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起,我每日坐镇武行。借此一役,夜光虎威望高涨,西街小子与众武师也称兄道弟,亲如一家。只是霍文彦迟迟未被放归,京中谣言纷飞。
北辽使已进京,果真加要岁币,朝堂为此焦头烂额。而自六月越、雍二王相继离世,幽居宫中的和庆公主便郁病不起,近日已有灯枯油尽之兆。
国事家事,事事不顺,朱升之偏在这当口撞上枪头。皇帝龙颜震怒,下令彻查,无奈底下官官相护,朱升之也嘴严,除彻底端掉几个匪帮之外,竟只牵扯出几个米粒大的官吏。
案子拉扯到年底尚未定案。卫王为避嫌,每日称病不出,静王也照常闭门念经,最后竟是相王请缨,与右相韩惠卿主理,由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
我得知此消息,颇感为他人作嫁衣,心中烦闷,偏这猫崽子蹬鼻子上脸。江恒好容易来探望,我留他用膳,它竟爬树似的爬到他头顶,雪里拖枪的尾巴翘上了天。
“樊定邦!”我顿碗低喝一声。
崽子乍然受惊,小爪一松,直往江恒碗里掉,亏得他伸手捞住,又暗含责备看向我。
“它爪子刨过屎,脏!”我拎猫唤西生抱走,端来水盆、澡豆叫他净手,忍不住责备,“你尽做好人,惯坏了甩手就走。你是不知它见不到你就嚎个没完,我都快叫它闹疯了。”
江恒慢条斯理擦手:“既如此,不如将它带回清英斋抚养?”
“那不成,它姓樊,得跟我住。”我嘟囔,“就两三百步,你常来看它不行?”
江恒垂眸:“你……不觉叨扰?”
他忽有此问,我不禁讷然,又瞧他这淡然的神色,没由来委屈:“不就是先斩后奏端个贼窝,大不了你骂我几句,怎就突然见外起来?”
江恒欲言又止,半晌才道:“宝珠,我并非干涉你交际,只是万事,还应以自身安危为重。”
我说东,他说西。这事怎就非得扯到霍文彦身上?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行伍人家本就不受人待见,江仙儿又无权势,我狐假虎威都不成,满京城除霍文彦这纨绔,又有几个能与我玩到一处?朋友落难,又岂有不救之理?
要说这事哪里不妥,也只是我未经核查,擅自行动,未曾顾忌那“朱”若是左相之“朱”,会引来何等祸患。可这事最终不也没酿出祸来?
见我不答话,江恒轻叹一声:“罢了,用膳吧。”
这顿饭用得气闷,连那北辽使的传言,我都没顾得上打听。
时至岁末,各项仪典陆续展开,江恒复又忙碌起来,更难得见人影。其间和庆公主药石无医,不幸病故,节庆喜气难免蒙上阴影,江恒又物伤其类,连日情绪低迷。我将译好的拂菻残章交予他,他也只淡淡道声谢。
除夕前日,我备上两车节礼,拉去西虎堂,相互贺过年,又将一面红鼓拉回王府,预备给江仙儿祝寿。
谁曾想转过街角,却见两队禁军分列左右,神情肃杀。我顿觉不妙,绕去西街,好在这边未被封锁,只是西角门也有禁军把守,还有几队人绕外墙巡游,翻墙进出也不妥当。
我更觉不安,吩咐范九月:“打探打探这是怎回事。”
在西街第五间院候过小半日,范九月回禀:晨间江恒被召入垂拱殿,一个时辰后便被皇帝勒令闭门思过,有人瞧见他在府门外下车时,衣襟前沾有大片墨渍。到底是何缘由,一时却难以查清。
冬季日落早,不到酉时天色已昏暗。我咬指节深思:王府既被禁军监管,我这打头的女眷整日不知所踪,恐怕再引事端。于是我吩咐范九月再行打探,自换回女装,坐上马车往正门去。
果真,刚靠近府门,便有人喝问:“来者何人?”
我戴好帷帽,下车对领队的部将福礼,谨慎答:“妾身是王府淑人,时近年节,故而今晨出门与各铺管事送些节礼。这位军爷,府里这是出了何事?”
部将枭视打量,声色严厉:“不得打探,速归府中,勿许再出。”
说罢他又令人盘查马车,连货车上的红鼓都被戳开查验,确认无不妥,又厉色督促我进府。
府中诸人面色惶惶,我直奔清英斋,屋门紧闭,莫问、不惹愁眉苦脸守在门外。
见我奔来,莫问忙上前劝止:“樊淑人,王爷吩咐各院闭门,不得外出。”
“到底怎回事?好端端的怎成这样?”我急问,莫问却为难不答。
我又对屋内喊:“覃思,到底出了何事?你总得叫我有个数啊!”
屋内未有回音。见我又要往内闯,不惹叉腰一拦:“樊淑人,这当口就别再添乱!爷说了不见人,你就听话关门落锁,休要在这里嚷嚷!”
我怫然一睨,这小子却是个天王老子都不怕的,挺胸怒目相瞪。莫问在旁为难劝说:“樊淑人,你就先回吧。万事自有王爷做主。”
对峙片刻,我再望那黑灯瞎火的清英斋,拂袖离去。回卧云阁,众人亦神色惶然,我将方娘、西生唤入堂中询问,可她二人也不知所以然。
“宝珠姐,王爷还留了封书信给你……”西生从袖中取出信封,惶恐落泪,“这……这到底怎回事啊?”
“别慌。真出大事,咱已在大牢里蹲着。”我安抚西生,又问方娘,“王爷闭门思过,余下人怎个说法?”
“未曾明示。不过采买仆役严加盘查后,尚可出入。”方娘答。
我略思忖:“你家丫头离不得人,你先出府,这几日也不用回,免进出盘查凭白遭人欺负。”
“淑人……”方娘为难。
“无妨。既还许咱们照常度日,想来也不是大事。多半是父子闹矛盾,等圣上消气也就无事了。”我安抚道。
送走方娘,我将众丫头召来,各处点灯,照得透亮,再三安抚告诫,切不可自乱阵脚。其后我才去东暖阁,费好大功夫定住心神,取出捏得有些皱的信笺。
信纸摊开,我陡然心紧——
这竟是一封,放妾书?
妾通采买,原不需什么文书。宗亲妾室身有诰命,兴许是要多一道章程。可神仙为何这时撵我出去?这文书上,又在胡言乱语什么?
就算要放妾,说我顽劣、跋扈、无所出,都无不可,反正桩桩件件都能信手拈来,我回西北照样当霸王,怎样都无所谓。他为何要将自己说得那样不堪,还恳求为我留有诰命?
再想到今日骤变,我更感不安,只觉有一道铡刀架在清英斋上空。
不成。这事必得问清楚。
我将文书揣进衣襟,沿小路去往清英斋,也不与莫问、不惹为难,直接从后窗翻入。
屋内依旧黑灯瞎火,炭也有些凉。
“覃思?”我轻唤一声,无人作答,只好点亮书案上的小灯。昏黄灯光驱散幽暗,可我环视一圈,依旧不见人影。
“覃思?”我再唤一声,仍旧无人作答,只得执灯去二楼。
楼上我不曾来过,借微弱灯火一观,左间应还是书库,右间则是卧房。
“覃思?”我在卧房外探头一观,还不见人影。
莫非,他已不在府中?
我正疑惑,举灯探向左间,那一排排书架在灯影中更显沉郁。
“别点灯。”
沙哑的声音自书架后幽幽传来。
我踟蹰顿足,又不禁迈出两步,见书架阴影中,似有个身影颓然靠坐。
“别点灯……”
影子抱住双臂,埋头蜷缩。
我吹灭灯,待视线适应黑暗,忧心问:“覃思,到底怎回事?”
影子不答。
“有事一起想辙啊!”我又急又忧,忐忑问,“还是说,西哲尼寺,霍五把我牵扯出来?”
影子依然埋头:“非此缘故,也……祸不及你。回吧。”
“祸不及我你着急撵人?”我气愤取出文书抖开,“你发什么疯?私养教坊司乐伎也能乱认?这事不上称就罢,你自己往秤上一挂,御史台能放过你?”
“宝珠……抱歉。”影子似抬头望来,声音满是苦涩,“原想……从长计议,不料突生此变。宗亲家事纠纷,需由宗正司理办。只是近日尚在风口,不便再生一事。文书还请务必妥善保管,若再生变故,你凭此一书,或可保全——”
“江覃思,你听没听我说话?这当口,你还写什么乱七八糟的落人口实?”我将文书撕个粉碎,“指天发过誓,说三年就三年。这事不用再议,我只问你,今日到底怎回事?”
影子又埋头不答。
我鬼火直冒,走过去一屁股坐下:“你不说个明白,我就不走。”
“宝珠,抱歉……”
“抱歉……”
江恒依然不答,只是低声道歉。这无助的模样,全不像是风华正茂的青年王爷,而是个十二三的少年,孤伶伶为寒夜吞噬。
我不知如何安慰,只能在黑暗中静坐相伴。良久,他才轻声道:“你何苦撕那文书?今日,正是御史台参我私养乐伎……”
我心一紧,又一松:只因此节?那也不算大祸。当老子的,总不至于为区区小节,就拉亲儿子砍头吧?
这时,江恒又幽声道:“当年,崔氏尚有一子,外放定州,惊闻噩耗,北遁辽境。如今的辽使萧申屈,便是当年的崔景初……他借辽国之威,赎回月姝。可她已然病入膏肓,骤然挪动,更是雪上加霜,三日前,于都亭驿内不幸辞世……崔景初原本有所缓和,如今却咬定三十万不肯松口。圣心大怒,偏今日,御史台参我私养乐伎,与辽使暗通。”
我骤然一惊:近日因要打探西哲尼寺案,又要防匪帮余孽报复,我命范十月将袁宅人手撤回,全力巩固西虎堂防卫,竟不知那挡头出这样大一件事?
“这事不能乱认。覃思,通敌这事不能乱认!”我慌道。
江恒悲凉苦笑:“通敌何来证据?便是照拂月姝之事,你都能得知,他岂会不知?不过是……借机泄愤罢了……”
我忐忑不已,又问:“那……崔景温,崔景初要赎吗?”
江恒摇头:“不曾提及。或因他只婢出,无足轻重吧。宝珠,此时你尚能摘清。明日,我补写一封文书,切勿再冲动撕毁。”
“你有难,我拔腿就跑,算什么好汉?说过此事不用再议!”我恼道,“他……是个孬种!国事上硬不起来,回家冲儿子耍横。我不怕他!但你也糊涂,好容易逃出生天,为个崔家,又把自己搭进去!这事熬过去,我可再不想在你这儿听见个‘崔’字!”
江恒闻言,复又陷入沉默。黑暗中,排排书架如坟碑矗立,他环抱双臂缩坐碑前,恍似游荡十年也未得安葬的孤魂。
静默许久,他仿佛已然埋头沉睡。地板的冷气直往身上浸,我正待用手肘碰他两下,却听他缓缓开口:“宝珠,你可曾……手染人命?”
我不知他为何有此一问,斟酌再三:“杀狼猎鹿时常有,人倒是没杀过。”
“我却……犯下此罪。”江恒低声道。
我心头一凛,他却忽又一问:“你可曾听闻宫中秘辛,父皇入继大宗前,曾爱慕过一位李氏女子?”
这等宫闱秘事,我自然没听过。
江恒自顾诉说:“李父因罪获刑,李氏因此罚没教坊司,其后不堪受辱,逃离出京,却在京郊启封镇外,车坠涡河,香消玉殒。父皇……甚为哀切,抱憾半生,故而后宫妃嫔,多有肖似李氏之女。”
我纳闷:“你怎知晓这些陈年旧事?”
“母妃,便因肖似李氏得宠。其后,他大约觉她只得其形,未得其神,转而又寻新欢。那些年,我虽受冷落,却也得自在,终日宫中闲游,便听来些陈年秘闻。”江恒苦笑,“谁曾想,母妃病故多年后,我竟因眉眼与她相似,忽得圣心垂怜,下旨由母后抚养。”
言毕,他再次陷入沉默。
我细思此话,恍然大悟:皇帝哪是瞧他和陈婕妤相像?分明是瞧他像李氏,私心将他当作李氏之子。当年他卷进太子谋反案,却只罚静思修道,也是因此缘故?
这时,江恒却转而说起另一事:“姝姐姐与二哥青梅竹马,他每遇不决之事,皆由她代为裁断。熙元四年,父皇病危,二哥踌躇不定,是我……私自传信与她,她与崔相连夜入禁宫,谏劝二哥临危受命。其后,事为李昉所阻,二哥幽禁,崔氏亦遭灭顶之灾……母后原想保我,可后来,许是听见风声,又与左右商议,欲弃我自保……”
晦暗风雨,似在他的诉说中,沉沉向清英斋压来。
“我深知传信一事,一经追查,必是死罪,故而,想起那李氏的传言……便私心想,若携她出逃,哪怕逃不掉,只要是携她从教坊司逃至启封镇,父皇见我这张面容,忆及旧日遗憾,兴许……兴许能心生恻隐,放我二人一条生路。”江恒的声音越发苦涩,“可当我逃出禁宫,前去教坊司,她却顾虑亲人,不愿负罪潜逃,哭求我寻一副慢性毒药,让她无声无息,悄然解脱……”
“我不忍眼睁睁见她就此自断,故而寻来迷药,骗她服下,驾车逃往启封镇,后被禁军拦截。可当我掀开车帘……”江恒忽而止声,良久,才颤声道,“我……不知教坊司常用紫苏酒,也不知迷药含有紫苏……我……不知过量服食紫苏会致人肺气麻痹、反胃食呕……我……我不通医理,无知妄为,竟让骄阳般的女儿家,就这般狼狈而屈辱地惨死……”
长久以来,我便不满他隐瞒旧事,如今听他如此悔恨地吐露真相,也不知如何安慰,只能轻拍他发颤的肩膀:“仙儿,你也是无心之失……别难过了。”
“我有意如此!宝珠,我有意如此啊!我为求自保,却误伤人命,本该以死谢罪,可竟为苟活一命,装疯卖傻,借一缕故去女子的幽魂,借一具惨死女儿家的尸身,千方百计换取父皇怜悯,方才逃过此劫!”江恒咬牙哽咽,“宝珠,我卑鄙龌龊,软弱无能,贪生怕死。今日有此一劫,也是天道轮回,报应己身!”
神仙从未在我面前落泪,我心中五味杂陈,伸手想抚头略作安慰,却触到纱布,忽想起范九月回禀,他回府时衣襟前有大片墨渍……
难不成,那狗屁皇帝,拿砚台砸他了?
什么东西!我再怎样闯祸,老爹也只为教训人才打两棍。这狗东西怎能为泄私愤,拿砚台往儿子头上砸?
我暗暗捏拳,平复心绪,轻抚他头顶,现编谎话:“仙儿,我方才,没说实话,其实我也误伤过无辜人命。那年我也十二三,和小兄弟偷跑出关,其中一人被番贼掳走。你也知我原先个儿矮,黑耗子似的,便扮作讨饭丫头,假意被擒,伺候他们吃喝,借机在酒里下毒。可有两名女子被他们虏来淫/乐,也被灌下毒酒。我虽救一人,却误杀两人,也难过许久。”
当年营救野利骏驰,并非如此。我偷跑出关,人生地不熟,一时之间哪能买到无色无味的毒药?我是半夜偷取兵器,抹了哨兵脖子,背上骏驰就亡命逃窜,还引来追兵。亏得碧眼狮和霸山熊断后,九死一生与敌周旋,方才侥幸逃脱。
不过各中细节,不必较真。我感到江恒略微平静下来,又轻声问:“你知我后来是如何想通的吗?”
“如何?”江恒涩声问。
我循循善诱:“我爹原先刚当上将官,领兵作战,难免有兵士战死,甚至为谋大局,不得不遣兵为饵。他总是为此借酒消愁,一度还噩梦缠身,夜半惊醒,背人抹泪。可后来,他想通一节道理,跟我讲:为将者,掌生杀,是为谋大事。老天既生他不凡,允他做这生死抉择,那他该做的,便是用好这‘死’,去谋更多人‘生’。我当初,的确有错,错在用二人死,只换来一人生,虽胜犹败。所以,我当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而是精进智谋、锤炼武艺,下一回,只用一人死,便可换二人生,这才是天生我应尽之责。”
此话当然又是瞎编。且不说当年我没毒死过人,便是老爹,也断不会与我讲那些道理。我只是在旁看着,再想那句“慈不掌兵”,自个儿瞎琢磨的。若今后老天许我一掌兵柄,我也自当以此自勉。
江恒静听我言,并不言语。我轻抚他肩膀,细细往下劝:“覃思,你天性善良,所以愧悔自责。但崔宝姝原就求死,又不敢自戕,你好心营救,已尽人力,只是天不遂人愿。此事既成定局,你借机谋生,又哪里不对?你如今救济穷苦、教人生计,已是用好这‘死’,让更多人‘生’,比我这夸口空谈的强上百倍。天生你不凡,老天就算要问罪,也只会问你是否以苍生为重,肩负天下大任。至今的这些磋磨,也不是老天惩罚,而是在炼你心志,咬牙扛过去,总会百炼成钢。”
江恒静思良久,苦笑一声:“宝珠,你才是……天生不凡。”
“那是,我可是天星下凡呢。”我信口一吹。
“天星?”江恒问。
“呃……总之咱俩是互握把柄了。”我忙扯开话题,“今后不许动不动割席。我樊三要是丢兄弟当逃兵,说出去可没脸。”
“宝珠……”江恒轻声道,“多谢。”
“时候不早了,你这一日也挨得辛苦,早睡吧。”我起身活动两下,腿又冷又僵。
江恒却依然靠坐不动。
我挠额问:“腿僵了?”
“无事。”江恒窘道。
我轻叹一声,弯腰搀扶,靠近的瞬间,确闻见油墨味,夹杂淡淡血腥气。
奇也怪哉,这浓香的油墨味分明与此前幽甜的墨香不同。细思起来,我为何会觉得那是墨香?
想到此节,我不禁神思乱飞,忽意识到正与他相依相靠,忙拽回飞思,问:“你这伤,要不要紧?唤李先生来看看?”
“无妨。此时不宜再生事。”江恒答。
“覃思,这就是你不对。扮娇弱还是你教,此时不扮娇弱,还待何时?”我搀他缓缓走到卧房门外,“我让莫问去传李先生。今夜换我守在楼下,对外便说你伤势沉重,我衣不解带,彻夜侍疾,明日再假作忧思过度,晕厥过去,怎样?”
江恒斟酌片刻:“如此,便有劳了。”
“客气。安心躺着,事有我办。”我一挥手,奔下楼去。
北辽使已进京,果真加要岁币,朝堂为此焦头烂额。而自六月越、雍二王相继离世,幽居宫中的和庆公主便郁病不起,近日已有灯枯油尽之兆。
国事家事,事事不顺,朱升之偏在这当口撞上枪头。皇帝龙颜震怒,下令彻查,无奈底下官官相护,朱升之也嘴严,除彻底端掉几个匪帮之外,竟只牵扯出几个米粒大的官吏。
案子拉扯到年底尚未定案。卫王为避嫌,每日称病不出,静王也照常闭门念经,最后竟是相王请缨,与右相韩惠卿主理,由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会审。
我得知此消息,颇感为他人作嫁衣,心中烦闷,偏这猫崽子蹬鼻子上脸。江恒好容易来探望,我留他用膳,它竟爬树似的爬到他头顶,雪里拖枪的尾巴翘上了天。
“樊定邦!”我顿碗低喝一声。
崽子乍然受惊,小爪一松,直往江恒碗里掉,亏得他伸手捞住,又暗含责备看向我。
“它爪子刨过屎,脏!”我拎猫唤西生抱走,端来水盆、澡豆叫他净手,忍不住责备,“你尽做好人,惯坏了甩手就走。你是不知它见不到你就嚎个没完,我都快叫它闹疯了。”
江恒慢条斯理擦手:“既如此,不如将它带回清英斋抚养?”
“那不成,它姓樊,得跟我住。”我嘟囔,“就两三百步,你常来看它不行?”
江恒垂眸:“你……不觉叨扰?”
他忽有此问,我不禁讷然,又瞧他这淡然的神色,没由来委屈:“不就是先斩后奏端个贼窝,大不了你骂我几句,怎就突然见外起来?”
江恒欲言又止,半晌才道:“宝珠,我并非干涉你交际,只是万事,还应以自身安危为重。”
我说东,他说西。这事怎就非得扯到霍文彦身上?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行伍人家本就不受人待见,江仙儿又无权势,我狐假虎威都不成,满京城除霍文彦这纨绔,又有几个能与我玩到一处?朋友落难,又岂有不救之理?
要说这事哪里不妥,也只是我未经核查,擅自行动,未曾顾忌那“朱”若是左相之“朱”,会引来何等祸患。可这事最终不也没酿出祸来?
见我不答话,江恒轻叹一声:“罢了,用膳吧。”
这顿饭用得气闷,连那北辽使的传言,我都没顾得上打听。
时至岁末,各项仪典陆续展开,江恒复又忙碌起来,更难得见人影。其间和庆公主药石无医,不幸病故,节庆喜气难免蒙上阴影,江恒又物伤其类,连日情绪低迷。我将译好的拂菻残章交予他,他也只淡淡道声谢。
除夕前日,我备上两车节礼,拉去西虎堂,相互贺过年,又将一面红鼓拉回王府,预备给江仙儿祝寿。
谁曾想转过街角,却见两队禁军分列左右,神情肃杀。我顿觉不妙,绕去西街,好在这边未被封锁,只是西角门也有禁军把守,还有几队人绕外墙巡游,翻墙进出也不妥当。
我更觉不安,吩咐范九月:“打探打探这是怎回事。”
在西街第五间院候过小半日,范九月回禀:晨间江恒被召入垂拱殿,一个时辰后便被皇帝勒令闭门思过,有人瞧见他在府门外下车时,衣襟前沾有大片墨渍。到底是何缘由,一时却难以查清。
冬季日落早,不到酉时天色已昏暗。我咬指节深思:王府既被禁军监管,我这打头的女眷整日不知所踪,恐怕再引事端。于是我吩咐范九月再行打探,自换回女装,坐上马车往正门去。
果真,刚靠近府门,便有人喝问:“来者何人?”
我戴好帷帽,下车对领队的部将福礼,谨慎答:“妾身是王府淑人,时近年节,故而今晨出门与各铺管事送些节礼。这位军爷,府里这是出了何事?”
部将枭视打量,声色严厉:“不得打探,速归府中,勿许再出。”
说罢他又令人盘查马车,连货车上的红鼓都被戳开查验,确认无不妥,又厉色督促我进府。
府中诸人面色惶惶,我直奔清英斋,屋门紧闭,莫问、不惹愁眉苦脸守在门外。
见我奔来,莫问忙上前劝止:“樊淑人,王爷吩咐各院闭门,不得外出。”
“到底怎回事?好端端的怎成这样?”我急问,莫问却为难不答。
我又对屋内喊:“覃思,到底出了何事?你总得叫我有个数啊!”
屋内未有回音。见我又要往内闯,不惹叉腰一拦:“樊淑人,这当口就别再添乱!爷说了不见人,你就听话关门落锁,休要在这里嚷嚷!”
我怫然一睨,这小子却是个天王老子都不怕的,挺胸怒目相瞪。莫问在旁为难劝说:“樊淑人,你就先回吧。万事自有王爷做主。”
对峙片刻,我再望那黑灯瞎火的清英斋,拂袖离去。回卧云阁,众人亦神色惶然,我将方娘、西生唤入堂中询问,可她二人也不知所以然。
“宝珠姐,王爷还留了封书信给你……”西生从袖中取出信封,惶恐落泪,“这……这到底怎回事啊?”
“别慌。真出大事,咱已在大牢里蹲着。”我安抚西生,又问方娘,“王爷闭门思过,余下人怎个说法?”
“未曾明示。不过采买仆役严加盘查后,尚可出入。”方娘答。
我略思忖:“你家丫头离不得人,你先出府,这几日也不用回,免进出盘查凭白遭人欺负。”
“淑人……”方娘为难。
“无妨。既还许咱们照常度日,想来也不是大事。多半是父子闹矛盾,等圣上消气也就无事了。”我安抚道。
送走方娘,我将众丫头召来,各处点灯,照得透亮,再三安抚告诫,切不可自乱阵脚。其后我才去东暖阁,费好大功夫定住心神,取出捏得有些皱的信笺。
信纸摊开,我陡然心紧——
这竟是一封,放妾书?
妾通采买,原不需什么文书。宗亲妾室身有诰命,兴许是要多一道章程。可神仙为何这时撵我出去?这文书上,又在胡言乱语什么?
就算要放妾,说我顽劣、跋扈、无所出,都无不可,反正桩桩件件都能信手拈来,我回西北照样当霸王,怎样都无所谓。他为何要将自己说得那样不堪,还恳求为我留有诰命?
再想到今日骤变,我更感不安,只觉有一道铡刀架在清英斋上空。
不成。这事必得问清楚。
我将文书揣进衣襟,沿小路去往清英斋,也不与莫问、不惹为难,直接从后窗翻入。
屋内依旧黑灯瞎火,炭也有些凉。
“覃思?”我轻唤一声,无人作答,只好点亮书案上的小灯。昏黄灯光驱散幽暗,可我环视一圈,依旧不见人影。
“覃思?”我再唤一声,仍旧无人作答,只得执灯去二楼。
楼上我不曾来过,借微弱灯火一观,左间应还是书库,右间则是卧房。
“覃思?”我在卧房外探头一观,还不见人影。
莫非,他已不在府中?
我正疑惑,举灯探向左间,那一排排书架在灯影中更显沉郁。
“别点灯。”
沙哑的声音自书架后幽幽传来。
我踟蹰顿足,又不禁迈出两步,见书架阴影中,似有个身影颓然靠坐。
“别点灯……”
影子抱住双臂,埋头蜷缩。
我吹灭灯,待视线适应黑暗,忧心问:“覃思,到底怎回事?”
影子不答。
“有事一起想辙啊!”我又急又忧,忐忑问,“还是说,西哲尼寺,霍五把我牵扯出来?”
影子依然埋头:“非此缘故,也……祸不及你。回吧。”
“祸不及我你着急撵人?”我气愤取出文书抖开,“你发什么疯?私养教坊司乐伎也能乱认?这事不上称就罢,你自己往秤上一挂,御史台能放过你?”
“宝珠……抱歉。”影子似抬头望来,声音满是苦涩,“原想……从长计议,不料突生此变。宗亲家事纠纷,需由宗正司理办。只是近日尚在风口,不便再生一事。文书还请务必妥善保管,若再生变故,你凭此一书,或可保全——”
“江覃思,你听没听我说话?这当口,你还写什么乱七八糟的落人口实?”我将文书撕个粉碎,“指天发过誓,说三年就三年。这事不用再议,我只问你,今日到底怎回事?”
影子又埋头不答。
我鬼火直冒,走过去一屁股坐下:“你不说个明白,我就不走。”
“宝珠,抱歉……”
“抱歉……”
江恒依然不答,只是低声道歉。这无助的模样,全不像是风华正茂的青年王爷,而是个十二三的少年,孤伶伶为寒夜吞噬。
我不知如何安慰,只能在黑暗中静坐相伴。良久,他才轻声道:“你何苦撕那文书?今日,正是御史台参我私养乐伎……”
我心一紧,又一松:只因此节?那也不算大祸。当老子的,总不至于为区区小节,就拉亲儿子砍头吧?
这时,江恒又幽声道:“当年,崔氏尚有一子,外放定州,惊闻噩耗,北遁辽境。如今的辽使萧申屈,便是当年的崔景初……他借辽国之威,赎回月姝。可她已然病入膏肓,骤然挪动,更是雪上加霜,三日前,于都亭驿内不幸辞世……崔景初原本有所缓和,如今却咬定三十万不肯松口。圣心大怒,偏今日,御史台参我私养乐伎,与辽使暗通。”
我骤然一惊:近日因要打探西哲尼寺案,又要防匪帮余孽报复,我命范十月将袁宅人手撤回,全力巩固西虎堂防卫,竟不知那挡头出这样大一件事?
“这事不能乱认。覃思,通敌这事不能乱认!”我慌道。
江恒悲凉苦笑:“通敌何来证据?便是照拂月姝之事,你都能得知,他岂会不知?不过是……借机泄愤罢了……”
我忐忑不已,又问:“那……崔景温,崔景初要赎吗?”
江恒摇头:“不曾提及。或因他只婢出,无足轻重吧。宝珠,此时你尚能摘清。明日,我补写一封文书,切勿再冲动撕毁。”
“你有难,我拔腿就跑,算什么好汉?说过此事不用再议!”我恼道,“他……是个孬种!国事上硬不起来,回家冲儿子耍横。我不怕他!但你也糊涂,好容易逃出生天,为个崔家,又把自己搭进去!这事熬过去,我可再不想在你这儿听见个‘崔’字!”
江恒闻言,复又陷入沉默。黑暗中,排排书架如坟碑矗立,他环抱双臂缩坐碑前,恍似游荡十年也未得安葬的孤魂。
静默许久,他仿佛已然埋头沉睡。地板的冷气直往身上浸,我正待用手肘碰他两下,却听他缓缓开口:“宝珠,你可曾……手染人命?”
我不知他为何有此一问,斟酌再三:“杀狼猎鹿时常有,人倒是没杀过。”
“我却……犯下此罪。”江恒低声道。
我心头一凛,他却忽又一问:“你可曾听闻宫中秘辛,父皇入继大宗前,曾爱慕过一位李氏女子?”
这等宫闱秘事,我自然没听过。
江恒自顾诉说:“李父因罪获刑,李氏因此罚没教坊司,其后不堪受辱,逃离出京,却在京郊启封镇外,车坠涡河,香消玉殒。父皇……甚为哀切,抱憾半生,故而后宫妃嫔,多有肖似李氏之女。”
我纳闷:“你怎知晓这些陈年旧事?”
“母妃,便因肖似李氏得宠。其后,他大约觉她只得其形,未得其神,转而又寻新欢。那些年,我虽受冷落,却也得自在,终日宫中闲游,便听来些陈年秘闻。”江恒苦笑,“谁曾想,母妃病故多年后,我竟因眉眼与她相似,忽得圣心垂怜,下旨由母后抚养。”
言毕,他再次陷入沉默。
我细思此话,恍然大悟:皇帝哪是瞧他和陈婕妤相像?分明是瞧他像李氏,私心将他当作李氏之子。当年他卷进太子谋反案,却只罚静思修道,也是因此缘故?
这时,江恒却转而说起另一事:“姝姐姐与二哥青梅竹马,他每遇不决之事,皆由她代为裁断。熙元四年,父皇病危,二哥踌躇不定,是我……私自传信与她,她与崔相连夜入禁宫,谏劝二哥临危受命。其后,事为李昉所阻,二哥幽禁,崔氏亦遭灭顶之灾……母后原想保我,可后来,许是听见风声,又与左右商议,欲弃我自保……”
晦暗风雨,似在他的诉说中,沉沉向清英斋压来。
“我深知传信一事,一经追查,必是死罪,故而,想起那李氏的传言……便私心想,若携她出逃,哪怕逃不掉,只要是携她从教坊司逃至启封镇,父皇见我这张面容,忆及旧日遗憾,兴许……兴许能心生恻隐,放我二人一条生路。”江恒的声音越发苦涩,“可当我逃出禁宫,前去教坊司,她却顾虑亲人,不愿负罪潜逃,哭求我寻一副慢性毒药,让她无声无息,悄然解脱……”
“我不忍眼睁睁见她就此自断,故而寻来迷药,骗她服下,驾车逃往启封镇,后被禁军拦截。可当我掀开车帘……”江恒忽而止声,良久,才颤声道,“我……不知教坊司常用紫苏酒,也不知迷药含有紫苏……我……不知过量服食紫苏会致人肺气麻痹、反胃食呕……我……我不通医理,无知妄为,竟让骄阳般的女儿家,就这般狼狈而屈辱地惨死……”
长久以来,我便不满他隐瞒旧事,如今听他如此悔恨地吐露真相,也不知如何安慰,只能轻拍他发颤的肩膀:“仙儿,你也是无心之失……别难过了。”
“我有意如此!宝珠,我有意如此啊!我为求自保,却误伤人命,本该以死谢罪,可竟为苟活一命,装疯卖傻,借一缕故去女子的幽魂,借一具惨死女儿家的尸身,千方百计换取父皇怜悯,方才逃过此劫!”江恒咬牙哽咽,“宝珠,我卑鄙龌龊,软弱无能,贪生怕死。今日有此一劫,也是天道轮回,报应己身!”
神仙从未在我面前落泪,我心中五味杂陈,伸手想抚头略作安慰,却触到纱布,忽想起范九月回禀,他回府时衣襟前有大片墨渍……
难不成,那狗屁皇帝,拿砚台砸他了?
什么东西!我再怎样闯祸,老爹也只为教训人才打两棍。这狗东西怎能为泄私愤,拿砚台往儿子头上砸?
我暗暗捏拳,平复心绪,轻抚他头顶,现编谎话:“仙儿,我方才,没说实话,其实我也误伤过无辜人命。那年我也十二三,和小兄弟偷跑出关,其中一人被番贼掳走。你也知我原先个儿矮,黑耗子似的,便扮作讨饭丫头,假意被擒,伺候他们吃喝,借机在酒里下毒。可有两名女子被他们虏来淫/乐,也被灌下毒酒。我虽救一人,却误杀两人,也难过许久。”
当年营救野利骏驰,并非如此。我偷跑出关,人生地不熟,一时之间哪能买到无色无味的毒药?我是半夜偷取兵器,抹了哨兵脖子,背上骏驰就亡命逃窜,还引来追兵。亏得碧眼狮和霸山熊断后,九死一生与敌周旋,方才侥幸逃脱。
不过各中细节,不必较真。我感到江恒略微平静下来,又轻声问:“你知我后来是如何想通的吗?”
“如何?”江恒涩声问。
我循循善诱:“我爹原先刚当上将官,领兵作战,难免有兵士战死,甚至为谋大局,不得不遣兵为饵。他总是为此借酒消愁,一度还噩梦缠身,夜半惊醒,背人抹泪。可后来,他想通一节道理,跟我讲:为将者,掌生杀,是为谋大事。老天既生他不凡,允他做这生死抉择,那他该做的,便是用好这‘死’,去谋更多人‘生’。我当初,的确有错,错在用二人死,只换来一人生,虽胜犹败。所以,我当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而是精进智谋、锤炼武艺,下一回,只用一人死,便可换二人生,这才是天生我应尽之责。”
此话当然又是瞎编。且不说当年我没毒死过人,便是老爹,也断不会与我讲那些道理。我只是在旁看着,再想那句“慈不掌兵”,自个儿瞎琢磨的。若今后老天许我一掌兵柄,我也自当以此自勉。
江恒静听我言,并不言语。我轻抚他肩膀,细细往下劝:“覃思,你天性善良,所以愧悔自责。但崔宝姝原就求死,又不敢自戕,你好心营救,已尽人力,只是天不遂人愿。此事既成定局,你借机谋生,又哪里不对?你如今救济穷苦、教人生计,已是用好这‘死’,让更多人‘生’,比我这夸口空谈的强上百倍。天生你不凡,老天就算要问罪,也只会问你是否以苍生为重,肩负天下大任。至今的这些磋磨,也不是老天惩罚,而是在炼你心志,咬牙扛过去,总会百炼成钢。”
江恒静思良久,苦笑一声:“宝珠,你才是……天生不凡。”
“那是,我可是天星下凡呢。”我信口一吹。
“天星?”江恒问。
“呃……总之咱俩是互握把柄了。”我忙扯开话题,“今后不许动不动割席。我樊三要是丢兄弟当逃兵,说出去可没脸。”
“宝珠……”江恒轻声道,“多谢。”
“时候不早了,你这一日也挨得辛苦,早睡吧。”我起身活动两下,腿又冷又僵。
江恒却依然靠坐不动。
我挠额问:“腿僵了?”
“无事。”江恒窘道。
我轻叹一声,弯腰搀扶,靠近的瞬间,确闻见油墨味,夹杂淡淡血腥气。
奇也怪哉,这浓香的油墨味分明与此前幽甜的墨香不同。细思起来,我为何会觉得那是墨香?
想到此节,我不禁神思乱飞,忽意识到正与他相依相靠,忙拽回飞思,问:“你这伤,要不要紧?唤李先生来看看?”
“无妨。此时不宜再生事。”江恒答。
“覃思,这就是你不对。扮娇弱还是你教,此时不扮娇弱,还待何时?”我搀他缓缓走到卧房门外,“我让莫问去传李先生。今夜换我守在楼下,对外便说你伤势沉重,我衣不解带,彻夜侍疾,明日再假作忧思过度,晕厥过去,怎样?”
江恒斟酌片刻:“如此,便有劳了。”
“客气。安心躺着,事有我办。”我一挥手,奔下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