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赵静宜青萍回来,正屋已经做好了一大锅米饭,鸡肉半盆,兔肉半盆都切好,就等她。
“静宜,你们家的锅和老二家的锅,一个炖鸡肉,一炒兔肉,白菜土豆熟的快,用我们的锅。”
张氏看到赵静宜大门进来,背了天高的一背篓芦苇杆,连忙来帮忙扶背篓。
“娘,你扶不住。”赵静宜顺着把背篓摔到柴堆旁边,取出背篓里的鱼篓给张氏看。
“娘,晚上再加一道水煮鱼。”
“好好好。那我先去老二家刷锅添柴。”
赵静宜洗了手,青萍烧过在自家屋里炖鸡肉,等杜清欣屋里准备好,她又去下料炒兔肉。
一个小时后两道肉菜出锅,赵静宜正屋锅里做的水煮鱼也好了。
傅言陵把自家餐桌搬到正屋,两张桌子坐16个人,每张桌子放上一盆鸡汤,一盆兔肉,一盆白菜土豆,一盆浓香的大白米饭。
“静宜,你和老三青萍跟我们坐,老大老二你们看着孩子吃饭。”
张氏一声令下,六个孩子先上桌,张文婧杜清欣只得看着他们,傅言衡傅言信坐到张氏傅兴波身边,青萍怯怯的挨着赵静宜最后坐下。
“大家别客气,开动!”傅兴波先动筷子,接着两桌人都开始盛米饭,夹菜。
等大家吃了个半饱,张氏和几个孙子开玩笑说:“明辉,记着你三婶的好,这一桌菜和鱼都是你三婶做的。”
“谢谢三婶婶!”明辉嘴甜的说。
明珠明珍五个也跟着道谢,见孩子懂事,张文婧杜清欣互看一眼跟着高兴。
“不用谢。都是一家人。”
饭后,张氏让明珠明玉带着明珍收拾碗筷,青萍逃也似的回去刷锅了。
“路上打点过,我手里银钱也不多了,以后孩子们还要花销,还要备着急用。先给你们每家五两银子做家用。”
张氏把欢好的铜钱从炕上的箱子里取出来,一百个一串一两就有十串,分别交给张文婧杜清欣和赵静宜。
“谢谢爹娘!”张文婧接了钱,由衷说道,这一路走来,多亏了家里,多亏了家人互相扶持,现在总算安顿下来,活下来了。
“多谢爹娘为我们筹谋。”傅言信跪下给张氏傅兴波磕了个头,说:“儿子以后一定好好做事。”
傅兴波看看儿子儿媳,笑着道:“静宜说得对,我们是一家人,只有力气往一处使,抱成团,才能在这个地方活下去。先把眼下的日子过好,再谋将来。”
“是,父亲。”
傅兴波摆手让大家坐下,对张氏说:“他娘,最近半月多做点饭食,大家好好养养身子,开春有的忙。”
晚上睡觉前,赵静宜左看右看外间没办法隔断,只得找傅言陵商量把里间一分为二。
傅言陵天天靠门睡,半夜三更连炕都不保暖,他这样天长日久,冻坏了可不是小事。
“我的意思是,里屋用柳木编成墙完全隔开,你睡外间,再安道木门,留个过道就行。”
“行,我明天去弄材料。”只是这样一来,家里都知道他们分开住。
赵静宜点头,做起了甩手掌柜,也不睡懒觉了,第二天吃过早饭拉上粮食去村头磨面。
明珠几个好奇,也跟着来帮忙,等石老娘将磨安装好,赵静宜牵着驴围着石磨一圈圈的走,青萍拉着刷子往石磨下扫粮食。
等驴慢慢熟了,明辉觉着好玩抢了赵静宜的活。
“静宜,你们家的孩子都懂事。”
“是我家婆大嫂二嫂教的好。这一路走来,他们吃刻苦,见识增加,也更懂事了。”
“以前的事不去想了,咱以后好好过日子。我听德山说老三是个好猎手,日子不会差。”
赵静宜想起今天早上石德山组织村里的青壮男丁训练,傅家三兄弟都去的事情。
“大娘,渤海国当真离我们只有二百里地吗?夏收他们回不回来村里抢劫。”
“可能会,都是骑兵,抢了东西追都追不上,以前我们边境普通百姓还跟他们做生意,现在只官家来往了。
他们的皮子药材很受中原商队的青睐。他们要跟我们换茶叶,他们那边家家户户都要茶叶。”
说起从前石老娘话就多了。
“我们十二屯人少,但愿他们也看不上吧。”最后,石老娘忧心忡忡结束了这个话题。
赵静宜点头附和着,一边心里想着要是那些骑兵真来抢劫,村里的老弱妇孺可不是对手。
弓箭得炼起来。
“大娘,青河镇哪天有大集?”
“走镇上太远了,我们附近就有十一个屯,你要什么到十一屯去换,再远点到十屯,他们那边靠山,有皮货。不过,在哪里,粮食都是金贵的。”
“十一屯豆腐王,每五天会来村里一趟,赶明儿你花铜板买几块豆腐,那味道真不错。
还有走山换货的货郎客,针头线脑都能买到。
村头第二家孙老头和两个儿子都会杀猪,去年养的猪卖了,后半年养成了会杀猪在村里卖。豆油菜油短缺,大伙吃油多从山寻。”
“嗯。前儿野猪油和狍子油家里还有。”
“章子肉才好吃呢。”石老娘想起赵静宜家的肉香,笑着说:“等德山这半月训练结束,让他带你们老三进林一趟,熬出来的油,够春种用了。
你别看,这天一天一个样,到底是从冬到春了,时令一直都在变化。也是你们来得晚,今年春天种上菘菜,冬天酸菜能吃到开春,还有各种菜干野菜,不愁吃不饱。”
五十斤面磨了三个小时,过了中午才筛好,赵静宜干脆请石老娘家里吃饭。
青萍做了一锅米饭舀到砂锅里,炖了一锅鸡肉土豆汤,傅言陵先吃了在收拾里间。
“婶子,你别嫌弃。”赵静宜盛出一碗米饭,把鸡肉土豆汤浇在上头端给石老娘。
“哪能。大米饭我都嫌弃,还要吃什么山珍海味。”石老娘接过碗,笑着说。
“这样才好。”赵静宜给自己盛好,陪着石老娘一起坐下一起吃。
“你这屋里有炕,怎么还买了床?”石老娘看到立在门口的单人床,好奇的问。
“放东西的。害怕有老鼠。”
石老娘赶紧转移话题,说:“等开春,我带你进山打野菜,我们这里的野菜漫山遍野到处都是。”
“静宜,你们家的锅和老二家的锅,一个炖鸡肉,一炒兔肉,白菜土豆熟的快,用我们的锅。”
张氏看到赵静宜大门进来,背了天高的一背篓芦苇杆,连忙来帮忙扶背篓。
“娘,你扶不住。”赵静宜顺着把背篓摔到柴堆旁边,取出背篓里的鱼篓给张氏看。
“娘,晚上再加一道水煮鱼。”
“好好好。那我先去老二家刷锅添柴。”
赵静宜洗了手,青萍烧过在自家屋里炖鸡肉,等杜清欣屋里准备好,她又去下料炒兔肉。
一个小时后两道肉菜出锅,赵静宜正屋锅里做的水煮鱼也好了。
傅言陵把自家餐桌搬到正屋,两张桌子坐16个人,每张桌子放上一盆鸡汤,一盆兔肉,一盆白菜土豆,一盆浓香的大白米饭。
“静宜,你和老三青萍跟我们坐,老大老二你们看着孩子吃饭。”
张氏一声令下,六个孩子先上桌,张文婧杜清欣只得看着他们,傅言衡傅言信坐到张氏傅兴波身边,青萍怯怯的挨着赵静宜最后坐下。
“大家别客气,开动!”傅兴波先动筷子,接着两桌人都开始盛米饭,夹菜。
等大家吃了个半饱,张氏和几个孙子开玩笑说:“明辉,记着你三婶的好,这一桌菜和鱼都是你三婶做的。”
“谢谢三婶婶!”明辉嘴甜的说。
明珠明珍五个也跟着道谢,见孩子懂事,张文婧杜清欣互看一眼跟着高兴。
“不用谢。都是一家人。”
饭后,张氏让明珠明玉带着明珍收拾碗筷,青萍逃也似的回去刷锅了。
“路上打点过,我手里银钱也不多了,以后孩子们还要花销,还要备着急用。先给你们每家五两银子做家用。”
张氏把欢好的铜钱从炕上的箱子里取出来,一百个一串一两就有十串,分别交给张文婧杜清欣和赵静宜。
“谢谢爹娘!”张文婧接了钱,由衷说道,这一路走来,多亏了家里,多亏了家人互相扶持,现在总算安顿下来,活下来了。
“多谢爹娘为我们筹谋。”傅言信跪下给张氏傅兴波磕了个头,说:“儿子以后一定好好做事。”
傅兴波看看儿子儿媳,笑着道:“静宜说得对,我们是一家人,只有力气往一处使,抱成团,才能在这个地方活下去。先把眼下的日子过好,再谋将来。”
“是,父亲。”
傅兴波摆手让大家坐下,对张氏说:“他娘,最近半月多做点饭食,大家好好养养身子,开春有的忙。”
晚上睡觉前,赵静宜左看右看外间没办法隔断,只得找傅言陵商量把里间一分为二。
傅言陵天天靠门睡,半夜三更连炕都不保暖,他这样天长日久,冻坏了可不是小事。
“我的意思是,里屋用柳木编成墙完全隔开,你睡外间,再安道木门,留个过道就行。”
“行,我明天去弄材料。”只是这样一来,家里都知道他们分开住。
赵静宜点头,做起了甩手掌柜,也不睡懒觉了,第二天吃过早饭拉上粮食去村头磨面。
明珠几个好奇,也跟着来帮忙,等石老娘将磨安装好,赵静宜牵着驴围着石磨一圈圈的走,青萍拉着刷子往石磨下扫粮食。
等驴慢慢熟了,明辉觉着好玩抢了赵静宜的活。
“静宜,你们家的孩子都懂事。”
“是我家婆大嫂二嫂教的好。这一路走来,他们吃刻苦,见识增加,也更懂事了。”
“以前的事不去想了,咱以后好好过日子。我听德山说老三是个好猎手,日子不会差。”
赵静宜想起今天早上石德山组织村里的青壮男丁训练,傅家三兄弟都去的事情。
“大娘,渤海国当真离我们只有二百里地吗?夏收他们回不回来村里抢劫。”
“可能会,都是骑兵,抢了东西追都追不上,以前我们边境普通百姓还跟他们做生意,现在只官家来往了。
他们的皮子药材很受中原商队的青睐。他们要跟我们换茶叶,他们那边家家户户都要茶叶。”
说起从前石老娘话就多了。
“我们十二屯人少,但愿他们也看不上吧。”最后,石老娘忧心忡忡结束了这个话题。
赵静宜点头附和着,一边心里想着要是那些骑兵真来抢劫,村里的老弱妇孺可不是对手。
弓箭得炼起来。
“大娘,青河镇哪天有大集?”
“走镇上太远了,我们附近就有十一个屯,你要什么到十一屯去换,再远点到十屯,他们那边靠山,有皮货。不过,在哪里,粮食都是金贵的。”
“十一屯豆腐王,每五天会来村里一趟,赶明儿你花铜板买几块豆腐,那味道真不错。
还有走山换货的货郎客,针头线脑都能买到。
村头第二家孙老头和两个儿子都会杀猪,去年养的猪卖了,后半年养成了会杀猪在村里卖。豆油菜油短缺,大伙吃油多从山寻。”
“嗯。前儿野猪油和狍子油家里还有。”
“章子肉才好吃呢。”石老娘想起赵静宜家的肉香,笑着说:“等德山这半月训练结束,让他带你们老三进林一趟,熬出来的油,够春种用了。
你别看,这天一天一个样,到底是从冬到春了,时令一直都在变化。也是你们来得晚,今年春天种上菘菜,冬天酸菜能吃到开春,还有各种菜干野菜,不愁吃不饱。”
五十斤面磨了三个小时,过了中午才筛好,赵静宜干脆请石老娘家里吃饭。
青萍做了一锅米饭舀到砂锅里,炖了一锅鸡肉土豆汤,傅言陵先吃了在收拾里间。
“婶子,你别嫌弃。”赵静宜盛出一碗米饭,把鸡肉土豆汤浇在上头端给石老娘。
“哪能。大米饭我都嫌弃,还要吃什么山珍海味。”石老娘接过碗,笑着说。
“这样才好。”赵静宜给自己盛好,陪着石老娘一起坐下一起吃。
“你这屋里有炕,怎么还买了床?”石老娘看到立在门口的单人床,好奇的问。
“放东西的。害怕有老鼠。”
石老娘赶紧转移话题,说:“等开春,我带你进山打野菜,我们这里的野菜漫山遍野到处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