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音观
七年前,盛京南郊聆音观。
大邺的道观一向修筑于山中,聆音观作为皇室宫观更是如此。
那时谢浔已待在道观中待了十多年,亦是被家族放逐的十余载。
红尘之外,众人都言佛寺道观,向来是清修之地,不染凡尘事。但对他而言,宫观道士满口清规礼数,可道院之中乱象频仍,以修道为名发生的风流韵事亦是不少,想起那槅门后的一幕幕,更让他内心作呕。
而他因为恶日出生,作为皇族弃子,在聆音观中虽不至于受人苛待,却也免不了遭遇众人冷眼。
犹记得那日,已是暮岁,深山中寒气颇重,加之雨雾混着朝岚,便感觉山道上迷迷蒙蒙的。对文人雅客来讲,可能会有心欣赏这如同九天宫阙般的美景,可对他来说,细雨刺骨,他更担心道路湿滑,他会一脚踏空。
刚刚不慎目睹了皇室一位旁支宗亲同女道的淫逸之事,他仿若游魂空壳般一步一步走下观中石阶。却偏逢冬雨,寒风侵肌,脚步虚浮中竟是险些栽倒。
混沌之时,却听一句吴侬软语,仿若神音而来。
“乔嬷嬷,还有多余的雨披借给这位小哥哥吗?”
他抬眼便看到了一个身着鹅黄冬衣的女孩,冬雨冻的她的鼻尖似乎都有些微微泛红,可那眼中依旧纯然一片。
随后雨披遮霖,周身亦温暖了起来。
自那之后他便信了那句:观中神女怜悯世人。
后来他才知道,她是新上任的玉台画史钱襄之女,名唤暄妍,出身江南道,来到聆音观是为了探望曾经的嬷嬷,要小住几日。
那阵子,他总能在观中见到这位钱小姐,因着年纪相仿,他便教她邺都官话,二人变得熟悉了起来。
还记得离开那日,她眸中满是关切,轻轻对他说:“我看到古书上讲,如若耳上穿孔便能抵退恶日,万事都会好起来的。”
鬼使神差地,那日他便给左耳穿了一个孔。
也不知古书是不是真的所言非虚,他的命运似乎真的慢慢好了起来。
义父带他习武,尔后锦袍加身。
——那耳孔慢慢愈合,可却和她再无交集。
山中道观,王府院落,原来早已囚了他的心和身。
这些年来,听闻她靠着一手丹青名满邺都,与人定亲又退亲,后来离开盛京回了江南道。
而他慢慢明白重回王府的原因,曾经仰赖的义父被诬,后来亦因此被困于府门不得出。
尔后便到了如今,昔日邺都屡次相助于他的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他身边。
…
谢浔轻轻拿起画轴放在空档处比了下,大小将将合适。
也对,毕竟是特意为这幅画空出的地方,又怎会不合适。
他瞧了那画中人许久,便又细心卷起来归置了。
先前的杯盏中,茶梗依然立起,并随着要靠底的凉茶微微晃荡着。
男子此刻神色幽暗难辨,已拿了杯盖盖上茶盏。
生于恶日,便有如烙印,
纵然如他,也会有好事发生的吗?
不过与她重逢,应当算是好事吧……
只可惜这份情愫只有他知晓。面对着她,他居然心有怯意,不敢往前半步。
-
新秋已至,澄空如碧。
这些日子,淮州城内人们津津乐道的只有两件事,一个就是公主独子路衔来访织造署;另一个则是织染街要重开一家新奇的染坊。
七月初六,宜开业、祈福。
钱因的染坊开张的日子就选定在了这一天。
城北织染街已许久未有这般热闹了,浮光坊铺门外,锣鸣鼓噪;铺门内,人流如织。
染坊铺子的门板也是新刷了黑漆的,远远看去锃光瓦亮,再往上瞧,“浮光坊”三个行楷大字金光灿灿,一看便知是出自行家里手。
钱因前日已正式定下了十二种染料的颜色。
春青的菉竹、碧城、菘蓝;夏赤的彤管、檎丹、大繎;秋黄的桑蕾、杏子、栾华;冬日比较特殊一点,选取了烟墨、沉香、苍艾等黑褐色。
店铺甫一开张,便引得众人称奇。要知道染坊生意已是冷落了许久,现下这浮光坊一开,正是给淮州城新添了好多妍丽色彩。尽管还只是用绢布染出色样,并未正式推出量产的染布,可却已有布庄、绸缎庄掌柜旁敲侧击地问钱因有没有合伙之意,抑或是垄断了这染坊的布料来源,专为浮光坊供货。
不过钱因已是婉言谢绝,她的染坊刚刚开张,还未有任何起色,现下就与那些掌柜的定下契约,实属冒进之举,考虑一番,再做决定不迟。不过这些布庄、绸缎庄此举倒是给她了颗定心丸,想来以植物作染料的新意,受到了众人的肯定,便是可以大规模生产了,不枉她连月辛劳,眼下看着终有成效。
方才同那些掌柜们虚与委蛇了许久,钱因也累了,便想先交由佩玖他们打理,回去稍微休憩片刻。岂料还未跨过门槛,便有小二来报有客人来了。
门外一女子姿容明艳,还未等钱因回过神来,已然提裙跨过了门槛,边走边招呼着“诸位多瞧瞧看看”,俨然一副自家铺子的气派。
原来是瞿蕤宾来了。
见到钱因长衫束发的打扮,还特意调笑道:
“月余不见,我们钱公子怎么愈发俊朗了。现下铺子开张也不请我来捧捧场,莫非旧日情谊都忘了?”
便看旁人的目光边在二人身上来回逡巡着,边好奇地打量着钱因,一副探究的模样。
钱因知道她这好友惯会玩笑,却也怕旁人起疑。
边说着:“你这嘴上没个正经的,回去你家何少爷问起,我可不帮你圆话。”便叫她去了院内前厅。
钱因盘下的这几间铺子均是前店后坊式结构,此刻她已领了瞿蕤宾到堂屋。
二人已有数月未见,钱因瞧着她面色红润,不似从前清瘦,便知她心情不错。
“我这不是怕你怀着身子不便,就没有给你派帖子,怎么你还特地来了。”
瞿蕤宾一边剥着柑子,一边说道:“你好不容易周转了许久,开起了这染坊,我岂有不来之理。眼下看着你这儿生意红火,我也能稍稍安下点心来。”
“不过暄妍,你可有考虑大规模赶工染色布料。”
“今日染坊开张,反响不错,我已打算如此。只不过染布数量多,眼下尚且没有定下合适的布庄。”
瞿蕤宾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
“嗳,你这边这些做展的染布打算怎么处理?”
钱因放下了手中的柑子,朝前边铺子的方向张望了一眼。
“你是说那边摆着的色样染布?”
“暄妍,既然你现在没有寻好合适的布坊,不若先少量生产,就以染色手帕试试。那染布也能裁剪利用,也不至于浪费。”
钱因眸中一亮,便拉了瞿蕤宾的手道:“你可真是我的好军师,就先这么办。”
-
送走了好友,日头已偏西,铺门里外都染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
想着只是先试试水,钱因便遣了鸣珂他们先忙店里的事,把染布规整到后院,而她取了布棉尺准备试着裁布,因此独自留在了前铺。
拿了块多余的菘蓝的染料样布,刚裁好一块下来,还未来得及收边,门前便有车马声淌着暮色传到了她耳朵里。
钱因放下了手中的裁布剪抬眼一瞧,便看一枣红轿子悠悠停在了浮光坊铺门外,马夫刚停下,便有小倌儿放了踩凳,而后恭谨地立在一旁。
随后便有一男子提袍下来。
那人眉目英挺,袍服整襟,站在铺门外,此刻正好整以暇地看着她。
钱因眸中闪过一丝错愕,却也没有外露,而是赶忙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从柜台后站起身迎了上去。
观他衣着,再看时辰,估计是刚从衙署下值,便试探性地问出了口:“路大人可是刚忙完公务。”
已有许久未见,谢浔此刻细细看着眼前人,只觉得她好像和半月前相比清瘦了许多,明明身着窄袖衣却如同穿着宽袖服,似乎整个人都在衣料里晃荡,想来这些日子为染坊开张的事没少忙活。
他想了想今日目的,语气便也不自觉地放缓了些:“正是如此,又想着贤弟的染坊今日开张,得空了便过来瞧瞧。”
钱因看着面前人,英挺的鼻梁下嘴角微勾,剑眉也因为这和缓下来的神色变得少了几分锐气。
她还从未见过路大人这般模样,心底突然有一丝异样的感觉划过。
这人特地纡尊降贵来到此处,还对她摆出一副好相与的姿态,看来找这虚愚道人之事对他颇为重要。
也不知他到底为何要寻此人,于她而言,又究竟是敌是友。
想到此处,钱因便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准备回话。
却不料他却径直走向旁侧,尔后便寻了一八仙椅坐着,目光亦快速地浏览过柜中的一张张染色样料,神情自在。似乎真是单纯地来贺她染坊开张的。
见钱因还在一旁站着,椅上人还摆了摆手道:“贤弟可以先忙手上的活计,我随意看看就好。”
顺道指了指钱因手上的布料,问道:“这是什么颜色的料子?”
钱因这会儿哪里还有心情裁布,便规整了规整方才的样料,目光坦荡地看向那位路大人。
“这是大青叶染的料子,贴近先前的菘蓝色。不过今日染坊之事已经忙的差不多了,可我也闲不住,方才不过是随意找些活计乱忙罢了。不知路大人特意前来所为何事。”
谢浔了看眼前人,品了品她的话,心下不禁暗捋:
难不成她是在怨我来的迟了,没有趁着人多的时候给她撑撑场子。
便斟酌了斟酌,以玩笑话回道:“今日衙署公事颇多,没想到竟是来迟了。改日定会给贤弟赔罪。”
钱因已被这人答非所问的回话给搞蒙了,看了看手中余下的那方手帕样料,突然心生一计,便想利用这路大人给浮光坊宣传一番。
“路大人说笑了,可改日的话也没个准头,不若就……”
说着已是要把手上的菘蓝手帕递给他,好以赠礼为名,借他的力不动声色地宣传新产品。想来有这位织造大臣的捧场,她的染坊也能慢慢步入正轨。
可还没等她说完,便听谢浔道:“那就今日,我请贤弟用夕食可好?”
大邺的道观一向修筑于山中,聆音观作为皇室宫观更是如此。
那时谢浔已待在道观中待了十多年,亦是被家族放逐的十余载。
红尘之外,众人都言佛寺道观,向来是清修之地,不染凡尘事。但对他而言,宫观道士满口清规礼数,可道院之中乱象频仍,以修道为名发生的风流韵事亦是不少,想起那槅门后的一幕幕,更让他内心作呕。
而他因为恶日出生,作为皇族弃子,在聆音观中虽不至于受人苛待,却也免不了遭遇众人冷眼。
犹记得那日,已是暮岁,深山中寒气颇重,加之雨雾混着朝岚,便感觉山道上迷迷蒙蒙的。对文人雅客来讲,可能会有心欣赏这如同九天宫阙般的美景,可对他来说,细雨刺骨,他更担心道路湿滑,他会一脚踏空。
刚刚不慎目睹了皇室一位旁支宗亲同女道的淫逸之事,他仿若游魂空壳般一步一步走下观中石阶。却偏逢冬雨,寒风侵肌,脚步虚浮中竟是险些栽倒。
混沌之时,却听一句吴侬软语,仿若神音而来。
“乔嬷嬷,还有多余的雨披借给这位小哥哥吗?”
他抬眼便看到了一个身着鹅黄冬衣的女孩,冬雨冻的她的鼻尖似乎都有些微微泛红,可那眼中依旧纯然一片。
随后雨披遮霖,周身亦温暖了起来。
自那之后他便信了那句:观中神女怜悯世人。
后来他才知道,她是新上任的玉台画史钱襄之女,名唤暄妍,出身江南道,来到聆音观是为了探望曾经的嬷嬷,要小住几日。
那阵子,他总能在观中见到这位钱小姐,因着年纪相仿,他便教她邺都官话,二人变得熟悉了起来。
还记得离开那日,她眸中满是关切,轻轻对他说:“我看到古书上讲,如若耳上穿孔便能抵退恶日,万事都会好起来的。”
鬼使神差地,那日他便给左耳穿了一个孔。
也不知古书是不是真的所言非虚,他的命运似乎真的慢慢好了起来。
义父带他习武,尔后锦袍加身。
——那耳孔慢慢愈合,可却和她再无交集。
山中道观,王府院落,原来早已囚了他的心和身。
这些年来,听闻她靠着一手丹青名满邺都,与人定亲又退亲,后来离开盛京回了江南道。
而他慢慢明白重回王府的原因,曾经仰赖的义父被诬,后来亦因此被困于府门不得出。
尔后便到了如今,昔日邺都屡次相助于他的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他身边。
…
谢浔轻轻拿起画轴放在空档处比了下,大小将将合适。
也对,毕竟是特意为这幅画空出的地方,又怎会不合适。
他瞧了那画中人许久,便又细心卷起来归置了。
先前的杯盏中,茶梗依然立起,并随着要靠底的凉茶微微晃荡着。
男子此刻神色幽暗难辨,已拿了杯盖盖上茶盏。
生于恶日,便有如烙印,
纵然如他,也会有好事发生的吗?
不过与她重逢,应当算是好事吧……
只可惜这份情愫只有他知晓。面对着她,他居然心有怯意,不敢往前半步。
-
新秋已至,澄空如碧。
这些日子,淮州城内人们津津乐道的只有两件事,一个就是公主独子路衔来访织造署;另一个则是织染街要重开一家新奇的染坊。
七月初六,宜开业、祈福。
钱因的染坊开张的日子就选定在了这一天。
城北织染街已许久未有这般热闹了,浮光坊铺门外,锣鸣鼓噪;铺门内,人流如织。
染坊铺子的门板也是新刷了黑漆的,远远看去锃光瓦亮,再往上瞧,“浮光坊”三个行楷大字金光灿灿,一看便知是出自行家里手。
钱因前日已正式定下了十二种染料的颜色。
春青的菉竹、碧城、菘蓝;夏赤的彤管、檎丹、大繎;秋黄的桑蕾、杏子、栾华;冬日比较特殊一点,选取了烟墨、沉香、苍艾等黑褐色。
店铺甫一开张,便引得众人称奇。要知道染坊生意已是冷落了许久,现下这浮光坊一开,正是给淮州城新添了好多妍丽色彩。尽管还只是用绢布染出色样,并未正式推出量产的染布,可却已有布庄、绸缎庄掌柜旁敲侧击地问钱因有没有合伙之意,抑或是垄断了这染坊的布料来源,专为浮光坊供货。
不过钱因已是婉言谢绝,她的染坊刚刚开张,还未有任何起色,现下就与那些掌柜的定下契约,实属冒进之举,考虑一番,再做决定不迟。不过这些布庄、绸缎庄此举倒是给她了颗定心丸,想来以植物作染料的新意,受到了众人的肯定,便是可以大规模生产了,不枉她连月辛劳,眼下看着终有成效。
方才同那些掌柜们虚与委蛇了许久,钱因也累了,便想先交由佩玖他们打理,回去稍微休憩片刻。岂料还未跨过门槛,便有小二来报有客人来了。
门外一女子姿容明艳,还未等钱因回过神来,已然提裙跨过了门槛,边走边招呼着“诸位多瞧瞧看看”,俨然一副自家铺子的气派。
原来是瞿蕤宾来了。
见到钱因长衫束发的打扮,还特意调笑道:
“月余不见,我们钱公子怎么愈发俊朗了。现下铺子开张也不请我来捧捧场,莫非旧日情谊都忘了?”
便看旁人的目光边在二人身上来回逡巡着,边好奇地打量着钱因,一副探究的模样。
钱因知道她这好友惯会玩笑,却也怕旁人起疑。
边说着:“你这嘴上没个正经的,回去你家何少爷问起,我可不帮你圆话。”便叫她去了院内前厅。
钱因盘下的这几间铺子均是前店后坊式结构,此刻她已领了瞿蕤宾到堂屋。
二人已有数月未见,钱因瞧着她面色红润,不似从前清瘦,便知她心情不错。
“我这不是怕你怀着身子不便,就没有给你派帖子,怎么你还特地来了。”
瞿蕤宾一边剥着柑子,一边说道:“你好不容易周转了许久,开起了这染坊,我岂有不来之理。眼下看着你这儿生意红火,我也能稍稍安下点心来。”
“不过暄妍,你可有考虑大规模赶工染色布料。”
“今日染坊开张,反响不错,我已打算如此。只不过染布数量多,眼下尚且没有定下合适的布庄。”
瞿蕤宾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
“嗳,你这边这些做展的染布打算怎么处理?”
钱因放下了手中的柑子,朝前边铺子的方向张望了一眼。
“你是说那边摆着的色样染布?”
“暄妍,既然你现在没有寻好合适的布坊,不若先少量生产,就以染色手帕试试。那染布也能裁剪利用,也不至于浪费。”
钱因眸中一亮,便拉了瞿蕤宾的手道:“你可真是我的好军师,就先这么办。”
-
送走了好友,日头已偏西,铺门里外都染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
想着只是先试试水,钱因便遣了鸣珂他们先忙店里的事,把染布规整到后院,而她取了布棉尺准备试着裁布,因此独自留在了前铺。
拿了块多余的菘蓝的染料样布,刚裁好一块下来,还未来得及收边,门前便有车马声淌着暮色传到了她耳朵里。
钱因放下了手中的裁布剪抬眼一瞧,便看一枣红轿子悠悠停在了浮光坊铺门外,马夫刚停下,便有小倌儿放了踩凳,而后恭谨地立在一旁。
随后便有一男子提袍下来。
那人眉目英挺,袍服整襟,站在铺门外,此刻正好整以暇地看着她。
钱因眸中闪过一丝错愕,却也没有外露,而是赶忙放下了手中的活计,从柜台后站起身迎了上去。
观他衣着,再看时辰,估计是刚从衙署下值,便试探性地问出了口:“路大人可是刚忙完公务。”
已有许久未见,谢浔此刻细细看着眼前人,只觉得她好像和半月前相比清瘦了许多,明明身着窄袖衣却如同穿着宽袖服,似乎整个人都在衣料里晃荡,想来这些日子为染坊开张的事没少忙活。
他想了想今日目的,语气便也不自觉地放缓了些:“正是如此,又想着贤弟的染坊今日开张,得空了便过来瞧瞧。”
钱因看着面前人,英挺的鼻梁下嘴角微勾,剑眉也因为这和缓下来的神色变得少了几分锐气。
她还从未见过路大人这般模样,心底突然有一丝异样的感觉划过。
这人特地纡尊降贵来到此处,还对她摆出一副好相与的姿态,看来找这虚愚道人之事对他颇为重要。
也不知他到底为何要寻此人,于她而言,又究竟是敌是友。
想到此处,钱因便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准备回话。
却不料他却径直走向旁侧,尔后便寻了一八仙椅坐着,目光亦快速地浏览过柜中的一张张染色样料,神情自在。似乎真是单纯地来贺她染坊开张的。
见钱因还在一旁站着,椅上人还摆了摆手道:“贤弟可以先忙手上的活计,我随意看看就好。”
顺道指了指钱因手上的布料,问道:“这是什么颜色的料子?”
钱因这会儿哪里还有心情裁布,便规整了规整方才的样料,目光坦荡地看向那位路大人。
“这是大青叶染的料子,贴近先前的菘蓝色。不过今日染坊之事已经忙的差不多了,可我也闲不住,方才不过是随意找些活计乱忙罢了。不知路大人特意前来所为何事。”
谢浔了看眼前人,品了品她的话,心下不禁暗捋:
难不成她是在怨我来的迟了,没有趁着人多的时候给她撑撑场子。
便斟酌了斟酌,以玩笑话回道:“今日衙署公事颇多,没想到竟是来迟了。改日定会给贤弟赔罪。”
钱因已被这人答非所问的回话给搞蒙了,看了看手中余下的那方手帕样料,突然心生一计,便想利用这路大人给浮光坊宣传一番。
“路大人说笑了,可改日的话也没个准头,不若就……”
说着已是要把手上的菘蓝手帕递给他,好以赠礼为名,借他的力不动声色地宣传新产品。想来有这位织造大臣的捧场,她的染坊也能慢慢步入正轨。
可还没等她说完,便听谢浔道:“那就今日,我请贤弟用夕食可好?”