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溷说:“毛主席就是千百年来,第一伟人呀!您还期盼,什么样的伟人出现?”
老学究道:“我指的是,能够改变世界格局,引领人类进步,跨越上千年的伟大人物。”
淳于溷问:“有这样的人物吗?”
“有啊,”老学究说,“就是我刚才说的汉武帝、唐太宗和忽必烈。”
淳于溷笑道:“主席的功绩,与这三位相比,难道还逊色么?”
“有一点儿,”老学究道,“想当年,毛主席带领中央走出陕北苏区,他却绕道走过临县、兴县、岢岚、繁峙等地方,去的西柏坡,却没有经过我们太原。要是他老人家能在我们太原拐个弯儿,走两步,也不至于建国后,出现那么大的错误,导致我们的国家走了弯路。”
淳于溷说:“那时正值内战,太原又是阎锡山的大本营,你让主席怎么来这儿走两步?!”
“都是天意啊,”老学究道,“你可不要小看这两步啊,唐宗汉武,正是因为来过太原,才把中国带入了辉煌!”
淳于溷又笑,“有这么玄么?”
“你看唻~”老学究理论道,“刚才你曲子里,也唱过---就因为汉武帝在汾河里划了一会儿船,他不仅使得西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更使得大汉民族从此闪耀登场,并在此后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
淳于溷又问:“那,唐太宗,也来太原走了两步?”
“何止是两步?”老学究道,“你知道,太原为何古称‘龙城’么?”
淳于溷问:“为什么?”
老学究道:“因为在2500多年的历史中,太原出了多个皇帝呀!”
淳于溷略显惊讶,“是么?”
老学究说:“小的,名声不大的,咱先不说;光说有名的,就有---帝尧、大禹,这二位就曾在太原建都---晋阳;汉文帝刘恒八岁,就来到太原为代王,16年后即位并开创了文景之治,成就了西汉盛世;汉景帝刘启,就出生在太原;司马氏,先被封为晋公,治所就在并州[太原],晋封为晋王,因此立国号为晋;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为晋王,封地也在晋阳[太原];唐高宗李治为晋王,封晋阳[太原];武则天就是并州[太原]文水人。”
淳于溷笑道:“这里面,也没有秦王李世民呀?”
老学究说:“你可知,李世民有一个绰号,叫‘太原公子’么?这是因为李渊在太原做留守时,人们对李世民的爱称。
也就是在,1407年前的今天[公元617年6月23日],唐家父子[李渊、李世民]在太原反隋起兵造反了。也许,他们也就是趁着这样的月夜,从太原出发攻打的长安,并建立盛世的大唐帝国。
一千多年过去了,李世民的辉煌伟业,对世界的影响,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荣耀,仍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淳于溷暗笑道:“我记得,好像,忽必烈与太原没有什么关系吧?”
“咦~,有,没关系咋行!没关系,这位元世祖能做出那么大功绩?”老学究问,“你吃过我们太原最著名的‘羊杂割’么?”
淳于溷:“吃过,很好吃!”
老学究:“你可知,这‘羊杂割’名字,是怎么来的么?”
淳于溷:“这,我倒没顾得上问,光顾着吃了。”
老学究:“这名字,与忽必烈的母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淳于溷:“你给我们讲一讲。”
老学究:“故事要从元朝说起,元世祖忽必烈由太原去到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忽必烈的母亲庄圣太后染上了疾病,迟迟不见好。
几番波折下,当地的名医许国桢将太后治痊愈了。随后,许国桢成为忽必烈母亲最信任的御医。
有道是,‘一人受宠,全家荣光’,是古往今来,大家都默认的定律。许御医受太后赏识后,许御医的母亲韩氏也跟着儿子一起侍奉起太后。
韩氏擅长做饭,平时喜欢研究美食。有一次,韩氏观察蒙古人吃羊肉时,只吃肉,而把羊下水全部丢弃。她觉得十分可惜,便将羊下水拾回来,洗干净,用大锅煮沸,然后配上大葱、‘辣椒’等作料。这碗独创的美味,连太后品尝后,都赞誉不止。
庄圣太后大喜,赐此食物,名曰‘羊杂酪’。
你看看,这蒙古人忽必烈,就是从我们太原走了这么一趟,吃了一碗‘羊杂割’,就让世界历史的名片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缔造了大元帝国富有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淳于溷问:“都有什么第一呀?”
老学究说:“这第一吧,忽必烈是少数民族君主,统一和治理中国南北的第一人;
第二是,他创立并实施了‘内蒙外汉’二元模式,执行‘一国两制’,使中国从此成为一个多民族统一,而又长足发展的大一统国家;
第三是,忽必烈对13~14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有着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他的成绩,一点不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贡献小。
第四,也是我最赞赏的一点,就是忽必烈在治理国家上,善于选用人才,颇有察纳雅言的风范。他深知‘人才乃治之本’和‘天下治乱系于用人’的道理。为了招揽人才,他‘举遗逸以求隐迹之士,擢茂异以待非常之人’。
元朝的制度、科学技术、天文学、数学,甚至是医学,都是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那种先进程度,何止跨越世界上千年?要不是朱元璋复辟……”
提及此事,老学究是愤愤不平,“你说‘复辟’,就复辟吧!为何要复辟到公元前---那个殉葬时代?‘闭关’,就闭关吧,又何必‘锁国’至止步发展?”
老学究缓了一会儿,又道:“所以,以老朽看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主席的贡献只能算是汉武帝之前的秦王;唐太宗之前的隋文帝;忽必烈之前的成吉思汗……按照‘700年一大变’的规律,在毛主席之后,应该还要出现一位更伟大的人物。”
淳于溷赞同说:“看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1】的谶语,并非虚言啊!”
老学究道:“我指的是,能够改变世界格局,引领人类进步,跨越上千年的伟大人物。”
淳于溷问:“有这样的人物吗?”
“有啊,”老学究说,“就是我刚才说的汉武帝、唐太宗和忽必烈。”
淳于溷笑道:“主席的功绩,与这三位相比,难道还逊色么?”
“有一点儿,”老学究道,“想当年,毛主席带领中央走出陕北苏区,他却绕道走过临县、兴县、岢岚、繁峙等地方,去的西柏坡,却没有经过我们太原。要是他老人家能在我们太原拐个弯儿,走两步,也不至于建国后,出现那么大的错误,导致我们的国家走了弯路。”
淳于溷说:“那时正值内战,太原又是阎锡山的大本营,你让主席怎么来这儿走两步?!”
“都是天意啊,”老学究道,“你可不要小看这两步啊,唐宗汉武,正是因为来过太原,才把中国带入了辉煌!”
淳于溷又笑,“有这么玄么?”
“你看唻~”老学究理论道,“刚才你曲子里,也唱过---就因为汉武帝在汾河里划了一会儿船,他不仅使得西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更使得大汉民族从此闪耀登场,并在此后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
淳于溷又问:“那,唐太宗,也来太原走了两步?”
“何止是两步?”老学究道,“你知道,太原为何古称‘龙城’么?”
淳于溷问:“为什么?”
老学究道:“因为在2500多年的历史中,太原出了多个皇帝呀!”
淳于溷略显惊讶,“是么?”
老学究说:“小的,名声不大的,咱先不说;光说有名的,就有---帝尧、大禹,这二位就曾在太原建都---晋阳;汉文帝刘恒八岁,就来到太原为代王,16年后即位并开创了文景之治,成就了西汉盛世;汉景帝刘启,就出生在太原;司马氏,先被封为晋公,治所就在并州[太原],晋封为晋王,因此立国号为晋;隋炀帝杨广即位前为晋王,封地也在晋阳[太原];唐高宗李治为晋王,封晋阳[太原];武则天就是并州[太原]文水人。”
淳于溷笑道:“这里面,也没有秦王李世民呀?”
老学究说:“你可知,李世民有一个绰号,叫‘太原公子’么?这是因为李渊在太原做留守时,人们对李世民的爱称。
也就是在,1407年前的今天[公元617年6月23日],唐家父子[李渊、李世民]在太原反隋起兵造反了。也许,他们也就是趁着这样的月夜,从太原出发攻打的长安,并建立盛世的大唐帝国。
一千多年过去了,李世民的辉煌伟业,对世界的影响,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荣耀,仍历久弥新、熠熠生辉。”
淳于溷暗笑道:“我记得,好像,忽必烈与太原没有什么关系吧?”
“咦~,有,没关系咋行!没关系,这位元世祖能做出那么大功绩?”老学究问,“你吃过我们太原最著名的‘羊杂割’么?”
淳于溷:“吃过,很好吃!”
老学究:“你可知,这‘羊杂割’名字,是怎么来的么?”
淳于溷:“这,我倒没顾得上问,光顾着吃了。”
老学究:“这名字,与忽必烈的母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淳于溷:“你给我们讲一讲。”
老学究:“故事要从元朝说起,元世祖忽必烈由太原去到中原。路经曲沃县时,忽必烈的母亲庄圣太后染上了疾病,迟迟不见好。
几番波折下,当地的名医许国桢将太后治痊愈了。随后,许国桢成为忽必烈母亲最信任的御医。
有道是,‘一人受宠,全家荣光’,是古往今来,大家都默认的定律。许御医受太后赏识后,许御医的母亲韩氏也跟着儿子一起侍奉起太后。
韩氏擅长做饭,平时喜欢研究美食。有一次,韩氏观察蒙古人吃羊肉时,只吃肉,而把羊下水全部丢弃。她觉得十分可惜,便将羊下水拾回来,洗干净,用大锅煮沸,然后配上大葱、‘辣椒’等作料。这碗独创的美味,连太后品尝后,都赞誉不止。
庄圣太后大喜,赐此食物,名曰‘羊杂酪’。
你看看,这蒙古人忽必烈,就是从我们太原走了这么一趟,吃了一碗‘羊杂割’,就让世界历史的名片上,创造了多个‘第一’,缔造了大元帝国富有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淳于溷问:“都有什么第一呀?”
老学究说:“这第一吧,忽必烈是少数民族君主,统一和治理中国南北的第一人;
第二是,他创立并实施了‘内蒙外汉’二元模式,执行‘一国两制’,使中国从此成为一个多民族统一,而又长足发展的大一统国家;
第三是,忽必烈对13~14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有着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他的成绩,一点不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贡献小。
第四,也是我最赞赏的一点,就是忽必烈在治理国家上,善于选用人才,颇有察纳雅言的风范。他深知‘人才乃治之本’和‘天下治乱系于用人’的道理。为了招揽人才,他‘举遗逸以求隐迹之士,擢茂异以待非常之人’。
元朝的制度、科学技术、天文学、数学,甚至是医学,都是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那种先进程度,何止跨越世界上千年?要不是朱元璋复辟……”
提及此事,老学究是愤愤不平,“你说‘复辟’,就复辟吧!为何要复辟到公元前---那个殉葬时代?‘闭关’,就闭关吧,又何必‘锁国’至止步发展?”
老学究缓了一会儿,又道:“所以,以老朽看来,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主席的贡献只能算是汉武帝之前的秦王;唐太宗之前的隋文帝;忽必烈之前的成吉思汗……按照‘700年一大变’的规律,在毛主席之后,应该还要出现一位更伟大的人物。”
淳于溷赞同说:“看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1】的谶语,并非虚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