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荒(下)
晌午,柳家用过膳后玉露硬是使出浑身解数,软磨硬泡的让柳父母同意带她下地。
春日虽是暖风,但不似京都,京都的风里蕴着花香露水,软糯糯的;这映水村的风里像似有刀子,怪不得人人生得皱巴巴的,柳家两姊妹能生得这么水灵也是奇。
地里插满稻穗,远望,一遍绿油油的,铺满山间。不过走进就会发现那些个稻穗颜色略微偏黄,有些焉,总给人奄奄一息,下一秒就要渴死的感觉。
玉露捧起土,沙沙的,很干。
她虽不通农学,不过《治册》中倒是提过一嘴,由此辨得这种土壤已经没有肥性了。但如何治理……《治册》中没有提过,恐怕要去太师府翻翻《农政三书》。
柳章叹了口气:“这里人以前都是做买卖的,就前几年,圣上下了诏书,要我们弃商从农,说是粮食短缺,朝廷吃紧,瓜州难民太多了。就拔人去垦荒,种地。自己先前的生意就拿来当地,好店就换多点地。”
柳母把手轻搭在柳章肩上以表安慰,“是啊,当年我们生意做的很大很好,但朝廷发了话点了我们,想着当个地主也是不错的,就只留了两间铺子。哪成想,这分给我们的地都是荒地。”柳母眼中压不住的情绪升起,不知是悲哀多一点还是愤懑多一点。
元德九年,皇帝大肆垦荒,盲目开阔了很多土地,甚至是不适于种地的土地也被开垦出来了。
至于为什么定要商人从农呢?毋庸置疑,一是为了存粮,二则是想从中捞些铺子银子充公罢了。而那美名其曰的救助灾民的钱不知道进了谁的口袋。
这些弃商从农的人大多是自己摸爬滚打出来的种地经验,所以对细致的事也并不清楚,再加上乡跟乡之间相隔几重,也几乎没有种植方面的交流。
如此,他们定然不知道每年耕作后如何让土地恢复肥性,加上这里本来也是荒地,长此以往只会越来越荒。
至于朝廷为什么不派人授课,那便要问问几州的知府了。
在朝廷里,奏折上,这些贪官向来都是只报喜不报忧的。她记得自己看过那么一个折子,说产的地瓜有冬瓜那么大!就是不知道皇帝老儿信了没信。
又说充公的店铺,不过为了换成银子,救助每年瓜州的难民,当年柳玉露便提出以工代赈,柳太师上书后皇帝也十分赞赏,不过同州赵知府,皇帝的亲信,与柳太师政见不同,义正言辞的反对以工代赈。
她如今任然清晰的记得理由是:他们如此虚弱,还叫他们去做工,那坊间岂不是要议论圣上不体民苦啊?
是的,他好像没听见要发工钱似的,气得柳玉露当即晕了过去。但话竟然扯到圣上,那么不管这个方案多么优越也只能被雪埋。
柳玉露仔细鉴别了土壤的成分,确实已经没有什么肥性了,而且还很干。这样的土就算不缺水,长出的庄稼也不好。
“义父!”
远处,几个粗布麻衣的伙计走过来,归芸告诉她应该是新来的时工,为首的男子是柳家的义子。
那个男子,二十出头的样子,一身蓝色麻衣,她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但一时间也想不起来。
“你怎么连家中人都不给我道完?前天一个姊姊,今日一个义哥?”
归芸吐吐舌头,“他这几日都在外做工,归芸不曾想起嘛~”
几行人走近跟他们行礼。
“义父,这是我几个兄弟,来当时工啦。”柳章的义子说道。
“约雪,我们秋日的存粮也快没啦,我只要一两人来帮着挑水,你找这么多人干嘛?存心破费我不是?”柳章怒斥斥的回话。
经这么一说她才想起约雪这号人。他的消息似乎很灵通?那日,道出的皇城中事……他是如何知道那么多的呢?
不简单。
约雪挠了挠头道:“义父,这等到秋日粮食才有收成,如今我们映水村的人家大多连夏日都撑不到,你是我们这的大地主,粮食分配从来不亏待乡里的,你就一并收了他们呗,他们早商量好了,不用工钱,日一食,有住处就行。”
跟在后面的弟兄也用蹩脚的乡里话应和“柳老爷好心,菩萨心肠,救救俺们吧!”
柳章在一阵阵呼吁声中发了话:“好吧,你们四个都留下来。”
几人说了感谢的话,只有柳家父母暗自伤神。
顿时,柳玉露感到一束目光在她身上来回移动。
“玉妹?好些啦?听说玉妹订婚了,可喜,可喜!”
少年声音低醇,在人耳边晕绕绕的。玉露抬头对上柳约雪的眸子,少年眼神清澈,同山间清泉般。这次他打扮得舒整,倒是有些剑眉星目,温温如玉。
她稍稍愣了一下,飞快的点点头道谢。不曾再多言语。
既然此次下地已经找到问题所在,玉露跟归芸便回了房间。
两人长长叹了口气。
“你怎么也叹气?”
“姑娘,柳约雪这样一闹,我们的日子只会更难。”
玉露点点头“柳约雪……感觉他不是乡下人吧?”
“他不是。那年冬日,老爷干活的时候在看见他晕在路边,便救了回来。“那时他大概也就三岁,那么小,那么可怜,雪下得又那么大,他一定冻坏了。夫人生怕他醒不来,不过他命大得很,活过了冬天。为了纪念一下就叫做约雪。”
“不曾查过底细?”
归芸听闻失笑,“姑娘还是跟从前一样呢,那样点子大的小孩查得出个什么?本来老爷也觉得怪,在乡里也没有见过这孩子,想来是哪村的孩子走丢了罢。左右不过个小孩,留着能闹出什么花?”
走丢?一个孩子能翻山越岭?
不信!
玉露决心要查一番,不过现下没有人可用,如果在以前,还有蝶修,现下……
蝶修?按宫规,妃子薨后婢女应该被分回掖庭,重新分宫。如若是陪嫁的侍女则会遣回自家府邸。
那蝶修……应该在太师府!
可如今又要如何相认?
她抬眸,窗外柳父母一脸苦笑。
得,家中这地还是得治,京都怎么都要去,谁叫《农政三书》是柳家独一份的藏品呢?真怪自己当时没翻两页。
不论怎样还是去太师府碰碰运气。不过得差个理由。
虽然是百姓人家,但是如今已经订婚,再多的外出走动还是不太好,更何况是去京都这么远的地方。
柳玉露神色淡淡望向窗外,嘴角不察的泛起一抹笑意。
春日虽是暖风,但不似京都,京都的风里蕴着花香露水,软糯糯的;这映水村的风里像似有刀子,怪不得人人生得皱巴巴的,柳家两姊妹能生得这么水灵也是奇。
地里插满稻穗,远望,一遍绿油油的,铺满山间。不过走进就会发现那些个稻穗颜色略微偏黄,有些焉,总给人奄奄一息,下一秒就要渴死的感觉。
玉露捧起土,沙沙的,很干。
她虽不通农学,不过《治册》中倒是提过一嘴,由此辨得这种土壤已经没有肥性了。但如何治理……《治册》中没有提过,恐怕要去太师府翻翻《农政三书》。
柳章叹了口气:“这里人以前都是做买卖的,就前几年,圣上下了诏书,要我们弃商从农,说是粮食短缺,朝廷吃紧,瓜州难民太多了。就拔人去垦荒,种地。自己先前的生意就拿来当地,好店就换多点地。”
柳母把手轻搭在柳章肩上以表安慰,“是啊,当年我们生意做的很大很好,但朝廷发了话点了我们,想着当个地主也是不错的,就只留了两间铺子。哪成想,这分给我们的地都是荒地。”柳母眼中压不住的情绪升起,不知是悲哀多一点还是愤懑多一点。
元德九年,皇帝大肆垦荒,盲目开阔了很多土地,甚至是不适于种地的土地也被开垦出来了。
至于为什么定要商人从农呢?毋庸置疑,一是为了存粮,二则是想从中捞些铺子银子充公罢了。而那美名其曰的救助灾民的钱不知道进了谁的口袋。
这些弃商从农的人大多是自己摸爬滚打出来的种地经验,所以对细致的事也并不清楚,再加上乡跟乡之间相隔几重,也几乎没有种植方面的交流。
如此,他们定然不知道每年耕作后如何让土地恢复肥性,加上这里本来也是荒地,长此以往只会越来越荒。
至于朝廷为什么不派人授课,那便要问问几州的知府了。
在朝廷里,奏折上,这些贪官向来都是只报喜不报忧的。她记得自己看过那么一个折子,说产的地瓜有冬瓜那么大!就是不知道皇帝老儿信了没信。
又说充公的店铺,不过为了换成银子,救助每年瓜州的难民,当年柳玉露便提出以工代赈,柳太师上书后皇帝也十分赞赏,不过同州赵知府,皇帝的亲信,与柳太师政见不同,义正言辞的反对以工代赈。
她如今任然清晰的记得理由是:他们如此虚弱,还叫他们去做工,那坊间岂不是要议论圣上不体民苦啊?
是的,他好像没听见要发工钱似的,气得柳玉露当即晕了过去。但话竟然扯到圣上,那么不管这个方案多么优越也只能被雪埋。
柳玉露仔细鉴别了土壤的成分,确实已经没有什么肥性了,而且还很干。这样的土就算不缺水,长出的庄稼也不好。
“义父!”
远处,几个粗布麻衣的伙计走过来,归芸告诉她应该是新来的时工,为首的男子是柳家的义子。
那个男子,二十出头的样子,一身蓝色麻衣,她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但一时间也想不起来。
“你怎么连家中人都不给我道完?前天一个姊姊,今日一个义哥?”
归芸吐吐舌头,“他这几日都在外做工,归芸不曾想起嘛~”
几行人走近跟他们行礼。
“义父,这是我几个兄弟,来当时工啦。”柳章的义子说道。
“约雪,我们秋日的存粮也快没啦,我只要一两人来帮着挑水,你找这么多人干嘛?存心破费我不是?”柳章怒斥斥的回话。
经这么一说她才想起约雪这号人。他的消息似乎很灵通?那日,道出的皇城中事……他是如何知道那么多的呢?
不简单。
约雪挠了挠头道:“义父,这等到秋日粮食才有收成,如今我们映水村的人家大多连夏日都撑不到,你是我们这的大地主,粮食分配从来不亏待乡里的,你就一并收了他们呗,他们早商量好了,不用工钱,日一食,有住处就行。”
跟在后面的弟兄也用蹩脚的乡里话应和“柳老爷好心,菩萨心肠,救救俺们吧!”
柳章在一阵阵呼吁声中发了话:“好吧,你们四个都留下来。”
几人说了感谢的话,只有柳家父母暗自伤神。
顿时,柳玉露感到一束目光在她身上来回移动。
“玉妹?好些啦?听说玉妹订婚了,可喜,可喜!”
少年声音低醇,在人耳边晕绕绕的。玉露抬头对上柳约雪的眸子,少年眼神清澈,同山间清泉般。这次他打扮得舒整,倒是有些剑眉星目,温温如玉。
她稍稍愣了一下,飞快的点点头道谢。不曾再多言语。
既然此次下地已经找到问题所在,玉露跟归芸便回了房间。
两人长长叹了口气。
“你怎么也叹气?”
“姑娘,柳约雪这样一闹,我们的日子只会更难。”
玉露点点头“柳约雪……感觉他不是乡下人吧?”
“他不是。那年冬日,老爷干活的时候在看见他晕在路边,便救了回来。“那时他大概也就三岁,那么小,那么可怜,雪下得又那么大,他一定冻坏了。夫人生怕他醒不来,不过他命大得很,活过了冬天。为了纪念一下就叫做约雪。”
“不曾查过底细?”
归芸听闻失笑,“姑娘还是跟从前一样呢,那样点子大的小孩查得出个什么?本来老爷也觉得怪,在乡里也没有见过这孩子,想来是哪村的孩子走丢了罢。左右不过个小孩,留着能闹出什么花?”
走丢?一个孩子能翻山越岭?
不信!
玉露决心要查一番,不过现下没有人可用,如果在以前,还有蝶修,现下……
蝶修?按宫规,妃子薨后婢女应该被分回掖庭,重新分宫。如若是陪嫁的侍女则会遣回自家府邸。
那蝶修……应该在太师府!
可如今又要如何相认?
她抬眸,窗外柳父母一脸苦笑。
得,家中这地还是得治,京都怎么都要去,谁叫《农政三书》是柳家独一份的藏品呢?真怪自己当时没翻两页。
不论怎样还是去太师府碰碰运气。不过得差个理由。
虽然是百姓人家,但是如今已经订婚,再多的外出走动还是不太好,更何况是去京都这么远的地方。
柳玉露神色淡淡望向窗外,嘴角不察的泛起一抹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