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清寒。火焰如舌,簌簌舔舐宫墙。
“杀啊!无论是谁,都不能放过!”
入耳是潮水一般的喊杀声,宫人凄厉绝望的哭嚎,伴随着刀剑交错的铿锵清响,震耳欲聋。火色暖热如流,冲破清冷天穹。
明棠就在这样的喧嚣里醒来。
她想起,百年前夫庸国破,楚军兵临城下时,周围也是这样的刀光剑影,火光幢幢。不论听到的还是看见的,都教人心慌。
城门大开,她踩着鲜血浸透的土壤,踩着火把的光影交错,在身前身后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走到敌军阵前。
吞下了楚国人的蛊虫。
作为退兵的筹码,成为了他们的傀儡。
失去神智,再一回首已是百年身。
长久不曾接触世事,脑海中还有些浑茫,明棠缓慢地眨了眨眼,花了一点时间来理清眼前的景象。
耳边细细碎碎的呼声被风席卷而来,火焰攀舐檐瓦,卷上房梁,一点一点吞噬匾额,将刻在木匾的不死鸟图腾灼烧殆尽。
坍塌的房梁,空气里弥漫的血气与烛烟,辉煌不在的殿宇。
明棠慢慢明白了一件事。
她垂眸,看着延伸至脚下的血水,沾湿裤脚。久未言语的嗓子,出口嗓音滞涩,透着陌生:“楚国,亡了。”
伴随着她这一声落地,身后完好的宫殿里,陡地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悲哭。
哭声里绝望的悲意,渗破耳膜。
明棠顿住脚,转过身,注视着眼前的大殿。
地处王城外围,这兴许是此时王城中中为数不多的清净之地。白墙黑瓦,长阶巍峨。门廊洞开,透出黑洞洞的内里,与火烛下一行一列的牌位。是楚人的宗庙。
牌位之下,铺着一张软榻,远远望过去,一个白衣人影静置其上,无声无息。
门框边忽然出现一个宽袍广袖的身影,须发皆白,身形颤颤巍巍,枯瘦的手死死攥住门棂,踉踉跄跄朝外走。
明棠静静抬起眼,与他相视。
视线相接,那老者看着眼前的少女,却恍若被雷劈了一般,神情一片空白,身形一滞。
隔了一会,步履不稳地走下台阶,苍老浑浊的目光盯住她,声音颤抖:“……你醒了?”
明棠沉默片刻,没一会儿,目光落在老人眉间一抹刻痕之上。
这道刻痕曲曲折折,仿佛雷击一般。令人过目难忘。她开口:“子阳大夫。”
明棠想,时间过得真快啊,百年前,她认识的子阳还不是这般模样。
那时子阳还是她的师兄,与她一同在灵山为巫。刚从灵山出师,便以可操纵他人心智,令人沦为兵械的红线蛊闻名诸国,一跃成为楚国帝师。
领着楚军,兵临夫庸城下。
逼她服下红线蛊时所说的话犹言在耳:“师妹以为,偏安一隅,避世不出,便能庇护国民吗?弱肉强食,乃是天道,人力何能违也。”
一字一句,锋芒毕露。年少成名,何等意气风发。
怎知时光荏苒,一眨眼故人便已垂垂老矣。
老者浑浊的鱼目中倒映着少女鲜妍明媚的影子,缓缓眨了眨眼,掩去眼中一抹不甘之色。他笑了笑,须发微颤:“你如今,也不愿叫我一声师兄吗?”
少女微微昂首,看着他的眸光冰冷,透着不屑:“灵山巫觋,所学道术不得用于人世杀伐。你以红线蛊迫人为兵,早已犯了大忌,被灵山除了巫身。怎么配得上我一声师兄?”
子阳以袖掩面,大笑出声。好半晌渐渐止息,放下手来:“百年蹉跎,师妹还是这般刚直的性子。”
明棠望着一片狼藉的宫闱,与远处宗庙里静静躺着的白衣人影,神色漠然:“世事轮回,杀人者人恒杀之。这百年来,你还没寻到自己的道吗?”
这一问,隔着百年,像与当初在城墙下的问答遥相呼应。
子阳想起,当初两军阵前,少女一席绛红祭服,在原野的风里瑟动。分明是投降,却不肯身披麻衣。卸了兵甲,手腕上五色绳飘飞,腰间系着铃的衣带在风里起落,佩环叮当作响。
面对他的咄咄逼人,目光灼灼。一字一句,掷地有声:“万事万物,因果相续。今日对无辜之人拿起刀兵,你怎知他日不会沦亡于他人刀兵之下?”
如今光景,竟像一语成谶。
看着少女恢复清明,变得如同百年前一般黑白分明的眼瞳,老者一瞬变得颓败,身骨似乎都要随着坍颓下来。
母蛊位于楚王身上。如今傀儡能清醒,便是君主已死,楚国沦丧,大势已去。
半生荣辱,半生耕耘,在这一刻竟都像错付,成了一场空。
明棠收回视线,再不看他一眼,抬步朝宫门外走去。
门槛外七横八落的是灭国军的尸首。明棠微微一顿,垂眸看着自己葱白的双手,眼中闪过一抹厌恶之色。
这些人,每一个都是她杀的。
百年间她为楚国差遣,以巫身行这种杀伐之事,不知凡几。
她小心地提起洁白的绢布裤脚,踮着脚,想跨过地上一具又一具的尸首,一滩又一滩的血水,想要离开这个困住了她百年的地方。
身后却忽然传来老人冷而沉的声线:“站住。谁准你走了?”
明棠皱起眉来:“你说什么?”
却见子阳目色冷冷地盯着她,沙哑的声线,透出刻毒:“你别忘了,红线蛊是我的出师之作。当初我未免有今日,将母蛊一分为二,一半融于兵符之中,呈交楚室。一半在我手里。你想走,我就捏碎母蛊,杀了你。”
明棠面色微微发白。
许是想起从前的荣光,老者的语气多了些许志在必得的锋芒:“我知道,你得了灵山传承,是真正的巫祭。我要你,招魂楚王。”
明棠幽幽一声冷嗤:“你做梦。”
她宁愿死,也不会再受人掌控。
猝不及防地,眼前老者却直挺挺跪下,膝盖落地,一声清响。
他昂首,目光惨淡而悲戚:“师妹。”
“我自知对不住你。可如今楚地兵戈四起,生灵涂炭。夫庸与楚国同气连枝,师妹难道忍心眼睁睁看着君主罹亡,同胞遭难,弃他们于不顾吗?”
少女陷入一阵长久的沉默,许久才轻声开口:“与我何干?”
明棠只想离开楚王宫,逃得越远越好。
献降那年她也不过二八年华,无论面上如何决绝,心中也不免飘摇惨淡,如风中蒲柳。
百年间被锁在楚王宫里的一朝一夕,又是浑浑噩噩暗无天日。
身为灵巫,她是那样热爱春秋山野里的草长莺飞,生机勃勃。却只能困守宫墙,偶尔有片刻清醒,也只能看着年年岁岁相似的宫花开了又落。
她是人,亦有私心。困锁宫墙,为人所制的日子,她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空气一静,子阳愕然抬起头,似是从未想过她会说出这样的话。旋即面色灰败,颓然低下头来。
远处兵戈声渐近,哭嚎声也越来越真切,像是随时能惊破此地的清净。火色如浊流,隔着门缝,染遍玉阶。橘红光晕里烟灰片片,引人窒息。
“除非,”明棠眨了眨眼,忽然话锋一转,说出来的话却残忍,“你死。”
垂着头的身影一顿。
天边泛起鱼肚白,熹微的晨光照进楚王宫,攀上鳞次栉比的檐角。少女百年来第一次在宫墙下笑了出来,笑声晶琅琅,莹莹散落玉石阶地:“不然,我要如何保证,你不会在招魂之后,凭另一半蛊虫,反制于我,让我再度沦为傀儡?”
日光泛着白,浮光里烟尘簌簌,老者的肩头翕动。
明棠不再言语,转过身去。
身后却一声轻响,像绣针刺破布帛,轻轻划拉出一道口子。
然后是刀剑坠地的清脆声响。
明棠愕然回首。
眼前殷红血水飞溅,洒落玉石阶地,渗入宫殿白墙。
子阳看着她,映着晨曦,眼中光线微弱,如风中残烛。喉音被倒涌的血水阻断,断断续续:“师妹……我知你言而有信。夫庸得楚庇佑百年,我已……践诺。我……欠你的,也还你。救楚王。”
萧瑟的宫闱晨光照彻,默立宫墙下,少女眼睫上晨霜化成点点细小的水珠。
隔了许久,才轻轻出声:“好。”
*
寂静的暗室里,一丝风也无,只有焚香的白烟袅袅。耳侧轻轻的铃响。只有细细分辨,才能听到远方若有似无的号哭声。
烛衔昭睁开眼,慢慢地伸出手,朝那一缕白色的烟气伸去。
却闻不到熏香的味道,感受不到烛烟的温热。
他是病了,死了,还是发生了别的什么事?
他只记得自己从王叔手中接过了一杯酒,饮下之后,便什么也不记得了。
那大概是一杯毒酒,让人五脏俱焚。他发觉黑血染透朝服,惊慌地看着自己的王叔,却只看到对方怜悯而快意的神色。
直至被左右卫兵按在地上,王叔眼中的快意也没有退散,反而更加灼灼,衍成了恨。
看着这样的目光,他张了张口,想问为什么却没了声音。
还能为什么呢?
他身为幼子,却因母妃受宠,得承大统。逼得德高望重的前太子家破人亡,身死异乡。
自打他降生,便有无数骂他窃位之贼的人,以明枪暗箭,谋夺他的性命。
衔昭躲了又躲,还是没能躲开。
但直到最后一刻,他才发觉,王叔一贯慈爱的眼底,隐伏的愤怒,蔑视,与憎恶。
王叔原来这样恨自己。
心头涌上一阵无由的悲哀,烛衔昭眨了眨眼,鼻头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发酸,没有落下泪来。
他不会流泪了。
烛衔昭茫然地盯着飘飘渺渺的烛烟,手撑着床沿,坐起身来。
在看到身下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时,吓得脸色煞白。
他双目紧闭。嘴唇乌紫,脸色青白地躺在榻上,像具冰冷的玉石。
没等他从惊惧中回过神,耳侧却响起一道清脆如铃的声音:“你醒了?”
烛衔昭侧头看去,却见门棂边逆光站着一个人影。
绛红乘云对鸟缎面侍女服,宽大白绫束出纤细腰身。广袖徐徐垂落,像一只袖着羽翅,随时随地能振翅而飞的赤鸟。
双手环抱倚着门棂,腰间两条琉璃系带珠串,在清晨的微风里轻轻晃荡。
侧过头,轻轻对他说:“恭喜殿下,魂归人间。”
“杀啊!无论是谁,都不能放过!”
入耳是潮水一般的喊杀声,宫人凄厉绝望的哭嚎,伴随着刀剑交错的铿锵清响,震耳欲聋。火色暖热如流,冲破清冷天穹。
明棠就在这样的喧嚣里醒来。
她想起,百年前夫庸国破,楚军兵临城下时,周围也是这样的刀光剑影,火光幢幢。不论听到的还是看见的,都教人心慌。
城门大开,她踩着鲜血浸透的土壤,踩着火把的光影交错,在身前身后无数道目光的注视下,走到敌军阵前。
吞下了楚国人的蛊虫。
作为退兵的筹码,成为了他们的傀儡。
失去神智,再一回首已是百年身。
长久不曾接触世事,脑海中还有些浑茫,明棠缓慢地眨了眨眼,花了一点时间来理清眼前的景象。
耳边细细碎碎的呼声被风席卷而来,火焰攀舐檐瓦,卷上房梁,一点一点吞噬匾额,将刻在木匾的不死鸟图腾灼烧殆尽。
坍塌的房梁,空气里弥漫的血气与烛烟,辉煌不在的殿宇。
明棠慢慢明白了一件事。
她垂眸,看着延伸至脚下的血水,沾湿裤脚。久未言语的嗓子,出口嗓音滞涩,透着陌生:“楚国,亡了。”
伴随着她这一声落地,身后完好的宫殿里,陡地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悲哭。
哭声里绝望的悲意,渗破耳膜。
明棠顿住脚,转过身,注视着眼前的大殿。
地处王城外围,这兴许是此时王城中中为数不多的清净之地。白墙黑瓦,长阶巍峨。门廊洞开,透出黑洞洞的内里,与火烛下一行一列的牌位。是楚人的宗庙。
牌位之下,铺着一张软榻,远远望过去,一个白衣人影静置其上,无声无息。
门框边忽然出现一个宽袍广袖的身影,须发皆白,身形颤颤巍巍,枯瘦的手死死攥住门棂,踉踉跄跄朝外走。
明棠静静抬起眼,与他相视。
视线相接,那老者看着眼前的少女,却恍若被雷劈了一般,神情一片空白,身形一滞。
隔了一会,步履不稳地走下台阶,苍老浑浊的目光盯住她,声音颤抖:“……你醒了?”
明棠沉默片刻,没一会儿,目光落在老人眉间一抹刻痕之上。
这道刻痕曲曲折折,仿佛雷击一般。令人过目难忘。她开口:“子阳大夫。”
明棠想,时间过得真快啊,百年前,她认识的子阳还不是这般模样。
那时子阳还是她的师兄,与她一同在灵山为巫。刚从灵山出师,便以可操纵他人心智,令人沦为兵械的红线蛊闻名诸国,一跃成为楚国帝师。
领着楚军,兵临夫庸城下。
逼她服下红线蛊时所说的话犹言在耳:“师妹以为,偏安一隅,避世不出,便能庇护国民吗?弱肉强食,乃是天道,人力何能违也。”
一字一句,锋芒毕露。年少成名,何等意气风发。
怎知时光荏苒,一眨眼故人便已垂垂老矣。
老者浑浊的鱼目中倒映着少女鲜妍明媚的影子,缓缓眨了眨眼,掩去眼中一抹不甘之色。他笑了笑,须发微颤:“你如今,也不愿叫我一声师兄吗?”
少女微微昂首,看着他的眸光冰冷,透着不屑:“灵山巫觋,所学道术不得用于人世杀伐。你以红线蛊迫人为兵,早已犯了大忌,被灵山除了巫身。怎么配得上我一声师兄?”
子阳以袖掩面,大笑出声。好半晌渐渐止息,放下手来:“百年蹉跎,师妹还是这般刚直的性子。”
明棠望着一片狼藉的宫闱,与远处宗庙里静静躺着的白衣人影,神色漠然:“世事轮回,杀人者人恒杀之。这百年来,你还没寻到自己的道吗?”
这一问,隔着百年,像与当初在城墙下的问答遥相呼应。
子阳想起,当初两军阵前,少女一席绛红祭服,在原野的风里瑟动。分明是投降,却不肯身披麻衣。卸了兵甲,手腕上五色绳飘飞,腰间系着铃的衣带在风里起落,佩环叮当作响。
面对他的咄咄逼人,目光灼灼。一字一句,掷地有声:“万事万物,因果相续。今日对无辜之人拿起刀兵,你怎知他日不会沦亡于他人刀兵之下?”
如今光景,竟像一语成谶。
看着少女恢复清明,变得如同百年前一般黑白分明的眼瞳,老者一瞬变得颓败,身骨似乎都要随着坍颓下来。
母蛊位于楚王身上。如今傀儡能清醒,便是君主已死,楚国沦丧,大势已去。
半生荣辱,半生耕耘,在这一刻竟都像错付,成了一场空。
明棠收回视线,再不看他一眼,抬步朝宫门外走去。
门槛外七横八落的是灭国军的尸首。明棠微微一顿,垂眸看着自己葱白的双手,眼中闪过一抹厌恶之色。
这些人,每一个都是她杀的。
百年间她为楚国差遣,以巫身行这种杀伐之事,不知凡几。
她小心地提起洁白的绢布裤脚,踮着脚,想跨过地上一具又一具的尸首,一滩又一滩的血水,想要离开这个困住了她百年的地方。
身后却忽然传来老人冷而沉的声线:“站住。谁准你走了?”
明棠皱起眉来:“你说什么?”
却见子阳目色冷冷地盯着她,沙哑的声线,透出刻毒:“你别忘了,红线蛊是我的出师之作。当初我未免有今日,将母蛊一分为二,一半融于兵符之中,呈交楚室。一半在我手里。你想走,我就捏碎母蛊,杀了你。”
明棠面色微微发白。
许是想起从前的荣光,老者的语气多了些许志在必得的锋芒:“我知道,你得了灵山传承,是真正的巫祭。我要你,招魂楚王。”
明棠幽幽一声冷嗤:“你做梦。”
她宁愿死,也不会再受人掌控。
猝不及防地,眼前老者却直挺挺跪下,膝盖落地,一声清响。
他昂首,目光惨淡而悲戚:“师妹。”
“我自知对不住你。可如今楚地兵戈四起,生灵涂炭。夫庸与楚国同气连枝,师妹难道忍心眼睁睁看着君主罹亡,同胞遭难,弃他们于不顾吗?”
少女陷入一阵长久的沉默,许久才轻声开口:“与我何干?”
明棠只想离开楚王宫,逃得越远越好。
献降那年她也不过二八年华,无论面上如何决绝,心中也不免飘摇惨淡,如风中蒲柳。
百年间被锁在楚王宫里的一朝一夕,又是浑浑噩噩暗无天日。
身为灵巫,她是那样热爱春秋山野里的草长莺飞,生机勃勃。却只能困守宫墙,偶尔有片刻清醒,也只能看着年年岁岁相似的宫花开了又落。
她是人,亦有私心。困锁宫墙,为人所制的日子,她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空气一静,子阳愕然抬起头,似是从未想过她会说出这样的话。旋即面色灰败,颓然低下头来。
远处兵戈声渐近,哭嚎声也越来越真切,像是随时能惊破此地的清净。火色如浊流,隔着门缝,染遍玉阶。橘红光晕里烟灰片片,引人窒息。
“除非,”明棠眨了眨眼,忽然话锋一转,说出来的话却残忍,“你死。”
垂着头的身影一顿。
天边泛起鱼肚白,熹微的晨光照进楚王宫,攀上鳞次栉比的檐角。少女百年来第一次在宫墙下笑了出来,笑声晶琅琅,莹莹散落玉石阶地:“不然,我要如何保证,你不会在招魂之后,凭另一半蛊虫,反制于我,让我再度沦为傀儡?”
日光泛着白,浮光里烟尘簌簌,老者的肩头翕动。
明棠不再言语,转过身去。
身后却一声轻响,像绣针刺破布帛,轻轻划拉出一道口子。
然后是刀剑坠地的清脆声响。
明棠愕然回首。
眼前殷红血水飞溅,洒落玉石阶地,渗入宫殿白墙。
子阳看着她,映着晨曦,眼中光线微弱,如风中残烛。喉音被倒涌的血水阻断,断断续续:“师妹……我知你言而有信。夫庸得楚庇佑百年,我已……践诺。我……欠你的,也还你。救楚王。”
萧瑟的宫闱晨光照彻,默立宫墙下,少女眼睫上晨霜化成点点细小的水珠。
隔了许久,才轻轻出声:“好。”
*
寂静的暗室里,一丝风也无,只有焚香的白烟袅袅。耳侧轻轻的铃响。只有细细分辨,才能听到远方若有似无的号哭声。
烛衔昭睁开眼,慢慢地伸出手,朝那一缕白色的烟气伸去。
却闻不到熏香的味道,感受不到烛烟的温热。
他是病了,死了,还是发生了别的什么事?
他只记得自己从王叔手中接过了一杯酒,饮下之后,便什么也不记得了。
那大概是一杯毒酒,让人五脏俱焚。他发觉黑血染透朝服,惊慌地看着自己的王叔,却只看到对方怜悯而快意的神色。
直至被左右卫兵按在地上,王叔眼中的快意也没有退散,反而更加灼灼,衍成了恨。
看着这样的目光,他张了张口,想问为什么却没了声音。
还能为什么呢?
他身为幼子,却因母妃受宠,得承大统。逼得德高望重的前太子家破人亡,身死异乡。
自打他降生,便有无数骂他窃位之贼的人,以明枪暗箭,谋夺他的性命。
衔昭躲了又躲,还是没能躲开。
但直到最后一刻,他才发觉,王叔一贯慈爱的眼底,隐伏的愤怒,蔑视,与憎恶。
王叔原来这样恨自己。
心头涌上一阵无由的悲哀,烛衔昭眨了眨眼,鼻头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发酸,没有落下泪来。
他不会流泪了。
烛衔昭茫然地盯着飘飘渺渺的烛烟,手撑着床沿,坐起身来。
在看到身下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人时,吓得脸色煞白。
他双目紧闭。嘴唇乌紫,脸色青白地躺在榻上,像具冰冷的玉石。
没等他从惊惧中回过神,耳侧却响起一道清脆如铃的声音:“你醒了?”
烛衔昭侧头看去,却见门棂边逆光站着一个人影。
绛红乘云对鸟缎面侍女服,宽大白绫束出纤细腰身。广袖徐徐垂落,像一只袖着羽翅,随时随地能振翅而飞的赤鸟。
双手环抱倚着门棂,腰间两条琉璃系带珠串,在清晨的微风里轻轻晃荡。
侧过头,轻轻对他说:“恭喜殿下,魂归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