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雾弥漫了梁城,新抽芽的柳条不停地淌着雨水,客栈外的山峦被雨浇上了一缕春意,画堂湖的湖面泛起点点涟漪,青草香味格外浓郁,有马车轱辘滚过湿泥。
“小姐,才不过半日这雨便又下起来了,从梁城回骊京还有好一段路呢,没个三五天怕是回不去了。”
水葱般的玉手掀开车帘,露出女子绝美的脸。双环髻下是一张光洁的小脸,肌骨莹润,朱唇轻点,灵动的双眸带着笑意,发上随意装点着几根珠钗,身着月白色的罗纹绣裙,外罩金丝褙子。
“太后娘娘的寿辰在中秋后日,”李泠卿看了看外面的景色,转过头来与听月说话,“我们先在前面的客栈落脚,等雨势变小再回京,不迟。”
马车在客栈前停下,听月在车前撑着伞。
李泠卿走进客栈,一个身着青衫,姿态挺拔的男子正从客栈内款步往外走。
两人擦肩而过。
李泠卿带着帷帽,看不清他的面容。
“世子,已经安排好人手将刘善平暗中押送回京城了。”乘风穿着蓑衣,将消息报与谢承瞮。
“务必让他们看紧他,在面圣之前,他绝不能死。”
刘善平是梁城太守,数月前谢承瞮奉帝命调查江浙银钞造假一案,辗转数月,查到了刘善平头上,如今必须完好无损地将人带回给陛下,方可弄清楚他为何如此做,背后可有更大的谋算。
交代完此事,乘风又想起什么,“对了,再过不久就是太后娘娘的寿辰,此事既已处理完,是否可以动身回京了?”
“我一直记着,等这几日雨停了,便启程吧。”他望了眼外面倾斜的雨丝。
太后从小宠爱他这个外孙,太后是谢承瞮母亲宁华公主的生身母亲,关系自是不同于旁人。
次日,雨丝细密。
“小姐,今日还下着雨,我们真的要出门吗?”听月帮李泠卿戴上了帷帽。
“既到了梁城,那必然要见一见那人。”穿着白衫的姑娘从随身带的行囊中拿出了一个一掌大的木盒,“走吧。”
“水昙去给老爷送信了。按您的吩咐,在信中说您因下雨受了寒,病了,须得在梁城多停留几日。”听月在马车中如是说。
水昙,是在李府从小便跟着李泠卿的侍女,是李家买来的。听月则是李泠卿阿娘何淑君身边赵嬷嬷的女儿。
自何淑君死后,赵嬷嬷和听月便也一直留在李泠卿院子里。
听到听月提及父亲,李泠卿目光淡漠,他还真是,万事都要留心,万事都要在他掌控中。她在心底冷哼一声。
他自私冷漠,眼中似乎只有李家的门楣光耀。何淑君缠绵病榻多时,他也不悲不喜,直至后来逝世,他也未曾掉下一滴泪。
他极少跟李泠卿说话。
直至母亲死后三月,府中进了新人。其实新人又如何,反正旧人他也从未在意过。他需要的,从来只是一个能够操持府中事物的主母,仅此而已。
他从来冷血。
是以李泠卿在新夫人进门半年后,就去了青州外祖父家。一晃两年,任凭日升月落,秋去春来,她还是无法做到与她如寻常人家父女般相处。
当然,她不能,他亦未曾想。
新夫人,也就是和安县主林秋池,去岁刚诞下新婴,他忙着宠爱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可以传宗接代的儿子。哪里顾得上她?
他此番催着她回骊京参加太后寿宴,无非又是想用她来同京中高门贵族抑或皇室联姻,只要她还有一点利用价值,他便要榨干。
马车行至宿睢楼。
宿睢楼位于梁城南,高大巍峨,墨色砖瓦雕纹考究,楼前人来人往不绝,有背着书篓的书生,提着青剑的武人,是晋朝南方一带最大的术习阁。
她今日要找的,便是此楼的主人,云翠峭。
李泠卿攥着手中的木盒,走进了楼中
。
入口处无数水墨垂帘飞扬,一楼中心剑意横生,剑气凌人。二人凌空比剑,引起观者声声喝彩。
“好生厉害的剑法,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一身着灰衣的干瘦老者看着阁中两人称赞道。
“无寂,我说你这些年待在山里,当真是不问世事啊,那二人,一位是剑门太守家的公子,而另一位,则是宿睢楼的传人,莫清淮。”
李泠卿顺着两人的视线看去,比舞台上,两人相对而立,一人玄衣劲疾,一人白衣纷飞。白衣公子剑指另一人,恣意风流。
楼中锣响,欢呼层起。
“莫公子胜。”
李泠卿远看那人笑着颔首,对着玄衣的公子道,“承让。”
玄衣公子亦抱剑躬身,“是在下输了,莫公子好剑法。”
一旁听月走来,说是已经与楼中人说过了,楼主正在二楼等她。
李泠卿也没多待,径直上了二楼。
莫清淮转身与小厮说话,不经意间瞥见了那个素色的身影。
他看见那个背影消失在木梯上。
二楼茶雾缭绕,楼中人引着李泠卿进入一间屋内。
小厮引完路便退下二楼,听月则在门外守着。
李泠卿打量了一下此间。十分宽阔,亦有隔间。思索了片刻,李泠卿摘下帷帽,往里走去。
她步履不停,前方斟茶声泠泠。
绕过纱帘,她抬眸,看见的并非是云翠峭,而是一个年轻的男子。
青色锦袍洁净,如琼枝一树,栽种在青山绿水之间,尽得天地之精华;又似昆仑美玉,落于东南一隅,散发着淡淡华彩。
轩轩若初霞朗日,俊采星驰,色如春晓。
“楼中小厮引我至此,不知公子在此间,实是抱歉,告辞。”
他放下手中的茶,轻轻一笑,“请便。”
他不知这个姑娘为何在此,只知他等的人确是快到了。
不见一见他,如何查下去呢。
不知因何,李泠卿觉得此人身上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倒像是......在哪儿见过。
可是在哪呢,李泠卿想不起来。
罢了,李泠卿往门口走去。却听见听月一声惊叫。
“你们是何人!我...”声音戛然而止。
然后便只听见匆匆的脚步声。
“三郎,二楼都被我们翻遍了,还是没找到,我已经去打探过了,云翠峭此时根本不在楼中。此间虽是作待客之用,但焉知那女人不会把东西藏在此处。”
“那便翻,把这楼翻个底朝天,我也要找。”被刚才那人唤作“三郎”的人开了口。
李泠卿蓦地转头看向正在悠闲饮茶的人,无措的脸上写着“怎么办”。
谢承瞮读懂了她脸上的意思,示意她躲在一侧屏风后。
他等的人终于来了,却多了这样一个姑娘。若让这样一个不清不楚的人知道他查的事,那大抵不太好。
李泠卿拿起帷帽,躲到屏风后戴上。
谢承瞮没有再看她,仍旧是自顾自斟茶,波澜不惊。
“砰”的一声,门被踢开。来人极为嚣张,似已毫无顾虑了。
“邹公子想要找什么?”他开口道。
来人正是方才比武台上的人,邹程玉。
他面上再也没了方才人前的沉着谦逊,暴戾尽显。
“你是何人?”他冷冷道,“既你在此,恰又撞见我,恐怕今日,你走不出去了。”他提着剑朝谢承瞮走去,邹程玉的身边人则开始翻箱倒柜。
谢承瞮面色丝毫未变,他只是笑着,“未明是敌是友邹公子便要杀了我?邹太守平日竟是这般教你吗?甚有趣。”
邹程玉看着那个不过弱冠的俊俏男子,心中暗忿大事被此人破坏。
趁谢承瞮拿着方帕的一瞬,他剑锋直指,急汹汹而来,似要贯穿他的胸膛。
座中人闪身避开他,可邹程玉却不依不饶。
他提刀向他砍来,他却似逗弄般的,引他气恼无法。
谢承瞮细细观察他使的剑法,心下了然。
邹程玉觉出自己像只被戏耍的猴子,甚至无端地开始怀疑起自己引以为傲多年的剑法,可每次他总能避开他的剑,好似十分熟悉他的剑法路数。
“若我说你今日非但找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也杀不了我,你当如何?”谢承瞮乜他一眼。
“笑话,你以为我剑门第一剑的名号是白捡来的不成?你刚才说我爹没有教好我,可笑世人皆如你一般,认为我远远不如我爹。”似是触及心中秘隐,他气恼地挥剑一斩,旁边的屏风应声而倒。
屏风后的少女惊呼一声。
“屏风后藏女娇娘?只可惜,她今日必死。杀不死你,我便杀她。”
说罢,他便用剑刺向李泠卿。
李泠卿欲躲,却来不及了。
她闭上眼。
想象中的疼痛感却并未来临。
有人被踢倒在地,谢承瞮踩着他的胸膛,拿匕首抵着邹程玉的脖颈。
他轻声道,“与你好好说话是不成了。你这不是自找?”
他看了眼脚下欲挣脱却不得的人。
一旁找东西的人终于听见声响,冲了过来,却听见谢承瞮说道,“再过来一步,你主子就会死在我的刀下。”
“邹程玉,我没打算杀你,今日本有事要问你,你这却是、找死?”
“小姐,才不过半日这雨便又下起来了,从梁城回骊京还有好一段路呢,没个三五天怕是回不去了。”
水葱般的玉手掀开车帘,露出女子绝美的脸。双环髻下是一张光洁的小脸,肌骨莹润,朱唇轻点,灵动的双眸带着笑意,发上随意装点着几根珠钗,身着月白色的罗纹绣裙,外罩金丝褙子。
“太后娘娘的寿辰在中秋后日,”李泠卿看了看外面的景色,转过头来与听月说话,“我们先在前面的客栈落脚,等雨势变小再回京,不迟。”
马车在客栈前停下,听月在车前撑着伞。
李泠卿走进客栈,一个身着青衫,姿态挺拔的男子正从客栈内款步往外走。
两人擦肩而过。
李泠卿带着帷帽,看不清他的面容。
“世子,已经安排好人手将刘善平暗中押送回京城了。”乘风穿着蓑衣,将消息报与谢承瞮。
“务必让他们看紧他,在面圣之前,他绝不能死。”
刘善平是梁城太守,数月前谢承瞮奉帝命调查江浙银钞造假一案,辗转数月,查到了刘善平头上,如今必须完好无损地将人带回给陛下,方可弄清楚他为何如此做,背后可有更大的谋算。
交代完此事,乘风又想起什么,“对了,再过不久就是太后娘娘的寿辰,此事既已处理完,是否可以动身回京了?”
“我一直记着,等这几日雨停了,便启程吧。”他望了眼外面倾斜的雨丝。
太后从小宠爱他这个外孙,太后是谢承瞮母亲宁华公主的生身母亲,关系自是不同于旁人。
次日,雨丝细密。
“小姐,今日还下着雨,我们真的要出门吗?”听月帮李泠卿戴上了帷帽。
“既到了梁城,那必然要见一见那人。”穿着白衫的姑娘从随身带的行囊中拿出了一个一掌大的木盒,“走吧。”
“水昙去给老爷送信了。按您的吩咐,在信中说您因下雨受了寒,病了,须得在梁城多停留几日。”听月在马车中如是说。
水昙,是在李府从小便跟着李泠卿的侍女,是李家买来的。听月则是李泠卿阿娘何淑君身边赵嬷嬷的女儿。
自何淑君死后,赵嬷嬷和听月便也一直留在李泠卿院子里。
听到听月提及父亲,李泠卿目光淡漠,他还真是,万事都要留心,万事都要在他掌控中。她在心底冷哼一声。
他自私冷漠,眼中似乎只有李家的门楣光耀。何淑君缠绵病榻多时,他也不悲不喜,直至后来逝世,他也未曾掉下一滴泪。
他极少跟李泠卿说话。
直至母亲死后三月,府中进了新人。其实新人又如何,反正旧人他也从未在意过。他需要的,从来只是一个能够操持府中事物的主母,仅此而已。
他从来冷血。
是以李泠卿在新夫人进门半年后,就去了青州外祖父家。一晃两年,任凭日升月落,秋去春来,她还是无法做到与她如寻常人家父女般相处。
当然,她不能,他亦未曾想。
新夫人,也就是和安县主林秋池,去岁刚诞下新婴,他忙着宠爱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可以传宗接代的儿子。哪里顾得上她?
他此番催着她回骊京参加太后寿宴,无非又是想用她来同京中高门贵族抑或皇室联姻,只要她还有一点利用价值,他便要榨干。
马车行至宿睢楼。
宿睢楼位于梁城南,高大巍峨,墨色砖瓦雕纹考究,楼前人来人往不绝,有背着书篓的书生,提着青剑的武人,是晋朝南方一带最大的术习阁。
她今日要找的,便是此楼的主人,云翠峭。
李泠卿攥着手中的木盒,走进了楼中
。
入口处无数水墨垂帘飞扬,一楼中心剑意横生,剑气凌人。二人凌空比剑,引起观者声声喝彩。
“好生厉害的剑法,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一身着灰衣的干瘦老者看着阁中两人称赞道。
“无寂,我说你这些年待在山里,当真是不问世事啊,那二人,一位是剑门太守家的公子,而另一位,则是宿睢楼的传人,莫清淮。”
李泠卿顺着两人的视线看去,比舞台上,两人相对而立,一人玄衣劲疾,一人白衣纷飞。白衣公子剑指另一人,恣意风流。
楼中锣响,欢呼层起。
“莫公子胜。”
李泠卿远看那人笑着颔首,对着玄衣的公子道,“承让。”
玄衣公子亦抱剑躬身,“是在下输了,莫公子好剑法。”
一旁听月走来,说是已经与楼中人说过了,楼主正在二楼等她。
李泠卿也没多待,径直上了二楼。
莫清淮转身与小厮说话,不经意间瞥见了那个素色的身影。
他看见那个背影消失在木梯上。
二楼茶雾缭绕,楼中人引着李泠卿进入一间屋内。
小厮引完路便退下二楼,听月则在门外守着。
李泠卿打量了一下此间。十分宽阔,亦有隔间。思索了片刻,李泠卿摘下帷帽,往里走去。
她步履不停,前方斟茶声泠泠。
绕过纱帘,她抬眸,看见的并非是云翠峭,而是一个年轻的男子。
青色锦袍洁净,如琼枝一树,栽种在青山绿水之间,尽得天地之精华;又似昆仑美玉,落于东南一隅,散发着淡淡华彩。
轩轩若初霞朗日,俊采星驰,色如春晓。
“楼中小厮引我至此,不知公子在此间,实是抱歉,告辞。”
他放下手中的茶,轻轻一笑,“请便。”
他不知这个姑娘为何在此,只知他等的人确是快到了。
不见一见他,如何查下去呢。
不知因何,李泠卿觉得此人身上有种莫名的熟悉感,倒像是......在哪儿见过。
可是在哪呢,李泠卿想不起来。
罢了,李泠卿往门口走去。却听见听月一声惊叫。
“你们是何人!我...”声音戛然而止。
然后便只听见匆匆的脚步声。
“三郎,二楼都被我们翻遍了,还是没找到,我已经去打探过了,云翠峭此时根本不在楼中。此间虽是作待客之用,但焉知那女人不会把东西藏在此处。”
“那便翻,把这楼翻个底朝天,我也要找。”被刚才那人唤作“三郎”的人开了口。
李泠卿蓦地转头看向正在悠闲饮茶的人,无措的脸上写着“怎么办”。
谢承瞮读懂了她脸上的意思,示意她躲在一侧屏风后。
他等的人终于来了,却多了这样一个姑娘。若让这样一个不清不楚的人知道他查的事,那大抵不太好。
李泠卿拿起帷帽,躲到屏风后戴上。
谢承瞮没有再看她,仍旧是自顾自斟茶,波澜不惊。
“砰”的一声,门被踢开。来人极为嚣张,似已毫无顾虑了。
“邹公子想要找什么?”他开口道。
来人正是方才比武台上的人,邹程玉。
他面上再也没了方才人前的沉着谦逊,暴戾尽显。
“你是何人?”他冷冷道,“既你在此,恰又撞见我,恐怕今日,你走不出去了。”他提着剑朝谢承瞮走去,邹程玉的身边人则开始翻箱倒柜。
谢承瞮面色丝毫未变,他只是笑着,“未明是敌是友邹公子便要杀了我?邹太守平日竟是这般教你吗?甚有趣。”
邹程玉看着那个不过弱冠的俊俏男子,心中暗忿大事被此人破坏。
趁谢承瞮拿着方帕的一瞬,他剑锋直指,急汹汹而来,似要贯穿他的胸膛。
座中人闪身避开他,可邹程玉却不依不饶。
他提刀向他砍来,他却似逗弄般的,引他气恼无法。
谢承瞮细细观察他使的剑法,心下了然。
邹程玉觉出自己像只被戏耍的猴子,甚至无端地开始怀疑起自己引以为傲多年的剑法,可每次他总能避开他的剑,好似十分熟悉他的剑法路数。
“若我说你今日非但找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也杀不了我,你当如何?”谢承瞮乜他一眼。
“笑话,你以为我剑门第一剑的名号是白捡来的不成?你刚才说我爹没有教好我,可笑世人皆如你一般,认为我远远不如我爹。”似是触及心中秘隐,他气恼地挥剑一斩,旁边的屏风应声而倒。
屏风后的少女惊呼一声。
“屏风后藏女娇娘?只可惜,她今日必死。杀不死你,我便杀她。”
说罢,他便用剑刺向李泠卿。
李泠卿欲躲,却来不及了。
她闭上眼。
想象中的疼痛感却并未来临。
有人被踢倒在地,谢承瞮踩着他的胸膛,拿匕首抵着邹程玉的脖颈。
他轻声道,“与你好好说话是不成了。你这不是自找?”
他看了眼脚下欲挣脱却不得的人。
一旁找东西的人终于听见声响,冲了过来,却听见谢承瞮说道,“再过来一步,你主子就会死在我的刀下。”
“邹程玉,我没打算杀你,今日本有事要问你,你这却是、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