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她绢伞
慌乱之中,钱因心头一凛,忧心扮作男子的事被人觉察,便赶紧借力撑着身子,却不知什么时候扶到了对方的肩头。
一声“多谢。”
便自然地从唇畔溢出。
“无妨。”
稠人广众之地,钱因抬眼对上了来人那双如墨深瞳。
那是一对极深邃的眸子,带着浓郁的墨黑,兴许因为夜间昏暗但却有灯盏的光芒透出,便带上了几分半明半昧的光彩。
再往下看……
钱因不敢细瞧。
忙撤手后退一步,似乎想从这尴尬境遇中挣脱出来。
但显然这个动作不足以帮她,两厢站定,窘迫更胜方才。
不过离了一步地,钱因才发现这男子身量极高。她的个头在女子中也算高的,可两相比较,这人却还高过她一头。
她垂眸看着地上的涩浪阶除。
以及——
余光外那影影绰绰的人。
-
“哎哟,路大人。贵客驾到,贵客驾到,鄙人有失远迎。”
这阿谀谄媚之声把钱因从窘境中拽了出来。
“这些听差的竟连规矩都浑忘了,也不及时禀告。”
袁梁才一边问礼,一边看着面前的高大男子。
他精明的眼神不像平素那般见着来人便上下打量,仿佛多看一眼便能搜刮出许多膏脂般。
此刻面对这位路大人,他只定定看着,面上满是恭敬。
这路大人——路循,那可是真正的高门贵胄出身。
当今圣上的嫡亲妹妹荣华公主,便是嫁给了出生清郡世家的督查院左都御史路鸿振。而路循,亦出身清郡路氏,就连公主独子路衔都得叫他一句族兄。
这不,他就受着世家荫庇,领了江南道织造官的美差,约莫着大概半月前已是赶到淮州城赴任了。
大邺南部共有三州,分别为淮州、雍州和彭州,三州相邻,南接南靖,亦都是商贾富郡,因此便以江南道为名,下辖此三州,权为了方便管理。
不过说来也怪,听说这位平素体弱,在盛京鲜少露面,现下前来淮州,看来已是大安了。
袁梁才在这边认真盘算着。
眼下只要把这位路大人笼络住了,往后便可诸事便宜。
-
钱因现下方敢看向那男子。
一袭曾青窄袖直裾深衣,衣襟和袖口用蓝采和丝线绣着游鳞纹样,玄色裤装尽收于青靴中,神采英拔。
单说样貌,俊美清朗,可眸中却有凛然正色,教人不敢直视,倒让这容貌减了几分。
不过此刻相较于长相,她反倒被那人腰间系着的玉佩给吸引了去。
此物单看并没有任何值得称奇之处。不过那牌形佩上打的络子,结环的隔珠,以及玉佩下方垂坠着的穗,色彩倒十分契合,教人好奇究竟是如何考量搭配的。
钱因自幼便因丹青之故,对各色如数家珍,因此也多出了个爱好,便是看来人的衣着,考虑更贴近哪种颜料。寻常只要看一眼衣料布匹,便能准确点出是何颜色。
可眼下她却辨不得,倒是能看出其中的一种是天缥,可其余的却只能笼统讲出是青色中的几种。
这厢袁梁才正要领着人进楼,才发觉旁侧还有一人。
自当带笑说。
“钱公子不妨同我们一道回去。”
钱因与这袁梁才并不相熟,此刻也不好推让。
一众人便又齐齐进楼。
-
“不知当年的百卷绢纸,而今还剩几何。进献给陛下六十卷,别余的这些年早被各路买手采买走了。毕竟是行货,物以稀为贵呐。”
就钱因离开的这个空档,那《萼绿帖》前边已是围满了人。
刚刚的吵嚷的丁掌柜此刻却成了品鉴大师。
“别说那纸了,这幅字可才是真的笔法精妙,都说笔墨丹青是大邺的传世瑰宝,只可惜现下惟余笔墨,那丹青竟是再不能沾染分毫。”
“谁让那玉台画院触怒了皇家威仪呢,连带着镇西大将军都受此事的牵连流徙千里。”
听这话刘掌柜的便有些故意同他唱反调似的,抚了抚髭须道:
“这话说的,我看是大邺画工受到那徐将军的牵累才对,毕竟那画像在朝会上还好好的,怎么一交给他就裂开了呢?”
“二位都别吵了。”何掌柜又站出来当和事佬了,只看他神神秘秘地指了指天,道:“今上都不晓得的事,你们在这儿争执有什么用。”
说完便看那两人已然熄了火,可却听旁边一好事者悄悄地说:“难不成真的和那巫蛊厌胜之术有关?”
听到这话,刚刚还争论不休的那丁刘二人神色一凛,像达成共识般,转身对那人呵道:“韩掌柜慎言,这事儿也是能乱讲得的?”
众人纷闹便在这一句话中偃旗息鼓。
袁掌柜见着热闹,便是前来此处。
“哎呦,诸位好眼力,这字可稀有的很呐。”
钱因便趁着这个当口问道:“愚弟对这字颇为爱重,不知袁老板可否割爱?”
“钱公子,实不相瞒,其实这幅字并不是袁某所藏,而是路大人借给鄙人拿出给宾客品鉴的。就这一幅字啊,真的让菲酌之宴蓬荜生辉呐。”
说着还谄笑地向那东侧雅间的方向看,仿佛那位路大人能隔着朱门看到他似的。
先前聚拢的人群已重回酒席。
“公子莫忧心,总会有办法的。”
鸣珂见那袁良才已走远了,便在旁安慰道。
“我知晓。”
钱因看着这幅高悬堂中的字,神色怏怏。
雅间门前珠帘后,男子凤眼微抬,看向那字幅前的长衫公子,眸中若有暗色浮动。
-
月上中天,酒阑人散,却有微雨淅沥而落。
宾客皆归,唯独钱因同鸣珂二人在堂中踌躇。
原是为了扮作男子,钱因已在脸上敷了些许的黄粉,遮掩肤色。约莫先前叫的软轿已在轻烟楼外等候,可此处距门外尚未还有一段距离,担心雨水沾面,暴露身份。
见着时辰已不早了,想着雨势不大,钱因咬咬牙,便准备冒雨而行。
方至檐下,一柄油绢伞便撑在了她头顶上方,堪堪遮住细雨。
“钱公子似乎忘带伞了,我这儿还有多余的,这柄先借你急用。”
回身看去,原是刚刚那位路大人。
“多谢路大人,等用完,在下定会亲自奉送衙署归还给您。”
一面是阴雨昏暗,一面是堂中光亮,钱因觉得身前人影竟变得朦胧了。
“不必还了,昔年某也曾受人恩惠,今日权当举手之劳。”
…
已下了庭阶,方才那位路大人的声音似乎还在耳畔回旋。
“那路大人真是个好人。”绢伞下,钱因同鸣珂并肩而行,却听身侧人如此说道。
钱因回望远处,只见男子立在堂中,身姿如松,灯盏更映得他周身华光。
是啊,也许真的是个好人也未可知。
可到底是世家子,想来薄情寡义得很。
钱因眼睫微垂,掩下了心绪。
-
“主子,这和风细雨的,淋着雨走也算是种雅事。”
青色长靴踏地,便有几滴雨水附着其上,然而谢浔并未放在心上,想着近日发生的事,步履不停,依旧稳健。
此番来淮州,他便是假借路氏族兄路循的身份,意欲暗中寻找那昔日玉台画院裱画匠。
那裱画匠姜兴平曾是一代裱画大家,不光擅长画作装裱,也对绘画,乃至摹画颇有研究。可他却在向皇帝进献帝画像后便自请回乡,而后两年行踪成迷,了无音讯。依他所想,此人必定与那帝王画案有干系。
“不过,主子为何要借给刚刚那公子雨伞。”
谢浔在赤钺的话中回过神,凤眼看向衣襟处沾染的一抹黄痕,嘴角微勾。
……没想到这趟淮州之行,倒让他先寻到了一位故人。
“方才不是说了吗,知恩报恩而已。”
赤钺望向前方人影,不禁想道:
可这并无关联,主子真是越来越让人猜不透了。
雨水打在青岩板上,似乎开出了朵朵墨痕。
“赤钺,你知道什么天儿寒意最甚吗?”
这话题转的太快,突然把身后人问的呆住了:“下雪天?哎不对,融雪天?”
“季冬霖雨,凓然透骨。”
谢浔声音渺渺,万般心思似隐于雨中。
-
同和坊织染街,两排铺面齐整规矩地码在道路的旁侧。铺子白日里相对着招呼客人,在夜间对望着却多出了几分寂寥,随着一盏又一盏吹熄了的灯烛,慢慢地黯淡了下去。
已近深夜,雨散云收,周遭都寂了下来。
除却那几家连着的铺面透出丝丝缕缕的亮光,隐约有说话声传来。
“小姐,仔细眼睛。”
佩玖托着灯盏,站在院中一个大缸旁边。
而那借着月光和微弱的烛芯子望向缸内的女子正是她主子。
“快好了。还有几个就瞧完了。”
“鸣珂已歇下了?”
钱因瓮瓮地答道,顺带边问着边托着灯烛站起身来。
“已歇着了。”
可也不知是不是天闷的缘故,一回来鸣珂便感到有些不适,钱因便让她先去歇着了。
那承运的帮工今日才把她前月定的瓮缸送了来,可却偏赶上了要去轻烟楼。知道佩玖性子稳妥,就让她留下来帮忙看顾,便领着鸣珂去赴宴了。
一百多口大缸,现下密匝匝地立在院子里,似列队一般,挨个儿等着主顾的查验。
钱因早先就忧心瓮缸有裂隙,毕竟烧制的东西,谁也不能保证个个都无缺。因而一回来就开始查看,借着月光,从缸内往外看,便知道有没有透光。
眼见着快瞧完了,钱因终于心下安定。
李掌柜是个行家里手,而且也颇为讲信誉。这批定制的瓮缸没有一处错漏的。
查验完毕后,她便携佩玖回了正院歇着。
-
夏夜里的蝉鸣声正躁,雨后热风带来滞闷之感,扰的人好不安宁。
可钱因却仿佛没有觉察般,盯着青灰色的帘帐,安安静静地平躺着。取下了那裹覆在胸前的布料,自然感觉轻快了许多,连呼出的气儿都比之白日匀了不少。
先头高束起来的墨发此刻也已放下了,像一匹大好的绸缎般铺摊开来,在这夜色中泛起一层油润的光泽。
她的这头秀发是好好保养过的,因着母亲早故,父亲特意给她寻了位嬷嬷,听说从前是在贵人家当差的,专门尽照顾之宜。那富贵人家、高宅大户平日里没什么要紧的事,女儿家的便只有琢磨这些妆弄了,出门给人瞧着看的是家里的门脸儿,可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因此这乔嬷嬷依然按着从前的规矩行事,用油护理过之后,再拿篦子仔仔细细地梳拢,就图个发质柔顺。
可对钱因来讲,这些她都不在意,只要收拾妥当,不至于失礼便可。
累了一天,现下歇着她却反倒更精神了。左右也睡不着,便想着细细打点钱银。
她心里头是有个账册的。
一夕家逢突变,家里先前的仆役都遣散了去,唯独自幼便跟着她的这两个丫鬟,重情义留了下来。
而父亲病故后留下的彭州旧宅,以及大多银钱都被舅家连哄带骗地坑走了,前两年卖绣样攒下的银两也时不时填补着因突逢家变留下的亏空。眼下正是用钱的时候,手头拮据,钱银并不丰裕,余下的也将将够她开店面,可得稍微省俭着点。
不过好歹有了个安身落户的地方。
…
钱因心里一波又一波筹算着,竟不知何时已睡着了。
可在梦中却好像依稀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雨天。
那日之后,父亲给大邺画工撑起的那一隅天已漏下雨来。
银河倒泻,大雨敲打着她,可她却早已顾不得了。
一声“多谢。”
便自然地从唇畔溢出。
“无妨。”
稠人广众之地,钱因抬眼对上了来人那双如墨深瞳。
那是一对极深邃的眸子,带着浓郁的墨黑,兴许因为夜间昏暗但却有灯盏的光芒透出,便带上了几分半明半昧的光彩。
再往下看……
钱因不敢细瞧。
忙撤手后退一步,似乎想从这尴尬境遇中挣脱出来。
但显然这个动作不足以帮她,两厢站定,窘迫更胜方才。
不过离了一步地,钱因才发现这男子身量极高。她的个头在女子中也算高的,可两相比较,这人却还高过她一头。
她垂眸看着地上的涩浪阶除。
以及——
余光外那影影绰绰的人。
-
“哎哟,路大人。贵客驾到,贵客驾到,鄙人有失远迎。”
这阿谀谄媚之声把钱因从窘境中拽了出来。
“这些听差的竟连规矩都浑忘了,也不及时禀告。”
袁梁才一边问礼,一边看着面前的高大男子。
他精明的眼神不像平素那般见着来人便上下打量,仿佛多看一眼便能搜刮出许多膏脂般。
此刻面对这位路大人,他只定定看着,面上满是恭敬。
这路大人——路循,那可是真正的高门贵胄出身。
当今圣上的嫡亲妹妹荣华公主,便是嫁给了出生清郡世家的督查院左都御史路鸿振。而路循,亦出身清郡路氏,就连公主独子路衔都得叫他一句族兄。
这不,他就受着世家荫庇,领了江南道织造官的美差,约莫着大概半月前已是赶到淮州城赴任了。
大邺南部共有三州,分别为淮州、雍州和彭州,三州相邻,南接南靖,亦都是商贾富郡,因此便以江南道为名,下辖此三州,权为了方便管理。
不过说来也怪,听说这位平素体弱,在盛京鲜少露面,现下前来淮州,看来已是大安了。
袁梁才在这边认真盘算着。
眼下只要把这位路大人笼络住了,往后便可诸事便宜。
-
钱因现下方敢看向那男子。
一袭曾青窄袖直裾深衣,衣襟和袖口用蓝采和丝线绣着游鳞纹样,玄色裤装尽收于青靴中,神采英拔。
单说样貌,俊美清朗,可眸中却有凛然正色,教人不敢直视,倒让这容貌减了几分。
不过此刻相较于长相,她反倒被那人腰间系着的玉佩给吸引了去。
此物单看并没有任何值得称奇之处。不过那牌形佩上打的络子,结环的隔珠,以及玉佩下方垂坠着的穗,色彩倒十分契合,教人好奇究竟是如何考量搭配的。
钱因自幼便因丹青之故,对各色如数家珍,因此也多出了个爱好,便是看来人的衣着,考虑更贴近哪种颜料。寻常只要看一眼衣料布匹,便能准确点出是何颜色。
可眼下她却辨不得,倒是能看出其中的一种是天缥,可其余的却只能笼统讲出是青色中的几种。
这厢袁梁才正要领着人进楼,才发觉旁侧还有一人。
自当带笑说。
“钱公子不妨同我们一道回去。”
钱因与这袁梁才并不相熟,此刻也不好推让。
一众人便又齐齐进楼。
-
“不知当年的百卷绢纸,而今还剩几何。进献给陛下六十卷,别余的这些年早被各路买手采买走了。毕竟是行货,物以稀为贵呐。”
就钱因离开的这个空档,那《萼绿帖》前边已是围满了人。
刚刚的吵嚷的丁掌柜此刻却成了品鉴大师。
“别说那纸了,这幅字可才是真的笔法精妙,都说笔墨丹青是大邺的传世瑰宝,只可惜现下惟余笔墨,那丹青竟是再不能沾染分毫。”
“谁让那玉台画院触怒了皇家威仪呢,连带着镇西大将军都受此事的牵连流徙千里。”
听这话刘掌柜的便有些故意同他唱反调似的,抚了抚髭须道:
“这话说的,我看是大邺画工受到那徐将军的牵累才对,毕竟那画像在朝会上还好好的,怎么一交给他就裂开了呢?”
“二位都别吵了。”何掌柜又站出来当和事佬了,只看他神神秘秘地指了指天,道:“今上都不晓得的事,你们在这儿争执有什么用。”
说完便看那两人已然熄了火,可却听旁边一好事者悄悄地说:“难不成真的和那巫蛊厌胜之术有关?”
听到这话,刚刚还争论不休的那丁刘二人神色一凛,像达成共识般,转身对那人呵道:“韩掌柜慎言,这事儿也是能乱讲得的?”
众人纷闹便在这一句话中偃旗息鼓。
袁掌柜见着热闹,便是前来此处。
“哎呦,诸位好眼力,这字可稀有的很呐。”
钱因便趁着这个当口问道:“愚弟对这字颇为爱重,不知袁老板可否割爱?”
“钱公子,实不相瞒,其实这幅字并不是袁某所藏,而是路大人借给鄙人拿出给宾客品鉴的。就这一幅字啊,真的让菲酌之宴蓬荜生辉呐。”
说着还谄笑地向那东侧雅间的方向看,仿佛那位路大人能隔着朱门看到他似的。
先前聚拢的人群已重回酒席。
“公子莫忧心,总会有办法的。”
鸣珂见那袁良才已走远了,便在旁安慰道。
“我知晓。”
钱因看着这幅高悬堂中的字,神色怏怏。
雅间门前珠帘后,男子凤眼微抬,看向那字幅前的长衫公子,眸中若有暗色浮动。
-
月上中天,酒阑人散,却有微雨淅沥而落。
宾客皆归,唯独钱因同鸣珂二人在堂中踌躇。
原是为了扮作男子,钱因已在脸上敷了些许的黄粉,遮掩肤色。约莫先前叫的软轿已在轻烟楼外等候,可此处距门外尚未还有一段距离,担心雨水沾面,暴露身份。
见着时辰已不早了,想着雨势不大,钱因咬咬牙,便准备冒雨而行。
方至檐下,一柄油绢伞便撑在了她头顶上方,堪堪遮住细雨。
“钱公子似乎忘带伞了,我这儿还有多余的,这柄先借你急用。”
回身看去,原是刚刚那位路大人。
“多谢路大人,等用完,在下定会亲自奉送衙署归还给您。”
一面是阴雨昏暗,一面是堂中光亮,钱因觉得身前人影竟变得朦胧了。
“不必还了,昔年某也曾受人恩惠,今日权当举手之劳。”
…
已下了庭阶,方才那位路大人的声音似乎还在耳畔回旋。
“那路大人真是个好人。”绢伞下,钱因同鸣珂并肩而行,却听身侧人如此说道。
钱因回望远处,只见男子立在堂中,身姿如松,灯盏更映得他周身华光。
是啊,也许真的是个好人也未可知。
可到底是世家子,想来薄情寡义得很。
钱因眼睫微垂,掩下了心绪。
-
“主子,这和风细雨的,淋着雨走也算是种雅事。”
青色长靴踏地,便有几滴雨水附着其上,然而谢浔并未放在心上,想着近日发生的事,步履不停,依旧稳健。
此番来淮州,他便是假借路氏族兄路循的身份,意欲暗中寻找那昔日玉台画院裱画匠。
那裱画匠姜兴平曾是一代裱画大家,不光擅长画作装裱,也对绘画,乃至摹画颇有研究。可他却在向皇帝进献帝画像后便自请回乡,而后两年行踪成迷,了无音讯。依他所想,此人必定与那帝王画案有干系。
“不过,主子为何要借给刚刚那公子雨伞。”
谢浔在赤钺的话中回过神,凤眼看向衣襟处沾染的一抹黄痕,嘴角微勾。
……没想到这趟淮州之行,倒让他先寻到了一位故人。
“方才不是说了吗,知恩报恩而已。”
赤钺望向前方人影,不禁想道:
可这并无关联,主子真是越来越让人猜不透了。
雨水打在青岩板上,似乎开出了朵朵墨痕。
“赤钺,你知道什么天儿寒意最甚吗?”
这话题转的太快,突然把身后人问的呆住了:“下雪天?哎不对,融雪天?”
“季冬霖雨,凓然透骨。”
谢浔声音渺渺,万般心思似隐于雨中。
-
同和坊织染街,两排铺面齐整规矩地码在道路的旁侧。铺子白日里相对着招呼客人,在夜间对望着却多出了几分寂寥,随着一盏又一盏吹熄了的灯烛,慢慢地黯淡了下去。
已近深夜,雨散云收,周遭都寂了下来。
除却那几家连着的铺面透出丝丝缕缕的亮光,隐约有说话声传来。
“小姐,仔细眼睛。”
佩玖托着灯盏,站在院中一个大缸旁边。
而那借着月光和微弱的烛芯子望向缸内的女子正是她主子。
“快好了。还有几个就瞧完了。”
“鸣珂已歇下了?”
钱因瓮瓮地答道,顺带边问着边托着灯烛站起身来。
“已歇着了。”
可也不知是不是天闷的缘故,一回来鸣珂便感到有些不适,钱因便让她先去歇着了。
那承运的帮工今日才把她前月定的瓮缸送了来,可却偏赶上了要去轻烟楼。知道佩玖性子稳妥,就让她留下来帮忙看顾,便领着鸣珂去赴宴了。
一百多口大缸,现下密匝匝地立在院子里,似列队一般,挨个儿等着主顾的查验。
钱因早先就忧心瓮缸有裂隙,毕竟烧制的东西,谁也不能保证个个都无缺。因而一回来就开始查看,借着月光,从缸内往外看,便知道有没有透光。
眼见着快瞧完了,钱因终于心下安定。
李掌柜是个行家里手,而且也颇为讲信誉。这批定制的瓮缸没有一处错漏的。
查验完毕后,她便携佩玖回了正院歇着。
-
夏夜里的蝉鸣声正躁,雨后热风带来滞闷之感,扰的人好不安宁。
可钱因却仿佛没有觉察般,盯着青灰色的帘帐,安安静静地平躺着。取下了那裹覆在胸前的布料,自然感觉轻快了许多,连呼出的气儿都比之白日匀了不少。
先头高束起来的墨发此刻也已放下了,像一匹大好的绸缎般铺摊开来,在这夜色中泛起一层油润的光泽。
她的这头秀发是好好保养过的,因着母亲早故,父亲特意给她寻了位嬷嬷,听说从前是在贵人家当差的,专门尽照顾之宜。那富贵人家、高宅大户平日里没什么要紧的事,女儿家的便只有琢磨这些妆弄了,出门给人瞧着看的是家里的门脸儿,可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因此这乔嬷嬷依然按着从前的规矩行事,用油护理过之后,再拿篦子仔仔细细地梳拢,就图个发质柔顺。
可对钱因来讲,这些她都不在意,只要收拾妥当,不至于失礼便可。
累了一天,现下歇着她却反倒更精神了。左右也睡不着,便想着细细打点钱银。
她心里头是有个账册的。
一夕家逢突变,家里先前的仆役都遣散了去,唯独自幼便跟着她的这两个丫鬟,重情义留了下来。
而父亲病故后留下的彭州旧宅,以及大多银钱都被舅家连哄带骗地坑走了,前两年卖绣样攒下的银两也时不时填补着因突逢家变留下的亏空。眼下正是用钱的时候,手头拮据,钱银并不丰裕,余下的也将将够她开店面,可得稍微省俭着点。
不过好歹有了个安身落户的地方。
…
钱因心里一波又一波筹算着,竟不知何时已睡着了。
可在梦中却好像依稀回到了多年前的那个雨天。
那日之后,父亲给大邺画工撑起的那一隅天已漏下雨来。
银河倒泻,大雨敲打着她,可她却早已顾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