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潇湘馆闲话论道
因太妃丧仪之事,府中无人,薛姨妈只得应邀搬入园中照看。
今年园子里人多,宝钗处还住着湘云香菱;探春处太嘈杂,迎春处住着岫烟,惜春处又房屋狭小;李纨处住着宝琴,李婶等也时有来往。虽人多热闹,一时竟然无处落脚。
黛玉自小没有母亲,想到薛姨妈待她慈祥,兼又与宝钗素来亲近,便请她搬来潇湘馆的空厢。宝钗探望母亲,于是往潇湘馆来得更勤,与黛玉更似亲姊妹一般。
宝姐姐与林妹妹都在这里,宝玉又焉有不来的道理?他进屋来时,薛姨妈与两姊妹正窝在那金丝绒面儿的沙发里,小几上摆着茶盘,盘上并无泥炉,一只青瓷茶壶却自个儿呼噜噜地煮开了,飘起来向各盏里倾上一注。
黛玉正说:“不在倒好了。他是个粗嘴牛舌头,于茶上向来尝不出个好赖,偏又专有个加奶加糖的古怪饮法。那法子确实刁钻,是个浑浊的饮法,拿茶渣子也可煮的,倒辜负了姨妈的新茶。”
宝玉大步近来,自寻了侧边一只沙发,一矮身,也陷了下去,问道:“说到哪处呢?”
薛姨妈笑道:“是宝玉来了。我正问起瑞哥儿,近日里似有紧要事忙着,连带着蟠儿也少见了。外面都说是在忙着征召庙里的和尚道人呢。”
宝玉笑说:“竟是后屋里也传遍了!姨妈不知,庙里的僧道不过是些守着泥塑的凡夫俗子。唐大哥哥要寻的可不是寻常僧道,是能移山填海,持改国运的大修士呢。”
薛姨妈道:“我的儿,哪里竟似这样容易?庙里的修行人虽有佛缘,却也是肉体凡胎,若能以一己之身加持国运,岂不是神仙了。”
黛玉哼一声道:“便是有,又岂是这么简单能寻到的?也闹了月余了。”
“怎么,难道妹妹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别的神仙不成?”宝玉却对里德尔很是崇信,笃信他定能寻来:“不说唐大哥哥已是护国的大能了,古书里也有许多记载。《庄子》就有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唐大哥哥这样有仙缘,不出多时定能寻来。”
黛玉与宝钗听他痴痴地念起来,不由相视而笑。黛玉便握着手儿伏倒在她身上:“你瞧他,这会子掉起老庄的书袋来,又不说杜撰了。”
宝钗也打趣他:“那会子说人‘四书之外多杜撰’,这下倒应在自己身上。”
宝玉又去看宝钗,急道:“老庄所著,怎么不算圣人之言?难道宝姐姐也不信?”
宝钗悠然端坐,只摇着团扇笑道:“我们平头百姓家的儿女,怎么知道神仙的事。既然古时许多先贤都曾记述过,那想来是有的。”
宝玉听出她的和稀泥来,又问薛姨妈:“难道姨妈也觉得没有不成?”
薛姨妈道:“我的儿,自然是有的。只是不在庙里,在月亮上,在山野间,肉体凡胎福缘浅,难以寻得。若瑞哥儿能寻来,咱们也有缘见闻。”
宝玉与宝钗皆赞同,只黛玉不应和,倒显得兴致恹恹,只道:“他一个小仙,哪比得那些大仙大佛。”引得他三人都看她。
黛玉被他三个瞧着,道:“他想要寻觅高僧高道也经年了,却一直不得踪迹。我想若有缘,早已得见;如今惯了那样说一不二的做派,持着人间的权柄,对天上妄言征召,倒不知要冲撞了哪路神仙。这是其一。”
宝钗笑道:“依我看,这想来不必忧心。人间岁岁里天灾兵祸,所幸圣上英明,仕宦尽瘁,这才能安民济世,得见清平。若是力有不逮时,也不曾听闻神仙救世,还需等有贤能居上,奋力救民水火。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可见大仙大佛虽远远地护佑人间,平日里也是不理凡间事的。镇守太平的,终究还是圣上、仕人和将军们。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唐大哥哥如今是为圣上招纳贤士。忠君之事,有什么僭位的呢?”
薛姨妈也道:“你姐姐说得在理。瑞哥儿请神仙来,要做的都是好事。神仙们便是不来,又哪有这样心窄?”
见她仍怏怏不乐,宝玉又问:“那其二如何?”
黛玉只轻轻摇头,忧虑道:“二来,我想着,这世上的仙人不入凡事,定有原由。人常说,天机不可泄露,冥冥之中,命数已定。我从前只当他神通广大,不曾细想,却不知他究竟有多少的道行,改了人的因缘,承了人的业障,能不能……担待得起。”
他三个听她所说,面面相觑,一时失语。
宝钗拿眼睛把她上下打量,这才复又笑起来,指着黛玉说:“你们听听,颦儿究竟是大了!”
薛姨妈道:“好孩子,这是知道忧心你哥哥了。”
宝玉兀自摇头晃脑,仍掉他的书袋:“实是妹妹太多心。就是凡人,助人洗了业障的,也要成仙呢。《抱朴子》有云,人欲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欲天仙,当立一千二百善。可见是只有好的呢!”
众人皆笑。宝钗又摇着手儿打趣起来:“这普天下的善男信女,只听闻求神拜佛的,倒不曾听闻为菩萨忧心的。可见你这信女比别个都不同。难怪有的神仙呀,是万里挑一地疼你呢。”
黛玉自然不依,愤愤一跺脚,起身就要去撕她的嘴:“你们这起子坏人,成天只知拿我作趣儿!”
见她两个起来追逃,薛姨妈把宝玉拉来身侧,慈爱地握着他的手摩挲:“宝丫头这嘴呀!……哎哟,我的儿,慢些,慢些,仔细闹出汗来。”
于是宝、黛二人绕着柔软的沙发笑闹几圈,桌上那只青瓷茶壶又自个儿呼噜噜地煮开了一会,才复又坐下来吃茶。
今年园子里人多,宝钗处还住着湘云香菱;探春处太嘈杂,迎春处住着岫烟,惜春处又房屋狭小;李纨处住着宝琴,李婶等也时有来往。虽人多热闹,一时竟然无处落脚。
黛玉自小没有母亲,想到薛姨妈待她慈祥,兼又与宝钗素来亲近,便请她搬来潇湘馆的空厢。宝钗探望母亲,于是往潇湘馆来得更勤,与黛玉更似亲姊妹一般。
宝姐姐与林妹妹都在这里,宝玉又焉有不来的道理?他进屋来时,薛姨妈与两姊妹正窝在那金丝绒面儿的沙发里,小几上摆着茶盘,盘上并无泥炉,一只青瓷茶壶却自个儿呼噜噜地煮开了,飘起来向各盏里倾上一注。
黛玉正说:“不在倒好了。他是个粗嘴牛舌头,于茶上向来尝不出个好赖,偏又专有个加奶加糖的古怪饮法。那法子确实刁钻,是个浑浊的饮法,拿茶渣子也可煮的,倒辜负了姨妈的新茶。”
宝玉大步近来,自寻了侧边一只沙发,一矮身,也陷了下去,问道:“说到哪处呢?”
薛姨妈笑道:“是宝玉来了。我正问起瑞哥儿,近日里似有紧要事忙着,连带着蟠儿也少见了。外面都说是在忙着征召庙里的和尚道人呢。”
宝玉笑说:“竟是后屋里也传遍了!姨妈不知,庙里的僧道不过是些守着泥塑的凡夫俗子。唐大哥哥要寻的可不是寻常僧道,是能移山填海,持改国运的大修士呢。”
薛姨妈道:“我的儿,哪里竟似这样容易?庙里的修行人虽有佛缘,却也是肉体凡胎,若能以一己之身加持国运,岂不是神仙了。”
黛玉哼一声道:“便是有,又岂是这么简单能寻到的?也闹了月余了。”
“怎么,难道妹妹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别的神仙不成?”宝玉却对里德尔很是崇信,笃信他定能寻来:“不说唐大哥哥已是护国的大能了,古书里也有许多记载。《庄子》就有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唐大哥哥这样有仙缘,不出多时定能寻来。”
黛玉与宝钗听他痴痴地念起来,不由相视而笑。黛玉便握着手儿伏倒在她身上:“你瞧他,这会子掉起老庄的书袋来,又不说杜撰了。”
宝钗也打趣他:“那会子说人‘四书之外多杜撰’,这下倒应在自己身上。”
宝玉又去看宝钗,急道:“老庄所著,怎么不算圣人之言?难道宝姐姐也不信?”
宝钗悠然端坐,只摇着团扇笑道:“我们平头百姓家的儿女,怎么知道神仙的事。既然古时许多先贤都曾记述过,那想来是有的。”
宝玉听出她的和稀泥来,又问薛姨妈:“难道姨妈也觉得没有不成?”
薛姨妈道:“我的儿,自然是有的。只是不在庙里,在月亮上,在山野间,肉体凡胎福缘浅,难以寻得。若瑞哥儿能寻来,咱们也有缘见闻。”
宝玉与宝钗皆赞同,只黛玉不应和,倒显得兴致恹恹,只道:“他一个小仙,哪比得那些大仙大佛。”引得他三人都看她。
黛玉被他三个瞧着,道:“他想要寻觅高僧高道也经年了,却一直不得踪迹。我想若有缘,早已得见;如今惯了那样说一不二的做派,持着人间的权柄,对天上妄言征召,倒不知要冲撞了哪路神仙。这是其一。”
宝钗笑道:“依我看,这想来不必忧心。人间岁岁里天灾兵祸,所幸圣上英明,仕宦尽瘁,这才能安民济世,得见清平。若是力有不逮时,也不曾听闻神仙救世,还需等有贤能居上,奋力救民水火。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可见大仙大佛虽远远地护佑人间,平日里也是不理凡间事的。镇守太平的,终究还是圣上、仕人和将军们。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唐大哥哥如今是为圣上招纳贤士。忠君之事,有什么僭位的呢?”
薛姨妈也道:“你姐姐说得在理。瑞哥儿请神仙来,要做的都是好事。神仙们便是不来,又哪有这样心窄?”
见她仍怏怏不乐,宝玉又问:“那其二如何?”
黛玉只轻轻摇头,忧虑道:“二来,我想着,这世上的仙人不入凡事,定有原由。人常说,天机不可泄露,冥冥之中,命数已定。我从前只当他神通广大,不曾细想,却不知他究竟有多少的道行,改了人的因缘,承了人的业障,能不能……担待得起。”
他三个听她所说,面面相觑,一时失语。
宝钗拿眼睛把她上下打量,这才复又笑起来,指着黛玉说:“你们听听,颦儿究竟是大了!”
薛姨妈道:“好孩子,这是知道忧心你哥哥了。”
宝玉兀自摇头晃脑,仍掉他的书袋:“实是妹妹太多心。就是凡人,助人洗了业障的,也要成仙呢。《抱朴子》有云,人欲地仙者,当立三百善;欲天仙,当立一千二百善。可见是只有好的呢!”
众人皆笑。宝钗又摇着手儿打趣起来:“这普天下的善男信女,只听闻求神拜佛的,倒不曾听闻为菩萨忧心的。可见你这信女比别个都不同。难怪有的神仙呀,是万里挑一地疼你呢。”
黛玉自然不依,愤愤一跺脚,起身就要去撕她的嘴:“你们这起子坏人,成天只知拿我作趣儿!”
见她两个起来追逃,薛姨妈把宝玉拉来身侧,慈爱地握着他的手摩挲:“宝丫头这嘴呀!……哎哟,我的儿,慢些,慢些,仔细闹出汗来。”
于是宝、黛二人绕着柔软的沙发笑闹几圈,桌上那只青瓷茶壶又自个儿呼噜噜地煮开了一会,才复又坐下来吃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