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早傅兴波就出门了。
张氏带着张文婧做早饭的时候,赵静宜还在睡,外屋傅言陵不在,青萍早起锅里放了把米,慢吞吞洗漱。
等赵静宜起来,锅里的瘦肉白菜粥好了,青萍正往锅里下炸好的鱼。
“昨天发的面起了,小姐,中午蒸包子还是馒头?”
“做馒头,晚上煮骨头汤吃馍。”
简单吃过早饭,赵静宜开始熬油切肉,做十来根肉肠,剩下的都炸成哨子。
赵静宜院子里抱柴,正碰到高兴回来的傅兴波。
“老婆子,户长同意了。趁着农闲,村里开学堂,安排在他家的厢房,桌椅板凳学生自带。”傅兴波看到张氏,立刻笑着说,“咱家的男娃女娃都去识字。”
“真好。”张氏跟着高兴,“也不只教认字,也要教他们算账,以后出去别被人骗了。”
张文婧明珠明玉也跟着高兴,明珍被窝里爬起来就被告知要上学。
“娘,抱抱。”杜清欣把明珍抱在怀里,帮她穿外套。
赵静宜撕好肠衣,把剩下的肠子心肺扔到锅里煮,上面放上笼屉开始做馒头。
“青萍,等学堂开了,你也去上学,认几个字能算账,将来用得到。”
“小姐,我是大人了,不好吧。”
“没听老爷子说男女都收。你看,大房、二房都有人,我们三房就你去。”
青萍被赵静宜说的有点心动。
等馒头蒸好,香肠也做好了,赵静宜把香肠倒进锅里煮了三十分钟,留下了五根吃的,剩下的都挂到门口廊檐下晾干。
傅言陵提着一只收拾干净的野鸡进门,正碰上锅里哨子快熟了,满屋肉香。
他也算有口福。
“静宜,我们打了几只野鸡,娘让我把这只提回来。”傅言陵看了眼锅里,抬了抬手。
“嗯,好。你挂墙上,明儿中午吃鸡汤面。晚上煮骨头汤吃馒头。”
挂好野鸡,傅言陵出去,不会儿搬来一袋麦面半袋大米半袋小米,玉米面村里就能买到。
外屋小,面先放在里屋的炕上,等会儿去唐老五家买一个带锁的柜子。
“这是一两银子,户长家有玉米,你可以买粮食自己推面,也可以买推好的面。”
“好。”
锅里哔哔的响了,肉里的水炒干了,肉香十足的哨子出锅,赵静宜心情好,不仅给自己和青萍碗里铲肉,还拿碗给傅言陵铲了半碗肉。
肉里倒上一点点醋,就着馒头一口肉一口馒头,中午都不用做饭了。
傅言陵连吃了三个手掌大的馒头,打了个饱嗝,把早上的米粥还喝了。
赵静宜端着两根香肠,切了一碗猪肝肥肠到正屋,张氏带着一大家子正吃饭,杜清欣两口子这是赖上老两口了。
“静宜,你熬肉了,老远都闻到肉香了。”看赵静宜把碗放在餐桌上,张氏笑着说。
“熬了点哨子,放了点花椒辣椒,味道还行。”
看傅兴波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张氏接着说:“言陵三兄弟早上打了几只野鸡兔子,晚上你掌勺,我们大家吃个团圆饭,要置办家什粮食,我把手里的钱给你们分一分。”
“好的,娘。等您和大嫂二嫂准备好,我来炒肉。等下我还想去地里看一看,回来可能有点晚。”
“我们准备饭,你只需炒菜。”张氏夹了一片猪肝,一片肥肠,满口肉香,非常好吃。
几个孩子兴奋起来,晚上有肉吃了。
赵静宜到石德山家问了玉米的价钱,不贵,一斤五文,玉米面得八文。
大榆树下有石碾,家里有毛驴,赵静宜买了一百斤玉米准备自己磨面,麸子还能喂驴,毛驴这几天都是明辉带着几个孩子照看。
“静宜,你要多少玉米,我们家都有。”石老娘把张静宜送出门,回去收拾了干净一百斤玉米给送过来。
“好,等过两天还要大娘教我推磨。”
“那没的说,都去给你帮忙。”
等石家父子把粮食送过来,赵静宜看外屋窄的都快放不下傅言陵的床了,赶紧去唐家看了一个装五百斤粮食的柜子。
唐老五要卖一两银子,木头便宜,主要卖的是手艺。
赵静宜和唐老五父子抬着柜子回来,张氏张文婧杜清欣出来围观。
看着她把柜子放进里屋,把米袋面袋一个个装好,还上了锁,婆媳三个也准备买一个。
唐老五没有现成的,她们的得等几天。
“静宜,让你男人山里背几截松树段,改成木板,我给你免费做两个装衣服的箱子。”
唐老五一边喝着赵静宜给倒的茶,一边说,“也可做个炕柜,不上漆的便宜。”
“好。”
送走唐家父子,赵静宜午睡了一个小时,起来背着弓箭,拿着鱼篓去地里,青萍背着背篓跟着出门。
“小姐,总算又活过来了,这样的日子才有盼头。”青萍蹦蹦跳跳走到赵静宜身边。
“嗯。”
快到地方,赵静宜把小灰和大黑从背篓里抱出来,两个狗子嘶嘶的叫唤,青萍的注意力立刻到两个小家伙身上了,深怕它们摔着了,或是走丢了。
将昨天的冰窟窿砸开,放好鱼篓,坐在背篓上等时间,两只小崽,呜呜的,颤缩着往背篓里钻。
青萍小心翼翼割芦苇杆。
“青萍,我们多割点芦苇,回去做晒席,串帘子,在外屋给你们家姑爷单独隔半间睡房。”赵静宜开玩笑。
“好的。”青萍没听见她说的姑爷,冒答应着。
等有鱼从冰窟窿跳出来,青萍立刻跑过去捡鱼,赵静宜摇头笑着继续割芦苇杆,顺手砍了几个笔直的柳木棒,用来做支撑。
“小姐,有鱼,好大的鱼,你看!”青萍捧起一个五六斤的大鱼,给赵静宜看。
“是挺大,晚上给大家添个菜。”赵静宜把芦苇杆捆好,抱着走过来。
“小姐,一共有六条,不知道鱼篓里有没有。”青萍给赵静宜看她的背篓,“我都收拾好了,回去直接可以挂在外面晒干。”
两个人又来拉鱼篓,舀上来几条巴掌大的小鱼。
“小姐,我们以后会不会吃鱼吃到厌啊。”青萍乐呵呵的笑着,飞快的把鱼倒出来。
“明天,我去山里转一转,回去问问石大娘,什么时候到青河镇去赶集。”
得多存点油,更好的是趁着农闲炸点猪油腌点肉。
只出不进,也不是长久之计。
张氏带着张文婧做早饭的时候,赵静宜还在睡,外屋傅言陵不在,青萍早起锅里放了把米,慢吞吞洗漱。
等赵静宜起来,锅里的瘦肉白菜粥好了,青萍正往锅里下炸好的鱼。
“昨天发的面起了,小姐,中午蒸包子还是馒头?”
“做馒头,晚上煮骨头汤吃馍。”
简单吃过早饭,赵静宜开始熬油切肉,做十来根肉肠,剩下的都炸成哨子。
赵静宜院子里抱柴,正碰到高兴回来的傅兴波。
“老婆子,户长同意了。趁着农闲,村里开学堂,安排在他家的厢房,桌椅板凳学生自带。”傅兴波看到张氏,立刻笑着说,“咱家的男娃女娃都去识字。”
“真好。”张氏跟着高兴,“也不只教认字,也要教他们算账,以后出去别被人骗了。”
张文婧明珠明玉也跟着高兴,明珍被窝里爬起来就被告知要上学。
“娘,抱抱。”杜清欣把明珍抱在怀里,帮她穿外套。
赵静宜撕好肠衣,把剩下的肠子心肺扔到锅里煮,上面放上笼屉开始做馒头。
“青萍,等学堂开了,你也去上学,认几个字能算账,将来用得到。”
“小姐,我是大人了,不好吧。”
“没听老爷子说男女都收。你看,大房、二房都有人,我们三房就你去。”
青萍被赵静宜说的有点心动。
等馒头蒸好,香肠也做好了,赵静宜把香肠倒进锅里煮了三十分钟,留下了五根吃的,剩下的都挂到门口廊檐下晾干。
傅言陵提着一只收拾干净的野鸡进门,正碰上锅里哨子快熟了,满屋肉香。
他也算有口福。
“静宜,我们打了几只野鸡,娘让我把这只提回来。”傅言陵看了眼锅里,抬了抬手。
“嗯,好。你挂墙上,明儿中午吃鸡汤面。晚上煮骨头汤吃馒头。”
挂好野鸡,傅言陵出去,不会儿搬来一袋麦面半袋大米半袋小米,玉米面村里就能买到。
外屋小,面先放在里屋的炕上,等会儿去唐老五家买一个带锁的柜子。
“这是一两银子,户长家有玉米,你可以买粮食自己推面,也可以买推好的面。”
“好。”
锅里哔哔的响了,肉里的水炒干了,肉香十足的哨子出锅,赵静宜心情好,不仅给自己和青萍碗里铲肉,还拿碗给傅言陵铲了半碗肉。
肉里倒上一点点醋,就着馒头一口肉一口馒头,中午都不用做饭了。
傅言陵连吃了三个手掌大的馒头,打了个饱嗝,把早上的米粥还喝了。
赵静宜端着两根香肠,切了一碗猪肝肥肠到正屋,张氏带着一大家子正吃饭,杜清欣两口子这是赖上老两口了。
“静宜,你熬肉了,老远都闻到肉香了。”看赵静宜把碗放在餐桌上,张氏笑着说。
“熬了点哨子,放了点花椒辣椒,味道还行。”
看傅兴波眼巴巴的看着自己,张氏接着说:“言陵三兄弟早上打了几只野鸡兔子,晚上你掌勺,我们大家吃个团圆饭,要置办家什粮食,我把手里的钱给你们分一分。”
“好的,娘。等您和大嫂二嫂准备好,我来炒肉。等下我还想去地里看一看,回来可能有点晚。”
“我们准备饭,你只需炒菜。”张氏夹了一片猪肝,一片肥肠,满口肉香,非常好吃。
几个孩子兴奋起来,晚上有肉吃了。
赵静宜到石德山家问了玉米的价钱,不贵,一斤五文,玉米面得八文。
大榆树下有石碾,家里有毛驴,赵静宜买了一百斤玉米准备自己磨面,麸子还能喂驴,毛驴这几天都是明辉带着几个孩子照看。
“静宜,你要多少玉米,我们家都有。”石老娘把张静宜送出门,回去收拾了干净一百斤玉米给送过来。
“好,等过两天还要大娘教我推磨。”
“那没的说,都去给你帮忙。”
等石家父子把粮食送过来,赵静宜看外屋窄的都快放不下傅言陵的床了,赶紧去唐家看了一个装五百斤粮食的柜子。
唐老五要卖一两银子,木头便宜,主要卖的是手艺。
赵静宜和唐老五父子抬着柜子回来,张氏张文婧杜清欣出来围观。
看着她把柜子放进里屋,把米袋面袋一个个装好,还上了锁,婆媳三个也准备买一个。
唐老五没有现成的,她们的得等几天。
“静宜,让你男人山里背几截松树段,改成木板,我给你免费做两个装衣服的箱子。”
唐老五一边喝着赵静宜给倒的茶,一边说,“也可做个炕柜,不上漆的便宜。”
“好。”
送走唐家父子,赵静宜午睡了一个小时,起来背着弓箭,拿着鱼篓去地里,青萍背着背篓跟着出门。
“小姐,总算又活过来了,这样的日子才有盼头。”青萍蹦蹦跳跳走到赵静宜身边。
“嗯。”
快到地方,赵静宜把小灰和大黑从背篓里抱出来,两个狗子嘶嘶的叫唤,青萍的注意力立刻到两个小家伙身上了,深怕它们摔着了,或是走丢了。
将昨天的冰窟窿砸开,放好鱼篓,坐在背篓上等时间,两只小崽,呜呜的,颤缩着往背篓里钻。
青萍小心翼翼割芦苇杆。
“青萍,我们多割点芦苇,回去做晒席,串帘子,在外屋给你们家姑爷单独隔半间睡房。”赵静宜开玩笑。
“好的。”青萍没听见她说的姑爷,冒答应着。
等有鱼从冰窟窿跳出来,青萍立刻跑过去捡鱼,赵静宜摇头笑着继续割芦苇杆,顺手砍了几个笔直的柳木棒,用来做支撑。
“小姐,有鱼,好大的鱼,你看!”青萍捧起一个五六斤的大鱼,给赵静宜看。
“是挺大,晚上给大家添个菜。”赵静宜把芦苇杆捆好,抱着走过来。
“小姐,一共有六条,不知道鱼篓里有没有。”青萍给赵静宜看她的背篓,“我都收拾好了,回去直接可以挂在外面晒干。”
两个人又来拉鱼篓,舀上来几条巴掌大的小鱼。
“小姐,我们以后会不会吃鱼吃到厌啊。”青萍乐呵呵的笑着,飞快的把鱼倒出来。
“明天,我去山里转一转,回去问问石大娘,什么时候到青河镇去赶集。”
得多存点油,更好的是趁着农闲炸点猪油腌点肉。
只出不进,也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