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园心事(下)
1.三玉说刘姥姥
贾府上来了个刘姥姥。这刘姥姥虽粗野,却是个见多识广的有趣人,又很会逗乐,为大观园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贾母几番设宴,又邀刘姥姥游大观园,行至栊翠庵,去妙玉那里吃茶。
这妙玉素很清高乖僻,常人轻易入不得她的眼。众人吃到一半,她把宝钗和黛玉的袖子一拉,二人跟她到了耳房来,另拿了珍奇的茶盏,煮了好茶招待。
宝玉虽未受邀,也尾随着跟来,妙玉见了道:“这里没你的。”宝玉最是好脾气,只是陪笑。
不一会,茶备好了,黛玉因问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那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黛玉也不是个受气的,立时冷了脸,但因知道她怪癖,也不理论言语。宝钗亦只低头饮茶,只宝玉两边陪笑、左右为难。因听见妙玉要丫鬟扔了刘姥姥用过的茶盏,起了话头打圆场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
妙玉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
宝玉瞟了黛玉一眼,见她仿若不闻,这才敢接过,小声道:“自该如此。自交予我就是,你也不必和她说话授受去。”
却听黛玉冷不防讽笑一声:“人家因是方外之人,你又做什么捧这话头?你若也自恃清高,与她一样闭上门不与人往来也就罢了。是你家把她作客人迎了进来,又听人说故事,一桌吃了席的,何必回头里嫌人腌臜?且世人同样食五谷,幸者如你,一时能得金玉绮罗供奉,故能高雅净洁。却不想人之境遇不同,是风水流转、盛衰兴替。那有什么人比人干净?”
她这样说,宝玉不待如何,妙玉已变了颜色。黛玉此时已吃完了茶,拉了宝钗走出来。
宝钗亦不曾想她能有这番不同世俗的见地,一时侧目看她,又斟酌道:“他惯是软话捧着人的,心中也未必就如此想。只是那风水流转的话日后小心再说,若人家听了留了心,到底不好。”
宝玉方才落在后头与妙玉说了两句话,此时又急匆匆追出来,讨好道:“好妹妹,你莫与她置气。她是世外之人,眼里不愿落了俗尘,古怪些也是有的。妹妹又何必为那贫婆子与她较真?”
黛玉摇头叹息道:“我与她置什么气?我反还为她担忧。我说得也不是气话,确是实话。你只见那刘姥姥如今贫穷粗鄙,让我们做玩笑,随口就能施了恩惠;可命运造化最是无常,将来指不定谁与谁作了恩人呢。倒是这方外之人,究竟还要与我们在这地上住的。……可叹,‘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宝钗听了,悚然一惊。疑道:“这一句竟不像颦儿平日里说的话。又是哪里听来?”
黛玉道:“听了来,就不记得出处了。”
宝玉一听这句箴言,只觉一语道尽他心中所想,立时呆住了。口里喃喃反复地念,联想到自身,愈觉十分共鸣,痴痴傻傻道:“这样好的话,你听了来竟没有告诉我。”
黛玉瞧他这样,才愈发气起来,冷笑道:“宝姐姐不知道这话的出处,你还不知道吗?”
宝玉呆答:“我如何知道?好妹妹,你就告诉我罢。”
黛玉道:“我也不知。许是做哪个梦时听见的吧。”
说罢,也不理他,兀自哼一声走到了前头。宝玉犹还如痴如醉地念这一句,留宝钗一人若有所思。
2.凤姐的糟糕生日
九月初二是王熙凤的生日。
老太太一时兴起,要让大家凑份子,众人便按身份各出了一份,共凑了一百五十两,为凤姐风光办了一场。只起先等不到宝玉,老太太和太太们还托了里德尔出去,一定要寻他回来,要整整齐齐一道热闹一回才好。里德尔出府寻见了他,原来是偷偷溜出去祭奠金钏儿,也没把这件扫兴事与众人说,只是私下里又与黛玉讥讽了他一回。
凤姐今在上首吃席看戏,两府众人轮番来敬酒凑趣,很是风光痛快了半日。戏唱到一半,凤姐觉得酒沉了,要回去歇息。可不过一会儿,又见凤姐披头散发地跑回来,一边哭叫着:“老祖宗救我!琏二爷要杀我呢!”
姑娘们不兴看这些热闹,赶忙都避着回大观园去了,却也都听完整了是闹得什么事:贾琏与鲍二家的媳妇偷情,议论着要药死凤姐,言语中还牵扯了平儿。正被吃了酒的凤姐逮到,几人厮打作一团。
不一会,平儿被李纨拉着也进了园子,哭得哽咽难抬。园中的姑娘们拉着她好一阵安慰,直到琥珀来传贾母的话:“我知道他受了委曲,明儿我叫凤姐儿替他赔不是。”这才好了。次日,又息事宁人地把他们三个劝了和。
姑娘们歇息了一回,又去看了凤姐和贾母。从凤姐处出来,宝钗见黛玉神色恹恹,因问:“颦丫头这是怎么了?可有身上不痛快?”
黛玉摇摇头,了无意趣道:“我是想着链二哥哥与二嫂子。二嫂子这样要强的人,在府中有如此体面,也要受链二哥哥这样的气。链二哥哥到底是在祖母家,若较起外面,已算是好的。可不说二嫂子,便是平儿——”
宝钗早已知黛玉的性子。此时见三春与各人的丫头们都看着她,忙截住她的话头:“平儿的品性才华,在这满园的丫头里也是拔尖的,二嫂子素日最离不得她的。万幸这二人重归于好,若是因此是心里存了龃龉,这园子要乱起来不说,真真才是可惜了平儿。”
3.钗黛谈心
众人在凤姐处散去了,宝钗独拉了黛玉进屋。进了房,忽道:“你跪下,我要审你。”
黛玉不解,自个儿坐下了,又回身细细看她,一面笑道:“宝丫头这是疯了!你倒说说,要审我什么?”
“我且问你,那日行酒令,你说的一句什么?我听了,竟不知是哪里来的。”
黛玉本以忘了这事,听宝钗一提方才想起来,捡那《牡丹亭》、《西厢记》乱说了两句,不由红了脸,起来拉了她连连作揖告饶:“好姐姐,大人,原是我一时忘了,随口说的胡话。以后再不说了!好大人,念我初犯,饶了我这一遭吧。”
宝钗道:“说得什么胡话?我也不知道,听你说得怪生的,所以请教你。”
黛玉受她追问,虽觉丢人,心中却不以为大事,仍有心与宝钗玩笑:“好姐姐,你是知道我的,素来喜看些歪书,权作消遣罢了。你那日听出我来,也不提此事,怎么如今又忽来个秋后算账?”转了转眼睛,回过味来,又笑道:“却不想你这青天大老爷,竟也读过这起子闲书。若不然,怎么要审我呢?”
宝钗道:“你当我是什么人,小时也是淘气的。在家时兄弟姊妹都处在一处,互相背着些杂书。后来让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直到大了,晓了些事理,才更知道害处。这些杂书所讲非是正道,最是移人性情:若男人们看了,或是沉溺诗词,或是学了歪理,往往无心辅国治民。若是咱们女孩儿家,便不能安于针黹纺织的分内之事了,更有甚者,要做出糊涂丑事来,就不可救了。识字读书却不明理,倒还不如不认得字。这是叫书本误了。看了杂书,免不得不经意把些出格的话带了出来,引得旁人也移了性情,那就更坏。若只书上这一句也就罢了,我听你所言,出格的远不止这一遭。我还问你,今日我们几个走在一道,你想要说的什么话?你是说者无意,却叫人有心听住了,钻进了世俗难容的歪道理,岂不害人坎坷?”
黛玉见宝钗如此正色,也不再嬉闹,低头道:“我往后再不看那些杂书了。”心中却不伏,犹疑片刻,又道:“可你嫣知何为正道?连圣人之言,竟也未必是世间至理。世界之大,此地之外亦有许多国度,各有各认定的道理。你所谓的分内之事,在许多地方就不是如此。”
饶是宝钗心中已有预料,也被她惊世骇俗的叛逆之言唬得心头一跳。虽有心劝谏,却也知道黛玉不同别个,必不能服管教。遂摇头长叹:“你这牛心左性,我已是无力回天了。我也治不得你什么罪,快请坐这吧。”便把黛玉扶了,一道上座去。
黛玉见她作如此情态,正拧眉欲再辩驳,却听宝钗拉了她的手款款道:“我虽劝你言行太出格些,却非是嫌你骄恣轻狂。我知道你一向嘴硬心软,心里最是敦厚的。任他是丫鬟奴才、贫老卑弱,从不以人轻贱,只有盼着人好。因而常说那些话,乍听是骄纵逾矩,实为他们鸣不平。好妹妹,你却不知道,我这心与你是一样的。”
黛玉本以为宝钗是个小小年纪的迂人,是不大喜她张狂的。却不想宝钗竟说出着一番话来,正中了她所思所想,一时听住了。
宝钗又道:“只我想着,你是千金小姐,又有那么个哥哥,自比别个不同。不喜教条、随性而为,也不必太顾及逾矩。旁人却不比你,便是因你也生了轻狂悖逆的念头,也不能跳出那些约束来。尤其是园中姊妹姑娘们,我知你尊重,必要扶持帮助;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姊妹们也终是要四散了去的,更不提旁人。你能照拂到几时?因而近来常有这样的担忧,忍不住要说与你:移了性情,心里空有了个想头,又不能得,于她们又有甚么好处?只心生愤懑怨怼,那还尚好,更怕做出糊涂事,许是要赔上性命的。索性若能安其分位,好歹保全自身。将来若各人能得各人的张狂,也是造化。”
一席话说得黛玉不由愣怔了,心下暗服,叹道:“你素日说话待人固然是最周期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总觉你话里似要压弹人一头似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今日你能说这些话,竟大感激你。往日是我想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若将来酿成了大错,竟不及后悔的。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只那么个兄长,最是逍遥随性、不屑世事的。我长了今年十五岁(此应该为虚岁,此处按照实龄13岁半),竟没一个人能如你这样教导我。怨不得从前云丫头说,纵使没了爹娘,有你一个姐姐也尽够,竟不是过誉了。”
4.里德尔评宝钗
黛玉回了潇湘馆,在闲聊时把今天和宝钗谈话的事告诉了里德尔。
“怪道是山中高士,确是不虚此名。我是服气了。”
里德尔也很欣赏宝钗。于是他赞赏地附和:“薛姑娘的确是个难得的聪明人。她这样的人,不论在什么处境下都能快速适应,并总能以此为跳板找到更好的前程。叫我说,你祖母家这些姑娘里,以后就数她最强。”
黛玉虽然自己很认可宝钗,但听到里德尔对她的评价也如此之高,心里就莫名感到不太高兴了,于是一转眼又变了脸。
“早知道你也这样盛赞她,我就不起这话头了。”她酸溜溜地说,“这满园子里谁都说她最好,你也说一样的话,怪没意思。横竖我们再知道她好,也学不了她这做贤人的天资,就不必比她了。”
里德尔挑了挑眉。
“我可没说她这样最好,也没觉得你要学她。”
“那你又是何意?”
“你以为会有人天生如此世故圆融吗?她必定是从小经历过许多事,才能磨练得滴水不漏,成为这样是她的不幸。——当然,我不是说她缺少天资,这也是她的幸运。不是所有历经坎坷的人都能变得聪明,大多数人无法从不幸中学会任何东西,而他们多半会一直坎坷下去。”里德尔一边搅拌着坩埚,一边状若随意又叨叨絮絮地说,“但你和她不同,你没必要去揣摩这些——看人脸色、猜人心意,事事都要小心谨慎,以求做得恰当不出错。你想如何说话做事,随你的心意做就是了。”
说到这儿,他又抬起头来看她,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来:“你要是学成了她那样,那是我的失职——我恐怕只能以死谢罪了。”
黛玉对上了他这一眼,忽觉得心头一跳。她低头错开了他的视线,嘴里含糊地哼了一声,算是暂且放过了他这一回。
贾府上来了个刘姥姥。这刘姥姥虽粗野,却是个见多识广的有趣人,又很会逗乐,为大观园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贾母几番设宴,又邀刘姥姥游大观园,行至栊翠庵,去妙玉那里吃茶。
这妙玉素很清高乖僻,常人轻易入不得她的眼。众人吃到一半,她把宝钗和黛玉的袖子一拉,二人跟她到了耳房来,另拿了珍奇的茶盏,煮了好茶招待。
宝玉虽未受邀,也尾随着跟来,妙玉见了道:“这里没你的。”宝玉最是好脾气,只是陪笑。
不一会,茶备好了,黛玉因问一句:“这也是旧年的雨水?”
那妙玉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你怎么尝不出来?隔年蠲的雨水那有这样轻浮,如何吃得。”
黛玉也不是个受气的,立时冷了脸,但因知道她怪癖,也不理论言语。宝钗亦只低头饮茶,只宝玉两边陪笑、左右为难。因听见妙玉要丫鬟扔了刘姥姥用过的茶盏,起了话头打圆场道:“那茶杯虽然脏了,白撂了岂不可惜?依我说,不如就给那贫婆子罢,他卖了也可以度日。你道可使得?”
妙玉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你要给他,我也不管你,只交给你,快拿了去罢。”
宝玉瞟了黛玉一眼,见她仿若不闻,这才敢接过,小声道:“自该如此。自交予我就是,你也不必和她说话授受去。”
却听黛玉冷不防讽笑一声:“人家因是方外之人,你又做什么捧这话头?你若也自恃清高,与她一样闭上门不与人往来也就罢了。是你家把她作客人迎了进来,又听人说故事,一桌吃了席的,何必回头里嫌人腌臜?且世人同样食五谷,幸者如你,一时能得金玉绮罗供奉,故能高雅净洁。却不想人之境遇不同,是风水流转、盛衰兴替。那有什么人比人干净?”
她这样说,宝玉不待如何,妙玉已变了颜色。黛玉此时已吃完了茶,拉了宝钗走出来。
宝钗亦不曾想她能有这番不同世俗的见地,一时侧目看她,又斟酌道:“他惯是软话捧着人的,心中也未必就如此想。只是那风水流转的话日后小心再说,若人家听了留了心,到底不好。”
宝玉方才落在后头与妙玉说了两句话,此时又急匆匆追出来,讨好道:“好妹妹,你莫与她置气。她是世外之人,眼里不愿落了俗尘,古怪些也是有的。妹妹又何必为那贫婆子与她较真?”
黛玉摇头叹息道:“我与她置什么气?我反还为她担忧。我说得也不是气话,确是实话。你只见那刘姥姥如今贫穷粗鄙,让我们做玩笑,随口就能施了恩惠;可命运造化最是无常,将来指不定谁与谁作了恩人呢。倒是这方外之人,究竟还要与我们在这地上住的。……可叹,‘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宝钗听了,悚然一惊。疑道:“这一句竟不像颦儿平日里说的话。又是哪里听来?”
黛玉道:“听了来,就不记得出处了。”
宝玉一听这句箴言,只觉一语道尽他心中所想,立时呆住了。口里喃喃反复地念,联想到自身,愈觉十分共鸣,痴痴傻傻道:“这样好的话,你听了来竟没有告诉我。”
黛玉瞧他这样,才愈发气起来,冷笑道:“宝姐姐不知道这话的出处,你还不知道吗?”
宝玉呆答:“我如何知道?好妹妹,你就告诉我罢。”
黛玉道:“我也不知。许是做哪个梦时听见的吧。”
说罢,也不理他,兀自哼一声走到了前头。宝玉犹还如痴如醉地念这一句,留宝钗一人若有所思。
2.凤姐的糟糕生日
九月初二是王熙凤的生日。
老太太一时兴起,要让大家凑份子,众人便按身份各出了一份,共凑了一百五十两,为凤姐风光办了一场。只起先等不到宝玉,老太太和太太们还托了里德尔出去,一定要寻他回来,要整整齐齐一道热闹一回才好。里德尔出府寻见了他,原来是偷偷溜出去祭奠金钏儿,也没把这件扫兴事与众人说,只是私下里又与黛玉讥讽了他一回。
凤姐今在上首吃席看戏,两府众人轮番来敬酒凑趣,很是风光痛快了半日。戏唱到一半,凤姐觉得酒沉了,要回去歇息。可不过一会儿,又见凤姐披头散发地跑回来,一边哭叫着:“老祖宗救我!琏二爷要杀我呢!”
姑娘们不兴看这些热闹,赶忙都避着回大观园去了,却也都听完整了是闹得什么事:贾琏与鲍二家的媳妇偷情,议论着要药死凤姐,言语中还牵扯了平儿。正被吃了酒的凤姐逮到,几人厮打作一团。
不一会,平儿被李纨拉着也进了园子,哭得哽咽难抬。园中的姑娘们拉着她好一阵安慰,直到琥珀来传贾母的话:“我知道他受了委曲,明儿我叫凤姐儿替他赔不是。”这才好了。次日,又息事宁人地把他们三个劝了和。
姑娘们歇息了一回,又去看了凤姐和贾母。从凤姐处出来,宝钗见黛玉神色恹恹,因问:“颦丫头这是怎么了?可有身上不痛快?”
黛玉摇摇头,了无意趣道:“我是想着链二哥哥与二嫂子。二嫂子这样要强的人,在府中有如此体面,也要受链二哥哥这样的气。链二哥哥到底是在祖母家,若较起外面,已算是好的。可不说二嫂子,便是平儿——”
宝钗早已知黛玉的性子。此时见三春与各人的丫头们都看着她,忙截住她的话头:“平儿的品性才华,在这满园的丫头里也是拔尖的,二嫂子素日最离不得她的。万幸这二人重归于好,若是因此是心里存了龃龉,这园子要乱起来不说,真真才是可惜了平儿。”
3.钗黛谈心
众人在凤姐处散去了,宝钗独拉了黛玉进屋。进了房,忽道:“你跪下,我要审你。”
黛玉不解,自个儿坐下了,又回身细细看她,一面笑道:“宝丫头这是疯了!你倒说说,要审我什么?”
“我且问你,那日行酒令,你说的一句什么?我听了,竟不知是哪里来的。”
黛玉本以忘了这事,听宝钗一提方才想起来,捡那《牡丹亭》、《西厢记》乱说了两句,不由红了脸,起来拉了她连连作揖告饶:“好姐姐,大人,原是我一时忘了,随口说的胡话。以后再不说了!好大人,念我初犯,饶了我这一遭吧。”
宝钗道:“说得什么胡话?我也不知道,听你说得怪生的,所以请教你。”
黛玉受她追问,虽觉丢人,心中却不以为大事,仍有心与宝钗玩笑:“好姐姐,你是知道我的,素来喜看些歪书,权作消遣罢了。你那日听出我来,也不提此事,怎么如今又忽来个秋后算账?”转了转眼睛,回过味来,又笑道:“却不想你这青天大老爷,竟也读过这起子闲书。若不然,怎么要审我呢?”
宝钗道:“你当我是什么人,小时也是淘气的。在家时兄弟姊妹都处在一处,互相背着些杂书。后来让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直到大了,晓了些事理,才更知道害处。这些杂书所讲非是正道,最是移人性情:若男人们看了,或是沉溺诗词,或是学了歪理,往往无心辅国治民。若是咱们女孩儿家,便不能安于针黹纺织的分内之事了,更有甚者,要做出糊涂丑事来,就不可救了。识字读书却不明理,倒还不如不认得字。这是叫书本误了。看了杂书,免不得不经意把些出格的话带了出来,引得旁人也移了性情,那就更坏。若只书上这一句也就罢了,我听你所言,出格的远不止这一遭。我还问你,今日我们几个走在一道,你想要说的什么话?你是说者无意,却叫人有心听住了,钻进了世俗难容的歪道理,岂不害人坎坷?”
黛玉见宝钗如此正色,也不再嬉闹,低头道:“我往后再不看那些杂书了。”心中却不伏,犹疑片刻,又道:“可你嫣知何为正道?连圣人之言,竟也未必是世间至理。世界之大,此地之外亦有许多国度,各有各认定的道理。你所谓的分内之事,在许多地方就不是如此。”
饶是宝钗心中已有预料,也被她惊世骇俗的叛逆之言唬得心头一跳。虽有心劝谏,却也知道黛玉不同别个,必不能服管教。遂摇头长叹:“你这牛心左性,我已是无力回天了。我也治不得你什么罪,快请坐这吧。”便把黛玉扶了,一道上座去。
黛玉见她作如此情态,正拧眉欲再辩驳,却听宝钗拉了她的手款款道:“我虽劝你言行太出格些,却非是嫌你骄恣轻狂。我知道你一向嘴硬心软,心里最是敦厚的。任他是丫鬟奴才、贫老卑弱,从不以人轻贱,只有盼着人好。因而常说那些话,乍听是骄纵逾矩,实为他们鸣不平。好妹妹,你却不知道,我这心与你是一样的。”
黛玉本以为宝钗是个小小年纪的迂人,是不大喜她张狂的。却不想宝钗竟说出着一番话来,正中了她所思所想,一时听住了。
宝钗又道:“只我想着,你是千金小姐,又有那么个哥哥,自比别个不同。不喜教条、随性而为,也不必太顾及逾矩。旁人却不比你,便是因你也生了轻狂悖逆的念头,也不能跳出那些约束来。尤其是园中姊妹姑娘们,我知你尊重,必要扶持帮助;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姊妹们也终是要四散了去的,更不提旁人。你能照拂到几时?因而近来常有这样的担忧,忍不住要说与你:移了性情,心里空有了个想头,又不能得,于她们又有甚么好处?只心生愤懑怨怼,那还尚好,更怕做出糊涂事,许是要赔上性命的。索性若能安其分位,好歹保全自身。将来若各人能得各人的张狂,也是造化。”
一席话说得黛玉不由愣怔了,心下暗服,叹道:“你素日说话待人固然是最周期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总觉你话里似要压弹人一头似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今日你能说这些话,竟大感激你。往日是我想错了,实在误到如今;若将来酿成了大错,竟不及后悔的。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只那么个兄长,最是逍遥随性、不屑世事的。我长了今年十五岁(此应该为虚岁,此处按照实龄13岁半),竟没一个人能如你这样教导我。怨不得从前云丫头说,纵使没了爹娘,有你一个姐姐也尽够,竟不是过誉了。”
4.里德尔评宝钗
黛玉回了潇湘馆,在闲聊时把今天和宝钗谈话的事告诉了里德尔。
“怪道是山中高士,确是不虚此名。我是服气了。”
里德尔也很欣赏宝钗。于是他赞赏地附和:“薛姑娘的确是个难得的聪明人。她这样的人,不论在什么处境下都能快速适应,并总能以此为跳板找到更好的前程。叫我说,你祖母家这些姑娘里,以后就数她最强。”
黛玉虽然自己很认可宝钗,但听到里德尔对她的评价也如此之高,心里就莫名感到不太高兴了,于是一转眼又变了脸。
“早知道你也这样盛赞她,我就不起这话头了。”她酸溜溜地说,“这满园子里谁都说她最好,你也说一样的话,怪没意思。横竖我们再知道她好,也学不了她这做贤人的天资,就不必比她了。”
里德尔挑了挑眉。
“我可没说她这样最好,也没觉得你要学她。”
“那你又是何意?”
“你以为会有人天生如此世故圆融吗?她必定是从小经历过许多事,才能磨练得滴水不漏,成为这样是她的不幸。——当然,我不是说她缺少天资,这也是她的幸运。不是所有历经坎坷的人都能变得聪明,大多数人无法从不幸中学会任何东西,而他们多半会一直坎坷下去。”里德尔一边搅拌着坩埚,一边状若随意又叨叨絮絮地说,“但你和她不同,你没必要去揣摩这些——看人脸色、猜人心意,事事都要小心谨慎,以求做得恰当不出错。你想如何说话做事,随你的心意做就是了。”
说到这儿,他又抬起头来看她,嘴角勾起了一抹笑来:“你要是学成了她那样,那是我的失职——我恐怕只能以死谢罪了。”
黛玉对上了他这一眼,忽觉得心头一跳。她低头错开了他的视线,嘴里含糊地哼了一声,算是暂且放过了他这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