过勤俭持家的,没见过这么勤俭持家的。
终于,在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聊中,漏掉的天河像是终于被堵上了似的,雨可算是停了。
云消雨歇,被冲刷的焕然一新的树下。
书瑶正拿着一根亮杆来和她爹叭叭:“爹,你看,中间空的,看着是一根,实际上又泡又晒都有裂缝了。”
“可不嘛,看着是一根实际上是一小捆,干透了又中空,熄灭了只要有点火星,一甩氧气就给助燃了。”,书成业端详了半天,和闺女饶有兴趣的聊着天。
“可惜宋婶家带得不多,这东西短时间也不好做。不然晚上赶路肯定可好使了。”,书瑶略带惋惜的说,上前两天云层厚导致月光透不出来的时候,摸黑走夜路可摔惨她了。
她们自制的简易火把局限性太强,风大一点就灭了,而且照明范围非常有限了。
别说什么用火把裹布蘸油,这种犯众怒的浪费行为还是不了。
村里大多数人家都还没吃上几天油了,怎么敢拿来点火照明。
至于手电筒,露营装备齐全的书瑶自然有,她的照明设备不光是手电筒——可那有什么用,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她们轻易不敢拿出来用。
就连目前拿出来的东西,都是现有的科技水平能制造出来的。要不就是不突兀的,比如能扯出个一二三理由的防潮垫这种不显眼的东西。
小心驶得万年船,这一点她们一家三口早已达成共识。
“闺女,你读了那么多书,能不能就地取材整个平替版?”
挠了挠头,看着老爸期盼的目光,书瑶说:“那我试试?”
有这句话书成业心里就知道成了,没有把握的事情他闺女不会答应,能答应多少就是已经有思路了。书成业揉了揉闺女的头,大手一挥说:“需要啥给爹说,爹给你调配人手物资。”
哪用那么大费周章,书瑶摆摆手:“可别,就这么个小东西。哪里需要兴师动众,我和娘商量去,缺啥我和婶子们说。”
“也行,谁家有什么她们门儿清,比我们这些男人细心多了,要找东西和她们说准没错。”
带着任务书瑶又小跑着回了帐篷,全然不顾鞋底的泥泞。
“找你爹撒欢回来了?”,林岚看着闺女裤腿上的泥点子,没好气的说。
都逃难了想干净也干净不起来,索性忽略掉泥点,林岚支使着闺女:“给我看着点锅。”
“烙饼啊,什么馅儿的?”,书瑶耸了耸鼻子,怪香的。
“你舅婆说有辆车的油布盖晚了,布袋里的木耳怕是放不住。这不,泡发了和鸡蛋调馅儿一起烙饼,”
“鸡蛋?这么颠簸舅婆怎么保存的,我都没看见。”,储藏得也太好了。
这可是生鸡蛋!
只见过现代的保鲜技术和运输安全系数极高的物流,让书瑶完全没办法想象,鸡蛋到底是怎么完好无损的保存到现在的。
小山颇为得意的说:“我知道,是奶奶和娘先用稻草把鸡蛋编成串,再塞到喂牛的糠麸里。奶说只要不压在底下就没事,放最面上捆好袋子就是再陡的路也不怕。”
这个减震措施绝了,书瑶被劳动人民的智慧折服了。
像郭婆子这样总结出一套生活经验的人可不少,但此时她们却对于陷在泥泞中的车轮焦头烂额。
对于天气造成的突发意外她们是又急又慌,毕竟耽误的时间越多,追上老郭头他们的几率就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