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蝉鸣声格外刺耳,日头毒辣辣地照在院里,子辰闲来无事,在院中逗一逗小猫,那猫儿粘人,在子辰身上蹭来蹭去,腻歪得不得了。
天色刚一暗淡下来,孟家兄弟便打点好简单行李准备上路了。说是行李,其实也就一个粗布包袱,里面装了些随身物品,还有子辰妈做的几个粗粮窝窝头。
子辰妈望望远处青黑的天边,有些担忧地说:“今晚上恐怕躲不过一场雨,两位还是明早走吧,山里一下雨,总要下个好几天,总是不适宜赶路。”
小孟温和地笑道:“多谢大娘提醒,不过我们己经逗留了好些时候,再等下去一定会误事,今天务必要上路的。”
子辰妈也不好说什么,略想一想,只说了句稍候,便进屋取来两顶斗笠,递给两人。
“我们山里人的物件还是挺结实的,这个总比草帽管用。”
小孟连忙道谢,大孟粗声粗气地道:“叨扰了这么些日子,真是感激不尽,不过,望两位一定切记,凡是有人问起我俩行踪,两位横竖都是一个不知道,没见过,不然怕是会使两位惹上祸端。”
子辰心里一惊,连忙看向母亲,母亲淡然一笑,拿手拍拍他的肩,似在宽他的心,一面朝孟氏兄弟颔首道:“我们都记下了,不会说岔嘴的,两位放心赶路吧。”
小孟歉意地看看子辰,转身离去,两人不一会儿便消失在夜雾中。
“进屋吧,山里露水重,别着凉了。”子辰妈一面说着一面缓步往屋里走。
“娘,”子辰欲言又止,想说什么,又不知从何开始说起,子辰妈回转身来,恰好对上子辰满是疑惑的双目。
“你想问什么?”
子辰想了想,说:“那两个人,虽然凭直觉我认为是好人,但是总觉得他们身上秘密太多。”
子辰妈笑了:“既然是秘密,那就不要揭穿它,到该你知道的时候,你总会知道。”
“如果一直都不揭穿呢?”
“那就让它成为一辈子的秘密。”
“娘,”子辰不解地说:“最近遇到的人和事都挺奇怪的,我们这个村子总共没几户人家,以前就连飞来一群没见过的鸟,也是件稀奇事。”
“可是现在不是以前了,这几年打来打去,打得人没法好好干营生,学生没法好好上学,像苏老爷那么好的人——说没就没了,而我们呢,还不得跟以前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还不是得活下去。”
子辰心里一阵难过,这一两年光景,变化太多。苏老爷不在了,姚老师不在了,锦妤也走了,苏夫人和大小姐也走了,走的走死的死,好生凄凉。如今母亲也是病入膏肓,过一日算得一日,不知何时便只剩得子辰一人,凄凄惨惨独自在世间。
他母亲反倒是淡淡然的样子,像是一切都很看得开,那是个苦了一辈子的人,现在生病的这些日子,放佛才是她这一生中最闲适的一段光景。
果然还不到下夜,雨便簌簌打在茅草房顶上,越下越疾,整个漆黑的混沌里只听得那一声紧似一声的雨声。
里屋传来母亲几声咳嗽,似歇了一阵复又更剧烈地咳起来。
子辰担忧地道:”娘,可是被褥薄了?我把冬被找出来你捂一捂?“
他母亲咳嗽住了,才说道:“我是嗓子眼里干得咳嗽,你没睡的话就给我倒一杯水来吧。”
子辰赶忙起来拿水杯去倒水。
家里仅有的一个保温水瓶的保温效果欠佳,倒出来的开水只有一点热气,倒刚好喝着不烫嘴。
母亲半躺在床上,接过杯子猛喝了几口,方才将杯子递还给子辰。
“不知怎么,我这嗓子眼里跟快冒烟一样,干得难受,喝点水润一润这才好一点。”
子辰关切地低下腰,轻声道:“明天我们到镇上寻个大夫瞧瞧,吃几付药兴许就好了。”
母亲伸过手来拿起竹签将油灯的灯芯拨了拨,那朵原本无精打采的灯花立刻抖擞了精神,把小小的屋子照得一片亮堂堂。
火光映照下,子辰看到母亲的脸又枯又黄,像院子里落下许久的落叶,干燥得没有半点水分,一脚踩上去,便听得呲呲作响,仿佛粉身碎骨一般。
母亲又咳了一阵,好不容易住了,子辰忙替她擦去一额的汗。
“我这病怕是拖不过今年秋天了。”她看住子辰。
“娘,”子辰喉咙里一阵哽堵,本不善言辞的他,这时更是吐不出一个字来,只是心里难过得紧。
母亲向他笑笑,一张脸黄瘦得不成样子,两个颧骨高高耸起,头发散到额前来,被汗水洇成一团。
“我劳苦了一辈子,就这么歇一歇也挺好。”
子辰落泪:“娘,你不要这么说,我还要你等着享福呢。”
母亲轻声说:“子辰是个好孩子,娘知道的,我的孩子总是那么懂事,让我少操很多心,娘也想看着你成人,娶妻生子,再替你把孩子盼大,可惜天不遂人愿。”
子辰抹了把泪,说:“娘,明天我们就进城去,找最好的大夫,我让他一定治好你。”
母亲摇摇头,说:“子辰己经是个十几岁的大孩子了,没两年就成人了,怎么说话还是跟个小孩儿一样?娘的病是治不好的,娘心里知道,不过时至今日,娘也没什么放不下的了。你自小就懂事稳重,现在也是个半大小伙了,即便娘走了,也是放放心心去的。”
子辰不许她再说下去,打开罐子舀玫瑰糖兑水,想着给母亲润一润喉咙。
一打开糖罐,一股甜腻的花香便扑面而来,嗅觉仿佛是有记忆似的,子辰一下子想起来那年和锦妤一起吃的玫瑰团子。
那些日子真是无忧无虑啊。子辰心里一阵欷歔,不由得叹出一口气。
雨越下越大了,外屋的房顶有些漏,此时外面下大雨,屋内便下起小雨,子辰连忙找来瓷盆接漏进来的雨水。
几番折腾睡意全无,子辰的被子也被雨水浸湿了,他睡的外屋墙壁浸水,雨水顺着墙壁流下来,靠墙而放的床铺因此遭了殃。
母亲唤他到里间来睡,他便一头钻进母亲的被窝——真暖和啊,像小时候赖在母亲床上的感觉,不但身上暖,心里也是一片暖洋洋。虽不是寒冬,不过下雨的夜里,山里总是冷气逼人。
母亲侧耳听了听屋外的雨声,说:“不知那两位赶路人,这会子可有找到落脚的地点。”
子辰沉思了一会儿,道:“我觉得那两人挺有本事的,这点小事难不到他们。”
母亲皱眉:“那可说不准,都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更别说在山里碰到大雨,翻山越岭地采药,这两位也是辛苦,自古以来吃山里的饭,都是些苦营生。”
子辰闷声道:“可我觉得他们不像是采药人,小时候看到路过的采药人都晒得黑黢黢,一身破破烂烂,山里有刺的藤蔓那么多,衣服都给钩坏了,哪有他们俩那样穿得齐齐整整的?”
母亲脸上并无半点异样,只是一味笑意盈盈:“管他们是不是采药人,总之我看他们不是坏人。”
子辰点头:“我也觉得他们俩是好人,只是揣着太多秘密。”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对外人讲的秘密吧,人一辈子那么长,哪能事事都让人看透呢。”
外面的雨仍在下,母亲吹灭了油灯,掖好被角,嘱咐子辰早点睡。
可子辰的头脑却清醒得很,一点睡意也无,睁着两只眼睛,看着眼前的一片漆黑发愣。
天色刚一暗淡下来,孟家兄弟便打点好简单行李准备上路了。说是行李,其实也就一个粗布包袱,里面装了些随身物品,还有子辰妈做的几个粗粮窝窝头。
子辰妈望望远处青黑的天边,有些担忧地说:“今晚上恐怕躲不过一场雨,两位还是明早走吧,山里一下雨,总要下个好几天,总是不适宜赶路。”
小孟温和地笑道:“多谢大娘提醒,不过我们己经逗留了好些时候,再等下去一定会误事,今天务必要上路的。”
子辰妈也不好说什么,略想一想,只说了句稍候,便进屋取来两顶斗笠,递给两人。
“我们山里人的物件还是挺结实的,这个总比草帽管用。”
小孟连忙道谢,大孟粗声粗气地道:“叨扰了这么些日子,真是感激不尽,不过,望两位一定切记,凡是有人问起我俩行踪,两位横竖都是一个不知道,没见过,不然怕是会使两位惹上祸端。”
子辰心里一惊,连忙看向母亲,母亲淡然一笑,拿手拍拍他的肩,似在宽他的心,一面朝孟氏兄弟颔首道:“我们都记下了,不会说岔嘴的,两位放心赶路吧。”
小孟歉意地看看子辰,转身离去,两人不一会儿便消失在夜雾中。
“进屋吧,山里露水重,别着凉了。”子辰妈一面说着一面缓步往屋里走。
“娘,”子辰欲言又止,想说什么,又不知从何开始说起,子辰妈回转身来,恰好对上子辰满是疑惑的双目。
“你想问什么?”
子辰想了想,说:“那两个人,虽然凭直觉我认为是好人,但是总觉得他们身上秘密太多。”
子辰妈笑了:“既然是秘密,那就不要揭穿它,到该你知道的时候,你总会知道。”
“如果一直都不揭穿呢?”
“那就让它成为一辈子的秘密。”
“娘,”子辰不解地说:“最近遇到的人和事都挺奇怪的,我们这个村子总共没几户人家,以前就连飞来一群没见过的鸟,也是件稀奇事。”
“可是现在不是以前了,这几年打来打去,打得人没法好好干营生,学生没法好好上学,像苏老爷那么好的人——说没就没了,而我们呢,还不得跟以前一样该干什么干什么,还不是得活下去。”
子辰心里一阵难过,这一两年光景,变化太多。苏老爷不在了,姚老师不在了,锦妤也走了,苏夫人和大小姐也走了,走的走死的死,好生凄凉。如今母亲也是病入膏肓,过一日算得一日,不知何时便只剩得子辰一人,凄凄惨惨独自在世间。
他母亲反倒是淡淡然的样子,像是一切都很看得开,那是个苦了一辈子的人,现在生病的这些日子,放佛才是她这一生中最闲适的一段光景。
果然还不到下夜,雨便簌簌打在茅草房顶上,越下越疾,整个漆黑的混沌里只听得那一声紧似一声的雨声。
里屋传来母亲几声咳嗽,似歇了一阵复又更剧烈地咳起来。
子辰担忧地道:”娘,可是被褥薄了?我把冬被找出来你捂一捂?“
他母亲咳嗽住了,才说道:“我是嗓子眼里干得咳嗽,你没睡的话就给我倒一杯水来吧。”
子辰赶忙起来拿水杯去倒水。
家里仅有的一个保温水瓶的保温效果欠佳,倒出来的开水只有一点热气,倒刚好喝着不烫嘴。
母亲半躺在床上,接过杯子猛喝了几口,方才将杯子递还给子辰。
“不知怎么,我这嗓子眼里跟快冒烟一样,干得难受,喝点水润一润这才好一点。”
子辰关切地低下腰,轻声道:“明天我们到镇上寻个大夫瞧瞧,吃几付药兴许就好了。”
母亲伸过手来拿起竹签将油灯的灯芯拨了拨,那朵原本无精打采的灯花立刻抖擞了精神,把小小的屋子照得一片亮堂堂。
火光映照下,子辰看到母亲的脸又枯又黄,像院子里落下许久的落叶,干燥得没有半点水分,一脚踩上去,便听得呲呲作响,仿佛粉身碎骨一般。
母亲又咳了一阵,好不容易住了,子辰忙替她擦去一额的汗。
“我这病怕是拖不过今年秋天了。”她看住子辰。
“娘,”子辰喉咙里一阵哽堵,本不善言辞的他,这时更是吐不出一个字来,只是心里难过得紧。
母亲向他笑笑,一张脸黄瘦得不成样子,两个颧骨高高耸起,头发散到额前来,被汗水洇成一团。
“我劳苦了一辈子,就这么歇一歇也挺好。”
子辰落泪:“娘,你不要这么说,我还要你等着享福呢。”
母亲轻声说:“子辰是个好孩子,娘知道的,我的孩子总是那么懂事,让我少操很多心,娘也想看着你成人,娶妻生子,再替你把孩子盼大,可惜天不遂人愿。”
子辰抹了把泪,说:“娘,明天我们就进城去,找最好的大夫,我让他一定治好你。”
母亲摇摇头,说:“子辰己经是个十几岁的大孩子了,没两年就成人了,怎么说话还是跟个小孩儿一样?娘的病是治不好的,娘心里知道,不过时至今日,娘也没什么放不下的了。你自小就懂事稳重,现在也是个半大小伙了,即便娘走了,也是放放心心去的。”
子辰不许她再说下去,打开罐子舀玫瑰糖兑水,想着给母亲润一润喉咙。
一打开糖罐,一股甜腻的花香便扑面而来,嗅觉仿佛是有记忆似的,子辰一下子想起来那年和锦妤一起吃的玫瑰团子。
那些日子真是无忧无虑啊。子辰心里一阵欷歔,不由得叹出一口气。
雨越下越大了,外屋的房顶有些漏,此时外面下大雨,屋内便下起小雨,子辰连忙找来瓷盆接漏进来的雨水。
几番折腾睡意全无,子辰的被子也被雨水浸湿了,他睡的外屋墙壁浸水,雨水顺着墙壁流下来,靠墙而放的床铺因此遭了殃。
母亲唤他到里间来睡,他便一头钻进母亲的被窝——真暖和啊,像小时候赖在母亲床上的感觉,不但身上暖,心里也是一片暖洋洋。虽不是寒冬,不过下雨的夜里,山里总是冷气逼人。
母亲侧耳听了听屋外的雨声,说:“不知那两位赶路人,这会子可有找到落脚的地点。”
子辰沉思了一会儿,道:“我觉得那两人挺有本事的,这点小事难不到他们。”
母亲皱眉:“那可说不准,都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万事难,更别说在山里碰到大雨,翻山越岭地采药,这两位也是辛苦,自古以来吃山里的饭,都是些苦营生。”
子辰闷声道:“可我觉得他们不像是采药人,小时候看到路过的采药人都晒得黑黢黢,一身破破烂烂,山里有刺的藤蔓那么多,衣服都给钩坏了,哪有他们俩那样穿得齐齐整整的?”
母亲脸上并无半点异样,只是一味笑意盈盈:“管他们是不是采药人,总之我看他们不是坏人。”
子辰点头:“我也觉得他们俩是好人,只是揣着太多秘密。”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对外人讲的秘密吧,人一辈子那么长,哪能事事都让人看透呢。”
外面的雨仍在下,母亲吹灭了油灯,掖好被角,嘱咐子辰早点睡。
可子辰的头脑却清醒得很,一点睡意也无,睁着两只眼睛,看着眼前的一片漆黑发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