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管丝竹之声悠扬,和着女客的谈笑声,随风入耳。
席间是一片鬓影衣香,四处皆摆放着插有花枝的玉缸与宝瓶,姚红魏紫,锦衣接踵。而娇娘们坐于花间茗赏,人花相映,当真是花如仙人风中舞,人比花娇颜色浓。
位于主座的崔氏托起手中杯盏,向季书瑜举起,莞尔一笑,道:“贵客光临,真是不胜欣喜。府上如有招待不周之处,敬请公主包涵。”
季书瑜连忙起身回礼,陪着饮下一盏。
接着,美妇人侧首望向下座,含笑颔首,唤道:“芝华,还不快来向贵客敬茶。”
季书瑜微垂眼睫,循着她的目光向对侧专席望去。
一位肤色白皙,面若银盘的姑娘于席间起身,一双瑞凤眼明亮有神,含笑时弯成一道浅浅的月牙儿,显得格外讨喜。
“是。”
季芝华行至她跟前福身行了一礼,端起杯盏,娇声道:“芝华见过公主,公主万福金安。”
季书瑜面露笑意,受了她敬来的茶,回望崔氏,笑道:“方才于园中见到花枝上系有金铃,正感叹究竟是何种才情的姑娘才能有这般惜花巧思,如今一见,芝华表妹果真是位花容月貌的妙人。”
季芝华垂下头来,羞赧地答道:“只是些小玩意罢了,表姐过誉。”
崔氏面上满是宠溺之色,笑道:“这孩子,平日里最宝贝她的花,却是叫公主见笑了。”
席间氛围正好,众女客们一边品茗赏景,一边默默观察着东席的动静。
只见淑女面上始终含带着温婉笑意,即使是面对布膳的婢女亦是全无骄矜之态。
虽是于鹤阴山中长大,然通身气质沉静,礼节谈吐俱无差池,举手投足间尽显贵女之优雅仪态。
内谦外敬而不失皇室风范,将二者美好品质中和于一身却不显得生硬割裂,实是难得。
待贵人敬过了茶,宴中又有诸多高官女眷依次来同季书瑜见礼。无一例外,皆受到了公主的温柔礼待。
一名年轻女客方才敬完茶水,转身正准备往自己的位置走去。却见身边女伴以袖掩唇,神情难掩兴奋。
“姐姐可曾听闻过闻人郎君娶亲时作的那首却扇诗没有?全诗只字未提新娘貌美,却句句是美。今日近身细观,公主果真生的昳丽绝色,诗言不虚。”
虽说已是刻意收了音量,但季书瑜耳力灵敏,仍是于一旁猝不及防的听了一耳朵。
“却扇诗已传遍了整个兰州,我若是没听过才真叫奇怪了。”女客笑道。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啧啧,清新出奇,妙趣横生,当真叫一个出彩,长公子才华横溢若此,实在叫人钦慕。”
女客面色古怪,回首看了一眼东席,连忙将女伴拉远。
“打住打住,你说的是‘倾慕’还是‘钦慕’?策郎君如今已是有主的人了,你身为家中嫡女,可千万别想岔了。”
女伴瞪她一眼,道:“你,真是的!谁说我想过些什么了……闻人公子温柔疏离不似凡间客,完美的没有烟火气,若真要选,我还是更中意闻人珏公子些。年前我曾于兰泽城楼下亲眼见过他策马疾驰,那一身红衣迎风猎猎,真是英姿飒爽……自此再难忘怀。”
听着女客对闻人珏止不住的夸赞,季书瑜低头饮茶,以瓷盏掩饰面上的诡异神情。
耳力太好,果真不是一件令人多么愉快的事。
闻人珏玉面兽心,实在不堪为姑娘良配呐。
推杯换盏间,宴会已是进行到一半。
一名青衣侍女于席间走动,将一只盛着珍珠米糕的银碟放至闻人雅身前的案上,又一语不发地转身离开。
闻人雅目光落于桌案之上,神情一怔,略不自然地垂下头。
犹豫半晌,侧首同季书瑜附耳,小声道:“嫂嫂……我去出恭。”
得了回应,她方才动作轻巧地离了专席,领着贴身婢女往外头走去。
季书瑜起初并不以为意,接了崔氏递来的话茬继续交谈。
然而视线于席间一撇而过,却见对侧的季芝华亦是侧过首,目光正望着小姑子离去的方向。
她薄唇轻撇,面上有蔑色一闪而过,之后又恢复至之前讨喜的笑容,与一旁的女客说起话来。
联想到小姑方才的异样,以及她今日不同以往的华丽装扮,季书瑜蓦然就察觉出些许不对劲来。
一刻钟后也未见人回来,她隐隐感到不安,思忖片刻,索性寻了个借口离席,循着闻人雅离开的方向寻去。
后园占地极大,园内清溪萦回,环绕穿流于高低错落的楼榭亭阁之间。
鸟鸣幽树,水声潺潺,景色格外宜人。
然而季书瑜眼下全无观景兴致。
她于园中四处逛了一遭,仍是未寻见闻人雅的踪迹。
西风挟着凉意而过,园后方传来一片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
她脚步一顿,心生疑惑,转了方向循着声源而去。
待走近了看,原是竹林内悬挂着的玉片子被风吹动,从而发出的泠泠声响。
东宣王府竟是用玉片作为占风铎,此般手笔,果真阔气。
她若有所思地垂首望去,但见密林之下有林道隐隐若若,绵延的伸展向前方,却不知是通往何处。
闻人雅既不在园中,还当真有可能是入到林中去了。
望着幽暗的竹林,她心中产生了些许不大妙的预感。
思忖片刻,季书瑜抬手摘下身上会发出声响的首饰,尽数收入囊中。一边提起裙摆,脚步轻巧地朝林道走去。
簇叶于微风中摇曳,带动玉片旋转碰撞。
清脆的击玉之音在竹林间回荡,如若一支韵律奇特的古乐,悦耳动听,也完美的盖过了她细小的足音。
未走出多远,林道间隐约传来两道人声,似是一男一女正在交谈。
辨认出闻人雅的声线,季书瑜顿住了动作,一时也有些踌躇自己是否要上前。
小姑虽然性子开朗,可到底也才不过是豆蔻年华,面皮薄的很,若她真于此刻现身,怕是会叫女孩感到难堪。
既然眼下已经确定了她的安危,季书瑜于原地犹豫片刻,还是决定暂时先避开。
然而就在她转身准备离去之时,林道前方却传来声响。
“谁在那。”
男音清冷如霜,仿佛不带丝毫温度。
席间是一片鬓影衣香,四处皆摆放着插有花枝的玉缸与宝瓶,姚红魏紫,锦衣接踵。而娇娘们坐于花间茗赏,人花相映,当真是花如仙人风中舞,人比花娇颜色浓。
位于主座的崔氏托起手中杯盏,向季书瑜举起,莞尔一笑,道:“贵客光临,真是不胜欣喜。府上如有招待不周之处,敬请公主包涵。”
季书瑜连忙起身回礼,陪着饮下一盏。
接着,美妇人侧首望向下座,含笑颔首,唤道:“芝华,还不快来向贵客敬茶。”
季书瑜微垂眼睫,循着她的目光向对侧专席望去。
一位肤色白皙,面若银盘的姑娘于席间起身,一双瑞凤眼明亮有神,含笑时弯成一道浅浅的月牙儿,显得格外讨喜。
“是。”
季芝华行至她跟前福身行了一礼,端起杯盏,娇声道:“芝华见过公主,公主万福金安。”
季书瑜面露笑意,受了她敬来的茶,回望崔氏,笑道:“方才于园中见到花枝上系有金铃,正感叹究竟是何种才情的姑娘才能有这般惜花巧思,如今一见,芝华表妹果真是位花容月貌的妙人。”
季芝华垂下头来,羞赧地答道:“只是些小玩意罢了,表姐过誉。”
崔氏面上满是宠溺之色,笑道:“这孩子,平日里最宝贝她的花,却是叫公主见笑了。”
席间氛围正好,众女客们一边品茗赏景,一边默默观察着东席的动静。
只见淑女面上始终含带着温婉笑意,即使是面对布膳的婢女亦是全无骄矜之态。
虽是于鹤阴山中长大,然通身气质沉静,礼节谈吐俱无差池,举手投足间尽显贵女之优雅仪态。
内谦外敬而不失皇室风范,将二者美好品质中和于一身却不显得生硬割裂,实是难得。
待贵人敬过了茶,宴中又有诸多高官女眷依次来同季书瑜见礼。无一例外,皆受到了公主的温柔礼待。
一名年轻女客方才敬完茶水,转身正准备往自己的位置走去。却见身边女伴以袖掩唇,神情难掩兴奋。
“姐姐可曾听闻过闻人郎君娶亲时作的那首却扇诗没有?全诗只字未提新娘貌美,却句句是美。今日近身细观,公主果真生的昳丽绝色,诗言不虚。”
虽说已是刻意收了音量,但季书瑜耳力灵敏,仍是于一旁猝不及防的听了一耳朵。
“却扇诗已传遍了整个兰州,我若是没听过才真叫奇怪了。”女客笑道。
“‘姮娥须逐彩云降,不可通宵在月中’,啧啧,清新出奇,妙趣横生,当真叫一个出彩,长公子才华横溢若此,实在叫人钦慕。”
女客面色古怪,回首看了一眼东席,连忙将女伴拉远。
“打住打住,你说的是‘倾慕’还是‘钦慕’?策郎君如今已是有主的人了,你身为家中嫡女,可千万别想岔了。”
女伴瞪她一眼,道:“你,真是的!谁说我想过些什么了……闻人公子温柔疏离不似凡间客,完美的没有烟火气,若真要选,我还是更中意闻人珏公子些。年前我曾于兰泽城楼下亲眼见过他策马疾驰,那一身红衣迎风猎猎,真是英姿飒爽……自此再难忘怀。”
听着女客对闻人珏止不住的夸赞,季书瑜低头饮茶,以瓷盏掩饰面上的诡异神情。
耳力太好,果真不是一件令人多么愉快的事。
闻人珏玉面兽心,实在不堪为姑娘良配呐。
推杯换盏间,宴会已是进行到一半。
一名青衣侍女于席间走动,将一只盛着珍珠米糕的银碟放至闻人雅身前的案上,又一语不发地转身离开。
闻人雅目光落于桌案之上,神情一怔,略不自然地垂下头。
犹豫半晌,侧首同季书瑜附耳,小声道:“嫂嫂……我去出恭。”
得了回应,她方才动作轻巧地离了专席,领着贴身婢女往外头走去。
季书瑜起初并不以为意,接了崔氏递来的话茬继续交谈。
然而视线于席间一撇而过,却见对侧的季芝华亦是侧过首,目光正望着小姑子离去的方向。
她薄唇轻撇,面上有蔑色一闪而过,之后又恢复至之前讨喜的笑容,与一旁的女客说起话来。
联想到小姑方才的异样,以及她今日不同以往的华丽装扮,季书瑜蓦然就察觉出些许不对劲来。
一刻钟后也未见人回来,她隐隐感到不安,思忖片刻,索性寻了个借口离席,循着闻人雅离开的方向寻去。
后园占地极大,园内清溪萦回,环绕穿流于高低错落的楼榭亭阁之间。
鸟鸣幽树,水声潺潺,景色格外宜人。
然而季书瑜眼下全无观景兴致。
她于园中四处逛了一遭,仍是未寻见闻人雅的踪迹。
西风挟着凉意而过,园后方传来一片叮叮当当的清脆声响。
她脚步一顿,心生疑惑,转了方向循着声源而去。
待走近了看,原是竹林内悬挂着的玉片子被风吹动,从而发出的泠泠声响。
东宣王府竟是用玉片作为占风铎,此般手笔,果真阔气。
她若有所思地垂首望去,但见密林之下有林道隐隐若若,绵延的伸展向前方,却不知是通往何处。
闻人雅既不在园中,还当真有可能是入到林中去了。
望着幽暗的竹林,她心中产生了些许不大妙的预感。
思忖片刻,季书瑜抬手摘下身上会发出声响的首饰,尽数收入囊中。一边提起裙摆,脚步轻巧地朝林道走去。
簇叶于微风中摇曳,带动玉片旋转碰撞。
清脆的击玉之音在竹林间回荡,如若一支韵律奇特的古乐,悦耳动听,也完美的盖过了她细小的足音。
未走出多远,林道间隐约传来两道人声,似是一男一女正在交谈。
辨认出闻人雅的声线,季书瑜顿住了动作,一时也有些踌躇自己是否要上前。
小姑虽然性子开朗,可到底也才不过是豆蔻年华,面皮薄的很,若她真于此刻现身,怕是会叫女孩感到难堪。
既然眼下已经确定了她的安危,季书瑜于原地犹豫片刻,还是决定暂时先避开。
然而就在她转身准备离去之时,林道前方却传来声响。
“谁在那。”
男音清冷如霜,仿佛不带丝毫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