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柏兖州清河县人氏,其祖上三代均是白衣,他二十岁得二甲进士,二十二岁任翰林院编修,二十五岁由当时的宋学士举荐为谏官…”
顾厄轻挥了两下扇子。
“李婉,兖州清河县人氏,商贾出生,其父是清河县的米商李有财,李婉十七岁嫁与姜成柏,二十岁诞下姜家长子,名唤姜子承,二十六岁诞下一女,名唤姜莲华…”
侍书念到这个名字时,暗暗的看了眼自家公子。
“下一个。”
“是。崔如玉,江洲可溪县人氏,十八岁与姜成柏为妾,十九岁诞下姜家次子,名唤姜子续,二十一岁诞下一女,名唤姜若璎…”
一道眼刀飞来,“捡重点的说。”
侍书拿捏不准这个重点,是单念姜小姐的的信息,还是…
“姜莲华,姜成柏第三女,嘉历十二年三月十九生人,今十六,一岁能言,二岁习字,三岁擅音律,四岁算数有成,五岁做歌舞,六岁出口成诗,七岁…”
侍书声音越来越小,惊讶的看着这张巴掌大的字条,嘴巴已经能塞下一个鸡蛋了,这姜家小姐难不成是个天才不成?
“念。”
“七岁经商,八岁退敌,九岁拜了然方丈为师…”
啊…姑娘也能当和尚嘛?下注一行小字,“乃俗家弟子,十岁逐渐庸碌,十一岁已无大才,十二岁…”
这听着倒是有点伤仲永的意思了。
顾厄不耐烦的眯上了眼,“念后面吧。”
最后两句是,“此女…”侍书尴尬的停顿了下,故作不经意的咳了一声,“此女美貌异常,非凡间物。了然曾批命格:美人若薄命,祸国自殃民,年岁故不永。”
“没了?”
“没了。”
美人薄命。
祸国殃民。
年岁不永。
顾厄冷峻的脸泛起一丝不可见的笑意。
这姜家的姑娘果然是有点意思的。
侍书反转纸条,见背面还写着一行小字。他接着道,“还有一句,说这命格是了然大师在嘉历十二年七月七,特意上门给批的。”
他又细细看了看,确定再也没有遗漏,便将字条收了起来。
不想那顾厄却对他伸出一只手来,侍书不知何意,呆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又将袖里的字条抽出,递到他手上。
“属下告退。”躬身退出。
顾厄摊开,看见那背面的一行小字,有些出神。
嘉历十二年七月七,了然赴姜府特批此女命格。
这天并不是什么好日子。
嘉历十二年七月七。
一声叹息中,那个在佛前久跪不起的少年,被人轻轻的抱了起来。
“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再不复入。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层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沉闷悠长的木鱼声,伴着咏诵声隐隐约约的传入耳内,禅房里昏睡的俊秀少年缓缓的睁看了眼睛,额上的伤口已经包扎起来,少许的参出一些血迹。
已经多日未尽水米,有些无力,他艰难的爬坐起来。他环顾了一眼四周,看见在蒲团上跌迦而坐的了然,慌忙下床,半跪半爬的来到他的脚边。
“大师,大师,你救救我娘吧,我娘…我娘…就在山脚下,我背不上来,背不上来…你去救救她吧…大师…佛门最是慈悲…大师…”
他的声音嘶哑,眼泪决堤,浸入僵硬的石板里。
他哀求这个佛门的弟子,去救救他那善良温柔的母亲。他求这满天的诸佛,真的能显出真身,看看这世间的苦难。
少年哀嚎着跪拜在地,双目里竟流出了血泪。
“求求你,救救我娘…”
一声叹息。
一直不语的佛门弟子睁开了那双看透人世的双眼,伸出苍老的手去扶他,“小施主,逝者已逝,请节哀。”
少年蓦然抬起头来,带着血泪的眼直勾勾的看着他,像是地狱中的恶鬼,怒目可憎,那双还未长大的双手狠狠的掐住那衰老的脖颈,他嘶吼着,“我娘没死,她没死,是你,是你不愿意救她,什么我佛慈悲,都是谎话,你为什么不救她,我娘…我娘是世上最好的人了…”
他的手颓然的落下,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无声。
那双苍老的手,抚上他的头顶,“小施主,一切皆是缘法。”
“什么缘法不缘法,我只要我娘,我只有娘了,只有娘了…”
少年挣扎的,摆脱开那只手。
“让女施主入土为安吧,早入轮回,也是善果。”
少年咬牙不语,将头深深地埋入膝里。
只有撕心裂肺的哭声回荡在这个小小的禅房里。
七月最是炎热,山里砍柴的樵夫也不肯在晌午轻易出门。
山脚的小山路上有一卷破席,轻轻的倚着树干。
蚊蝇成群,蛆虫满地。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如是说。
回神来,那字条早被他捏成了一团。
顾厄将那条子夹进册子里时,侍书来报说。
姜姑娘醒了,想见公子。
姜莲华看看眼前恭顺不语的弄琴,又看看这个陌生的寝卧,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
问什么也不答,直到她说,你们若不让我见你们主人,我便横死在你们府内。心想自己好歹是个尚书千金,到时候报出名号,他们多少要掂量掂量的。
倒也不怪弄琴和侍书,顾厄交代若无要是,姜小姐的事无需回禀他,他们也就不知道是该答还是不该答。
几声脚步声,有人进来了。
一身紫衣金线成绣,修长的手握着把玉骨白扇,眉目如剑,脸如刀削,这是一张勉强还算俊俏的脸。
大概是平日见自己的样貌已经习以为常。
所以这张貌若潘安无数女性喜爱的俊脸,在姜莲华这里只是一个勉强。
与昏睡时不同。
那睁开的星眸生动有神,令这张娇艳的脸又添上几分灵动和美艳,那眼望着人时,无端的让人生出几分情来。
本是靠着的姜莲华见来人,略动了下身子端坐好,微微作福。
自知家风严谨,在外人面前不能失了体统,万一让老父亲知道了,少不了责骂。在家可以胡闹,在外是万万不能丢脸的,要不是一时反应不及,她应该和这男子隔着幔帐才是,如今再去说放幔帐多少有些矫揉造作了。
不过姜莲华多少还是造作了起来,她略压低了嗓音,带着几分柔弱,“公子可是主人,不知公子怎么称呼。”
顾厄本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她,听到这话,他的眼睛微微眯起,似笑非笑,“在下姓顾。”
“见过顾公子。不知奴家为何会在此处。”
“姜小姐不必如此过谦。”
姜莲华被他一语点破,面上讪讪带着一些尴尬。
既知道她姓姜,看来十有八九也知道她是尚书家的小姐了。
“我何故在此?此地是?”
顾厄落座,手上把弄着扇子,“家仆无意中伤了你,是我之责,故而将你留在府内养伤,此处是我的府邸。”
看来这人是个当官的。
寝卧如此富丽,定不会是个小官。
姜莲华这会倒是真的严谨起来了,她酌情用词,尽量显得文雅些,“家父乃礼部尚书姜成柏,余乃姜家第三女。”
她停下咳了一声。
看见顾厄抬眼看来,她又接着说,“不知顾公子是,”她想了想,“顾大人如何称呼。”
这话多少是有些别扭的,都称人家大人了,还问怎么称呼。
她想问的是,你是什么个官位,是比我父亲高还是低,有没有什么仇怨和利益纠葛,好叫我如何应对。
只是话到嘴边,她又咽回去了,一个贵女千金是不该这么贸贸然问话的。
顾厄这会儿是真的笑了起来。
他很少笑。
这一笑清风明月。
犹如拨开迷雾见星月,有朦胧的美意。
这一笑只是浅浅一瞬。
已经足够令侍书和弄琴吃惊半刻。
顾厄轻挥了两下扇子。
“李婉,兖州清河县人氏,商贾出生,其父是清河县的米商李有财,李婉十七岁嫁与姜成柏,二十岁诞下姜家长子,名唤姜子承,二十六岁诞下一女,名唤姜莲华…”
侍书念到这个名字时,暗暗的看了眼自家公子。
“下一个。”
“是。崔如玉,江洲可溪县人氏,十八岁与姜成柏为妾,十九岁诞下姜家次子,名唤姜子续,二十一岁诞下一女,名唤姜若璎…”
一道眼刀飞来,“捡重点的说。”
侍书拿捏不准这个重点,是单念姜小姐的的信息,还是…
“姜莲华,姜成柏第三女,嘉历十二年三月十九生人,今十六,一岁能言,二岁习字,三岁擅音律,四岁算数有成,五岁做歌舞,六岁出口成诗,七岁…”
侍书声音越来越小,惊讶的看着这张巴掌大的字条,嘴巴已经能塞下一个鸡蛋了,这姜家小姐难不成是个天才不成?
“念。”
“七岁经商,八岁退敌,九岁拜了然方丈为师…”
啊…姑娘也能当和尚嘛?下注一行小字,“乃俗家弟子,十岁逐渐庸碌,十一岁已无大才,十二岁…”
这听着倒是有点伤仲永的意思了。
顾厄不耐烦的眯上了眼,“念后面吧。”
最后两句是,“此女…”侍书尴尬的停顿了下,故作不经意的咳了一声,“此女美貌异常,非凡间物。了然曾批命格:美人若薄命,祸国自殃民,年岁故不永。”
“没了?”
“没了。”
美人薄命。
祸国殃民。
年岁不永。
顾厄冷峻的脸泛起一丝不可见的笑意。
这姜家的姑娘果然是有点意思的。
侍书反转纸条,见背面还写着一行小字。他接着道,“还有一句,说这命格是了然大师在嘉历十二年七月七,特意上门给批的。”
他又细细看了看,确定再也没有遗漏,便将字条收了起来。
不想那顾厄却对他伸出一只手来,侍书不知何意,呆愣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又将袖里的字条抽出,递到他手上。
“属下告退。”躬身退出。
顾厄摊开,看见那背面的一行小字,有些出神。
嘉历十二年七月七,了然赴姜府特批此女命格。
这天并不是什么好日子。
嘉历十二年七月七。
一声叹息中,那个在佛前久跪不起的少年,被人轻轻的抱了起来。
“自言因是迷故,得解脱竟,再不复入。若再履践,犹尚迷误,不觉旧层所落险道,或致失命,如堕恶趣。地藏菩萨方便力故,使令解脱,生人天中,旋又再入,若业结重,永处地狱,无解脱时…”
沉闷悠长的木鱼声,伴着咏诵声隐隐约约的传入耳内,禅房里昏睡的俊秀少年缓缓的睁看了眼睛,额上的伤口已经包扎起来,少许的参出一些血迹。
已经多日未尽水米,有些无力,他艰难的爬坐起来。他环顾了一眼四周,看见在蒲团上跌迦而坐的了然,慌忙下床,半跪半爬的来到他的脚边。
“大师,大师,你救救我娘吧,我娘…我娘…就在山脚下,我背不上来,背不上来…你去救救她吧…大师…佛门最是慈悲…大师…”
他的声音嘶哑,眼泪决堤,浸入僵硬的石板里。
他哀求这个佛门的弟子,去救救他那善良温柔的母亲。他求这满天的诸佛,真的能显出真身,看看这世间的苦难。
少年哀嚎着跪拜在地,双目里竟流出了血泪。
“求求你,救救我娘…”
一声叹息。
一直不语的佛门弟子睁开了那双看透人世的双眼,伸出苍老的手去扶他,“小施主,逝者已逝,请节哀。”
少年蓦然抬起头来,带着血泪的眼直勾勾的看着他,像是地狱中的恶鬼,怒目可憎,那双还未长大的双手狠狠的掐住那衰老的脖颈,他嘶吼着,“我娘没死,她没死,是你,是你不愿意救她,什么我佛慈悲,都是谎话,你为什么不救她,我娘…我娘是世上最好的人了…”
他的手颓然的落下,声音越来越小,最后几乎无声。
那双苍老的手,抚上他的头顶,“小施主,一切皆是缘法。”
“什么缘法不缘法,我只要我娘,我只有娘了,只有娘了…”
少年挣扎的,摆脱开那只手。
“让女施主入土为安吧,早入轮回,也是善果。”
少年咬牙不语,将头深深地埋入膝里。
只有撕心裂肺的哭声回荡在这个小小的禅房里。
七月最是炎热,山里砍柴的樵夫也不肯在晌午轻易出门。
山脚的小山路上有一卷破席,轻轻的倚着树干。
蚊蝇成群,蛆虫满地。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
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如是说。
回神来,那字条早被他捏成了一团。
顾厄将那条子夹进册子里时,侍书来报说。
姜姑娘醒了,想见公子。
姜莲华看看眼前恭顺不语的弄琴,又看看这个陌生的寝卧,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事。
问什么也不答,直到她说,你们若不让我见你们主人,我便横死在你们府内。心想自己好歹是个尚书千金,到时候报出名号,他们多少要掂量掂量的。
倒也不怪弄琴和侍书,顾厄交代若无要是,姜小姐的事无需回禀他,他们也就不知道是该答还是不该答。
几声脚步声,有人进来了。
一身紫衣金线成绣,修长的手握着把玉骨白扇,眉目如剑,脸如刀削,这是一张勉强还算俊俏的脸。
大概是平日见自己的样貌已经习以为常。
所以这张貌若潘安无数女性喜爱的俊脸,在姜莲华这里只是一个勉强。
与昏睡时不同。
那睁开的星眸生动有神,令这张娇艳的脸又添上几分灵动和美艳,那眼望着人时,无端的让人生出几分情来。
本是靠着的姜莲华见来人,略动了下身子端坐好,微微作福。
自知家风严谨,在外人面前不能失了体统,万一让老父亲知道了,少不了责骂。在家可以胡闹,在外是万万不能丢脸的,要不是一时反应不及,她应该和这男子隔着幔帐才是,如今再去说放幔帐多少有些矫揉造作了。
不过姜莲华多少还是造作了起来,她略压低了嗓音,带着几分柔弱,“公子可是主人,不知公子怎么称呼。”
顾厄本是面无表情的看着她,听到这话,他的眼睛微微眯起,似笑非笑,“在下姓顾。”
“见过顾公子。不知奴家为何会在此处。”
“姜小姐不必如此过谦。”
姜莲华被他一语点破,面上讪讪带着一些尴尬。
既知道她姓姜,看来十有八九也知道她是尚书家的小姐了。
“我何故在此?此地是?”
顾厄落座,手上把弄着扇子,“家仆无意中伤了你,是我之责,故而将你留在府内养伤,此处是我的府邸。”
看来这人是个当官的。
寝卧如此富丽,定不会是个小官。
姜莲华这会倒是真的严谨起来了,她酌情用词,尽量显得文雅些,“家父乃礼部尚书姜成柏,余乃姜家第三女。”
她停下咳了一声。
看见顾厄抬眼看来,她又接着说,“不知顾公子是,”她想了想,“顾大人如何称呼。”
这话多少是有些别扭的,都称人家大人了,还问怎么称呼。
她想问的是,你是什么个官位,是比我父亲高还是低,有没有什么仇怨和利益纠葛,好叫我如何应对。
只是话到嘴边,她又咽回去了,一个贵女千金是不该这么贸贸然问话的。
顾厄这会儿是真的笑了起来。
他很少笑。
这一笑清风明月。
犹如拨开迷雾见星月,有朦胧的美意。
这一笑只是浅浅一瞬。
已经足够令侍书和弄琴吃惊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