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宫中旧习,重阳之日,宫中女眷必定前往梅月庵参加菊花宴。多年来,菊宴都是由宫中地位最高的女性操持,然而梁太后经历了八年的囚禁后,身子已经大不如前,不能过于操劳。于是,梁太后属意让翁梓华协助年幼的皇后操办这次的菊花宴,然而韩澈却推荐了淑媛严馨,让梁太后大为不悦。
“陛下,哀家知道陛下不想心儿过于劳累,但是心儿毕竟是肃慎国的皇后,她必须负起身为皇后应尽的责任,菊花宴就算是给她一个小小的考验。而且,加上有梓华从旁协助,不会有问题的。”梁太后摆摆手,让身旁的侍女撤掉了韩澈面前已经凉掉了的红袍。
韩澈下榻走至珠帘前,捻着一颗帘上的一颗玉珠,看似妥协般说道:“既然如此,那孤只有一个要求,让馨儿协助心儿。”
梁太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知道韩澈对严馨宠爱有加,但是他不会不知道如何去权衡后宫。虽然梁太后也知道自己偏爱梓华,但是这也是为了心儿,韩澈明明知道,那为何又推荐严馨?梁太后心中满是疑惑。
自从梁太后的身体抱恙,绮罗经常抽空到凤天殿里伺候。恰逢今日是四月值班,绮罗照料完药圃里梁太后赏赐给她的早菊,就匆匆来到凤天殿,碰上了刚刚退出内室的杏儿。
“让我来吧。”绮罗接过杏儿手中的托盘,一看是红袍,就知道韩澈也在里面。
杏儿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陛下和太后娘娘似乎为了菊花宴的事,起了龃龉,姐姐千万要留心注意。”
“我知道了,下去吧。”
“喏。”
绮罗重新泡制了一壶红袍,却在端上之前又撤下了,换上了几日前自制的早菊泡制的菊花茶,更在韩澈的那一杯茶中加入了枸杞。泛黄的汤色中是绽开的菊花和点红的枸杞,气味清新,微带甘甜。
韩澈透过珠帘,看见绮罗手捧着托盘走进内室,立刻掀开了珠帘。
“奴婢参见陛下。”绮罗有礼地半蹲行礼,然后端盘至坐榻前,给韩澈的位置上放上加了枸杞的菊花茶,而给梁太后上了一杯普通的菊花茶。
梁太后看了看韩澈的那杯菊花茶:“绮儿太偏心了,怎么哀家这一杯没有枸杞?”说完,便拿起了手中的丝帕掩面轻笑。
韩澈复回坐榻上,端起了绮罗给他呈上的菊杞茶,轻闻着那怡人的香气,然后把目光转到站在身侧的绮罗的身上:“想说什么?”
绮罗平静地说道:“举办菊花宴旨在庆丰尝新,与民同乐。奴婢相信,无论哪位娘娘操持,都会秉承祖宗遗传下来的宗旨,把此次的菊花宴办好。”
韩澈听见满意的答案,看似不露声色,却还是忍不住逗一逗绮罗:“并非所有人都有醉翁之意,这茶汤色泽不错。”
绮罗以为自己的自作聪明惹了祸,慌忙解释道:“这是奴婢新采的早菊,对娘娘的湿痹之症应该有所缓和。至于陛下的枸杞则是奴婢看陛下日夜操劳国事,双目干涩,菊花、枸杞合用有舒缓目涩之效,才擅作主张。”
“哀家就说绮儿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陛下就不要追究了。”
韩澈喝了一口茶,嘴里顿时弥散着淡淡的甘甜,嘴角微微上扬:“以后孤去蓬莲宫的时候,就呈这个。”
“喏。”绮罗偷偷看了一眼韩澈,心想着对方不像是不悦,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母后,菊花宴的事,总得有一个领头的宫人,既然母后如此信赖她,那么也让她去帮忙。”
绮罗本来放松下来的心又再悬起,她总有一种感觉,韩澈不是有意抬举。
“陛下?”其实,韩澈不说,梁太后的心里也早有主意。绮罗是心儿的贴身侍女,菊花宴之事是责无旁贷,可是连韩澈也开口了,心里自是更踏实,然而她并不知韩澈如此安排的深意。“也好,绮儿是个妥帖的,我更加放心了。”
韩澈将手中的茶一饮而尽,眉眼间流转着遥不可测的深邃。
约定的时辰还没到,孩子们已经安坐在石阶上,撑着各自的小脑袋。小君怀抱着小藤篮,心想着今日一定要让丹陶姐姐尝一下自己做的菊花卷。
迟到的筒子悄悄地走到小君的背后,把刚抓来的斑蝥丢进小君的衣领子里。
“啊!”小君吓得跳起来,不停地用手往后背挠,却怎么也挠不出来,在石阶上直跺着脚。
筒子得意地拿走小君的藤篮,挑了一块菊花卷,准备放进嘴里。
“不许吃!”小君一边挠着,一边要抢筒子手里的菊花卷。
筒子看着小君的紧张状,更加得意了,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欲要把手里的菊花卷一口吞尽。小君顾不得身上的斑蝥,立刻上前抢走筒子的菊花卷。筒子把菊花卷和小君的手一起咬下去,锥心之痛从小君的小手上快速地传遍了全身。小君咬着牙,含泪抡起另一只小手,给了筒子一巴掌。
“你——”被打的筒子吃惊地看着小君,“不就一块菊花卷嘛,怎么打人啊?”
“我……”小君捂着被咬伤的手指,“总之你不能吃。”
丹陶徐徐地从拐角处走来,看到孩子们都围着小君和筒子,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不禁加快了脚步。
“丹陶姐姐。”一向胆小的招弟赶紧跑到丹陶的身后,怯怯地看着小君和筒子。
丹陶把手中的盘子放下,半蹲着身子,各牵着小君和筒子的小手,却看见小君的手指被咬伤了。
“怎么回事?”
小君低头默语,筒子也扭扭捏捏。
丹陶从袖间取出丝帕,仔细地给小君包扎伤口:“虽然姐姐不知发生何事,但是既然修来了缘分,就应该珍惜,不能伤了和气。”
小君咬着唇,滚圆的泪珠挂在眼角。她抽噎一下,把泪水强忍回去。
“只是一块菊花卷,她不来抢,我……我就不会咬她……”筒子自知理亏,也不敢在丹陶面前多说几句。
丹陶大概知道了状况,于是把孩子们安顿在石阶上,把适才搁下的盘子放在柱子旁边的石桌上。“来,再过几日就是重阳。梅月庵要接待贵客,姐姐不能陪你们去踏秋,只好做了一些花糕。”
花糕上嵌满了孩子们喜欢吃的蜜饯和枣脯,一向贪吃的筒子似乎忘记了刚才的事情,马上拿走了一块花糕。
丹陶微微蹙眉,拿走了筒子手里的花糕,训导筒子:“待会儿大家一块吃。”
此时,小君怯怯地把藤篮交给丹陶:“菊花卷。”
“谢谢。“丹陶双手接过藤篮,把篮子中的菊花卷也放在石桌上。孩子们纷纷老实地坐在石阶上,安静地等待。
“姐姐今日要唱一首姐姐最喜欢的曲子。”说罢,她挽起水袖,碎步至院子的中央。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
解君忧闷舞婆娑。
赢秦无道把江山破,
英雄四路起干戈。
丹陶挥舞着木剑,目光游离在孩子们的身上。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看着,调皮的筒子还从别处弄来两根小树枝,学着丹陶胡乱地挥舞。丹陶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嘴角不禁上扬。然而,滑入嘴角的却是咸涩的泪。
自古常言不欺我,
成败兴亡一刹那。
宽心饮酒宝帐坐!
孩子们的笑脸渐渐溶化在泪水中,粼粼中浮现的却是兄长甯武忿恨不甘的切齿,母妃悲伤绝望的鲜血,童飞内疚自责的背影,韩澈冰冷彻骨的目光,一切一切,犹如重重破不出的魔障,笼罩着丹陶的身体。
“……”
她丢下双剑,无力地跪在地上,瑟瑟地拥抱着自己的身体,喃喃地念着经文,然而身体依旧冰冷,撕心裂肺的痛再次蔓延。
一切都会过去,却怎么也走不出过去。
“丹陶姐姐——”
丹陶反常的行为似乎吓着孩子们。小君第一个跑到丹陶的身边,紧紧地抱着她。其他孩子都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
小君把缠在指头上的手帕拆下来,挑了干净的一角,轻轻地揩去丹陶脸上的泪水:“不怕不怕。”
小君的脸蛋慢慢地清晰起来,伸手可触的温暖随着阳光冲破了眼前的黑暗。
“一开始,受命于主持师太,照顾这群可怜的孩子,却没想到,最终得到救赎的,是我自己。”丹陶轻轻地抱着小君,其他孩子也和她们簇拥在一起。
“我的大花糕呢?”筒子着急地在石桌周围寻找着那块他最想吃的大花糕,却怎么找也找不到。
小君又恼又笑地说道:“是不是你自己吃了,又忘了?”
顿时,孩子们一哄而散,纷纷跑到石桌的附近,帮筒子找他的“大花糕”。
“才不是呢,我还要留着明儿吃,奇了怪了……”
丹陶抚摸着筒子的小脑袋:“筒子喜欢吃,姐姐以后就多做点。”
“真的吗?”筒子乐得像山后紫竹林里的猴子,一边大声欢呼一边在院子里上窜下跳。
迎着清风,无心坐在屋顶上,细细地端详着手中的花糕,又欣慰地望着屋下的他们。
“一切都会过去,我能够做的,就是看着你走出过去。”
“陛下,哀家知道陛下不想心儿过于劳累,但是心儿毕竟是肃慎国的皇后,她必须负起身为皇后应尽的责任,菊花宴就算是给她一个小小的考验。而且,加上有梓华从旁协助,不会有问题的。”梁太后摆摆手,让身旁的侍女撤掉了韩澈面前已经凉掉了的红袍。
韩澈下榻走至珠帘前,捻着一颗帘上的一颗玉珠,看似妥协般说道:“既然如此,那孤只有一个要求,让馨儿协助心儿。”
梁太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知道韩澈对严馨宠爱有加,但是他不会不知道如何去权衡后宫。虽然梁太后也知道自己偏爱梓华,但是这也是为了心儿,韩澈明明知道,那为何又推荐严馨?梁太后心中满是疑惑。
自从梁太后的身体抱恙,绮罗经常抽空到凤天殿里伺候。恰逢今日是四月值班,绮罗照料完药圃里梁太后赏赐给她的早菊,就匆匆来到凤天殿,碰上了刚刚退出内室的杏儿。
“让我来吧。”绮罗接过杏儿手中的托盘,一看是红袍,就知道韩澈也在里面。
杏儿如释重负地舒了一口气:“陛下和太后娘娘似乎为了菊花宴的事,起了龃龉,姐姐千万要留心注意。”
“我知道了,下去吧。”
“喏。”
绮罗重新泡制了一壶红袍,却在端上之前又撤下了,换上了几日前自制的早菊泡制的菊花茶,更在韩澈的那一杯茶中加入了枸杞。泛黄的汤色中是绽开的菊花和点红的枸杞,气味清新,微带甘甜。
韩澈透过珠帘,看见绮罗手捧着托盘走进内室,立刻掀开了珠帘。
“奴婢参见陛下。”绮罗有礼地半蹲行礼,然后端盘至坐榻前,给韩澈的位置上放上加了枸杞的菊花茶,而给梁太后上了一杯普通的菊花茶。
梁太后看了看韩澈的那杯菊花茶:“绮儿太偏心了,怎么哀家这一杯没有枸杞?”说完,便拿起了手中的丝帕掩面轻笑。
韩澈复回坐榻上,端起了绮罗给他呈上的菊杞茶,轻闻着那怡人的香气,然后把目光转到站在身侧的绮罗的身上:“想说什么?”
绮罗平静地说道:“举办菊花宴旨在庆丰尝新,与民同乐。奴婢相信,无论哪位娘娘操持,都会秉承祖宗遗传下来的宗旨,把此次的菊花宴办好。”
韩澈听见满意的答案,看似不露声色,却还是忍不住逗一逗绮罗:“并非所有人都有醉翁之意,这茶汤色泽不错。”
绮罗以为自己的自作聪明惹了祸,慌忙解释道:“这是奴婢新采的早菊,对娘娘的湿痹之症应该有所缓和。至于陛下的枸杞则是奴婢看陛下日夜操劳国事,双目干涩,菊花、枸杞合用有舒缓目涩之效,才擅作主张。”
“哀家就说绮儿是个善解人意的孩子,陛下就不要追究了。”
韩澈喝了一口茶,嘴里顿时弥散着淡淡的甘甜,嘴角微微上扬:“以后孤去蓬莲宫的时候,就呈这个。”
“喏。”绮罗偷偷看了一眼韩澈,心想着对方不像是不悦,才稍微松了一口气。
“母后,菊花宴的事,总得有一个领头的宫人,既然母后如此信赖她,那么也让她去帮忙。”
绮罗本来放松下来的心又再悬起,她总有一种感觉,韩澈不是有意抬举。
“陛下?”其实,韩澈不说,梁太后的心里也早有主意。绮罗是心儿的贴身侍女,菊花宴之事是责无旁贷,可是连韩澈也开口了,心里自是更踏实,然而她并不知韩澈如此安排的深意。“也好,绮儿是个妥帖的,我更加放心了。”
韩澈将手中的茶一饮而尽,眉眼间流转着遥不可测的深邃。
约定的时辰还没到,孩子们已经安坐在石阶上,撑着各自的小脑袋。小君怀抱着小藤篮,心想着今日一定要让丹陶姐姐尝一下自己做的菊花卷。
迟到的筒子悄悄地走到小君的背后,把刚抓来的斑蝥丢进小君的衣领子里。
“啊!”小君吓得跳起来,不停地用手往后背挠,却怎么也挠不出来,在石阶上直跺着脚。
筒子得意地拿走小君的藤篮,挑了一块菊花卷,准备放进嘴里。
“不许吃!”小君一边挠着,一边要抢筒子手里的菊花卷。
筒子看着小君的紧张状,更加得意了,把嘴巴张得大大的,欲要把手里的菊花卷一口吞尽。小君顾不得身上的斑蝥,立刻上前抢走筒子的菊花卷。筒子把菊花卷和小君的手一起咬下去,锥心之痛从小君的小手上快速地传遍了全身。小君咬着牙,含泪抡起另一只小手,给了筒子一巴掌。
“你——”被打的筒子吃惊地看着小君,“不就一块菊花卷嘛,怎么打人啊?”
“我……”小君捂着被咬伤的手指,“总之你不能吃。”
丹陶徐徐地从拐角处走来,看到孩子们都围着小君和筒子,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不禁加快了脚步。
“丹陶姐姐。”一向胆小的招弟赶紧跑到丹陶的身后,怯怯地看着小君和筒子。
丹陶把手中的盘子放下,半蹲着身子,各牵着小君和筒子的小手,却看见小君的手指被咬伤了。
“怎么回事?”
小君低头默语,筒子也扭扭捏捏。
丹陶从袖间取出丝帕,仔细地给小君包扎伤口:“虽然姐姐不知发生何事,但是既然修来了缘分,就应该珍惜,不能伤了和气。”
小君咬着唇,滚圆的泪珠挂在眼角。她抽噎一下,把泪水强忍回去。
“只是一块菊花卷,她不来抢,我……我就不会咬她……”筒子自知理亏,也不敢在丹陶面前多说几句。
丹陶大概知道了状况,于是把孩子们安顿在石阶上,把适才搁下的盘子放在柱子旁边的石桌上。“来,再过几日就是重阳。梅月庵要接待贵客,姐姐不能陪你们去踏秋,只好做了一些花糕。”
花糕上嵌满了孩子们喜欢吃的蜜饯和枣脯,一向贪吃的筒子似乎忘记了刚才的事情,马上拿走了一块花糕。
丹陶微微蹙眉,拿走了筒子手里的花糕,训导筒子:“待会儿大家一块吃。”
此时,小君怯怯地把藤篮交给丹陶:“菊花卷。”
“谢谢。“丹陶双手接过藤篮,把篮子中的菊花卷也放在石桌上。孩子们纷纷老实地坐在石阶上,安静地等待。
“姐姐今日要唱一首姐姐最喜欢的曲子。”说罢,她挽起水袖,碎步至院子的中央。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
解君忧闷舞婆娑。
赢秦无道把江山破,
英雄四路起干戈。
丹陶挥舞着木剑,目光游离在孩子们的身上。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看着,调皮的筒子还从别处弄来两根小树枝,学着丹陶胡乱地挥舞。丹陶看着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嘴角不禁上扬。然而,滑入嘴角的却是咸涩的泪。
自古常言不欺我,
成败兴亡一刹那。
宽心饮酒宝帐坐!
孩子们的笑脸渐渐溶化在泪水中,粼粼中浮现的却是兄长甯武忿恨不甘的切齿,母妃悲伤绝望的鲜血,童飞内疚自责的背影,韩澈冰冷彻骨的目光,一切一切,犹如重重破不出的魔障,笼罩着丹陶的身体。
“……”
她丢下双剑,无力地跪在地上,瑟瑟地拥抱着自己的身体,喃喃地念着经文,然而身体依旧冰冷,撕心裂肺的痛再次蔓延。
一切都会过去,却怎么也走不出过去。
“丹陶姐姐——”
丹陶反常的行为似乎吓着孩子们。小君第一个跑到丹陶的身边,紧紧地抱着她。其他孩子都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
小君把缠在指头上的手帕拆下来,挑了干净的一角,轻轻地揩去丹陶脸上的泪水:“不怕不怕。”
小君的脸蛋慢慢地清晰起来,伸手可触的温暖随着阳光冲破了眼前的黑暗。
“一开始,受命于主持师太,照顾这群可怜的孩子,却没想到,最终得到救赎的,是我自己。”丹陶轻轻地抱着小君,其他孩子也和她们簇拥在一起。
“我的大花糕呢?”筒子着急地在石桌周围寻找着那块他最想吃的大花糕,却怎么找也找不到。
小君又恼又笑地说道:“是不是你自己吃了,又忘了?”
顿时,孩子们一哄而散,纷纷跑到石桌的附近,帮筒子找他的“大花糕”。
“才不是呢,我还要留着明儿吃,奇了怪了……”
丹陶抚摸着筒子的小脑袋:“筒子喜欢吃,姐姐以后就多做点。”
“真的吗?”筒子乐得像山后紫竹林里的猴子,一边大声欢呼一边在院子里上窜下跳。
迎着清风,无心坐在屋顶上,细细地端详着手中的花糕,又欣慰地望着屋下的他们。
“一切都会过去,我能够做的,就是看着你走出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