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程玉试着挣扎了下,发现自己根本无法从眼前这人脚下脱身,他暗自猜想这男子内功深厚,更觉可怕。
李泠卿看着眼前二人,心下思索。
邹程玉,剑门太守家的公子,她在青州时听坊间人谈起过,说是剑术不凡。方才进楼看见他时,也是春风得意。
再看那青衫男子。
确是不知道此人身份了,但观其武艺及行事,恐怕不是一般人家的公子。
毕竟,邹家势力不小。
再想到今日自己来此的目的,李泠卿更觉头痛,再把思绪回转到刚才为自己引路的小厮身上。
他为何说楼主在此。分明不在,甚至,还有旁人。
确是倏忽间,屋内卷帘扇动,门被推开,一阵风呼啸而过。
“邹公子,别来无恙啊,”带着笑意的女声突然响起,打破此间静寂,“今日甚热闹,我想邹公子也甚忙碌,才将参加了我楼中的剑术比赛,现今便已在此处了。”
谢承瞮闻声后放开了他,而后看向她。
风姿绰约,巧笑倩兮,常以笑意示人,虽为妇女,不失英气,来人正是云翠峭。
“邹公子,告诉我,你在我楼中学艺三月,是否等的就是今天,你一心所向不是剑术,而是你想要的那样东西?”云翠峭以一种微妙的神情直盯住邹程玉。
邹程玉看着她,说不出话来。
他本是为了为友人探寻青云令,但在宿睢楼这三月他的剑艺也有所精进,从江湖剑客中学到不少技艺。
“你也是为了权势,我缘以为你并非如此之人。”
“你说权势?”邹程玉冷哼一声。
若他想要权势,自可留在剑门关,何必专程来此处。
“我知邹公子不恋权势,也知你费尽心思找那物是为了谁,但我想,终有一日,邹公子会为自己今时所做而悔。“谢承瞮淡淡开口。
邹程玉侧身看向谢承瞮,“擅自闯入是我之过,但不知阁下现今插手是为何?此事与你又有何关系?”
“还有这位姑娘”,邹程玉抬眼打量起她来,云翠峭也顺着他的话看向李泠卿,“莫非是公子的——”,他顿了一下,似是在想用什么词好,几瞬才道:“相好?”
“还请邹公子莫要胡言。”李泠卿对上他打量的视线,“我今日来此,是为见楼主,奈何楼中人误引我至此。”
嗓音清泠泠,却有不容置疑的味道。
邹程玉兀自笑了一声,也没再问下去。云翠峭却是开了口,“哦?不知这位姑娘今日来是?”
她打量着这个年轻女子,瞧着不过17岁上下。莫不是想入楼学剑的?看着不像会武功的样子。
“今日前来,实是有要事要与楼主相商。但此间事未竟,不若,改日我再来造访。告辞。”李泠卿话毕,径直朝门口走去。
走时不忘拿上了帷帽。
谢承瞮看着她远去,并未多言。
云翠峭看着李泠卿走去,才道,“现在,我却想再问问邹公子,你来此,是否为了青云令,为了薛家?”云翠峭眸中清寒乍现。
邹程玉提防地看着谢承瞮,却不开口。
“在下,谢氏中人。”谢承瞮开口道。
云翠峭一早便知道谢承瞮的身份,所以毫不惊诧。只有邹程玉生出些忌惮来。
谢氏。普天之下,又有几个谢氏。
他是安郡王的人。
邹程玉闻言,终于敛眉,“近日圣上重查陇西筑桥案,牵连甚广,没错,我是想要青云令,但我也只不过想还他应得的一切,他何其无辜......不该沦落至此。”
他?
大抵说的是薛怀?
谢承瞮前些日子便查到邹程玉与薛怀私交不浅。但薛家无辜吗?
大抵,邹程玉从未真正认识过薛怀。
此局,谁设下的,谁又身在局中,早已不言而喻。
刘善平在陇西筑桥案中贪墨了银两,而他背后之人?看似查不出,可焉知不是薛家。江陵薛氏,世家大族,薛宝镇又手握重兵。
在这关头,薛家想要青云令。
有趣。
“邹公子,他日别怪谢某未曾提醒过你。这桩事薛家半点不无辜。你道他薛家想要青云令作何?”谢承瞮一步步走近,勾唇一笑,“还是,你想要整个剑门,一同与那薛家赔命?”
邹程玉却好似恍惚了。
事到如今,他好像确是看不懂薛怀。
青云令,有此令牌等同于有了关西青云军。他薛家已有了平南,权势重大......
邹程玉不敢再往下想。
他想,不论今日之后如何,他得再见见薛怀啊。
“长明啊,你不会骗我吧。”明明已有了答案,邹程玉心中仍抱有一丝希望。
他兀自颓然,似自嘲般笑了笑。而后看向面前二人。“今日之事,是在下冒犯。宿睢楼待我不薄,我实在无颜.....再留于此。”
“邹公子这是想走?”云翠峭闻言,眉梢上扬。
“楼主,我得再见见薛怀。倘若他薛家真是乱党,那我邹程玉自甘认罪。”邹程玉躬身抱臂。
“罢了,你们年轻人的事情,便自己处理。只是邹程玉,我要提醒你,你是练剑之人,心不专静,难有大成。”云翠峭撂下这句话,便推门而出。
邹程玉转而再次开口,“方才是邹某与手下冒犯了,惊着了您与那位姑娘,万望阁下宽谅。”
谢承瞮淡淡笑着,没应。
“邹程玉,今日事毕,便再莫卷进此事了。这件事,你无道入,也不能入。”谢承瞮仍旧坐回几前,煮起了茶。
他静静撇开茶末,看着茶面由浑转向清。
“在下告辞。”邹程玉边往后退边想,此人说其为谢氏中人,却不知究竟是何人。究竟是安郡王的收下,还是谢氏宗族子弟。抑或是,那位传说中的,世子。
看着这房中最后一人也离去。
谢承瞮淡淡嗟叹,看向一旁倒地的玉海棠屏风,饮了口刚调好的茶,又将其尽数倒入手边的绿植中。
嘉行客栈。
水昙端着煎好的药递给榻上的听月。
看着听月饮尽,水昙才开口,
“今日当真凶险,还好小姐没遇上恶人。不然你我有几条命都不够与老爷交代。”
“水昙,今日是我太大意,被那贼人敲晕,没护好小姐。下次定然不会了。”听月自责道。
“罢了,怪不得你,此事谁也说不准的,只是咱们这一路回京,不知前头还有多少凶险等着咱们呢。”
今儿好歹是车夫遣人回来告知她,不然都不知道小姐该怎么把这丫头带回来。
听月听了更为担心,“那咱们是否将这事报给府中?也好让老爷多派几个护卫。”
李泠卿刚进门,听及此,道:“此事勿要告诉他。”
“听月,你是否好些了?今夜便早些歇着吧。”李泠卿看了眼榻上的听月,“药呢?可有喝下。你是被那人打晕的,大夫说要喝药好好修养。”
李泠卿待听月和水昙甚好,大抵是因为这么多年来都是她们跟在她身边的原因。从京城到青州。
“好些了,谢谢小姐,小姐也早些睡下,找楼主的事,明后日再看情况,兴许不会耽搁的。”
李泠卿点了点头。
可她心里却知道,错过了今日这个机会,改日想再见云翠峭一面,怕是不易。
今日本想等着云翠峭,可楼中人说,他们楼主与那位公子有要事相商。对,就是今日那位穿着青衫烹茶的公子。
她倒有耐心等。
却不知苏城有几日的雨可以给她等,太后的寿宴又能等几天,错过了这次,她以后怕是再难来苏城了。
是夜。
李泠卿望着窗外的雨,难以入眠。
她穿上鞋,从行囊中翻出一件披风。拿起倚在门边的伞与灯,便推门而出。
店小二看见她,便凑上来好心提醒道:“客官,外头下着雨,怕是不要出去的好。”
李泠卿微微一笑,“多谢提醒,我带着伞,自会小心。”
来时李泠卿便发现这间客栈所处地环境甚好,客栈后有一处竹林,竹林内有小亭,还有假山与泉眼。应是供旅客休憩赏景之用。
李泠卿一手撑着纸伞,一手提着灯沿着石板路朝竹林走去。
一阵风吹过,李泠卿放下提灯,拢了拢披风。
循路而走,缓步入亭,亭外纸灯仍亮着。不对,是一层胶纸封着的灯。
从前在青州时,外祖母发现她悄悄溜出小院时,便对她说:“卿卿胆子也太大了些,夜已深了,还往院子外面跑,当心遇见歹人。”
彼时她沉浸在逝母的悲痛中,入夜便睡不着觉,总想往屋外跑。一个人待一会,透口气总是好的。
她胆子大吗?
不,她以前其实甚怕一个人深处黑夜中。但一个人久了,也习惯了。
再后来,外公教她习武,学了些简单的防身之术,以后她独自出门时便在身上带着匕首,也没那么怕了。
虽是秋日,但冷风仍旧凛冽,吹动竹叶梭梭作响。青翠的竹茎在雨中被冲洗着,泥土浸润,流水潺潺。竟也颇显生机。
她提灯一步步往前。
正准备进入亭中,却恍然发觉桌前坐着一个人。
准确来说,应是个男子。李泠卿猜想他或许也是客栈中的住客。
李泠卿又把灯提起来仔细瞧了瞧。
......
这眉目,好生熟悉。
一缕茶香飘过,溢进李泠卿的鼻腔。
她恍然想起,此人不正是,白日宿睢楼中的青衫公子吗。
李泠卿看着眼前二人,心下思索。
邹程玉,剑门太守家的公子,她在青州时听坊间人谈起过,说是剑术不凡。方才进楼看见他时,也是春风得意。
再看那青衫男子。
确是不知道此人身份了,但观其武艺及行事,恐怕不是一般人家的公子。
毕竟,邹家势力不小。
再想到今日自己来此的目的,李泠卿更觉头痛,再把思绪回转到刚才为自己引路的小厮身上。
他为何说楼主在此。分明不在,甚至,还有旁人。
确是倏忽间,屋内卷帘扇动,门被推开,一阵风呼啸而过。
“邹公子,别来无恙啊,”带着笑意的女声突然响起,打破此间静寂,“今日甚热闹,我想邹公子也甚忙碌,才将参加了我楼中的剑术比赛,现今便已在此处了。”
谢承瞮闻声后放开了他,而后看向她。
风姿绰约,巧笑倩兮,常以笑意示人,虽为妇女,不失英气,来人正是云翠峭。
“邹公子,告诉我,你在我楼中学艺三月,是否等的就是今天,你一心所向不是剑术,而是你想要的那样东西?”云翠峭以一种微妙的神情直盯住邹程玉。
邹程玉看着她,说不出话来。
他本是为了为友人探寻青云令,但在宿睢楼这三月他的剑艺也有所精进,从江湖剑客中学到不少技艺。
“你也是为了权势,我缘以为你并非如此之人。”
“你说权势?”邹程玉冷哼一声。
若他想要权势,自可留在剑门关,何必专程来此处。
“我知邹公子不恋权势,也知你费尽心思找那物是为了谁,但我想,终有一日,邹公子会为自己今时所做而悔。“谢承瞮淡淡开口。
邹程玉侧身看向谢承瞮,“擅自闯入是我之过,但不知阁下现今插手是为何?此事与你又有何关系?”
“还有这位姑娘”,邹程玉抬眼打量起她来,云翠峭也顺着他的话看向李泠卿,“莫非是公子的——”,他顿了一下,似是在想用什么词好,几瞬才道:“相好?”
“还请邹公子莫要胡言。”李泠卿对上他打量的视线,“我今日来此,是为见楼主,奈何楼中人误引我至此。”
嗓音清泠泠,却有不容置疑的味道。
邹程玉兀自笑了一声,也没再问下去。云翠峭却是开了口,“哦?不知这位姑娘今日来是?”
她打量着这个年轻女子,瞧着不过17岁上下。莫不是想入楼学剑的?看着不像会武功的样子。
“今日前来,实是有要事要与楼主相商。但此间事未竟,不若,改日我再来造访。告辞。”李泠卿话毕,径直朝门口走去。
走时不忘拿上了帷帽。
谢承瞮看着她远去,并未多言。
云翠峭看着李泠卿走去,才道,“现在,我却想再问问邹公子,你来此,是否为了青云令,为了薛家?”云翠峭眸中清寒乍现。
邹程玉提防地看着谢承瞮,却不开口。
“在下,谢氏中人。”谢承瞮开口道。
云翠峭一早便知道谢承瞮的身份,所以毫不惊诧。只有邹程玉生出些忌惮来。
谢氏。普天之下,又有几个谢氏。
他是安郡王的人。
邹程玉闻言,终于敛眉,“近日圣上重查陇西筑桥案,牵连甚广,没错,我是想要青云令,但我也只不过想还他应得的一切,他何其无辜......不该沦落至此。”
他?
大抵说的是薛怀?
谢承瞮前些日子便查到邹程玉与薛怀私交不浅。但薛家无辜吗?
大抵,邹程玉从未真正认识过薛怀。
此局,谁设下的,谁又身在局中,早已不言而喻。
刘善平在陇西筑桥案中贪墨了银两,而他背后之人?看似查不出,可焉知不是薛家。江陵薛氏,世家大族,薛宝镇又手握重兵。
在这关头,薛家想要青云令。
有趣。
“邹公子,他日别怪谢某未曾提醒过你。这桩事薛家半点不无辜。你道他薛家想要青云令作何?”谢承瞮一步步走近,勾唇一笑,“还是,你想要整个剑门,一同与那薛家赔命?”
邹程玉却好似恍惚了。
事到如今,他好像确是看不懂薛怀。
青云令,有此令牌等同于有了关西青云军。他薛家已有了平南,权势重大......
邹程玉不敢再往下想。
他想,不论今日之后如何,他得再见见薛怀啊。
“长明啊,你不会骗我吧。”明明已有了答案,邹程玉心中仍抱有一丝希望。
他兀自颓然,似自嘲般笑了笑。而后看向面前二人。“今日之事,是在下冒犯。宿睢楼待我不薄,我实在无颜.....再留于此。”
“邹公子这是想走?”云翠峭闻言,眉梢上扬。
“楼主,我得再见见薛怀。倘若他薛家真是乱党,那我邹程玉自甘认罪。”邹程玉躬身抱臂。
“罢了,你们年轻人的事情,便自己处理。只是邹程玉,我要提醒你,你是练剑之人,心不专静,难有大成。”云翠峭撂下这句话,便推门而出。
邹程玉转而再次开口,“方才是邹某与手下冒犯了,惊着了您与那位姑娘,万望阁下宽谅。”
谢承瞮淡淡笑着,没应。
“邹程玉,今日事毕,便再莫卷进此事了。这件事,你无道入,也不能入。”谢承瞮仍旧坐回几前,煮起了茶。
他静静撇开茶末,看着茶面由浑转向清。
“在下告辞。”邹程玉边往后退边想,此人说其为谢氏中人,却不知究竟是何人。究竟是安郡王的收下,还是谢氏宗族子弟。抑或是,那位传说中的,世子。
看着这房中最后一人也离去。
谢承瞮淡淡嗟叹,看向一旁倒地的玉海棠屏风,饮了口刚调好的茶,又将其尽数倒入手边的绿植中。
嘉行客栈。
水昙端着煎好的药递给榻上的听月。
看着听月饮尽,水昙才开口,
“今日当真凶险,还好小姐没遇上恶人。不然你我有几条命都不够与老爷交代。”
“水昙,今日是我太大意,被那贼人敲晕,没护好小姐。下次定然不会了。”听月自责道。
“罢了,怪不得你,此事谁也说不准的,只是咱们这一路回京,不知前头还有多少凶险等着咱们呢。”
今儿好歹是车夫遣人回来告知她,不然都不知道小姐该怎么把这丫头带回来。
听月听了更为担心,“那咱们是否将这事报给府中?也好让老爷多派几个护卫。”
李泠卿刚进门,听及此,道:“此事勿要告诉他。”
“听月,你是否好些了?今夜便早些歇着吧。”李泠卿看了眼榻上的听月,“药呢?可有喝下。你是被那人打晕的,大夫说要喝药好好修养。”
李泠卿待听月和水昙甚好,大抵是因为这么多年来都是她们跟在她身边的原因。从京城到青州。
“好些了,谢谢小姐,小姐也早些睡下,找楼主的事,明后日再看情况,兴许不会耽搁的。”
李泠卿点了点头。
可她心里却知道,错过了今日这个机会,改日想再见云翠峭一面,怕是不易。
今日本想等着云翠峭,可楼中人说,他们楼主与那位公子有要事相商。对,就是今日那位穿着青衫烹茶的公子。
她倒有耐心等。
却不知苏城有几日的雨可以给她等,太后的寿宴又能等几天,错过了这次,她以后怕是再难来苏城了。
是夜。
李泠卿望着窗外的雨,难以入眠。
她穿上鞋,从行囊中翻出一件披风。拿起倚在门边的伞与灯,便推门而出。
店小二看见她,便凑上来好心提醒道:“客官,外头下着雨,怕是不要出去的好。”
李泠卿微微一笑,“多谢提醒,我带着伞,自会小心。”
来时李泠卿便发现这间客栈所处地环境甚好,客栈后有一处竹林,竹林内有小亭,还有假山与泉眼。应是供旅客休憩赏景之用。
李泠卿一手撑着纸伞,一手提着灯沿着石板路朝竹林走去。
一阵风吹过,李泠卿放下提灯,拢了拢披风。
循路而走,缓步入亭,亭外纸灯仍亮着。不对,是一层胶纸封着的灯。
从前在青州时,外祖母发现她悄悄溜出小院时,便对她说:“卿卿胆子也太大了些,夜已深了,还往院子外面跑,当心遇见歹人。”
彼时她沉浸在逝母的悲痛中,入夜便睡不着觉,总想往屋外跑。一个人待一会,透口气总是好的。
她胆子大吗?
不,她以前其实甚怕一个人深处黑夜中。但一个人久了,也习惯了。
再后来,外公教她习武,学了些简单的防身之术,以后她独自出门时便在身上带着匕首,也没那么怕了。
虽是秋日,但冷风仍旧凛冽,吹动竹叶梭梭作响。青翠的竹茎在雨中被冲洗着,泥土浸润,流水潺潺。竟也颇显生机。
她提灯一步步往前。
正准备进入亭中,却恍然发觉桌前坐着一个人。
准确来说,应是个男子。李泠卿猜想他或许也是客栈中的住客。
李泠卿又把灯提起来仔细瞧了瞧。
......
这眉目,好生熟悉。
一缕茶香飘过,溢进李泠卿的鼻腔。
她恍然想起,此人不正是,白日宿睢楼中的青衫公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