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三人,在“汾水阁”待了有半个月,等到定制的“古巴小鼓”的快递一寄到,淳于溷就带着他俩去往汾河河畔,一边练习打鼓,一边欣赏着两岸的夜景。
傍晚,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了不少的市民和游客,他们驻足在汾河桥上,竞相张望,究竟发生了什么?
任飘飘心生疑问:“难不成,又有人跳桥了?”
“不像啊,”王奕博说,“我跳桥时,可没有这么多人看光景呀!”
只见,在漪汾桥上,无论是骑车还是步行,途经跨越汾河的这处桥梁,都在驻足朝远处眺望。
现如今,只有钱,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今天,这又是为了什么,还能引起人们的空前兴致,而且还纷纷拿出手机,在这漆黑的夜里争相拍照呢?
师徒三人,也往桥边赶去。不多会儿,桥面上就聚集了有上百人,他们倚靠在桥栏上,议论着眼前的景象。
桥上,防范意外坠河的救援车辆和人员,则严阵以待地昼夜值守,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只是,漆黑的汾河水里,倒映着一轮圆月,实在是打捞不上来!之前,有人坠河给公众造成的紧张恐慌,也在这般美丽夜景中一扫而光了。
师徒来到了桥面,也倚靠着桥栏眺望,没曾想,视野却是更为开阔,一轮明月相伴在汾河的上空。
今晚的明月,仿佛与平日里的不同,它又圆又大,那金黄的圆盘,发出诱人的光芒,仿佛就在人们的头顶之上。
人们的议论,声声入耳----
四天前,是五台山五爷[广济龙王菩萨]的生日[农历五月十三日],圣诞与618网购狂欢节撞日了,仿佛是五爷在祈愿生活在三晋热土的百姓,免受洪涝灾害侵袭,生活富足,平安吉祥。
而今日,夏至的第二夜,又迎来2006年以来最低圆月的加持,这是十八年以来,距离人们最近的明月;月亮运行至近地点,天气晴好,能见度高,让太原百姓有幸观赏到了这天祥奇观。
前段时间的跳桥,把太原汾河送上热搜。人们经过桥时,看到值守的救援车辆人员和捆在桥梁上的橙色游泳圈,心情顿感压抑沉重、氛围紧张。
今夜的奇观,让那些负面的情绪一扫而光,人们不仅轻松地玩笑起来:今年夏天高温炎热,山河四省变成火炉,40摄氏度可谓平常,到晚上石家庄、济南、西安也有30摄氏度,不开空调都难入睡;而太原的夜晚,却只有20摄氏度出头……连月亮,也来黄土高原的太原避暑了,妥妥地清凉干爽,开窗通风就能睡好觉……
想着给轻爽的人们,再送上一份喜悦,淳于溷拿出了吉他,调整好琴弦,嘱咐任飘飘用“古巴小鼓”打节奏。
随之,一声旋律悠扬的吉他声,在空气中流转。那琴声,如同河水流淌,带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让人们深深地陶醉在美妙的旋律和静谧的夜色之中。
旋律选用的是,淳于溷年轻时候的一首前苏联歌曲;歌词却是汉武帝刘彻的一首《秋风辞》:
[歌曲]“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做诗人何许人也?”
公元前113年,44岁的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来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时至秋风瑟瑟鸿雁南归,汉武帝的楼船在汾河玉带上汾河晚渡……
船上,君臣们举杯畅饮歌舞升平,刘彻望着夕阳西下、红霞满天、飞鸟归巢、人头攒动的汾河两岸,不禁感慨万分,于是,便赋诗做了这首词。
从此,“汾河晚渡”便成了古晋阳的八景之一。
接下来,淳于溷又演唱了明代诗人张颐的《汾河晚渡》----
[歌曲]“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
中流轧轧橹声清,沙际纷纷雁行起。
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
楼船箫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张颐的这首《汾河晚渡》,脍炙人口;他也将太原古城的绝美风景流传了下来。古人赏景,除了自然风光之外,更多注重的是意境,正因为如此,张颐眼中的汾河晚渡,才那么优雅、经典和纯粹。
淳于溷的演唱,舒缓、别致,又极具诗情画意。
伴着悠扬的歌声,人们举目眺望----石坊矗立,庄严凝重,碧水清涟,飞鸟归巢,夕阳西下,红霞满天,呈现了现代“汾河晚渡”的生态之美!
沉醉其中的人群里,走出了一位“学究”模样的老者,只听他吟诗道:
“汾水流逝云满天,脑畔依稀渡古船。
码头闲弃成标志,空载晚霞下西山。”
老学究来到淳于溷的身边,坐定后,却非谈诗文,而是聊起了时局下,人们共同的疑问:“有道是,500年出一圣人【1】,700年出一伟人。淳于先生,这每700年出现的伟人----汉武帝、唐太宗,还有忽必烈,都与太原有关。在先生看来,自元朝至今的700年里,能否还会从咱们太原,再出一位伟人呢?”
傍晚,突然从四面八方涌来了不少的市民和游客,他们驻足在汾河桥上,竞相张望,究竟发生了什么?
任飘飘心生疑问:“难不成,又有人跳桥了?”
“不像啊,”王奕博说,“我跳桥时,可没有这么多人看光景呀!”
只见,在漪汾桥上,无论是骑车还是步行,途经跨越汾河的这处桥梁,都在驻足朝远处眺望。
现如今,只有钱,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今天,这又是为了什么,还能引起人们的空前兴致,而且还纷纷拿出手机,在这漆黑的夜里争相拍照呢?
师徒三人,也往桥边赶去。不多会儿,桥面上就聚集了有上百人,他们倚靠在桥栏上,议论着眼前的景象。
桥上,防范意外坠河的救援车辆和人员,则严阵以待地昼夜值守,时刻做好应急准备……只是,漆黑的汾河水里,倒映着一轮圆月,实在是打捞不上来!之前,有人坠河给公众造成的紧张恐慌,也在这般美丽夜景中一扫而光了。
师徒来到了桥面,也倚靠着桥栏眺望,没曾想,视野却是更为开阔,一轮明月相伴在汾河的上空。
今晚的明月,仿佛与平日里的不同,它又圆又大,那金黄的圆盘,发出诱人的光芒,仿佛就在人们的头顶之上。
人们的议论,声声入耳----
四天前,是五台山五爷[广济龙王菩萨]的生日[农历五月十三日],圣诞与618网购狂欢节撞日了,仿佛是五爷在祈愿生活在三晋热土的百姓,免受洪涝灾害侵袭,生活富足,平安吉祥。
而今日,夏至的第二夜,又迎来2006年以来最低圆月的加持,这是十八年以来,距离人们最近的明月;月亮运行至近地点,天气晴好,能见度高,让太原百姓有幸观赏到了这天祥奇观。
前段时间的跳桥,把太原汾河送上热搜。人们经过桥时,看到值守的救援车辆人员和捆在桥梁上的橙色游泳圈,心情顿感压抑沉重、氛围紧张。
今夜的奇观,让那些负面的情绪一扫而光,人们不仅轻松地玩笑起来:今年夏天高温炎热,山河四省变成火炉,40摄氏度可谓平常,到晚上石家庄、济南、西安也有30摄氏度,不开空调都难入睡;而太原的夜晚,却只有20摄氏度出头……连月亮,也来黄土高原的太原避暑了,妥妥地清凉干爽,开窗通风就能睡好觉……
想着给轻爽的人们,再送上一份喜悦,淳于溷拿出了吉他,调整好琴弦,嘱咐任飘飘用“古巴小鼓”打节奏。
随之,一声旋律悠扬的吉他声,在空气中流转。那琴声,如同河水流淌,带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让人们深深地陶醉在美妙的旋律和静谧的夜色之中。
旋律选用的是,淳于溷年轻时候的一首前苏联歌曲;歌词却是汉武帝刘彻的一首《秋风辞》:
[歌曲]“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做诗人何许人也?”
公元前113年,44岁的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来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时至秋风瑟瑟鸿雁南归,汉武帝的楼船在汾河玉带上汾河晚渡……
船上,君臣们举杯畅饮歌舞升平,刘彻望着夕阳西下、红霞满天、飞鸟归巢、人头攒动的汾河两岸,不禁感慨万分,于是,便赋诗做了这首词。
从此,“汾河晚渡”便成了古晋阳的八景之一。
接下来,淳于溷又演唱了明代诗人张颐的《汾河晚渡》----
[歌曲]“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
中流轧轧橹声清,沙际纷纷雁行起。
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
楼船箫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张颐的这首《汾河晚渡》,脍炙人口;他也将太原古城的绝美风景流传了下来。古人赏景,除了自然风光之外,更多注重的是意境,正因为如此,张颐眼中的汾河晚渡,才那么优雅、经典和纯粹。
淳于溷的演唱,舒缓、别致,又极具诗情画意。
伴着悠扬的歌声,人们举目眺望----石坊矗立,庄严凝重,碧水清涟,飞鸟归巢,夕阳西下,红霞满天,呈现了现代“汾河晚渡”的生态之美!
沉醉其中的人群里,走出了一位“学究”模样的老者,只听他吟诗道:
“汾水流逝云满天,脑畔依稀渡古船。
码头闲弃成标志,空载晚霞下西山。”
老学究来到淳于溷的身边,坐定后,却非谈诗文,而是聊起了时局下,人们共同的疑问:“有道是,500年出一圣人【1】,700年出一伟人。淳于先生,这每700年出现的伟人----汉武帝、唐太宗,还有忽必烈,都与太原有关。在先生看来,自元朝至今的700年里,能否还会从咱们太原,再出一位伟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