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人吃完还买,味道肯定不错,围观人群见状争先恐后朝摊前挤去。

    “我也来两个!”

    “我来四个!”

    “帮我多加点酸豆角!”

    “帮我多放点土豆丝!”

    “这菜夹馍实在是太好吃了!”

    顷刻间,摊子前挤满了人,几乎整条街的食客都来了。

    有人舍不得花五文钱买,偏又嘴馋得不行,拎着一袋子豆儿道:“荞丫头,我用这豆子换个菜夹馍行不?”

    明荞探头瞧了眼,袋子里装的竟然是青小豆,瞧着足有一升多,笑着点头:“当然行!”

    一家人切馍添菜忙得团团转,连明萝也来当帮手递馍饼,全家上下齐齐上阵。

    不到半个时辰,篮子里的馍饼和木盆内的配菜便卖了个一干二净。

    还有食客从后头赶来,没能买上菜夹馍,买了几个两文钱的馍饼,走时忍不住问余氏:“明三嫂子,你们明儿早还卖菜夹馍吗?要卖可别忘了多做几个,我们还没尝到味儿呢。”

    余氏没想到会卖这么快,听见询问下意识看向明荞,见到明荞点头,才一口应道:“卖!明儿早也卖!你们可要记得早些来!”

    看着一抢而空的菜夹馍,一家五口收拾完器具瘫坐在厨房里,身体上虽觉得累,脸上却都洋溢着喜悦,她们做的菜夹馍全都卖光了!

    这可是头一次,在天黑前便卖完了所有馍饼!

    趁着大家歇息的空当,明荞将装钱的罐子放到桌上,仔细数着铜子儿,一共卖出去三十五个菜夹馍、十个馍饼,其中一个是拿青小豆抵的,算起来拢共赚了一百九十文。

    这还只是炒的配菜少了,倘若配菜量够,还能卖出更多呢。

    明荞随手抓起一把铜子儿,从指缝间漏下去,哗哗啦啦,满罐儿都是铜钱的清脆声。

    真好听!

    数完铜子儿,明荞把钱罐子递给余氏道:“娘,你来保管吧。”

    余氏连忙摇头推拒:“这钱是你想法子赚的,还是由你来保管吧,再说了,娘就不是管家的料,若是……”

    若是真能管家,她那个丈夫就不至于把家败成这样。

    明荞却坚定地将钱罐子塞进余氏怀里,说道:“这法子虽是我想的,但面粉、猪油、蔬菜都是家里的。而且,这些菜夹馍是我们大家一起卖的,少了一个人都赚不了这钱。”

    “娘,你就当这钱存在你这里,我们需要的时候再来找你取。”

    明茴也劝道:“娘,你便依二妹的吧,我们现在还欠着债,用钱的地方还多着,也该攒一些才是。”

    听了两个女儿这番话,余氏适才点头应下:“行,那这钱我先存着,你们若有用处一定要记得找我取。”

    明荞和明茴对视一笑。

    明葵明萝年幼尚且不懂这些,明萝在摊子前忙了这么久,这会儿已经困了,靠在余氏怀里歪着脑袋打着盹儿。

    明葵紧挨在明荞身侧,眨着圆圆的眼睛问道:“二姐,我们晚上吃什么呀?”

    “小馋猫!”明荞轻轻捏了下她的脸蛋,拍掉衣服上的面粉粉末,回头对余氏和明茴道,“娘,大姐,趁着天还没黑我先上一趟街,添点明天要卖的东西,等会儿回来再做晚食。”

    明葵急忙跟在后头:“我也去!”

    明荞从余氏那里取了九十文,和明葵一起上了街。

    出门前交代明茴将那袋青小豆浸泡在水里,到时候将其中一半种成豆芽。

    薄暮时分,天色尚未黑尽,街上仍有不少行人。

    二人去西街买了干粉条、葱姜蒜花椒等物,又去东街买了一些黄豆绿豆和时令菜蔬。

    路过桥头时,柳树下有间铺子在卖糖果子,空气里都是甜丝丝的味道。

    明葵抽动鼻子嗅了嗅,舔着嘴唇一步三回头。

    这般年纪的小孩儿本就喜好甜食,奈何这个时代糖价太贵,平头百姓一年都不一定能吃上一回。

    明荞摸了下揣在怀里的铜子儿,刚买那些东西花了七十多文,余下十来文,别说一个糖果子,恐怕半个都买不到。

    明荞温声道:“想吃吗?”

    明葵下意识点头,又咽了口唾沫,摇头道:“我不想吃,我就随便看看。”

    明荞安抚似的轻轻拍了下她的肩膀,为明葵的乖巧懂事感到有些心疼,幼时的她也是这样,明明很想得到某个东西,却总因为顾及家中境况,说自己不喜欢。

    明荞摸了摸她的发顶:“以后二姐赚钱了买给你吃。”

    明葵听了眼睛骤亮:“真的?”

    明荞弯唇一笑:“嗯,二姐说到做到。不过,我们现在先去买猪骨头,晚上炖汤喝,大姐她们还在家里等着呢。”

    明葵瞬间雀跃起来:“太好了!晚上喝猪骨汤!”

    猪肉铺在东街桥对面的集市上,门口一张卖肉的宽大案子。

    铺子老板姓赵,生得魁梧高大,人称赵屠。

    她们去时,案子上的肉早已卖得所剩无几,仅剩下几根猪筒骨、几块猪脊骨和猪颈骨,剔得光溜溜的,几乎没什么肉。

    明荞挎着篮子,笑吟吟道:“赵叔,这些猪骨怎么卖?”

    赵屠正擦着刀,闻声定睛一看:“嚯,这不是荞丫头和葵丫头吗。”

    明家三房的事他有所耳闻,略加思忖便道:“一会儿我有急事出门,正愁这些猪骨卖不出去,你们一块儿拿去吧,不收钱。”

    “这怎么行。”明荞道,“这些猪骨又不是大风刮来的,赵叔你还是给个价吧,现在我们来了,这下你不用愁卖不出去了。”

    赵屠听到这话不由一笑:“荞丫头这嘴真会说,行吧,你若是都要,这堆猪骨我便收你五文,你全都拿去。”

    明荞知道自己这是占了便宜,连忙笑着道谢:“谢谢赵叔,下回我们还来买!”

    明葵跟着道:“谢谢赵叔!”

    目送那对姐妹远去,赵屠拿抹布擦着案子,身后冷不丁一道声音响起。

    赵娘子在里间忙完,撸着袖子出来,皱眉道:“这种东西也能送人?”

    赵屠回身看向自家娘子,顿时站直了腰背,小心翼翼说道:“娘子,明家那几个丫头算是我们看着长大的,眼下明家落了难,她们一家孤儿寡母日子也不好过,街坊邻居的,帮衬帮衬不是?”

    “再说……刚刚荞丫头付了五文钱,也不算白送。”

    赵娘子挑眉:“我有说不让你送了吗?”

    赵屠一愣:“娘子,那你这是?”

    赵娘子从案子下拎出一副猪下水道:“送也要送能入口的,几块硬骨头,除了炖汤还能怎么吃,这猪腰猪肠总比硬骨头好。”

    “哎呀!我给忘了。”赵屠一拍脑门,笑道:“娘子说的是,还是娘子想得周到,我就知道,我家娘子是个大善人!我这便给荞丫头送去。”

    赵娘子笑骂了句贫嘴,叫住他:“别去了,你这会儿送去荞丫头指定不收。”

    赵屠道:“那怎么办?”

    赵娘子道:“等明儿吧。”

    二人回到家,天已黑透,茅草屋里亮着一盏油灯。

    走到院子门口时,明葵忽地蹲下身去。

    明荞道:“怎么了?”

    明葵道:“我种的蕺菜又被挖了。”

    说着起身看向隔壁院子,眉头紧皱,“肯定是二伯娘挖的,上回她就偷偷挖了一次,这还是我从山里挖回来种的。”

    蕺菜?

    明荞没听过这名字,弯腰一看,土墙角落长着一簇深绿叶子,叶片间点缀几朵白瓣黄蕊的小花。

    这不是鱼腥草吗!

    很多人不喜欢鱼腥草的味儿,觉得它的叶子有腥气,但其实鱼腥草不仅是种野菜,还是种药草,食之有清热止痢、除湿解毒之效。

    明荞道:“那我们种回院子里去。”

    明葵道:“可娘和大姐不喜欢它的味道。”

    明荞道:“我们这回种在墙角,这样她们就闻不到了。”

    鱼腥草根可以用来烤肉,还能用来烫火锅,可不能被人挖光了!

    院子里,余氏母女三人在种豆芽,浸泡过的豆子均匀撒在菜地里,在上头铺上一层薄薄的细土。

    明茴浇着水,余氏铺着稻草。

    听见院外的说话声,明萝噔噔噔跑过来,帮忙打开院门:“二姐,三姐,你们终于回来啦,萝萝的肚子都饿瘪了。”

    明荞摸了下她的小肚子,还真饿瘪了,笑着道:“走,二姐这就去给你做吃的。”

    迈进院内,又问浇水的明茴:“大姐,绿豆泡好了吗?”

    明茴道:“泡好了,就在桌上的木盆里。二妹准备用来做什么?”

    明荞提起猪骨道:“绿豆猪骨汤。”

    绿豆也就是青小豆,味甘性凉,消暑利水,最适合炎热天气做汤饮食用。

    明荞将猪脊骨和猪颈骨泡在水里,另外将猪筒骨洗净冷水下入锅中,加入葱姜焯水撇去血沫,焯好后再同泡过的绿豆一起炖在瓦罐内。

    整套动作行云流水,十分利落。

    趁炉子上的瓦罐炖着汤,明荞又揉了个面团烤馍饼,打算待会儿就着汤吃,把馍饼一小块一小块掰进汤里,便能变成另一道吃食——汤泡馍。

    当然,正宗的汤泡馍不是这么做的。

    瓦罐里的汤汁渐渐沸腾,咕噜咕噜冒着小泡,绿豆在沸汤中浮浮沉沉,一股独属于骨汤的浓郁鲜味弥散在夜色里。

    “好香啊!”明葵明萝蹲守在瓦罐前,眼巴巴地看向明荞,“二姐,什么时候才能吃呀?”

    明荞搅了搅咕噜冒泡的汤汁,用沾着面粉的手指轻轻戳了下她们脑门:“两只小馋猫!再等等,等绿豆破了皮儿,炖到软烂熟透就能吃了。”

    两只小馋猫齐齐噢了声。

    余氏和明茴忙完进来,明荞正拿着碗盛汤。

    经过先快后慢的熬煮,一粒粒绿豆变得软烂粘稠,汤汁色泽清亮,泛出浅浅的绿色,绿豆的清香与猪骨的浓香交相融合,馋得人口水直流。

    明萝刚接过碗就往嘴里送,被余氏拦了下来,余氏帮她吹了吹热气,笑道:“慢点吃,小心烫着,没人跟你抢。”

    明葵稍待放凉,便捧着碗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太好喝了!我还要喝!”

    明荞满意地笑笑,又给明葵盛了一碗,并分别盛了两碗给余氏和明茴:“娘,大姐,你们也尝尝。”

    说完,将白日剩下的铜子儿交给余氏。

    余氏道:“你这孩子,这么几个铜子儿,自个儿留着便是。”

    明荞道:“我瞧着面粉过几日就要没了,正好攒着买面粉。”

    余氏道了句也行,端起碗来:“绿豆炖猪骨,我还是头次见着这个吃法。”

    明荞道:“你先尝尝。”

    慢炖过的绿豆绵密柔软,带着一种沙沙的口感,入口即化,哪怕加了猪骨熬煮,汤汁依然清爽可口,清香中不带一丝腥腻。

    一碗下肚,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般,全身上下都跟着畅快起来!

    明荞掰着馍饼就汤吃,见余氏和明茴同时放下碗来,期待地问道:“味道如何?”

    余氏一脸意犹未尽:“想不到这绿豆与猪骨竟是这般绝配,娘从未喝过如此好喝的绿豆汤。”

    明茴抿笑回味道:“入口绵密,清爽不腻,二妹炖汤的手艺都快赶上酒楼厨子了,不,比酒楼厨子还要好。”

    任谁被夸了都会开心,明荞也不禁笑了笑:“大姐可真会夸。”

    又道:“你们觉得明儿早卖这汤怎么样?”

    二人笑着异口同声道:“那定然是卖得一滴不剩!”

章节目录

古代小户女美食日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松浮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松浮月并收藏古代小户女美食日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