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上)
柳玉露依在窗边,李执盛已经远了。
“莫名其妙……像哪家小姐?是柳府小小姐吗?他……一届道士,怎知俗世?”
思及,玉露闭了窗,这几日一直在房中,唯一一次出门也是赶上过节,没有听到什么消息。这么久了还不知道京中大事决策什么的,也不知道柳府没了她会怎么样,不知道纯元有没有被罚……
不若,出去走走。
南市,少女随意选了处茶铺歇脚。
这是茶贩随意支的小摊,环境很简陋,不过这几月玉露已经适应了,没有摆什么架子,而是很舒适的坐了下来。
周身的人渐渐多了,不少马夫也在此坐下。
不出所料,虽然已经两三个月了,但她依旧听见了她想要的东西。
“欸约雪,我听说那皇城里头死了个淑妃,好像是柳府的嫡女欸。听说那长得叫一个……哎!只可惜锁在了宫里皇帝那,还送了命。”一个衣着麻衣的男子说道。
“哎,小四哥!你消息也太不灵通了吧?!好久以前的事了都。不过啊,说起这个,我倒知道一点点内情。”被称作约雪的男子也是一身粗麻,若除去脸上的泥灰,长得也算俊朗。
那人催他快说,约雪才不紧不慢的开口:“据说啊,是纯元皇后动的手,这件事自然逃不过天子之眼,不过只是草草遮掩过去。”
男子将信将疑,却没有追问。两人闲聊片刻就被雇主喊去干活。
不错,纯元皇后母族强盛,明嘉皇后驾鹤西去,尸骨还未寒,太后就派人送当今纯元皇后,她的侄女——靳月新入了宫,赐了凤印。皇帝气得不行,但靳家势力过于强大,这也一直是多年来他的扎在他心的肉中钉。
削弱靳家势力是迟早的事,不过现在时候未到,他又怎么可能轻易因为一个女人跟太后撕破脸?
对明嘉皇后是这样,对自己这个柳淑妃也是这样。
而柳家,自己那个缩头爹爹,自然也不敢造次,上头随意给个理由就可以打发他,估计还答应死后再给他追个谥号罢。
柳玉露轻轻叹气,皇城的事却轻易被民间百姓闲谈,皇帝是不想管还是……不敢管呢?
少女自嘲的笑了,一时竟不知该说皇帝太懦弱还是该怪自己,只是低低吟出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
“传——举人,微生夏阳,微生金风觐见——”
早朝的时间,金玉雕琢的琉璃殿外,太监扯着嗓子嚎了一句。
微生从殿外等候的举人一列走出,由公公领着他走到殿前。
两身阔达,皇宫那样广阔,脚下的路那样熟悉,那么令人,憎恶……
身旁的景物倒退,大殿越来越近,庄严的,神圣的,光与影的重合,微生金风的,和宜泊晏的影子。
渐渐重合。
元德十二年,一切都和元德十二年重合起来!!!
那年,那年他中了探花,他拒了婚,他抗了旨,他入了…入了狱。
这次他不会错……对!不会再错。
在殿前回望,身后也不过区区四十九级台阶,却又好像是大多数人这辈子都爬不上的高山呢。
微生金风入了殿,欠身行礼后等着皇帝的询问。
恰好身旁是胡太傅,他垂头悄悄低语道:“金风,未得允许不可直视圣颜呐!”
经此一说他这才发现原本肃静的殿堂此刻有些躁动。
他本想说些什么,但还是低了头。
其实老皇帝方才也没看清他,便摆摆手示意他不必拘束。
虽然戏称老皇帝,但其实也不过四十来岁,未过半百。
微生金风走近了圣驾。朝上的文臣武将都等着皇上发话,但龙椅上那人却愣了好一会。
微生金风脸色有些难看,低眸暗自想:朝元帝,你还会记得八年前抗旨的探花——宜泊晏吗?
龙椅上的人眨巴眨巴眼睛,方才慌乱的情绪一带而过。
微生金风,准确说来是宜泊晏,确实是个会做官的,皇上怎么能在殿前失仪呢?
座下那人拱手“陛下万安,在下淮州夏阳人,微生金风。”
他接过话茬,把众人目光引到他身上。
皇上没有问他其他的,只是招婢女为他引座。
本来应该询问家况的,不过既然陛下没有问那便不重要了。
等后面的同生觐见完,太傅就发下试题,是最近的时政——饥荒问题。
很多地方遭了旱灾,颗粒无收,存粮都吃完了只好往其他村头跑,见人就往上拥去,只差抱着啃了。
侍奉的公公点了根香,便开始作答了。
微生已经有段时日没有接触过政事,这饥荒问题虽然年年都有,但他也只是有所耳闻,而且今年似乎格外严重。
其他人已经刷刷动笔写了好长串了,微生却在一旁画起了疆域图。
闹饥荒的地方众多,不过大都在永清至栎云一带,离京城遥远,若是从京派人去搭棚施粥恐怕到时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现下有两种方案,一是大多数人选择的就近原则施救,也就是在临乡进行救助。而这一带最近的施援地应该是……映水村。
映水村,属地泉州,位于泉州与瓜州两州分界线处,是永清至栎云最近的供点。
微生记得前几年映水村上报的收成都达标了,这今年大概也没有什么大变化。不过这种办法只治标不治本。
而还有一种,就是挖水渠,把和清河分一条支流往永清、栎云一带去。
不过费时耗力,跟从京中派人援助一样,意义不大。
但是……如果两者结合,先往临乡救援,再挖渠道,这样可以缓解紧急危机,以后也可避免旱灾。
不过,这个想法也不是没有人提出。
瓜州年年都有灾旱,三年前曾有位宿大人提出过修水渠,要知道对于每一朝来说修水渠都是大事,不过朝元帝也正有此意。但第二年再次水患,朝元帝想仔细商议这件事的时候那位大人竟告老还乡了。
这其中的利害大家自然都看得明明白白的。此后也没有人再提。
如此,不如孤掷一注。
“莫名其妙……像哪家小姐?是柳府小小姐吗?他……一届道士,怎知俗世?”
思及,玉露闭了窗,这几日一直在房中,唯一一次出门也是赶上过节,没有听到什么消息。这么久了还不知道京中大事决策什么的,也不知道柳府没了她会怎么样,不知道纯元有没有被罚……
不若,出去走走。
南市,少女随意选了处茶铺歇脚。
这是茶贩随意支的小摊,环境很简陋,不过这几月玉露已经适应了,没有摆什么架子,而是很舒适的坐了下来。
周身的人渐渐多了,不少马夫也在此坐下。
不出所料,虽然已经两三个月了,但她依旧听见了她想要的东西。
“欸约雪,我听说那皇城里头死了个淑妃,好像是柳府的嫡女欸。听说那长得叫一个……哎!只可惜锁在了宫里皇帝那,还送了命。”一个衣着麻衣的男子说道。
“哎,小四哥!你消息也太不灵通了吧?!好久以前的事了都。不过啊,说起这个,我倒知道一点点内情。”被称作约雪的男子也是一身粗麻,若除去脸上的泥灰,长得也算俊朗。
那人催他快说,约雪才不紧不慢的开口:“据说啊,是纯元皇后动的手,这件事自然逃不过天子之眼,不过只是草草遮掩过去。”
男子将信将疑,却没有追问。两人闲聊片刻就被雇主喊去干活。
不错,纯元皇后母族强盛,明嘉皇后驾鹤西去,尸骨还未寒,太后就派人送当今纯元皇后,她的侄女——靳月新入了宫,赐了凤印。皇帝气得不行,但靳家势力过于强大,这也一直是多年来他的扎在他心的肉中钉。
削弱靳家势力是迟早的事,不过现在时候未到,他又怎么可能轻易因为一个女人跟太后撕破脸?
对明嘉皇后是这样,对自己这个柳淑妃也是这样。
而柳家,自己那个缩头爹爹,自然也不敢造次,上头随意给个理由就可以打发他,估计还答应死后再给他追个谥号罢。
柳玉露轻轻叹气,皇城的事却轻易被民间百姓闲谈,皇帝是不想管还是……不敢管呢?
少女自嘲的笑了,一时竟不知该说皇帝太懦弱还是该怪自己,只是低低吟出一句,山雨欲来风满楼。
“传——举人,微生夏阳,微生金风觐见——”
早朝的时间,金玉雕琢的琉璃殿外,太监扯着嗓子嚎了一句。
微生从殿外等候的举人一列走出,由公公领着他走到殿前。
两身阔达,皇宫那样广阔,脚下的路那样熟悉,那么令人,憎恶……
身旁的景物倒退,大殿越来越近,庄严的,神圣的,光与影的重合,微生金风的,和宜泊晏的影子。
渐渐重合。
元德十二年,一切都和元德十二年重合起来!!!
那年,那年他中了探花,他拒了婚,他抗了旨,他入了…入了狱。
这次他不会错……对!不会再错。
在殿前回望,身后也不过区区四十九级台阶,却又好像是大多数人这辈子都爬不上的高山呢。
微生金风入了殿,欠身行礼后等着皇帝的询问。
恰好身旁是胡太傅,他垂头悄悄低语道:“金风,未得允许不可直视圣颜呐!”
经此一说他这才发现原本肃静的殿堂此刻有些躁动。
他本想说些什么,但还是低了头。
其实老皇帝方才也没看清他,便摆摆手示意他不必拘束。
虽然戏称老皇帝,但其实也不过四十来岁,未过半百。
微生金风走近了圣驾。朝上的文臣武将都等着皇上发话,但龙椅上那人却愣了好一会。
微生金风脸色有些难看,低眸暗自想:朝元帝,你还会记得八年前抗旨的探花——宜泊晏吗?
龙椅上的人眨巴眨巴眼睛,方才慌乱的情绪一带而过。
微生金风,准确说来是宜泊晏,确实是个会做官的,皇上怎么能在殿前失仪呢?
座下那人拱手“陛下万安,在下淮州夏阳人,微生金风。”
他接过话茬,把众人目光引到他身上。
皇上没有问他其他的,只是招婢女为他引座。
本来应该询问家况的,不过既然陛下没有问那便不重要了。
等后面的同生觐见完,太傅就发下试题,是最近的时政——饥荒问题。
很多地方遭了旱灾,颗粒无收,存粮都吃完了只好往其他村头跑,见人就往上拥去,只差抱着啃了。
侍奉的公公点了根香,便开始作答了。
微生已经有段时日没有接触过政事,这饥荒问题虽然年年都有,但他也只是有所耳闻,而且今年似乎格外严重。
其他人已经刷刷动笔写了好长串了,微生却在一旁画起了疆域图。
闹饥荒的地方众多,不过大都在永清至栎云一带,离京城遥远,若是从京派人去搭棚施粥恐怕到时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现下有两种方案,一是大多数人选择的就近原则施救,也就是在临乡进行救助。而这一带最近的施援地应该是……映水村。
映水村,属地泉州,位于泉州与瓜州两州分界线处,是永清至栎云最近的供点。
微生记得前几年映水村上报的收成都达标了,这今年大概也没有什么大变化。不过这种办法只治标不治本。
而还有一种,就是挖水渠,把和清河分一条支流往永清、栎云一带去。
不过费时耗力,跟从京中派人援助一样,意义不大。
但是……如果两者结合,先往临乡救援,再挖渠道,这样可以缓解紧急危机,以后也可避免旱灾。
不过,这个想法也不是没有人提出。
瓜州年年都有灾旱,三年前曾有位宿大人提出过修水渠,要知道对于每一朝来说修水渠都是大事,不过朝元帝也正有此意。但第二年再次水患,朝元帝想仔细商议这件事的时候那位大人竟告老还乡了。
这其中的利害大家自然都看得明明白白的。此后也没有人再提。
如此,不如孤掷一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