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露附着烟尘,晨曦中凝结成一粒粒水珠,浮在透着寒意的凉风里,结成朦胧晦涩的薄雾。
由近至远,隔着千重殿宇,隔着层层叠叠的檐角,都是这样一砻又一砻的白雾,杂着蒙蒙的扬尘,将目之所及都化为黑白二色。
只有玉阶下淌着的血水是触目惊心的红。
举着伞缓步走下台阶,烛衔昭双膝一软,伞滑落在边上,跪在了那具横陈玉阶下的尸身旁,眸光一颤:“子阳太傅?!”
他慌乱地伸出手,试探老人的体温,然而他的手直直了穿过那具身躯,仿佛触之无物。
一缕朝霞刺破烟灰,发白的日光落在手背。紧随着泛起一层袅袅白烟,像蒸发了似的。
但他没有任何知觉。
直到一道阴影倾覆而下,遮住日光,烛衔昭才后知后觉地看见自己被日光灼伤的手背。他从太阳下缩回手,回过头去。
身后一席红装的巫祭擎着纸伞,垂着眼眸,没有看他,注视着地上的尸身,无波无澜,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见他回头,微微俯下身,将伞递给他,语气清泠泠:“鬼魂不能见日光,殿下魂身无知觉,初时不适应,可以理解。下回莫要再忘了。”
烛衔昭顿了顿,从她手中接过伞。良久,不适应地涩声道:“多谢祭司。”
说话间,他的余光不经意瞥过那只手。
红袖里探出的手,纤白如玉,嫩如水葱,再怎么看也不会大于双十年纪。
可烛衔昭已经在这宫里见了她不止一次。
第一次是五岁那年,他为宫人诓骗,离开宫中,骗入位于行宫的宗庙,一把推进了庭前的荷池。
他在水中沉浮,呛了水,意识模糊间仰头,就见黑洞洞的门棂,一身殷红的人影站在火烛通明的宫殿内,静静看着他在荷池里挣扎,目光深黑,像看着一只扑腾的死鱼。
直到太傅带着人赶来,将他捞出水中,她仍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他大为气恼,央太傅罚她,可一贯疼爱他的太傅,那一回无论他如何哭闹,都不为所动。
第二次是在他十岁后继位不久,从祭典上回宫,遇到刺客。他跌跌撞撞地半途折返行宫,跑入宗庙,再一次撞上那双黑而无神的双眼。
追兵紧随其后,跟着他闯了进去。
被一双嫩如春笋的手尽数拗断了脖颈。
看着那张与五年前一般无二的脸,烛衔昭第一次感到冷入骨髓的恐惧。
哪怕后来得了母蛊,他也再没主动踏入过宗庙的后殿。
虽然太傅总说,傀儡无情。但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能从那些黑洞洞的眼里,看出恨来。
他经常想,万一有一天红线蛊失效了,那些被锁在黑暗角落里的傀儡,会冲上来,像拗断追兵的脖子那样,也拗断他的脖颈。
可如今,傀儡非但没有拗断他的脖颈,还救了他。
他轻轻垂下眼,看着地面的阴影,与凝结成一滩的暗红血迹。漫天烟尘垂落,积在地上,像是积雪簌簌。
鬼魄没有知觉,感知不到烟灰的温热,只会猜想它冷得刺骨。
他心中微微发酸,却没有眼泪。
头顶,少女声音温凉,轻声道:“殿下,此地不宜久留,你该走了。”
烛衔昭微微一怔,也不知是不是错觉,竟从沁凉的声线中捕捉到些许温和之意。
电光火石之间,心里忽然浮出一丝微渺如萤火的希冀。他抬起头,手中慢慢攥紧地上蘸了血的浮灰:“你能救我,是不是也能救太傅!”
话一出口,烛衔昭就知道说错了话。红衣巫祭原先只是淡淡的神色,在这一声落地后,陡然凝成了冰。
她眼睫一垂,黑沉沉的杏眼只剩一线,神色不明,一字一顿:“你要我救他?”
顿了一顿,她勾起唇角,没有说话,嘲意倾泻而出。
烛衔昭心凉了半截,寒意从指尖溯回,直入肺腑。
是呀,她怎么会救人呢?
一个受蛊术操控的傀儡,怎么可能救一个对她下蛊的人?
陡然一阵绝望涌上心头,铺天盖地将他淹没。烛衔昭看着老人的尸身,紧紧攥着他的衣摆,呼吸急促而慌乱。
忽然,他回过身,脱口而出:“如果以我的命,换他的命呢?”
国之将覆,他一介孤魂,孱弱无能,生前便无力回天,死后又如何能力挽狂澜?倒不如仰仗有能者。横竖楚国,并不缺他一个窃位之人。
这般想着,烛衔昭垂下头,肩头微微颤抖,语气却发狠道:“我死了,太傅定然心灰意冷,便不会再拿蛊术缚着你。你若不肯,我就毁了兵符,与你同归于尽。”
少女掀了掀了眼皮,定定地看着他。
她发觉自己招了只小白眼狼。
明明前一刻,还泫然欲泣接过她的伞,满脸感激地对她道谢。
一转脸,就想与她同归于尽。
明棠足尖一动,将地上染血的佩剑踢到他脚边,神色冷淡:“既然如此,那你便用这把剑自裁吧。”
垂着头的人身形一顿,半晌,伸手去够佩剑,指尖微颤。
将要够到的时候,却抬起头:“可是,我如何知道你有没有在骗我?若我死了,你不肯救太傅怎么办?”
明棠笑了,语带讥讽:“你太傅自裁的时候,可不似你这样多话。若真心实意就死,何必如此拖泥带水。”
话音落,少年眸光流转,愕然望着她。
明棠笑意沁凉,语气也是沁凉,神色透着一抹若有若无的恶劣,欣赏着他的狼狈:“你以为,我为何替你招魂?”
“大发善心?心慈手软?”
恍然间明白了什么,少年的脸上慢慢褪尽血色,白的像纸,双目通红:“……你逼死了太傅?”
她笑意消失,语气缓缓:“我逼死他?他愿意一命换你一命,与我何干?”
“要怪,也是怪你自己。识人不清,妄信他人。自己受累,还连累了你的太傅。”明棠句句如刀,刀刀刻薄,“他情愿牺牲自己换来你的性命,想来也料不到,只换来一介软弱无能的匹夫。”
透骨的寒,攀上脊背。风吹烟起,渐渐迷了眼睛。
无法落泪,烛衔昭大口大口喘息。却呼吸闷痛,浑身上下每一寸骨血都像要冻结。
一抬眼,却见少女挪了挪足尖,对着宫门。他眸光一颤:“你要去哪?”
明棠摆摆手,不耐烦应道:“自然是回灵山。”
母蛊只剩一半,效力大减,已无力约束她的神智,只能以毁去母蛊的手段,操纵她的生死。但控蛊之人,却是她招魂回来的楚王。她死,他同样会魂飞魄散。
方才一试,已能看出三分性情。小楚王性行软弱,只怕没有那个求死的勇气,与她不死不休。
眨了眨干涩的眼,烛衔昭拍了拍膝上的灰,将手心里的沙土,一点一点在伞柄上蹭掉。
站起身时。顿了顿,用勉强平复下来的声线,艰涩开口:“等等!”
明棠足尖微顿。便听身后传来少年因踟蹰而逐渐低微下去的话语:
“我……我能不能与你一道回灵山。”
“我知道灵山神明眷顾,沟通天地。想问一问,有无还阳之法。”
明棠闻言,慢慢拧起了眉。
觉得此人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反复无常。
招魂了还不足,还想还阳。片刻前才口口声声求死,一眨眼又要求生。
看出少女目光中的意味,烛衔昭咬了咬牙,冷冷道:“先前求死不过一时冲动。我与你保证,到了灵山,我便为你解蛊。”
“否则,若哪日我罹难,必与你共赴九幽。”
明棠眨了眨眼,这才确信,她招了只小白眼狼。
不单忘恩负义,还会用并不锋利的牙口,胡乱咬人。
饶是如此,她紧蹙的眉头却慢慢散开,脸上浮出一道清浅的微笑:“好啊。”
“但到了灵山,你若是敢骗我,我就让你魂飞魄散。”
烛衔昭微微一颤,却语气沉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我母妃和妹妹还在王城里。我想先回去看看她们……如果只有我自己,只怕难以周全她们……你可以和我一同去吗?”
明棠看了他一眼,没有出声。
像是怕被拒绝,少年又连忙补充道:“我与你保证,这回回宫,只是确认她们的安危。若有异动,绝不流连。”
微一停顿,少女转过身,足尖朝着王城。背着身,声线浅得像风:“来吧。”
*
狭窄的宫道两侧,到处是溅染的血水。隔着耸立的宫墙,时不时还能听到哀嚎,惊得檐角的乌鸦扑朔朔飞起。
两道身影行在宫墙下,一前一后,避着人蹑手蹑脚朝宫门外行去。
前面的人举着伞,小心翼翼地领路。他身后穿着祭服的少女时不时出手,将迎面出现的人打昏。
身形轻盈,动作简捷灵巧,像一只灵敏的雀鸟。哪怕不是第一次看到明棠出手,烛衔昭仍会时不时心惊肉跳。
行至一处,后者忽然伸出手,扯住了前者的袖子。另一只手也绕了上去,轻轻捂住他的嘴:“别出声。”
少女的手,触感柔软而温热,带着其余事物都没有的体温,沾染唇角。
烛衔昭微微睁大眼。
但他没来得及细究。因为下一刻,隔着身侧一堵薄薄的宫墙,一道他所熟悉的惨叫划过耳际,惊起漫天寒鸦。
惨叫过后,是一道沙哑冷戾的男子声线,沉沉地逼问:“不要以为你是大公子胞弟,我便不敢对你如何。告诉我,楚王究竟在何处?”
回应之声细弱而衰微,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哭音。隔着宫墙,烛衔昭细细辨了片刻,身躯微微一颤。便听那人道:“在……在宗庙。”
“去搜。”
“是。”
兵列穿行,铁甲干戈交相碰撞,足靴叩响青石阶地,沉闷如雷。宫墙之上,一道红黑相间的旌旗高高耸出,流穗轻舞,缓缓向前。
隔着宫墙,潜伏之人屏息凝神,等旌旗与兵甲声渐远,捂在嘴上的手才慢慢松开。
想起方才那一瞬烛衔昭异样神色,明棠偏头问:“他是何人?”
“他”所指,俨然泄露行迹之人。
烛衔昭定了定神,思索片刻:“可能是二王侄。”
宫墙另一边那道声线,明显近似青年。明棠微一怔,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眼,眼中狐疑:“侄?”
莫名地,烛衔昭心头一赧。想起傀儡长居宗庙,只怕不晓近事,解释道:“就是前太子允宁的次子。”
讲到此处,他一顿,似乎有些难以启齿:“我母妃是祁国公主,到此与允宁太子成婚。却被父王相中……有了我。
“为掩丑闻,父王初时将我寄在王兄家中,让我认兄为父。我降生时王兄早已娶了新妇,诞下一对双生子,我便与他们一道起名,不从允,从衔字辈。”
明棠听得入神,双目缓缓睁大。她顺了好一会,慢慢理清关系:“就是说,你父王夺子之妻?”
烛衔昭脸色陡地涨得通红,似有些恼怒,却没有反驳。
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当初父王立我为储,贬允宁王兄戍城。惧他谋反,将他次子拘在宫中,令他不得轻举妄动。后来,王兄举家罹难,长子逃到胥国,勾结胥民起兵。是以,虽同在王城长大,我与王侄并不亲近。”
说至此处,少年眸光流转,隐见复杂之色:“他泄露我的下落,不足为奇。替我隐瞒,才是怪事。”
明棠听毕,眉头慢慢蹙紧,一声冷嗤:“好低劣的品性,好卑鄙的手段,真是合该灭国。”
无意间被踩了痛点,烛衔昭浑身一僵,脸色青白交加。没忍住,侧头拔高音量道:“你才合该灭国!”
“你说什么?”明棠一滞,幽幽发出一声冷笑,“你再说一遍?”
由近至远,隔着千重殿宇,隔着层层叠叠的檐角,都是这样一砻又一砻的白雾,杂着蒙蒙的扬尘,将目之所及都化为黑白二色。
只有玉阶下淌着的血水是触目惊心的红。
举着伞缓步走下台阶,烛衔昭双膝一软,伞滑落在边上,跪在了那具横陈玉阶下的尸身旁,眸光一颤:“子阳太傅?!”
他慌乱地伸出手,试探老人的体温,然而他的手直直了穿过那具身躯,仿佛触之无物。
一缕朝霞刺破烟灰,发白的日光落在手背。紧随着泛起一层袅袅白烟,像蒸发了似的。
但他没有任何知觉。
直到一道阴影倾覆而下,遮住日光,烛衔昭才后知后觉地看见自己被日光灼伤的手背。他从太阳下缩回手,回过头去。
身后一席红装的巫祭擎着纸伞,垂着眼眸,没有看他,注视着地上的尸身,无波无澜,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见他回头,微微俯下身,将伞递给他,语气清泠泠:“鬼魂不能见日光,殿下魂身无知觉,初时不适应,可以理解。下回莫要再忘了。”
烛衔昭顿了顿,从她手中接过伞。良久,不适应地涩声道:“多谢祭司。”
说话间,他的余光不经意瞥过那只手。
红袖里探出的手,纤白如玉,嫩如水葱,再怎么看也不会大于双十年纪。
可烛衔昭已经在这宫里见了她不止一次。
第一次是五岁那年,他为宫人诓骗,离开宫中,骗入位于行宫的宗庙,一把推进了庭前的荷池。
他在水中沉浮,呛了水,意识模糊间仰头,就见黑洞洞的门棂,一身殷红的人影站在火烛通明的宫殿内,静静看着他在荷池里挣扎,目光深黑,像看着一只扑腾的死鱼。
直到太傅带着人赶来,将他捞出水中,她仍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他大为气恼,央太傅罚她,可一贯疼爱他的太傅,那一回无论他如何哭闹,都不为所动。
第二次是在他十岁后继位不久,从祭典上回宫,遇到刺客。他跌跌撞撞地半途折返行宫,跑入宗庙,再一次撞上那双黑而无神的双眼。
追兵紧随其后,跟着他闯了进去。
被一双嫩如春笋的手尽数拗断了脖颈。
看着那张与五年前一般无二的脸,烛衔昭第一次感到冷入骨髓的恐惧。
哪怕后来得了母蛊,他也再没主动踏入过宗庙的后殿。
虽然太傅总说,傀儡无情。但不知为何,他总觉得能从那些黑洞洞的眼里,看出恨来。
他经常想,万一有一天红线蛊失效了,那些被锁在黑暗角落里的傀儡,会冲上来,像拗断追兵的脖子那样,也拗断他的脖颈。
可如今,傀儡非但没有拗断他的脖颈,还救了他。
他轻轻垂下眼,看着地面的阴影,与凝结成一滩的暗红血迹。漫天烟尘垂落,积在地上,像是积雪簌簌。
鬼魄没有知觉,感知不到烟灰的温热,只会猜想它冷得刺骨。
他心中微微发酸,却没有眼泪。
头顶,少女声音温凉,轻声道:“殿下,此地不宜久留,你该走了。”
烛衔昭微微一怔,也不知是不是错觉,竟从沁凉的声线中捕捉到些许温和之意。
电光火石之间,心里忽然浮出一丝微渺如萤火的希冀。他抬起头,手中慢慢攥紧地上蘸了血的浮灰:“你能救我,是不是也能救太傅!”
话一出口,烛衔昭就知道说错了话。红衣巫祭原先只是淡淡的神色,在这一声落地后,陡然凝成了冰。
她眼睫一垂,黑沉沉的杏眼只剩一线,神色不明,一字一顿:“你要我救他?”
顿了一顿,她勾起唇角,没有说话,嘲意倾泻而出。
烛衔昭心凉了半截,寒意从指尖溯回,直入肺腑。
是呀,她怎么会救人呢?
一个受蛊术操控的傀儡,怎么可能救一个对她下蛊的人?
陡然一阵绝望涌上心头,铺天盖地将他淹没。烛衔昭看着老人的尸身,紧紧攥着他的衣摆,呼吸急促而慌乱。
忽然,他回过身,脱口而出:“如果以我的命,换他的命呢?”
国之将覆,他一介孤魂,孱弱无能,生前便无力回天,死后又如何能力挽狂澜?倒不如仰仗有能者。横竖楚国,并不缺他一个窃位之人。
这般想着,烛衔昭垂下头,肩头微微颤抖,语气却发狠道:“我死了,太傅定然心灰意冷,便不会再拿蛊术缚着你。你若不肯,我就毁了兵符,与你同归于尽。”
少女掀了掀了眼皮,定定地看着他。
她发觉自己招了只小白眼狼。
明明前一刻,还泫然欲泣接过她的伞,满脸感激地对她道谢。
一转脸,就想与她同归于尽。
明棠足尖一动,将地上染血的佩剑踢到他脚边,神色冷淡:“既然如此,那你便用这把剑自裁吧。”
垂着头的人身形一顿,半晌,伸手去够佩剑,指尖微颤。
将要够到的时候,却抬起头:“可是,我如何知道你有没有在骗我?若我死了,你不肯救太傅怎么办?”
明棠笑了,语带讥讽:“你太傅自裁的时候,可不似你这样多话。若真心实意就死,何必如此拖泥带水。”
话音落,少年眸光流转,愕然望着她。
明棠笑意沁凉,语气也是沁凉,神色透着一抹若有若无的恶劣,欣赏着他的狼狈:“你以为,我为何替你招魂?”
“大发善心?心慈手软?”
恍然间明白了什么,少年的脸上慢慢褪尽血色,白的像纸,双目通红:“……你逼死了太傅?”
她笑意消失,语气缓缓:“我逼死他?他愿意一命换你一命,与我何干?”
“要怪,也是怪你自己。识人不清,妄信他人。自己受累,还连累了你的太傅。”明棠句句如刀,刀刀刻薄,“他情愿牺牲自己换来你的性命,想来也料不到,只换来一介软弱无能的匹夫。”
透骨的寒,攀上脊背。风吹烟起,渐渐迷了眼睛。
无法落泪,烛衔昭大口大口喘息。却呼吸闷痛,浑身上下每一寸骨血都像要冻结。
一抬眼,却见少女挪了挪足尖,对着宫门。他眸光一颤:“你要去哪?”
明棠摆摆手,不耐烦应道:“自然是回灵山。”
母蛊只剩一半,效力大减,已无力约束她的神智,只能以毁去母蛊的手段,操纵她的生死。但控蛊之人,却是她招魂回来的楚王。她死,他同样会魂飞魄散。
方才一试,已能看出三分性情。小楚王性行软弱,只怕没有那个求死的勇气,与她不死不休。
眨了眨干涩的眼,烛衔昭拍了拍膝上的灰,将手心里的沙土,一点一点在伞柄上蹭掉。
站起身时。顿了顿,用勉强平复下来的声线,艰涩开口:“等等!”
明棠足尖微顿。便听身后传来少年因踟蹰而逐渐低微下去的话语:
“我……我能不能与你一道回灵山。”
“我知道灵山神明眷顾,沟通天地。想问一问,有无还阳之法。”
明棠闻言,慢慢拧起了眉。
觉得此人贪得无厌,得寸进尺,反复无常。
招魂了还不足,还想还阳。片刻前才口口声声求死,一眨眼又要求生。
看出少女目光中的意味,烛衔昭咬了咬牙,冷冷道:“先前求死不过一时冲动。我与你保证,到了灵山,我便为你解蛊。”
“否则,若哪日我罹难,必与你共赴九幽。”
明棠眨了眨眼,这才确信,她招了只小白眼狼。
不单忘恩负义,还会用并不锋利的牙口,胡乱咬人。
饶是如此,她紧蹙的眉头却慢慢散开,脸上浮出一道清浅的微笑:“好啊。”
“但到了灵山,你若是敢骗我,我就让你魂飞魄散。”
烛衔昭微微一颤,却语气沉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但我母妃和妹妹还在王城里。我想先回去看看她们……如果只有我自己,只怕难以周全她们……你可以和我一同去吗?”
明棠看了他一眼,没有出声。
像是怕被拒绝,少年又连忙补充道:“我与你保证,这回回宫,只是确认她们的安危。若有异动,绝不流连。”
微一停顿,少女转过身,足尖朝着王城。背着身,声线浅得像风:“来吧。”
*
狭窄的宫道两侧,到处是溅染的血水。隔着耸立的宫墙,时不时还能听到哀嚎,惊得檐角的乌鸦扑朔朔飞起。
两道身影行在宫墙下,一前一后,避着人蹑手蹑脚朝宫门外行去。
前面的人举着伞,小心翼翼地领路。他身后穿着祭服的少女时不时出手,将迎面出现的人打昏。
身形轻盈,动作简捷灵巧,像一只灵敏的雀鸟。哪怕不是第一次看到明棠出手,烛衔昭仍会时不时心惊肉跳。
行至一处,后者忽然伸出手,扯住了前者的袖子。另一只手也绕了上去,轻轻捂住他的嘴:“别出声。”
少女的手,触感柔软而温热,带着其余事物都没有的体温,沾染唇角。
烛衔昭微微睁大眼。
但他没来得及细究。因为下一刻,隔着身侧一堵薄薄的宫墙,一道他所熟悉的惨叫划过耳际,惊起漫天寒鸦。
惨叫过后,是一道沙哑冷戾的男子声线,沉沉地逼问:“不要以为你是大公子胞弟,我便不敢对你如何。告诉我,楚王究竟在何处?”
回应之声细弱而衰微,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哭音。隔着宫墙,烛衔昭细细辨了片刻,身躯微微一颤。便听那人道:“在……在宗庙。”
“去搜。”
“是。”
兵列穿行,铁甲干戈交相碰撞,足靴叩响青石阶地,沉闷如雷。宫墙之上,一道红黑相间的旌旗高高耸出,流穗轻舞,缓缓向前。
隔着宫墙,潜伏之人屏息凝神,等旌旗与兵甲声渐远,捂在嘴上的手才慢慢松开。
想起方才那一瞬烛衔昭异样神色,明棠偏头问:“他是何人?”
“他”所指,俨然泄露行迹之人。
烛衔昭定了定神,思索片刻:“可能是二王侄。”
宫墙另一边那道声线,明显近似青年。明棠微一怔,上上下下打量了他一眼,眼中狐疑:“侄?”
莫名地,烛衔昭心头一赧。想起傀儡长居宗庙,只怕不晓近事,解释道:“就是前太子允宁的次子。”
讲到此处,他一顿,似乎有些难以启齿:“我母妃是祁国公主,到此与允宁太子成婚。却被父王相中……有了我。
“为掩丑闻,父王初时将我寄在王兄家中,让我认兄为父。我降生时王兄早已娶了新妇,诞下一对双生子,我便与他们一道起名,不从允,从衔字辈。”
明棠听得入神,双目缓缓睁大。她顺了好一会,慢慢理清关系:“就是说,你父王夺子之妻?”
烛衔昭脸色陡地涨得通红,似有些恼怒,却没有反驳。
他深吸了一口气,继续道:“当初父王立我为储,贬允宁王兄戍城。惧他谋反,将他次子拘在宫中,令他不得轻举妄动。后来,王兄举家罹难,长子逃到胥国,勾结胥民起兵。是以,虽同在王城长大,我与王侄并不亲近。”
说至此处,少年眸光流转,隐见复杂之色:“他泄露我的下落,不足为奇。替我隐瞒,才是怪事。”
明棠听毕,眉头慢慢蹙紧,一声冷嗤:“好低劣的品性,好卑鄙的手段,真是合该灭国。”
无意间被踩了痛点,烛衔昭浑身一僵,脸色青白交加。没忍住,侧头拔高音量道:“你才合该灭国!”
“你说什么?”明棠一滞,幽幽发出一声冷笑,“你再说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